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背后的营销关键词
- 格式:pdf
- 大小:96.50 KB
- 文档页数:1
《爸爸去哪儿》营销成本管理研究《爸爸去哪儿》是一档深受观众喜爱的亲子真人秀节目,自播出以来在收视率和口碑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营销方面,《爸爸去哪儿》也做了很多努力,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使节目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这些营销活动背后也涉及到了大量的成本支出。
本文将探讨《爸爸去哪儿》的营销成本管理,并分析其对节目的影响。
一、营销成本的构成及管理1. 节目宣传推广成本在管理这部分成本时,需要对各项宣传推广活动进行精细化的预算和执行,确保每一笔费用都能够产生应有的效果。
还需要不断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及时调整宣传推广策略,以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
2. 节目运营成本《爸爸去哪儿》的运营成本主要包括节目制作费用、演员费用、节目宣传费用、赞助费用等。
节目制作费用是一个比较大的支出项,包括节目的拍摄、后期制作、音乐版权费用等。
演员费用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毕竟通过节目的播出,爸爸们和孩子们都会得到一定的收益。
还需要考虑到节目宣传费用和赞助费用,这些也是节目运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管理这部分成本时,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预算安排,较为合理的控制各项支出。
在节目制作方面,需要提高制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同时还要提高节目质量,确保节目能够吸引更多的受众。
在赞助方面,需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以减少一部分运营成本,提高节目的收益。
3. 社交媒体营销成本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节目的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爸爸去哪儿》在社交媒体营销方面也进行了很多尝试,包括微博、微信、抖音等多种社交平台的营销推广。
这些活动涉及到了社交媒体账号的维护费用、内容制作费用、推广费用等。
在管理这部分成本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活动,以吸引更多的受众。
还需要不断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哪些平台的营销效果更好,将更多的资源投放到这些平台上。
二、营销成本的影响宣传推广活动对于《爸爸去哪儿》的影响较为直观。
通过宣传推广活动,能够提高节目的曝光度,增加受众的观看欲望,从而提高收视率。
河北日报/2013年/11月/6日/第013版新商界《爸爸去哪儿》背后的营销关键词韩虎《中国好声音》的结束标志歌唱类选秀节目进入尾声,就在综艺节目空窗期之时,一匹黑马进入观众的视线,创造了每10个看电视的人中就有一个观看的佳绩,这就是《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的日益火爆,看似无心插柳之举,却隐藏了诸多的必然成功要素,从营销策划的角度,让我们探究一下《爸爸去哪儿》走红背后的原因。
成熟品类引进将国外成熟期的品类复制到中国市场,激发市场需求,在异地生根发芽,这类成熟品类的引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用国外成熟品类冲击市场,一方面消费者心智有一定的感知,可降低市场成本,另一方面有足够多的市场成功经验可以借鉴,规避掉了市场开拓期弯路。
《爸爸去哪儿》亦如此,其节目版权和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的《爸爸!我们去哪儿》,此节目在韩国稳坐该时段收视率冠军宝座。
从受众人群的角度,中韩文化差异性相对较小,韩国观众喜欢的节目复制到中国不会发生水土不服,且明星爸爸与可爱宝宝的组合卖点十足,有足够的受众基础。
从节目制作的角度,将韩国团队制作经验引进,扫除了节目制作的硬件问题。
本土化包装正所谓“入乡随俗”,无论是产品还是综艺节目本土化都是赢得消费者与受众的重要手段。
国际连锁快餐巨头肯德基、麦当劳纷纷推出中式米饭套餐,冰淇淋中的贵族哈根达斯也卖起了月饼。
本地化实质是通过形式(口感、形态、包装)来获得本地消费者的情感认同。
中国的观众有着自己的特点,在目前的浮躁、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观众喜欢简单直接的刺激感受,《中国好声音》弱化主持人的作用,直接用内容给观众带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韩国版《爸爸去哪儿》受韩剧影响内容拖沓,显然不适合中国本土观众的观看习惯。
湖南卫视将原版拖沓的环节省去,换成了接地气的快节奏剪辑,迎合了中国观众的口味。
产品差异化现在的市场属于“乱花迷人眼”的阶段,消费者(观众)不会记得没有特点的产品(节目),形成自己的特点,满足消费者(观众)差异化需求成为一个品牌(节目)能否留在消费者(观众)心中的关键。
旅游市场营销案例爸爸去哪儿自从《爸爸去哪儿》播出后,有没有被里面的孩子圈粉?有没有被亲子之间的互动所感动。
那么接下来小编跟读者一起来了解一下旅游市场营销案例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亲子户外真人秀节目。
节目形式1、目背景之所以引进这档亲子节目,是因为都市的快节奏生活使父母和孩子间很难有机会共享天伦之乐,“节目并不是为了秀一下'星爸'和'星二代'的生活八卦,而是为了给80后父母们展示出一部生活教育百科全书。
2、定目标首先是5位明星宝贝的挑选。
节目组几乎找遍了国内所有的明星子女。
甄选的标准是:年龄在四到六岁之间、外形可爱、个性迥异。
谢涤葵说:“因为七八岁的小孩容易失去童趣;4岁以下的又太懵懂完成不了任务。
此外,小朋友的搭配原则是男孩要比女孩多,因为韩国原版是四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其中最出彩的是几个男孩子。
3、动邀请节目组发动“人情攻略”,在台长吕焕斌和元老级人物洪涛的帮助下,谢涤葵挨个给星爸星妈们做思想工作,看谁有可能,并同时接触各家宝贝。
大概花了8个多月的时间,才最终敲定名单。
4、景踩点为了帮星爸和星娃们找到6个风景迥异的冒险地,《爸爸去哪儿》设置了专门的外景踩点小组,几乎走遍了国内的所有省份希望找到未被开发过的地区,要有不同的地貌,又不能离城市太远,怕孩子们受不了长途跋涉。
[2]5、节目制作为了保证节目内容的真实完整,节目组无缝录制,现场记录的素材过100小时,并且去到现场要做好各种预案,任何情节都不会重新来过,所以各部门外出拍摄的工作人员逾150人,医疗团队也需候命。
现场加上监控共有四十几个机位,每天节目组都会在早会中梳理当天的拍摄流程,拍摄过程中,两名编剧和摄像分别紧跟在明星父子的身边,摄像负责记录影像,编剧则记录拍摄内容,方便后期剪辑,近1000个小时的素材才能剪出一期节目。
在后期剪辑方面,抛弃传统的贴罐头笑声的方法,采取素人观看实况声录制,节目中加入的笑声都是当时真实的反应。
浅析电影《爸爸去哪儿》的市场营销策略作者:张超来源:《经营者》2014年第08期摘要:《爸爸去哪儿》由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原班人马奉献的同名电影。
影片于2014年1月31日全国院线上映。
在春节档期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本文将以4Ps营销组合为理论维度,分析电影版《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爸爸去哪儿;市场营销;4Ps湖南卫视的亲子互动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爸爸我们去哪儿》),由《变形计》制作人谢涤葵及其团队和《我是歌手》制作人洪涛及其团队联合打造。
节目中,五位明星爸爸在72小时的户外体验中,单独照顾子女的饮食起居,共同完成节目组设置的一系列任务。
根据CSM索福瑞针对四岁以上收看电视的观众的调查,央视索福瑞全国网、46城、48城测量仪的数据显示,该节目第一季12集的全国网和城市网的平均收视率均居第一。
《爸爸去哪儿》无论是节目收视率,网络点击率还是社会关注度上,均如牛市一样一飞冲天。
湖南卫视和该节目组也趁热打铁推出了电影版的《爸爸去哪儿》。
相较于同样改编自热播电视综艺节目的《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该片2013年12月27日上映遭遇滑铁卢,上映两周仅284万的票房。
“好声音”大电影的失败,也导致“爸爸去哪儿”上映前被很多人唱衰,但是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在春节档期间上映三周便创造了6.66亿票房的成绩(见下图),其上映8天便突破5亿票房,超越《泰囧》创下华语2D电影最快“破五”新纪录,这也引发大家的热议。
相较于《中国好声音为你转身》的失败,电影版《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之处在于其进行了准确的市场战略应用和营销组合分析。
本文将以4Ps营销组合为理论维度,分析电影版《爸爸去哪儿》取得高票房的原因。
一、电影《爸爸去哪儿》的市场营销模式全览4P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杰罗姆·麦卡锡(McCarthy)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将这些要素一般地概括为4类: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即著名的4Ps。
Marketing营销策略0402014年7月 从营销学角度看《爸爸去哪儿》热播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黄海力摘 要:本文从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产品策略和促销推广策略三个角度分析《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认定这是一个经典的营销策划案例,值得营销学习者总结和借鉴。
同时指出节目已经进入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竞争对手甚至是模仿者将大量涌现,希望节目保持较高的产品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保持住市场的领先地位。
关键词:营销学 《爸爸去哪儿》 营销环境 产品策略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07(b)-040-02《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已经开播,又引爆新一轮收视狂潮。
这部亲情互动栏目可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红透大江南北,收视狂飙到不可收拾,创造了综艺节目的奇迹。
作为一名长期研究营销学的教师,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认定《爸爸去哪儿》是一个经典的营销策划案例,值得营销学习者总结和借鉴。
1 这是一部综合考虑市场营销环境各因素影响的策划作品任何企业都好像生物有机体一样,总是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企业的市场活动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娱乐活动也不例外,也受到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共同作用的影响。
首先宏观环境分析——PEST 中的政治环境发生变化,2011年广电总局发布“限娱令”。
广电总局2011年7月专门召开了“关于防止部分广播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座谈会”,会上有专门邀请各大卫视的相关负责人参与讨论关于限娱令的意见。
要求各地方卫视从2011年7月起,在17∶00至22∶00黄金时段,娱乐节目每周播出不得超过三次。
2011年10月24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
浅析电影《爸爸去哪儿》的市场营销策略【摘要】电影《爸爸去哪儿》是一部备受观众喜爱的家庭亲子题材电影,成功的市场营销策略功不可没。
本文从目标观众定位与市场细分策略、宣传推广策略分析、合作营销与跨界联动策略、社交媒体营销策略、口碑营销与口碑传播策略等方面对其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深入分析。
精准的观众定位和细分策略为影片取得了成功的市场口碑,而宣传推广策略的巧妙运用也为影片的火爆上映起到了重要作用。
合作营销与跨界联动策略、社交媒体营销策略以及口碑营销与口碑传播策略的有效运用也为电影的成功起到了推动作用。
通过对《爸爸去哪儿》的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深入剖析,可以为其他影视作品的市场营销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电影《爸爸去哪儿》,市场营销策略,目标观众,市场细分,宣传推广,合作营销,跨界联动,社交媒体营销,口碑营销,口碑传播,成功总结,影视作品,启示。
1. 引言1.1 电影《爸爸去哪儿》的背景介绍电影《爸爸去哪儿》是一部改编自韩国同名节目的中国亲子观察真人秀电影,由赵宝刚导演,陈赫、郭涛、佟大为、王鸥、陶昕然等知名演员主演。
该电影讲述了五对明星父子亲子组合在草原、海岛、雪山等不同地点的生活经历,通过自然环境下亲子关系的真实表现,展现了亲情、友情的温暖与感人。
《爸爸去哪儿》电影版延续了节目的亲子主题,通过真实的亲子互动、父子间的情感故事,引发观众对家庭、亲情、成长的思考和感慨。
该电影深受家庭观众的喜爱,成为一部家庭、亲子观影的热门电影,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关注。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不仅可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还可以从中获取家庭教育的启示与感悟。
1.2 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市场营销策略在电影《爸爸去哪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电影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个成功的电影不仅仅依靠内容质量,同时也需要有精心设计的市场营销策略来吸引和留住观众,提高票房收入。
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帮助电影迅速拓展市场份额,提升知名度,增加观众群体,从而保证电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营销创新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和人们对真实生活的渴望,电视真人秀节目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其中,《爸爸去哪儿》作为中国首档亲子真人秀节目,在营销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成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爸爸去哪儿》的营销创新,包括节目内容的创新、宣传策略的创新、互动营销的创新以及商品推广的创新。
首先,节目内容的创新是《爸爸去哪儿》能够受到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传统的亲子节目多注重竞争和表演,而《爸爸去哪儿》则通过让明星爸爸和孩子们一起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展现了真实的亲子关系和成长过程。
这种真实而温暖的亲子关系打动了观众,使节目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
其次,宣传策略的创新也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关键之一。
为了吸引更多观众关注,节目制作方采用了社交媒体和明星效应相结合的策略。
在每一期节目播出前,明星爸爸们会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秀出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引发观众对节目的期待和关注。
同时,节目邀请了多位明星爸爸和他们的可爱孩子作为参演嘉宾,借助明星的光环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
第三,互动营销也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拉近观众与节目之间的距离,节目制作方设立了互动平台,观众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节目进行实时评论和互动,这种互动将观众与节目紧密连接,增加了观众的黏性和参与感。
最后,商品推广也是《爸爸去哪儿》的一大特色。
节目制作方利用《爸爸去哪儿》的知名度和观众的喜爱度,推出了大量与节目相关的周边产品,包括图书、服装、玩具等。
这种商品推广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消费选择,同时也为节目制作方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总结来说,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通过节目内容的创新、宣传策略的创新、互动营销的创新以及商品推广的创新,成功吸引了广大观众的目光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爸爸去哪儿》的营销创新不仅为电视节目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其他电视真人秀节目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综上所述,电视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通过创新的节目内容、宣传策略、互动营销和商品推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爸爸去哪儿成功的营销案例《爸爸去哪儿》是一档热门的电视综艺节目,它的成功离不开它的成功营销。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爸爸去哪儿成功的营销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爸爸去哪儿成功的营销案例1:一个好的电视节目不仅要在品牌传播上精心考量,还需要从市场经营的角度来进行品牌营销,从而塑造电视节目的品牌影响力。
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整合了多种营销策略,不仅有效地进行了品牌延伸,传递了父爱、亲情、家庭教育的理念,还把该栏目作为商品来经营,在取得较高收视率的同时,也获取了较高的广告收益。
1.利用新媒体和社交网络助推传播与视频网站深度合作,丰富线上节目宣传。
跟喧嚣的选秀节目相比,《爸爸去哪儿》的推广算是低调的,就连前期宣传也似乎少了很多气势。
没有炒作,没有绯闻,没有微博的话题推荐,它的成功可以说是靠节目内容口碑的自然聚合和传播。
但在节目播出和推广期间,它综合运用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并结合网络、短信平台、微信平台、微博平台等进行宣传推广。
它与爱奇艺、腾讯视频、PPS开展深度合作,如爱奇艺影视推出“独家策划”、“妈妈在这儿”、“星爸育儿经”、“亲子阵容”、“现场趣图”、“亲子生活”、“亲子节目”、“奇谈热议”板块,让观众了解和回顾节目细节。
携手360手机助手,开发手游《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360社交版,是湖南卫视与360手机助手合作开发的一款休闲益智跑酷游戏,二者的携手也成为电视媒体与无线互联网合作的典范。
新媒体提供平台,实行口碑营销策略。
该节目还开通了官方微博,节目播出期间,电视屏幕下方字幕与观众实时互动,不仅有戚薇、明道等明星的微博话语,还有网友、观众的评论。
湖南卫视电视互动社交智能手机客户端“呼啦”的运用,让明星成为该节目的粉丝。
关于爸爸教育问题的讨论,也在很长时间内成为微博的热门话题。
该节目的播出赢得了“零差评”,受众对于该节目的认可度和喜爱度可见一斑。
借助卫视栏目平台,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该节目的开播不仅得到了湖南卫视王牌节目《天天向上》黄金时段的让位,还得到《快乐大本营》的邀请宣传,青海卫视的《老爸老妈看我的》也邀请张亮、李湘等讲述他们儿女的故事。
《爸爸去哪儿》背后的营销关键词《爸爸去哪儿》是一档以父子亲子互动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自2013年首播以来一直备受喜爱。
作为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其背后的营销策略也值得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营销的角度出发,分析《爸爸去哪儿》背后的关键词及其作用。
一、情感营销情感营销是现代营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爸爸去哪儿》中,情感营销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首先,该节目主题以亲情为主要元素,以父子及家庭生活为主题,让人们在观看中体会到难得的亲情温暖,感受到情感上的共鸣。
这种贴近生活的主题使观众们能够与节目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加喜爱和关注该节目。
其次,节目中每一组父子的组合都有其特点,比如深情款款的胡军与女儿合作,以及单亲爸爸王菲与女儿、姜至奂与儿子同去旅行等等,这些特点性格的呈现使观众们更能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丰富的人物关系让观众产生亲近感和情感认同,从而对节目产生依恋心理,增强了对节目的粘性和认同感。
二、品牌整合“品牌整合”是指将多个品牌或 product 在共同的营销背景下整合起来,形成整体的品牌形象,从而提高品牌的识别度和美誉度。
在《爸爸去哪儿》的播出中,品牌整合得以成功的应用。
首先,该节目内涵丰富,涉及到了旅游、家庭生活、饮食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从而得以很好的与各大品牌进行整合。
例如,锅巴香、蒙牛酸酸乳等品牌都曾作为赞助商进行整合。
通过这种方式,品牌得以在吸引消费者目光的同时,树立更加完善的品牌形象。
这是对品牌的一种重视,同时也上升到节目的品牌形象建设中。
其次,在节目推广方面,除了宣传成为娱乐信息的确证外,还针对家庭出行市场进行有力的素材和好口碑的渲染,更加贴近和深入消费需求和心理。
同时,品牌整合也为广告投放提供了依据。
在《爸爸去哪儿》的播出期间,该节目成为了各大品牌竞相投放广告的优质信息源,推广效果明显。
三、社交传播社交传播是以社交网络为平台的传播方式,具有较强的口碑效应。
在《爸爸去哪儿》的传播过程中,社交传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爸爸去哪儿》营销成本管理研究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营销成为企业营销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电视节目也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营销手段,其中以《爸爸去哪儿》最为典型。
该节目自推出以来便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也成为各大品牌竞相争夺的营销目标。
因此本文旨在从营销成本管理角度,探讨《爸爸去哪儿》的营销成本管理机制及其优缺点。
一、营销成本管理机制《爸爸去哪儿》的营销成本管理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营销目标:对于企业来说,明确营销目标是实现营销成本管理的前提。
《爸爸去哪儿》的营销策略是基于品牌曝光量与品牌认知度的提高,进而达到增强顾客心智认同与忠诚度的目标。
因此,《爸爸去哪儿》对营销目标的明确度非常高,有助于实现营销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2.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为了提高品牌曝光率,企业需要选择合适的营销方式。
《爸爸去哪儿》作为一档热门的电视节目,具有良好的传播效应。
因此,品牌可以通过与该节目合作,实现品牌曝光量的提高。
同时,该节目的受众面广,可以覆盖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等方面的消费者群体,对于拓展市场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关注成本控制:在选择营销方式的同时,企业还需要关注成本控制,从而保证营销成本的管理。
《爸爸去哪儿》作为一个热门节目的合作,其费用是比较高的,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投入。
因此,在选择合作方之前,企业需要对成本进行评估与控制,确保合作成本在企业承受范围之内,从而保证营销成本的合理性。
二、优缺点分析1.优点(1)提升品牌曝光率:《爸爸去哪儿》作为一个热门电视节目,可以为企业提供广泛的品牌曝光机会,从而提升品牌曝光率。
(2)达到目标受众:该节目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等方面的消费者群体,可以帮助企业精准达到目标受众。
(3)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与《爸爸去哪儿》合作,企业可以借助节目的知名度,提高品牌知名度。
(4)增加销售额:品牌曝光和知名度的提高,可以进一步促进产品销售,从而增加销售额。
综艺电影《爸爸去哪儿》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作者:韩晓梅来源:《电影评介》2016年第03期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媒介融合的趋势日渐拱现,游戏与银幕结合,电影改编成电视剧,综艺节目制作成游戏等跨界之作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感官,真人秀节目走上大银幕也成了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以下简称《爸爸》)以其小投资、短期制作,竟然突破了几亿的票房纪录,成为了现象级电影。
反思《爸爸》的成功,与其说是电影的奇迹,不如说它是一场成功的商业运作,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典型案例。
一、整合营销传播理论1991年,美国营销学者唐·舒尔茨(Don Schultz)在其《整合营销传播:因整合而有效》一书中,提出了整合营销传播(Intergrated Mark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的概念,其核心内容围绕消费者的需求出发,通过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实现促销宣传的低成本化,以高强冲击力形成促销高潮。
[1]电影品牌营销的实质就是一种以品牌为核心资源的整合营销传播。
毋庸置疑,《爸爸去哪儿》电影的成功,与其原先的品牌价值是密不可分的。
在拍摄电影之前,该节目就取得了非常高的收视率,据央视索福瑞统计,在2013年全年收视统计中,《爸爸》的平均收视份额为17.85%,成功超越了《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和《我是歌手》第一季,位列全年第一位,成为2013年度最受关注的综艺节目之一,并收获当年“零差评”节目。
①第二季节目延续了第一季的影响力,获得全国网均收视率2.1%,平均收视份额12.74%的佳绩。
受众对其的关注度也可在百度指数上体现出来,每天百度上的关键词搜索量都能达到40万,最高时甚至达到200万。
正是由于原先电视节目的IP值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使得将真人秀节目搬上大银幕有了现实基础,也使影片的大卖有了一定的受众群体基础。
锦囊专家官方网站: 探究《爸爸去哪儿》背后的连锁营销最近的《爸爸去哪儿》火爆荧屏,节目收视率继续上涨创新高。
业内有很多专家纷纷开始研究爸爸去哪儿背后的营销秘诀,前不久看到一篇《爸爸去哪儿》背后的营销关键词的文章,作者从营销角度分析了这个节目的成功之处。
笔者看了这个节目,认为很好看,并且想结合消费潜力行业这个角度试着分析:一是与孩子们喜欢的产品所相关的行业。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们喜欢的事情,孩子们喜欢的东西,比如动画片、游乐场、玩具、故事书、水彩笔、平板电脑等等,都是具有消费潜力的行业。
还有孩子们的教育,不一定都是在课堂书本中,或许更多是在生活点点滴滴中,在爸爸妈妈言传身教周围环境潜移默化影响中。
二是与妈妈们关注产品的相关行业。
《爸爸去哪儿》虽然演绎了爸爸和孩子们一起种种经历,但最激动最感动最关注的是视频前孩子的妈妈们。
在英国赫芬顿邮报上看到一篇文章,说这几年,女性消费升温,一个家庭中,生活怎么样主要看女主人,妈妈们更了解家庭每个成员基本生活需求、饮食偏好、生活日常用品等采购支出,妈妈们更知道如何花最少的钱买最实惠最好最多的生活用品。
居家过日子,如果没有妈妈们精打细算,即便有再多的钱也不够花。
因而妈妈们喜欢的商品有消费潜力。
三是旅游与体验经济。
《爸爸去哪儿》选择了有特色的旅游景区,在CNN一篇文章看到说,全球经济来看,旅游产业具有发展潜力,尤其咱们国家。
再看体验经济,旅游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体验,领略世界各地风情,感受旅游中的愉悦。
服务经济的延伸,就是体验经济。
比如香港迪士尼乐园旅游,消费者更注重体验参与与成就感。
消费者更注重情感体验,比如一起跳跳舞,一些挑战极限的运动训练,比如潜水、冲浪、蹦极等。
四是摄像媒体与移动终端。
正如《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教会孩子们学会分享,分享会得到更多,分享的过程就是快乐。
如何分享呢,摄像技术、网络技术、视频技术、手机移动终端等等,这些相关行业都有消费潜力。
五是服务经济与文化产业。
看《爸爸去哪儿》,观营销推广之道第一篇:看《爸爸去哪儿》,观营销推广之道看《爸爸去哪儿》,观营销推广之道芒果台2013年收官之作《爸爸去哪儿》可谓在年末彻底火了一把,五对明星父子只用两期节目就瞬间成为全民话题,成为四季度毫无争议的收视“黑马”。
节目组通过设置一系列由父子共同完成的任务,给平日里很少有机会呆在一起的父子创造了拉近距离的难忘时光。
“小清新”节目的热播引发了社会对亲子关系的大讨论。
聚焦伟业看到,其实这和网络营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从产品的角度拷问,有人说内容好,有人说营销好,人们认为它火爆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点:1、首先是一个产品品类的胜利—野外综艺。
2、通过明星制造产品尖叫点。
3、通过社交制造营销爆点。
上面三个原因固然存在,但是如果单单从产品的角度来分析,这个节目背后火爆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呢?这又带给做网络营销的人们什么启示?下面由聚焦伟业来为你一一讲解:1.关注社会热点——产品需求是获取客户关注的关键步骤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背后是父母与子女见面时间、次数的减少,父母的工作、应酬以和子女相处少为代价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所以节目中各位爸爸与孩子的互动让不少观众感慨良多,同时也看到了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在中式文化中,父亲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更不会完整地伴着孩子成长,连节目里的“最佳爸爸”林志颖都表示“错过了孩子的第一声喊爸爸、第一次会爬”。
所以这个节目,所呈现的更多是一种愿景,送上的是一碗心灵鸡汤。
这样的效应在社会上更加能引起共鸣。
时刻留意社会最新热点资讯,找寻热点突破口,结合自身产品的优势,比如你的企业是销售茶叶的,那么可结合女性保健、减肥、美颜等社会需求,对茶叶进行二度包装。
当然,这些要建立在真实的前提下,而不是作虚假的广告宣传。
2.广告投放定位精准用户——获取用户数量的首要步骤这是一档亲子类节目,自然受众群就是家庭和年轻的爸爸妈妈、小朋友们了。
所以,投资该节目的广告也是贴近这个受众群的。
《爸爸去哪儿》整合营销传播策略解读作者:孟岩李谭龙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10期“整合营销传播是营销和传播的双重结合,既不是单独的营销,也不是单独的传播,两者相互结合,通过传播栏目的宗旨和理念,在受众心中树立属于这个栏目的形象,以利于栏目进一步在受众中传播。
”[1]正是由于《爸爸去哪儿》节目成功的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创下收视奇迹,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创新产品营销传播策略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和出发点是消费者,电视节目的消费者称之为目标受众。
目标受众决定着传播渠道、传播活动形式和营销策略,同时又为传播内容提供方向和依据。
换言之,对于电视栏目,受众定位的分析对于节目的成功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年轻的电视受众比例持续增加,《爸爸去哪儿》节目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年轻父母和儿童为核心受众,收视人群覆盖了老人、年轻人、孩童,力争吸引各个年龄段受众的关注。
确定目标受众后,《爸爸去哪儿》节目模式和形态以及节目的制作都以满足受众各种需求为基础,以此提高节目收视率。
“整合营销传播要求营销从产品的定位、设计、产品的形象构建到传播的一系列环节形成一致的沟通。
”[2]《爸爸去哪儿》的成功离不开其独到的节目定位和节目设计。
首先,在电视真人秀节目日趋同质化、低质量化的背景下,《爸爸去哪儿》的策划者另辟蹊径,引进海外节目版权,本土化打造出一档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节目。
“在亲子教育备受关注的当下,《爸爸去哪儿》定位于父子亲情、互动趣味,并由此引发的关于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角色与教育方法等问题的讨论。
”[3]独特的节目定位打破了受众的审美疲劳,契合了受众的需求,满足了社会不断增长的对亲子教育话题的需求,使节目在同质化严重的电视节目中抓住了受众眼球。
其次,《爸爸去哪儿》节目由5 位明星爸爸独自和子女体验三天两夜的乡村生活,并完成节目组设置的一系列任务。
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五位明星爸爸们退去闪耀的光环,呈现平民化的父亲角色,节目的看点是爸爸们与可爱孩子们的交流和互动,这种独特节目内容与形式,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可以说是节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浅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的市场营销与策划中国的真人秀节目起源于2000年央视二套推出的《生存者》,在2005年《超级女声》之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多引进国外成功真人秀节目的制作模式,引进之后再与中国市场相结合,大多获得了成功。
近几年多种类型的真人秀节目相继推出,包括选秀类节目、相亲类节目和职场类节目。
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层出不穷,比如节目同质化现象突出,后劲不足,缺乏创新。
本文主要探讨真人秀的兴起与发展,以及《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市场营销与策划。
关键词: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市场营销与策划绪论2000年以来,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真人秀节目无论是类型还是数量,都证明了各大电视台对开发真人秀节目的重视,都想在这块蛋糕上分得一杯羹。
近几年,国内真人秀节目发展尤其迅速。
2013年《爸爸去哪儿》一经播出就掀起了收视狂潮,这种明星亲子户外类型的真人秀节目让人们眼前一亮,使人们开始从选秀类、相亲类的真人秀节目中移开视线。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居高不下的收视率,还是在社会上引发的话题讨论,都暗示着其成功并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
自真人秀节目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进入中国以来,学术界就不乏对真人秀节目的研究。
如2003年,林莉在《当代传播》上发表的《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兴起》;2006年,谢耘耕、陈虹在《新闻界》上发表的《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2006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由尹鸿、冉儒学、陆虹编著的《娱乐旋风——认识电视真人秀》;2007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谢耘耕、陈虹编著的《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
本文主要从市场营销的角度讨论国内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
媒介市场化的背景下,节目如何取得成功与该节目的节目模式、营销策划有很大关系。
《爸爸去哪儿》是从韩国引进的真人秀节目模式,该节目在韩国已经获得了巨大成功。
《爸爸去哪儿》作为中国近两年少有的成功的真人秀节目,不仅收视率居高不下,还引发了许多话题讨论,这些现象与节目背后的市场营销与策划是分不开的。
《爸爸去哪儿》节目微博营销分析及思考摘要《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好评如潮。
但在节目开播前并没有多大的宣传动作,但是随着节目的不断热播,收视率节节攀高,并获得“零差评”的评价,其成功是举世瞩目的。
究其成功的原因,微博在这之中的作用必不可少,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目前研究的学者还不是很多。
本论文以《爸爸去哪儿》为依托,论述了目前火热的微博营销对我国电视媒体宣传的作用和影响,并揭示出微博营销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微博;营销;发展策略Abstract"Where are we going,Dad?" Since its launch, triggering a strong reaction of society, to great acclaim. But before the program launch and not much publicity action, but with the constant hit show, the ratings steadily increased, and "zero bad" evaluation, its success is remarkable. Investigate the reasons for its success, microblogging among the essential role of these micro-blog marketing as a new marketing approach, the present study is not a lot of scholars. In this thesis, " Where are we going,Dad?" as the basis, discusses the role and impact of the current hot microblogging marketing of our television media, and reveals the inadequacies that exist in marketing microblogging, finally proposed development strategy.Keywords: Microblogging; Marketing; Development strategy目录摘要 (1)Abstract (2)一、微博营销概论 (5)(一)微博特征 (5)1、便捷性 (5)2、背对脸 (5)3、原创性 (5)(二)微博营销的概念 (5)(三)微博营销的特点 (6)1、立体化 (6)2、高速度 (6)3、便捷性 (6)4、广泛性 (6)(四)《爸爸去哪儿》节目简介 (6)二、电视节目微博营销独特的传播优势分析 (8)(一)多平台、大范围、裂变式信息传播 (8)(三)培养忠实粉丝,黏住消费者 (8)(三)定向营销,节约成本 (9)三、微博营销手段与效果分析 (11)(一)微博互动式营销,增强吸引力 (11)(二)微博情感营销,传播正能量 (12)(三)口碑式营销,强化竞争力 (13)四、当前微博营销存在的不足及发展意见 (14)(一)存在的不足 (14)1 网络平台技术不完善 (14)2 相应专业人才缺乏 (14)(二)改进的意见 (15)1 优化网络技术平台 (15)2 重视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15)参考文献 (17)致谢 (18)一、微博营销概论(一)微博特征微博一词源于英文micro - blogging(微型博客),通常被看为是传统博客的一种变体。
营销策略分析之《爸爸去哪儿5》今年9月,芒果台的《爸爸去哪儿》第五季强势回归,持续热播。
虽说节目只能在网络上播出,但自首期节目上线,嗯哼、吴尊、陈小春……等嘉宾们的关键词《爸爸去哪儿5》的话题阅读量更是突破445.5接连霸占微博热搜榜和百度新闻榜,亿,收视率节节攀升。
近几年来,各式各样的综艺节目很多,有为歌手准备的《蒙面歌王》、《中国好声音》,有为不同类型演员准备的《喜剧总动员》、《演员的诞生》,还有各类户外真人秀《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包括《爸爸去哪儿》,然而《爸爸去哪儿》却又不同于一般的真人秀,它可以说是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那么它如何可以做到这么火呢?在它背后的各种营销告诉我们,《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一、微博营销如今,只要娱乐圈有什么大事发生,微博是首先知道的,不论是电视剧宣传、电影宣传亦或是各类综艺节目的宣传,因为优秀的节目更需要借助社会化媒体来推波助澜。
要说《爸爸去哪儿5》的成功,微博绝对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早在《爸爸去哪儿5》开播前,芒果官方还有嘉宾就发了宣传微博。
包括官方的宣传片、爸爸和宝贝们的前期生活片段等,而嘉宾们杜江、吴尊、陈小春等也相继在微博上用自己的方式宣传,他们本身粉丝数量就很多,微博一发出来,网友们持续搜索和讨论,浏览量、点赞量还有转发量当然也随之上升,这无疑做了很好的宣传,在节目播出后,微博的讨论量也只增不减,不管是芒果官方还是嘉宾们都随时发布着节目的各种具有话题性的片段,爸爸们也会发有关宝贝生活的微博,以此来让更多的网友们关注而他们的粉丝量也一度呈指数式增长。
可以说,这种促进作用是相互的,电视观众口碑的分享,引发在互联网上的搜索和讨论,社会化媒体顺势而动,加以对网友们的引导和激发,进而带动新一轮的关注热潮,并最终影响观众的观看行为。
二、产品营销相信很多人除了在《爸爸去哪儿5》中对爸爸和宝贝们有深刻的印象外,还有就是李锐“村长”每次绕口令似的口播-----“本节目由洗手洗澡护全家,长效保护舒肤佳!和满满自然力量的荷兰大牌奶粉诺优能冠名播出”,以至于在后面几期节目中宝贝们对这段口播脱口而出,孩子不会去有意做广告,能有这样的效果,当然离不开赞助商对这个节目的大力赞助,大牌商家的战略眼光也是长远的,《爸爸去哪儿》收视率屡创新高,其广告价值也非常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