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6.1.3《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课件(大纲版高二下)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15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一、课前预习★预习指南学习本框时,可以结合下列图示理解“两个符合”的最高标准、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之间的关系。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根本利益似乎有些抽象,作为价值观而且是正确的价值观,它的指导作用似乎很难把握,这就要把它具体化。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我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人类根本利益在我国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在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一个人的工作、一个单位的工作、一个部门的工作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怎样才算是有价值呢?这就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总之,三者之间是完全一致的,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3.情景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1)焦耳曾追求“永动机”的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2)从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提示](1)由于永动机这种设想没有客观根据,违背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因而焦耳的愿望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
(2)这告诉我们,只有那些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价值观才是正确的、科学的。
如果离开了事物的属性特别是它的规律性,只从人的主观愿望或爱好去评价事物的价值。
那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信息点击九八洪灾启示录(二)(1)1998年全国29个省(区、市)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2.23亿人,直接经济损失l 666亿元,是20世纪损失最严重的一次。
洪水过后,人们却在思考,气候异常、雨水过大固然是1998年洪水灾害的直接原因,然而,森林植被遭严重破坏、生态防护功能减退、水土流失面积急剧扩大,更是重要原因。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为26%以上,远远高于我国的13.9%,却从我国进口方便筷。
在德国、美国,即便砍一棵家里的树也需向政府申请。
我国历史上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曾高达60%一85%,而1957年下降为22%,1986年只剩下10%。
我国每年砍树与植树的比例为11:1,植被破坏的结果必然是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增加。
1957—1986年近30年中,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增加一倍,水土流失量已超过黄河。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六课6.1.3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重点】正确价值观的科学内涵第二点,即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难点】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素质要求】⑴知识方面:理解:结合具体事例说明,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⑵能力方面:通过对比正确价值观和错误价值观的区别,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的能力。
通过对正确价值观两个内涵之间关系的分析,以及第二个内涵逐步具体化的分析,进一步提高辩证思维能力;⑶觉悟方面:提高“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自觉性,能自觉以先进的基本路线作为现阶段衡量价值观的标准,提高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认识;凡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价值观。
在我国现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因而它是同时衡量现阶段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也就是坚持了正确的价值观。
复习提问1.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什么?3.意识的正确与否判断的标准是什么?(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复习旧的知识,并通过逻辑推理引出本课的所学内容)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以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由于社会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人们的利益需要不同。
对事物价值判断的标准也不同。
那么,什么样的价值观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什么样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呢?我们应当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问题: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板书)请大家思考回答: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此处教师可启发学生把对唯物论中“正确的意识”的认识迁移到对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的理解上来)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那么,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就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就是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课时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结合实例说明,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并且通过对比正确价值观与错误价值观,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法,合作研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重要性。
☐要点网页重点: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难点:正确价值观要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疑点:1、正确价值观必须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价值是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价值的形成,离不开人的需求,要做出正确的价值评价,必须对人的需求和利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因此,评价事物的价值不能离开对人的需求和利益的认识。
离开人的需求,就不能进行价值有无及价值大小的判断。
人的需求千差万别,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群体也有不同的需求,面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集团对它是否有积极意义也不相同。
结果必然是,这个说它有积极意义,那个人说没有积极意义,这个集团和那个集团对它是否有积极意义的评价也不相同。
在这种情况下,“各说各有理”是不行的。
因此,要对事物的价值做出评价,就必须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就必须撇开一己的利益,找出最高的、共同的利益作为判断事物是否有积极意义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最高标准,它就是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人类的根本利益。
至于一个人的利益,或某一集团的利益恰恰与人类的根本利益相一致,那并不意味着是以个人利益或集团利益为最高标准的。
2、坚持人类的根本利益和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性为最高标准,是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是完全一致的。
(1)价值观的最高标准和现阶段具体标准的关系。
区别:价值观的最高标准指同事物发展规律相一致的、同人类根本利益相符合。
现阶段,价值观的具体标准指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联系:价值观的最高标准和具体标准是一致的。
因为党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以二者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