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
- 格式:ppt
- 大小:752.00 KB
- 文档页数:53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00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100个1. 2Na + Cl2 -> 2NaCl2. 2Al + 3CuCl2 -> 2AlCl3 + 3Cu3. Zn + H2SO4 -> ZnSO4 + H24. 3Fe + 4H2O -> Fe3O4 + 4H25. 2K + Br2 -> 2KBr6. 2H2 + O2 -> 2H2O7. 2Mg + O2 -> 2MgO8. PbO2 + 2HCl -> PbCl2 + H2O + Cl29. 2H2O2 -> 2H2O + O210. 2H2 + 2Br2 -> 4HBr11. CH4 + 2O2 -> CO2 + 2H2O12. 2Cu + O2 -> 2CuO13. 2KBr + Cl2 -> 2KCl + Br214. 2Al + 3Cl2 -> 2AlCl315. CuSO4 + Zn -> ZnSO4 + Cu16. 4NH3 + 5O2 -> 4NO + 6H2O17. 2HCl + Zn -> ZnCl2 + H218. HgO -> Hg + O219. 2H2O + 2K -> 2KOH + H220. 2CuO + C -> 2Cu + CO221. 2Na + H2O -> 2NaOH + H222. 2AgNO3 + Cu -> Cu(NO3)2 + 2Ag23. Fe2O3 + 3CO -> 2Fe + 3CO224. 2HCl + Cu -> CuCl2 + H225. H2O2 + Cl2 -> 2HCl + O226.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27. 2HgO -> 2Hg + O228. 2Ag + H2S -> Ag2S + H229. 2K + 2H2O -> 2KOH + H230.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31. 2NO2 + H2O -> HNO3 + HNO232. 2H3PO4 + 3Ca(OH)2 -> Ca3(PO4)2 + 6H2O33. 2HCl + H2S -> 2H2O + S34. 2Na + 2H2O -> 2NaOH + H235. 5Fe2O3 + 3CO -> 10Fe + 3CO236. 4HCl + MnO2 -> MnCl2 + 2H2O + Cl237. 2KClO3 -> 2KCl + 3O238. 2H2O + 2Na -> 2NaOH + H239. 2Fe + 6HCl -> 2FeCl3 + 3H240. 2H2O2 + 2KOH -> 2H2O + 2K2O241.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42. 2HCl + CaCO3 -> CaCl2 + CO2 + H2O43. 2C2H2 + 5O2 -> 4CO2 + 2H2O44. Fe + CuSO4 -> FeSO4 + Cu45. 4HNO3 + Cu -> Cu(NO3)2 + 2H2O + 2NO246. 2H2 + O2 -> 2H2O47. H2O2 + KMnO4 + H2SO4 -> O2 + H2O + K2SO4 + MnSO448. 2AgNO3 + Zn -> Zn(NO3)2 + 2Ag49. 3Na2O2 + 6CO2 -> 3Na2CO3 + 3O250. 2HCl + Na2S2O3 -> 2NaCl + S + SO2 + H2O51. 2Cl2 + Na2S2O3 -> 2NaCl + S2O652. Na2CO3 + H2SO4 -> Na2SO4 + H2O + CO253. C + 2H2O -> CO2 + 2H254. Zn + 2AgNO3 -> Zn(NO3)2 + 2Ag55. C3H8 + 5O2 -> 3CO2 + 4H2O56. BaCl2 + Na2SO4 -> BaSO4 + 2NaCl57. 2CH3OH + 3O2 -> CO2 + 4H2O58. H2O2 + 2KMnO4 + 3H2SO4 -> 3O2 + 2K2SO4 + 2MnSO4 + 4H2O59. 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60. C6H12O6 + 6O2 -> 6CO2 + 6H2O61. Zn + 2HCl -> ZnCl2 + H262. 2HgS + O2 -> 2HgO + 2SO263. 2KMnO4 + 16HCl -> 2KCl + 2MnCl2 + 8H2O + 5Cl264. Pb + CuCl2 -> PbCl2 + Cu65. 2H3PO4 + 3Mg(OH)2 -> Mg3(PO4)2 + 6H2O66. 2KBr + F2 -> 2KF + Br267. 4C + 5O2 -> 2CO2 + 2CO68. CuO + H2SO4 -> CuSO4 + H2O69. 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70. Na2CO3 + Ca(OH)2 -> CaCO3 + 2NaOH71. 2Na + Cl2 -> 2NaCl72. 6NaOH + 3Cl2 -> 5NaCl + NaClO3 + 3H2O73. 2AgNO3 + BaCl2 -> 2AgCl + Ba(NO3)274. 5H2O2 + 2MnO2 -> 2H2O + 5O2 + Mn2O375. SO2 + O2 -> SO376. FeS2 + 8O2 -> Fe2O3 + 4SO277. H2O2 + 2FeCl3 -> 2HCl + 2FeCl2 + H2O + Cl278. 4HNO3 + MnO2 -> Mn(NO3)2 + 2H2O + 2NO2 + O279. 2HNO3 + Cu -> Cu(NO3)2 + H2O + NO280. C2H6 + O2 -> CO2 + H2O81. 2FeCl3 + SnCl2 -> 2FeCl2 + SnCl482. 2C8H18 + 25O2 -> 16CO2 + 18H2O83. 2Na + H2 -> 2NaH84. Zn + HCl -> ZnCl2 + H285. 3Cl2 + 6NaOH -> 5NaCl + NaClO3 + 3H2O86. 6NaOH + 3H2 + 2Al -> 2Al(OH)3 + 3Na2O87. C6H8O6 + O2 -> CO2 + H2O88. H2O2 + 2KI -> 2KOH + I2 + H2O89. 2Cr + 3HCl -> 2CrCl3 + 3H290. 4Al + 3O2 -> 2Al2O391. Fe3O4 + 4H2SO4 -> 3FeSO4 + 4H2O92. 2HCl + Na2S2O3 -> 2NaCl + S + SO2 + H2O93. 2ZnS + 3O2 -> 2ZnO + 2SO294. 2NaOH + FeCl2 -> 2NaCl + Fe(OH)295. NH4NO3 -> N2O + 2H2O96. 2C8H18 + 17O2 -> 16CO2 + 18H2O97. 4Fe + 3O2 -> 2Fe2O398. SnCl2 + 2HCl -> SnCl4 + H299. H2 + Cl2 -> 2HCl100. 2H2 + O2 -> 2H2O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类型之一。
50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下面是50个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示例:1.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4Fe + 3O2 = 2Fe2O32. 氯气与氢气反应生成盐酸:H2 + Cl2 = 2HCl3. 锌与硫酸反应生成锌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4. 氢气与氯氰酸反应生成甲醇和氯化氰:HCN + 3H2 = CH3OH +NH4Cl5. 铜与硝酸反应生成亚硝酸铜:Cu + 2HNO3 = Cu(NO2)2 + H2O6. 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钾:2K + 2H2O = 2KOH + H27. 亚硝酸与溴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氮气:KBr + HNO2 = KCl + N2 + H2O8. 铝与氯化银反应生成铝氯和银:2Al + 3AgCl = 2AlCl3 + 3Ag9. 溴和铜反应生成亚溴化铜:Cu + Br2 = CuBr210. 硫和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2S + O2 = 2SO211. 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2Na + Cl2 = 2NaCl12. 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13. 硫酸与钠氢碳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硫酸钠:H2SO4 + NaHCO3 = CO2 + H2O + Na2SO414. 铝和氢氟酸反应生成氟化铝和氢气:2Al + 6HF = 2AlF3 + 3H215. 氧气与锌反应生成氧化锌:2Zn + O2 = 2ZnO16. 二溴化碳和纯氢反应生成氯化碳和氢气:CCl2Br2 + 4H2 = CCl4 + 2H217. 铂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铂:Pt + Cl2 = PtCl218. 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反应生成亚硫酸和三氧化硫:2SO2 + NO = SO3 + NO219. 锑和硫反应生成二硫化锑:Sb + S = Sb2S320. 铜和硫酸反应生成亚硫酸铜:Cu + H2SO3 = CuSO3 + H221. 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和硫酸钠:2Na + H2SO4 = H2S +Na2SO422.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水和氧气:2H2O2 + 2MnO2 = 2H2O + O2 + 2MnO23. 氨和二氧化氯反应生成盐酸和氮气:2NH3 + 3Cl2 = 6HCl + N224. 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氮氧化物:Cu + 4HNO3 = Cu(NO3)2 + 2NO2 + 2H2O25. 碘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和碘化钠:2Na2S2O3 + I2 = 2NaI + Na2S4O626. 锌和硫反应生成硫化锌:Zn + S = ZnS27. 硫酸和氨水反应生成硫酸铵:H2SO4 + 2NH3 = (NH4)2SO428. 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碳:3Fe + CO2 =Fe3O4 + CO29. 二氯甲烷和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二氯甲烷:Cu + CH2Cl2 = CuCl2 + CHCl230. 硫和氟反应生成二氟化硫:S + F2 = SF231. 铝和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和铝硫化物:2Al + 3H2S = Al2S3 + 3H232. 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2H2 + O2 = 2H2O33. 锌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锌:Zn + H2SO4 = ZnSO4 + SO2 + H2O34. 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钠:Cu(NO3)2 +2NaOH = Cu(OH)2 + 2NaNO335.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反应生成亚硝酸和三氧化氮:2SO2 + 2NO = 2HNO2 + N2O336. 铁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亚铁:Fe + H2SO4 = FeSO4 + SO2 + H2O37. 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和硫酸:SO2 + H2O = H2SO3 + H2SO438. 氯和氧反应生成二氧化氯:Cl2 + O2 = ClO239. 锰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锰和硫酸锰:Mn + H2SO4 = MnO2 + H2O + SO240. 铝和氯反应生成氯化铝:2Al + 6HCl = 2AlCl3 + 3H241. 硫和锌反应生成硫化锌:Zn + S = ZnS42. 氧化锌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和锌:2CuO + Zn = 2Cu + ZnO43. 二氯乙烷和溴化钾反应生成溴乙烷和氯化钾:KBr + ClCH2CH2Cl = BrCH2CH2Cl + KCl44. 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钠:H2SO4 + 2NaOH = 2H2O + Na2SO445. 亚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2H2SO3 + O2 = 2H2O + 2SO246. 铜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铜:Cu + 2H2SO4 = CuSO4 + SO2 + 2H2O47. 硫酸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钠:H2SO4 + 2NaCl = 2HCl + Na2SO448. 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2Al + 3CuSO4 = 3Cu +Al2(SO4)349. 硫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铜:Cu + S = CuS + SO250. 二氯乙烷和重铅反应生成有机铅化合物和氯化铅:2PbCl4 + ClCH2CH2Cl = Pb(ClCH2CH2Cl)2 + PbCl2。
考点名称: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无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历程: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
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中存在以下一般规律:强弱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价态律: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具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转化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间发生归中反应时,元素的氧化数只接近而不交叉,最多达到同种价态。
优先律:对于同一氧化剂,当存在多种还原剂时,通常先和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反应。
守恒律: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判定:物质的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的能力。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得失电子的数量无关)。
从方程式与元素性质的角度,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有无与强弱可用以下几点判定:(1)从元素所处的价态考虑,可初步分析物质所具备的性质(无法分析其强弱)。
最高价态——只有氧化性,如H2SO4、KMnO4中的S、Mn元素;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如Cl-、S2-等;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Fe、S、SO2等。
(2)根据氧化还原的方向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3)根据反应条件判断: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反应时,如氧化产物中元素的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高、低进行判断,如是否需要加热,是否需要酸性条件,浓度大小等等。
电子的得失过程:其过程用核外电子排布变化情况可表示为:考点名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化合价升降(某些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判别的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发展史:1.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含氧化合物中氧被夺去的反应属于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基础知识梳理】一、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对立统一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之中。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电子转移的外观表现,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3.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依据)反应中是否发生元素化合价的变化4.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之间的关系化合反应:有单质参加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有单质生成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1.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关概念氧化剂: 的反应物;还原剂:的反应物。
三、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强还原剂(A)+强氧化剂(B)=弱氧化产物(a)+弱还原产物(b)则氧化性:B>a,还原性:A>b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则越弱。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4)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低),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
不同的还原剂(或氧化剂)与同一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条件越易或者氧化剂(或还原剂)被还原(或被氧化)的程度越大,则还原剂(或氧化剂)的还原性(或氧化性)就越;(5)其它条件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反之则越弱。
注意:○1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 ,与得失电子的 无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清单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1、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化反应指物质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则是物质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这两个过程总是同时发生,有物质被氧化,就必然有物质被还原。
2、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剂是在反应中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具有氧化性,能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则是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具有还原性,能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3、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是由还原剂被氧化而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是由氧化剂被还原而得到的产物。
例如,在反应 2H₂+ O₂= 2H₂O 中,H₂失去电子被氧化为H₂O,H₂是还原剂,H₂O 是氧化产物;O₂得到电子被还原为 H₂O,O₂是氧化剂,H₂O 是还原产物。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实质1、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通过观察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2、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在化学反应中,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导致化合价的变化。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时,要分别从氧化剂指向还原产物,还原剂指向氧化产物,在线桥上标明电子的得失和数目。
例如,对于反应 Cu + 2H₂SO₄(浓) = CuSO₄+ SO₂↑ + 2H₂O,双线桥法表示为:“从 Cu 指向 CuSO₄,线上标‘失 2e⁻’;从 H₂SO₄指向 SO₂,线上标‘得 2e⁻’”2、单线桥法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时,只需要在反应物中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并标明转移的电子数目。
以上述反应为例,单线桥法表示为:“从 Cu 指向 H₂SO₄,线上标‘2e⁻’”四、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 Cl₂、O₂等。
(2)含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 KMnO₄、HNO₃等。
(3)某些金属阳离子,如 Fe³⁺、Cu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