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共24页
- 格式:ppt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24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我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个转变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它是马列主义的过渡时期理论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这个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开始阶段、确立阶段和完成阶段。
一、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到1949年10 月新中国诞生前这一阶段的历史,应称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准备阶段。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是在面临如何建设新中国,处理好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出现的错综复杂的社会阶级矛盾和经济上存在着严重困难的情况下召开的,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毛泽东为全会起草的决议和作的报告,成功地解决了我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理论,为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七届二中全会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起始标志。
全会确定了革命转变的方针,具体表现在:第一,全会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伟大历史任务,全会的决议中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在对中国国情深入认识的基础上,毛泽东从理论和重大原则的高度,精辟地阐明了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借重“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战略问题。
第三,全会提出了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专政为建国的政治基础,人民民主专政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在政治上的保证,从而为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作了政治上的准备。
全会认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必须同党外人士长期合作。
毛泽东在1949年6月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思想。
为即将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同年9月,全国政协一届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对上述两个文件的基本思想,从法律上予以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