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和兔的共同特征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16
猫和兔小学自然教案一、课文说明猫和兔是我国各地普遍饲养的动物,也是儿童们所喜受的小动物。
猫和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动物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生物,以及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较好材料。
从本课开始,将指导学生学习一些哺乳类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知识。
本课重点是认识猫和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为今后学习和建立“哺乳动物”的概念打下感性基础,并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的有顺序的观察方法。
本课与《鸽子和鹰》、《蜗牛》构成本册的“动物”教学单元;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观察”的系列。
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观察猫身体的外形特征。
图中画的是猫的外形,猫的头部和足。
从课文中可以看到猫的全身长着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猫的嘴里有尖锐的牙齿和长有倒刺的舌。
猫的足上有趾,趾端有爪,爪可以伸缩,脚掌上长有肉垫。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观察猫的运动。
重点是观察猫的走、跑、蹿,以及上树时的运动状态。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观察猫的食性。
从课文中可以看到猫吃老鼠、吃鱼,喝水,小猫吃奶。
选择这些内容主要是表示猫是肉食性的动物,猫是哺乳的动物,为以后建立哺乳动物、肉食动物等概念打下感性基础。
在本课不要求学生形成上述概念。
关于猫的食物,教材里只讲了猫吃老鼠、吃鱼,但并不是说猫只吃老鼠、吃鱼,而不吃其他食物。
第四部分指导学生观察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图中画的是家兔的外形,兔跳跃奔跑的动作,兔吃菜和小兔吃奶的情景。
兔的外形特征是: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兔的运动方式是:跳着行走,奔跑迅速。
兔小时候吃奶,长大了吃青草、蔬菜。
由于有了研究猫的基础,学生观察研究兔可能会比较容易,很快便能完成。
这时可以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和实物标本,再对猫和兔进行一次比较,重点是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
通过比较不仅复习巩固了猫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吃食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能力。
《猫和兔》学历案一、学习主题猫和兔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猫和兔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身体结构、毛色、耳朵、眼睛等方面。
(2)了解猫和兔的生活习性,如饮食习惯、活动时间、栖息环境等。
(3)能够区分猫和兔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之情,增强关爱生命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探索自然的积极性。
三、学习资源1、教材《动物世界》相关章节。
2、猫和兔的图片、视频资料。
3、实物模型或标本。
四、学习过程1、导入(1)展示猫和兔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猫和兔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2、知识讲解(1)形态特征猫:身体小巧灵活,一般有柔软的毛,毛色多样,如黑色、白色、灰色等。
眼睛大而明亮,瞳孔会根据光线变化而收缩或放大。
耳朵尖而灵敏,能够听到细微的声音。
爪子锋利,可以伸缩。
兔:身体较为圆润,毛长而柔软,常见的颜色有白色、灰色、棕色等。
耳朵长而直立,能够灵活转动。
眼睛大而圆,具有良好的视野。
后肢比前肢长,善于跳跃。
(2)生活习性猫:多数为夜行性动物,喜欢独自活动。
善于攀爬和跳跃,具有较强的捕猎能力。
以肉食为主,喜欢吃鱼、老鼠等。
性格独立,爱干净,会经常舔舐自己的毛发。
兔:白天活动较多,喜欢群居。
以草、蔬菜等为食,具有发达的盲肠,有助于消化植物纤维。
善于奔跑和挖洞,有较强的警觉性。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猫和兔在形态和习性上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2)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相似点:都有柔软的毛,用于保暖。
眼睛都较大,具有较好的视力。
都具有较强的警觉性,能够及时发现危险。
不同点:猫的爪子锋利可伸缩,兔的爪子相对较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