第四章 圆口纲
- 格式:ppt
- 大小:2.39 MB
- 文档页数:24
4 海洋动物的类群名词解释:赤潮:指海水富营养化引起海水中的某一种或某几种浮游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致使海水变色,造成水质恶化,水中缺氧,影响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灾害性海洋生态异常现象。
珊瑚礁:是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海区,由珊瑚虫分泌CaCO3构成珊瑚礁骨架,通过堆积、填充、胶结各种生物碎屑,经逐年不断积累而形成的。
浮游生物:是指自身具有微弱或者完全没有游动能力,仅靠水流的运动,被动的漂浮在水层中的海洋生物群。
填空题:原生动物的三种运动胞器分别是伪足、鞭毛、纤毛。
根据海绵动物骨骼的特点,可将其分为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三纲。
腔肠动物的含氮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是通过口排出体外。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栉水母动物门包括两个纲,分别是有触手纲纲和无触手纲纲。
腔肠动物的体型可归纳为两种类型:固着生活的水螅型和浮游生活的水母型。
水螅型和水母型往往是一种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的两个阶段:水螅型是无性世代,水母型是有性世代。
腔肠动物根据形态特征和世代交替现象可以分为三个纲,即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节肢动物门可分为3个亚门7个纲,分别是有鳃亚门的三叶虫纲、甲壳纲,有螯亚门的肢口纲、蛛形纲,有气管亚门的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对虾是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的代表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外被头胸甲。
对虾用鳃呼吸;用触角腺排泄。
棘皮动物包括__海星纲__、__海胆纲__、__蛇尾纲__、__海参纲__和__海百合纲__五纲。
棘皮动物的骨骼来自__中胚层__,与其他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不相同,故称内骨骼,它往往向外突出形成棘,棘皮动物由此而来。
棘皮动物具有__内__骨骼,它起源于__中__胚层。
海洋生物根据其生活习性可以分为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和底栖生物3大生态类群。
根据底栖生物与底质的关系,可将底栖生物的生活类型分为底上生活类型和底内生活类型等。
第四章圆口纲(Cyclostomata)第一节圆口纲的主要特征圆口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纲,包括海七鳃鳗、河七鳃鳗、盲鳗等约50种低等的水栖动物。
它们栖居于海水或淡水中,营半寄生或寄生生活。
这类动物的外形虽然像鱼,但不是鱼,它们比鱼类低级得多,还没有出现上、下颌,因而称为无颌类,又因它们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故又称圆口类。
圆口类是一类营寄生生活而引起显著特化的动物,然而它们的一般结构甚为原始,给我们提供了某些有关最古老的原始脊椎动物的概念。
圆口类的原始性特征表现在下列几点:1.没有真正的上颌和下颌。
与此相对的,其他各纲脊椎动物都有可以启闭的上下颌。
2.没有成对的附肢(只有奇鳍而没有偶鳍)。
3.没有真正的齿,只有表皮形成的角质齿。
4.终生保留着脊索,刚刚出现雏形的脊椎骨(长在脊索鞘背面的一些软骨弧片)。
5.头骨不完整,还没有顶部,相当于其他脊椎动物头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
6.肌肉分化少,保持原始的肌节排列。
7.脑的发达程度较低,内耳只有一个(盲鳗)或二个(七鳃鳗)半规管。
圆口类表现出的特化性特征是:1.具吸附性不能启闭的口漏斗,口位于漏斗的底部,具角质齿,分布在漏斗内壁及舌尖端形成锉刀式的摄食器。
2.皮肤无鳞,体表粘滑富有粘液腺。
3.嗅囊为单个的,藉单一的鼻孔开口在头顶中线上。
4.鳃位于特殊的鳃囊中,鳃囊中附有由内胚层起源的鳃丝,故圆口类又名囊鳃类(Marsi -pobranchii)。
圆口类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代表着动物已进入有头、有雏形脊椎骨,但还无颌这一发展水平,在动物学和比较解剖学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这些现存的种类与古代化石中的甲胄鱼(Ostracoderms)相似,都无上下颌,合称为无颌类。
古代的无颌类已绝灭,而现代生存的七鳃鳗等少数种类可以说是活化石。
第二节圆口纲动物的形态结构本纲常见的种类为七鳃鳗,有淡水产的,如我国东北松花江和黑龙江产的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也有海水产的,如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