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葫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22.71 KB
- 文档页数:2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西葫芦是一种常见的蔬菜,生长期短,产量高,口感鲜美,深受大家喜爱。
由于气候环境和栽培管理等原因,西葫芦经常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本文将介绍西葫芦常见的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
西葫芦病害1. 白粉病白粉病是西葫芦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叶面出现白色粉末状斑点。
这是由于西葫芦叶片上感染了白粉菌所导致的。
为了防治白粉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选择抗病品种进行栽培。
保持植株的通风良好,减少湿度。
定期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
2. 根腐病根腐病是由于土壤中寄生的病原菌感染根部引起的。
西葫芦的根部会出现腐烂的情况,导致植株枯萎。
为了防治根腐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避免过度浇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
避免连作,轮作种植。
使用无菌的土壤或添加有机物质改良土壤。
3. 疫病疫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黄绿色的斑点。
为了防治疫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清除病叶,及时处理患病植株。
使用抗病品种进行栽培。
定期喷洒抗生素进行防治。
西葫芦虫害1. 蚜虫蚜虫是西葫芦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出现在嫩叶和嫩芽上。
为了防治蚜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用肥皂水喷洒受害部位。
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引入天敌(如瓢虫)进行生物防治。
2. 茎螟茎螟是一种会在西葫芦的茎内侵蚀的害虫,会导致植株倒伏。
为了防治茎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定期检查茎部是否有被侵蚀的迹象。
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建立有益昆虫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3. 瓢虫瓢虫是西葫芦的天敌之一,主要捕食各种害虫。
为了吸引瓢虫防治害虫,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提供有益昆虫的生活环境,如植物花草丛生的地方。
避免使用杀虫剂,减少对瓢虫的伤害。
定期观察并记录瓢虫的数量和种类。
以上是西葫芦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希望能够帮助您有效地保护西葫芦植株的生长和产量。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病害防治1.1 灰霉病【病害描述】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西葫芦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叶片,叶片变黄后干枯并脱落。
此外,果实也会出现褐色斑点和腐烂。
【防治措施】●清除病害部分:及时将病害叶片和果实剪掉,并远离田地进行处理。
●加强通风:保持田间空气流通,减少湿度,降低灰霉病的发生。
1.2 病【病害描述】病是西葫芦常见病害之一,植株叶片出现黄化、扭曲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和减产。
【防治措施】●使用健康种子:选用经过检测的种子,以避免病的传播。
●隔离栽培:将病植株隔离种植,以防止的传播。
●防止病媒虫传播:控制传播介体的昆虫,如蚜虫和叶蝉。
二、虫害防治2.1 西瓜蝇【虫害描述】西瓜蝇寄生在西葫芦果实中,使果实的外皮产生不规则的凹陷和腐烂,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
【防治措施】●清除寄生果实:发现受寄生的果实,及时摘除并销毁,以防止虫害扩散。
●定期喷洒杀虫剂:在果实腐烂前喷洒合适的杀虫剂,有效控制西瓜蝇的繁殖。
2.2 蚜虫【虫害描述】蚜虫是常见的西葫芦害虫,寄生在叶片上,吸取植物汁液,导致叶片黄化、卷曲等现象。
【防治措施】●喷洒杀虫剂:使用专业的杀虫剂喷洒叶片,进行有效的蚜虫防治。
●生物防治:引入蚜虫的天敌,如瓢虫、蚂蚁等,进行蚜虫的生物防治。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法是规范植物检疫工作的法律法规,旨在防止、细菌和害虫等植物病害的传播。
●杀虫剂: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杀死害虫的化学物质,可通过喷洒、涂抹等方式使用。
西葫芦病虫害防治技术一、西葫芦病虫害概述西葫芦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如何防治西葫芦病虫害是生产上的重要问题。
西葫芦病虫害主要有以下几种:1. 病害(1)黄瓜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症状为植株整体生长缓慢,叶片呈现黄色,出现小斑点,随着病情加重,叶片会枯死。
该病害无特效药物,防控措施主要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菌和虫害,同时加强施肥和浇水。
(2)青枯病青枯病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该病害会导致西葫芦的茎与叶子变黑并枯死。
防治方法主要是注重田间管理,及时清理枯死植物,加强通风和除草等。
2. 虫害(1)蚜虫蚜虫是西葫芦的一种典型虫害,会导致植株的生长缓慢和叶片损伤。
防治方法主要是喷洒杀虫剂和加强水肥管理,保证植株的健康。
(2)粉虱粉虱是西葫芦的另一种典型虫害,会导致叶片黄化和凋零。
防治方法主要是喷洒杀虫剂和加强通风和水肥管理。
1. 田间管理田间管理是西葫芦病虫害防治的首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土壤改善土壤的质量是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通过施肥、松土、翻耕等方式来改善土壤质量。
(2)清理田间杂物清理田间的杂物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方法。
及时清理落叶和枯草,以减少病菌和虫卵的滋生。
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防治病虫害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包括以下方式:(1)喷水喷水是防治粉虱等害虫的常用方法之一。
可以利用高压水枪将害虫冲走。
(2)微生物防治微生物防治是防治病害的有效方法。
可用腐生真菌、青霉素等微生物来进行病害的防治。
3.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病虫害防治方法之一。
但是化学农药的使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化学防治要慎重使用。
1. 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抓住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加强田间管理,进行有效防治。
2.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
可以利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微生物防治相结合,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
3. 看似小问题要及时处理即使是看似小问题,也要及时处理。
西葫芦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治技术西葫芦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风味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在西葫芦的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给西葫芦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掌握西葫芦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以及相应的防治技术对于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从西葫芦的病虫害种类、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西葫芦病虫害种类1. 病害(1)病毒病:主要包括西葫芦黄化曲叶病毒、西葫芦花叶驳纹病毒等。
这些病毒病会导致西葫芦的叶片变形、变色、生长不良,果实也会出现变形、裂纹等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2)真菌病:主要有白粉病、霜霉病、根腐病等。
这些真菌病会在西葫芦的叶片、果实上形成白色或灰白色的霉菌,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果实的品质。
(3)细菌病:主要有细菌性果腐病、细菌性斑点病等。
这些细菌病会导致西葫芦果实出现软腐、烂病等现象,严重影响西葫芦的产量和质量。
2. 害虫(1)蚜虫:蚜虫是西葫芦上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取食植物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2)斑潜蝇:斑潜蝇卵在西葫芦果实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在果实内部啃食果肉,导致果实腐烂。
(3)甜菜夜蛾:甜菜夜蛾幼虫以及成虫都会取食西葫芦的叶片和果实,导致植株凋零、果实变形等问题。
1. 病害的发生规律(1)季节影响:病毒病主要在潮湿多雨的季节易发生,而真菌病和细菌病则偏好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
(2)栽培方式:密植和重茬栽培容易造成病害的大面积传播。
(3)害虫传播:有些害虫会传播病毒,加重病害的发生。
2. 害虫的发生规律(1)气候影响:气温偏高、湿度大的季节利于蚜虫、斑潜蝇以及甜菜夜蛾的大量繁殖。
(2)栽培措施:不合理的施肥、灌水以及缺乏病害虫的监测和防控等措施容易引发害虫的大量发生。
1. 病害的防治技术(1)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能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2)病害防治剂:可以采用药剂喷洒、病毒耐受性育种等技术来控制病毒病的发生。
(3)合理密植:合理的密植能够减少空气流通,有利于真菌病和细菌病的传播。
西葫芦病虫害发生及其防治技术【摘要】:西葫芦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作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病虫害不仅会降低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还会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常见的西葫芦病害包括霜霉病、黄曲霉病等,而虫害则有跳甲虫、蚜虫等。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化学防治措施或生物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包括使用农药进行喷洒,而生物防治则可以利用天敌、捕食者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综合考虑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对西葫芦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西葫芦病虫害防治技术也将不断得到完善,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种植环境和收成。
【关键词】西葫芦、病虫害、发生情况、产量、品质、病害、虫害、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技术、发展方向1. 引言1.1 介绍西葫芦病虫害发生情况西葫芦病虫害是指在西葫芦生长过程中受到的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害。
这些病虫害主要包括病毒病、霉病、细菌性病害、蚜虫、甘蔗蚜、叶蝉等。
病毒病是西葫芦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会导致西葫芦植株叶片出现变黄、卷曲等现象,严重影响西葫芦的生长和发育。
霉病则会在潮湿的环境下导致西葫芦果实表面覆盖白色霉斑,影响果实品质。
除了病害外,西葫芦还容易受到各类虫害的侵害。
蚜虫是最为常见的虫害之一,会吸取西葫芦植株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不良。
甘蔗蚜则主要危害西葫芦的嫩叶和嫩梢,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
叶蝉则会在西葫芦叶片上产卵,幼虫孵化后会吸食叶片的汁液,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及时防治西葫芦病虫害对于保障西葫芦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对西葫芦的危害,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
1.2 病虫害对西葫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病虫害会导致西葫芦的叶片变黄、卷曲、出现斑点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植株枯萎甚至死亡,从而减少产量。
病虫害还会使得西葫芦的果实质量下降,外观不美观,口感变差,降低了销售价格。
这不仅会影响农民的收入,也会影响消费者对西葫芦的信心和对农产品的认可度。
棚室西葫芦有哪些病虫害
西葫芦现在流行在大棚种植,但大棚种植也避免不了有一些病虫害,那么棚室西葫芦都有哪些病虫害呢?
一、白粉病
发病初期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用250―300克分放在棚内4―5处,点燃闭棚熏1夜,次晨通风,7天熏1次,视病情连续熏3―4次;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乳油2000倍液,或40%硫磺悬浮剂600倍液,或50%硫磺悬剂250倍液,或”农抗120200倍液喷雾;采用27%高脂膜乳剂70―140倍液,于发病初期喷洒在叶片上,7―14天喷1次,连喷3―4次。
二、灰霉病
烟熏法同白粉病。
也可以每667平方米用6.5%万霉灵粉尘1千克喷粉,7天喷1次,连喷2次;发病初期喷洒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800倍液。
7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药剂轮换使用。
三、霜霉病
烟熏法同白粉病。
也可以每667平方米用5%百菌清粉尘1千克喷粉,7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现中心病株后用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粉200倍液,或64%杀毒矾400倍液喷雾,7―10天喷1次,视病情发展确定用药次数。
还可用糖氮液,即红糖或白糖1%+0.5%尿素+1%食醋+0.2%乙磷铝,7天喷叶面1次。
四、蚜虫。
西葫芦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1、西葫芦黑星病发病症状:幼叶初现水渍状污点,后扩大为褐色或墨色斑,易穿孔;茎上现椭圆形或纵长凹陷黑斑,中部呈龟裂;幼果初生暗褐色凹陷斑,后发育受阻呈畸形果;果实病斑多疮痂状,有的龟裂或烂成孔洞。
湿度大时,各病部表面密生煤色霉层。
加强检疫;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种子消毒;苗床消毒;彻底清除病残体;嫁接;降低棚室湿度。
发病初期喷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混合就苗海藻酸碘喷施,7-10天一次。
2、西葫芦白粉病发病症状:发病初期主要是下部叶片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逐渐扩展成较大的粉斑,发病严重的病斑可布满整个叶面。
病斑逐渐褪色变黄,后期呈黄褐色坏死,病斑上的霉层变成褐色。
发病严重时茎、叶柄也可同时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生长期注意通风透光,控湿,喷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混合花果医生果能钙。
3、西葫芦灰霉病发病症状:花瓣呈水浸状或水浸状,造成花瓣腐烂、萎蔫、脱落,幼果变软腐烂,后着生大量灰色霉层,叶片上形成不规则大斑,中央有褐色轮纹,湿度大时可见灰色霉层,茎蔓发病出现灰白色病斑,绕茎一周后可造成茎蔓折断。
防治方法:清洁田园及大棚膜;调节温湿度;在用2,4-D蘸花时,加入多菌灵等杀菌剂,以控制病菌侵入,棚室栽培用10%腐霉利烟剂3~千克/公顷熏棚,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混合赛生海藻酸碘喷施。
9~11天1次,连续2~3次。
4、西葫芦枯萎病发病症状:(1)枯萎病:实生苗发病重,进入结瓜期开始表现植株一侧或基部叶片边缘变黄,严重时,整株叶片变黄,以致植株枯死。
纵剖病茎维管束变为黄褐色。
(2)急性枯萎病:嫁接苗发病重,进入结瓜期开始表现,植株中萎蔫,早晚恢复,反复数日整个植株死亡,剖开茎,维管束不变色。
防治方法:良种消毒;苗床消毒;轮作;嫁接防病;冲施冲之道配土比加,避免偏施氮肥。
重病地块在定植前,按1∶100的比例将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细土混均,配成药土,用药剂1500千克/公顷,撒于定植沟内。
棚室种植西葫芦主要病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一、病毒病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甜瓜花叶病毒(MMV)感染引起发病的西葫芦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略有皱缩,病株较健株略矮,重病株叶片上发生深绿色疱状病斑,叶片畸形、叶小,后期叶片黄枯或死亡,病株生长缓慢,坐蕾、开花结瓜少或不结瓜,严重影响西葫芦产量。
防治方法:①选用抗病品种,从无病株上留种,如晋西葫芦一号、早青一代、丰田绿波等。
②播种前种子消毒,用51℃温水浸种40分钟或将干种子置于70℃干热处理3天。
③秋后延播种期避免高温、干旱、强日照条件下播种,避免和其它瓜类混栽,加强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配合施用,增强植株抗病性。
④实行3~5年轮作,清除棚室内残株落叶和杂草,防止人为传毒。
⑤治虫防病。
蚜虫、白粉虱可用10%吡虫啉类农药2500倍液防治。
⑥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0%盐酸吗啉双胍?铜WP(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WP1000倍或1.35%毒畏WP(三氦唑核甘?铜)1000倍液,隔10天一次,连续2~3次,采前5天停止用药。
二、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菌侵染引起。
主要为害西葫芦的花、幼果、叶、茎或较大的果实。
发病时,病菌先侵染凋谢的花朵,长出灰色霉层后再侵入瓜条,造成脐部迅速变软、萎蔫腐烂,病部密生灰色霉层;染病的花落在叶片上,引起叶片发病,产生大型枯斑,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生有少量灰霉。
茎蔓受害,引起局部腐烂,严重时使茎蔓折断,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①加强棚室栽培管理,谨防低温高湿病害流行。
生长苗期和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降低湿度,防止棚顶结露,注意通风透光。
②清洁菜园。
彻底清除病残体,发病初期摘除病叶、病花、病瓜,将病残体带出棚外深埋或烧毁,防止病菌扩散。
③未发病前可用70%代森锌WP500倍液或1∶1∶240波尔多液喷洒预防。
④发病初期用50%异菌脲WP(扑海因)1000倍或20%百?菌核WP(菜病康)800倍液或25%福?腐WP1000倍或28%百?霉威WP(灰霉克)500倍防治,隔5~7天一次,连续3~4次,注意药剂交替轮换使用。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一、病害防治
1.1 炭疽病
症状:叶片上出现大型黑色斑点,斑点逐渐扩大并出现裂口,最终叶片枯萎。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病叶、病植物,定期喷洒适量的炭疽病防治剂。
1.2 灰霉病
症状:叶片、茎部出现灰白色霉斑,患处逐渐腐烂,蔓延至整个植株。
防治方法:提高通风条件,避免湿度过高,使用适量的灰霉病防治剂。
1.3 病
症状:植株发育受阻,叶片变黄,出现病斑和畸形的果实。
防治方法:采用感染极少的种子进行播种,定期检查植株,发现病植株立即移除。
二、虫害防治
2.1 蚜虫
症状:叶片上出现黄化、卷曲,植株生长不良。
防治方法: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增加蚜虫天敌的种群。
2.2 斑点叶甲
症状:叶片上出现黑色小斑点,叶片逐渐枯黄,最终严重影响葫芦的生长。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虫害植株,使用适量的斑点叶甲防治剂。
2.3 蚜虫
症状:幼苗叶片被蛴螬咬食,植株生长受阻。
防治方法:提前防治,定期喷洒适量的蛴螬防治剂。
附件:
1.炭疽病防治剂使用说明书
2.灰霉病防治剂使用说明书
3.蚜虫防治剂使用说明书
4.斑点叶甲防治剂使用说明书
5.蛴螬防治剂使用说明书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种子:经过人工选育和繁殖的植物播种材料。
2.病:由引起的植物疾病,常见于葫芦等作物。
3.灰霉病:由灰色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对葫芦等植物造成严重危害。
4.炭疽病:由炭疽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常见于葫芦等作物。
5.杀虫剂:用于杀灭害虫的化学药剂。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一、病害篇1. 粉菌病1.1 病害特征粉菌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植株叶片和茎部会出现白色粉末状的霉菌。
1.2 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病害部分,防止病害扩散。
(2)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
(3)使用防治粉菌病的药剂进行喷洒。
2. 黑斑病2.1 病害特征黑斑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植株叶片会出现黑色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落。
2.2 防治方法(1)将病害叶片及时剪除,防止病害扩散。
(2)加强通风,保持植株干燥,减少病害发生的条件。
(3)使用防治黑斑病的药剂进行喷洒。
3. 炭疽病3.1 病害特征炭疽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植株叶片和果实会出现黑色圆形斑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3.2 防治方法(1)及时清除病害部分,防止病害扩散。
(2)加强植株的营养管理,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3)定期使用防治炭疽病的药剂进行喷洒。
二、虫害篇1. 蚜虫1.1 虫害特征蚜虫常见于西葫芦叶片的背面,会导致叶片黄化、卷曲和萎缩。
1.2 防治方法(1)手工捕虫,将蚜虫进行清除。
(2)使用含有杀虫成分的喷雾剂进行喷洒。
(3)增加天敌如瓢虫等可以吃蚜虫的昆虫。
2. 斑潜蝇2.1 虫害特征斑潜蝇会在西葫芦的茎部产卵,幼虫进入茎内寄生,导致植株生长不良和斑点。
2.2 防治方法(1)定期检查植株,及时剪除带虫的茎部。
(2)使用虫害防治剂喷洒茎部。
3. 蓟马3.1 虫害特征蓟马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会导致西葫芦的叶片出现白色纺锤形斑点。
3.2 防治方法(1)清除被害植株,减少虫源。
(2)使用杀虫剂对植株进行喷洒。
(3)增加天敌如寄生蜂等可以捕食蓟马的昆虫。
附件:本文档附带有西葫芦的病虫害图片以供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1. 病害:指植物受到病菌感染而引起的异常状况。
2. 虫害:指植物受到害虫侵袭而引起的异常状况。
西葫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1 、白粉病(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主要是在下部叶片上产生白色近圆形小粉斑,逐渐扩展成较大的粉斑,发病严重的病斑可布满整个叶面。
病斑逐渐褪色变黄,后期呈黄褐色坏死,病斑上的霉层变成褐色。
发病严重时,茎、叶柄也可同时发病。
防治方法:23%氨基-嘧菌酯悬浮剂使用65-98克/亩进行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喷3次。
2、病毒病在西葫各个时期均有发病。
苗期受害,子叶变黄枯萎,真叶出现浓淡绿色相间的花叶。
症状有三种: 一、花叶型表现叶片呈现黄、绿相间花斑,叶面凹凸不平,新叶畸形,节间缩短;二、蕨叶形表现出矮化症状,叶片皱缩、扭曲,新叶狭长,成鸡爪状或线状;三混合型即两种症状皆有。
发病植株发育不良,难以坐瓜,或坐瓜小,瓜面有瘤状凸起,凹凸不平。
防治方法:使用氯氟.吡虫啉悬浮剂4-6毫升/亩进行喷雾。
3、细菌性角斑病叶片上初生针尖大小透明或半透明褪绿小斑点,扩展后产生具黄色晕圈的黄褐色病斑,中央变褐或出现灰白色穿孔状,有露水或湿度大时溢有白色菌脓。
茎和果实染病,初期出现水渍状褐色小斑点,易产生菌脓。
防治方法:20% 噻菌铜悬浮剂使用300-500倍液进行喷雾。
4、枯萎病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
(1)幼苗子叶无光泽,暗绿色,变黄,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最后枯死。
(2)成株主蔓先出现暗绿色纵纹,发展为黄褐色纵裂,纵剖病茎维管束变为黄褐色。
湿度大时病部表面有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有时病部溢出少量红褐色胶质物。
发病植株一侧或基部叶片边缘变黄,随植株生长变黄的叶片不断增多,严重时遍及全株,致使整株枯死。
防治方法:1.2%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使用400倍液灌根。
5、菌核病果实发病残花部先呈现水浸状腐烂,果实软化,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散生黑色菌核。
茎蔓发病初期初期呈水渍状,病部变褐,后也长出白色菌丝和褐色菌核,病部以上叶、茎蔓枯死。
防治方法:使用36% 丙唑.多菌灵悬浮剂80-100毫升/亩喷雾,发病初期喷洒2次,间隔5-7天。
温室西葫芦病虫害防治
西葫芦的病害主要有病毒病、白粉病、灰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红蜘蛛等。
1)病毒病。
病毒病在露地和保护地后期易出现,主要是花叶型,其主要表现是在叶片出现淡黄色斑纹,严重时顶叶畸形呈鸡爪状,叶色加深。
西葫芦在高温、干旱、日照强、缺水缺肥、管理不善时病毒病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是:采用抗病品种,加强管理,注意氮磷钾的配合,实行轮作,消灭杂草,及时拔除病株,防治蚜虫和白粉虱等。
2)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在高温高湿和高温干旱交替出现时易发生。
可用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15%粉锈宁1000-l5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防治,可交替使用药剂。
每7天左右喷1次。
3)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为害果实,低温高湿易发病。
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多菌灵、扑海因、抗霉威等药剂防治。
4)白粉虱。
用25%扑虱灵2500倍液,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灭杀毙4000倍液,三氟氯氰菊酯(功夫)3000
倍液等防治。
5)蚜虫。
可用乐果乳油、避蚜雾、抗蚜威等多种药剂防治。
6)红蜘蛛。
一般在发病初期用克螨特、三氯杀螨醇、灭螨猛等药剂防治。
温室西葫芦病虫害以及防治方法一、病害1.果腐病:果腐病是由果腐病菌引起的,它会导致果实的褐变和腐烂。
为防止果腐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及时清除温室内的枯萎叶片和病残果实。
-不要在温室中种植与西葫芦同科的作物,以减少病源的传播。
-使用含有硫的杀菌剂喷洒植株,以抑制病菌繁殖。
2.黄曲叶病:黄曲叶病是一个病毒病,其特点是引起叶片变得黄色、曲折,并且植株生长缓慢。
为预防黄曲叶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排除病毒源,避免与已感染植株接触。
-用含有病毒抗体的种子进行播种,以确保植株的健康。
-注意温室的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病毒传播的机会。
3.灰霉病:灰霉病是由灰霉霉菌引起的,它会在潮湿的环境中繁殖和蔓延。
预防灰霉病的方法包括:-避免温室潮湿,减少水分积聚的机会。
-及时清除温室内的落叶和病残果实。
-使用合适的杀菌剂进行喷洒,以控制灰霉菌的繁殖。
二、虫害1.蚜虫:蚜虫是西葫芦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会吸取植株的汁液,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和叶片变黄。
对于蚜虫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含有杀虫剂的肥料进行施肥,以抑制蚜虫的繁殖。
-定期检查植株,发现蚜虫及时进行处理,如人工捕捉或杀虫剂喷洒。
2.白粉病:白粉病是由白粉虱引起的,它会在植株叶片上形成白色粉末状的菌斑。
为防止白粉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温室的通风,减少潮湿环境的产生。
-定期检查植株,发现白粉虱及时进行处理,如喷洒杀虫剂或擦拭虫卵。
3.蛞蝓:蛞蝓是西葫芦的常见害虫之一,它会啃食植株的叶片和果实。
为防止蛞蝓的侵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温室干燥,以减少蛞蝓的滋生和繁殖。
-设置物理障碍,如铜带或沟渠,以阻止蛞蝓进入温室。
-使用含有对蛞蝓有效的杀虫剂进行喷洒。
综上所述,温室西葫芦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保护植株的健康生长,种植者需要定期检查植株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同时,注意温室的通风和卫生,保持良好的种植环境也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
大棚西葫芦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技术
西葫芦是保护地瓜类蔬菜栽培主要品种,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复种指数的增加,西葫芦病害发生程度有所加重,特别是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畸形果等发生较重。
1 缩叶病
1.1 危害症状该病是生理病害。
在植株生长中出现连续多片叶呈现鸡爪状皱缩,一般56片叶,叶脉明显,坐果率很低,甚至不坐果。
果实生长缓慢,易被误认为病毒病。
当温度升高,最低温度在10 ℃以上时,新生的叶片又恢复正常生长。
发病的主要原因①昼夜温差过大,白天高温达25 ℃以上,夜间温度在6 ℃以下,时间又比较长;②空气湿度大,生长点积水受到抑制,叶片发育不正常。
1.2 防治技术生产中要控制好温度变化,防止大温差的出现,同时要控制湿度。
2 霜霉病
2.1 危害症状霜霉病是大棚西葫芦普遍发生而危害严重的病害,常在叶片上发病。
苗期发病时,子叶被害部位开始褪绿变黄,最后枯死。
成株叶片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色小斑点,后发展为多角形,后期病斑边缘黄绿色,干枯时易破。
在高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
严重时,病斑连片,全叶黄褐色枯萎,故又称”跑马干。
病菌通过气流、雨水、昆虫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
在日均温2025 ℃时,叶面有水滴612小时即可萌发侵入,3天即可发病。
2.2 防治技术要选用抗病品种,并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温度、降低湿度,控制发病。
保护地栽培用百菌清烟雾剂熏治,每亩用45%百菌清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