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高危患者护理流程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7.32 KB
- 文档页数:2
县人民医院压疮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制定应急工作预案是指医院发生各类突发意外事件或情况时,医院各部门应采取的应急行动措施及方案。
为使医院各部门能不断提高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水平和能力,熟悉和掌握应急处置的工作程序,在事件发生后能快速果断处置,把危害降到最低程度,保证各医院工作正常运行。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院外压疮科室立即上报护士长
二、难免压疮危险评估分值≤9分,科室立即上报护士长,经科护士长核实后,床旁挂警示标识,认真执行预防压疮发生的措施。
三、高危患者压疮筛查危险度评估分值15—18分,科室护士长作好监控;评估分值10—14分,24小时内总护士长;科室按照压疮危险度评估及防治监控记录表执行,并作好监控记录。
四、护理部制定压疮筛查记录表,科室责任护士认真筛查,评估分值≤18分者,床旁挂警示标识,并作好记录。
五、压疮筛查登记患者
(一)卧床、危重、水肿、衰竭、手术时间>4小时患者。
(二)筛查出高危患者,责任护士作好健康宣教,床旁挂警示标识,填写难免压疮评估表,按难免压疮上报流程上报,并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压疮发生。
六、压疮处理程序
9分,立即上报护士长科室立即上报总护士长,经核实
后填写护理会诊单上报护理
部,
≤18分者床旁挂警示标识,科
室作好防控措施
总护士长定期下科室检查落实情况,作好压疮质量管理。
高危压疮患者的护理一、严重感染的压疮发生严重感染的压疮,局部红肿,皮温升高,发热达38℃以上,血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升高,此时在应用抗生素同时应及时清理创面,检查有无深部脓肿,如有则需进行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
一般引流通畅,脓液排出,感染可以控制。
有深部脓腔也可采用冲洗法清洗脓腔,亦可将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注入腔内。
中医外科外治法,主要是用有各种作用的药,对溃疡创面起清洁创面、控制感染、促进愈合的作用。
外用药是选用各种有效药组合而成的,如“高的软膏”有收敛黏膜、减少分泌、促进愈合的作用;也有腐蚀拔毒的作用,可抑菌、灭菌、消毒,祛除坏死组织。
起到祛腐生肌的作用。
中药治疗疮、痈、疽有着丰富的经验。
主要外用药的剂型有药膏(油膏)、粉剂(散)和药线。
外用药作用主要有4种:①活血散瘀;②拔毒吸脓;③祛腐化脓;④生肌收口。
传统的中药外科治疗时,因所用之药均有解毒抑菌作用,手法上不强调无菌操作。
压疮病人多数是截瘫或重病卧床者,外出换药十分不便,而且在搬动中很可能使患处受压再遭破坏,因此护理员、家属可以学会在家换药。
再说压疮创面都是有菌污染创面,换药无菌要求不高,家庭条件是完全可以自己换药的。
1.家庭换药法(1)备镶子2把,剪刀1把,探针1根。
药碗2只,每次使用后洗净用沸水煮30分钟消毒。
(2)备无菌敷料,可到医院配制。
近来有人用微波炉消毒十分方便,方法是将纱布剪好制成敷料或纱布条,包好后外面用矿泉水略为打湿后放入微波炉,先用大火开1分钟,取出看外包的布是否已干。
若仍略潮再用小火半分钟,共2次,直到外面布完全干燥即可。
需注意的是不可用大火久烘,应时间短、次数多,以防纱布烧焦。
(3)备无菌棉球或棉杆、75%乙醇或碘药(现上海药房有售“碘尔康”消毒剂最为合适)、双氧水、生理盐水。
(4)备利凡诺纱布条或中药“高的软膏”,利凡诺纱布条不能久放,久放后易失去作用,最好3~5天去医院购取。
换药时,将手洗净,先用碘酒或乙醇将患处周围皮肤消毒,然后用双氧水清洗创面,若创面较新鲜,则用盐水冲洗。
压疮的应急预案与流程【篇一:患者发生压疮时的应急预案处理程序】患者发生压疮时的应急预案处理程序(一)应急预案1、定时检查患者皮肤,进行皮肤护理。
2、消除发生原因,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3、避免局部长期受压,更换体位,保护骨隆突处,支持身体空隙处。
4、对使用石膏、绷带、夹板的病人衬垫平整,松紧适度。
5、对易发人群与病人家属沟通,进行压疮高危评估,低于20分者,科室填写《压疮危险病人申报表》,报护理部压疮预警。
6、患者一旦发生压疮,护士应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进行病情初步判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建立翻身卡,严格床旁交接班并记录。
7、与家属沟通,院外带入者请家属在压疮报告单上签字确认,同时填写《褥疮登记表》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人员确认指导监督。
8、护士长或护理组长监督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并进行评估,分析纠正治疗护理措施并记录。
(二)处理程序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压疮时→报告医生、护士长→采取护理措施→院外带入者请家属签字确认→报护理部→护理部确认指导监督→护士长、护理组长监督护理措施落实情况→评估、分析纠正治疗护理措施并记录。
16【篇二:压疮的应急预案】压疮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1、准确评估病情:对压疮高危病人应做到“六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建立翻身卡。
2、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经常更换体位使骨突部位交替减轻压迫(勤翻身);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减轻皮肤与床褥间的剪切力(如软枕、气圈、气垫床、水褥、翻身床的使用);对使用石膏、夹板或其他矫形器械者,衬垫应松紧适宜并认真听取病人主诉并随时调整。
3、避免局部受刺激: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皱折、干燥、无碎屑;指导家属正确翻身和使用便盆,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随时更换污染的床单、衣物及伤口敷料;尿失禁者应留置尿管(男病人可使用尿套),大便失禁者应特别注意肛周皮肤的护理。
4、促进血液循环:经常进行温水擦浴、全背按摩;使用50%酒精或红花酒精行骨突部位局部按摩;使用电动按摩器按摩(依靠其电磁作用引导治疗器按摩头震动,以代替手法按摩)。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
(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使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分<12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审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随时抽查,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由护理部审核,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二、报告流程1、压疮报告流程1、压疮风险评估流程三、压疮的诊疗及护理规范(一)定义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果溃烂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
2007压疮的新定义: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符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手术压疮的定义:术后2小时到术后六天之内的压疮。
护理部关于压疮防治的管理规范一、背景介绍压疮是指由于长期压迫、磨擦或者剪切力作用于皮肤和组织上,导致皮肤损伤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在医疗机构中,压疮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病症,但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压疮防治工作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护理部门的压疮防治水平,制定本管理规范,明确相关的工作要求和标准。
二、压疮防治的责任分工1. 护理部门负责压疮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护士长负责制定和实施压疮防治的具体工作方案,并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3. 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4. 医生负责对高危患者进行压疮的诊断和治疗,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三、压疮防治的工作流程1. 压疮风险评估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进行初步的压疮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2. 压疮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给患者进行洗澡、更换干净的床单和衣物,保持皮肤的清洁与干燥。
- 避免长期压迫:匡助患者改变体位,减轻对特定部位的压力。
- 使用合适的床垫:根据患者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床垫,如气垫床、泡沫床垫等。
- 加强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均衡的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3. 压疮护理- 定期翻身:根据患者的需要,定期进行翻身,减轻对特定部位的压力。
- 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清洗受压部位,使用温水和中性洗剂进行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洁剂。
- 使用适当的保护措施:根据患者的需要,使用适当的保护垫、护具等,减少磨擦和剪切力对皮肤的损伤。
- 观察和记录:对压疮部位进行定期观察和记录,包括压疮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变化。
4. 压疮的治疗- 医生根据压疮的程度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局部清创、药物治疗等。
- 护士负责对治疗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及时向医生反馈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压疮防治的质量控制1. 压疮防治的质量评估护士长定期对压疮防治工作进行评估,包括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患者的满意度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提升。
压疮护理的研究进展关键词:压疮、评估、护理、管理、进展美国国家压疮咨询委员会NPUAP于2016年4月更新了压疮的定义:压力性损伤(以下简称压疮)是指皮肤和(或)深部软组织的局部损伤,通常发生于骨隆突部位或与医疗器械接触部位,并伴随有疼痛感[1]。
压疮的护理与管理水平,是医院护理质量管控的重要一环。
压疮的发生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带来痛苦,影响生活信心,延长住院日,增加住院费用的和医疗资源的投入。
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归纳总结如下。
1.压疮评估运用压疮评估量表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筛选出压疮的高危患者,从而进行护理干预。
对患者情况进行准确、有效评估是压疮护理与管理的首要一步。
目前国内外对于压疮的评估方法较多, 如Braden量表、waterlow量表等有些临床专科科室也会根据本科室患者情况制作专用量表。
但很多量表因适用范围局限,或未经过信效度的检验,或缺乏大样本数据支持,仍有待科研的探与检验,故推荐如下量表。
1.1Braden评估量表由美国学者Bergestorm于1987年提出,该评估表主要适用于内外科、骨科以及老年长期卧床的住院患者[2],目前在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也常被研究者用作其他压疮量表信效度检验的对照评估量表,Braden评估量表在各个科室患者中的预测率、灵敏度、特异度表现较为均衡,因其适用性广,可用于不同科室之间的连续性评估,故最为推荐。
1.2Norton评分表于1964年由法国学者研制,后经过两次修订,该评分表评估的相关因素包括:体力状况、精神、活动、运动、大小便失禁5个评分项。
汪佳丽和白琴[3]将此量表应用于不同科室的择期手术患者中,实验表明ROC曲线下面积为0.717,相较于Braden量表其预测率、特异度都是最好的,因而推荐在手术室使用Norton评分表。
2.压疮的护理干预措施很多压疮的高危人群伴有高龄或其他系统的疾病,压疮的发生反过来又会加重患者病情,因而通过护理干预预防或减少压疮的发生,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存质量,对于已发生压疮的不同时期的患者,相应的给予科学学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干预。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第一篇: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一、各病房对新入院的患者应做好入院评估,发现患者带入压疮,应报告护士长,填写“压疮报告表”,经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
二、住院每位患者均应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特别是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Braden评分筛查。
三、Braden评分≤18分者,与家属沟通签字,床旁悬挂警示标识、填写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按流程上报,并采取措施,预防压疮发生。
压疮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24小时内报告专业组长;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24小时报告护士长;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24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和护理部,请院内会诊,符合难免压疮申报条件者申报难免压疮,将资料报护理部;≤9分提示极度危险,24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和护理部,请院内会诊,对易患压疮的患者进行动态评估,间隔时间<1周,极度危险每天至少一次。
四、发生压疮时,按要求填写“压疮报告表”并上报,对压疮及高危患者加强管理,定期监控,做好记录。
五、根据压疮分期及患者情况采取治疗措施,必要时请伤口、造口治疗师会诊。
六、护理部、科护士长定期督查。
第二篇: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1)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压疮风险护理单)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48-72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2)报告制度和程序① 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护理部上报。
② 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24h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72h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压疮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医疗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和上报制度来预防和治疗。
以下是压疮风险评估及汇报制度与工作流程的具体规定。
一、压疮风险评估流程1.对于压疮危险人群,使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分,24小时内完成初次评估。
当评分在12到16分之间时,无需上报,但需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根据病情阶段评估,由病区护士长定期监督措施落实情况,直至危险解除。
2.当评分≤12分时,责任护士应及时汇报护士长。
24小时内护士长上报护理部,护士长亲临指导,护理部根据具体情况组织会诊。
科室根据病情进行阶段评估,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护士长定期追踪措施落实情况。
3.符合难免压疮条件者需在压疮发生之前填报“难免性压疮”申请表并上报护理部,由护理部组织专家组进行会诊、核实确认并指导科室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
4.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包括老年人、肥胖者、营养不良病人、瘫痪及感觉障碍病人、水肿、疼痛病人、大小便失禁病人、高热病人、意识不清和使用冷静剂病人、糖尿病病人和晚期肿瘤病人、限制活动者(如石膏固定、手术、牵引)、病情危重患者和因疾病造成强迫体位者。
二、评估频次全部高危人群患者初次评估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此后评分≤12分者及重症护士每日评估一次,评分在12到16分之间的患者每隔三天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到正常范围。
长期住院患者第一个月内每周评估一次,之后每月评估一次;手术后及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评估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三、压疮的上报流程1.发现院外带入压疮或者院内压疮时,需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观察记录表、压疮护理记录及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并汇报科护士长。
2.对于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护士长负责进行指导和跟踪措施的落实情况。
3.对于院外带入Ⅲ度压疮、院内发生全部级数压疮及疑难病例有科室组织会诊、商量、指导换药、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4.临床质控组定期跟踪核实。
压疮患者的高危因素与护理措施压疮是一种常见但又令人痛苦的病症,对于卧床或坐轮椅的患者尤为严重。
压疮的形成,往往是由于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使得局部的皮肤组织受到持续的压迫和摩擦,最终形成皮肤坏死并可破溃的伤口。
本文将详细阐述压疮患者的高危因素与护理措施。
一、高危因素1.长时间的压迫和摩擦。
患者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使得局部的皮肤组织受到持续的压迫和摩擦,从而损伤皮肤表层,导致皮肤坏死和破溃。
2.体内各种紊乱。
例如,代谢功能紊乱,免疫功能紊乱等等,都会增加患者患上压疮的风险。
3.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的患者易患压疮,原因在于营养不良会使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减缓,从而减弱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
4.其他因素。
包括慢性病,严重的创伤,手术等都会增加患者患上压疮的风险。
二、护理措施1.定期翻身和更换体位,保持皮肤干燥。
压疮患者必须定期翻身,更换体位,以减轻皮肤受压迫和摩擦的时间,同时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皮肤受潮和受细菌感染。
2.使用合适的床垫和座垫。
床垫和座垫必须选择合适的类型和厚度,以确保患者的身体重量被均匀分散并避免长时间的压迫和摩擦,从而减少皮肤受损的风险。
3.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压疮患者需要摄入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细胞新陈代谢和肌肤再生修复,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
4.定期换药。
定期对压疮进行换药处理,以清除伤口分泌物和细菌,有效促进伤口愈合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5.定期进行皮肤护理。
为了保护压疮患者的皮肤,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进行皮肤护理,包括清洁、保湿和按摩等,以促进皮肤再生和减轻患者的疼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护士作为医疗团队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护理压疮患者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状态,密切监测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出现并发症和加重病情。
高危患者压疮预防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
(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使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Braden评分<12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科护士长审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科护士长随时抽查,护理部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床旁悬挂压疮警示标志,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
护理质量管理组及压疮监控组不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经科护士长审核后上报护理部,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高危患者压疮预防及处理流程【应急预案】1.各病房对新入院的患者应做好入院评估,发现患者带入压疮,应报告护士长,填写“压疮报告表”经科护士长审核后上报。
2.卧床、高危、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Braden评分筛查。
护理住院病人压疮、跌倒、坠床、烫伤、管路滑脱防范措施及处理程序㈠压疮防范措施与处理流程1、做好护理体检,对新患者、转入、大手术的患者,应认真检查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床边交班确认,并做好记录、签名。
2、对年老体弱、消瘦、水肿、瘫痪、大小便失禁、昏迷、长期卧床等高危压疮患者进行评估,评估分值≥18分,可填写压疮预报单,上交护理部,实施全程监控;评估分值≤18分,也应在科内进行压疮预防和观察。
3、如有压疮高危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局部长期受压;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增进局部血液新欢;增加营养摄入。
4、有压疮危险病人建立翻身卡,皮肤情况严格交接班记录。
5、邀请会诊:当遇到特殊情况自己无法解决时,应邀请会诊。
6、申请难免压疮:避免压疮预报分值必须≥18分,护理部到实地察看,确定是否符合申报难免压疮的条件,并指导具体的防范措施。
7、压疮管理处理流程(二)跌倒防范措施及意外跌倒护理应急处理流程1、做好护理体检,对新患者或转科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对病情有一项或多项障碍及年龄大于65岁,有头晕史,服用特殊药物(降压药、利尿剂等)的患者应列入搅拌,重点巡视,预防跌倒。
2、对病人和家属进行预防坠床、调到安全教育,病人和家属在入院须知上签名。
3、定期检查护理用具,确保功能完好,除运转状态外,病床和平车的轮子必须呈刹车状态。
4、患者视觉障碍、一是改变、术后麻醉未醒,小儿和活动不方便的老年人及危重病人常规使用床栏酌情请家属陪护。
5、当评估分值≥1分或有跌倒敏感指标,床边挂防跌倒表示病人床边可备呼叫铃及必需用品。
6、提供安全就医环境,保持病房通道和病房走廊无障碍物。
有充足的光线,清扫地面时在旁设醒目的防滑标志;有台阶地面有醒目颜色的标志。
7、病人跌倒应急处理流程①患者不慎坠床\摔倒,立即奔赴现场,同时马上通知医生。
②对患者的情况做初步判断,如测量血压、心率、呼吸判断患者意识等。
③医生到场后,协助医生进行检查,为医生提供信息,遵医嘱进行正确处理。
PDCA内容(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柱状图、鱼骨图、柏拉图、甘特图等)手术室术中压疮预防与护理总结1.检查时间:2016.3.26-2016.4.252.检查内容:术中压疮发生率3.预期目标:<0.03%4.检查人员组成:王冉、程艳红、崔晓松、祝洪博、李赛5.检查方法根据手术室近2016年4月的手术例数发生压疮情况进行总结。
检查总结:共查 494例,其中有2 人发生术中压疮,没有发生的 492 人,压疮率 0.4% 。
术中压疮发生例数6.术中压疮发生率= 手术总例数×100%7.总结494台手术,其中2例手术发生术中压疮,压疮发生率为0.4%(目标值为0.03%)原因分析:术中压疮发生率高的原因分析:调查时间:2016年4月20日-4月21日调查访视:发放调查表手术室护士对于术中压疮相关内容调查表根据表格内容与本人所掌握的信息,在相应的括号内如实打“√”。
调查区间年月日------- 年月日备注:防压疮措施项中空白位置为可添加项,如有其它措施请填入相应宫格内。
对此调查结果总结如下:1.接受相关内容培训次数:一次----1人二次---11人三次-----4人2.压疮定义知晓情况:知晓----16人部分知晓-----1人3.压疮分级知晓情况:知晓----14人部分知晓-----3人4.评估时机(多选):访视时-----17人麻醉开始前-----4人摆放体位前后----6人手术开始前----2人手术结束后---17人5.不同体位好发部位:完全知晓---3人部分知晓----14人6.评估单使用:一直使用----2人偶尔使用---12人未使用----3人7.评分标准:完全知晓-----2人部分知晓----12人不知晓-----3人8.发生压疮因素(多选):手术时间长---15人意识淡薄---8人手术医生粗暴---6人体位摆放不合理—3人患者皮肤条件差—6人评估时机错误—7床单位不平整或潮湿--7 未正确使用压疮贴—6 培训不到位-14 9.常用防护措施:保暖----15人体位摆放合理—17人压疮贴--17人床单位干燥平整---17人垫压疮垫---17人防止消毒液浸湿---7人超过2小时给予护理措施--4人10.上报方式:电子---4人纸质--15人电子+纸质--4人不知晓--2人根据17份调查表得出数据:要因分析:要因一:手术时间长(手术超过4个小时,可能发生难免压疮)要因二:科室对于压疮相关知识培训不到位要因三:护士对于患者皮肤评估及管理意识不强要因四:评估时间错误(只在访视时评估,对于麻醉前、摆放体位前后及手术开始前和手术超过2个小时未评估)要因五:床单位不平整或消毒液浸湿床单引起皮肤压红整改措施:(1)术前访视时,依据《手术室皮肤预警评估单》评估患者,对于高度风险及极高风险患者填写压疮风险评估表,对于手术超过4个小时,存在难免压疮的患者,建议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做好预防工作。
ICU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研究摘要:ICU危重病人病情复杂,临床护理更为棘手,压疮发生率较高。
本文就ICU危重病人如何预防压疮进行了简单阐述,并提出了针对性护理措施,以期将压疮发生率控制在极低限度内、促使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ICU;压疮;预防;护理压疮(压力性溃疡)指的是局部组织因受到长时间压迫,血液循环不畅,无法获取充足的血氧供给,致使软组织出现溃烂、坏死的情况[1]。
ICU收治的均为病情复杂多变的危重病人,大多数患者已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且出现水肿、营养不良等症状,再加之长期卧床,压疮风险系数较高。
因而,全面、高效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压疮、提升服务质量极为重要。
1.压疮的预防1.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意识清醒者,护理人员应定时协助患者更换至舒适体位,尽可能减少局部组织受压时间,优化机体血液循环。
意识障碍者,翻身时间约为2h/次,护理人员需用适当的力度抬起患者身体,不可生拉硬拽,以免对皮肤造成擦伤。
同时,还可通过使用减压气垫床等减压装置适时改变受压部位受压点,避免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得到进一步优化。
此外,还可在枕部、肩部、臀部等部位垫上凉液垫,借助垫内液体的波动减小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
1.2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营养不良会导致免疫力低下,感染率随之提升,创面愈合速度减缓。
若要治疗压疮,就需确保患者能摄入足以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的所需的营养,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
因而,护理人员应依照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安排高热量、高蛋白、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促使机体组织尽快完成自我修复、抵抗力得以提升,防止压疮。
1.3 减小摩擦力及剪切力护理人员在帮患者翻身时需掌握正确方法,先抬高后移动,不可在病床上拖拉患者,尽可能减小摩擦力;仰卧位时将患者下肢抬高;床头需控制在合理高度范围内,床头抬高时间不可过长。
有研究指出,按摩对防治压疮并无任何帮助,若局部皮肤出现长时间红肿,提示软组织受到损伤,按摩只会使其损伤情况更为严重。
压疮的护理研究进展一、概述压疮即压力性溃疡,临床上常称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康复时间,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压疮是护理领域的一个老话题,但是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如何解决患者的压疮问题却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的难题。
在国外,患者及家属因发生压疮提出起诉并要求赔偿的案列正日益增加。
我国卫生部在等级医院评审和质量年检查中也已将压疮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之一,将发生压疮视为未提供一个符合标准的护理行为的证据。
因此,必须加强护理,降低压疮的发生率。
大多数人认为压疮完全可以预防,除不允许翻身的特殊患者外一律不得发生压疮,带压疮入院者不准扩大。
而实际压疮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但并非全部(高危、难免)。
若入院时局部组织已有不可逆损伤,24~48h 就可能发生压疮;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患者,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困难;神经科患者丧失感觉的部位其营养和循环不良,也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特别是老年、昏迷、截瘫、坐轮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只有以患者为中心,一切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客观地承认压疮的危险因素,充分认识压疮的危害,并努力研究,才能取得降低压疮发生率的突破性进展。
二、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1.力学因素1.1 垂直压力:其首要因素是压力施加于骨的突起部位,并与持续时间长短有关。
如长期卧床或长期坐轮椅,夹板内衬垫放置不当。
这提示每间隔一段时间就有为患者减轻压力的必要性。
1.2 摩擦力:摩擦力是指人体处于不稳定的体位有持续倾滑的趋势时产生的力。
可破坏皮肤的角质层,造成皮肤破损,从而增加压疮的发生几率。
床铺皱褶不平,有渣屑或搬动时拖、拽、扯、拉患者均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1.3 剪切力:是指不同层次或部位的组织间发生不同方向运动时产生的一种力或是一种对于骨突所产生的平行拉力。
临床高危压疮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压疮,是指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局部组织溃烂和坏死。
高危压疮患者是指由于患者自身条件及制动等因素使压疮发生的风险增加,经过积极的采取预防措施仍可能发生压疮,包括瘫痪、长期卧床、行动不便、老年病人等等。
目的:为了减轻高危压疮患者可能发生压疮的概率或者减轻发生压疮的级别,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损伤。
1 高危压疮的护理流程对于新入院的患者,由接诊护士按照压疮评估表,对其进行入院评估,确认是否为压疮高危患者(>15分),填表申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包括给予定时翻身、气垫床、局部吹氧,严格交接班制度,加强皮肤护理,改善营养,避免压力与摩擦力,与护理员一起实施压疮预警护理,重视患者的整体情况,特别注意患者翻身前后的肢体功能位,24h内上交护士长,护士长核实后,24h内上交护理部,由护理部负责人员下科室核对、指导。
住院期间,病情变化,由责任护士负责监控记录,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填报转归情况。
2 高危压疮护理的实施2.1 压疮高危确认评估项目:①精神状态:清醒1分,淡漠2分,混乱2分,昏迷4分,②大便情况:能控制1分,偶尔失禁2分,完全失禁但无腹泻3分,完全失禁伴腹泻4分,⑧小便情况:能控制或留置尿管1分,偶尔失禁2分,经常失禁3分,完全失禁4分。
④皮肤感觉:感觉正常工作1分,感觉异常2分,感觉迟钝3分,感觉丧失4分,强迫体位5分。
⑤皮肤状况:弹性好1分,皮肤干燥老化2分,脱水或轻度水肿或高热多汗3分,中度或重度水肿4分。
⑥营养状况:营养好1分,营养稍差2分。
营养差3分,恶病质4分,超重或超轻5分。
2.2 高危压疮报告院前压疮情况反馈(包括部位、面积、程度等);患者或家属意见,并签名为证;接诊护士签名和时间;护士长签名和时间;患者出科时转归情况记录:出科时间、类别(出院、死亡、转科);难免压疮情况(发生、未发生);已发情况(治愈、好转、未愈、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