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觉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3
感知觉的知识总结什么是感知觉?感知觉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和理解的过程。
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各种感觉形式。
它是我们与外界交互的重要途径,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事物。
感知觉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过程,涉及到大脑、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
大脑接收到感觉器官传递的神经信号,并通过处理、解码和理解这些信号,形成我们对外界的感知。
感知觉的过程感知觉的过程可以分为感觉、组织和选择三个阶段。
1. 感觉阶段感觉是感知觉的起点,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如光线、声音、触感等。
不同的感觉器官对应不同的感觉形式,比如眼睛用于接收光线,耳朵用于接收声音等。
感觉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会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
这一过程中,感觉器官承担着转换和传输外部刺激的功能。
2. 组织阶段在接收到感觉信号后,大脑会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和组织。
这个过程涉及到感觉信号的解码、分类和组织,以便形成对外界的认知和理解。
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处理不同的感觉信息。
比如,视觉信息主要由视觉皮层负责处理,听觉信息主要由听觉皮层负责处理。
这种分工协作使得我们能够对感觉信息进行高效的处理和理解。
3. 选择阶段在感知觉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着大量的感觉信息,不可能全部加以关注和处理。
因此,选择性注意在感知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选择性注意是指我们通过选择性过滤和加工感觉信息,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重要的刺激上。
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处理感觉信息,从而对外界进行更准确的感知和理解。
选择性注意的机制在大脑中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
影响感知觉的因素感知觉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感觉器官的条件、个体差异和周围环境等。
1. 感觉器官的条件感觉器官的条件包括器官本身的状态和接收到的刺激的性质。
如果感觉器官受损或处于异常状态,就会对感知觉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不同刺激的性质也会对感知觉产生影响。
比如,光线的强度、声音的频率等都会影响我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感知觉一、感知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客观事物是由各种属性构成的整体,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颜色、形状、软硬、气味、声音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的是由事物的各种属性有机组成的事物的整体。
例如,面前有一个苹果,人们通过嗅觉认识苹果的香味、通过视觉认识苹果的颜色,通过味觉认识苹果的甜味,通过触觉认识苹果的软硬。
由香味、颜色、味道、软硬度等个别属性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对一个苹果的整体的认识,即知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少单纯地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
当我们感觉到事物的个别属性时,总是同时知觉到这个事物,并把事物的各个不同的属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
正因为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此密切,所以通常把它们合称为感知觉。
二、感知觉的规律1.感受性及其变化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
同一个人对同一刺激的感受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回发生变化。
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有以下几种:⑴感觉适应指同一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
从明亮的阳光下走进暗示,最初什么也看不见,过一会儿就可以看清物体了;相反,从暗处出来,往往会被外面明亮的阳光刺得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比较自如了,这是视觉的适应。
适应是感觉中的普遍想象,但在各种感觉中适应的表现和速度是不同的。
⑵感觉对比指由于同时产生或前一刻产生的同类感觉的影响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感觉对比有两种: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
同时对比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例如,同样的一个灰色矩形,处在白色背景上看上去有些暗淡,处在黑色背景上看上去更明亮些。
继时对比是指不同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
例如,吃糖之后接着吃柑橘,会觉得柑橘酸;吃了苦的中药之后喝白开水也会觉得有甜味。
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的概念1. 介绍感知觉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一个关键过程。
它是指通过感官器官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解读,从而产生我们对外部世界的主观体验和认知。
感知觉不仅涉及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传统的感官通道,还包括一系列其他感知方式,如空间感知、时间感知和运动感知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感知觉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并从不同角度来深入了解这一复杂而神奇的认知过程。
2. 感知觉的基本原理感知觉的基本原理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当我们感知到外界刺激时,感官器官将物理能量转化为神经信号,并将其传递到大脑的特定区域进行处理。
当我们看到一只猫时,眼睛接收到的光线刺激通过视网膜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视觉皮层将这些信息组织成一个完整的图像,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这只猫的存在。
3. 感知觉的特点感知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3.1 主观性:感知觉是个人的体验,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可能有不同的感知和解读。
这是因为感知觉受到个体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2 综合性:感知觉并不仅仅是对某个感官通道的单一反应,而是多个感官通道的整合。
当我们品尝一种食物时,我们不仅仅依靠味觉来感知其味道,还会受到嗅觉和触觉等其他感官通道的影响。
3.3 可变性:感知觉的结果是可变的,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注意力、情绪和预期等。
同样的刺激,在不同的心境下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感知结果。
4. 感知觉的重要性感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1 环境感知:感知觉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外部世界的存在和变化。
通过感知觉,我们能够感知到周围的物体、人和事件,从而适应环境并做出相应的行为。
4.2 信息处理:感知觉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感知觉获取到的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和分析,成为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
4.3 情绪和情感:感知觉与情绪和情感密切相关。
外界刺激可以引起我们的情绪反应,而我们的情绪反过来也会影响我们对外界的感知。
感知觉使我们能够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同时也能够感知到他人的情绪。
感知觉的名词解释感知觉是人类获取和理解外界事物的能力,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感知觉,人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身处的环境,感知到周围的物体、声音、气味以及其他感觉刺激,从而对世界进行感知和理解。
感知觉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不同的感知通道。
每个感知通道都有特定的感受器官,能够接收不同类型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至大脑进行处理和解读。
在视觉感知中,眼睛是感知世界的主要器官。
眼睛接收到光线的反射,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传送到视觉皮层。
人们通过眼睛感知到的信息是由颜色、形状、大小和运动等要素组成的。
听觉感知是通过耳朵接收声波的过程。
声波是由空气、固体或液体中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耳朵会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听觉神经传送到听觉皮层。
人们通过耳朵感知到的信息包括声音的高低、音调的变化、声源的方向等。
嗅觉感知是通过鼻子接收气味的过程。
鼻子中的嗅觉感受器能够识别并感知到各种气味分子,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嗅觉神经传送到嗅觉皮层。
人们通过鼻子感知到的信息包括花香、美食的气味等。
味觉感知是通过舌头上的味蕾来感知食物的味道。
舌头上的味蕾能够分辨酸、甜、咸、苦和鲜味等不同的味道,并将其通过口腔的神经传送到味觉皮层。
人们通过舌头感知到的信息能够告诉我们食物的口感和味道特点。
触觉感知是人们通过皮肤、肌肉和关节等身体部位接收外界物体的力量、温度和形状等感觉刺激的过程。
触觉感受器将接收到的刺激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感觉神经传送到大脑皮层。
人们通过触觉感知到的信息能够告诉我们物体的硬度、温度和纹理等。
感知觉不仅限于单一的感官通道,还涉及到多个感官通道之间的交互作用。
例如,人们能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知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此外,感知觉还受到个体的经验、学习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同的人可能对同一刺激有不同的感知和理解。
感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感觉和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一)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还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
感觉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1、感觉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而不是过去的或间接的事物。
2、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3、感觉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
2、感觉是各种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
3、感觉是维持和调节正常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如“感觉剥夺”实验。
(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活动的结果。
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时,在大脑皮层上多个部位形成兴奋中心,扩数后形成暂时联系,从而使我们对事物的关系产生反映,借助于关系反射,人们形成了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二、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
产生感觉神经机构叫分析器,分析器是人感受和分析某种刺激的整个神经系统。
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三个部分感觉的产生是某一种分析器活动的结果。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感觉主要是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对由感觉器官提供的各种信息加工的过程和结果。
知觉是多个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三、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l、联系: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而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越丰富、精细、知觉就越正确完整。
2、区别:(1)感觉和知觉的内容不同(2)感觉和知觉的产生过程不同(3)赖以产生的因素不同(4)经验在感觉和知觉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通过感觉只能认识事物的个别属性。
知觉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通过知觉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整体提示事物的意义。
感觉和知觉的分类一、感觉的种类。
一.什么是感知觉1. 感觉* 定义:人脑对当前起作用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在人脑中产生的,感觉器官只是起一个传递信息的作用◇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反映,是当前的刺激◇反映的是个别属性(颜色气味温度)◇感觉是最简单而又最基本的认识过程◇没有感觉提供信息,人就不能保持正常的心理活动,还会导致心理活动的紊乱,甚至导致心里疾病。
“感觉剥夺实验”◇各种感觉通道获得信息不是截然分开的“瞎子的听觉特别的灵敏”* 分类◇外部感觉(1)视觉眼睛是视觉的感觉器官,感受器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在大脑中皮层的枕叶产生。
光波是视觉刺激,但人所能看到的光波为380纳米到780纳米,视觉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
提问:当你看完电影,刚从电影院出来时,眼睛会有什么反应?――明适应所谓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的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所需的时间很短,只要1秒钟,我们就能逐渐看清事物,5分钟左右,明适应就能全部完成。
提问:当我们从阳光灿烂的室外突然走进阴森黑暗的小房间,你的眼睛会有什么反应―――暗适应所谓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暗适应所需的时间相对比较长,整个暗适应的大概要30-40分钟左右。
(2)听觉耳是听觉的感觉器官,感受器是毛细胞,在大脑皮层的聂叶产生。
声波是听觉的适宜刺激。
我们所能听到的光波为20―――20000赫兹,声音一定要借助于某种介质才能为人所觉察。
如,空气,水等,在真空中人是无法听到声音的。
人所获得的大量的信息都是通过视觉和听觉得到的。
(3)嗅觉鼻子是嗅觉的感受器官,其感受器是嗅细胞,在大脑皮层的边缘系统产生,能感受有气味的气体物质。
(4)味觉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
在中央后回最下部产生,能感受到溶解于水、唾液和脂类的化学物质。
人的味觉有甜、苦、酸、咸四种。
但我们平时所尝到的味道往往不是简单的一种,而是多种味觉的混合。
舌尖对甜最敏感,舌中对咸最敏感,舌的两侧对酸最敏感,舌后对苦最敏感。
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的概念感知觉是人类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包括感觉和知觉两个部分。
感觉是指人类通过各种感官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如视、听、嗅、味、触等,将刺激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知觉则是指大脑对这些神经冲动进行加工处理,形成有意义的心理体验或认识。
一、感觉的基本特征1. 感觉具有客观性。
即不同个体在相同的刺激下能产生相同的感受。
2. 感觉具有主体性。
即不同个体在不同环境下对同一刺激产生不同的感受。
3. 感觉具有选择性。
即人类只能接收到一定范围内的刺激。
4. 感觉具有适应性。
即人类对于重复出现的刺激会逐渐减弱反应,以保持大脑对新刺激的敏感度。
二、五种基本感官器官及其功能1. 视觉:通过眼睛接收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形成视觉感受。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官器官之一,能够帮助人类获取丰富的信息。
2. 听觉:通过耳朵接收声波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形成听觉感受。
听觉能够帮助人类感知声音、语言、音乐等。
3. 嗅觉:通过鼻子接收气味分子,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形成嗅觉感受。
嗅觉能够帮助人类辨别不同的气味。
4. 味觉:通过口腔接收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形成味觉感受。
味觉能够帮助人类辨别不同的味道。
5. 触觉:通过皮肤接收机械、温度等刺激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递给大脑,形成触觉感受。
触觉能够帮助人类感知外界物体的硬度、粗糙度、温度等属性。
三、知觉的基本过程1. 感知阈:指人类能够接收到的最小刺激强度。
当刺激强度低于感知阈时,人类无法感知到。
2. 感知选择:指大脑对不同感官器官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形成有意义的心理体验或认识。
3. 感知归纳:指大脑对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运用,推断出未知事物的性质和特征。
4. 感知调整:指大脑根据外界环境和内部需要对感觉信息进行调整和修正,以达到更好的适应性。
四、影响感觉与认识的因素1. 刺激强度:刺激强度越大,人类越容易产生感受和认识。
感知觉的概念举例感知觉是人类接收和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接收和加工,使人们能够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和认知。
感知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基本方式,它是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主观体验和认知的过程。
感知觉的对象包括外界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气味等各种特征,对这些特征进行感知和认知,使人们能够有意识的认识和理解事物。
感知觉也是人们对自己身体状态和内在感受进行认知的过程,通过感官器官对身体的刺激进行感知和认知,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内在感受。
感知觉的过程是复杂的,它涉及感觉器官的接受、信号传导、加工和理解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共同作用,使人们能够完成感知和认知的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通过感知觉来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和认知。
比如,在看电视的时候,人们通过眼睛对电视屏幕上的图像进行感知和认知,了解电视节目的内容和情节。
在听音乐的时候,人们通过耳朵对音乐的声音进行感知和认知,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和情绪。
在触摸物体的时候,人们通过皮肤对物体的触感进行感知和认知,了解物体的表面材质和温度。
在品尝食物的时候,人们通过味蕾对食物的味道进行感知和认知,感受食物的酸甜苦辣。
这些都是感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感官器官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感知和认知,使人们能够了解世界和自己。
除了感知觉的应用外,感知觉还在认知心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和理解过程,而感知觉作为人们认知和理解外界环境的基础,对认知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
感知觉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类感知和认知的基本规律,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认知过程,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和调节认知行为。
感知觉的研究还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各种认知障碍和认知疾病,为认知障碍和认知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总之,感知觉作为人们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方式,对人们的生活和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通过感知觉对外界环境进行感知和认知,了解周围环境的各种特征和自己的身体状态。
心理学:感知觉一、名词解释1、感觉: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3、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受到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后像: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还能保持一个极短的时间。
5、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人脑对这些刺激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6、错觉:定义: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
7、观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思维参加的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是高水平的知觉,是感性认识阶段的最高层次。
8、社会知觉:对他人、对群体、对自己的知觉。
9、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10、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11: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二、填空题1、(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
2、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的反应。
4、小学儿童听觉的发展包括( 声音听觉 )和(言语听觉 )。
5、感知觉是人的感性认识,而思维则属于_理性认识认识,是人类认识的_高级形式_6、感受性即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性7、知觉具有(选择性、整体性_、理解性、恒常性)等特性8、(感觉)是最简单的认识过程。
(知觉)也是一种较简单的认识过程9、小王取看电影,进入电影院后眼前一片漆黑,过了一会,他才觉电影厅渐渐明亮。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暗适应)。
三、判断题1、教师在黑板上用彩色粉笔标示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感知的差异律和对比律。
(对)2、眼睛的适宜刺激是光波。
(对)3、引起感觉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阈限。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一、感知觉概述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2)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他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他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3)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是指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
2、感知觉的种类(1)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2)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深度(距离)知觉】,物体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观察力。
3、感知觉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痛觉1、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①视力发展的一般情况a.出生1天的新生儿,其视力仅相当于成人的20/150。
b.半岁至1岁期间,儿童的视力已可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c.对3岁以下的儿童很难用E字表来测查视力,因为儿童的方位知觉,尤其是左右方位的知觉水平不高,常常分不清楚。
d.3岁以上的儿童在测查前要经过训练,让儿童明白测查要求,但仍旧难免有错误。
e.3~6岁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②视力发展的特殊情况:远视、近视、弱视。
(2)颜色视觉(辨色力)①儿童出生不久就具备了辨别彩色和非彩色的能力,而且表现出对彩色的“视觉偏好”。
②即使同为彩色,婴儿也能区别它们并表现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
(了解儿童颜色识别能力的方法:a.配对法。
b.指认法。
c.命名法。
)2.听觉的发展(1)婴儿的听觉偏爱①1~2个月的婴儿偏爱乐音而不喜欢噪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②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③7~8个月的儿童已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感知觉名词解释感知觉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加工、分析、组织、理解和感受这些信息的过程。
感知觉是人类获得和认识自然界和社会世界的基本手段,它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感知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情感。
感知觉包括五个主要的感觉通道: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些感觉通道通过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传达到大脑中的感知觉中枢(视觉皮层、听觉皮层等)进行分析和加工。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通道,通过眼睛感知到的光线的信息被转化为大脑中的视觉图像。
听觉是通过耳朵感知声音的信息,转化为大脑中的听觉信号。
嗅觉是通过鼻子感知气味的信息,转化为大脑中的嗅觉信号。
味觉是通过舌头感知食物味道的信息,转化为大脑中的味觉信号。
触觉是通过皮肤感知物体的接触、触摸、温度、压力等信息,转化为大脑中的触觉信号。
感知觉不仅是外界刺激的接收和传递过程,还包括对这些刺激进行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大脑对来自感觉器官的信号进行分析,将其组织成有意义的形象、声音、味道等,并与之前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从而形成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
感知觉具有主观性,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的感知和理解会有所差异,这取决于个体的感觉器官的灵敏度、经验、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等因素。
感知觉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视觉,我们能够看到世界的美丽景色,认识到颜色的多样性和事物的形状。
通过听觉,我们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与他人交流和理解语言。
通过嗅觉和味觉,我们能够品尝到美味的食物,感受到花朵的香气,识别出不同的气味和味道。
通过触觉,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的物体和环境,体验到温暖、寒冷、痛觉、触感等。
总之,感知觉是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加工、分析、组织、理解和感受这些信息的过程。
它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基本手段,对我们的思维、行为和情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十分丰富多彩的,人的心理现象也是复杂多样的。
感觉和知觉是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心理现象。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客观事物具有着各不相同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各种感受器能够区别出适宜的刺激,从而使大脑产生了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这种反映就是感觉。
通过感觉使我们获得了关于事物的颜色、声音、味道、气味、冷热、粗糙、光滑等感觉信息。
感觉除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外,还反映机体内部状况,例如,通过感觉我们可以反映有关自身的位置、运动、姿势以及机体内部器官的活动状态等种种感觉信息。
人的各种感受器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展而成的,各种感受器分别反映事物的不同属性。
如视感受器专门反映客体的光刺激;听感受器专门反映客体的声刺激。
能够引起某种感受器反应的刺激,就是该种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但是客观事物必须直接作用于感受器,影响人脑,才能产生感觉,一旦客观事物停止作用于感受器,感觉便不再产生。
总之,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时,人脑对其个别属性的反映。
根据引起感觉的适宜刺激物的性质和刺激物所作用的感受器,可把人类的感觉分成八种,见表7-1。
表7-1 人的八种感觉感觉种类适宜刺激感受器反映属性视觉760~400毫微米的光波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黑、白、彩色听觉16~20 000次/秒音波耳蜗的毛细胞声音味觉溶于水的有味的化学物质舌、咽上的味蕾的味细胞甜、酸、苦、咸等味道嗅觉有气味的挥发性物质鼻腔黏膜的嗅细胞气味肤觉物体机械的、温度的作用或伤害性刺激皮肤和黏膜上的冷点、温点、痛点、触点冷、温、痛、压、触运动觉肌肉收缩,身体各部分位置变化肌肉、筋腱、韧带、关节中的神经末梢身体运动状态、位置变化平衡觉身体位置、方向的变化内耳、前庭和半规管的毛细胞身体位置变化机体觉内脏器官活动变化时的物理化学刺激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梢身体疲劳、饥、渴和内脏器官活动不正常我们以视觉和机体觉为例,说明感觉的适宜刺激、感受器形成过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