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 格式:ppt
- 大小:741.50 KB
- 文档页数:60
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与经济政策[考纲要求] 1.商业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考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1.商业活动⎩⎪⎪⎪⎪⎨⎪⎪⎪⎪⎧ (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 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 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 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 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按地 域结成的商帮中,其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
2.“市”的发展⎩⎪⎪⎪⎨⎪⎪⎪⎧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 ——“草市”。
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 管理。
(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3.商业城市⎩⎪⎪⎪⎪⎨⎪⎪⎪⎪⎧ 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唐代⎩⎪⎨⎪⎧ ①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 扬州。
②地区经济中心杭州、湖州也成为商业 发达的都会。
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及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清代⎩⎪⎨⎪⎧ ①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
②名镇有:盛泽镇、汉口镇及佛山镇、 景德镇、朱仙镇等。
[思维导图] 古代“市”“坊”发展演变图史料一明《醒世词》:“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
第二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一、选择题1.(2011·无锡一模)南宋陈元靓的《岁时广记·售农用》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
”上述材料表明()A.宋代草市方便了民众的生活 B.宋代开始出现定期举行的草市C.宋代草市开始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宋代草市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2.(2011·淮安模拟)明中期以后,政府开始在江南地区大规模加派丝织品,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甚。
由于派织数量远远超出官营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方织染局为了完成任务,便纷纷实行“机户领织”制度。
这是一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生产的“加工定货”的生产形式。
上述材料反映明朝时期()A.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B.政府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3.(2011·宿迁质检)《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以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北宋城市、坊不再严格分开 B.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C.北宋城市经济比较发达 D.文学作品有一定的虚构成分4.(2011·高淳模拟)明朝万历年间,在福建地区,“其日番钱者,则银也,来自海舶,上有文如城堞,或有若鸟兽、人物形者,泉(州)、漳(州)通用之”。
材料反映了当时()A.泉、漳成为全国外贸中心 B.福建地区海外贸易发达C.福建银元铸造技术发达 D.尚未实行“海禁”政策5.(2011·南通、泰州三模)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
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6.(2011·南通、泰州三模)右图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广州十三行商馆的情景: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画面的右上方是一座观音庙和一栋五层的镇海楼。
第2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新唐书》曾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B.广泛引种经济作物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据古碑记载:“汉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3.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
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4.“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烷,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诗人元稹的《估客乐》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 ( )A.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B.开辟丝绸之路C.纸币大量流通 D.商业蓬勃发展5.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上述材料反映了( )A.科举取士逐步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B.科举取士促进社会重学风气形成C.科举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D.唐宋时期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6.英国史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
”令二人选择和向往宋朝的原因不包括( )①宽松的经济环境②可随商帮游遍中国③繁荣绚丽的文化④科技发明大量应用A.①③ B.②C.③④ D.④7.明朝张居正在《赠周汉浦榷竣还朝序》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
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第13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考纲要求](1)商业: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与城市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主要经济政策: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考点1错误!古代商业的发展NO。
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古代商业时期概况商朝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明清①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③出现“商帮",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2。
市的变迁(1)宋朝以前①市与居民区严格分开。
②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③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④市的设置有严格的规定。
(2)宋朝时期①市、坊的界限被打破.②“草市”更加普遍。
③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④经营时间不再受限制。
⑤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4)“早市”:也称晓市,是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也打破了时间的限制.3.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①北方: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精巧点拨]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1)西汉: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
(3)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考 纲] 1.商业的发展。
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课 标]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一、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商业活动(1)远古: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
(2)商代:商业有了初步发展。
(3)西周:货币需求数量增加,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6)唐代: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
(7)宋元:①____________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__”。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其中________和徽商势力最强。
细节点拨 商帮和会馆的形成是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结果,并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其中最突出的商帮晋商和徽商分别代表了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商业团体,也反映了两种经营理念。
2.“市”的发展(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______”。
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4)唐代:“草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繁荣。
(5)宋代:“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草市”已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
3.商业城市(1)战国: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__________已经形成。
(3)唐代⎩⎨⎧①除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还有扬州。
一、选择题1.(江西省会昌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
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监管的夜市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C.物流通畅的草市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解析:根据所学,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规范营业时间和区域,长安有正式的“市”九处。
本题中A项夜市最早出现在唐代后期扬州等地,北宋开始才较为普遍;C项“物流通畅的草市”形成于南北朝时期;D项清代时出现繁华的商业市镇,如汉口、佛山等。
本题选B项,汉代“九市”是指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答案:B2.(吉林市2012届高三9月测试,3)《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
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
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解析:自周秦迄唐代,县城以下,一般禁止设市,故A错误。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贵族的需要,故B错误。
宋以前,商业活动受政府的严格控制,故商品经济非常发达的说法错误,故C不正确。
从材料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出售不同商品可以看出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故D正确。
答案:D3.(江苏省无锡市一中2012届高三10月月考,14)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
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解析:“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了草市十分繁荣,排除A。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反映了夜市十分兴盛,这应该是出现在宋朝之后,排除C。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了市坊界限被打破,这从宋朝就开始了,排除D。
古代中国商业的开展与经济政策【根底知识梳理】一、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开展1.商业开展历程(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从事商业活动的人为"商人〞。
(2)春秋战国:______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3)汉:商业开展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得到了开展。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__________得到开展;______和飞钱相继问世。
(5)宋元①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元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____________贸易开展较快,货币作用加大。
③出现了________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轻巧识记] 古代商业开展的"三先〞"三后〞2.市的变迁(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________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①北方:长安、、、大都等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____________,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南方:、等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
4.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①西汉:由于开通陆海__________,中外贸易逐渐开展起来。
②唐朝: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__________专门管理外贸。
③南宋:海外________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④元朝:成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⑤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一处,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以____________为主;以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
[图示总结] 古代城市的开展演变[概念阐释] 朝贡贸易朝贡贸易就是中国政府与海外诸国官方的朝贡和赏赐关系。
其特点是:由官府控制,私人和民间组织制止参与;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