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3章热湿环境-
- 格式:ppt
- 大小:4.39 MB
- 文档页数:57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建筑环境学的课程内容:由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气流环境、声环境、光环境七个主要部分组成2.时差:真太阳时与当地平均太阳时的差值3.真太阳时:太阳在当地正南时为12点,地球自转一周又回到正南时为一天4.太阳时角:将真太阳时用角度表示,称太阳时角。
指当时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真太阳时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5.太阳方位角:太阳至地面上某给定点连线在地面上的投影在当地子午线(南向)的夹角。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水平面间的夹角。
6.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层外,太阳与地球的年平均距离处,与太阳光线垂直的表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为i0= 1353W/m²。
7.大气压力定义:物体表面单位面积所受的大气分子的压力称为大气压强或气压。
气压随高度按指数降低。
海平面大气压力称作标准大气压8.气象站所记录的风速为当地10m高处的风速。
9.风玫瑰图:包括风向频率分布图、风速频率分布图①直观地反映出一个地方的风向和风速②除圆心以外每个圆环间隔代表频率为5%类型:季节变化、主导风向、双主导风向、无主导风向、准静止风10.霜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导致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11.降水:从大地蒸发出来的水进入大气层,经过凝结之后又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分。
降水性质:①降水量:指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融化后,未经蒸发或渗透流失而积累在水平面上的水层厚度,以mm为单位;②降水时间③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降水强度的低等级以24小时的总量来划分。
小雨<10,中雨10-25,大雨25-50,暴雨50-100。
12.城市气候特点:①.城市风场与远郊不同。
除风向改变以外,平均风速低于远郊的来流风速;②.气温较高,形成热岛现象;③.城市中的云量,特别是低云量比郊区多,大气透明度低,太阳总辐射照度也比郊区弱。
热湿环境的保障措施有哪些热湿环境是指环境中同时存在高温和高湿度的条件。
在这种环境下,人体容易受到极端状况的影响,如中暑、脱水和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在热湿环境下工作或生活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来确保人体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介绍一些热湿环境下的保障措施。
1. 控制温度和湿度为了降低热湿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首先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
通过使用空调或风扇来降低环境温度,同时使用除湿器或通风设备来调节湿度,可以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工作或生活环境。
2. 适当的着装合理的着装也是在热湿环境下保护人体的重要措施之一。
选择透气性好的衣物,如棉质或透气材料制成的衣物,可以帮助身体散热,并防止过度出汗引起的脱水问题。
3. 补充水分在热湿环境中,由于大量出汗,人体会失去大量的水分。
因此,补充足够的水分是必不可少的。
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以及适量的电解质饮料,可以帮助维持身体的水平衡,预防脱水和中暑。
4.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在热湿环境中工作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
长时间暴露在高温和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疲劳和体力不支。
因此,通过定期休息和适当的工作安排,可以帮助人体回复体力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 饮食调理良好的饮食调理也是在热湿环境中保护人体的重要措施之一。
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和坚果,可以帮助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6.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也是在热湿环境下保护人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戴上帽子、太阳镜和防晒霜,可以降低紫外线的损害。
同时,使用防水的防护手套和鞋子,可以防止湿气进入体内,保持肌肤干燥。
7. 增加空气流通在热湿环境中,增加空气流通也是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可以帮助散热和降低湿度。
在工作场所,使用风扇或空调系统,增加通风口,以确保空气流通。
8. 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在热湿环境下保护人体的基础。
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疲劳和压力。
热湿环境的保障措施是热湿环境的保障措施,是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人员和设备的受损和事故的发生。
热湿环境下,人体容易出现中暑、虚脱、晕厥等症状,同时还容易引起机器设备的故障和事故,给生产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必须采取保障措施,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几种热湿环境下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加强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热湿环境下最基础的保障措施。
恰当的通风可以适当地降低空气中的湿度,增加空气的流通性,保证员工在较为舒适的环境中工作。
特别是在密闭工厂、化工厂、热加工车间等环境中,需要采用机械通风或者风机通风,控制温度和湿度。
保障措施二:防晒和防曝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阳光照射强度大,容易引起皮肤损伤、中暑、晕厥等健康问题。
因此,在户外作业的人员要做好防晒措施,涂擦防晒霜、佩戴帽子、手套、墨镜等,减少阳光的直接照射。
同时,在室内工作时,需要加强室内遮阳措施,如在窗户上或者墙体上加装遮阳板、遮光帘等设备,减少阳光照射。
保障措施三:保持水分补给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容易蒸发水分,引起脱水和疲劳,影响工作效率。
因此,在工作期间应当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的充足,并适量调整工作强度,保持身心健康。
在一些特定场合下,如钢铁厂、焊接车间等工作环境中,还需要配备适当的饮用水或者口服补液剂,及时补充水分。
保障措施四:加强安全防护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如机器故障、电气灼伤等。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检查机器设备,及时更换损坏零部件,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应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加强对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应急处理能力的训练,增强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保障措施五:适度休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员工工作紧张,容易产生疲劳。
因此,管理员工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增加适合的休息时间,缓解疲劳,以保证员工身体状况和工作效率。
在炎夏高温时期,夏季作息制度要适当调整,白天工作时间应调整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间段,以此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
建筑环境学习题第1章绪论一.填空题1.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提高,至今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和美观性四方面。
2.通过学习“建筑环境学”,我们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了解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3.通过学习“建筑环境学”,我们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掌握改变或控制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4.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提高,至今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包括:、功能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四方面。
5.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提高,至今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舒适性和美观性四方面。
6.人们对建筑的要求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提高,至今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要求包括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和四方面。
7.“建筑环境学”的英文名为:。
8.通过学习“建筑环境学”,我们要完成的任务之一是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人工微环境的。
第2章建筑外环境三.名词解释1.气温的年较差2.降水3.太阳高度角4.热岛强度5.赤纬6.太阳方位角7.纬度8.气温的日较差9.大气环流10.经度11.室外气温12.大气压力13.太阳时角14.大气透明度15.太阳常数16.日照四.简答分析题1.简述晴朗日时,室外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是直接接受太阳辐射热量的多少而引起的吗?为什么?3.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面温度改变;还是地面温度改变导致空气温度的改变?为什么?4.简述城市微气候的主要特点。
5.简述晴朗日时,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6.简述到达地面的太阳直射辐射强度随时间、季节和地点的变化规律。
为什么?7.试述室外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并分析是空气温度的改变导致地表温度的改变,还是地表温度的改变导致空气温度的改变。
8.试述晴朗日时,太阳辐射和室外气温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步的原因。
9.试论述和分析晴朗日时,室外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10.简述城市微气候的主要特点。
热湿环境的保障措施有哪些在一些高温高湿的工作场所,如热带地区、纺织、造纸、化工、电厂等工作环境,存在很多的危险因素,例如高温、高湿、污染、尘土、噪声、辐射等等。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环境调节•降温:通过空调、风扇等设备来控制室内温度,使室内温度不超过28度。
空调设备要定期维护清洗,确保空气质量。
•降湿:采用降湿设备,如除湿机、空调、通风设备等,控制室内湿度不超过60%。
同时要保持工作区域的通风良好,以保持空气的流通。
•控制辐射:采用屏幕、挡板等设备控制辐射,尤其是针对电磁辐射和紫外线辐射。
个人防护•穿戴防护服:根据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在工作时要穿戴适宜的防护服、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品。
例如,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应着用透气的工装,保持身体干燥。
•佩戴防护装备:佩戴防护眼镜、防护面罩、防护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防晒:在高温、强阳光照射的环境中,应佩戴防晒帽子和太阳镜,防止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的伤害。
•经常换洗衣物:在高湿环境中,要经常更换衣物,以保持干燥和清洁。
在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之后,工人应及时更换衣物,以避免温度和湿度对身体造成的损害。
呼吸道防护•保持通风:保持工作现场的通风,尽可能地多开窗户或采用循环风扇等设备来通风换气。
•佩戴口罩:在污染环境中,佩戴口罩可以减少吸入有害物质的数量,防止呼吸道受到污染。
•经常大声喘气:在经过长时间的体力劳动之后,工人应经常深呼吸并大声喘气,以帮助肺部排出有害物质和增加体内氧气的含量。
其他防护•防止滑倒事故:在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中,地面容易出现湿滑的情况,因此需要在工作区域地面上铺设防滑垫、防滑漆等物品,以避免滑倒事故的发生。
•防止电气事故:在高温高湿的工作场所,由于气候原因,电器设备是否出现漏电隐患需要加以关注。
因此,需要定期检查电器设备是否安全,不合格的设备要及时更换或进行维修。
总之,采取热湿环境的保障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更好地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减少工作事故的发生。
热湿环境是建筑环境中的最主要的内容,主要反映在空气环境的热湿特性上。
研究表明:热环境的四要素(温度、湿度、辐射和气流)对人体的热平衡均有影响,而且各要素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互换和互相补偿。
例如,机体经由辐射所获得的热量可以和因气温所获得的热量相当。
在热环境中湿度增高所造成的影响可被风速增高所抵消。
当空气温度低于21℃时,人不出汗,随着气温的增高,出汗量逐渐增多,湿度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气温低于皮肤温度时(一般皮肤的正常的平均温度是32.5℃)。
在这种情况下,空气的流动能增加机体通过对流和蒸发散热。
当气温高于35℃时,情况比较复杂,空气的流动能加速蒸发散热,但同时却可使机体通过对流的方式受热增多,气温越高受热愈为明显。
热辐射除了太阳的直接照射使机体直接受热外,人体与周围环境间还存在长波辐射换热。
热辐射不受空气温度的影响且与风速无关。
根据实验:当气温为10℃,周壁表面温度为50℃时,人在其中会感到过热;当室内温度50℃而壁面表面温度为0℃时会使人在室内感到过冷。
高温高湿对机体的热平衡有不利影响,因为在高温时,机体主要依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此时相对湿度的增高,将妨碍汗液的蒸发。
就人的感觉而言,当温度高、湿度大尤其是风速小的时候人感到“闷热”;当温度高、湿度小时人感到“干热”风速对改善人们的热环境也有重要作用,气流可以促进人体散热,增进人体的舒适度;当气温高于人体皮肤温度时,空气的流动只会使人体从外界环境吸收更多的热量,甚至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本书包括: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通风与气流组织,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工业建筑的室内环境要求。
第一章,绪论:1.人们对建筑的要求: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美观性。
2.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能耗。
2,环境污染。
第二章,建筑外环境:1,与建筑环境密切有关系的外部环境要素:太阳辐射,气温,湿度,风,降水,天空辐射,土壤温度。
2,地方平均太阳时:以太阳通过当地的子午线时为正午12点来计算一天的时间。
3,消光系数:a=kL值称为大气消光系数,L是当太阳位于天顶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行程,而K相当于单位厚度大气层的消光系数。
4,大气透明度:书13页。
5,大气层质量:书13页。
6,建筑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大气压力,风,空气温湿度,地温,有效天空温度,降水等,都是由太阳辐射以及地球本身的物理性质决定。
7,风;由于大气压差所引起的大气水平方向的运动。
两个特征:风向(风吹来的地平方向),风速。
8,室外气温:室外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5M高,背阴处的空气温度。
9,影响地面附近气温的因素主要有;1.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它起着决定的作用,2.地面的覆盖面,3.大气的对流作用以最强的方式影响气温。
10,日较差: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的日较差。
11,年较差: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差叫做气温的年较差。
12,灀洞:在某个范围内,温度变化出现局地倒置现象,其极端形式称为“灀洞”。
13,天空有效温度:14,结霜,结露的原因:天气越晴朗,夜间有效天空温度就越低,所以,夜间室外物体朝向天空的表面会向天空辐射散热,这就是为什么清晨室外一些朝上的表面,如地面,植物叶片等会结霜,结露的原因的原因。
15,影响地层温度波衰减和延迟的主要因素:地层材料的导温系数,深度和波动周期。
同一地层深度处导温系数越大,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小,延迟时间越短,导温系数越小,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大,延迟时间越长;深度越大,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大,延迟时间越长;波动周期越大,统一地层深度温度波波幅衰减程度越小,延迟时间越长。
空气调节复习资料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工艺性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则称为“舒适性空调”。
第一章:相对湿度的定义: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Pq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Pq。
b之比。
也可近似表示成含湿量d与饱和含湿量d b的比值。
是空气的焓h=1.01t+(2500+1.84t)d/1000热湿比线:湿空气的焓变化与含湿量变化之比。
ε=Δh(kW)/Δd(kg/s)湿球温度,露点温度,干球温度的关系为:干球温度≥湿球温度≥露点温度湿空气的加热过程:通过热表面加热,则温度会增高,含湿量不变。
湿空气的冷却过程:通过表面冷却器冷却,在冷表面温度高于空气的露点温度时,含湿量不会变化,温度下降。
等焓加湿:喷循环水加湿,喷雾加湿,湿膜加湿等属于等焓加湿。
等温加湿:喷干蒸汽,电极式加湿等等焓减湿:利用固体吸湿剂干燥空气时,可以实现等焓减湿过程。
两种空气混合,遵守能量守恒,质量守恒定律。
即G A×h A+G B×h B=(G A+GB)h CG A×d A+GB×dB=(G A+G B)d C第二章: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负荷: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要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冷负荷;相反,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热负荷;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湿负荷。
得热量通常包括:太阳辐射进入的热量和室内外空气温差经围护结构传入的热量,人体,照明,设备散入房间的热量。
PMV-PPD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空气湿度等六个因素,来评价和描述热环境。
新有效温度是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冷热感的一个综合指标,该数值是通过对身着0.6clo服装,静坐在流速为0.15m/s,相对湿度为50%的空气温度产生相同冷热感的空气的温度。
综合温度: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温度值增加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
《建筑环境学》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它是该专业区别于相近专业(例如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核心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建筑外环境、建筑热湿环境、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空气环境营造的理论基础、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熟悉有关建筑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建、分析、评价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建筑环境学科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今后学习各门专业课程以及研究生课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Built Environment is a main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se of the major the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 Engineering. It is the core course which distinguishes this major from other close majors (for example the Heating Energy and Dynamic Engineering). The course contents consist of seven parts: the outside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the hot and wet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the reaction of human body to the hot and wet environment, the indoor air quality,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king indoor air environment, the sound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and light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etc. By studying this course, students could comprehend and master what inside and outside environment does human need in life and process of production; how do inside and outside factors affect man-made micro-environment; the basic methods and principles of transforming or controlling the man-made micro-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students could be familiar in basic concept about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and master basic theory and methods of establishing,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environment of building, and grasp recent developments of Architecture Environment. It could lay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udying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postgraduate courses in future.《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1.1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2 人类对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认识过程1.3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4 “建筑环境学”的主要内容与地位。
战高温高湿文章战高温高湿——人们生活与应对的挑战高温高湿是指气温较高且湿度较大的环境条件,常见于夏季或炎热潮湿的地区。
这种极端的气候状况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威胁,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以应对高温高湿环境带来的挑战。
首先,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高温天气容易引发中暑、晕厥等热应激病症,甚至对身体各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同时,高湿度环境会增加人体对热量的感受,加剧身体的不适感,并可能导致水分流失过快,引发脱水和其他健康问题。
因此,保护身体健康成为人们面对高温高湿环境的首要任务之一。
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人们需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
首先,选择适合的服装非常重要,宜选择宽松、透气、吸湿快干的面料,如棉质或亚麻质料,以保持身体的凉爽。
此外,要避免长时间暴晒于阳光下,尽量在室内或阴凉处活动。
饮食上,多饮用水、茶水和果汁等含水量高的饮料,并适量补充电解质,以维持体内水分平衡。
定期洗澡或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温高湿带来的不适感。
另外,要避免剧烈运动或劳动,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等温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
如果身体出现中暑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等,应立即停止活动,移至阴凉处休息,并及时就医。
除了个人的健康防护,我们还应关注家庭和社区的防暑降温工作。
改善室内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降低室内温度和湿度。
例如,安装遮阳窗帘、百叶窗、窗户隔热膜等可以有效阻挡阳光的直射,减少室内的热量吸收。
合理使用空调和电扇也是降温的有效手段,可以调整合适的室温和风速,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栽种树木和草坪也可以起到降温和湿度调节的作用。
社区也可以组织丰富多样的户外活动,如夜间游泳、露天电影等,为居民提供凉爽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也应考虑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
合理布局建筑物和绿化带,选择适合的材料和设计,可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并改善城市的透气性。
此外,加强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减少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建设更多的公共设施,如公园、广场等,既为居民提供了减暑的场所,又增添了城市的美丽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