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497.50 KB
- 文档页数:21
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重点翻译句子(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七年级下册)2.《口技》(林嗣环)(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隐隐地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
(3)曳屋许许声。
(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
(4)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应有尽有。
(5)不能指其一端。
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
(八年级上册)3.《桃花源记》(陶渊明)(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然后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处处可以听到。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4)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4.《陋室铭》(刘禹锡)(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3)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
(5)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5.《爱莲说》(周敦颐)(1)晋陶渊明独爱菊。
中考语文文言文语句翻译第一册1、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原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原文: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原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原文: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原文: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翻译: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翻译: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原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翻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原文: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中考常考重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6篇)整理此资料用意:将常见易考文言文及其翻译归纳,不必繁琐分册复习,节省宝贵时间。
包含以下篇目:一、《醉翁亭记》;二、《岳阳楼记》;三、《小石潭记》;四、《桃花源记》;五、《出师表》;六、《记承天寺夜游》;七、《陋室铭》;八、《爱莲说》;九、《送东阳马生序》;十、《三峡》;十一、《论语十则》;十二、《鱼我所欲也》十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十四、《曹刿论战》;十五、《马说》;十六、《邹忌讽齐王纳谏》一、《醉翁亭记》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於负者歌於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1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唐雎不辱使命》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2、而君以五百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译:而安陵君却凭借着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呢?
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亦头抢地耳。
译: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6、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7、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译: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了。
8、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译: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
1、《醉翁亭记》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的优美。
看上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了六七里路,渐渐听见潺潺的水声,从两个山峰之间流出来的,就是酿泉。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的,就是醉翁亭。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呢?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称呼这亭子的。
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一点点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思不在于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之间。
游赏山水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罢了。
当那太阳出来以后,林间的烟雾逐渐散开,到傍晚云雾凝聚,山谷就昏暗了,这明暗的变化,正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野花盛开,幽香阵阵;林木繁盛,枝叶成荫;天高气爽,秋霜洁白;溪水低落,石出水面。
这是山间四季的景象。
早晨出去,傍晚回来,四季的景象各不相同,乐趣也就无穷无尽了。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在路上边走边唱,走累了在树下休息,前面的的呼喊,后面的应答,拉着老人和孩子,来来往往不间断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到溪水边上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菜野味,随意放在地上。
这就是太守的酒宴。
宴会欢畅尽兴,不在乎有没有音乐。
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享受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表达这快乐,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2、《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为巴陵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中考文言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
(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夫子哂之。
“冉求,你怎么样?”“求,尔何知?”(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赤,你怎么样?”“赤,尔何如?”(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点,你怎么样?”“点,尔何如?”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文本译文原文文本(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中考必看:人教版2019年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必考〕语录体类1.?论语?十那么①.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 ,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 ,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 ,我却不怨恨 ,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老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 ,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 ,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 ,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 ,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 ,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 ,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决 ,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 ,路程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 ,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 ,不也很遥远吗?〞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 ,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原文: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译文:孟子说:“人们不用学习就能做到的,那是他们的本能;不用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他们的良知。
小孩子,没有一个不知道爱他们的父母的;等到他们长大了,没有一个不知道尊敬他们的兄长的。
爱父母,这是仁;尊敬兄长,这是义。
没有别的,这是通用于天下的道理。
”解析:这段话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关于人性与道德教育的论述。
以下是逐句的详细翻译和解析:1.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说:“人们不用学习就能做到的,那是他们的本能;不用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他们的良知。
”这句话强调了人的本性中存在某些无需学习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能力,如本能反应,以及某些无需思考就能自然认知的道理,如良知。
2.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小孩子,没有一个不知道爱他们的父母的;这里的“孩提之童”指的是年幼的孩子,“爱其亲者”指的是爱他们的父母。
3. 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等到他们长大了,没有一个不知道尊敬他们的兄长的。
这句话说明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对亲人的情感会从爱父母扩展到尊敬兄长。
4.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爱父母,这是仁;尊敬兄长,这是义。
这句话提出了仁和义的概念,认为爱父母是仁的表现,尊敬兄长是义的表现。
5. 无他,达之天下也。
没有别的,这是通用于天下的道理。
这句话强调了仁和义是普遍适用于所有人的道德原则。
通过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和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孟子对于人性的看法,以及他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中存在着爱父母和尊敬兄长的本能和良知,这是仁和义的基础,而仁义又是通用于天下的普遍道德原则。
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初三下册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一《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譔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译文: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懈怠。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中考文言文的原文及译文赏析中考文言文的原文及译文赏析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注释】①姥(mǔ):老妇。
②篚(fěi):圆形竹筐。
③真草:楷书,草一书。
④抗:抗衡,相当。
⑤耽:沉溺,沉迷。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善鸣,求市未能得(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3)当举群相送耳(4)使人耽之若是15.“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17.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参考答案14. 擅长前往全部假使15.C16.王羲之前往看鹅,心情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都是这类情况。
17.B译文王羲之生性喜鹅,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鹅叫得好听,王羲之想把它买来却没有买到,就带着亲友动身前去观看。
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考文言文《秋水》全文详细翻译秋水选自《庄子》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中考课外阅读古文文言文精选复习:原文翻译对照中考课外阅读古文文言文精选复习:原文翻译对照中考课外阅读古文文言文精选复习,原文翻译对照一、楚人学舟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 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 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 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开始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 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 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 便以为学全了驾船 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 胆,桨坠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 .二、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 妻善织缟②, 而欲徙于越。
“何也? ”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注释】①屦:麻鞋。
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鞋,这里用作动 词,指穿鞋。
④跣: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老婆善于织缟,想移民到越国 去。
有人对他说:“您必然会穷的。
”鲁国人说:“为什么?” 说:“屦是用来穿的, 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 使用的国家,想让不穷,这可能吗?”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三、打捞铁牛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 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 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1 浮梁:浮桥。
2维:系,连结。
中考复习必备文言文翻译:1、公孙仪做了鲁国的宰相。
他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孙仪却不接受。
他学生劝谏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
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
虽然我爱吃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
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
这是明白了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2、《景公之时》译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令所睹于途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译文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
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
”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
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
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
”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
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
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3、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
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
中考文言文《多多益善》全文详细翻译
多多益善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作者:司马迁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
个自有高有低。
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
”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同“否”,各有差,高低。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同“擒”?”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
【中考文言文《多多益善》全文详细翻译】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1 页共1 页。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
高耸的山峰直插云霄,清澈的溪流见到底部。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林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充满了生机。
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纷纷鸣叫;夕阳快要落山,鱼儿们纷纷跃出水面。
这真是一个人间的仙境。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与它的奇特相比了。
原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与它的奇特相比了。
这真是一个人间的仙境。
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这真是一个人间的仙境。
原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与它的奇特相比了。
原文:康乐翻译:南朝的谢灵运,字康乐,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诗人。
原文: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翻译:再也没有人能够与它的奇特相比了。
原文:实是欲界之仙都翻译:这真是一个人间的仙境。
总结:本文以文言文的形式描述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
通过描绘高峰、清流、石壁、树林、竹子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同时,作者以谢灵运为例,表达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山川之美的共同赞叹。
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中考文言文字词翻译大全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
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离开。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
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19.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20.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中考必考25篇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四、《伤仲永》1.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2、令作诗,不能称(chèn)前时之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符合从前的好名声了。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马上就能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3、.3、4、泯然众人矣!译:仲永的才能完全消失已和普通人一样了。
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纷纷请仲永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请仲永题诗。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6.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
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五、《孙权劝学》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学官吗!只应当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吕蒙了!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与有志气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我),长兄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4.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六、《三峡》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