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航空天气报告中的电码编报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178.60 KB
- 文档页数:2
电码形式编报方法:一段I I i i i iR ix h v v N d d f f1SnTTT 2SnTdTdTd 3P0P0P0P04PPPP 5appp 6RRR17wwW1W2 8Nh CLCMCH三段333XX 0P24P24T24T241SnTXTXTX 2SnTnTnTn3SnTgTgTg 7RRRR 9SpSpSpSp说明:一段——供全球和国内交换用的基本资料段,测站每次必须编报本段。
三段——供区域和国内交换用的补充资料段,在02、08、14、20时基本报中编报,而在05、11、17、23时补充报中不编报。
一段1、I I i i i区站号,本次实习使用学号最后5位;2、i R i x h v vi R—第一段中是否编报了降水量组6RRR1的指示码。
1—编报;3 —无降水而不编报;4 —补充报i x —是否编报了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组(7wwW1W2)的指示码。
对于人工站而言,1—编报;2—不编报(无规定要编报的天气现象);3—不编报(未观测)h—最低的云的底部高度,按下表编报VV—有效能见度电码vv ≤5.0km时,以百米为单位编报;5.0km<vv≤30.0km,千米数+50 ;vv>30.0km ,用(vv-30.0)/15.0+803、N d d f fN—总云量电码,N=(云量*0.8)四舍五入取整特殊地,微量报1;10-报7;不明报9;未观测报×d d —风向电码,两分钟最多风向见图示,静风报00f f—风速电码,两分钟平均风速,以米/秒为单位编报4、1S n TTT1—指示码Sn—温度的正负号。
正或0报0;负报1TTT—气温,以0.1度为单位编报。
5、2SnT d T d T d2—指示码Sn—温度的正负号T d T d T d—露点温度,以0.1度为单位编报。
5、3P0P0P0P0本站气压组,海拔高度〉1500米的测站不进行海平面气压换算,报本组。
此次实习不报本组。
机场天气报告(METAR、SPEI和TAF)电码解释word格式文档表三、趋势型着陆预报(从观测时开始两小时内有效):专业整理机场天气报告(METAR和SPEI)电码解释⏹实况报告(通常每小时更换):⏹【例】 METAR ZBAA 2109050Z 30003G/10MPS 3000 R18/0750D BRFEW⏹020 SCT 033 CB BKN 066 21/21 Q 1005 RE RA=⏹【例】 SPEI /// 102230 0000MPS 0200FG VV 003 15/15 Q 1009= ⏹⏹说明:⏹1、识别码⏹* 注意:观测时间(世界时+8=北京时)⏹2、风向风速⏹ 00000—静风; VRB—不定风;“WIND CALM”—静风⏹ 330/050—风向变化⏹ 3G10—阵风(当最大阵风风速比平均风速大5M/S以上时,才报告)⏹* 注意:进近速度 = Vref + 顶风分量/2 +阵风修正量(Vref +5∽Vref+20)⏹如ZBAA 36R进近:设V =130,则V = 130 + 2+(10—3)*2 = 146 ⏹⏹3、能见度⏹当10,000M时,编报为9999⏹* P1500—跑道视程大于等于1500M;M0050M—跑道视程小于等于50M; U—上升,D—下降,N—不变⏹有效能见度:指观测点四周一半以上的视野内都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目测、仪器)⏹跑道视程:在跑道中线,航空器上驾驶员能看到跑道面上的标志或跑道边界灯或中线灯的距离。
⏹观测方法—①观测员在跑道头数跑道边灯可见个数⏹②用仪器测量⏹⏹* 注:①、因地面水平观测,对于空中飞机观察有时会不一样,当存在低云,BR,FG能见度低时,要小心,决断高度看不见跑道复飞。
⏹②、高度换算:VIS(KM)*3=能见跑道高度(FT)3、天气现象:DZ、FG、FU、HZ、SHRA、SHSN、FZRA等(“—”表示小、轻;“+”表示大、强)如“+RA”—大雨;“—SHRA”—弱雷雨4、云量、云(底)高3000M(10,000‘)以下,以30M (100’)为单位3000M(10,000‘)以上,以300M (1000’)为单位●建议用英尺换算例:VV010—表示垂直能见度300M(1000‘)SKC—碧空CAVOK—1500M或最高的最低飞行扇区高度(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VIS>10KM,且天空无积雨云5、温度 / 湿度说明:指近地面1、5M高度上的瞬时空气温度、湿度(湿度用露点温度表示)●当温度和露点温度接近时,说明空气湿度大;温度和露点温度相等则空气湿度饱和(通常伴随浓雾、下雨或将要下雨)6、气压报告:QFE:指飞机着陆地区(在跑道上)最高点的气压(飞机在跑道上高度表指零) QNH:将场面气压按标准大气条件修正到平均海平面气压(飞机在跑道上高度表指示机场标高)* 过渡高、过渡高度、过渡高度层区别及如何使用机场预报(TAF)【例】TAF YUDO 160000Z 160624 13005MPS 9000 BKN020 BECMG 0608 SCT 015CB BKN020 TEMPO 0812 17007G11MPS 1000 TSRA SCT010CB BKN020 FM1230 15004MPS 9999 BKN100说明:160624—16日从06点至24点世界时有效BECMG—变化、变为FM1230—从12:30时刻起TEMPO—短时NSC—无重要天气航行通告:【例】 C0405/02 上海虹桥 R C0241/02:020*******—021*******T0滑行道继续关闭因维修,关闭区域白天有关闭标志,夜间有红色障碍灯【例】 C0403/02 上海情报区 N020*******—020*******0100—0400 每日因奉贤靶场火炮试验,临时关闭庵东VOR—书院VOR进场航段和DADAT—书院VOR航段庵东VOR至浦东机场的民航班机调整为经庵东VOR—辛庄NDB—南汇VOR至浦东机场说明:注意滑行道、施工区、炮射区、导航台维护、跑道除胶等云图:明了航路、目的地天气;风向、风速;作好绕飞备降准备。
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 III)一、电码型式1段IIiii i R i X hVV Nddff 1s n TTT 2s n T d T d T d 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 8N h C L C M C H3段333××0P24P24T24T241s n T X T X T X2s n T n T n T n3s n T g T g T g7R24R24R24R24 9S P S P s P s P(911f x f x 915dd 925SS 934RR 939nn)符号内容及编报规定0 段AAXX——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的识别字码。
YYGG1组YY——日期(世界时),01表示该月第一日,02表示第二日,余类推。
GG——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以整时数编报。
1——风的指示码,表示风速用仪器实测,以米/秒为单位编报。
(SMG)、(SiG)组(SMG)定时、(SiG)补充,两组为经邮电部门发报用的报类指示组。
其中,SM、Si为固定英文字母,G根据发报时次编码,整组必须加括号编发。
G——本次报观测正点时间(世界时)小时的个位数,按下表编报。
例、北京时08时观测(SMG)(SM0)例、北京时11时观测(SiG)(Si3)1 段II iii组I I——区号iii——站号例、56 294i R i X hVV组i R——第一段中是否编报了降水量组(6RRR1)的指示码,按下表编码。
24242424(2)05、11、17、23时天气报中,不编报6RRR1组,i R固定编报4i X——是否编报了现在天气和过去天气组(7wwW1W2)的指示码,按下表编报。
i X电码表h——最低的云底部高度,按下表编报。
全部天空不可辨时,h报×,N报9,8N h C L C M C H组省略不报。
VV——有效能见度,按VV电码表编报。
(1)测站只采用电码00—50和56—80编报。
FM 15-Ⅸ Ext. METAR----日常航空天气报告(含或不含趋势预报)FM 16-Ⅸ Ext. SPECI----选定的特殊航空天气报告(含或不含趋势预报)电码型式:METAR KMH 或或 CCCC (YYGGggZ) (AUTO) dddffGf m f m KT 或 d n d n d n Vd x d x d x SPECI MPSN s N s N s h s h s h sRD R D R/V R V R V R V R I 或VVVVD V V X V X V X V X D V 或w'w' VVh s h s h s或 RD R D R/V R V R V R V R VV R V R V R V R i 或CAVOK SKCWS RWYDR D RT'T'/T'd T'd QP H P H P H P H Rew'w' 或WS ALL RWYN s N s N s h s h s h sKMH 或 VVVV W'W' 或(TTTTT TTGGgg dddffGf m f m KT 或或或 VVh s h s h s或 MPS CAVOK NSW 或NOSIG) SKC(或NSC)(RMK……)注释:(1)METAR是日常航空天气报告电码的名称。
SPECI是选定的特殊航空天气报告电码的名称。
METAR和SPECI报告中可以含有趋势预报。
(2)各电码组所含字符数量不等。
当某一要素或现象未出现时,则该报告中的相应电码组或某组的增添部分省略不报。
下面“规则”中将对各组给予详细规定。
带括号的电码组根据区域或国家的决定编报。
按照各组的详细规定有些组可以重复编报。
(3)电码型式包含一个趋势预报段,或以变化指示码(TTTTT=BECMG或TEMPO,根据情况而定),或以字码NOSIG作为识别标志。
(4)SPECI报的发报标准见世界气象组织出版物第49号--《技术规范》[C.3.1]节。
地面气象电码手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电码(GD-01Ⅲ)本电码经国家气象局批准,以国气候[1991]11号通知颁发,自1991年11月1日开始执行。
一、电码型式SYNOP0段AAXX YYGG1/(SMG)(SiG)1段IIiii i R i X hVV Nddff 1s n TTT 2s n T d T d T d3P0P0P0P0 4PPPP 5appp 6RRR1 7wwW1W28N h C L C M C H9GGgg3段333××0P24P24T24T241s n T X T X T X2s n T n T n T n3s n T g T g T g7R24R24R24R249S P S P s P s P二、编报总则2.1 SYNOP是世界气象组织规定的国际通用的陆地测站地面天气报告(以下简称天气报)电码名称。
报告中一律不编报此字码。
2.2本电码中除0段的YYGG、G和1段的GGgg使用世界时外,其余一律以北京时为准。
2.3本电码用来编报每日02、08、14、20时四次基本地面天气报和05、11、17、23时四次补充地面天气报。
2.42.5 每次报告必须在正点后三分钟内发出。
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发报时间可适当顺延,但不迟于正点后六分钟内发出:(1)临近正点前出现更严重的天气现象,天气报中的有关项目需要补测改报;(2)在观测编报的时间内出现航空危险天气现象而需要优先拍发危险报。
2.6 0段2.6.1经邮电公众电路发报的测站,在基本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MG)组;在补充地面天气报时次编报(SiG)组。
经气象部门内部电路发报的测站不编报本段。
2.6.2指定的气象中心在编辑对外传输用的同一时次的天气报之前加报AAXX、YYGG1两组,同时删去各测站报文中的(SMG)或(SiG)组。
表中空白时次表示不编报该组,其他符号说明如下:﹡1 所有测站必须在规定时次编报;仅当缺测或不明时省略不报。
重要天气报编发规定及有关问题说明一、重要天气报电码型式0 段(WS) GGggW0 IIiii1段 6RRR1 7R24R24R24R24 911fxfx 915dd 919MwDa 925SS 934RR 939nn 94917 95VVV 957ww(一)0段为必报段。
(WS)—报类指示组。
GGgg—不定时报中,为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北京时),GG报时数,gg报分钟数;定时报中,GG报正点时数,gg固定报00,W0固定报0。
IIiii —区站号。
(二)1段为统一资料段。
当观测到降水(累积降水量除外)、积雪、雨凇、大风、龙卷、冰雹、雷暴、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等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应编报本段有关电码组,其他组省略不报。
二、编报主要总则(一)重要天气报告采用定时发报和不定时发报两种方式。
1、降水、积雪、雨凇采用定时发报;2、大风、龙卷、冰雹、雷暴、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采用不定时发报;3、观测到以上第2中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4、当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重要天气现象达到发报标准(包括前一种现象的报还没有发出,又有另一种或几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合并编发一份重要天气报告,各有关电码组按照电码型式顺序一一编发。
此时,0段中的GGgg编报最后一种现象达到发报标准的时间。
5、凡能在天气报和加密气象观测报中编报的,不再单独拍发重要天气报。
即降水、积雪、雨凇(6RRR1 7R24R24R24R24 925SS 934RR)不再单独拍发定时重要天气报。
6、在编发02、08、14、20时地面天气报或加密气象观测报的时次,整点前半小时内观测到大风、龙卷、冰雹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可以并入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中编报。
7、重要天气报告的观测编报时间与危险报、航空报或地面天气报重叠时,应先发危险报、天气报、航空报;与加密气象观测报重叠时,应先发重要天气报告。
航空天气报告电码解析METARMETAR是日常航空天气报告的名称,一般每隔一小时或半小时发布一次。
一般包含以下信息:——识别组——地面风——不平能见度——跑道视程(如果有)——现在天气——云(或垂直能见度,如果有)——温度和露点——修正海平面气压——补充信息报文翻译举例METAR ZBAA 212100Z 31004G11MPS 280V350 1400SW 6000N R36L/P1500 +SHRA FEW005FEW010CB SCT018 BKN025 10/03 Q0995 RETS WS RWY24 BECMG FM2200 26005MPS 6000 -SHRA SCTO10 BKN025=21日21时(世界时)北京的例行航空天气报告:310度风4米/秒、阵风11米/秒,风向从280度变化到350度,西南方向能见度最小为1400米,北方能见度最大为6000米,36L跑道的跑道视程为大于1500米,大阵雨,少云、云底高度为500英尺,少量CB云、云底高度为1000英尺,蔬云云底高度为1800英尺,多云云底高度为2500英尺,温度为10度、露点为3度,修正海平面气压为995百帕,2100时(世界时)前一小时内曾出现雷暴天气,24号跑道的起飞或降落地带或两者都有风切变的影响。
(以下是趋势型着陆预报,其预报有效时间为2100Z--2300Z)从22时(世界时)以后,天气为260度风5米/秒,能见度6000米,小阵雨,蔬云云底高度为1000米,多云云底高度为2500英尺。
典型的电码格式SPECI ZBAA 210825Z 31010G16 280V350 1400S 6000N R36R/P1500 +SHRA FEW005 FEW010CB BKN025 10/03 Q1001 RETS WS RWY36L BECMG FM1103 25015G21 600NSW SKC注:风:平均风向,以相近的10度为单位:VRB为风向不定。
私、商、仪执照题库之《航空气象学》【六】501、某次飞行的高度是9000米,飞行前,飞行员要了解航线高度上的气压和风的分布情况,他应参考( B )A.200百帕等压面图B.300百帕等压面图C.500百帕等压面图【解析】《航空气象学》P251.850hPa--1500位势米左右,700hPa--3000位势米左右,500hPa--5500位势米左右,300hPa--9000位势米左右,200hPa--12000位势米左右,100hPa--16000位势米左右.502.某次飞行的高度是3000米,飞行前,飞行员要想了解航线高度上的气压和风的分布情况,他应该参考( C )A.300百帕等压面图B.500百帕等压面图C.700百帕等压面图【解析】《航空气象学》P251.850hPa--1500位势米左右,700hPa--3000位势米左右,500hPa--5500位势米左右,300hPa--9000位势米左右,200hPa--12000位势米左右,100hPa--16000位势米左右.503、高空急流在空中等压面图上表现为( B )A.平直的西风B.等高线密集的区域C.有带状分布的卷云【解析】《航空气象学》P251。
504、200hPa等压面图上的等高线密集区反映的是( B )A.对流层顶B.高空急流C.高空锋区【解析】《航空气象学》P251.850hPa--1500位势米左右,700hPa--3000位势米左右,500hPa--5500位势米左右,300hPa--9000位势米左右,200hPa--12000位势米左右,100hPa--16000位势米左右.9000米和12000米注意温带急流。
505、地面天气图上的蓝色实线所表示的是( C )A.等压线B.静止锋C.冷锋【解析】《航空气象学》P251.506、地面天气图上的红色实线所表示的是( A )A.暖锋B.静止锋C.冷锋【解析】《航空气象学》P251.507、空中等压面圈的黑色线和红色实线所表示的分别是( C )A.等压线和等温线B.等压线和槽线C.等高线和等温线【解析】《航空气象学》P251,等高线:黑色实线;等温线:红色实线;槽线和切变线:棕色实线。
重要天气报告电码(GD-11Ⅱ)(2008年6月1日修订)中国气象局2008.6一、电码型式0段 (WS) GGggWo IIiii1段6RRR1 7R24R24R24R24911f x f x 915dd 919MwDa 925SS 934RR 939nn 94917 95VVV 957ww 96RRR 97RRR 98RRR2段 555××(其后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电码组)二、编报总则2.1 本电码本电码供陆地测站编发降水、大风、龙卷、积雪、雨凇、冰雹、雷暴、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等重要天气报告使用。
2.2 本电码分为三段:2.2.1 0段为必报段。
每份重要天气报告都必须编报本段。
2.2.2 1段为统一资料段。
当观测到 2.1条所列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应编报本段有关电码组,其他组省略不报。
2.2.3 2段为补充资料段。
555××组为指示组,其后的电码组按本省(区、市)气象局的规定编报。
2.2.4 当1段或2段没有应编报的资料时(包括1段中所要编报的资料已在天气报、加密气象观测报、热带气旋地面加密报中编报的情况),整段省略不报。
2.3 重要天气报告采用定时发报和不定时发报两种方式。
2.3.1 降水(累积降水量除外)、积雪、雨凇采用定时发报,即在规定时段内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规定的发报时次(见 2.4条)正点后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3.2 雷暴、大风、龙卷、冰雹(以及累积降水量)、视程障碍现象(霾、浮尘、沙尘暴、雾)采用不定时发报,即观测到这些现象达到发报标准时,就应在10分钟内编发出重要天气报告。
2.4 1段内所列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见表一。
2段内各省(区、市)规定的重要天气项目的发报标准、发报方式和时次自行确定。
(1)表一中所列重要天气发报项目和发报标准,由各省(区、市)气象局根据本省(区、市)服务需要和国家气象中心的要求,自行研究确定。
机场天气报告(METAR、SPEI和TAF)电码解释识别码地面风能见度跑道视程天气现象METAR或SPECI CCCC (YYGGggZ)KMH或Ddd ff Gfmfm KT或MPSVVVVDv RD R D R V R V R V R i W'W'METAR 为例行天气报告SPECI 为特选天气报告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四字代码观测日时组日小分期时钟YYGGgg世界协调时的指示码Z最近10分钟的平均风向VRB为风向不定平均风速阵风指示码G最大风速(阵风)所用风速单位KMH千米/小时KT海里/小时MPS米/秒水平能见度(米)9999为≥10KM所需的最小能见度方向(罗盘八方位之一)跑道视程指示码跑道编号跑道视程过去10分钟跑道视程趋势观测时的天气现象P1500≥1500米,M0050≤50米;U为上升D为下降N为不变00000静风当风向变化≥60°,且风速>2米/秒时,加编:当最小能见度<150米,而最大能见度>5000米时,加编:当RVR有重大变化时,编:dndndnVdxdxdx V x V x V x V x D v RD R D R/V R V R V RV R VV R V R V R V R i 风向的一个极向变化指示码风向的另一个极向(顺时针)最大水平能见度(米)最大能见度方向(罗盘八方位之一)跑道视程指示码跑道编号跑道视程1分钟平均最小值重大变化指示码跑道视程1分钟平均最大值跑道视程变化趋势云量云高(云状)CA VOK 温度/露点气压补充情报近时天气风切变NsNsNsh s h s h s(cc) T'T'/T'd T'd QP H P H P H RE W'W'WS RWYD R D R或WS ALL RWY云量FEW 为1∽2个八分量SCT 为3∽4个八分量BKN 为5∽7个八分量OVC 为8个八分量云底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云状仅编CB和TCU预报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能见度≥10KM;2、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3、无重要天气现象(见电码表)温度用整数(如低于0℃前加M)露点用整数(如低于0℃前加M)指示码,Q为A时,表示以英寸为单位修正海平面气压,百帕,用整数近时天气现象指示码最近一次例行报告之后出现的重要天气现象风切变指示码跑道编号或所有跑道当天空模糊且垂直能见度可观测到时,编:VVhshshs垂直能见度度指示码电码×30米///为不明当无云且不符合CA VOK时,编:SKC碧空表二、机场预报(TAF)电码解释:识别码地面风能见度重要天气云量云高(云状)TAFCCCC (YYGGggZ)Y1Y1G1G1G2G2KMHorDdd ff Gfmfm KT orMPSVVV W'W'RD R D R V R V R V R i机场预报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四字代码预报发出的日小分期时钟YYGGgg世界协调时的指示码Z预报时段日开结期始束Y1Y1时时间间G1G1G2G2平均风向VRB为风向不定平均风速阵风指示码G最大风速(阵风)所用风速单位KMH千米/小时KT海里/小时MPS米/秒水平能见度(米):9999为≥10KM重要天气现象云量FEW为1∽2个八分量SCT为3∽4个八分量BKN为5∽7个八分量OVC为8个八分量云底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云状仅编CB当预报重要天气现象结束,编:NSW(无重要天气)当预报天空模糊不清且垂直能见度可观测到时,编:VVhshshs垂直能见度度指示码,电码×30米当预报天空是碧空时,编:SKC碧空当预报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也不符合CA VOK和SKC条件时,编:NSC 无重要云00000静风CA VOK仅根据区域协定使用仅根据区域协定使用预报积冰预报颠簸预报温度(6Ichihihit L)(5Bh B h B h B t L) (TT F T F/G F G F Z)预报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能见度≥10KM;2、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3、无重要天气现象(见电码表)预报积冰指示码6积冰类型(见附表)积冰底层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积冰层厚度:电码×300(米)电码×1000(英尺)电码0为直到云顶预报颠簸指示码5颠簸类型(见附表)颠簸底层高度电码×30米电码×100(英尺)颠簸层厚度电码×300米电码×1000(英尺)电码0为直到云顶预报温度指示码温度摄氏度0度以下时,前面加M预报相关温度的时间:UTC世界协调时间指示码0 1 2 3 4 5 6 7 8 9Ic 无积冰轻度积冰云中轻度积冰降水中轻度积冰中度积冰云中中度积冰降水中中度积冰严重积冰云中严重积冰降水中严重积冰B 无颠簸轻度颠簸晴空不经常性中度颠簸晴空经常性中度颠簸云中不经常性中度颠簸云中经常性中度颠簸晴空不经常性严重颠簸晴空经常性严重颠簸云中不经常性严重颠簸云中经常性严重颠簸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飞行员教学手册 第一章训练室 第 5 页表三、趋势型着陆预报(从观测时开始两小时内有效): 变化指示码变化及时间 地面风能见度 天气现象云量云高(云状) 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备注TTTTT或 NOSIGTTGGggKMHor Ddd ff Gfmfm KT or MPS VVVVW 'W ' NsNsNsh s h s h s (cc )CA VOKBECMG(变化为) TEMPO (短时) NOSIG (无重要变化)可用AT(在…) 或FM (从…) 或TL (直到…) 相关时间组小时分钟预报风向预报风速阵风指示码最大风速(阵风)风速单位:KMH 为: 千米/小时KT 为: 海里/小时MPS 为: 米/秒预报水平能见度(米)9999为≥10KMNE :东北方向 S :南方预报重要天气现象替代重要天气现象终止,编:NSW表示无重要天气现象预报云量预报云底高度云状仅编CB替代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组 当预报能见度、天气现象和云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 1、能见度≥10KM 2、无积雨云,且1500米以下或最高的最低扇区高度(两者以高的为准)以下无云;3、无重要天气现象(见电码表) 趋势型着陆预报不单独发布,附在METAR或SPECI报文之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