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2014年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讲义--勾股定理
- 格式:doc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24
初二下学期数学勾股定理知识点总结
1. 勾股定理的表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2. 勾股定理的符号表示:设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则勾股定理可以表示为 c² = a² + b²。
3. 斜边、直角边的关系:斜边是直角三角形的最长边,而直角边分为两个,其中一条是斜边对应的直角边,另一条是与斜边相邻的直角边。
4. 勾股数:满足勾股定理的自然数称为勾股数。
例如,3、4、5是一个勾股数组。
5. 勾股数的性质: a、b、c是勾股数,则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等比关系,即 b/a、c/a、c/b是分数(不含整数的部分)。
6. 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可以用于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证明三角形相似等。
7. 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有多种证明方法,常用的有几何证明、代数证明和三角函数证明。
8. 勾股定理的拓展:勾股定理可以推广到多维空间的直角坐标系中,即 n维空间的勾股定理。
9. 勾股定理的应用举例:例如,可以用勾股定理计算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可以用勾股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还可以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总之,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定理之一,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点对于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和理解几何性质有重要意义。
初二数学讲义 勾股定理一.教学衔接复习检查上节课的作业,回顾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完成以下练习.1、已知21y y y +=,1y 与2x 成正比例,2y 与1-x 成反比例,且当0=x 时,1=y ;当1-=x 时2=y ;则当2=x 时,y 的值是 .2、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与反比例函数y =x m的图象交于A (2,3),B (-3,n )两点.(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所给条件,请直接写出不等式kx +b >x m的解集; (3)过点B 作BC ⊥x 轴,垂足为C ,求ABC S ∆.思考:试着求一求AC 、AB 的长度。
二.教学新课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
(即:a 2+b 2=c 2)要点诠释: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3)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三、典型例题分析例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a 2+b 2=c 2。
分析:⑴若有多个三角形模型,拼摆不同的形状,利用面积相等进行证明。
⑵拼成如图所示,其等量关系为:4S △+S 小正=S 大正4×21ab +(b -a )2=c 2,化简可证。
⑶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拼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证明。
例2. 在Rt △ABC ,∠C=90°知a=b=5,求c 。
⑵已知a=1,c=2, 求b 。
⑶ 已知c=17,b=8, 求a 。
⑷已知a :b=1:2,c=5, 求a 。
⑸已知b=15,∠A=30°,求a ,c 。
例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12,求第三边。
例4已知:如图,等边△ABC 的边长是6cm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17章《勾股定理》讲义第6讲勾股定理-逆定理(有答案)第6讲 勾股定理-逆定理 第一部分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用问题描述时,不能说成:当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时,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知识点二: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n 组勾股数:221,2,1n n n -+(2,n ≥n 为正整数);2221,22,221n n n n n ++++(n 为正整数)2222,2,m n mn m n -+(,m n >m ,n 为正整数)知识点三: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例4、已知:△ABC 的三边分别为m 2-n 2,2mn,m 2+n 2(m,n 为正整数,且m >n),判断△ABC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例5、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 举一反三:1、以下列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8,15,17B 、4,5,6C 、5,8,10D 、8,39,402、下列各组线段中的三个长度:①9、12、15;②7、24、25;③32、42、52;④3a、4a 、5a (a>0);⑤m 2-n 2、2mn 、m 2+n 2(m 、n 为正整数,且m>n )其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有( )A 、5组B 、4组C 、3组D 、2组3、现有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40厘米和50厘米,若要钉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框架,那么所需木棒的长一定为( )A 、30厘米B 、40厘米C 、50厘米D 、以上都不对4、四边形ABCD 中,∠B=90°,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c b a H G F E D C B A 勾股定理知识点一、勾股定理的概念知识概念: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 因此把这个定理称为“勾股定理”。
在西方,最早提出并证明此定理的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因此这个定理也叫做“毕达哥拉斯定理”在Rt △ACB 中,根据勾股定理:222a b c +=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证明方法: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摆成如图所示的图形4AGB S ∆+S 正方形EFGH =ABCD S 正方形,2214()2ab b a c ⨯+-= 化简可证a 2+b 2=c 2例1、在Rt △ABC 中,∠C=90°(1)已知a=3, b=4,求c (2)已知a=9,b=40,求c (3)已知a=6,c=10,求b1、在Rt △ABC 中,∠C=90°(1)已知a=5, b=12,求c (2)已知a=7,b=24,求c (3)已知a=8,c=17,求b2、如图,在ABC Rt ∆中,∠C =90°,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已知c =25,b =15,求a(2)已知a =6,∠A =60°,求b 、c知识概念:满足勾股定理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例2、下列属于勾股数的有_________①3,4,5 ②6,8,10 ③9,12,15 ④12,16,20 ⑤5,12,13 ⑥7,24,25 ⑦9,40,41⑧10,24,26 ⑨1,1,2 ⑩0.3,0.4,0.5如果三个数满足勾股定理,那么它们的k 倍也满足勾股定理1、下列哪一组属于勾股数( )A 、0.6,0.8,1B 、112,2,122C 、1,2,3D 、15,20,252、在△ABC中,∠C=90°,若c=10,a:b=3:4,则ab=______3、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10,BC=12,则高AD=______4、已知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为60°,斜边长为2,那么此直角三角形的周长是()A、3B、1C、3+2D、3+35、已知,如图,一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东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2小时后,则两船相距()A、25海里B、30海里C、35海里D、40海里6、请用数轴上表示出代表2的数7、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________例3、已知Rt△ABC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90°,则()A、a2+b2=c2B、a2+c2=b2C、b2+c2=a2D、a+b=c例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是________8、如图,今年的冰雪灾害中,一棵大树在离地面3米处折断,树的顶端落在离树杆底部4米处,那么这棵树折断之前的高度是________米.9、如图,以Rt△ABC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且S1=4,S2=8,则AB的长为_________.10、在Rt△ABC中,斜边AB=2,则AB2+BC2+CA2=_________11、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a2=9,b2=16,则c2为()A.25 B.7 C.7或25 D.9或1612、如图,△ABC中,∠C=90°,AB的中垂线DE交AB于E,交BC于D,若AB=10,AC=6,则△ACD的周长为()A.14 B.16 C.18 D.201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它斜边上的高为_______.14、有一只小鸟在一棵高4m的小树梢上捉虫子,它的伙伴在离该树12m,高20m的一棵大树的树梢上发出友好的叫声,它立刻以4m/s的速度飞向大树树梢,那么这只小鸟至少几秒才可能到达大树和伙伴在一起?15、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小明头顶正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小明头顶5000米,求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16、如图,某会展中心在会展期间准备将高5m,长13m,宽2m的楼道上铺地毯,已知地毯每平方米18元,请你帮助计算一下,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多少元钱?。
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例1.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4和3,则斜边上的高为 例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 ,底边长为10cm ,则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此三角形的面积为例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c m,一边长是8c m,则底边上的高是__________ 例4.有两棵树,一棵高8米,另一棵高4米,两树相距5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树的树梢,至少飞了 米.例5.如图,是一个长方体,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例6.把一根长为10cm 的铁丝弯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如果要使三角形的面积是9cm 2,那么还要准备一根长为____的铁丝才能把三角形做好。
例7.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5cm 和12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 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例8.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6、8、x ,则以x 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 例9.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2㎝,周长为30㎝,则此三角形的面积为 例10.如图,△ABC 中, AB=2,AC=2 ,∠B=45°,求BC 的长与△ABC 的面积.例11.如图,为修通铁路需凿通隧道AC ,测得∠A=50°,∠B=40°,AB=5km ,BC=4km ,若每天开凿隧道0.3km ,试计算需要几天才能把隧道AC 凿通?勾股定理: 222c b a =+=2a =2b a =b =c =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 ch ab ch ab S =⇒==2121⎨⎧⇒⎩⎨⎧+=+Sab ba cb a 222勾股组数:a,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 ⎪⎪⎪⎪⎪⎪⎩⎪⎪⎪⎪⎪⎪⎨⎧=::::::::::::::::::c b a特殊三角形公式: 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432为边长a a S =300,600,900三角形三边课堂练习:1.△ABC 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 、b 、c ,则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 .a+b=c B.a+b>c C.a+b<cD.a 2+b 2=c 22.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如图,正方形A 的面积为( )A.6B.36C.64D.83.小亮先以1.5米/秒的速度向东走80秒,接着以2米/秒的速度向南走45秒,这时他距离出发点( ) A.100米 B.120米 C.150米 D.180米4.从电杆离地面5m 处向地面拉一条长为13m 的电缆,则地面电缆固定点与电线杆底部的距离应为( ) A.10m B.11m C.12m D.13m5.如果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 5米,13米长的梯子可以达到该建筑物的高度是( ) A.12米 B.13米 C.14米 D.15米6.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上的半圆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A.321S S S >+B.321S S S <+C.321S S S =+D.无法判断 7.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2倍,这个三角形有一个锐角是( ) A.15° B.30° C.45° D.75°8.已知x 、y 为正数,且2224(3)0x y -+-=,如果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A.5 B.25 C.7D.159.一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比一直角边长大2,另一直角边长为6,则斜边长为( ) A.4 B.8 C.10 D.12 10.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5、12,则其斜边上的高为( ) A.6 B.8 C.1380 D.136011.正方形的面积是4,则它的对角线长是( )2 D.4A.2B.2C.212.若等边△ABC的边长为2cm,那么△ABC的面积为().A.3cm2B.23cm2C.33cm2D.4cm213.根据图形要求填空:c= b= h=14.在Rt△ABC中,∠C=90°,①若a=1,b=2,则c=_________;②若a=1.5,c=2.5,则b=_______;③若c=61,b=60,则a=_________;④若a:b=3:4,c=20则S Rt△ABC=________。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7.1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a、b的__________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注意】(1)应用勾股定理时,要分清直角边和斜边,尤其在记忆a2+b2=c2时,斜边只能是c.若b为斜边,则关系式是__________;若a为斜边,则关系式是b2+c2=a2.(2)如果已知的两边没有明确边的类型,那么它们可能都是直角边,也可能是一条直角边、一条斜边,求解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以免漏解.2.勾股定理的证明在西方,勾股定理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对于勾股定理的证明,现在世界上已找出很多种运用图形的割、移、补、拼构造特殊图形,并根据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推导的方法,著名的证法有赵爽“勾股圆方图”(“赵爽弦图”)、刘徽(“青朱出入图”)、加菲尔德总统拼图、毕达哥拉斯拼图等.3.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它把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数”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计算和证明问题,还可以解决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其主要应用如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求第三边;(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一边确定另两边的关系;(3)证明包含平方(算术平方根)关系的几何问题;(4)构造方程(或方程组)计算有关线段的长度,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5.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1和9,则b 的面积为A .8B .9C .10D .116.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且a 、b 都是正整数,则三角形其中一边的长可能为a b -a b +A .22B .32C .62D .827.如图,某农舍的大门是一个木制的长方形栅栏,它的高为2 m ,宽为1.5 m ,现需要在相对的顶点间用一块木板加固,则木板的长为__________.8.若△ABC 中,∠C =90°.(1)若a =5,b =12,则c =__________;(2)若a =6,c =10,则b =__________;(3)若a ∶b =3∶4,c =10,则a =__________,b =__________.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三个连续偶数,则它的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10.如图,在东西走向的铁路上有A ,B 两站,在A ,B 的正北方向分别有C ,D 两个蔬菜基地,其中C到A 站的距离为24千米,D 到B 站的距离为12千米.在铁路AB 上有一个蔬菜加工厂E ,蔬菜基地C ,D 到E 的距离相等,且AC =BE ,则E 站距A 站__________千米.学_科网11.在Rt △ABC 中,∠C =90°,∠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1)若a ∶b =3∶4,c =75 cm ,求a 、b ;(2)若a ∶c =15∶17,b =24,求△ABC 的面积;(3)若c -a =4,b =16,求a 、c ;(4)若∠A =30°,c =24,求c 边上的高h c ;(5)若a 、b 、c 为连续整数,求a +b +c .12.已知:△ABC 中,AD 为BC 中线,求证:.22222()AB AC BD AD +=+13.折叠长方形ABCD 的一边AD ,使点D 落在BC 边的F 点处,若AB =8 cm ,BC =10 cm ,求EC 的长.。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 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2.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内容;3. 能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知识网络】【要点梳理】【高清课堂勾股定理全章复习知识要点】要点一、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 b2 c2)2. 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是:(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有关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3)求作长度为的线段.要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 原命题与逆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 ,满足a2 b2 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步骤:(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大边长为 c ;(2)验证c2与a2 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a2 b2 c2,则△ ABC是以∠ C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反之,则不是直角三角形.3. 勾股数222满足不定方程x y z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y、z 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常见的勾股数:① 3、4、5;②5、12、13;③ 8、15、17;④ 7、24、25;⑤9、40、41. 如果(a、b、c )是勾股数,当t 为正整数时,以at、bt、ct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观察上面的①、②、④、⑤四组勾股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1. 较小的直角边为连续奇数;2. 较长的直角边与对应斜边相差1.23.假设三个数分别为a、b、c ,且a b c ,那么存在a2 b c成立. (例如④中存在72=24+25、9 2=40+41等)要点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两者互为逆定理,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典型例题】类型一、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简单应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和8,求第三边的长.【答案与解析】解:设第三边为x .当x 为斜边时,由勾股定理得x26282.所以x 628236 64 100 10 .当x 为直角边时,由勾股定理,得x2 62 82.所以x 826264 36 28 2 7 .所以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为10或2 7 .【总结升华】题中未说明第三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应分类讨论,本题容易误认为所求的第三边为斜边.举一反三:【变式】在△ ABC中,AB=15,AC=13,高AD=12.求△ ABC的周长.【答案】解:在Rt△ ABD和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BD 2 AB2 AD2 152 122 81.∴ BD 81 9 .同理CD2 AC 2 AD2 132 122 25.∴ CD 25 5 .①当∠ ACB >90°时, BC =BD - CD =9- 5=4.∴ △ ABC 的周长为: AB +BC +CA =15+4+13=32.②当∠ ACB <90°时, BC =BD + CD =9+ 5=14.∴ △ ABC 的周长为: AB +BC +CA =15+14+13= 42. 综上所述:△ABC 的周长为 32 或 42.2、如图所示,△ ABC 中,∠ ACB =90°, AC = CB ,M 为 AB 上一点. 求证:2 2 2 AM 2 BM 2 2CM 2 .222(AD 2 DM 2)【总结升华】 欲证明线段平方关系问题, 首先联想勾股定理, 从图中寻找或作垂线构造包含 所证线段的直角三角形,利用等量代换和代数中的恒等变换进行论证.举一反三:变式】已知,△ ABC 中, AB =AC , D 为 BC 上任一点,求证: AB 2 AD 2 BD CD .【思路点拨】 欲证的等式中出现了 AM 2 、 作 CD ⊥ AB .【答案与解析】证明:过点 C 作 CD ⊥AB 于 D . ∵ AC =BC , CD ⊥AB ,∴ AD = BD .∵ ∠ACB = 90°,∴ CD = AD = DB .BM 2、 CM 2,自然想到了用勾股定理证明,因此需要 22 AM 2 BM 2 2 AD DM 2AD DM AD 2 2AD DMDM 2 AD 2 2AD DM DM 2(CD 2 DM 2)在 Rt △ CDM 中, CD 22 DM 2 CM AM 2BM 2CM【答案】解:如图,作 AM ⊥BC 于 M ,∵ AB =AC ,∴ BM = CM, 则在 Rt △ABM 中:AB 2 AM 2 BM 2 ⋯⋯①在 Rt △ ADM 中:222AD 2 AM 2 DM 2⋯⋯②由①-②得: AB 2 AD 2 BM 2 DM 2 BM DM BM DM= (MC +DM )?BD = CD ·BD 类型二、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综合应用3、已知如图所示,在△ ABC 中, AB = AC =20,BC =32,D 是 BC 上的一点,且 AD ⊥AC , 求 BD 的长.【思路点拨】 由于 BD 所在的△ ABD 不是直角三角形,不易直接求出 BD 的长,且△ ACD 尽管是直角三角形,但 AD 的长是未知的,因而不能确定CD 的长.过点 A 作AE ⊥BC 于 E ,这时可 以从 Rt △ ABE 与 Rt △ ADE 、 Rt △ADC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得 AE 、 DE 的长,从而求出 BD 的长.【答案与解析】 解:过点 A 作 AE ⊥ BC 于 E .∵ AB = AC , 11∴ BE = EC = BC = 32 16.22 在 Rt △ ABE 中, AB =20,BE =16,2 2 2 2 2∴ AE 2 AB 2 BE 2 202 162 144 ,AE = 12,在 Rt △ADE 中,设 DE = x ,则 AD 2 AE 2 DE 2 144 x 2 ,∵ AD ⊥ AC ,2 2 2 2 2 2∴ AD 2 AC 2 CD 2 ,而 144 x 2 202 (16 x)2 .解得: x = 9.∴ BD =BE - DE =16-9=7.【总结升华】 勾股定理的作用是: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所以求直角三角形 的边长时应该联想到勾股定理.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 ABC 中,∠B =22.5°,AB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 D ,BD = 6 2, AE ⊥ BC 于 E ,求 AE 的长.S 1、 S 2、S 3表示,则不难证明 S 1 S 2 S 3 .S 1、 S 2、S 3表示,那么 S 1、 S 2、 S 3 之间有什么关系 ?( 不必证明 )(2) 如图③,分别以直角三角形 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三角形,其面积分别用S 1、 S 2、S 3表示,请你确定 S 1、 S 2、 S 3 之间的关系并加以证明.解:连接 AD .∵ DF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AD =BD = 6 2 ,∴ ∠ BAD =∠ B = 22.5又∵∠ ADE =∠ B +∠ BAD =45°, AE ⊥BC ,∴ ∠DAE = 45°,∴ AE = DE由勾股定理得: AE 2 DE 2 AD 2 ,2AE 2 (6 2) 2, AE 62 26. 4、如图①所示,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 三边为直径向外作三个半圆,其面积分别用(1) 如图②,分别以直角三角形ABC 三边为边向外作三个正方形,其面积分别用(1)S 1 S 2 S 3 ; (2) S 1 S 2 S 3 .证明如下:显然, S 1 3c 2,S 23 a 2,S 3 3b 2, 444所以 S 2 S 3 3 (a 2 b 2) 3 c 2 S 1.2 3 4 4 1 【总结升华】 本题可以在直角三角形外作的三个图形推及为等腰直角三角形、5、如果Δ ABC 的三边分别为 a 、b 、c ,且满足 a 2 b 2 c 2 50 断Δ ABC 的形状 .【答案与解析】解:由 a 2 b 22 c 50 6a 8b 10c ,得 : 2 a 6a9 2 b 2 8b 16 2 c 10c 25 0 ∴ (a 3)2 2 (b 4)2(c 5)2 0 ∵ (a3)2 0,(b 4)20,(c 5)2 0 ∴a3, b 4, c 5. 2 2 2∵ 3242 52, 2 2 2∴a b c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ABC 是直角三角形 .【总结升华】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通过数量关系来研究图形的位置关系的 用到.答案与解析】解:设 Rt △ ABC 的三边 BC 、 CA 、 AB 的长分别为 a 、 b、 c ,则 a 2 b 2 2 c . 正五边形等.6a 8b 10c ,判 , 在证明中经常要类型三、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的顶点 B 处,蚂蚁急于吃到食物,所以沿着长方体的表面向上爬,请你计算它从 A 处爬到 B 处的最短路线长为多少 ?【思路点拨】 将长方体表面展开, 由于蚂蚁是沿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爬行, 且长方体木块底面 是正方形,故它爬行的路径有两种情况.答案与解析】解:如图②③所示.在图②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2 32 112 130 .在图③中,由勾股定理,得 AB 2 62 82 100 . 因为 130>100,所以图③中的 AB 的长度最短,为 10cm ,即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线 长为10cm .【总结升华】 解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把立体图形上的折线转化为平面 图形上的直线,再运用勾股定理求解.举一反三:【高清课堂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 例 10 】【变式】如图,有一个圆柱体,它的高为 20,底面半径为 5.如果一只蚂蚁要从圆柱体下底 面的 A 点,沿圆柱表面爬到与 A 相对的上底面 B .( π取3)答案】 25;提示:蚂蚁爬的最短路线长 202 (5 )2 25. 、如图①, 一只蚂蚁在长方体木块的一个顶点 A 处,食物在这个长方体上和蚂蚁相对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最短的爬行路程就是线段AB 的长度.。
第一、二讲 勾股定理复习【知识点归纳】123456⎧⎪⎧⎪⎪⎪⎪⎪⎪⎨⎪⎪⎪⎪⎪⎪⎪⎩⎪⎧⎪⎪⎪⎪⎪⎪⎨⎨⎪⎪⎪⎪⎪⎪⎩⎪⎧⎪⎪⎪⎪⎪⎪⎪⎪⎨⎪⎪⎪⎪⎪⎪⎪⎪⎩⎩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勾股定理2、求直角三角形周长、面积等问题3、验证勾股定理成立1、勾股数的应用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求最大、最小角的问题、面积问题、求长度问题、最短距离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航海问题、网格问题、图形问题 考点一:勾股定理(1)对于任意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一定有222c b a =+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结论:①有一个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②有一个角是45°的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勾股定理的验证abcab cab cabcababa bba例题:例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利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
(1)在Rt △ABC 中,∠C=90°①若a=5,b=12,则c=___________; ②若a=15,c=25,则b=___________; ③若c=61,b=60,则a=__________;④若a ∶b=3∶4,c=10则Rt △ABC 的面积是=________。
(2)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1n 2-,2n (n>1),那么它的斜边长是( ) A 、2nB 、n+1C 、n 2-1D 、1n 2+(3)在Rt △ABC 中,a,b,c 为三边长,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222a b c +=B. 222a c b +=C. 222c b a +=D.以上都有可能(4)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 、25B 、14C 、7D 、7或25例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以及另外两边的关系利用勾股定理求周长、面积等问题。
初二物理--勾股定理讲义(经典)
引言
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一条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之
间的关系。
本讲义介绍了勾股定理的原理、公式和应用。
勾股定理的原理
勾股定理由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它可以用来求解直
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根据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满足以下关系式:
c² = a² + b²
勾股定理的公式
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为:
c = √(a² + b²)
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在几何学和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
的应用场景:
1. 计算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已知两条边长,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求解第三条边长。
2. 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如果三条边的边长满足a² + b² = c²,则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3. 解决距离和速度问题:勾股定理可以用于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总结
勾股定理是一条重要的几何定理,它描述了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关系。
了解勾股定理的原理、公式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并应用到物理学等领域中。
以上是本讲义对勾股定理的简要介绍。
希望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c b a D C A B第一讲 勾股定理复习讲义知识点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ABC Rt ∆中,,,,90B A C ∠∠︒=∠C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则有:①222b a c +=;②222b c a -=;③222a c b -=.2、勾股数:满足a 2+b 2=c 2的三个 ,称为勾股数.常见勾股数如下(必须熟记):3、常见平方数(必须熟记):121112=; 144122=; 169132=; 196142=; 225152=;256162=; 289172=; 324182=; 361192=; 400202=;441212=; 484222=; 529232=; 576242=; 625252=4、勾股定理证明(等面积法)(1)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222c b a =+。
(2)已知:在△ABC 中,∠C=90°,∠A 、∠B 、∠C 的对边为a 、b 、c 。
求证:222c b a =+。
例题1.例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4,则斜边长为( )A .4B .5C .4或5D .5或变式练习:在△ABC 中,∠C =90°,AC =3,BC =4,则以AB 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 .9B .16C .25D .53, 4, 56, 8, 10 9, 12, 15 12, 16, 20 15, 20, 25 5, 12, 1310, 24, 26 7, 24, 25 8 ,15 , 17 9, 40, 41例题2.两个边长分别为a ,b ,c 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两条直角边都是c 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则可得等式为( )A .(a +b )2=c 2B .(a ﹣b )2=c 2C .a 2﹣b 2=c 2D .a 2+b 2=c 2 变式练习:“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ab =8,小正方形的面积为9,则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A .9B .6C .5D .4例题3.如图1-1-1,在Rt ABC ∆中,ACB B A ABC ∠∠∠︒=∠,,,90所对的边分别为a,b,c.(1)若;,15,4:3:b c b a 求==(2)若.8,6的长及斜边上的高,求c b a ==变式练习:如图,△ABC 中,∠ACB=90°,AC=7,BC=24,CD ⊥AB 于D .(1)求AB 的长;(2)求CD 的长.知识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概念(1)语言表述: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的平方和等于的平方.(2)公式表述:已知:在Rt△ABC中,∠C=90°,∠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有.2.勾股定理的应用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其中任意的都可以求出第三边.即:c=,a=,b=.例题1.Rt△ABC中,斜边BC=2,则AB2+AC2+BC2的值为( )A.8 B.4 C.6 D.无法计算变式练习:1.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2.若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 cm,其中一个直角边长为12 cm,则它的斜边为cm.例题2.如图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A.13 B.26C.47 D.94图1 图2变式练习:1.在直线上依次摆着7个正方形(如图6),已知倾斜放置的3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为1,2,3,水平放置的4个正方形的面积是S1,S2,S3,S4,则S1+S2+S3+S4=_____.2.如图,直线l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1、2,则正方形的面积是.知识点三、折叠问题【例题】1.如图7,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折痕为MN,则线段BN的长为( )A.53B.52C.4 D.5 图7 图82.某同学在制作手工作品的前两个步骤是:①先裁下了一张长BC=20cm,宽AB=16cm的长方形纸片ABCD;②将纸片沿着直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 边上的点F处,请你根据①②步骤计算EC的长为.变式练习: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的长为()A.4 B.3 2 C.4.5 D.52.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AC=5,点E在BC上,将△ABC 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边上的点B′处,求BE的长.知识点四、勾股定理中最短路径问题例题1.如图,两个村庄A、B在河CD的同侧,A、B两村到河的距离分别为AC=1千米,BD=3千米,CD=3千米,现在要在河边CD上建造一水厂,向A、B两村送自来水,铺设水管的工程费用为每千米20000元,请你在CD上选择水厂的位置O,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省,并求出铺设水管的总费用W.例题2.如图,有一个圆柱体,它的高为20,底面半径为5,如果一直蚂蚁要从圆柱体的底面的A点,沿圆柱体表面爬到与A相对的上底面B点,则蚂蚁爬的最短路线长越为_______(л取3)例题3.如图①,一只蚂蚁在长方体的一个顶点A处,食物在这个长方体上和蚂蚁相对的顶点B处,蚂蚁急于吃到食物,所以沿长方体的表面向上爬,请你计算它从A处爬到B处的最短路线长为多少米?例题4.如图,︒AOB,点M、N分别在边OA、OB上,且OM=1,ON=3,点P、=∠30Q分别在边OB、OA上,则MP+PQ+QN的最小值是_________变式练习:1.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3cm,高为6cm。
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的勾股定理:1. 什么是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又称“勾股根定理”,是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勾股发现的定理,认为给定一个直角三角形,其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两个非直角边的平方和,则叫做勾股定理。
其表达如下:a² + b² = c²其中,a和b是直角边,c是斜边。
2. 勾股定理的历史:勾股定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的正交几何学家勾股,他在《几何元素》中记录了勾股定理的发现记录。
据《几何元素》记载,勾股定理最初是利用拉格朗日原理来证明的,他将勾股定理称为“埃特弥斯定理”,把该定理名称命名为古希腊神祗埃特弥斯。
16世纪,法国数学家贝尔瓦瑟又利用拉格朗日原理重新证明了勾股定理,随后,法国数学家博斯瓦内重新用分形原理,贝尔瓦瑟又用类似积分的方法进行了证明。
3. 勾股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它处理很多几何问题。
比如:求正三角形斜边、求正四边形中和最长的边、求平行四边形中和最长的边、求三角形面积等多种几何问题。
另外,勾股定理还有重要的数学应用,在求解四元一次方程式,求某些多项式的范围等等,还有各种折线函数的应用等。
因此,勾股定理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4. 勾股定理的学习建议:(1)学习勾股定理,要先充分理解所求的目标。
通过充分理解证明的过程和分解的目的,明确求解步骤,做出恰当的猜想;(2)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并熟练掌握计算公式、运用各种定理以及简便易行的技巧,可以有助于更好地求解勾股定理;(3)要经常练习,勤奋探索。
只有经常练习,才能提高解题的效率。
由此可见,勾股定理是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充分理解、熟练掌握这个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专题讲义1.勾股定理内容: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表示方法: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斜边为c ,那么222a b c +=.2.勾股定理的证明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很多,常见的是拼图的方法.①图形进过割补拼接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不会改变②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不同的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出勾股定理常见方法如下:方法一:cbaHG F EDCB A4EFGH S S S ∆+=正方形正方形ABCD ,2214()2ab b a c ⨯+-=,化简得证:222a b c +=方法二:bacbac cabca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小正方形面积的和为221422S ab c ab c =⨯+=+大正方形面积为222()2S a b a ab b =+=++,化简得证:222a b c +=方法三:a bcc baE D CBA1()()2S a b a b =+⋅+梯形,2112S 222ADE ABE S S ab c ∆∆=+=⋅+梯形,化简得证:222a b c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所存在的数量关系,它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对于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就不具有这一特征,因而在应用勾股定理时,必须明了所考察的对象是直角三角形,当考察对象不是直角三角形时,应设法添加辅助线(通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以便正确使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4.勾股定理的应用①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任意两边长,求第三边在ABC ∆中,90C ∠=︒,则c =b =,a②可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222a b c +=中,a ,b ,c 为正整数时,称a ,b ,c 为一组勾股数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等③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若a ,b ,c 为勾股数,则k a ,k b ,k c 也可构成直角三角形(k >0)题型一:直接考查勾股定理例1.在△ABC 中,90C ∠=︒.⑴已知6AC =,8BC =.求AB 的长. ⑵已知17AB =,15AC =.求BC 的长.分析:直接应用勾股定理222a b c +=练习1.在Rt △ABC 中,已知两边长为5、12,则第三边的长为 .练习2.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的面积为 .练习3.一长方体盒子长,宽,高分别是4米,3米,12米,盒内可放的棍子最长为 .练习4.一只蚂蚁从长为4 cm 、宽为3 cm ,高是5 cm 的长方体纸箱的A 点沿纸箱爬到B 点,那么它所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___cm .中考链接:(2008昆明,14,3分)如图,有一个圆柱,高为16cm ,底面半径等于4cm ,在圆柱下底面的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 点相对的B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_cm .(π取3) A B(2012昆明,20,6分)如图,某同学在楼房的A 处测得荷塘的一端B 处的俯角为30︒,荷塘另一端D处与C 、B 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32AC =米,16CD =米,求荷塘宽BD 为多少米?(结果保留根号)运算技巧总结:题型二:应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例2.⑴在△ABC 中,90ACB ∠=︒,5AB =cm ,3BC =cm ,CD AB ⊥于D ,CD = .⑵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之比为3:4,斜边长为15,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⑶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30cm ,斜边长为13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分析:在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想到勾股定理,及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有时可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例3.如图ABC ∆中,90C ∠=︒,12∠=∠, 1.5CD =, 2.5BD =,求AC 的长21EDCBA分析:此题将勾股定理与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结合起来中考链接:(2011昆明,9改编,3分)如图,在Rt △ABC 中,∠ACB=90°,BC=3,AC=15,AB 的垂直平分线ED 交BC 的延长线与D 点,垂足为E ,则AD=(2008昆明,9改编,3分)如图,在Rt △ABC 中,∠A = 900,A C = 6cm ,AB= 8cm ,把AB 边翻折,使AB 边落在BC 边上,点A 落在点E 处,折痕为BD ,则DB 的值为_________第9题图E D CBA题型三:实际问题中应用勾股定理例4.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8m,另一棵高2m,两树相距8m,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梢飞到另一棵数的树梢,至少飞了m.AB CDE分析:根据题意建立数学模型,如图8AB=m,2CD=m,8BC=m,过点D作DE AB⊥,垂足为E,则6AE=m,8DE=m练习1.如图,已知一根长8m的竹杆在离地3m处断裂,竹杆顶部抵着地面,此时,顶部距底部有m.练习2.一艘小船早晨8:00出发,它以8海里/时的速度向东航行,1小时后,另一艘小船以12海里/时的速度向南航行,上午10:00,两小船相距海里.练习3.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米,当他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米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旗杆的高度为米.练习4.如图是一个外轮廓为矩形的机器零件平面示意图,根据图中的尺寸(单位:mm),计算两圆孔中心A和B的距离为________.A D E练习5.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园,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而走“捷径”,在花园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__________步路(假设2步为1m ),却踩伤了花草.练习6.如图,公路MN 和公路PQ 在点P 处交汇,且∠QPN =30°,点A 处有一所中学,AP =160m .假设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 以内会受到噪音的影响,那么拖拉机在公路MN 上沿PN 方向行驶时,学校是否会受到噪声影响?请说明理由,如果受影响,已知拖拉机的速度为18km/h,那么学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少秒?题型四:折叠类问题(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是寻找图中相等的线段)例5.已知,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3,AD=9,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B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ABE 的面积为( )A.6B.8C.10D.12练习1.如图,小红用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 进行折纸,已知该纸片宽AB 为8cm ,长BC 为10cm .当小红折叠时,顶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折痕为AE ).想一想,此时EC 有多长?• A BE FD中考链接:(2012昆明,22改编,4分)如图,把矩形ABCD 沿直线MN 折叠,D 点与B 点重合,连接BM 、DN. 若AB=2,AD=6,求MD 的长.(2014昆明,14改编,3分)如图,将边长为6cm 的正方形ABCD 折叠,使点D 落在AB 边的中点E处,折痕为FH ,点C 落在Q 处,EQ 与BC 交于点G ,则EF=cm .(2015昆明,22改编,4分)如图,AH 是圆的直径,点E 、F 分别在矩形ABCD 的边BC 和CD 上.若CD=10,EB=5,求圆的直径.第14题图Q H GFE DCBA6.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c 为斜边.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转化为形”来确定三角形的可能形状,在运用这一定理时,可用两小边的平方和22a b +与较长边的平方2c 作比较,若它们相等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若222a b c +>,时,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②定理中a ,b ,c 及222a b c +=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c b +=,那么以a ,b ,c 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 为斜边.7.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帮助我们通过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在具体推算过程中,应用两短边的平方和与最长边的平方进行比较,切不可不加思考的用两边的平方和与第三边的平方比较而得到错误的结论.8.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或具体的几何问题中,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通常既要通过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又要用勾股定理求出边的长度,二者相辅相成,完成对问题的解决.常见图形:D CB A ADB CDCAB题型五:应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例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判定ABC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① 1.5a =,2b =, 2.5c = ②54a =,1b =,23c =练习1.三边长为a ,b ,c 满足10a b +=,18ab =,8c =的三角形是什么形状?练习题型六: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综合应用例7.已知ABC ∆中,13AB =cm ,10BC =cm ,BC 边上的中线12AD =cm ,求证:AB AC =.D CBA练习1.如图,已知:∆ABC 中,CD ⊥AB 于D, AC=4, BC=3, BD=59 (1) 求CD 的长;(2) 求AD 的长;(3) 求AB 的长;(4) 求证:∆ABC 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一.知识点拨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西方数学史上称之为“毕达哥拉斯定理”1、勾股定理定义: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BCabc弦股勾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弦:斜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下面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勾股数: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叫做勾股数(注意:若a,b,c、为勾股数,那么ka,kb,kc同样也是勾股数组。
)*附:常见勾股数:3,4,5;5,12,13;6,8,10;7,24,25;8,15,17;9,40,41;9,12,15;3. 判断直角三角形: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其他方法:(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2)若c2=a2+b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三角形;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若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为最大边)4.注意:(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5. 勾股定理的作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 的线段二.题型精析题型一 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两边,求第三边。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例1.在△ABC 中,∠C=900,AC=2.1cm ,BC=2.8cm(1)求这个三角形的斜边AB 的长和斜边上的高CD 的长.(2)求斜边被分成的两部分AD 和BD 的长.例2.在一棵树的10米高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爬下树走到离树17米处的池塘的A 处。
另一只爬到树顶D 后直接跃到A 处,距离以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求这棵树高?例3.如图,已知在△ABC 中,∠C=900,D 为AC 上一点,AB=13,BD=3,AD=1,求CD 的长。
例4.在四边形ABCD 中,∠BAD=900,AB=32cm ,连结AC ,△ABC 恰为等边三角形,△ACD 恰为直角三角形,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
勾股定理:222c b a =+=2a =2b直角三角形面积公式: ch ab ch ab S =⇒==2121 完全平分公式变形公式:⎨⎧⇒⎩⎨⎧+=+S abb ac b a 222勾股组数:a,b 为直角边,c 为斜边⎪⎪⎪⎪⎪⎪⎩⎪⎪⎪⎪⎪⎪⎨⎧=::::::::::::::::::c b a特殊三角形公式: 等边三角形面积公式:)(432为边长a a S =300,600,900三角形三边课堂练习:1.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和4,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 )A.12B.77+ C .12或77+ D.以上都不对 2.如图,AB ⊥CD 于B,△ABD 和△BC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如果CD=17,BE=5,那么AC 的长为( ) A.12 B.7C.5D.133.如图,在△ABC 中,∠C=900,BC=6,D 、E 分别在AB,AC 上,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若A ′为CE 的中点,则折痕DE 的长为( ) A.21 B.2 C.3 D.44.一架25分米长的梯子,斜立在一竖直的墙上,这时梯足距离墙底端7分米,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4分米,那么梯足将滑动( )A.9分米B.15分米C.5分米D.8分米5.在△ABC 中,∠C=900,(1)已知 a=2.4,b=3.2,则c= ;(2)已知c=17,b=15,则△ABC 面积等于 ;(3)已知∠A=450,c=18,则a= .6.在Rt △ABC 中,∠C=900,且2a=3b ,132=c ,则a=_____,b=_____.7.如图,△ABC 中,AC=6,AB=BC=5,则BC 边上的高AD=______.8.如图,校园内有两棵树,相距12米,一棵树高13米,另一棵树高8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速度为6米/秒,则小鸟至少要飞________秒才能到达顶端.9.将一根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 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cm ,则h 的取值范围是10.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14cm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cm 2.11.已知x 、y 为正数,且│x 2-4│+(y 2-3)2=0,如果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12.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和长为11cm,则正方形A ,B ,C ,D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cm 2。
13.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若BC=2,则DE+DF= 14.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1,(1)如图(a),可以计算出正方形的对角线长为2;如图(b),两个并排成的矩形的对角线的长 为 ;n 个并排成的矩形的对角线的长为 ;(2)若把(c)(d)两图拼成如图“L ”形,过C 做直线交DE 于A,交DF 于B,若DB=35,则DA 的长度为 15.已知:如图,BD 是Rt △DAB 和Rt △DCB 的公共边,∠A 、∠C 是直角,∠ADC=600,BC=2cm ,35 AD cm ,求DB 、DC 的长。
16.如图所示,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长为8,腰长为5,一动点P在底边上从B向C以0.25个单位每秒的速度移动,当P运动几秒时,P,A,C三点构成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17.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CB=900,AC=BC=4,以BC为边作等腰Rt△BCD,求线段AD的长度。
3,△BCD是以BC为边的等边三角形,求DE 18.已知,如图,在△ABC中,∠ACB=900,∠ABC=300,BC=3的长度。
19.在坐标系中,A(-4,0),B(0,3),在x轴上找一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求点C坐标。
20.如图,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AC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再以对角线AE为边作第三个正方形AEGH,如此下去.(1)记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1=1,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a2,a3,a4,……,a n,请求出a2,a3,a4的值;(2)根据以上规律写出a n的表达式.课堂检测日期:月日满分:100分姓名:得分:1.如图是我校的长方形水泥操场,如果一学生要从A角走到C角,至少走()A.140米B.120米C.100米D.90米2.如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短直角边为a,较长的直角边为b,那么(a+b)2的值为( )A.169B.25C.19D.133.如图,直线L过正方形ABCD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是1和2,则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A.3B.5C.3D.74.放学以后,萍萍和晓晓从学校分手,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萍萍和晓晓行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萍萍用15分钟到家,晓晓用20分钟到家,萍萍家和晓晓家的距离为()A.600米B.800米C.1000米D.不能确定5.小明想知道学校旗杆的高,他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1m,当它把绳子的下端拉开5m后,发现下端刚好接触地面,则旗杆的高为()A.8cmB.10cmC.12cmD.14cm6.在△ABC中,∠ACB=900,AC=40,CB=9,M、N在AB上且AM=AC,BN=BC,则MN的长为()A.6 B.7 C.8 D.97.直角三角形有一条直角边的长为11,另外两边的长也是正整数,那么此三角形的周长是()A. 120B. 121C. 132D. 1238.在Rt△ABC中,∠C=900,①若a=5,b=12,则c=_____;②若a=15,c=25,则b=_____;③若c=61,b=60,则a=________;④若a∶b=3:4,c=10则S Rt△ABC=_______9.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5:12:13,它的周长为60,则它的面积是___.10.在直角△ABC中,斜边AB=7,则222++=______.AB AC BC11.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平方和为300,则斜边长为12.在Rt△ABC中,∠C=900,BC=12cm,S△ABC=30cm2,则AB= .13.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分别为12cm和10cm,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14.如图,在△ABC中,∠C=900,BC=3,AC=4.以斜边AB为直径作半圆,则这个半圆的面积是_______15.已知△ABC中,∠C=900,BC=a,AC=b,AB=c。
(1)已知a=1,b=2,求c;(2)已知a=15,c=17,求b;(3)已知a+b=14,ab=48,求c;(4)已知c=34,a:b=8:15,求a,b。
16.如图,已知一等腰三角形ABC的周长是32,底边BC上的高AD=8.求这个三角形各边的长.17.将穿好彩旗的旗杆垂直插在操场上,旗杆从旗顶到地面的高度为320cm,在无风的天气里,彩旗自然下垂,如右图.求彩旗下垂时最低处离地面的最小高度h.彩旗完全展平时的尺寸如左图的长方形(单位:cm).17.2 勾股定理逆定理例1.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B=6cm,AD=8cm,BC=26cm,CD=25cm,且∠A=90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例2.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10,BC=16,点D在BC上,DA CA于A,求BD的长。
2求AB的长.例3.如图,在Rt△ABC中,∠C=900,D、E分别为BC和AC的中点,AD=5,BE=10例4.如图,△ABC中,∠A=900,AC=20,AB=10,延长AB到D,使CD+DB=AC+AB,求BD的长.例5.王伟准备用一段长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三角形形状的小圈,用于饲养家兔.已知第一条边长为a 米,由于受地势限制,第二条边长只能是第一条边长的2倍多2米. (1)请用a 表示第三条边长;(2)问第一条边长可以为7米吗?为什么?请说明理由,并求出a 的取值范围;(3)能否使围成的小圈是直角三角形形状,且各边长均为整数?若能,说明你的围法;若不能,请说明理由.例6.如图,△ABC 中,∠C=900,D 为AB 的中点,E 、F 分别在AC 、BC 上,且DE ⊥D.求证:AE 2+BF 2=EF 2.例7.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我们把以格点连线为边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如图(一)中四边形ABCD 就是一个“格点四边形”.(1)求图(一)中四边形ABCD 的面积;(2)在图(二)方格纸中画一个格点三角形EFG ,使△EFG 的面积等于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且为轴对称图形.DCBA课堂练习:1.三角形的三边长为a 、b 、c ,且满足等式(a+b)2-c 2=2ab,则此三角形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2.有五组数:①25,7,24;②16,20,12;③9,40,41;④4,6,8;⑤32,42,52,以各组数为边长,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个数为( ).A.1B.2C.3D.43.在△ABC 中,∠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AB=8,BC=15,CA=17,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C 为斜边B.△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BC=90°C.△ABC 的面积是60D.△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A=60°4.三边BC=3,AC=4,AB=5的三角形沿最长边AB 翻折后得到△ABC /,则CC /的长等于( ) A.125 B.135 C.56 D.2455.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上的高为h,则下列各式中总能成立的是 ( ) A.ab=h 2 B.a 2+b 2=2h 2Ca 1+b 1=h1D21a +21b =21h 6.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n 、n +1、m(其中m 2=2n+1),则此三角形( ) A.一定是等边三角形B.一定是等腰三角形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D.形状无法确定7.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 ,斜边上的中线长为d ,则这个三角形周长为( )A.d S d 22++B.d S d --2C.d S d 222++D.d S d ++22 8.一个正方形的一边长为3 cm ,那么它的一条对角线长是_________9.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x 、y 的长满足|x 2-4|+652+-y y =0,则第三边长为_____10.在△ABC 中,∠C=900,BC=60cm,CA=80cm,一只蜗牛从C 点出发,以每分20cm 的速度沿CA-AB-BC 的路径再回到C 点,需要______分的时间.11.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 、2dm,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蚂蚁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1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a,8(其中a 为正整数),则以a-2,a,a+2为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 13.已知:如图,∠ABD=∠C=900,AD=12,AC=BC,∠DAB=300,求BC 的长.14.有一块四边形地ABCD,如图,∠B=900,AB=4 m,BC=3m,CD=12m,DA=13m,求该四边形地ABCD 的面积.15.如图,将一根25 cm 长的细木棒放入长,宽,高分别为8 cm,6 cm 和103cm 的长方体无盖盒子中,则细木棒露在盒外面的最短长度是多少厘米?16.已知: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且CD2=AD·BD.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17.如图,等腰△ABC中,底边BC=20,D为AB上一点,CD=16,BD=12,求△ABC的周长.16.喜欢爬山的同学都知道,很多名山上都有便于游人观光的索道,如图所示,山的高度AC为800 m,从山上A与山下B处各建一索道口,且BC=1500 m,一游客从山下索道口坐缆车到山顶,知缆车每分钟走50 m,那么大约多长时间后该游客才能到达山顶?说明理由.课堂检测日期:月日满分:100分姓名:得分:1.在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中,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2,15,17B.9,16,25C.5a,12a,13a(a>0)D.2,3,42.已知a,b,c为△ABC三边,且满足(a2-b2)(a2+b2-c2)=0,则它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b、c是△ABC的三边,则a2+b2=c2;B.若a、b、c是Rt△ABC的三边,则a2+b2=c2;C.若a、b、c是Rt△ABC的三边,90∠A,则a2+b2=c2;=D.若a、b、c是Rt△ABC的三边,∠C,则a2+b2=c2.90=4.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均为奇数,则此三角形( )A.一定是直角三角形B.一定是等腰三角形C.一定不是直角三角形D.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5.下列命题:①如果a、b、c为一组勾股数,那么4a、4b、4c仍是勾股数;②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是3、4,那么斜边必是5;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是12、25、21,那么此三角形必是直角三角形;④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a、b、c,(a>b=c),那么a2:b2:c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