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维生素B12的测定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76.00 KB
- 文档页数:9
液相色谱法测定软胶囊中的维生素B12摘要:本文建立了软胶囊中水溶性维生素钴胺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耗时短。
取适量软胶囊内容物,加入正己烷涡旋使其充分溶解后,加入适量纯化水振荡提取30分钟,离心后取上清液重复提取一遍,合并提取液于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纯化水定容至25mL,取样液过0.22μm水系膜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测定。
结果显示,维生素B12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9,样品浓度的精密度≦5.0%,加标回收率为90%~100%。
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回收率高,节省物力财力,稳定,准确,适用于软胶囊样品中钴胺素的检测。
关键词:维生素B12(钴胺素);软胶囊;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12 in Soft Capsules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Abstract: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a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water-soluble vitamin cobalamin in soft capsules.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time-consuming. Take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 soft capsule content, add n-hexanevortex to make it fully dissolved, add an appropriate amount ofpurified water to shake and extract for 30 minutes, take thesupernatant after centrifugation and extract again, combine theextract solution in a 25mL brown volumetric flask, use purified waterto fix the volume to 25mL, and pass 0.22 for the sample solution μThe water system membrane was then determined using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ltraviolet detecto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 of Vitamin B12 was ≥ 0.999,the precision of sample concentration was ≤ 5.0%, and the spiked recovery was 90%~100%. This method is easy to operate, has shortanalysis time, high recovery rate, saves resources and finances, is stable, accurate, and suitable for the detection of cobalamin in soft capsule samples.Key words: Vitamin B12 (cobalamin); Soft capsules;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ltraviolet detector.维生素B12,又名钴胺素,是最新型的维生素。
液相色谱法测定固体饮料中维生素B12的含量顾娅楠;战虎【摘要】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固体饮料中维生素B12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水超声、提取、离心、免疫亲和柱净化处理,采用C18色谱柱,以磷酸氢二钠溶液:甲醇=76:24(体积比)作为流动相,361 nm紫外检测,外标法测定.结果表明,维生素B12在0.1μg/mL~10μg/mL浓度线性范围内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9,加标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1.4%,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n=9)2.55%,检出限为0.001μg/g.试验表明,该方法灵敏度和准确性较高,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适用于固体饮料中维生素B12含量的测定.【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8(039)016【总页数】4页(P149-152)【关键词】维生素B12;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亲和【作者】顾娅楠;战虎【作者单位】天津市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301609;天津市食品研究所有限公司,天津301609【正文语种】中文维生素B12(Vitamin B12,简称VB12)又称氰钴胺素(Cobalamin),是一种含有3价钴的多环系化合物,也是唯一一种含有金属离子的水溶性维生素,为浅红色的针状结晶,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制造骨髓红细胞,防止恶性贫血[1]。
维生素B12的主要饮食来源是动物性食物,比如牛奶、奶酪以及动物肝脏等[2]。
维生素B12的缺乏会导致恶心贫血,人体日常需求量甚微,而添加维生素的固体饮料中含量仅约为0.01 μg/kg~0.07 μg/kg。
含量甚微是目前维生素B12检测难题。
目前测定维生素B12的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3-5]、微生物法[6-8]、高效液相色谱法[9-13]以及液相色谱-质谱串联法[14-17]等。
维生素B12 pH值测定实验报告摘要维生素B12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pH下维生素B12的吸收光谱,探究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溶解度。
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B12在酸性环境下溶解度较低,而在中性环境下溶解度较高。
同时,维生素B12在酸性环境下也更容易分解,失去活性。
因此,为了充分利用维生素B12的营养价值,应注意维生素B12的储存和烹饪条件。
1. 引言维生素B12,也被称为腺苷胺钴胺素,是一种含有金属钴的复合物,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维生素。
维生素B12在人体内参与DNA合成、红细胞形成和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等重要生理过程。
由于人体无法自主合成维生素B12,因此需要通过食物摄取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然而,维生素B12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pH值的改变会影响其溶解度和稳定性。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维生素B12标准品•pH调节缓冲溶液(酸性、中性和碱性)•高纯度水•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量筒和移液管等实验仪器2.2 实验方法1.准备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并调节至所需的pH值。
2.取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各10 mL,加入维生素B12标准品1 mL,制备维生素B12的不同浓度溶液。
3.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别在不同波长下测量不同pH值下的维生素B12溶液的吸光度,并记录数据。
4.根据标准曲线,计算不同pH值下维生素B12的浓度。
5.分析不同pH值下的维生素B12溶解度和稳定性。
3. 实验结果3.1 不同pH值下的维生素B12溶解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不同pH值下的维生素B12浓度,如下表所示:pH值维生素B12浓度 (mg/L)2 5.214 11.857 26.4510 13.36从表中可以看出,在pH值为2的酸性环境下,维生素B12的溶解度较低,为5.21 mg/L。
而在pH值为7的中性环境下,维生素B12的溶解度较高,为26.45 mg/L。
微生食物中维生素B12的测定方法微生物测定法1.原理维生素B12对于Lactobacillus leichmannii (ATCC 7830)的正常生长是必需的,在一定生长条件下,Lactobacillus leichmannii的生长与繁殖速度和溶液中维生素B12的含量成一定的线性关系,利用浊度法或光密度法测定细菌生长和繁殖的强度可间接地测定食物样品中维生素B12的含量。
本方法最低检出限0.001ng。
2.适用范围本方法参考"Official Methods of Analysis of the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Methods of Vitamin Analysis"以及"Methods of the 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of Selected Nutrients"。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食物及饲料中的维生素B12含量。
3.试剂本试验所用水均为蒸馏水,所用试剂均需分析纯试剂。
3.1 甲苯3.2 柠檬酸(C6H8O7·3H2O)3.3 磷酸氢二钠(Na2HPO4)3.4 焦亚硫酸钠(Na2S2O5)3.5 抗坏血酸(生化试剂)3.6 无水葡萄糖3.7 无水乙酸钠3.8 L-胱氨酸(生化试剂)3.9 D,L-色氨酸(生化试剂)3.10 10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200g氢氧化钠溶于适量水中,定容至500ml。
3.11 (1+4)乙醇溶液:200ml无水乙醇与800ml水充分混匀。
3.12 酸解酪蛋白:称取50g不含维生素的酪蛋白于500ml烧杯中,加200 ml 3 mol/L盐酸,121℃高压水解6小时。
将水解物转移至蒸发皿内,在沸水浴上蒸发至膏状。
加200ml水使之溶解后再蒸发至膏状,如此反复3次,以去除盐酸。
以溴酚蓝作外指示剂,用10mol/L氢氧化钠调节pH至3.5。
维生素b12测定标准编码维生素B12测定标准编码是指用于测定维生素B12水平的标准化方法和编码体系。
维生素B12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红细胞的形成以及DNA合成都至关重要。
因此,准确测定维生素B12水平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维生素B12的测定通常采用血清或血浆样本,并且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这些方法通过测定样本中维生素B12与特定抗体结合的程度来确定其浓度。
为了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维生素B12测定的标准编码。
其中最常用的是国际单位(IU)和皮克摩尔(pmol/L)两种编码方式。
国际单位(IU)是一种常用的生物活性单位,用于测定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
在维生素B12的测定中,1 IU表示1微克维生素B12的生物活性。
这种编码方式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可以用于评估维生素B12的摄入量和生物利用率。
皮克摩尔(pmol/L)是一种浓度单位,用于表示物质在液体中的浓度。
在维生素B12的测定中,1 pmol/L表示每升液体中维生素B12的浓度。
这种编码方式在科研领域中常用,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实验室或研究之间的维生素B12浓度。
除了编码方式,维生素B12测定还需要参考范围来判断测定结果的正常与否。
参考范围是指在正常人群中维生素B12浓度的范围,通常以百分位数表示。
不同实验室或研究可能会有略微不同的参考范围,但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的维生素B12浓度范围在200-900 pmol/L之间。
综上所述,维生素B12测定标准编码包括国际单位(IU)和皮克摩尔(pmol/L)两种编码方式。
通过测定维生素B12的浓度,结合参考范围,可以评估维生素B12的水平,对于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测定与分析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持起着重要作用。
食物是人们获取维生素的主要途径,而了解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则对保持健康和合理膳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维生素含量测定与分析的方法。
一、常见维生素及其作用维生素主要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类。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系列和维生素C,它们在人体内不易储存,需要经常摄入;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这些维生素可以在人体内储存,并随需要时释放出来。
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广泛,如维生素A能维护视力,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等。
二、维生素含量测定的方法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常用的测定维生素含量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原理简单、准确度高,能够分析多种维生素同时存在的情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分离柱将食品中的维生素分离开来,再利用检测器对其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食品的维生素含量测定。
2. 比色法比色法是一种基于化学反应的测定维生素含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基于维生素与某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的颜色变化进行测定。
比如,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可以采用二氯苯酚蓝消退法,利用蓝色二氯苯酚蓝与维生素C反应生成无色产物,通过比色测定反应前后的颜色差来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三、维生素含量测定与分析的实际应用维生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在食品加工和营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了解食品中维生素的含量可以帮助生产商控制产品的质量,避免因维生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问题。
在营养学研究中,测定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可以帮助人们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保证各类维生素的摄入,提供身体所需的养分。
另外,对于素食者或者存在维生素缺乏症状的人群来说,维生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更显得重要。
素食者由于不摄入动物食品,容易缺乏某些维生素,比如维生素B12。
而对于存在维生素缺乏症状的人群,通过测定其体内维生素的含量,可以了解其维生素摄入是否达标,并对其进行补充。
食品中的维生素的检测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类微量营养素,其在不同的食品中也含量不同。
为了确保人们摄取到足够的维生素,对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进行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食品中常见的维生素及其检测方法和常见问题。
常见的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有许多好处,包括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的生成等。
许多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番茄、西兰花、绿叶蔬菜等。
维生素D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钙吸收和骨骼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D主要来自阳光照射和食物摄入。
鱼肝油、蛋黄、奶制品等食品中含有较高的维生素D。
维生素B12维生素B12是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之一,对于脑部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B12主要来自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制品等。
检测方法维生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化学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
目前广泛应用的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光度法。
HPLC法HPLC法是一种高效分离技术,它通过溶液在高压作用下通过色谱柱,实现维生素的分离和检测。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可靠性高等优点。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光度法光度法是通过分析样本中维生素对光线吸收的程度来测定维生素含量的方法。
该方法简便易行、成本低,但灵敏度相对较低。
常见问题维生素在什么条件下易失活?维生素在高温、酸性环境、阳光照射等条件下易失活,因此在食品贮存和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低温、避免酸性环境等。
维生素缺乏会导致哪些疾病?不同的维生素缺乏会导致不同的健康问题。
例如,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坏血病、牙龈出血等;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佝偻病等。
食品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维生素的含量?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烹调、存储等因素都会影响维生素的含量。
例如,高温和长时间加热会导致维生素C的流失;光照会导致维生素的降解等。
食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对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食品中维生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2 方法与结果2.1 测定波长的选择维生素B12吸收光谱上有三个吸收峰:278 nm、361 nm、550 nm。
维生素B12在361 nm的吸收峰干扰因素少,吸收又最强,中国药典规定以361 nm处吸收峰的比吸光系数E1%1 cm值(207)为计算含量依据[2]。
本实验选择361 nm为测定波长,以标准曲线法为计算含量依据。
2.2 溶液的制备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3]:精密称定对照品维生素B12 0.0025 g,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
将溶解后的溶液放置冰箱中冷藏备用。
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维生素B12片剂为糖衣片,取本品50片,除去糖衣,使其呈现粉红色,研细,精密称定研磨样品,约相当于维生素B12 1.25 mg(每片的标示量为25.0 μg),置50 mL容量瓶中,加水35 mL,充分振摇30 min使其溶解,加水稀释至刻度,密塞,再用力振摇10 min,静置,取上清液,用0.8 μm的微孔滤膜滤过,滤液放置冰箱中冷藏备用。
2.3 线性关系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取2.2.1项下的储备液,用水分别按1.5、2、4、6、8、10、15、20倍稀释,摇匀。
在361 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结果见表1。
表1 100 μg/mL标准品稀释倍数测定结果(略)以吸光度A与质量浓度c绘制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Y=0.0193X+0.048,r=0.9937。
结果表明维生素B12对照品溶液在5.00 μg/mL~100.00 μg/mL范围内质量浓度与吸收程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见图1。
2.4 精密度试验精取浓度为100 μg/mL的对照品溶液在361 nm连续测定5次,测得维生素B12的平均吸光度为2.087,RSD为0.7%(n=5)。
RSD数值较小,说明该方法精密度好。
2.5 稳定性试验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在冰箱中冷藏2 h、4 h、8 h、12 h、24 h后,按2.7项下含量测定法测定,结果见表2,计算得平均吸光度为0.468,RSD为0.99%(n=5)。
维生素13项(质谱法)摘要:1.维生素概述2.质谱法的原理和应用3.维生素13 项的检测方法4.维生素13 项的重要性5.维生素13 项的检测标准6.维生素13 项的检测流程7.维生素13 项的检测设备8.维生素13 项的注意事项正文:一、维生素概述维生素是一类对人体生长发育、代谢和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的有机物质。
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因此必须通过食物或补充剂摄取。
维生素有多种类型,其中维生素13 项是指维生素B1、B2、B6、B12、烟酸、烟酰胺、叶酸、泛酸、生物素、胆碱、肌醇和甜菜碱这13 种维生素。
二、质谱法的原理和应用质谱法是一种分析物质结构和组成的有效方法,通过测量离子的质量与电荷比,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量和化学组成。
在维生素检测中,质谱法被广泛应用于测定维生素的含量和生物活性。
三、维生素13 项的检测方法维生素13 项的检测方法通常采用质谱法,包括液相色谱- 质谱法(LC-MS)、气相色谱- 质谱法(GC-MS)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和快速等特点,能够满足维生素13 项的检测需求。
四、维生素13 项的重要性维生素13 项在人体中发挥着多种生理功能,如能量代谢、神经系统功能维护、红细胞生成等。
缺乏维生素13 项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贫血、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
因此,维生素13 项的检测对于评估人体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五、维生素13 项的检测标准维生素13 项的检测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
在我国,维生素13 项的检测标准主要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维生素的测定》(GB/T 5009.82-2016)等文件进行。
六、维生素13 项的检测流程维生素13 项的检测流程一般包括样品处理、提取、纯化、分析等步骤。
样品处理过程中需要充分捣碎、混合均匀,提取过程中通常使用有机溶剂进行超声提取,纯化过程中可能涉及液相色谱或气相色谱等方法,分析则采用质谱法进行。
七、维生素13 项的检测设备维生素13 项的检测设备主要包括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超声波提取器等。
《生物产品的分析与检验》维生素的分析与检验-----维生素B12含量的测定目 录1. 认识维生素2. 维生素B12对人体的意义3. 维生素B12的性质4. 维生素B12测定方法一、认识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
维生素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维生素类物质的分类(按其溶解性质分)脂溶性维生素:主要有A、D、E、K等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B族(B1、B2、B12等)、维生素C、烟酸、叶酸、泛酸等。
维生素测定方法主要有化学分析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紫外和荧光)、层析法、色谱法(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和微生物法等。
二、维生素B12对人体的意义维生素B 12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制造骨髓红细胞,防止恶性贫血,防止大脑神经受到破坏。
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 12都是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动植物不能制造维生素B12 维生素B 12是需要一种肠道分泌物(内源因子)帮助才能被吸收的惟一的一种维生素。
当人体肠胃异常,缺乏这种内源因子,即使膳食中来源充足也会患恶性贫血。
植物性食物中基本上没有维生素B 12。
三、维生素B12的性质维生素B 12(vitamin B12),又称钴胺素,是含钴的B族维生素之一;在pH小于3或大于8的强酸或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遇强光或紫外线易被破坏。
维生素B 12在紫外区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在361nm波长处的吸收峰干扰因素少,通常以361nm作为测定波长。
三、维生素B12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维生素B12的方法有微生物法、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离子交换层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较常见的方法。
◆以维生素B12注射液中B12含量的测定为例介绍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2含量的方法。
测定方法一、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12含量(一)测定原理在紫外区278nm(纳米)、361nm与550nm波维生素B长处有最大吸收。
在361nm波长处的吸收峰干扰因素少,通常以361nm作为测定波长,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用吸光度计算含量。
维生素B12标准操作规程1.【实验目的】为了保证维生素B12可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
2.【职责】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样品类型及实验前准备】3.1样本准备:血清和血浆,人血清(包括采集在血清分离管内的人血清)、人血浆,采集于以下抗凝管:EDTA钾肝素铵肝素锂氟化钠/草酸钾肝素钠血浆分离管(肝素锂)3.2患者准备:实验前正常饮食,晨起空腹,安静状态下抽取静脉血,条件特殊情况下可空腹抽血检测。
3.3容器,添加剂类型:血清(包括在血清分离器管中采集的血清),血浆(EDTA三钾、肝素锂、肝素钠),使用玻璃管或塑料管分离样本。
3.4仪器设备:雅培ARCHITECT i10SR,低速离心机3.5实验试剂:3.5.1 ARCHITECT B12 试剂盒(7K61)微粒子:1瓶(6.6 mL/1测试瓶;27.0 mL/5测试瓶)内因子(猪)包被微粒子,储存于含蛋白(牛)稳定剂的硼酸盐缓冲液中。
最低浓度:0.1%固体物质。
防腐剂:抗菌剂。
结合物:1瓶(5.9 mL/1测试瓶;26.3 mL/5测试瓶)吖啶酯标记的B12结合物,储存于MES缓冲液中。
最低浓度:0.7 ng/mL。
抗菌剂:ProClin。
项目稀释液:1瓶(10.0 mL/1测试瓶;51.0 mL/5测试瓶)B12项目稀释液,由含EDTA的硼酸盐缓冲液组成。
防腐剂:抗菌剂。
预处理液1: 1瓶(27.0 mL/1测试瓶;50.4 mL/5测试瓶)B12预处理液1,含1.0 N氢氧化钠和0.5%氯化钾。
预处理液2: 1瓶(5.5 mL/1测试瓶;25.9 mL/5测试瓶)B12预处理液2,含a-硫代甘油和EDTA。
预处理液3: 1瓶(5.5 mL/1测试瓶;25.9 mL/5测试瓶)B12预处理液3,含在硼酸盐缓冲液中配制的双氯钻胺,缓冲液含蛋白(鸟)稳定剂。
食品研究与开发F 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DOI :10.12161/j.issn.1005-6521.2020.16.030作者简介:张翔宇(1991—),男(汉),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生物工程。
微生物法测定腐乳中维生素B 12含量的研究张翔宇(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鉴湖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该文主要研究菌悬液放置时间与培养菌液对菌落总数的影响,并将含维生素B 12的培养菌液用于测定4种腐乳(红腐乳、白腐乳、青腐乳和玫瑰腐乳)中维生素B 12的含量。
结果表明,最佳的菌悬液放置时间为1h ,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类型的腐乳维生素B 12含量存在显著差异。
4种腐乳中,青腐乳发酵的最为彻底,并具有最高含量的维生素B 12,其含量是红腐乳和白腐乳的10倍多,高达7.01μg/100g 。
其次是玫瑰腐乳,玫瑰成分经过发酵后会产生较多的营养成分,维生素B 12的含量也较多,达3.84μg/100g 。
红腐乳和白腐乳中维生素B 12的含量较低,分别为0.63μg/100g 和0.49μg/100g 。
关键词:微生物法;培养;腐乳;维生素B 12;营养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 12in Sufu by Microbiological MethodZHANG Xiang-yu(Jianhu College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Shaoxing 312000,Zhejiang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mainly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he time of bacterial suspension and the culture medium on the total number of colonies ,and the culture medium containing vitamin B 12was used to determinethe content of vitamin B 12in four kinds of sufu (red sufu ,white sufu ,green sufu and rose sufu ).The resultsshowed that the best suspension time was 1h ,and the content of vitamin B 12in the same type of sufu produced by different factorie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Among the four kinds of fermented beancurd ,green beancurd was the most thorough and had the highest vitamin B 12content ,which was more than 10times that of red and white beancurd ,up to 7.01μg/100g.The next was the rose bean curd ,which would produce more nutrientsafter fermentation ,so the content of vitamin B 12was more ,as high as 3.84μg/100g.The content of vitamin B 12in red sufu and white sufu was 0.63μg/100g and 0.49μg/100g ,respectively.Key words :microbial method ;culture ;sufu ;vitamin B 12;nutrition引文格式:张翔宇.微生物法测定腐乳中维生素B 12含量的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6):184-187ZHANG Xiangyu.Determination of Vitamin B 12in Sufu by Microbiological Method [J].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020,41(16):184-187维生素B 12(vitamin B 12,V B )也称为钴胺素(cobal -amin ),是唯一一种含有金属元素的B 族维生素。
维生素b12含量测定计算例题
维生素 B12 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的维生素,其含量的测定在临床实践和营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维生素 B12 含量测定计算的例题:
假设有一段已知重量为 w 克的食物,其中含有维生素 B12 的质量为 q 毫克。
要测定食物中维生素 B12 的含量,需要进行以下步骤:
1. 将食物进行研磨,使维生素 B12 充分分散。
2. 使用灵敏度合适的检测器,测量食物中维生素 B12 的含量。
3. 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 B12 质量,即 q = fid × w,其中 fid 是检测器的灵敏度,单位为毫安/毫克。
根据上述步骤,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食物中维生素 B12 的含量:
维生素 B12 含量 (毫克/克) = q / (0.001 × w)
其中,0.001 是毫安/毫克的单位转换系数。
在实际测定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检测器的灵敏度、食物研磨的精细程度、测量时间等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测定结果进行修正,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物中维生素B6 的测定方法微生物法1.原理维生素B6在酸性介质中对热比较稳定,但在碱性介质中对热不稳定。
测量维生素B6比较经典的方法是"微生物法"它的优点是:1.特异性高、精密度好、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易于推广,样品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提纯步骤)、准确度高。
它的缺点是:耗时长、必须经常保存菌种、试剂较贵。
2.适用范围GB/T 17407-1998,适用于药物、食物及饲料的检测3.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液体快速混合器离心机722光栅分光光度计硬质玻璃试管4.试剂(1)0.22mol/L硫酸:于2000ml烧杯中加入700ml水,加入12.32ml H2SO4,用水稀释至1000ml。
(2)0.5mol/L硫酸:于2000ml烧杯中加入700ml水,加入28ml H2SO4,用水稀释至1000ml。
(3)10mol/L氢氧化钠:溶200g NaOH于水中,稀释至500ml。
(4)0.1mol/L氢氧化钠:取10ml 10mol/L NaOH,用水稀释至1000ml。
(5)溴甲酚绿:0.04%溶液,称取0.1g溴甲酚绿于研钵中,加1.4ml0.1mol/LNaOH研磨,加少许水继续研磨,直至完全溶解,用水稀释到250ml。
(6)培养基:称取吡哆醇Y培养基5.3g,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
(7)100ug/ml吡哆醇标准储备液:称取122mg盐酸吡哆醇标准溶于1L25%乙醇中,保存于4℃冰箱中,稳定1个月。
(8)1ug/ml吡哆醇标准中间液:,取1ml吡哆醇标准储备液,稀释至100ml。
(9)琼脂培养基:吡哆醇Y培养基5.3g,琼脂1.2g,稀释至100ml。
(10)1.5MOL/l生理盐水:取9gNaCl溶于1000ml水中。
5.菌种的制备与保存5.1储备菌种的制备与保存:以卡尔斯伯酵母菌A TCC No.9080简称SC?纯菌种接入2个或多个琼脂培养基管中,在30±0.5℃恒温箱中培养18-20小时,取出后置于冰箱中保存,至多不超过两星期。
健康食品中维生素B12的稳定性研究维生素B12是人体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它在红细胞生成和神经系统功能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维生素B12在自然界中较为稀缺,加之其在机体内的储备量有限,因此人们需要通过摄入食物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B12。
然而,随着现代化生产和储存技术的进步,人们对食品中维生素B12的稳定性产生了关注。
维生素B12对于人体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它在自然界中只能存在于某些特定的食品中,如肉类、蛋类和乳制品。
由于一些人的饮食习惯或特殊生活方式,他们可能无法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12。
因此,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如何稳定地将维生素B12加入健康食品中,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首先,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特殊的细菌,这种细菌能够产生维生素B12。
他们利用这种细菌在实验室中大规模培养,并通过提纯技术得到了纯净的维生素B12。
然后,科学家们将这种维生素B12添加到健康食品中,如豆奶和谷物中。
他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和条件来研究维生素B12在这些食品中的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维生素B12在加工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
特别是对于维生素B12来说,它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
研究发现,在高温条件下,维生素B12容易分解。
因此,在健康食品生产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控制加工温度来确保维生素B12的稳定。
除了温度,湿度也是影响维生素B12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湿润环境会导致维生素B12的分解,进而降低其在健康食品中的含量。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尽量减少食品与湿气的接触,以保持维生素B12的稳定性。
此外,食品中的pH值对维生素B12的稳定性也有影响。
维生素B12在酸性环境下相对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容易分解。
因此,在设计食品配方时,科学家们需要考虑食品的酸碱性来保护维生素B12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维生素B12在健康食品中的稳定性研究对于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至关重要。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不同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和pH值,来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维生素B12的含量。
检验检测40 食品安全导刊 2009年第8期维生素B (也叫维他命B、维生素B 族、维生素B杂或维生素B复合群)是一组有着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12种水溶性维生素(被世界一致公认的有九种)。
B族维生素天然存在于食物中,人体几乎不能合成,所以必须通过饮食获取。
但是天然食物中的维生素多呈结合态,含量甚微,并且对热和氧极其敏感,在加工、储存中比较容易损失。
所以,将合成的B族维生素添加到食品中补偿人类和动物生长、健康的需要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行动。
维生素检测标准及法规维生素是在食品中添加的微量生物活性成分,必须通过检测、严格控制其在食品中的添加量。
由于维生素通常是预混合在食品中,所以具体的检测工作常常在添加到食品之前进行;当然对于储存一段时间后的食品,还应在之后重新检测。
此外,为了评价食品标签上标注成分的准确性,美国FDA规定维生素在食品中的实际添加量必须为标签上标注量的100%或更多,而原生维生素产品中的维生素含量必须为标签上标注量的80%或更多(合理的超出部分通常认为是厂家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European Directive2002/46/EC也制定了一系列法规,用于检测添加过维生素的食品中标注的维生素含量;中国国家标准GB10767-1997对婴幼儿配方食品与奶粉中维生素含量也有明确的规定。
目前我国维生素检测主要依据GB/T5413- 1997和GB/T5009-2003中相关标准,涉及的方法有微生物法、荧光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传统微生物法国际及国内维生素检测方法主要为微生物法和HPLC法。
基于这两种标准方法,德国拜发R-Biopharm公司(R-Biopharm)开发了更为简单、省时的配套检测产品,可使维生素的检测更为准确、可靠。
微生物法检测是根据某种维生素是某种细菌生长所必需的原理,通过细菌繁殖程度或代谢产物对该维生素进行定量。
食物中维生素B6 的测定方法微生物法1.原理维生素B6在酸性介质中对热比较稳定,但在碱性介质中对热不稳定。
测量维生素B6比较经典的方法是"微生物法"它的优点是:1.特异性高、精密度好、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易于推广,样品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提纯步骤)、准确度高。
它的缺点是:耗时长、必须经常保存菌种、试剂较贵。
2.适用范围GB/T 17407-1998,适用于药物、食物及饲料的检测3.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电热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液体快速混合器离心机722光栅分光光度计硬质玻璃试管4.试剂(1)0.22mol/L硫酸:于2000ml烧杯中加入700ml水,加入12.32ml H2SO4,用水稀释至1000ml。
(2)0.5mol/L硫酸:于2000ml烧杯中加入700ml水,加入28ml H2SO4,用水稀释至1000ml。
(3)10mol/L氢氧化钠:溶200g NaOH于水中,稀释至500ml。
(4)0.1mol/L氢氧化钠:取10ml 10mol/L NaOH,用水稀释至1000ml。
(5)溴甲酚绿:0.04%溶液,称取0.1g溴甲酚绿于研钵中,加1.4ml0.1mol/LNaOH研磨,加少许水继续研磨,直至完全溶解,用水稀释到250ml。
(6)培养基:称取吡哆醇Y培养基5.3g,溶解于100ml蒸馏水中。
(7)100ug/ml吡哆醇标准储备液:称取122mg盐酸吡哆醇标准溶于1L25%乙醇中,保存于4℃冰箱中,稳定1个月。
(8)1ug/ml吡哆醇标准中间液:,取1ml吡哆醇标准储备液,稀释至100ml。
(9)琼脂培养基:吡哆醇Y培养基5.3g,琼脂1.2g,稀释至100ml。
(10)1.5MOL/l生理盐水:取9gNaCl溶于1000ml水中。
5.菌种的制备与保存5.1储备菌种的制备与保存:以卡尔斯伯酵母菌A TCC No.9080简称SC?纯菌种接入2个或多个琼脂培养基管中,在30±0.5℃恒温箱中培养18-20小时,取出后置于冰箱中保存,至多不超过两星期。
保存两周以上的菌种,不能立即用作制备接种用的种子液,一定要在使用前每天移种一次,连续2~3天,方可使用,否则生长不好。
5.2种子培养液的制备:加0.5ml 50ng/ml的VB6标准应用液于尖管中,加入5ml基本培养基,塞好棉塞,于压力蒸汽消毒器内(高压锅)151b压力下消毒10min,取出,置于冰箱中,此管可保留数星期之久。
6.操作步骤整个步骤要避光(1)样品制备:取样0.5~10g(VB6含量不超过10ng)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0.22mol/LH2SO472ml。
放入高压蒸汽锅121℃下水解5个小时,取出,于水中冷却,用10mol/LNaOH和0.5mol/LH2SO4调PH值至4.5,用溴甲酚绿做指示剂。
(指示剂由黄-黄绿色),将三角瓶内的溶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滤纸过滤,保存滤液即样液于冰箱内备测定(保存期不超过36小时)。
(2)接种液的制备:使用前一天,将卡尔斯伯酵母菌菌种由储备菌种管移种于已消毒的种子培养液中,可同时接种两管,在30±0.5℃的恒温箱中培养18-20小时。
取出离心10分钟(3000rpm)倾去上部液体,用已消毒的生理盐水淋洗2次,再加10ml消毒过的生理盐水,将离心管置于液体快速混合器上混合,使菌种成为混悬体,将此液倒入已消毒的注射器内,立即使用。
3.样品标准曲线的测定:取标准储备液2ml稀释至200ml成为中间液,从中间液中取5ml稀释至100ml作为工作液,浓度为50ng/ml,3组试管各加0,0.02,0.04,0.08,0.12,和0.16ml工作液,再加5ml吡哆醇Y培养基,混匀,加棉塞。
(3)试样的测定:在试管中分别加入0.05,0.10,0.20ml样液,再加入5ml吡哆醇Y培养基,用棉塞塞住试管,将制备好的标准曲线和试样测定管放入高压锅(121℃,15磅/英寸2)高压10min,冷至室温备用。
(4)接种和培养:每管接种一滴接种液,于30±0.5℃恒温箱中培养18-22小时(5)测定:从恒温箱中取出后,用722分光光度计测量,用空白管调零。
550nm波长下,测定各管的吸光度值,以标准管所含VB6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VB6标准工作曲线,用测定管得到的吸光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到测定管内所含VB6的量。
7.计算各样管的吡哆醇含量A为:A(ng/ml)=(x1/V1+x2/V2+x3/V3)/3则样品的吡哆醇含量为:mg/100g=A×V×102/w×106=A×V/W×104每个样品各测定管的吡哆醇含量为x1,x2,x3;取液量分别为V1,V2,V3样品重W(g)取液量V(ml),定容至100ml8.注意事项(1)所有步骤需要避光处理(2)培养时每管必须在同一温度,培养时间以18-24hour为宜。
(3)本实验所有用水皆采用蒸馏水。
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GB/T 17407—1998】本标准方法系在参考了美国公职分析家协会分析方法手册(AOAC)公定分析方法及国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系统研究而制定出来的。
本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不需特殊仪器,易于推广应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负责起草;青海省卫生防疫站和昆明医学院参加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瑞华、杨晓莉、王光亚。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微生物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B6的含量。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维生素B6的测定。
2原理卡尔斯伯(Saccharomyces Carlsbrgensis)酵母菌需在有维生素B6存在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在一定条件下维生素B6的量与其生长呈正比关系。
用比浊法测定该菌在样品液中生长的混浊度,与标准曲线相比较得出样品中维生素B6的含量。
本方法检出限为0.1ng。
3试剂和培养基本实验所用的水均为蒸馏水。
所用的试剂均需分析纯。
3.10.22mol/L硫酸溶液:取12.3mL相对密度为1.84的硫酸加水稀释至1000mL。
3.24mol/L、1mol/L及0.1mol/L氢氧化钠溶液。
3.325%(V/V)乙醇溶液。
3.4维生素B6标准储备液(0.1mg/mL):精确称取0.1220g经干燥恒重的盐酸吡哆醇标准品,用25%乙醇定容至1000mL。
冰箱中保存。
3.5维生素B6标准中间液(1.0μg/mL):吸取5.00mL维生素B6标准储备液于500mL 容量瓶中,用25%乙醇定容。
冰箱中保存。
3.6维生素B6标准应用液(50ng/mL):临用时吸取5.00mL维生素B6标准中间液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3.7琼脂3.8吡哆醇Y培养基(Pyridoxine Y medium Difc 00951-15-2):称取5.3g吡哆醇Y 培养基,用水稀释至100mL。
用时现配。
3.9琼脂培养基:称取5.3g吡哆醇Y培养基、1.2g琼脂于烧杯中,加入维生素B6标准中间液2mL(3.5),加水至100mL,于水浴中加热溶解,趁热尽快分装入试管中,每管3~5mL,塞上棉塞,于121℃高压灭菌5min。
制成的斜面培养基,于4℃冰箱内保存。
3.10生理盐水:称取0.9g氯化钠溶解于100mL水中。
每次使用前,分别倒入2~4支15mL试管中,每支约10mL,塞上棉塞于121℃高压灭菌5min,备用。
3.110.04%溴甲酚绿溶液:称取0.1g溴甲酚绿于小研钵中,加1.4mL 0.1 mol/L氢氧化钠研磨,加少许水继续研磨,直至完全溶解,用水稀释至250mL。
4仪器和设备4.1实验室常用设备。
4.2电热恒温培养箱。
4.3压力蒸气消毒锅。
4.4液体快速混合器。
4.5离心机。
4.6分光光度计。
4.7耐热硬质玻璃试管:12mm(i.d)³160mm。
5菌种与培养液的制备及保存5.1储备菌种的制备:以卡尔斯伯酵母菌纯菌种(Saccharomyces Carlsbrgensis中科院微生物所No.AS:2.1419)接入2~3支琼脂培养基管中,在30℃恒温箱中培养18~20h,取出,于冰箱中保存不超过两周。
保存数周以上的储备菌种,不能立即做制备接种液用,必须在使用前每天移种一次,连续2~3次,才可使用。
5.2种子培养液的制备:加5mL吡哆醇Y培养基及维生素B6标准应用液0.2mL(3.6)于试管中塞上棉塞,于121℃高压灭菌5min,放冷,于冰箱中保存。
每次制备2~4管备用。
6操作步骤6.1种子液的制备:需无菌操作。
用接种环从新鲜琼脂斜面培养基上取下卡尔斯伯酵母菌转种到种子培养液(5.2)中塞上棉塞,以45°倾斜度于30℃温度下培养18~20h,在1500r/min下离心5~10min,弃去上清液,用灭菌生理盐水洗菌种两次,再用灭菌盐水5mL稀释该菌种,使成混浊液,即接种液。
6.2样品提取液的制备称取样品0.5~10g(维生素B6含量不超过10ng)放入100mL三角瓶中,加72mL 0.22mol/L硫酸溶液,用瓷坩埚盖于瓶口,于121℃高压水解样品5h,取出冷却后,加约10mL4mol/L氢氧化钠,以滇甲酚绿作外指示剂,调节pH值至4.5(指示剂由蓝绿色变为黄绿色)。
将三角瓶内容物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至刻度,用滤纸过滤后,滤液于冰箱中保存备用(保存期不宜超过36h)。
6.3样品试液管的制备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05,0.10,0.20mL的样品提取液,每个样品需做两组,再加入5mL吡哆醇Y培养基。
6.4标准系列管的制备每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维生素B6标准应用液0,0.02,0.04,0.08,0.12,0.16mL(相当于维生素B60,1.0,2.0,4.0,6.0,8.0ng),然后各加入5mL吡哆醇Y培养基。
6.5灭菌样品管(6.3)和标准管(6.4)混匀后,塞上棉塞,于121℃高压灭菌5min。
6.6接种和培养待试管冷至室温后,在无菌条件下操作,用注射器在每支试管中接种一滴种子液,混匀后,于30℃温箱内培养18~20h。
6.7测定将培养后的标准系列管和样品管,在液体快速混合器上混匀后立即测定混浊度。
用分光光度计于550nm波长下以标准系列的空白管调零点,分别读取各管的光密度值。
7计算以标准系列的含量(ng)为横坐标,以所对应的标准系列的光密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用样品的光密度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出每管中维生素B6含量,再折算成每毫升样品中维生素B6含量。
c=(u1十u2十u3)/3 (2)式中:X——样品中维生素B6的含量,mg/100g;c——样品提取液中维生素B6的浓度,ng/mL;μ——各样品测定管中维生素B6的浓度,ng/mL;V——样品提取液的定容总体积,mL;m——样品质量,g;100/106——折算成每100g样品中维生素B6毫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