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反商业贿赂
- 格式:pdf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1
国外商业贿赂整改措施国外商业贿赂整改措施商业贿赂在各国都是打击对象。
严格的法律,成熟的市场机制,全面打击的氛围,是使其危害降低到最小的必要条件。
以下介绍一些国家治理和打击商业贿赂的做法,以供学习和借鉴。
新加坡:采取一切措施减少腐败机会。
新加坡最重要、最有效的经验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减少腐败的机会。
新加坡是公认的亚洲最廉洁的国家。
早在1960年,新加坡政府就修改了早年殖民时期的《预防腐败法》,到1993年共进行了七次修改。
《预防腐败法》对贪污、贿赂行为做了非常严密和具体的规定。
在证据上,对官员腐败采取有罪推定。
如果一个官员被发现生活阔气,消费明显超过收入,或拥有与收入不相称的财产,法院就可以此作为受贿的证据。
法律还给予反贪人员很大的调查取证权,规定被控方家属和证人有提供实情的义务,否则将受到严重处罚。
韩国:着力建设没有腐败的先进型透明社会。
韩国防止腐败和贿赂的一个关键性措施就是对各级政府和公共机关进行清廉度调查。
负责腐败预防工作的韩国国家清廉委员会自2∞3年起对全国325个政府和公共机关进行一年一度的清廉度调查,得出各机关的清廉度指数,按中央级政府机关,地方级政府机关和公共机关的类别进行清廉度排名。
韩国政府采取的另一个反腐败措施是2∞5年由韩国政府、政界和经济界共同签署的《透明社会协约》,34日标是应立没有腐败的先进型透明社会。
日本:老虎苍蝇一起打,企业成为反商业贿赂主体。
商业贿赂是日本各种贿赂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它不仅对经济问题本身产生影响,而且还时常涉及政治领域,造成政坛大地震。
当前,日本已经构筑起一整套比较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商业贿赂的发生。
首先是在法律上筑起反商业贿赂的重要防线,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行为,连微小的商业贿赂事件也决不放过,日本界定的贿赂范围相当广,凡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或者欲望的一切利益都可以算作贿赂,包括提供性服务以及高规格的宴请和接待等。
日本有关部门对行贿受贿罪的查处十分严格,"老虎"、"苍蝇"一起打。
世界各国抑制腐败的制度举措[模版]第一篇:世界各国抑制腐败的制度举措[模版]世界各国抑制腐败的制度举措(资料图)近日,韩国最严厉反腐败法《金英兰法》正式实施,堪称反腐败举措的一大杀器。
该法出台后,几乎切断了长期以来韩国社会习以为常的“人情交往”。
随之而来的是,部分高档餐厅再也没有高级公务员和政治人士光顾,只能关张歇业。
腐败,可谓人类社会一大固疾,它就像幽灵一样,只要制度上存在漏洞,就必然会伺机出动、四处游荡。
因此,反腐败就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综合本领。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各国为抑制腐败都有哪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制度举措?韩国:送礼上限为5万韩元根据韩国最新反腐败法规定,公职人员的餐饮招待上限设为3万韩元(约合人民币177元)、礼物上限设为5万韩元(约合人民币296元)、红白喜事份子钱上限设为10万韩元(约合人民币592元),超过上限,无论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就是违法。
法律适用对象涉及政府机构、国有企业、学校、媒体、律师所等近4万多个机构,共计400多万人,而且因为向这些人提供现金贿赂的当事方也会受处罚,因此该法律的适用对象实际上是全体国民。
《纽约时报》的报道指出,“这将是改变韩国社会风气的一个罕见事件”。
然而有意思的是,韩国民众普遍支持这一立法,倒是国会审议拖拖沓沓,一些官员私下里议论不满。
新加坡:官员没钱也可能被革职“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是新加坡对待贪污的态度。
据当地法律界人士介绍,新加坡公务员虽然工资高,却不是个讨喜的差事,皆因来不得半点差错。
在反腐机制上,新加坡建立了公务员终身财产申报制。
公务员需要申报的财产除了个人的不动产、银行存款、法律允许的股票、债券投资、一定价值以上的珠宝首饰、家用设备、古玩等,还需申报配偶等家庭成员的财产状况。
在新加坡,不仅有钱要报告,没钱也要及时向上级汇报!每名公务员在初任公职时,都需要签署一份声明书,声明他没有财务方面的困境。
如果一名公务员陷入财务困境,就可能会面临革职的纪律处分。
瑞典治理商业贿赂的做法和经验(一)内容提要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诸国历来被评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鲜有贿赂和腐败现象。
本文分析了瑞典为数不多的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和成因,介绍了瑞典政府在治理商业贿赂上的作用,以及瑞典关于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定,并提出值得借鉴的经验,供参考。
瑞典治理商业贿赂的做法和经验国际透明组织(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每年都对各国廉洁度进行排名,每次评比的最廉洁国家中都有瑞典等北欧国家。
在瑞典,贿赂和腐败是社会非常不能接受的事,在瑞典人眼中是非常羞耻的行为。
很少有人借助于贿赂或受贿来发财,风险很高,一旦被发现存在弄虚作假和行贿受贿,当事人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乃至一生的代价。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国家也很难一尘不染。
据瑞典国家反腐败办负责人BejornBlomquist检察官称,现在瑞典全国的腐败案件每年约200件,其中涉及商业贿赂的约占30%。
下面分析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一、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和成因分析瑞典奉行自由贸易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平等,商业贿赂现象微乎其微。
从现有的商业贿赂案件看,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外向型商业贿赂,主要发生在出口企业与国外采购商之间。
这与国外市场环境有关,尤其在贿赂腐败成风的国家,有的跨国公司为了在外国市场赢得竞争,除了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外,可能会采取商业贿赂等寻租行为。
为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维护瑞典企业的国际形象,瑞典外交部已经部署全球的瑞典大使馆,关注驻在国的瑞典企业,规范瑞典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行为,避免商业贿赂等非公平竞争现象。
第二种是与有组织犯罪关联的商业贿赂,通常发生在黑白两道交界的灰色地带,犯罪组织为获取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向有关企业和个人实施贿赂。
在查处这类商业贿赂案件中,经常会牵涉到刑事案件,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大,是瑞典检察机关严厉打击的对象。
第三种是普通的商业贿赂,存在于行业内或企业内。
德国怎样治理商业贿赂德国怎样治理商业贿赂德国市场经济发达,商业文化比较健康,社会信用体系较完善,公务员队伍建设也卓有成效。
然而就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近年来德国的贿赂之风不仅丝毫不见好转,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2005年"透明国际"公布的159个国家的反腐败排名中,德国排名第16位。
据德国"预防"公司的数据,2003年德国经济犯罪造成的损失达68亿欧元,而这还只是"冰山一角"。
近年来,德国不断有贿赂丑闻曝光,其中不乏政府要员和大型跨国集团。
介绍一下德国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德国政府在治理商业贿赂方面的作用、德国法律对治理商业贿赂的规定,德国是怎样治理商业贿赂的。
一、德国商业贿赂的主要方式及其成因在德国,最易发生行贿受贿的是建筑领域,其次是医药销售、设备购销和项目审批部门以及发放补贴、救济金等款物的部门。
由于行贿和受贿主体不同,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各异。
目前在德国企业间的商业贿赂方式主要表现为:(一)厂商代表在签订采购协议时滥用职权,向供应商索取贿赂,中饱私囊,损害他人和公司的利益。
如宝马公司采购部某经理收受供应商10万美元贿赂,其妻领取从未发生过的"咨询费"。
大众斯柯达公司人事主管HelmuthSchuster涉嫌从潜在供货商处收受贿赂,并利用影子公司操纵大众公司多个利润丰厚的海外合同,特别是在印度和安哥拉。
(二)中小型建筑企业为了拿到订单而贿赂项目委托方。
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就是科隆市垃圾焚烧设备建设工程,据称有关企业在这一工程中的贿赂金额高达数百万美元。
(三)公司经理利用职务之便巧立名目,为己或第三者索取和收受回扣。
如英飞凌公司存储芯片部门总经理涉嫌两年内从摩托车赛赞助款中抽取25.9万欧元回扣。
奔驰汽车德国销售公司经理利用公款为女友在西班牙一座岛屿上购置房产。
(四)企业间秘密商定投标价格或建立价格同盟,垄断市场,抬高价格。
国外治理商业贿赂的经验及启示陈思许巍2007年第2期——他山之石商业贿赂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同时也是腐败的重要表现形式。
它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碍国家的正常发展,因而成为世界各国的重点打击对象。
我国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已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笔者认为,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治理商业贿赂的有益经验,对于建立健全我国监管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治理商业贿赂的国际经验日本治理商业贿赂被称为“老虎苍蝇一起打”,意指严厉打击商业贿赂行为,绝不放过哪怕是微小的商业贿赂事件。
日本界定的贿赂范围相当广泛,包含能满足人的需要或者欲望的一切利益,除金钱、物品、不动产等有形物之外,诸如代为偿还债务、金融利益以及获得确实会涨价的尚未公开的股票而获取的利益等财产性利益等,均在此范畴之内。
日本刑法将商业贿赂统一为行贿罪和受贿罪,具有行贿或受贿行为的主体都必须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日本还制定了《公益举报人保护法》,规定严格为举报人保密,并不能以任何形式打击报复或者以任何理由解雇举报人,否则按照有关法律严肃处理。
日本构筑的制约机制,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商业贿赂问题的发生。
韩国的“清廉度调查”是防治商业贿赂的重要措施,得到经合组织成员国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通过对各级政府和公共机关的清廉度调查,根据所得出的清廉指数按照政府机关类别进行排名,实现民众对各机关的资金账户往来及收入的监督。
2005年3月,韩国政府、政界和经济界共同签署的《透明社会协约》,对公共部门、政界、经济界和社会公民共建透明、廉洁机制的措施加以具体规定,公共部门的任务包括由国家清廉委员会、监察院、检察院、公职人员伦理委员会分工协作,建立防止腐败、信息公开、公众监督和纳税人诉讼等机制,以及加强对公职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公民的任务是协助建立与反腐有关的居民传唤制、居民投票制等机制,制定《透明社会实践市民参与宪章》,参与社会行动等。
这场全民参与的社会净化运动在改善韩国商业环境,提高社会清廉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球反贿赂反腐败纵览澳大利亚,比利时,中国,法国,德国 ,香港,意大利,新加坡,西班牙,阿联酋和英国反贿赂反腐败制度一览澳大利亚1.什么构成贿赂?向外国公职人员行贿罪见《1995年刑法典法(联邦)》(《刑法典》)第70.2条。
因此,在外国行贿受联邦法的调整。
贿赂罪的构成要件如下:向他人提供或许诺提供好处,或促成向他人提供好处;及他人得到这种好处不合法。
行贿的目的须为影响公职人员履行其职责,以取得或维持业务或取得或维持某种业务优势。
目的无须明示,且给予的好处可为金钱的或非金钱的好处。
《刑法典》第141条和第142条规定了向国内公职人员行贿罪。
在国内行贿也受州和领地法律的调整。
一般而言,国内行贿是指出于贿赂目的向公司员工或代理和个人或公职人员给予、提供诱惑物或报酬,或从公司员工或代理和个人或公职人员处获得诱惑物或报酬。
“出于贿赂目的”是指行为人意图影响接受诱惑物或报酬的人,使其给予特殊照顾。
2.有哪些例外和抗辩理由?《刑法典》对在外国行贿规定了两种抗辩权:根据行为所在法域的成文法,该行为为合法行为;或为加快或确保办理“政府例行手续”而支付的疏通费或小额费用,且对付款进行了适当记录。
本例外尚在审查之中。
3.有哪些处罚?《刑法典》为贿赂国内外公职人员课以重罚:对于个人犯罪,处罚为180万澳元以下的罚款或十年以下监禁;及对于单位犯罪,罚款为以下三者中的最大数额:1800万澳元、企业及其相关实体所获得好处价值的三倍、企业及其每一相关实体年营业额的10%。
对于在国内行贿,各州或领地规定的刑罚各有不同。
一般而言,个人可能被判处三年到十年不等的监禁。
对于单位行贿,某些法域处以罚款而非监禁,其他法域没有具体规定。
比利时1.什么构成贿赂?根据比利时《刑法典》,公私领域的贿赂分为主动行贿和被动受贿。
公共部门主动行贿是指行为人为自身或他人直接或间接向履行公共职责的个人许诺或给予任何好处,以诱使其从事如下行为:(i) 履行其责任范围内不应收受报酬的行 为;(ii) 在履行职责时作出不当行为,或不作出 适当行为;(iii) 在履行职责时犯罪;或(iv) 利用其职责的影响,使得公共权力机关 履行或不履行某一行为。
反商业贿赂条款在国际上的应用商业贿赂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非法手段向对方提供财物或其他利益,以获取商业利益或获得不正当竞争优势的行为。
为了维护公平竞争秩序,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反商业贿赂的法律和条款。
本文将介绍反商业贿赂条款在国际上的应用,以及它们对商业行为的指导意义。
国际上,几乎所有经济体系都禁止商业贿赂行为,其中最著名的包括《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反贿赂公约》以及美国的《海外腐败实践法》(FCPA)。
这些法律和条款的出台,旨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廉洁经营和公平竞争。
反商业贿赂条款在国际上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果。
首先,它提升了商业伦理和行业规范意识。
反商业贿赂条款明确规定贿赂行为的违法性,通过惩罚行为者,传递出企业不仅要在法律框架内经营,还要在道德上正直,建立诚信的商业环境。
其次,反商业贿赂条款引导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为了遵守法律要求,企业需要建立合规部门,加强内部监管。
企业必须确保员工的行为合规,并通过培训提升员工的法律与道德意识。
条款还鼓励企业成立举报机制,以便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能够匿名报告违规行为。
此外,反商业贿赂条款也推动了国际间的合作与执法。
众多国家签署了反贿赂公约,建立了国际间的合作网络。
各国通过共享情报、提供执法协助等方式,有效打击跨国商业贿赂行为,维护了公平竞争的秩序。
在实际业务中,企业应将反商业贿赂条款视为经营的重要指导原则。
首先,企业应制定反腐败政策,明确反对商业贿赂行为,并建立相应的内部流程与制度。
其次,企业应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进行尽职调查,确保他们也遵守反商业贿赂法律。
此外,企业应为员工提供诚信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引导他们秉持诚信的商业行为。
总之,反商业贿赂条款在国际上的应用对于推动廉洁经营和公平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要求企业恪守法律法规,还引导企业树立道德操守,促进商业伦理的提升。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将反商业贿赂条款视为经营的指导原则,建立合规机制,培养诚信文化,为可持续发展打造公正的商业环境。
《海外反腐败法案》合规制度一、制度泛华保险服务集团(以下简称“公司”)的《海外反腐败法案》合规制度旨在引导公司在美国之外的经营及其他活动完全遵守《海外反腐败法案》。
本制度是用于规范公司国际商业行为的《商业行为准则》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目的和范围该制度之目的在于告知公司员工其责任以确保公司不违反《海外反腐败法案》,并制定相关流程执行该法案。
该制度适用于集团及其子公司、分支机构、控股的关联公司和全体董事、管理人员、员工、顾问、签约人、代理人、合伙人及其他以公司的名义行事的人或代表公司的人。
三、《海外反腐败法案》《海外反腐败法案》主要有两个部分。
反贿赂部分规定了向外国官员支付贿赂的违法性,会计部分强化了对帐簿制作及内部会计的要求。
1. 反贿赂准则《海外反腐败法》的反贿赂部分禁止:(1)向外国官员提供现金或其他贵重物品以获得或保留业务。
(2)向外国官员提供现金或其他贵重物品以求在法律或法规制订方面获得额外利益,或其他优惠待遇。
(3)向第三方提供现金或其他贵重物品,并且明知其中部分或全部将提供给外国官员以获得不公平或非法的优惠待遇。
“外国官员”指任何外国政府或政府部门、代表机构或组织的官员或雇员,并包括以政府实体名义实施政府职能的任何个人。
“外国官员”还包括政党成员、政府公务人员候选人、政府性电信公司员工、其他政府性公司员工及国际组织官员。
任何对特定个人是否为政府官员的怀疑,都将按照《海外反腐败法案》的目的视之为政府官员。
《海外反腐败法案》禁止提供款项给第三人,如代理人、分销商或契约伙伴,并且明知其中部分或全部将提供给外国官员,以对决策产生影响力,帮助美国公司或美国上市公司获得或保留业务。
“明知”是指意识到某种结果的发生是“确定的”,或某种情况的存在或者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
在此准则下,并不要求确切知道公司代理人或合伙人的具体行为。
有目的的忽视将不能保护公司或个人免遭《海外反腐败法案》的追诉。
因此,员工不能对对违反《海外反腐败法案》的活动视而不见。
瑞典治理商业贿赂的做法和经验'以瑞典为代表的北欧诸国历来被评为世界上最廉洁的国家,鲜有贿赂和腐败现象。
本文分析了瑞典为数不多的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和成因,介绍了瑞典政府在治理商业贿赂上的作用,以及瑞典关于商业贿赂的法律规定,并提出值得借鉴的,供参考。
国际透明(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每年都对各国廉洁度进行排名,每次评比的最廉洁国家中都有瑞典等北欧国家。
在瑞典,贿赂和腐败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事,在瑞典人眼中是非常羞耻的行为。
很少有人借助于贿赂或受贿来发财,风险很高,一旦被发现存在弄虚作假和行贿受贿,当事人将为此付出惨痛的、乃至一生的代价。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国家也很难一尘不染。
据瑞典国家反腐败办负责人Bejorn Blomquist 检察官称,现在瑞典全国的腐败案件每年约200件,其中涉及商业贿赂的约占30%。
下面分析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瑞典奉行自由贸易和市场,公平竞争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平等,商业贿赂现象微乎其微。
从现有的商业贿赂案件看,主要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外向型商业贿赂,主要发生在出口企业与国外采购商之间。
这与国外市场有关,尤其在贿赂腐败成风的国家,有的跨国公司为了在外国市场赢得竞争,除了提供合格的产品和服务外,可能会采取商业贿赂等寻租行为。
为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维护瑞典企业的国际形象,瑞典外交部已经部署全球的瑞典大使馆,关注驻在国的瑞典企业,规范瑞典跨国公司的国际经营行为,避免商业贿赂等非公平竞争现象。
第二种是与有组织犯罪关联的商业贿赂,通常发生在黑白两道交界的灰色地带,犯罪组织为获取某种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向有关企业和个人实施贿赂。
在查处这类商业贿赂案件中,经常会牵涉到刑事案件,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大,是瑞典检察机关严厉打击的对象。
第三种是普通的商业贿赂,存在于行业内或企业内。
在瑞典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酒行业的商业贿赂现象。
反商业贿赂全球在行动——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关于反商业贿赂的法【摘要题】立法研究【正文】商业贿赂是寄生在市场经济体制上的毒瘤,是世界各国共同的敌人。
210世纪810年代以来,商业贿赂肆虐全球。
据世界银行抽样调查,全球商业流通领域每年的贿赂额在2万亿美元以上。
近年来,德国奔驰、美国德普等1批国际知名大企业和企业集团涉嫌商业贿赂,引起世界各国对商业贿赂的警觉。
不少国家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行动,或制定法律和行业规则,规范商业交易行为,或开展专项治理,遏制商业贿赂,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强化企业及私人机构的社会责任,提高他们对商业贿赂社会危害性的认识国际商会1999年修订的《打击国际商业交易中的勒索和贿赂的行为准则》认为,贿赂和勒索是扭曲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许多地方,关于勒索和贿赂的丑闻是导致政府垮台的1个重要因素。
如果允许这种情形蔓延,将损害冷战后形成的充满希望的发展前景。
自由贸易必须通过公平竞争来进行,缺乏自由竞争的贸易对政府和企业都不利。
国际商会认为,需要各国政府以及国内的和跨国的企业采取行动,以实现国际贸易领域更高透明度这1目标。
《联合国反对国际商业交易中的贪污贿赂行为宣言》督促从事国际商业交易的公私营公司,包括跨国公司和个人遵守适当的道德标准和在其境内经商的国家的法律。
《宣言》认为,反对国际商业贿赂是改善国际商业环境的基本因素,是构成所有国家促进透明、负责的施政方法,经济及社会和环境保护的1个关键部分。
制定详尽而明确的法律,具体界定商业贿赂的范围,并给予严厉的刑事处罚和经济制裁印度《1988年防止腐败法》规定,公务员和将成为公务员的任何人,在行使与中央政府、邦政府或全国议会、邦议会、地方当局等任何公务员有关的官方职责时,以接受非法酬谢为目的,或通过履行或不履行公事,对该庇护者不予庇护,对不该庇护者予以偏袒,对有的人提供服务,对有的人不提供服务等手段,在除合法酬劳以外,为其本人或他人接受、索取或同意接受、企图索取任何额外报酬作为酬谢的,可以处6个月至5年有期徒刑,并可处以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