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十大人造食物灾难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世界上最恐怖的十大禁菜1、人肉馒头。
母夜叉孙二娘和丈夫菜园子张青,在大树十字坡也开了个黑店。
他们图财害命后还要剥下人肉,大块的好肉当作牛肉卖,小块的碎肉做成馒头馅,然后出售人肉馒头。
2、猴脑。
虽然说现在在国内吃猴脑是不被允许的,但在其他偏远落后国家也有吃猴脑的习惯,所谓猴脑就是将猴子固定在桌子中间,然后用利器将头盖骨敲开,将配料倒入之后就可以食用了,做法极其恐怖残忍,也是世界恶心的十大禁菜之一。
3、青蛙汁。
青蛙汁是在秘鲁比较常见的一种饮料,也是世界十大恐怖食物之一,制作方法就是把青蛙榨成肉泥,然后再过滤,很多当地人认为青蛙汁能够缓解疲劳,还有强身健体的效果,在秘鲁也是很受欢迎的一种美食。
4、鼠仔酒。
鼠仔酒是在我国广东地区比较常见的一种药酒,主要就是把刚出生还没有睁眼的老鼠泡到60度以上的白酒里面,泡的时间越久代表品质越好,在当地很多人认为它可以预防月子病,也是很多产妇在月子期间会喝的药酒。
5、卡苏马苏。
卡苏马苏也叫活蛆乳酪,是人为添加酪蝇幼虫让其进行发酵,直至里面长出一些幼虫才算发酵成功,但值得一说的是,目前这种奶酪已经被禁止发售。
6、鲱鱼罐头。
鲱鱼罐头是世界最臭的食品之一,每年8月左右,在瑞典的夏天上市。
到了8月中旬,罐头里的鲱鱼变得黏稠多汁,罐头中的气体也因为鲱鱼发酵而膨胀,把罐头撑得鼓鼓的,这就代表鲱鱼已经腌熟,可以上市了。
7、腌海雀。
腌海雀一般指基维亚克(Kiviak),是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的特色食物。
将侏儒海燕杀死后放到死的大海豹体内,缝合后用海豹油脂密封,埋入冻土层,经过海豹胃酸发酵2~3年后取出食用,是爱斯基摩人摄取维生素的一种方式。
8、烤蜘蛛。
烤蜘蛛是柬埔寨比较常见的小吃,主要做法是将狼蛛放入热油中炸至酥脆,然后加以调料就是可以食用,因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在柬埔寨当地很受欢迎。
9、毛蛋。
毛蛋也叫毛鸡蛋、鸡蛋胎,顾名思义就是还没有完全孵化成功的鸡蛋胚胎,烹饪方法比较简单,就是油炸或者蒸煮,不过由于它里面含有一些寄生虫,食用可能会引起腹痛或者呕吐。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各地都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食品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10个最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1. 中国婴儿奶粉事件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婴儿奶粉中毒事件。
数万名婴儿因为喝下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恐慌,并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广泛关注。
2. 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欧洲爆发了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丑闻,涉及到一些肉食制品中掺杂了马肉。
这种欺诈行为对欧洲肉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的严密审查。
3. 美国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2010年,美国爆发了一起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上百人感染。
这次事件揭示了美国鸡蛋供应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迫使政府和企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措施来确保食品质量。
4. 日本核辐射污染风波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受到了辐射的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日本海产品的担忧,对日本渔业和食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 孟加拉国有毒食油事件2008年,孟加拉国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有毒食油事件,导致数千人中毒,数百人死亡。
这起事件揭示了孟加拉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监管不足。
6. 印度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印度暴露出一系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上百名婴儿因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丧生或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印度食品安全标准的质疑,并促使该国改进其食品监管体系。
7.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风波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之一。
然而,转基因农作物在阿根廷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包括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和质疑。
历年中国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全集2008-11-14 11:51:33 星期五中国经济时报网络版作者:唐沙砂实习生张冬齐2001年—2008年中国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一次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繁出现,国家相关部委也下了很大力气进行整治,但根本问题为何一直未能解决,需要我们反思。
事实上,强调加强监督、检验虽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但不能“治本”。
要解决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解决中国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化——在落后的分散经营方式下,农民不能致富,质量也就无从保证。
2008年日本毒饺子事件。
2008年初的日本“毒饺子”事件引发了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
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人造“新鲜红枣”主要经过两道工序,着色和着味。
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
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
自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2007年4月12日,“龙凤”、“思念”速冻食品检出致病菌。
台湾“卫生署” 表示,从昆山阳澄湖水产公司进口的大闸蟹验出含禁用致癌物质硝基喃代谢物。
已经检验出3000多公斤“含有禁药”的大闸蟹。
4月,据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公布,在化验的15个白饭鱼样本中,9个含有甲醛,分量为每公斤含160毫克至620毫克。
菲律宾宣布,抽查市面多款中国食品样本后,发现其中四款食品含甲醛等有害物质,其中包括上海冠生园公司生产的大白兔牛奶糖。
5月23,香港消委会与食物安全中心在样本检测中发现,“肯德基家乡鸡脆薯格”、“麦当劳中薯条”中均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
11月,台湾著名食品企业味全食品一批婴儿配方奶粉被检验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肠杆菌。
2006年2月6日,麦当劳承认在美国企业出售的麦当劳薯条中反式脂肪酸含量比以前增加了三分之一。
中学作文-中考作文素材——环境污染使人类自食苦果环境污染也使人类自食了苦果,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看看前人是怎样受到自然的惩罚的,这就是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1、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1930年12月,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排放的工业有害气体和粉尘对人体造成重大影响,一周内近60人死亡,市民中得心脏病、肺病死亡率增高,家畜死亡率也大大增高。
2、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20世纪40年代美国洛杉矶的大量汽车废气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生光化学烟雾,造成许多人的眼睛红肿、咽炎、呼吸道疾病恶化及思维紊乱。
3、美国多诺拉事件:1984年10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的二氧化硫及其氧化物,与大气粉尘结合,使大气严重污染,5911造成人暴病。
4、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英国伦敦由于冬季燃煤引起的煤烟性烟雾,导致4天时间内4000多人死亡,两个月后又有8000多人死亡。
5、日本水俣病事件:1953年至1968年,日本熊本县水俣湾,由于人们食用了含汞污水污染的海湾中的鱼虾,造成近万人中枢神经疾病,其中甲基汞中毒患者283人中有60余人死亡。
6、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由于石油冶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大气,引起居民呼吸道疾病骤增,尤其是哮喘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种突出的环境问题。
7、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1955年至1977年,生活在日本富山的人们,因为饮用了含镉的河水和食用了含镉的大米,以及其他含镉的食物引起痛痛病,就诊患者258人,其中死亡者达207人。
8、日本的爱知粮油事件:1963年3月,在日本的爱知县一带,由于对生产米糠油的管理不善,造成多氯联苯污染物混入米糠油,人们食用了这种被污染的油之后,造成13000多人中毒,数十万只鸡死亡的严重污染事件。
【素材点拨】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都是人类自食其果,如果还不能从中汲取惨痛的教训,将来世界的情形将不堪设想。
人们将使人类陷入更尴尬的境地。
九大食品谣言真相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5年第8期文/张庭果壳网最著名的一个主题站叫作“谣言粉碎机”,两年来粉碎了大大小小近400个谣言,从世界末日预言到“微波炉损害人体健康”,内容涵盖方方面面。
小编整理发现,这些被揭穿的谣言中,许多都和食品消费生活密切相关。
食品谣言一:45天速成鸡不能吃真相解读:在网络和一些媒体对商品肉鸡市场的描述和报道中,出现了肉鸡从孵出到端上餐桌只需45天的文字,从而引发消费者一片质疑。
事实上现代养殖业通过严格的品种选育、饲料调配和饲养管理,一些商品肉鸡出栏时间就是42~48日龄,45日左右最常见,长得快与违规的药物添加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食品谣言二:人造鸡蛋能当乒乓球打真相解读:橡皮蛋其实只是“不合格”的鸡蛋,并非人工制造的假鸡蛋。
正常的鸡蛋如果在低温下保存时间过长,蛋黄也可能变硬而成为“橡皮蛋”。
食品谣言三:微波炉热食物有害健康真相解读:关于微波炉那些骇人听闻的说法都没有科学依据。
微波不致癌,也不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质。
至于“德国人不用微波炉”的说法,也早就被德国的果壳网友粉碎了。
食品谣言四:食用浸出油不安全真相解读:浸出法在我国和欧美国家已成主流制油工艺。
无论是压榨工艺还是浸出工艺生产出来的油,符合食用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就是安全的油。
食品谣言五:城市自来水中有避孕药真相解读:最早的传言来自专家一条有关论文的微博,为此果壳网专访了专家。
专家认为造谣者完全是曲解,其论文研究的是环境雌激素,不能作为“城市自来水中有避孕药”“水产养殖中使用避孕药”的证据。
食品谣言六:含维C蔬果可治疗感冒真相解读:科学研究证实,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含有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并不能降低普通感冒的发病率。
食品谣言七:经期吃冷饮易患癌真相解读:关于经期洗头、吃冷饮、喝凉水等话题,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导致妇科疾病,更不会因此而患上癌症。
食品谣言八:木瓜能丰胸真相解读:研究证明,木瓜酵素和维生素A都无法起到丰胸效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悲剧史上破坏力最强的十次爆炸导语:1、德克萨斯城的灾难在1947年,一艘货船SSGerandcamp停靠在德克萨斯城码头,其随船携带的火源引爆了2300吨硝酸铵,它是一种用于肥料和高强1、德克萨斯城的灾难在1947年,一艘货船SSGerandcamp停靠在德克萨斯城码头,其随船携带的火源引爆了2300吨硝酸铵,它是一种用于肥料和高强度炸药中的化合物。
这次爆炸将两架飞机吹上了天,并且触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它引爆了附近的一家精炼厂和另一艘携带了1000吨硝酸铵的货船。
这场灾难粗略估计,造成了600人死亡和3500人受伤。
它通常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意外事故。
2、哈利法克斯爆炸在1917年,一艘载满一战所需炸药的法国货船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海港与一艘比利时船突然相撞。
它爆炸产生的能量超过了以往任何的人造的爆炸,大约相当于3千吨TNT的能量。
爆炸产生了高出城市20,000尺(6100公尺),像白色羽毛般的巨浪,它同时还引发了一个高达60尺(18公尺)的海啸。
在爆炸中心近1.2英里(2千米)内,几乎完全被毁灭,并且造成了大约2,000人死亡和9,000人受伤。
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意外爆炸。
3、切尔诺贝利核泄漏1986年,一个核反应堆在乌克兰(当时还属于苏联)的切尔诺贝利爆炸。
它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爆炸将反应堆上重达2,000吨的盖子吹走,产生了超过广岛核弹400倍的放射性原子。
受到污染的区域比整个欧洲的面积还大77,000平方英里(200,000平方千米)。
大约600,000人受到高剂量的放射线的辐射,并且有超过350,000人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上10次食物大战前十网 2016-05-23 6:00 来源:前十网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厉害的人物还是实力强大的民族,他们基本上都会选择以战争的方式解决分歧,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然而,有时取得胜利的法宝不只是枪炮和坦克,它也可以是水果和蔬菜。
下面这些鲜为人知的战役、辩论、节日和比赛都是围绕食物展开的。
10. 玉米外交尼基塔·赫鲁晓夫(译者注:1894年4月~1971年9月,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是苏联的领导人,也是古巴导弹危机的策划者,然而,这样的一个人却热衷于玉米的种植。
他将西伯利亚的玉米种植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并在乌克兰成立了玉米协会。
在了解了大量关于美国中西部玉米带种植的情报后,赫鲁晓夫派他的农业专员参观了以种植玉米而驰名于世的美国罗斯维尔加斯特农场。
在参观期间,对于将加斯特农场的杂交玉米种引进苏联市场的想法,双方专员都很感兴趣,随后加斯特农场专员前往苏联并会见了多位苏联官员。
1959年,赫鲁晓夫应邀访美,出于礼节,他参观了加斯特农场。
毫无疑问,赫鲁晓夫的访问引起了大量媒体的关注,对此,加斯特农场方面并没有在杂交玉米种的所有权上太在意,因此,加斯特农场轻车熟路地向记者和摄影师们展示杂交玉米皮,赫鲁晓夫对此感到十分开心。
然而,由于西伯利亚大草原没有衣阿华州(译者注:该州位于美国中部偏北,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为美国第23大州)的土壤肥沃,加之苏联农民不善于使用加斯特农场的种植方法,因此,玉米外交并没有像赫鲁晓夫所期望的那样顺利进行。
用赫鲁晓夫自己的话说就是:”玉米是不可信的,我也是如此!”。
9. 台湾立法近些年,美国人民对于国会已经失去了信心,因为国会的议们员似乎除了争论和僵持别无他事可做。
2016年3月,国会的支持率已跌至罕见的13%。
然而,与美国国会现状相比,美国人民可能更不赞成”立法院”(译者注:1928年12月5日成立于南京,是中国台湾地区最高位阶的立法机关,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国会)。
食品安全事件案例分析汇总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
2017 年以前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接二连三地被被曝光在公众的视野内,这从一方面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机制的逐步完善,但另一方面,也不禁使我们反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商贩肆无忌惮的生产这些严重伤害身体健康的食物?难道仅仅是金钱的驱使么?蚊蝇聚集的黑作坊生产的小面包、为使油条更脆口而添加洗衣粉的油条、用大便做的臭豆腐、牛肚小作坊臭气熏天、用劣质陈化米做的米粉、用福尔马林浸泡的鱿鱼……黑作坊食品换上新包装堂而皇之地走入公众视野,摆上货架公开售卖。
最近曝光的毒胶囊事件,更是激起了民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又一轮担忧。
跟随小编一起来盘点十年被曝光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哪些蝴蝶效应与反思。
一、2005 年海鲜产品体内含有“孔雀石绿”事件回放:2005年6月5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英国食品标准局在英国一家知名的超市连锁店出售的鲑鱼体内发现“孔雀石绿” 。
有关方面将此事迅速通报给欧洲国家所有的食品安全机构,发出食品安全警报。
英国食品标准局发布消息说,任何鱼类都不允许含有此类致癌物质,新发现的有机鲑鱼含有孔雀石绿的化学物质是“不可以接受的”由此,2005年7月7日,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发了《关于组织查处“孔雀石绿”等禁用兽药的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严查违法经营、使用“孔雀石绿”的行为。
2005年6月,《河南商报》记者对湖北、河南等地的养鱼场和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调查,辽宁《华商晨报》记者对辽宁的养殖场和鱼药商店的调查结果都表明:在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很多渔民仍然用它来预防鱼的水霉病、鳃霉病、小瓜虫病等;在运输过程中,为了使鳞受损的鱼延长生命,鱼贩也常使用孔雀石绿。
至于卖孔雀石绿的鱼药商店,由于孔雀石绿市场的存在,仍然在买卖孔雀石绿。
2005年11月,继三款“珠江桥牌豆豉鲮鱼罐头”被查出含致癌物孔雀石绿后,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公布的食物最新测试结果显示,“鹰金钱”牌金奖豆豉鲮鱼和甘竹牌豆豉鲮鱼等三个食物样本被查出含有致癌物“孔雀石绿”。
卫生与生活报/2010年/9月/27日/第003版热点透视氢化油藏在食物里的“魔鬼”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杨昆地沟油风波刚刚平息,又一种氢化油跃入了读者的视线。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猪、牛、羊等畜类动物油戒备明显,但对氢化油却视而不见。
事实上,氢化油对健康的不利远比畜类动物油大。
氢化油在少数媒体略有零星报道,但远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
有鉴于此,希望这篇文章能再次敲响食品安全的警钟。
“纯正奶油”蛋糕名不副实在我们城市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在超市里的主食厨房,还是大街上环境、档次高低不一的蛋糕店,所到之处,销售人员都宣称该店的蛋糕是真正的纯正奶油蛋糕。
多数蛋糕店的蛋糕细腻、美观,有的甚至根本看不出有间隙。
近日,一位蛋糕店老板自曝内幕:糕点行内制作蛋糕用的“奶油”其实并不是纯正奶油,奶油较难成型,放在冰箱里两个小时就会溶化,没法保存。
而消费者购买的奶油蛋糕大都质地松软,口感细腻,间隙小,有“卖相”,还可以冷藏两三天,这是因为“几乎所有的蛋糕店都使用氢化油代替成本高且难保存的纯鲜奶油,并会在蛋糕中加入添加剂。
”当被问及一般的用量是多少时,老板脱口而出:“用量是看着加的,反正估计合适就行。
”对此,有关专家指出,现在市场上“纯正奶油蛋糕”的叫法并不准确,因为奶油是以全脂鲜奶为原料,从新鲜牛奶中提出乳脂肪制成的,而市面上大多数蛋糕店制作蛋糕使用所谓的“奶油”通常是一些氢化植物油、淀粉水解物、蛋白质和其他食品添加剂的混合物,其用量并没有国家标准明确限制。
不过,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以规范纯奶油蛋糕制作行业。
我们在西餐厅、快餐店常见的人造黄油都有着各种好听的名字——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
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氢化油,而巧克力、蛋挞、炸薯条这些让人嘴馋的食物,也都离不开它。
不过,在这些美味的背后,却极有可能为人们的健康埋下危险陷阱,导致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不育症等疾病与肥胖的高发,成为美味下的健康杀手。
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按流言或流言辟谣发生时间排序)1、方便面32小时不能消化?流言:美国医生实验发现,吃完一碗方便面后32小时都不会消化。
真相:说起这个谣言,当初传播的时候貌似相当的有理有据,一个美国科学家,通过胶囊内镜的方式拍摄了“加工食品”与“无添加物食品”被吃进肚子里的情况对比,结果发现,手工拉面在32小时后已经完全被消化,方便面则仍保有残余,尚未完全消化。
于是他声称,方便面之所以难以消化,是因为其中加了抗氧化剂等多种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有害健康。
但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实验,实验中存在很多不科学和不严谨的地方,比如,在实验者吃方便面时,搭配的是饮料,而手工拉面则搭配了助消化的茶水,这样两组试验从科学上就不能称为对照组,因此也不存在可比性。
同时,这个实验的出发点是研究加工食品的消化过程,而在原视频中,两种面在2小时后就基本消化了,只是方便面还能看到一点儿残留的影子而已。
2、绿色背景能保护视力?流言:把电脑或手机的背景色设置成绿色可以保护眼睛,多看绿色植物可以预防近视眼。
真相:目前还没有绿色能够保护眼睛或损害视力的研究结论。
我们看远处的花草树木会觉得眼睛很舒服,主要是因为在长期注视近处时睫状肌是持续收缩的,远眺可以缓解它的紧张状态,和看什么颜色、什么物体并没有什么关系。
至于绿色光波长较短、损害视力的说法,也缺乏科学依据。
电脑屏幕的光涵盖红、绿、蓝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线,研究表明,在达到一定时长、一定强度的蓝紫光照射下,视网膜会受到损伤。
绿光虽然波长与蓝光相近,但并没有研究表明绿光比波长更长的红光、黄光对视网膜损伤更大。
3、美国人不吃转基因?流言:一篇名为《美国正式宣布转基因有毒》的文章流传,文章说,美国人民不吃转基因了。
真相:美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研发转基因技术,是世界上最早开始研发转基因技术的国家,全世界的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美国占了39%。
从1994年开始,美国就在本国市场销售转基因番茄、大豆、玉米、土豆、油菜,算上乳肉蛋制品超过5000个种类,到现在为止已经吃了20多年,是转基因研发和消费大国。
10件历史事故的意外发明展开全文10件历史事故的意外发明如果说“宇宙大爆炸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整个宇宙和所有的生命都可以算作是意外之喜。
这里的大爆炸指的是天体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科学理论,可不是美剧《生活大爆炸》。
物种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同样算作意外之喜。
甚至可以说地球上的每一个男人、女人和孩子都是他们的父母相遇相恋后,所带来的意外之喜。
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还可以谈得更深刻一些。
我们从史上意外发明中选了十个改变世界的意外发明故事,包括啤酒、冰棍儿、甚至伟哥。
所以,当你再为做错事而自责的时候,看一看这些意志坚定的科学家、冒险家和牧羊人们是如何把可能失败的事情变为人生中最重要的发明的。
10.患病意外发现青霉素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实现量产的抗生素。
在它问世之前,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伤口感染和传染性细菌疾病,如猩红热。
二战期间,在战地医院里一瓶瓶青霉素挽救了无数伤员性命。
现在,抗生素依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无论是常见的耳朵发炎,或是致命菌爆发引起的疾病,抗生素都在发挥重要作用。
没错,人们应该感激亚历山大·弗莱明博士以及他那伟大的错误。
错误?绝对是个错误。
1928年,出生于苏格兰的弗莱明博士,正在实验室中研究流感病毒时注意到,有个培养基被不明细菌污染。
弗莱明没有像大多数科学家那样,把污染的培养皿直接扔掉,从而意外发现了抗生素。
早在六年之前,他就发现人的鼻涕具有一定的抗菌性。
因为患重感冒的弗莱明仍坚持工作,鼻涕不小心滴入培养基中,这样一个偶然的错误使得溶菌酶被发现。
在弗莱明看来,即使错误也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弗莱明发现真菌边缘有一道清晰的印记,这说明霉菌能够很好地抑制葡萄球菌生长。
他将这种真菌单独保存起来进行研究,随后把他新发明的特效药命名为“盘尼西林”(青霉素)。
接下来所发生的一切,众所周知,便是真菌的发展历程。
1945年弗莱明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9.实验出错发明不锈钢几个世纪以来,不论是对大型轮船还是小小家常餐具来说,锈蚀一直是所有钢铁制品的最大敌人。
近期,反式脂肪酸危害健康的报道引起了强烈关注。
我们身边究竟还有多少食物正威胁着人类健康?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维特罗斯食品画报》邀请多位名厨、美食评论家和历史学家,评出了十大人造灾难食物。
1.人造黄油1869年,化学家穆列斯发明了比黄油更容易保存的替代品人造黄油,拿破仑三世曾亲自为他颁奖以示奖励。
灾难标签:反式脂肪酸。
虽然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字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称“反式脂肪酸”。
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后,却极可能为人们的健康埋下隐患,导致糖尿病、动脉硬化、肿瘤等疾病的高发。
专家支招:据调查,饼干、面包、巧克力派、沙拉酱、奶油蛋糕、冰淇淋、珍珠奶茶、咖啡伴侣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要尽量少吃。
购买包装食品,要留意食品营养标签,列出有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等的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建议谨慎购买。
2.味精1908年,一位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味精,从此食物变得更美味。
灾难标签:谷氨酸钠。
味精是一种化学调味料,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可分解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味精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症状。
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还可能导致高血压。
专家支招:味精发明的初衷无可厚非,但目前的使用状况过于随意,确实令人忧心忡忡。
有研究建议,每道菜中添加的味精不应超过0.5毫克。
但市场上的不少调味酱、汁,如蚝油、咖喱、酱油等都含有谷氨酸钠。
因此,做菜时添加了调味料,就不必再放味精,盐也要少放。
此外,餐馆为保证菜品的口味,添加的味精通常较多,建议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
3.罐头肉制品1937年,“斯班姆”(Spam)午餐肉问世,仅英国一地的年销售量就达60亿罐,足以说明其受欢迎的程度。
灾难标签:亚硝酸盐。
它常被作为染色剂和防腐剂应用于加工熟肉,尤其是罐装肉制品含量更高。
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
世界十大技术灾难4008201065儿童热线一、1975年河南板桥垮坝事件这次事件不知道国人有多少晓得的。
首先声明一点这是转载,拒绝跨省。
下面只是介绍一下这次事件的概况。
具体情况什么的自己网上查。
板桥水库大坝,位于多灾贫困的河南驻马店地区,三门峡水库大坝之西南,是大跃进的产物,工程质量粗劣,又无正常维护,至灾害发生时,17个泄洪闸只有五座能开启。
1975年8月初,一场台风引发了当地历史上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
河南泌阳县境内汝河上游的板桥水库水位暴涨,水库管理人员在没有得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不敢大量排水泄洪,而外地区石漫滩水库的大量洪水急骤流入板桥水库,加快了板桥水库水位暴涨的速度。
8月7日19时30分,驻守在板桥水库的34450部队军内的通讯设备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垮坝危险!”仅仅7个小时后,8日零时20分,水库管理局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确保大坝安全。
可是,同第一封急电一样,这封电报同样没能传到上级部门领导手中。
40分钟后,高涨的洪水漫坝而过。
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告急电,并开启尚能移动的五扇闸门,此时水库已经开始决口。
4时,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劈电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直接在房顶上与上级有关部门取得联系,报告了板桥水库险情。
同时,为及时报告水库险情,让下游群众紧急转移,在无法与外界沟通的危急情况下,驻军曾几次向天空发射红色信号弹报警。
可是,由于事先没有约定危急时刻的报警信号,下游群众看到信号弹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8日凌晨,洪水像脱缰的野马,冲出板桥水库的决口,以每秒6米的速度夺路狂奔,铺天盖地地向下游冲去。
仅仅6个小时,板桥水库就向下游倾泄7·01亿立方米洪水。
至遂平县境内时,水面宽10公里,水头高3—7米。
昔日人欢马叫的遂平县城,俄顷之间一片汪洋。
食品核污染事件
食品核污染事件指的是由核辐射或核污染物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这种事件通常发生在核事故或核泄漏后,核辐射或核污染物通过土壤、水源、空气、植物、动物等途径进入食物链,进而进入人们的食物。
食品核污染事件可能导致食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超过安全标准,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人们摄入这些污染的食品后,可能会遭受辐射及其副作用,例如致癌、遗传突变、内脏器官损害等。
著名的食品核污染事件包括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的放射性污染,以及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的核污染。
在这些事件中,辐射物质释放到环境中,进入水源、土壤和食物中,对当地人民的食品安全造成了长期的威胁。
为了预防食品核污染事件的发生,需要强化核安全措施,加强核电站的安全运行管理,减少事故风险。
此外,还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的检测和检测结果的及时公布,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权益。
性命之谜(十八)人造美食:高科技食品的发展史及我们的未来一、人造食品的起源千万年来,人类的食物都来自天然。
祖先们只能采用选种和杂交等方式改良品种以提供新的食物。
只有到了近代,化学家深入到了分子层面,才能够对食物的深层结构展开研究,开始象制造光、制造声音、制造化合物一样生产人造食品。
但这行为从一开始就是被蔑视的,同假货、黑心商人等标签联系在一起。
不管信不信教,绝大多数人都相信食物是神灵的恩赐,是上苍的杰作。
人造食品是不道德的行为。
诸如三聚氰胺奶粉、商陆人参、人发酱油、红砖粉辣椒等令人毛骨悚然的事屡见于报端。
使得人造食品往往成为食品生产中的禁区。
震惊全国的假冒奶粉事件但是人造食品也有很多不得不推进的理由。
首先第一个就是饥饿。
就不算肉类,人类粮食作物的产量一直到上个世纪德国教授哈伯发明以空气为原料制作氮肥的技术后才得以上升。
(参见炼一炉好丹(廿三)氮与钾:他供给了整个世界牛肉,却被刻意遗忘)。
在漫长的古代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大部分人都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
这样寻找更多的食物就显得必要。
中国人食用杂碎的缘故也就在于此。
更不要说在大荒之年,别说树皮草根,白鳝泥都有人吃。
它又号“观音土”,其意就是菩萨对世人最后的怜悯。
当时已经有了人造食品的构想,也就是用一种比较廉价的食材去模拟另一种相对较贵的食材,以假乱真。
《聊斋·翩翩》中的人造食品的描述十分浪漫。
芭蕉仙子翩翩的烹饪工具就是一把剪刀。
用它把芭蕉叶剪成一个圆饼就象真饼一样香酥爽脆,剪一只鸡就象真鸡一样肥嫩适口。
翩翩1860年,最早的化学人造食品诞生在法国。
所以说它是“也许”,这是因为至少在百年之前,欧洲人已经有了很漫长的用化学品造假食品的历史。
比如用酒石酸替代柠檬或者用红铅给辣椒染色。
其无耻与疯狂和今天中国的黑心老板并无二致。
只是这次有了政府参与,甚至还是一位皇帝的批准。
那时整个欧洲正在为可食用油脂紧缺而苦恼,这可能是初生的全球贸易带来的副作用。
当时白种人家家必备的黄油没着落了。
民间十大未解之谜,可能永远无法解开第一个未解之谜1626年5月30日,北京的王恭厂发生了爆炸,这次爆炸的半径750米,造成了2万人的伤亡,这个事件被称为世界三大自然灾难之谜,根据估计,这次爆炸的当量相当于2万吨的tnt,也就是广岛原子弹,对于这次爆炸,有人说是火爆爆炸,也有说是陨石坠落,也有人说是火山爆炸,还有说是外星人,不过没有任何一种说法能够站得住脚。
第二个未解之谜:大兴安岭野人在1972年的时候,有人在大兴安岭伐木的时候,发现了一个身高100公分的类似人类的生物,这个生物被国家安全局的人带走了,很多人说这就是大兴安岭的野人,也有人说是因为战乱进入森林的人,在生下了小孩之后被遗弃了,才会这样。
第三个未解之谜:龙兴寺宝塔每天冒出青烟1972年,山西龙兴寺的宝塔竟然每天都会冒出青烟,每次持续了半个小时,一直连续出现了十天,当时寺庙的住持让人去查看,却没有发现任何的原因,在当时,有很多人看到了这样的奇观,有人说是妖气,也有人说是菩萨显灵了。
第四个未解之谜:朱秀华借尸还魂这个事情可能大半个中国都知道,还惊动了蒋介石,故事是这样的,朱秀华在台湾被海盗杀死了,后来一名叫做林罔腰的人被送进了医院,不久之后也死了,可是在林罔腰出殡的那一天,她的尸体突然坐起来了,并且告诉大家,自己叫朱秀华,当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第五个未解之谜:四川黑竹沟里面消失的人这里有很多的传说,其中最美丽的就是三箭泉,可是相对于美丽的传说,四川黑竹沟最让人害怕的还是人类消失之谜,在1950年的时候,这里消失了很多的人,包括军队和科考队员,他们都是突然消失的,当时胡宗南的半个连进入了这里,可是没有一个人出来。
第六个未解之谜:辽宁省境内上午11点钟天空突然变黑1944年的时候,在辽宁省突然发生了一次神秘的事件,当时是在上午11点,突然整个天空都黑了,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这个事件持续了一个多小时,可是关于这个现象的原因,至今都不知道,有人说是日全食,但是根据历史的记录,在当时并没有日全食,所以具体的原因至今无人知晓。
震惊!最恐怖的“人造”食品
被披露了武汉市人造猪血生产的惊人黑幕,一时间,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在各种“人造食品”层出不穷的今天,还有哪些有毒食品打着“安全”的旗号混进了我们的餐桌?
“人造猪血”惊煞众人
经媒体披露人造猪血生产黑幕后,武汉市随即组织执法人员进行清查。
走进面积约80平
方米的内屋,眼前一幕让执法人员呆了:屋内一片狼藉,蚊蝇飞舞,4个土灶上的大锅里
盛满污水,里面漂着数百块猪血,一旁,几个浴盆里满是红色污水,执法人员舀起几块猪血,顿时散发阵阵臭味。
这食物竟是人造的
据制作者交代,人造猪血的加工流程如下:用少量猪血加入生粉搅拌,加入工业用盐和甲醛使其凝固,为保证颜色如同真猪血,再添加染色剂染色,待凝固后,放入大锅用慢火熬,待猪血成块后放入浴盆冷却,切块后冒充新鲜猪血出售。
每一锅可产50公斤猪血,每天
最多可做6锅。
武汉市工商局有关人士指出,目前武汉市面上,绝大多数猪血为“人造”。
甲醛为较高毒性的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甲醛已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
工业盐中常含有亚硝酸盐等,大量摄入可导致机体缺氧,还可转变为强致癌物质亚硝酸。
由于假猪血通常要加入较大量的色素,若非使用非食用色素,其毒性是
不言而明的;若使用食用色素,当大量添加时,也会导致骨盆和肾脏的钙沉着病等。
十种人工合成的垃圾食品,满满的科技与狠活,你家孩子还在吃么?说起垃圾食品,你会想到什么?如果只有方便面,说明你还是太年轻了。
今天咱们就盘点一下十大人工合成的垃圾食品,满满的科技与狠货,吃多了等于慢性自杀。
第一位,红薯粉条提到粉条,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不夸张的说,粉条可以炖万物,它能跟汤汁完美的融合,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酸辣粉里面用的就是红薯粉,那种嗦粉的快感简直太上头了。
万万没想到一些黑心商家为了牟利,竟然在里面加滑石粉,这会使粉条颜色鲜亮,口感更佳,而且极难折断。
但人体长期食用,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买到假粉条。
第二位,火腿肠要说泡面的黄金搭档,非火腿肠莫属,很多八零后都是吃它长大的,如果你以为里边真的全是猪肉,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今的猪肉价格高的一批,而火腿肠却还是这么便宜?这就不用俺过多解释了吧。
火腿肠里面肯定是有肉的,但更多的是淀粉和添加剂,一些无良商家为了节约成本,还会使用不新鲜的肉,然后加入大量的防腐剂,吃多了不仅会引起三高,严重时还可能导致中毒。
尤其是小孩子,尽量少吃路边摊的烤肠,小心吃时一时爽,吃完乱葬岗。
第三位,人造奶油要问女孩子的最爱,奶油必须上榜,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来上那么一口,整个人都精神了。
但是你知道吗?很多奶油都是人造的,里面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口感跟天然奶油并无区别,但甜蜜的背后却是不可逆转的伤害,长期食用不仅会导致肥胖,还可能引发冠心病、哮喘等,所以想要减肥的小姐姐们以后就告别奶油吧。
第四位,火锅丸子常言道,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火锅丸子堪称火锅的灵魂,其爽滑Q弹肌肤嚼劲斩获不少吃货。
其实它也是人工合成的,这谁又能想到呢?众所周知,老婆饼里是没有老婆的,而鱼丸、虾丸里面也没有鱼虾,更多的是大鱼的边角料,外加各种调料品和添加剂,更有甚者还会加入硼砂。
所以肠胃不好的还是少吃为妙,否则可能哭晕在厕所。
第五味海蜇提到海蜇,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它是水母的一种,用来凉拌再合适不过了,其鲜香美味,口感爽脆,简直好吃到爆。
因失误而产生的经典
1.面包
面包的最早起源,目前
被认定为是古埃及地区。
有
传说认为,面包的出现是一
个以外,当时古埃及的一家
人正在为主人的女儿开生日
宴,而负责制作薄饼的下人因为过度疲惫睡着。
烤炉中的火熄灭,余温使得面饼发酵膨胀,烤熟后变得又松又软,因此获得主人的欢心,面包就成了全世界的经典美食。
2.麦片
在美国的某个疗养院
里,有一对兄弟为了让疗
养院的病人们吃得更健
康,以及他们吃的食物能
够保存更长时间,进食更
容易,便开始研究如何把
食物弄成又碎又小的东西。
结果他们一时疏忽,将水煮的小麦煮到变干,他们只得补救。
补救的措施就是加入面粉,他们试图将小麦加入面粉来保存食物。
可惜的是,小麦太干了,所以加入面粉后根本揉不起来,很快碎成片状。
不过兄弟俩又把这些片状碎片拿去烘烤,
烤出来的小麦碎片又香又脆,深受欢迎,兄弟俩便开始研究和改良,最后把小麦换成玉米,便做出了闻名美国的玉米麦片。
历史上十大人造食物灾难
《生命时报》( 2010年12月10日第08 版)
编者的话:近期,反式脂肪酸危害健康的报道引起了强烈关注。
除此之外,我们身边究竟还有多少食物正威胁着健康?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维特罗斯食品画报》邀请多位名厨、美食评论家和历史学家,在食物历史中评选出10个灾难时刻。
本期,《生命时报》邀请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天津营养学会理事长付金如为您详细解读。
人造黄油
1869 年,化学家穆列斯发明了比黄油更容易保存的替代品——人造黄油,拿破仑三世曾亲自为他颁奖以示奖励。
灾难标签:反式脂肪酸。
虽然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字——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称“反式脂肪酸”。
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后,却极可能为人们的健康埋下隐患,导致糖尿病、动脉硬化、肿瘤等疾病的高发。
专家支招:据调查,饼干、面包、巧克力派、沙拉酱、奶油蛋糕、冰淇淋、珍珠奶茶、咖啡伴侣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重灾区”,要尽量少吃。
购买包装食品,要留意食品营养标签,列出有植物奶油、氢化植物油、植物起酥油等的食物都含有反式脂肪酸,建议谨慎购买。
味精
1908年,一位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味精,从此食物变得更美味。
灾难标签:谷氨酸钠。
味精是一种化学调味料,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可分解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味精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症状。
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还可能导致高血压。
专家支招:味精发明的初衷无可厚非,但目前的使用状况过于随意,确实令人忧心忡忡。
有研究建议,每道菜中添加的味精不应超过0.5毫克。
但市场上的不少调味酱、汁,如蚝油、咖喱、酱油等都含有谷氨酸钠。
因此,做菜时添加了调味料,就不必再放味精,盐也要少放。
此外,餐馆为保证菜品的口味,添加的味精通常较多,建议尽量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
罐头肉制品
1937年,“斯班姆”(Spam)午餐肉问世,仅英国一地的年销售量就达60亿罐,足以说明其受欢迎的程度。
灾难标签:亚硝酸盐。
它常被作为染色剂和防腐剂应用于加工熟肉,尤其是罐装肉制品含量更高。
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
专家支招:其实,除了亚硝酸盐的问题外,盐分、脂肪含量过高,维生素
B1等营养的损失,都是熟肉制品的弊端。
因此建议尽量不买罐头肉制品,少买熟肉,多吃新鲜的、自家烹饪的肉类。
炸鸡
1952年,山德士上校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美国犹他州开业。
灾难标签:饱和脂肪酸。
餐厅的煎炸食品,为保证口味,常会选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
饱和脂肪是心血管的大敌,因为它能使胆固醇升高,诱发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炸鸡时,通常会裹上一层面糊,这会使人摄入更多油脂。
煎炸食物的油,通常会使用5—7天,反复煎炸会产生有害物质。
此外,经过高温煎炸的食物,维生素的流失也很严重。
专家支招:吃油炸食品,最好搭配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蔬果,如:藕、油菜、豇豆、芋头、山楂、冬枣、猕猴桃和柑橘类水果等。
肉类本身就含有饱和脂肪酸,因此最好采用蒸、炖等方式烹饪,减少其油脂含量。
碗装方便面
1971年,碗装方便面在日本诞生,随后被引入其他国家。
灾难标签:聚苯乙烯。
碗装方便面的包装盒中通常含聚苯乙烯,这种材料在6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碗装方便面的调料中还含有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
此外,它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极低,相反钠含量却相当惊人。
据统计,一碗方便面的含盐量是美国上议院营养问题特别委员会规定的每日最高摄入量的2倍,所含谷氨酸钠约有1克之多。
专家支招:方便面不要经常吃。
最好不买即食的碗装面,吃的时候最好煮。
吃面时,最好搭配些蔬菜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卤蛋、豆腐干,黄瓜、西红柿等蔬菜。
调料只放一半就好了。
若食用碗装泡面,最好换次汤。
大号芝士汉堡
1960年,被英国奶酪协会命名为“农夫午餐”(Ploughman’s lunch)的大号芝士汉堡开始流行。
灾难标签:坏胆固醇。
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众多国内外研究证实,人体摄入的坏胆固醇过多,容易增加患“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的风险。
除了上述食品外,还有4种食物也因所含脂肪和胆固醇过高,危机人体健康,被列入了“黑名单”:1933年诞生在美国的乳酪牛排(Cheesesteak), 英国于1982年推出的莱曼斯伍德(Lymeswold)奶酪,1995年面世的油炸巧克力棒(Deep-fried Mars Bar) 以及法式乳蛋饼(Quiche)。
专家支招:蛋奶、肉类通常坏胆固醇的含量较高,不宜经常大量食用。
吃这类食品时,应注意搭配些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芹菜、胡萝卜、豆类、玉米、燕麦等。
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较高的蔬果,如:柑橘类、猕猴桃、葡萄、番茄、小白菜、菜花,可降低血脂,调整血脂代谢。
此外,喝杯茶也是不错的选择,茶叶中的茶色素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绿茶比红茶更好。
▲
(本专题文章由本报记者鲍捷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