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与2013年展望
- 格式:pdf
- 大小:971.17 KB
- 文档页数:3
热电联产行业2012年总结及2013年展望:
以红阳能源为例
一、综述 (2)
二、红阳能源经营分析 (2)
1、驱动业务收入变化的因素分析 (2)
2、心竞争力分析 (3)
3、发展战略 (4)
4、经营计划 (5)
三、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6)
四、风险及应对措施 (8)
1、可能面对的风险 (9)
2、应对措施 (9)
一、综述
电力、热力、蒸汽生产和销售,所属行业为电力、蒸汽、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报告期内,电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电力生产企业受到较大影响。
红阳能源作为热电联产企业,也同样受到压电限产的影响,年度发电量也呈下降趋势。
面对用电需求量大幅下滑的不利形势,公司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实施严格控制设备维修检查成本,严格控制度电煤耗,努力实现非供暖期不亏损,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方式,增加循环水热能回收装置,加强成本控制,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加强安全工作管理,确保生产持续稳定等具体措施,节能挖潜,克服限电压产等诸多不利因素,提高抗风险能力,化解矛盾,在经营困难之年,确保了公司经济的稳步运行,主要经营指标完成了公司年度计划,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40,804,748.71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96%;完成营业利润19,299,653.24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64%;完成利润总额23,847,590.17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 1.16 %;实现净利润16,801,148.4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89%。
二、红阳能源经营分析
1、驱动业务收入变化的因素分析
红阳能源主要业务构成为发电、城区供暖、蒸汽销售。
2012年度。
2012年平谷区经济形势分析及2013年展望2013-02-202012年,面临异常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平谷区稳步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积极落实各项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政策,经济逐步回升。
从五生态涵养区县对比看,主要指标排位同比表现良好。
展望2013年,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但随着国内经济运行趋于稳定,平谷区经济有望持续平稳运行态势。
一、总体经济运行:实现平稳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GDP总量153.2亿元,同比增长12.1%(现价)。
增幅比上年回落3.7个百分点,但年内实现平稳增长(详见下表)。
从2009年以来的GDP累计增速来看,经济呈现逐步回升态势(详见图1)。
2012年平谷区GDP初步核算数计量单位:亿元、%指标绝对量增速(现价)合计153.2 12.1 第一产业16.7 15.2 第二产业71.6 13.4工业51.0 10.2 建筑业20.7 22.0 第三产业64.8 10.0 注:由于小数进位问题,分项加总不等于合计。
(一)生产供给领域1.农业生产保持增长。
全年完成一产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5.2%,主要是平原造林项目、农产品价格走高等因素带动。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9.7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林业产值同比增长1.6倍。
主要农产品供给稳定,猪、羊、家禽出栏量分别增长2.0%、2.2%、4.4%。
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向好,实现观光休闲农业总收入4.3亿元,增长17.3%;设施农业总收入3.1亿元,增长9.9%。
2.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51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一季度增加6.8个百分点。
主要增长点:支柱行业企稳回升,规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112.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2.0%,增长12.6%,高于规上工业增速4个百分点(详见图2);新增企业拉动作用明显,2012年共新增9家企业,完成产值14.3亿元,拉动规上工业增长7.2个百分点;产销衔接逐步好转,全年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2%,产销率为98.1%,比一季度增加4.4个百分点。
国家公务员行测资料分析(表格材料)模拟试卷22(总分60, 做题时间90分钟)资料分析每题所给出的图、表或一段文字均有5个问题要你回答。
你应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和判断处理。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SSS_SINGLE_SEL1.与上年相比,2010年江苏省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运输量增长最快的是( )。
A 货物周转量B 货运量C 旅客周转量D 客运量分值: 2答案:A解析:“增长最快”即增长率最大,观察“总计”一行可知,货物周转量的增长最快。
故本题应选A。
SSS_SINGLE_SEL2.2009年江苏省旅客周转量为( )。
A 1610.3亿人公里B 1423.8亿人公里C 6111.5亿人公里D 1156.6亿人公里分值: 2答案:B解析:由表格,2010年旅客周转绝对量为1610.4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3.1%,故2009年旅客周转量为1610.4÷(1+13.1%)≈1423.9(亿人公里)。
故本题应选B。
SSS_SINGLE_SEL3.对2009年江苏省客运量贡献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铁路、公路、民航、水路B 公路、民航、铁路、水路C 公路、铁路、水路、民航D 民航、公路、铁路、水路分值: 2答案:C解析:由表格客运量绝对数可知,公路贡献量明显最大,最小的为民航。
故本题应选C。
SSS_SINGLE_SEL4.2010年江苏省旅客周转量与客运量之比最大的运输方式是( )。
A 铁路B 公路C 水路D 民航分值: 2答案:D解析:观察表格,旅客周转量与客运量之比中,公路和水路均小于,而铁路和民航经估算可知,民航的旅客周转量与客运量之比最大。
故本题应选D。
SSS_SINGLE_SEL5.2010年江苏省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比重与公路客运量占客运总量的比重相比( )。
A 低29.7个百分点B 高29.7个百分点C 低27.9个百分点D 高27.9个百分点分值: 2答案:A解析:2010年江苏省公路货运量占货运总量的比重为,公路客运量占客运总量的比重是。
2012年宏观经济情况分析: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及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国民经济运行缓中企稳,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8.1%,二季度增长7.6%,三季度增长7.4%,四季度增长7.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35319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231626亿元,增长8.1%。
从环比看,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0%。
一、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比上年增加1836万吨,增长3.2%,连续九年增产。
其中,夏粮产量12995万吨,比上年增长2.8%;早稻产量3329万吨,增长1.6%;秋粮产量42633万吨,增长3.5%。
全年棉花产量684万吨,比上年增长3.8%;油料产量3476万吨,增长5.1%;糖料产量13493万吨,增长7.8%。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221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5335万吨,增长5.6%。
生猪存栏47492万头,比上年增长1.6%;生猪出栏69628万头,比上年增长5.2%。
全年禽蛋产量2861万吨,比上年增长1.8%;牛奶3744万吨,增长2.3%。
二、工业生产缓中趋稳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增速比上年回落3.9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6%,二季度增长9.5%,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4%,集体企业增长7.1%,股份制企业增长11.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3%。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9%,轻工业增长10.1%。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基础货币增速显著下降,货币乘数有所上升。
11月末,基础货币余额为23.5万亿元,比1月末减少0.25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4%,比1月末低13.9个百分点。
11月末,狭义货币乘数(M1/MB)为1.26,比1月末高0.13,广义货币乘数(M2/MB)为4.02,比上年末高0.42,货币扩张能力有所增强。
金融体系流动性相对充裕。
受外汇占款投放下降的影响,金融机构为应对短期流动性需求,超额准备金率有所上升。
3月末、6月末和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分别为2.2%、2.1%和2.1%,比上年同期分别高0.7、1.3和0.7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与存款之比有所上升,11月末,该比率为69.4%,比上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2.3 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先降后升,储蓄存款增长逐渐加快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先降后升。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的季度变化特征明显,从增速看,季末月份高于季初月份,从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看,季初月份新增存款为负和季末月份新增存款冲高。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速从1月末的12.4%下降到4月末的11.4%,再逐步回升至11月末的13.4%。
11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90.16万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比年内低点高2.0个百分点。
1-1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9.23万亿元,同比多增1.02万亿元。
其中,其中,住户存款增加4.48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61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9953亿元。
图3 金融机构存款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居民储蓄存款增长逐渐加快是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
2012年以来,受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延续和股市下跌影响,储蓄存款增速总体呈不断回升走势。
11月末,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7.6%,增速比上年末加快4.3个百分点。
企业存款增速大幅低于上年,维持在8.8%-11.7%的区间内窄幅波动。
2013年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3年,上海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有序,创新转型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工业生产企稳回升,第三产业保持领先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提高,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基本稳定。
各项存款同比多增,各项贷款增速放缓,信贷结构有所优化。
证券期货业平稳运行,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金融市场交易总体活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2014年,上海市经济将在加快改革中寻求发展。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国资国企改革,既是上海深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将为上海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效率,需认真做好以下各项金融工作:一是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平稳适度增长。
二是积极发展普惠金融,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
三是加快金融改革创新,落实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各项举措。
四是加强流动性管理,防范各类金融风险。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4)(一)各项存贷款增速放缓,信贷结构有所优化 (4)(二)证券期货业平稳运行,融资额显著下降 (7)(三)保险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服务民生能力不断提高 (8)(四)社会融资规模较快增长,金融市场交易总体活跃 (8)(五)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9)二、经济运行情况 (10)(一)投资和消费增速趋缓,外贸进出口有所恢复 (10)(二)工业生产企稳回升,服务业保持领先增长 (11)(三)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基本稳定,生产类价格继续下降 (13)(四)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提高,居民收入和企业效益稳步增长 (13)(五)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 (14)(六)房地产成交活跃,住宅价格继续上涨 (14)三、预测与展望 (15)附录: (16)(一)上海市经济金融大事记 (16)(二)上海市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7)专栏专栏 1 充分发挥央行再融资工具的引导支持作用 (5)专栏 2 上海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给上海金融业带来发展机遇 (12)表表 1 2013年上海市银行类金融机构情况 (4)表 2 2013年上海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 (6)表 3 2013年上海市证券业基本情况 (8)表 4 2013年上海市保险业基本情况 (8)表 5 2013年上海市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 (9)表 6 2013年上海市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 (9)表 7 201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统计 (9)表 8 2012-2013年上海市支付体系建设情况表 (10)图图 1 2012-2013年上海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4)图 2 2012-2013年上海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5)图 3 2012-2013年上海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6)图 4 2012-2013上海市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7)图 5 2013年上海市社会融资规模分布图 (8)图 6 1978-2013年上海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10)图 7 1978-2013年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及其增长率 (10)图 8 1978-2013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11)图 9 1978-2013年上海市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11)图 10 1984-2013年上海市外商直接投资额及其增长率 (11)图 11 1978-2013年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 (12)图 12 2001-2013年上海市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3)图 13 1978-2013年上海市财政收支状况 (14)图 14 2002-2013年上海市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4)图 15 2013年上海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趋势 (15)一、金融运行情况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上海市各金融机构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配合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继续发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工具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平稳适度,有效发挥再贷款的引导功能,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合理流动性需求,为上海经济转型发展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水泥行业2012年总结及2013年展望分析报告2012年12月目录一、2012年水泥行业呈现量缩价跌、盈利下滑 (3)二、2013 年水泥行业或走出筑底阶段 (6)1、需求:不会更差有望好转,或呈现前低后高 (7)(1)铁路 (7)(2)城市轨道 (8)(3)公路 (10)(4)水利 (12)(5)房地产 (12)2、供给:新增供给较2012年明显减少 (14)3、行业供需面:有望好转并走出底部 (16)三、区域分析 (17)四、重点公司简况 (20)1、海螺水泥 (20)2、华新水泥 (20)3、同力水泥 (20)4、亚泰集团 (20)五、行业催化剂和风险 (21)1、行业催化剂 (21)2、行业风险 (21)一、2012年水泥行业呈现量缩价跌、盈利下滑2012年我国经济整体出现下滑态势,在调结构、建设资金紧张等诸多因素作用之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放缓,从而影响到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较高的水泥行业。
2012年1-10月,我国水泥累计产量18亿吨,同比增长6.7%,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1.3个百分点,需求出现了明显回落。
2012年也是水泥行业新建生产线投产的高峰年。
国家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以后,水泥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新一轮热潮,新建生产线的陆续投产集中在2009-2013年。
2012年上半年,全国共有57条新型干法生产线投产,新增熟料产能8299万吨;预计全年新增熟料产能达1.7亿吨左右。
一方面需求回落,另一方面新增产能大量释放,产能严重过剩,两者共同造成了2012年水泥行业供需失衡,价格同比大幅下降。
1-10月底,全国水泥均价较去年同期下降近55元/吨,跌幅近15%,其中,P.O42.5级水泥较去年同期下降约60元/吨,跌幅15%左右。
在量缩价跌的情况下,全行业1-8月实现销售收入5498.06亿元,同比下降1.95%;累计利润303.53亿元,同比下降52.98%;毛利率14.76%,同比下降5.67个百分点;规模企业3898家,其中亏损企业占比达31.14%。
2013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回顾中国股市二十几年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波行情的变化都被深深的打上了政策的烙印。
从邓小平南巡到三大政策再到5.19行情,我们不难看出股市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和政府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
可见研究中国2013年的经济政策对于准确预见中国股市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研究这一问题的现实动力。
下面来具体看一下2013年我国的经济政策,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13年中国经济的定调是:继续稳中求进。
将会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比政策。
由于现在已经出现了宏观经济的企稳回升态势,所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就为来年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得股市的稳定上升成为了可期的态势。
一、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重点提到了“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这表明,城镇化建设将成为2013年的重点。
国家也会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各项公共服务。
通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城镇化,促进内需增长,优化经济结构。
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的“新四化”,即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建设,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也是今后相当长时间里资本市场投资的最大主题,“未来投资的最大风险,就是漠视新‘四化’的投资主题”。
城镇化过程中,受益的行业大致分为四个方面。
一是地产、水泥、工程机械等城市基建行业;二是提高就业、提高生活质量的服务行业,如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研设计等;三是轨道交通行业;四是人口密集后不得不面对的环境问题,这涉及到环保股。
在国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带动A股的大部分企业实现经济增长,并且提供了大量的投资机会,为企业进一步融资和股民投资创造了条件。
二、对于经济增长的两大动力——消费和投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2012年上海市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来源:闵行统计信息网信息时间:2013-02-20上海市闵行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闵行调查队2013年2月5日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促转型、稳增长,强服务、惠民生”的工作主线,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任务。
一、综合2012年,闵行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4.22亿元,比上年增长7.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亿元,下降6.9%;第二产业增加值974.02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618.57亿元,增长14.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8%,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财税收入增长稳定。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87.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区级财政收入148.77亿元,比上年增长7.0%。
从主要行业税收来看,第二产业实现税收25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5%;第三产业实现税收212.87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完成税收7.78亿元,增长47.0%。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88.13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08亿元,增长3.3%;科学技术支出10.75亿元,增长18.0%;医疗卫生支出9.72亿元,增长43.5%。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329.28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其中工业投资70.82亿元,下降10.3%;房地产开发投资173.83亿元,下降5.3%。
从产业投向看,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70.82亿元,下降10.3%,占全部完成投资的比重为21.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258.46亿元,增长11.3%,占78.5%。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一)主讲老师郭宏宇第一节国内经济形势一、经济增长总体平稳总体经济发展呈现总体平稳、温和复苏之势。
总体经济温和复苏的表现:(1)GDP增速7.7%,比2012年下降0.1个百分点;(2)但是全年的经济增长率略高于预期;(3)分季度来看,2013年经济增长率出现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
1.国内需求稳定增长(1)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消费2013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根据商务部预测,2014年,我国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左右。
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表现为大众化消费增长较快,节能环保产品消费继续升温,网络零售增长迅速,同时信息产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快速增加。
促进消费政策力度加强,致力于扩大便利、实惠消费,促进安全消费,倡导绿色低碳循环消费。
(2)国内需求的拉动力量——投资2013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0.4%,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2014年,我国的投资政策取向将体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压缩用于一般竞争性企业项目的投资,重点支持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
2.出口增长逐渐回稳(1)逐渐回稳的出口增速2013年,我国进出口总值4.16万亿美元,扣除汇率因素同比增长7.6%,比2012年增加1.4个百分点,年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贸易顺差2 597.5亿美元,增长12.8%。
2014年我国仍将面临严峻复杂的外贸形势。
由于受成本高、资金短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季节性因素和2013年同期基数比较大的原因,预计2014的进出口数据仍有可能出现波动。
(2)2013年外贸运行的特点我国对欧盟、美国、东盟贸易持续增长;中西部地区外贸增长迅速;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增速放缓;机电产品以及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步增长;消费品、部分资源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
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面对日趋复杂化的国内外经济形势,2012年中国经济总的基调是:“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运用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就。
2012年宏观调控政策已由2011年的“控通胀、调结构、保增长”开始向“保增长、调结构、通胀”的方向转变。
我们预计:2012年GDP增速将进入下行通道,平稳下滑,二季度末、三季度初见底,整体上GDP增速稳中有降,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预计GDP增速全年将保持在8%左右。
而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趋势将是: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中国进出口增幅将明显回落,但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消费延续平稳增长的格局,但增幅有限;投资增长虽有所减弱但依然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2年将是中国经济在持续回落中逐步趋稳的一年。
2012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为4%,其中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1.9%,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6.1%,均将低于2010年的增长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将维持在去年的水平上运行,略有下降,投资更倾向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房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交通、水利、教育、旅游、文化产业等领域,预计2012年投资增速将达到20%左右,新增贷款8—9万亿。
】投资主要由四大版块组成:制造业、基础设施、房地产及其他(服务业和农业)。
1、制造业投资:预计随着经济回落而放缓至25%左右,较上年回落6%;2、基础设施投资:2012年国家将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将使水利、环境、电力燃气投资企稳回升;2011年年中中断的铁路投资将复工,2012年投资7000亿元,较2011年增长30%以上。
基础设施投资将是国家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投资重点,预计2012年将从5%大幅回升到15%。
3、3、房地产投资:商品房投资鉴于国家政策调控和高库存及市场已经形成的下行趋势,投资增速将从27%下降到8%;保障房投资2011年是7000多亿元,增速95%,按照保障房投资进度40:40:20及政府资金两方面测算,2012年投资额为9200亿元,增速18%;因此预计:2012年房地产投资从31.7%回落至9.8%。
201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日期】2014.02.26•【字号】•【施行日期】2014.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1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重点工作,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保障持续改善。
一、综合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21602.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28亿元,下降2.9%;第二产业增加值8027.77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3445.07亿元,增长8.8%。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2.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9.01万元。
图1 2009-2013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595.36亿元,比上年增长6.9%;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006.76亿元,增长8.4%,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5244.17亿元,增长7.8%。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0.7%提高到51%。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997.5亿元,比上年增长7%,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9%。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1511.14亿元,增长4%;服务业增加值1486.36亿元,增长10.3%(见表1)。
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0.2万户,比上年增长8%。
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3944户,减少5.9%;外商投资企业6566户,增长0.8%;私营企业14.18万户,增长13.5%;个体工商户4.8万户,减少3%。
201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与2013年发展展望2012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继续保持回落态势,房地产主要指标均出现回落迹象,个别指标甚至出现负增长,全国房价涨幅出现明显回落,半数城市房价同比出现负增长,但下半年以来,房价环比出现上涨迹象。
一、政策影响分析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整体延续了2011年的调控思路,限购、限贷政策继续实施,抑制房价上涨和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依然是房地产调控的重心。
从政策出台情况看,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不让调控出现反复,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
但从地方层面来看,地方政府一直在尝试通过各种手段来为楼市调控“松绑”。
支持刚性需求、抑制投机性需求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主旋律。
7月份,国务院再次派出督查组对各地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凸显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工作的重视。
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
从政策效果看,随着有关调控措施的继续实施,投机投资性购房需求得到有效遏制,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和二手住房销售价格涨幅明显放缓,多数城市房价出现绝对下降,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快速推进。
但是,房地产市场调控依然处于关键时期,部分城市房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下半年房价出现上涨苗头,四季度房屋销售出现较快增长,深层次的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展不平衡,工程质量、分配管理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调控政策一旦放松,房价将会迎来报复性上涨。
展望未来楼市政策走向,预计中央政府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的大方向不会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维持稳中趋紧态势。
为巩固房地产调控效果,防止市场出现反弹,中央政府将要求地方政府继续严格实施各项政策,地方政府突破限购“救市”的举措将继续被叫停。
预计房产税明年将会扩大试点,通过房产税来稳定房地产市场将成为政府房地产调控的又一重要手段。
二、2012年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1.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回落2012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64772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3.2个百分点,与上月增幅相比上升1.3个百分点。
2012-2016年中国证券行业调查与投资分析报告内容简介据wind数据显示:2011年境内上市公司股票市场总成交额41.97万亿元,较2010年减少22.45%;股票市场总融资额7021.20亿元,较2010年减少28.43%,其中首发融资额2680.75亿元,较2010年减少44.79%,再融资融资额4340.45亿元,较2010年减少12.41%。
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为证券行业贡献主要的收入来源,经纪业务收入与成交额密切相关,而承销业务也受到股票市场融资额的影响。
此外,证券行业近年来的合规运营使行业成熟度日益提高,监管层持续规范监管的同时日益加大对行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各项促进行业创新发展的机制逐步推出:2011年7月,证监会公布《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正式将券商直投业务纳入常规监管;2011年10月,证监会发布了《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的决定》和《关于修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的决定》,转融通各项相关机制的建立日趋完善,随后11月两市交易所也分别发布《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融资融券标的由此前的90只扩容至285只,转融通机制的推出又进一步;2011年12月,在港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八》中,允许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随后12家证券公司和9家基金公司的香港子公司获批了RQFII试点业务资格。
随着我国证券行业运营的日趋规范,证券行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证券行业调查与投资分析报告》共十一章。
首先介绍了中国证券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证券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证券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
您若想对中国证券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分类模拟题317(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资料分析根据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2年,全国共出版图书414005种(初版241986种,重版、重印172019种),总印数79.25亿册(张),总印张666.99亿印张,折合用纸量156.78万吨,定价总金额1183.37亿元。
与上年相比,定价总金额增长11.32%。
其中:书籍332042种,增长14.36%;课本81271种,增长3.82%;图片692种,下降21.63%。
2011—2012年图书、期刊和报纸出版情况指标2012年2011年图书出版种数(种) 414,005 369,523图书新出版种数(种) 241,986 207,506图书总印数(亿册) 79.25 77.05图书总印张数(亿印张) 666.99 634.51期刊出版种数(种) 9,867 9,849期刊每期出版平均印数(万册) 16,767.00 16,880.03期刊出版总印数(亿册) 33.50 32.85期刊出版总印张数(亿印张) 196.00 192.73报纸出版种数(种) 1,918 1,928报纸每期出版平均印数(万册) 22,762.00 21,517.00报纸出版总印数(亿份) 482.26 467.40报纸出版总印张数(亿印张) 2,211.00 2,272.001. 2011年我国出版的重版、重印图书共有______种。
A. 162017B. 172019C. 182017D. 1920192. 2011年我国平均每种图书的印数约为______万册。
A. 1.61B. 1.98C. 2.08D. 2.213. 2012年,我国平均每册图书的定价相比上年______。
A. 减少了9.32%B. 增长了9.32%C. 减少了1.14元D. 增加了1.14元4. 2012年下列出版行业数据增长最快的是______。
A. 图书总印数B. 图书总印张数C. 期刊出版总印张数D. 报纸出版总印数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四季度和全年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作者:来源:《财经界》2013年第10期内容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缓慢复苏态势,美日欧经济复苏趋于好转,而发展中经济体下行压力较大。
7月份以来,在改革红利预期和中央释放“稳增长、保下限”政策信号以及低基数等因素作用下,国内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均出现明显企稳回升态势。
展望四季度,稳增长政策效应、企业回补库存以及外部需求平稳将支持经济稳定增长,但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趋紧、前期房地产新开工不足、产能过剩化解缓慢抑制制造业复苏以及上年同期高基数等因素抑制经济回升势头。
初步预计,四季度和全年GDP分别增长7.5%和7.6%左右,CPI分别上涨3.1%和2.7%左右。
一、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出小幅放缓走势,7月份以来则出现了明显企稳回升态势,居民消费物价保持温和上涨。
(一)7月份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企稳回升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但下行压力较大。
7月份以来,国内宏观经济出现了明显的企稳回升态势,预计三季度经济增速将回升至7.8%左右。
首先,中央明确调控区间目标,增强了市场信心,稳定了市场预期。
在二季度经济增速触及7.5%的下限目标之后,国家及时释放了一系列“稳增长、保下限”的政策信号,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预期有所好转,进而带动了工业生产的回暖。
7、8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分别比上月加快了0.8和0.7个百分点。
其次,通过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
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扩大了“营改增”试点范围,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领域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
第三,企业库存回补有所加快。
7月份以来,石油、钢铁、有色等部分能源原材料价格出现反弹,8月份制造业PMI新订单指数为52.4,创2012年3月以来新高,需求增加推动工业企业回补库存。
PPI 的环比转正和PMI 库存指数的回升,反映出企业的存货投资有所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