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补偿训练卷
- 格式:doc
- 大小:298.50 KB
- 文档页数:6
第一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一共12个小题,每一小题5分,一共60分〕 1.设函数()cos 3f x x π⎛⎫=+⎪⎝⎭,那么以下结论错误的选项是〔 〕 A. ()f x 的一个周期为2π-B. ()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83x π=对称 C. ()f x 在,2ππ⎛⎫⎪⎝⎭单调递减 D. ()f x π+的一个零点为6x π=【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分别进展判断即可.【详解】A .函数的周期为2k π,当k =﹣1时,周期T =﹣2π,故A 正确,B .当x 83π=时,cos 〔x 3π+〕=cos 〔833ππ+〕=cos 93π=cos3π=﹣1为最小值,此时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83π=对称,故B 正确,C .当2π<x <π时,56π<x 433ππ+<,此时函数f 〔x 〕不是单调函数,故C 错误,D .当x 6π=时,f 〔6π+π〕=cos 〔6π+π3π+〕=cos32π=0,那么f 〔x +π〕的一个零点为x 6π=,故D 正确应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察与三角函数有关的命题的真假判断,根据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2.圆心为(3,2)-且过点(1,1)A -的圆的方程是〔 〕 A. 22(3)(2)5x y -+-= B. 22(3)(2)5x y ++-= C. 22(3)(2)25x y -+-= D. 22(3)(2)25x y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利用两点间的间隔 公式求出圆的半径,代入圆的HY 方程得答案. 【详解】∵圆心为〔﹣3,2〕且过点A 〔1,﹣1〕, ∴圆的半径22(31)(21)5r =--++=, 那么圆的方程为〔x +3〕2+〔y ﹣2〕2=25. 应选:D .【点睛】此题考察圆的方程的求法,两点间间隔 ,是根底的题型.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立,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为更好地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立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那么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 新农村建立后,种植收入减少B. 新农村建立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C. 新农村建立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D. 新农村建立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答案】A 【解析】分析:首先设出新农村建立前的经济收入为M ,根据题意,得到新农村建立后的经济收入为2M ,之后从图中各项收入所占的比例,得到其对应的收入是多少,从而可以比拟其大小,并且得到其相应的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选项.详解:设新农村建立前的收入为M ,而新农村建立后的收入为2M ,那么新农村建立前种植收入为,而新农村建立后的种植收入为,所以种植收入增加了,所以A 项不正确;新农村建立前其他收入我,新农村建立后其他收入为,故增加了一倍以上,所以B 项正确; 新农村建立前,养殖收入为,新农村建立后为,所以增加了一倍,所以C 项正确; 新农村建立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综合占经济收入的30%28%58%50%+=>,所以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所以D 正确; 应选A.点睛:该题考察的是有关新农村建立前后的经济收入的构成比例的饼形图,要会从图中读出相应的信息即可得结果.4.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那么EB =〔 〕 A.1344AB AC - B.3144AB AC - C.1344AB AC + D.3144AB AC +【答案】B 【解析】 【分析】运用向量的加减运算和向量中点的表示,计算可得所求向量. 【详解】在△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E 为AD 的中点,12EB AB AE AB AD =-=-1122AB =-⨯〔AB AC +〕3144AB AC =-, 应选:B .【点睛】此题考察向量的加减运算和向量中点表示,考察运算才能,属于根底题.5.在ABC ∆中,cos 2C =,那么AB=A. D. 【答案】A 【解析】分析:先根据二倍角余弦公式求cosC,再根据余弦定理求AB.详解:因为223cos 2cos 121,25C C =-=⨯-=-所以22232cos 125215()325c a b ab C c =+-=+-⨯⨯⨯-=∴= A.点睛:解三角形问题,多为边和角的求值问题,这就需要根据正、余弦定理结合条件灵敏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从而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6.为了研究某班学生的脚长x 〔单位厘米〕和身高y 〔单位厘米〕的关系,从该班随机抽取10名学生,根据测量数据的散点图可以看出y 与x 之间有线性相关关系,设其回归直线方程为ˆˆˆybx a =+.101225ii x==∑,1011600i i y ==∑,ˆ4b=.该班某学生的脚长为24,据此估计其身高为〔 〕 A. 160 B. 2F BC. 166D. 170【答案】C 【解析】由22.5,160,160422.570,42470166ˆx y ay ==∴=-⨯==⨯+= ,选C. 【名师点睛】〔1〕判断两个变量是否线性相关及相关程度通常有两种方法:〔1〕利用散点图直观判断;〔2〕将相关数据代入相关系数r 公式求出r ,然后根据r 的大小进展判断.求线性回归方程时在严格按照公式求解时,一定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7.角α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终边上有两点()1A a ,,()2B b ,,且2cos23α=,那么a b -=A.15D. 1【答案】B 【解析】 【分析】首先根据两点都在角的终边上,得到2b a =,利用2cos23α=,利用倍角公式以及余弦函数的定义式,求得215a =,从而得到a =,再结合2b a =,从而得到2a b a a -=-=,从而确定选项.【详解】由,,O A B 三点一共线,从而得到2b a =,因为2222cos22cos 12131a αα⎛⎫=-=⋅-= ⎪+⎝⎭, 解得215a =,即5a =, 所以525a b a a -=-=,应选B. 【点睛】该题考察的是有关角的终边上点的纵坐标的差值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一共线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余弦的倍角公式,余弦函数的定义式,根据题中的条件,得到相应的等量关系式,从而求得结果.8.己知P 是圆22(1)1x y -+=上异于坐标原点O 的任意一点,直线OP 的倾斜角为θ,假设||OP d =,那么函数()d f θ=的大致图象是〔〕A. B.C. D.【答案】D 【解析】π2cos ,[0,)2π2cos ,(,π)2d θθθθ⎧∈⎪⎪=⎨⎪-∈⎪⎩,所以对应图象是D点睛:(1)运用函数性质研究函数图像时,先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函数相关性质本身的含义及其应用方向.(2)在运用函数性质特别是奇偶性、周期、对称性、单调性、最值、零点时,要注意用好其与条件的互相关系,结合特征进展等价转化研究.如奇偶性可实现自变量正负转化,周期可实现自变量大小转化,单调性可实现去f “”,即将函数值的大小转化自变量大小关系9.曲线C 1:y =cos x ,C 2:y =sin (2x +2π3),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 A.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B.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C.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右平移π6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D. 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长度,得到曲线C 2 【答案】D 【解析】把C 1上各点的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12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y=cos2x 图象,再把得到的曲线向左平移π12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cos2〔x+π12〕=cos 〔2x+π6〕=sin 〔2x+2π3〕的图象,即曲线C 2,应选:D .点睛: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提倡“先平移,后伸缩〞,但“先伸缩,后平移〞也常出如今题目中,所以也必须纯熟掌握.无论是哪种变形,切记每一个变换总是对字母x 而言. 函数sin()()y A x x R ωϕ=+∈是奇函数π()k k Z ϕ⇔=∈;函数sin()()y A x x R ωϕ=+∈是偶函数ππ+()2k k Z ϕ⇔=∈;函数cos()()y A x x R ωϕ=+∈是奇函数ππ+()2k k Z ϕ⇔=∈;函数cos()()y A x x R ωϕ=+∈是偶函数π()k k Z ϕ⇔=∈.10.假设()cos sin f x x x =-在[],a a -是减函数,那么a 的最大值是 A.4π B.2π C.34π D. π【答案】A 【解析】分析:先确定三角函数单调减区间,再根据集合包含关系确定a 的最大值详解:因为π()cos sin )4f x x x x =-=+,所以由π02ππ2π,(k Z)4k x k +≤+≤+∈得π3π2π2π,(k Z)44k x k -+≤≤+∈ 因此π3ππ3ππ[,][,],,044444a a a a a a a -⊂-∴-<-≥-≤∴<≤,从而a 的最大值为π4,选A.点睛:函数sin()(0,0)y A x B A ωϕω=++>>的性质: (1)max min =+y A B y A B =-,. (2)周期2π.T ω= (3)由 ππ()2x k k ωϕ+=+∈Z 求对称轴, (4)由ππ2π2π()22k x k k ωϕ-+≤+≤+∈Z 求增区间; 由π3π2π2π()22k x k k ωϕ+≤+≤+∈Z 求减区间.1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假设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sin (12cos )2sin cos cos sin B C A C A C +=+,那么以下等式成立的是〔 〕A. 2a b =B. 2b a =C. 2A B =D.2B A =【答案】A 【解析】sin()2sin cos 2sin cos cos sin A C B C A C A C ++=+所以2sin cos sin cos 2sin sin 2B C A C B A b a =⇒=⇒=,选A.【名师点睛】此题较为容易,关键是要利用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进展恒等变形. 首先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转化为含有A ,B ,C 的式子,用正弦定理将角转化为边,得到2a b =.解答三角形中的问题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经常用到的一个隐含条件,不容无视.12.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点,那么()PA PB PC ⋅+的最小是〔 〕 A. 2- B. 32-C. 43-D.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条件建立坐标系,求出点的坐标,利用坐标法结合向量数量积的公式进展计算即可.详解:建立如下图的坐标系,以BC 中点为坐标原点,那么(()()3,1,0,1,0A B C -,设(),P x y ,那么()()(),3,1,,1,PA x y PB x y PC x y =--=---=--,那么()2222332232224PA PB PC x y x y ⎡⎤⎛⎢⎥⋅+=-+=+-- ⎢⎥⎝⎭⎣⎦, ∴当30,2x y ==时,获得最小值33242⎛⎫⨯-=- ⎪⎝⎭.应选:B.点睛: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有三种方法:利用定义;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利用数量积的几何意义.二、填空题:〔每一小题5分,一共20分〕.13.某班对八校联考成绩进展分析,利用随机数表法抽取样本时,先将70个同学按0l ,02,03.…70进展编号,然后从随机数表第9行第9列的数开场向右读〔注:如表为随机数表的第8行和第9行〕,那么选出的第7个个体是______.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 75 12 86 73 58 07 44 39 52 38 79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 52 42 07 44 38 15 51 00 13 42 99 66 02 79 54.【答案】44 【解析】 【分析】从随机数表找到第9行第9列数开场向右读,符合条件的是29,64,56,07,52,42,44,问题得以解决.【详解】找到第9行第9列数开场向右读,符合条件的是29,64,56,07,52,42,44, 应选出的第7个个体是44, 故答案为44.【点睛】此题考察随机数表的应用,抽样方法中随机数表的使用,考生不要忽略,在随机数表中每个数出如今每个位置的概率是一样的,所以每个数被抽到的概率是一样的.14.在ABC △中,60A ∠=︒,3AB =,2AC =. 假设2BD DC =,()AE AC AB R λλ=-∈,且4AD AE ⋅=-,那么λ的值是______________.【答案】113 【解析】01232cos603,33AB AC AD AB AC ⋅=⨯⨯==+ ,那么 122123()()3493433333311AD AE AB AC AC AB λλλλ⋅=+-=⨯+⨯-⨯-⨯=-⇒=.【考点】向量的数量积【名师点睛】根据平面向量的根本定理,利用表示平面向量的一组基地可以表示平面内的任一向量,利用向量的定比分点公式表示向量,计算数量积,选取基地很重要,此题的,AB AC 模和夹角,选作基地易于计算数量积.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角α与角β均以Ox 为始边,它们的终边关于y 1sin 3α=,那么cos()αβ-=___________. 【答案】79-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α和β关于y 轴对称,所以2,k k Z αβππ+=+∈,那么1sin sin 3βα==,cos cos αβ=-=〔或者cos cos βα=-=〕,所以()2227cos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2sin 19αβαβαβααα-=+=-+=-=-. 【考点】同角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名师点睛】此题考察了角的对称关系,以及诱导公式,常用的一些对称关系包含:假设α与β的终边关于y 轴对称,那么2,k k Z αβππ+=+∈ ,假设α与β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那么2,k k Z αβπ+=∈,假设α与β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那么2,k k Z αβππ-=+∈.16.△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sin sin 4sin sin b C c B a B C +=,2228b c a +-=,那么△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 【分析】首先利用正弦定理将题中的式子化为sin sin sin sin 4sin sin sin B C C B A B C +=,化简求得1sin 2A =,利用余弦定理,结合题中的条件,可以得到2cos 8bc A =,可以断定A 为锐角,从而求得cos A =,进一步求得bc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结果.【详解】因为sin sin 4sin sin b C c B a B C +=,结合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sin sin 4sin sin sin B C C B A B C +=, 可得1sin 2A =,因为2228b c a +-=, 结合余弦定理2222a b c bccosA =+-, 可得2cos 8bc A =,所以A 为锐角,且3cos A =, 从而求得833bc =, 所以△ABC 的面积为1183123sin 22323S bc A ==⋅⋅=,故答案是233. 【点睛】此题主要考察余弦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对余弦定理一定要熟记两种形式:〔1〕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2b c a A bc+-=,同时还要纯熟掌握运用两种形式的条件.另外,在解与三角形、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还需要记住30,45,60o o o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便在解题中直接应用.三、解答题:〔10+12+12+12+12+12=70分〕 17.tan 222θ=-,22πθπ<<. 〔1〕求tan θ的值;〔2〕求22cos 1sin 22sin 4θθπθ--⎛⎫+ ⎪⎝⎭的值.【答案】〔1〕;〔2〕.【解析】 试题分析:〔1〕由可求得,再结合正切的二倍角公式便可求得tan θ;〔2〕利用三角恒等变换对代数式进展化简有,将〔1〕中所求的tan θ的值代入即可.试题解析:〔1〕∵tan2θ=-2,∴22tan 1tan θθ-=-22tanθ=-22. ∵2πθπ<<;∴tanθ<0,∴tanθ=-22. 〔2〕∵22cos 1sin 22)4θθπθ--+=cos sin sin cos θθθθ-+,∴原式=1tan tan 1θθ-+21221+-222-=322+.考点:三角恒等变换.18.某家庭记录了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单位:m 3〕和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 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 日用 水[)00.1,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0.60.7,量频数1 32 4 9 26 5 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日用水量[)00.1,[)0.10.2,[)0.20.3,[)0.30.4,[)0.40.5,[)0.50.6,频数 1 5 13 10 16 5〔1〕在答题卡上作出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2〕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日用水量小于0.35 m3的概率;〔3〕估计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一年能节多少水?〔一年按365天计算,同一组中的数据以这组数据所在区间中点的值作代表.〕【答案】(1)直方图见解析.(2).47.45m.(3)3【解析】分析:(1)根据题中所给的使用了节水龙头50天的日用水量频数分布表,算出落在相应区间上的频率,借助于直方图中长方形的面积表示的就是落在相应区间上的频率,从而确定出对应矩形的高,从而得到直方图;的矩形的面积总和,即为所求的频率;(3)根据组中值乘以相应的频率作和求得50天日用水量的平均值,作差乘以365天得到一年m,从而求得结果.能节约用水多少3详解:〔1〕〔2〕根据以上数据,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50天日用水量小于3的频率为0.2×0.1+1×0.1+2.6×0.1+2×0.05=0.48,因此该家庭使用节水龙头后日用水量小于3的概率的估计值为0.48.〔3〕该家庭未使用节水龙头50天日用水量的平均数为()110.0510.1530.2520.3540.4590.55260.6550.4850x =⨯+⨯+⨯+⨯+⨯+⨯+⨯=. 该家庭使用了节水龙头后50天日用水量的平均数为()210.0510.1550.25130.35100.45160.5550.3550x =⨯+⨯+⨯+⨯+⨯+⨯=. 估计使用节水龙头后,一年可节水()()30.480.3536547.45m-⨯=.点睛:该题考察的是有关统计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绘制、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计算变量落在相应区间上的概率、利用频率分布直方图求平均数,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审题,细心运算,仔细求解,就可以得出正确结果.19.向量a ,b 不一共线,t 为实数. 〔1〕假设OA a =,OB tb =,1()3OC a b =+,当t 为何值时,A ,B ,C 三点一共线: 〔2〕假设||||1a b -=,且a 与b 的夹角为120°,实数11,2x ⎡⎤∈-⎢⎥⎣⎦,求111z =a +b i 的取值范围.【答案】〔1〕12t =〔2〕37[,] 【解析】试题分析:〔1〕因为,,A B C 三点一共线,那么存在实数λ,使得(1)OC OA OB λλ=+-,由此得到关于,t λ的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1L溶液中含有Fe(NO3)3和H2SO4两种溶质,其浓度分别为0.2mol·L-1和1.5 mol·L-1,现向该溶液中加入39.2 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后溶液中Fe3+物质的量为0.8 molB.反应后产生13.44 L H2(标准状况)C.由于氧化性Fe3+>H+,故反应中先没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气体D.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0.9 mol【答案】D【分析】硝酸铁和硫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摩尔和1.5摩尔,铁的物质的量为39.2/56=0.7mol,氧化性比较,硝酸氧化性最强,先反应,然后铁离子反应,最后氢离子反应。
Fe+4H++NO3-=Fe3++NO+2H2O1 4 1 10.6 2.4 0.6 0.6Fe+2Fe3+=3Fe2+1 2 30.1 0.2 0.3铁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溶液中存在0.6mol铁离子,0.3摩尔亚铁离子。
【详解】A.反应后溶液中铁离子为0.6mol,错误,不选A;B.没有产生氢气,错误,不选B;C.先硝酸反应,错误,不选C;D.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物质的量和为0.9mol,正确,选D。
答案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硅常用于制造光导纤维B.碳酸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明矾常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D.高压钠灯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答案】D【详解】A.二氧化硅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晶体硅可用于制造晶体管及太阳能电池,A错误;B.碳酸氢钠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而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对人会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C.明矾具有净水作用但无强氧化性,因此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但不能对水进行消毒杀菌,C错误;D.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穿透力强,因此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照明,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
3.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对应结论正确的是( )离子 检验方法及对应结论A 2Mg +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证明有2Mg + B 3Fe +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有3Fe + C 24SO -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证明有24SO -DK +取样,用铂丝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黄色火焰,证明有K +A .AB .BC .CD .D【答案】B 【详解】A .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均为白色沉淀,取样,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有镁离子,可能有铝离子,故A 错误;B .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红色的硫氰化铁,取样,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证明有铁离子,故B 正确;C .氯化银、碳酸钡、亚硫酸钡和硫酸钡均为白色沉淀,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有硫酸根离子,可能有银离子或碳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C 错误;D .取样,用铂丝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证明有钾离子,故D 错误; 故选B 。
高一数学试卷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一、选择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30分〕1、以下四个命题中,正确的选项是( C )A. a,b为向量,a·b=0,那么a=0或者b=0B. a,b为向量,|a·b|=|a|·|b|C. a,b为非零向量,a⊥b时,|a+b|=|a-b|D. a,b为单位向量,那么a=b.2、△ABC中,AB= c,BC= a,CA= b,那么以下推导不正确的选项是〔A 〕A.假设a·b < 0,那么△ABC为钝角三角形B.假设a·b = 0,那么△ABC为直角三角形C.假设a·b = b·⋅c,那么△ABC为等腰三角形D.假设a·b = b·⋅c=a·c,那么△ABC 为正三角形3、一物体在一共点力F1=〔lg2,lg2〕,F2=(lg5,lg2)的作用下产生位移s=(2lg5,1),那么一共点力对物体做的功W为〔D 〕5 C4、AB AP 34=,(,则表示、用=OP OP OB OAB 〕 A.OB OA 3431+OB OA 3431+ C. -OB OA 3431- D. OB OA 3431-5、O 是平面上一定点,A 、B 、C 是平面上不一共线的三个点,动点P 满足),,0[),||||(+∞∈+=λλAC AB OA OP 那么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 的〔 B 〕A .外心B .内心C .重心D .垂心6、根据以下条件解△ABC,那么其中有两解的是( D ) A. b=10 A=450 C=700 B. a=60 b=48 B=600 C. a=7 b=5 A=800 D.a=14 b=16 A=4507、平行四边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0〕,〔3,0〕〔1,-5〕,那么第四个顶点的坐标为〔 D 〕A.(1,5)或者〔5,-5〕B.〔1,5〕或者〔-3,-5〕C.〔5,-5〕或者〔-3,-5〕D. (1,5)或者〔5,-5〕或者〔-3,-5〕8、∆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及平面内一点P 满足AB PC PB PA =++,那么点P 与∆ABC 的关系为〔 D 〕A .P 在∆ABC 内部 ∆ABC 外部 C .P 在AB 边所在的直线上 9、A 、B 的坐标为A 〔4,6〕、B 〔-3,23〕与AB 平行的向量的坐标可以是〔 C 〕 〔1〕〔314,3〕;〔2〕〔7,29〕;〔3〕〔-314,-3〕;〔4〕〔-7,9〕.A.〔1〕和〔2〕B.〔1〕和〔3〕C.〔1〕、〔2〕、〔3〕D.〔1〕、〔2〕、〔3〕、〔4〕10、在∆ABC 中,假设cotA,cotB,cotC 成等差数列,那么 ( D ) A. a,b,c 成等差数列 B. a,b,c 成等比数列 C. a 2,b 2,c 2成等比数列 D. a 2,b 2,c 2成等差数列二、填空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12分〕11、假设G 是∆ABC 的重心,那么=++GC GB GA ____________.0 12、|a |=|b |=2,a 与b 的夹角为600,那么a +b 在a 上的投影为___________。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补偿训练卷命题:龚长乐 高一化学组可能会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S:32。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 A .制催化剂的材料 B .半导体材料 C .制农药的材料D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 全部元素都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D. 共价化合物一定是非电解质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是A. SO 2和NaOHB. CO 2和BF 3C. Cl 2和HClD. CH 4和NH 4F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健一定是非极性键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有共价键D. 所有物质都存在范德华力5.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 比金属B 的活泼的是 A. A 单质能与B 的盐溶液反应B. 常温时,A 能从稀盐酸中置换出氢,而B 不能C.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D. 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比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元素的阳离子和Y 元素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离子半径X >Y B. 原子半径X <Y C. 原子序数X <Y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Y7.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A.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一定是非金属元素B. 元素周期表有18纵列,7横行,故有18个族,7个周期C. 第ⅠA 族就是碱金属D. 某Ⅱ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 ,则和其同周期ⅢA 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119.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景阳冈上打虎的武松,是人人崇拜的英雄好汉。
他身长八尺,相貌堂堂,浑身上下似有千百斤力气,一只斑斓猛虎,竟然被他赤手空拳地打死了。
可他的亲哥哥武大郎,却身不满五尺,只有武松的一半多点儿,且面目丑陋,头脑可笑,因此人们都称他为“三寸丁谷树皮”。
同是一母所生,为什么这两个亲兄弟的身高竟相差如此悬殊呢?人体里有两大类腺体,一类是有管道的腺体,即外分泌腺,如汗腺、消化腺等。
这些腺体产生的物质,如汗液、唾液、胃液、肠液等均通过导管排放出来。
另一类是无管道腺体,即内分泌腺。
影响人的身体高矮的因素主要与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关系。
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腺、性腺、胸腺和脑垂体等。
它们能分泌激素(即“荷尔蒙”),这些激素都具有神奇的“魔力”,只要有一丁点儿进入血液,就能发挥出巨大的威力。
不同的激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与人体身高有关的激素主要是由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分泌的。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骨骼与生殖器官的发育,它若分泌不足,人就长不大,矮小且不成熟。
性腺对男女青春期的影响很大,那时它大量分泌,人的身高就猛长。
脑垂体是控制身高最主要的腺体,它分泌的多种激素能影响其他激素的分泌,与人体身高关系极大。
要是它们太多或不足,都会影响人体发育,武大郎矮小的原因,很可能就是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的结果。
生长激素是怎样促进人体长高的呢?美国的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后认为,生长激素对骨骼并无直接作用,它先作用于肝脏等组织,并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产生生长因子,再通过生长因子来促进生长。
要是儿童有了肝病、肾病或营养不良,由于生长因子的产量不足,人就长不高。
人的身高也有人种的因素,如白种人通常比黄种人高。
人的身高更有父母遗传的因素,通常父母身材高的,子女身材也高。
因此有的科学家认为,人的身高75%取决于遗传因素。
英国有份调查材料说,45%的身材矮小儿童是由遗传造成的。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乾安七中二零二零—二零二壹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题本卷须知:本卷总分值是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小题HY是异常复杂的现象。
HY艺术也是这样。
一般来说,HY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的HY宣传品,它们是HY、崇拜,而不是单纯欣赏的对象。
它们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HY效劳的。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
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
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
它历经隋唐,到达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HY派而走向衰亡。
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开展而变化开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国民族由承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
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化的思想意识的行程,所以,尽管同样是硕大无朋的佛像身躯,同样是五彩缤纷的壁画图景,它的人世内容却并不一样。
如以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初、盛、中、晚〕、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
不但题材、主题不同,而且相貌、风度各异。
无论是云冈、,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
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衬托。
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
HY需要对象,膜拜需要形体。
人的现实地位愈渺小,膜拜的佛的身躯便愈高大。
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比照: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衬托出的、恰恰是异静的主人。
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顶峰。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涡阳县第一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试题说明:本套试卷分为第一卷〔客观题〕和第二卷〔主观题〕两局部,全卷总分值是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根据本学科制定考试说明等〕考试本卷须知1.2.答客观题时,每一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需要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必须用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明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之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一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的本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孤立的一个人,不会产生礼的问题,只有在与别人相处、交往和比较时,才会产生礼的要求和行为。
礼仪本身是有差等的,不可能做到互相对等,那就要从内心情感和交往形式上去寻求互相对等的因素,孟子指出,“恭敬之心,礼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内心情感的对等表现为恭敬,交往形式的对等表现为辞让,从而使人们自觉自愿地践行礼的要求和标准。
所谓恭敬,“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恭〞和“敬〞分别属于容貌和内心情感的范畴。
然而,对于同一践礼主体而言,无论是貌恭还是心敬,都只能在主体与客体的交往中呈现出来,都是主体指向客体的行为。
相貌与内心是统一的,内心敬重,相貌总会好看;内心鄙弃,相貌就会不那么好看。
恭敬名为两个概念,实为一个内容,那就是敬的情感,即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敬重。
孔子非常重视敬在礼的行为中的意义,他从人与禽兽之别的角度,指出为孝必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重视祭礼和丧礼,却更在乎敬的内涵,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弟子子路的回忆,“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缺乏而礼有余也,不假设礼缺乏而哀有余也。
祭礼,与其敬缺乏而礼有余也,不假设礼缺乏而敬有余也〞。
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正确答案有且仅有一个)1.sin15cos15︒︒的值是( ) A.14B. 12C. 34 D. 322.不等式23520x x +->的解集为( )A. 13,2⎛⎫- ⎪⎝⎭B. ()1,3,2⎛⎫-∞-⋃+∞ ⎪⎝⎭C. 1,32⎛⎫- ⎪⎝⎭D.()1,3,2⎛⎫-∞-⋃+∞ ⎪⎝⎭3.已知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910a a +=,则12S 等于( ) A. 30B. 45C. 60 D. 1204.在△ABC 中,,则( ) A .B .C .D .5.若0,0a b c d >>>>,则一定有() Aa bc d> B.a b c d< C.a b d c> D.a b d c< 6.若向量,满足5,||=2,||=1,则向量,的夹角为( ) A .B .C .D .7.在ABC ∆中,2cos a b C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腰直角三角形D. 等腰或直角三角形8.已知{an}是等比数列,{bn}是等差数列,若a1•a5•a9=﹣8,b2+b5+b8=3π,则的值是( ) A .B .C .D .9.在△ABC 中,三边长可以组成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最大角的正弦值为,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 A .B .C .D .10.若]2,0[π∈x 方程12sin 32cos +=+k x x 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1,2[-C. ]1,0[D. )1,0[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________.1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3,c 1a ==,3B π=,则b 的值为________;13.设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且,,成等差数列,则=n a14.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项和为n s ,且9,5103-==a a ,则使n s 取得最大值时的=n 15.已知304απ<<,且3sin()45πα-=,则cos2=α_______;16.如图,已知等腰△ABC 中,AB =AC =3,BC =4,点P 是边BC 上的动点,则 =三、解答题(共5大题,共52分)17.(本大题10分)已知函数1cos 2sin cos 2)(2+-•=x x x x f(1)求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 (2)当⎥⎦⎤⎢⎣⎡∈2,0πx 时,求函数)(x f 的值域.18.(本大题10分)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满足4724,63S S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若2na nb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19.(本大题10分)已知实数y x ,满足约束条件⎪⎩⎪⎨⎧≤≤--≥+-1012012x y x y x(1)若点),(2a a A 在上述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内,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2)若y x z 32+=,求z 的取值范围20.(本大题10分)在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1)求A 的大小(2)若7=a ,2=b ,求ABC ∆的面积.21.(本大题12分)已知数列{}n a 满足0>n a ,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记为n S ,且n n n a a S +=22,(1)求数列{}n a 的通项表达式. (2)记nn S S S T 11121+⋯⋯++=,若1≤-t T n 对任意*∈N n 恒成立,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1.2π13.n 314.5 15.2524- 16.10三、解答题17.【答案】解:(1))42sin(22cos 2sin 1cos 2cos sin 2)(2π-=-=+-=x x x x x x x f Z k k x k ∈+≤-≤+-,令πππππ224222得:Z k k x k ∈+≤≤+-,令ππππ838所以函数)(x f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Z k k k ∈⎥⎦⎤⎢⎣⎡++-,,ππππ838. (2)()[]21-4344220,的值域为,,x f x x ∴⎥⎦⎤⎢⎣⎡-∈-⎥⎦⎤⎢⎣⎡∈ππππ18.【答案】(1)因为{}n a 为等差数列,所以4171434242767632S a d S a d ⨯⎧=+=⎪⎪⎨⨯⎪=+=⎪⎩ , 解得132a d =⎧⎨=⎩,21n a n ∴=+ ;(2)212224na n nn b +===⋅ ,()()1284124443n n n T -∴=+++=19 【答案】:(1)121≤≤-a (2)]11,5[- .20.【答案】解:(1)因为, 所以由正弦定理可得,所以B A B sin cos 2sin =. 因为π<<≠A B 00sin ,, 所以321cos π==A A ,(2)327π===A b a ,,,由余弦定理A bc c b a cos 2222-+=,可得322=--c c ,解得)(13舍去或-==c c .所以233233221sin bc 21=⨯⨯⨯==∆A S ABC .21. 【答案】解:(1)12111211=+==a a a S n ,得时,)②(①2221-21-1-2≥+=+=n a a S a a S n n n n n n ()21,0211212≥=->-+-=----n a a a a a a a a n n n n n n n n 整理得,又②得①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n a n =所以 (2)由(1)知是以1为首项,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所以,又1≤-t T n ,所以,得,所以恒成立,且所以.。
高一下学期物理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单选题1.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的符号是A . mB . m/sC . kgD . s2. 电容器的符号是A .B .C .D .3. 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内的鸡毛、铜钱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能表示铜钱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 .4. 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是A .B .C .D .5. 如图所示,花样跳伞运动员在跳伞降落过程中手拉手做成一个环状造型。
如果把构成环状造型的运动员看作一个整体,则此整体在竖直降落过程中()A . 只受重力B . 只受空气阻力C . 受重力和空气阻力D . 所受合力一定为零6. 如图所示,以甲为头雁的人字形雁阵以相同速度整齐滑翔.则()A . 选地面为参考系,甲是静止的B . 选地面为参考系,乙是静止的C . 选甲为参考系,乙是运动的D . 选乙为参考系,甲是静止的7. 如图所示,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则关于A对B的作用力FAB与B对A的作用力FBA的说法正确的是A . FAB大小大于FBA大小B . FAB大小等于FBA大小C . FAB先于FBA产生D . FAB后于FBA产生8. 如图所示为水平桌面上的一条弯曲轨道。
钢球进入轨道的M端沿轨道做曲线运动,它从出口N端离开轨道后的运动轨迹是A . aB . bC . cD . d9. 如图所示,为了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
实验中,用力按压两镜之间的桌面,观察到的现象是A . 桌面明显向下凹陷B . N镜明显向右倾斜C . M镜明显向左倾斜D . 光点位置明显变化10. 如图所示是某幼儿园的一部直道滑梯,其滑道倾角为θ.一名质量为m的幼儿在此滑道上匀速下滑。
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该幼儿()A . 所受摩擦力为mgsinθB . 所受摩擦力为mgcosθC . 对滑道压力为mgsinθD . 对滑道压力为mgtanθ11. 如图所示是一种地下铁道,车站的路轨建得高些。
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其次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国粹.(cuì)圆晕.(yūn)鬈.发(quán)沁.人心脾(qìn)B. 翩跹.(qiān)簇.新(cù)脑髓.(suǐ)天高地迥.(jiǒng)C. 赊.账(shē)孱.头(càn)蹩.进(bié)有史可稽.(yī)D. 趿.拉(tā)自诩.(xǔ)付梓.(zǐ)言简意赅.(gāi)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次校友讲座可谓精彩纷呈,主讲人的讲话有好几次被同学们的掌声。
②如何将微生物“偷渡”到太空并在那里繁殖,这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一个______解决的问题。
③医务工作者担忧大医院会像抽水机一样把基层的病人给抽走了,______,乡镇卫生院将走向灭亡。
A.湮没急需久而久之B.湮没亟待长此以往C.沉没亟待长此以往D.沉没急需久而久之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该委员认为,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华丽转身,建设高素养工人队伍、打造更多“大国工匠”是当务之急的工作。
B.当人类信息以指数级别爆炸式增长时,我们须要能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为我们供应帮助,帮助我们让生活更加便捷轻松。
C. 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D.当代的年轻人假如能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那么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就会得到传承,而不至于中断和流失。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高一(下)第二次阶段性检测数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40.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的一项)1. 已知锐角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2. 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的坐标为,则( )A. B. C. D.3. 如图,用斜二侧画法得到的直观图为等腰,其中,则的面积为( )A.B.C.D.4. 已知向量,若,则实数( )A. B. C. D.5. 年月日,神舟十三号三名航天员成功返回降落点,返回舱外形呈钟形钝头体,若将其近似地看作圆台,其高为,下底面圆的直径为,上底面圆的直径为,则估算其体积约为( )A.B.C.D.6. 已知,则( )A. B. C. D.7. 已知向量,的夹角为,,,则( )A. B. C. D.8. 已知,,,则( )A. B. C. D.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
在每小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9. 已知复数,为的共轭复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的虚部为B.C. 为纯虚数D. 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10. 周髀算经中给出了弦图,所谓弦图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一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如图中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分别为、,其中小正方形的面积为,大正方形面积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 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C.D.11. 已知,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若,,,,则B. 若直线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上,则C. 若,,,则D. 若,为异面直线,,,,,则12. 已知函数与,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的图象可由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B. 的图象与的图象相邻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C.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为D. 在区间上单调递增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13. 在中,,,内部一点满足,则______ .14. 已知点,,,,则向量在方向上的投影向量为______ .15. 已知,,复数,,且,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 .16. 在中,若,,则的周长的最大值为______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此题共16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48分.1-10题为单项选择题,11-16为多项选择题.1.关于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一样时间内做的功一定大小相等,正负相反B.不论怎样的力对物体做功,都可以用W=Flcosα计算C.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以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或不做功2.关于功率,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由P=可知,只要知道W和t的值就可以计算出任意时刻的功率B.由P=Fv可知,汽车的功率一定与它的速度成正比C.由P=Fv可知,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D.当汽车P一定时,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3.假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如此〔〕A.物体的动能不可能总是不变的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C.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D.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可能为零4.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t1时刻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设整个过程中汽车所受的阻力不变〕.如此在t1~t2的这段时间内〔〕A.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B.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C.汽车的速度先减小后不变D.汽车的速度逐渐增大5.如下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变大了D.重力势能减小时,重力对物体做正功6.关于弹簧的弹性势能,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当弹簧变长时,它的弹性势能一定增大B.当弹簧变短时,它的弹性势能一定变小C.在拉伸长度一样时,k越大的弹簧,它的弹性势能越大D.弹簧在拉伸时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压缩时的弹性势能7.如下列图,小明玩蹦蹦杆,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D.重力势能不变,弹性势能增大8.如下哪些现象属于能量的耗散〔〕A.利用水流能发电产生电能B.电能在灯泡中变成光能C.电池的化学能变成电能D.火炉把屋子烤暖9.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P放在光滑的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同时用力F向右推斜面体,使P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在前进水平位移为S的过程中,斜面体对P做功为〔〕A.FSB. C.mgScosθD.mgStanθ10.如下列图,小球m分别从A点和B点无初速地释放,如此经过最低点C时,小球的速率之比v1:v2为〔空气阻力不计〕〔〕A.1: B.:1C.2:1D.1:211.如下物体中,机械能守恒的是〔〕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B.被匀速吊起的集装箱C.光滑曲面上自由运动的物体D.以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12.一质量为1kg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起,第1秒内受到2N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N的外力作用.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0~2s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W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JC.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13.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f恒定.对于小球从抛出到上升至最高处的过程,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小球的动能减少了mgHB.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fHC.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D.小球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14.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半径为R,如此如下比值正确的答案是〔〕A. =B. =〔〕2C. =D. =〔〕15.如下列图,物体受到二个水平恒力F1和F作用,F1和F2互相垂直,物体沿光滑水平面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位移为S,AB连线与F1间的夹角为,如此下面关于两外力做的功的表达式一定正确的答案是〔〕A.•SB.〔F1+F2〕 SC.F1Scosα+F2SsinαD.16.竖直悬挂的轻弹簧下连接一个小球,用手托起小球,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如下列图.如此迅速放手后〔不计空气阻力〕〔〕A.放手后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B.小球、弹簧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小球机械能守恒D.小球下落过程中,小球动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不断增大二、实验题.本空2分,共14分.1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假设重物质量为0.50kg,选择好的纸带如下列图,O点为第一个点,O、A之间有几个点未画出.相邻两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如此:〔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重物的速度v B=m/s;〔2〕从起点O到打下点B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 p=J,动能的增加量△E k=J 〔结果保存三位有效数字〕.〔3〕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18.某兴趣小组通过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v变化的关系〞.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测:①Wα②Wαv③Wαv2.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每次实验物体都从不同位置处由静止释放.〔1〕实验中是否需要测出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2〕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其中L1、L2、L3、L4…,代表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处无初速释放时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v1、v2、v3、v4…,表示物体每次通过Q 点的速度.实验次数 1 2 3 4 …L L1L2L3L4…v v1v2v3v4…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由图象形状得出结论论Wαv2.他们的做法是否适宜,并说明理由?.〔3〕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大小〔选填“会〞或“不会〞〕影响得出的探究结果.三、计算题.此题包括3小题,共38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9.如下列图,在离地面H高水平台面上的A点,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斜向上被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求它到达抛出点下方h高度处的B点时速度的大小.20.如下列图,质量m=1.0kg的物体从半径R=5m的圆弧的A端,在拉力F作用下从静止沿圆弧运动到顶点B.圆弧AB在竖直平面内,拉力F的大小为15N,方向始终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致.假设物体到达B点时的速度v=5m/s,圆弧AB所对应的圆心角θ=60°,BO边在竖直方向上,取g=10m/s2.在这一过程中,求:〔1〕重力mg做的功;〔2〕拉力F做的功;〔3〕圆弧面对物体的支持力F N做的功;〔4〕圆弧面对物体的摩擦力F f做的功.21.小球自h=2m的高度由静止释放,与地面碰撞后反弹的高度为.设碰撞时没有动能的损失,且小球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求:〔1〕小球受到的空气阻力是重力的多少倍?〔2〕小球运动的总路程.四、附加题〔共1小题,总分为0分〕23.如下列图,半径分别为R和r的甲、乙两个光滑的圆形轨道安置在同一竖直平面上,轨道之间有一条水平轨道CD相通,一小球以一定的速度先滑上甲轨道,通过动摩擦因数为μ的CD段,又滑上乙轨道,最后离开两圆轨道,假设小球在两圆轨道的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都恰好为零,试求CD段的长度.2015-2016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存瑞中学高一〔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此题共16小题,每一小题3分,共48分.1-10题为单项选择题,11-16为多项选择题.1.关于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一样时间内做的功一定大小相等,正负相反B.不论怎样的力对物体做功,都可以用W=Flcosα计算C.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必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都可以对物体做正功或负功或不做功【考点】功的计算.【分析】明确功的定义与求法,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结合功的公式可明确两力的功的性质;同时结合摩擦力的性质分析摩擦力做功的性质.【解答】解:A、功的大小取决于力与位移,故虽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由于两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位移不同;故做功不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B、W=Flcosα只能用来求恒力的功,无法求变力所做的功,故B错误;C、当力与速度方向相互垂直时,力不做功;但物体可以做圆周运动,故C错误;D、当力与位移同向时,力做正功;当力与位移反向时,力做负功;而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均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一样或相反,故两种摩擦力均可以做正功或负功;故D正确;应当选:D.2.关于功率,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由P=可知,只要知道W和t的值就可以计算出任意时刻的功率B.由P=Fv可知,汽车的功率一定与它的速度成正比C.由P=Fv可知,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D.当汽车P一定时,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物体在单位时间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大小与做功多少和所用时间都有关系;在功率一定时,机器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解答】解:A、公式P=求的是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不能求瞬时功率,故A错误;B、据P=Fv知,当汽车牵引力一定时,汽车的功率与速度成正比,故B错误;C、因为功率等于牵引力与运动速度的乘积,当汽车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当功率不一定时,牵引力不一定与速度成反比,故C错误;D、在功率一定时,机器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故B正确.应当选:D.3.假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如此〔〕A.物体的动能不可能总是不变的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变化C.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变化D.物体所受合外力做的功可能为零【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分析】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根据合力是否做功,分析动能是否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加速度和速度是否变化.【解答】解:A、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假设合力总与速度垂直,合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得知物体的动能不变,比如匀速圆周运动.故A错误,故D正确.B、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合力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如此加速度可能不变,也可能变.故B错误.C、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合力不为零,物体的速度一定改变,但方向不一定改变.故C错误.应当选:D.4.汽车以额定功率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在t1时刻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设整个过程中汽车所受的阻力不变〕.如此在t1~t2的这段时间内〔〕A.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B.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增大C.汽车的速度先减小后不变D.汽车的速度逐渐增大【考点】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汽车匀速行驶时,牵引力等于阻力,当汽车的功率减小一半,根据P=Fv知,此时牵引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汽车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如此牵引力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减小,当牵引力增大到等于阻力时,又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当汽车的功率减小一半,根据P=Fv知,此时牵引力减小为原来的一半,汽车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如此牵引力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减小,当牵引力增大到等于阻力时,又做匀速直线运动.知在t1~t2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减小.故A正确,B、C、D错误.应当选:A5.如下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B.物体与零势能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变大了D.重力势能减小时,重力对物体做正功【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重力势能E p=mgh,h为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差;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两个因素有关.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改变量.【解答】解:A、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某个物体处于某个位置,相对不同的参考平面具有不同的重力势能,故A错误;B、重力势能E p=mgh,h为相对于零势能面的高度差;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两个因素有关;如果在参考平面下方,越向下,重力势能越小;故B错误;C、重力势能可以为负,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J变化到﹣3J,说明物体抑制重力做功重力势能变大,故C正确;D、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故重力势能减小时重力做正功,故D正确;应当选:CD.6.关于弹簧的弹性势能,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A.当弹簧变长时,它的弹性势能一定增大B.当弹簧变短时,它的弹性势能一定变小C.在拉伸长度一样时,k越大的弹簧,它的弹性势能越大D.弹簧在拉伸时的弹性势能一定大于压缩时的弹性势能【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弹性势能.【分析】对于弹簧,当弹簧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在拉伸长度一样时,k越大的弹簧,它的弹性势能越大.在拉伸长度一样时,k越大的弹簧,它的弹性势能越大.【解答】解:A、当弹簧变长时,它的弹性势能不一定增大,假设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故A错误.B、假设处于压缩状态时,弹簧变短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故B错误.C、由E P=得知,在拉伸长度一样时,k越大的弹簧,它的弹性势能越大.故C正确.D、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形变量有关,弹簧在拉伸时的弹性势能不一定大于压缩时的弹性势能.故D错误.应当选C7.如下列图,小明玩蹦蹦杆,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小明的重力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变化是…〔〕A.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增大B.重力势能增大,弹性势能减小C.重力势能减小,弹性势能减小D.重力势能不变,弹性势能增大【考点】功能关系;重力势能.【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可根据重力做功判断;弹性势能的变化可根据弹簧的形变量的变化判断.【解答】解:在小明将蹦蹦杆中的弹簧向下压缩的过程中,重力做正功,如此小朋友的重力势能减少.弹簧的形变量增大,其弹性势能增加,故A正确,BCD错误.应当选:A.8.如下哪些现象属于能量的耗散〔〕A.利用水流能发电产生电能B.电能在灯泡中变成光能C.电池的化学能变成电能D.火炉把屋子烤暖【考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分析】能量耗散的过程中能量向品质低的大气内能转变过程,但是总的能量是守恒的,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解答】解:能源耗散是指将高品质的能源在利用过程中转化为了低品质的能量过程;故BD是能源耗散;应当选:BD.9.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P放在光滑的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同时用力F向右推斜面体,使P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在前进水平位移为S的过程中,斜面体对P做功为〔〕A.FSB. C.mgScosθD.mgStanθ【考点】功的计算.【分析】m与楔形物体相对静止,二者必定都向左加速运动.即m的合外力方向水平向左,画出m的受力图,求出楔形物体对小物体的作用力,根据功的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m与楔形物体相对静止,二者必定都向左加速运动.即m的合外力方向水平向左根据受力分析可得N=所以支持力做的功为:W=Nssinθ=mgstanθ应当选:D10.如下列图,小球m分别从A点和B点无初速地释放,如此经过最低点C时,小球的速率之比v1:v2为〔空气阻力不计〕〔〕A.1: B.:1C.2:1D.1:2【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向心力.【分析】分别根据动能定理求出在不同位置释放时,到达C点的速度,作出即可求出比值.【解答】解:假设在A点释放,根据动能定理得:mgL=假设在B点释放,根据动能定理得:所以小球的速率之比为::1应当选:B.11.如下物体中,机械能守恒的是〔〕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B.被匀速吊起的集装箱C.光滑曲面上自由运动的物体D.以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是只有重力或者是弹簧的弹力做功,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逐个分析物体的受力的情况,即可判断物体是否是机械能守恒.【解答】解:A、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B、被匀速吊起的集装箱,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故机械能增大,故机械能不守恒,故B错误;C、物体沿光滑曲面上自由下滑,曲面的支持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D、物体以a=g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因a<g,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物体受到的合力小于重力,必定受到向上的作用力,此作用力做正功,如此知物体的机械能增加,机械能不守恒.故D错误.应当选:AC.12.一质量为1kg的质点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从t=0时起,第1秒内受到2N的水平外力作用,第2秒内受到同方向的1N的外力作用.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0~2s内外力的平均功率是WB.第2秒内外力所做的功是JC.第2秒末外力的瞬时功率最大D.第1秒内与第2秒内质点动能增加量的比值是【考点】动能定理的应用;动量定理;功率、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分析】此题可由动量定理求得1s末与2s末的速度,再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合力的功;由功率公式求得功率;【解答】解:由动量定理Ft=mv2﹣mv1求出1s末、2s末速度分别为:v1=2m/s、v2=3m/s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力做功为w=故0~2s内功率是,故A正确;1s末、2s末功率分别为:P1=F1v1=4w、P2=F2v2=3w;故C错误;第1秒内与第2秒动能增加量分别为:、,故第2s内外力所做的功为2.5J,B错误;而动能增加量的比值为4:5,故D正确;应当选AD.13.从地面竖直上抛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设上升过程中空气阻力f恒定.对于小球从抛出到上升至最高处的过程,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小球的动能减少了mgHB.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fHC.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D.小球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考点】牛顿第二定律;重力势能.【分析】重力做功不改变物体机械能,重力做功只使物体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或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空气阻力做功使物体机械能减少,减少的机械能等于抑制空气阻力做的功.【解答】解:A、由动能定理可知,小球动能的减少量等于合外力做的功,即:△E K=〔mg+f〕H,故A错误;B、小球机械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以外的力做功,即抑制空气阻力做的功,W=﹣fH,如此机械能减少fH,故B正确;C、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如此重力势能增加mgH,C正确;D、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a,得:a=g+>g,故D正确;应当选:BCD.14.同步卫星离地心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半径为R,如此如下比值正确的答案是〔〕A. =B. =〔〕2C. =D. =〔〕【考点】人造卫星的加速度、周期和轨道的关系;万有引力定律与其应用.【分析】求一个物理量之比,我们应该把这个物理量先用的物理量表示出来,再进展之比.运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和运用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列出等式解决问题.【解答】解:A、B、因为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和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一样,由a1=ω2r,a2=ω2R可得, =,故A正确,B错误;C、D、对于地球同步卫星和以第一宇宙速度运动的近地卫星,由万有引力提供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得:G=m,得v=如此得=,故C错误,D正确.应当选:AD.15.如下列图,物体受到二个水平恒力F1和F作用,F1和F2互相垂直,物体沿光滑水平面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位移为S,AB连线与F1间的夹角为,如此下面关于两外力做的功的表达式一定正确的答案是〔〕A.•SB.〔F1+F2〕 SC.F1Scosα+F2SsinαD.【考点】功的计算.【分析】根据功的定义式W=Flcosθ求解恒力做功.功是标量,几个力对物体做的总功,就等于各个力单独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解答】解:物体受到两个水平恒力F1和F2作用,F1和F2互相垂直,物体沿光滑水平面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位移为s,AB连线与F1间的夹角为α,所以恒力F1做功W1=F1scosα恒力F2做功W2=F2scos〔90°﹣α〕=F2Ssinα当有多个力对物体做功的时候,总功的大小就等于用各个力对物体做功的和,所以总功W=F1Scos α+F2Ssin α应当选:C.16.竖直悬挂的轻弹簧下连接一个小球,用手托起小球,使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如下列图.如此迅速放手后〔不计空气阻力〕〔〕A.放手后瞬间小球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B.小球、弹簧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C.小球机械能守恒D.小球下落过程中,小球动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不断增大【考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功能关系.【分析】弹簧原来处于压缩状态,小球受到重力、弹簧向下的弹力和手的支持力,迅速放手后,分析小球的受力情况分析其运动情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小球的加速度.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系统内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分析能量如何变化.【解答】解:A、刚放手时,小球受到重力和向下的弹力,所受的合力大于重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加速度大于g.故A错误.B、对于小球、弹簧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B正确.C、对于小球,弹簧的弹力对它做功,其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D、由上分析可知,小球、弹簧与地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即小球的动能、重力势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总和不变,由于下落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不断减小,所以小球动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不断增大.故D正确.应当选:BD二、实验题.本空2分,共14分.17.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假设重物质量为0.50kg,选择好的纸带如下列图,O点为第一个点,O、A之间有几个点未画出.相邻两点时间间隔为0.02s,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如此:〔1〕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重物的速度v B= 0.973 m/s;〔2〕从起点O到打下点B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 p= 0.238 J,动能的增加量△E k= 0.237 J〔结果保存三位有效数字〕.〔3〕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重物下落的机械能守恒.【考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然后根据动能、势能的定义进一步求得动能、势能的变化量.【解答】解:〔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如此有v B=m/s≈0.973 m/s〔2〕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 p=mgh B=0.5×9.8×4.86×10﹣2J≈0.238 J;动能的增量:△E k= mv B2=×0.5×0.9732≈0.237 J.〔3〕根据上面求解的数据,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重物下落的机械能守恒;故答案:〔1〕0.973,〔2〕0.238,0.237,〔3〕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力势能减小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重物下落的机械能守恒.18.某兴趣小组通过物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探究“合外力做功和物体速度v变化的关系〞.实验开始前,他们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测:①Wα②Wαv③Wαv2.他们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PQ为一块倾斜放置的木板,在Q处固定一个速度传感器,每次实验物体都从不同位置处由静止释放.〔1〕实验中是否需要测出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不需要.〔2〕同学们设计了以下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其中L1、L2、L3、L4…,代表物体分别从不同高度处无初速释放时初始位置到速度传感器的距离,v1、v2、v3、v4…,表示物体每次通过Q 点的速度.实验次数 1 2 3 4 …L L1L2L3L4…v v1v2v3v4…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L﹣v图象,由图象形状得出结论论Wαv2.他们的做法是否适宜,并说明理由?不适宜.由曲线不能直接确定函数关系,应进一步绘制L﹣v2图象.〔3〕在此实验中,木板与物体间摩擦力大小不会〔选填“会〞或“不会〞〕影响得出的探究结果.【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智才艺州攀枝花市创界学校平桥2021第二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试题高一语文一、根底知识〔一共10分,每一小题2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只有一个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赊.账〔shē〕敕.造(chì)趿.拉(tā)应.运而生(yīnɡ)B.结.实(jié)敛裾.(jū)咀嚼.(jiáo)有史可稽.(jī)C.詈.骂(lì)拮据.〔jù〕自诩.(xǔ)如法炮.(pào)制D.孱.头(chàn)应酬〔xuān〕蹙.缩(chù)一蹴.而就〔cù〕2.以下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哪一项〔〕A.我看到孩子们饥肠漉漉地等着我带着食品袋回家做饭。
B.古人说的话是无法听见了,幸而流传下来一些古代的文字。
C.“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一泉〞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籍。
D.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得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B.直到指手画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阿呀呀,这真是……C.凭借过人的智勇,蔺相如不孚众望....,终能完璧归赵,维护了赵国的利益。
其抗节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亦为后人所称颂。
D.我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B.据报道,过去10年中国一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不仅文化意义上的乡村已经开场消逝,地理意义上也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C.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
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先生。
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高一下第二次阶段检测练习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三峡工程水电站装机总容量是1820万千瓦,这将给中国电网带来历史性变革,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和西电东输工程。
目前在我国发电总量中的比例最大的是A、水电(水力发电)B、火电(火力发电)C、核电(核能发电)D、风电(风力发电)2、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H2B.碱金属单质都是质软、熔点低、密度均小于1的轻金属C.碱金属元素随核电荷数增大,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D.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B.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C.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D.主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都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周期数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个D.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5、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呈碱性,且碱性B>A,C和D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A.A、B、C、D、E B.E、C、D、B、AC.B、A、D、C、E D.C、D、A、B、E6、含硒(Se)的保健品已开始进入市场。
已知硒与氧、硫同主族,与溴同周期,则下列关于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34 B.氢化物比HBr稳定C.非金属性比硫强D.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显强碱性7、右图为某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下列关于该燃料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H2 -2e- = 2H+B、该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形式为化学能→热能→电能C、导线上电流方向为O2到H2,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H2一极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pH基本保持不变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由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D.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断开旧化学键,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9、已知X+、Y2+、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涡阳县第一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试〔期末考试〕试题试题说明:本套试卷分为第一卷〔客观题〕和第二卷〔主观题〕两局部,全卷满分是150分,考试时间是是150分钟。
〔根据本学科制定考试说明等〕考试考前须知1.在答题之前,必须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上本人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姓名、班级、准考证号与本人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是否一致。
2.答客观题时,每一小题选出正确答案后,需要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主观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明晰。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答题,超出答题区域书写之答案无效。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每一小题3分,一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晋商具有开放经营的历史渊源晋商是指发端于明初、兴旺于清代的商人群体。
至明末清初,集中在太谷、祁县、平遥一带的票号生意兴隆,这一时期是晋商最辉煌的时期。
五百年的晋商辉煌,得益于其企业内部制度安排的开放性。
引进人才、引进资金,使晋商获得源源不断的开展动力,是晋商开放经营的详细表达。
为引进人才实行“经理制〞。
晋商商号职员的设置历来“因事设人〞,从不“因人设职〞。
在普通员工的选择上,晋商秉持开放的人才选用机制和观念。
因为晋商在各地广设分号,机构日趋庞大,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的经营形式难免出现管理效率低、内部运营本钱高昂的弊病。
晋商以开放的经营智慧,创新人事管理制度,采取所有权和经营权别离的“经理制〞,打破了所有者自身才能的限制,建立起高效、有序的运营机制。
在“经理制〞下,财东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是授予掌柜资金运用权、职员调配权、业务经营权,委托掌柜详细管理。
财东充分信任掌柜,令其放手经营。
“经理制〞打破了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封闭经营管理形式。
浙江省绍兴市高级中学2021-2022高一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关参数:重力加速度g 均取10m/s 2。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的符号是( ) A.m/sB.mC.kgD.s2.电容器的符号是( )3.如图所示,真空玻璃管内的鸡毛、铜钱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
能表示铜钱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4.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是( ) A. 122m m F Gr= B. 12m m F Gr= C.122q q F kr=D. 12q q F kr= 5.如图所示,花样跳伞运动员在跳伞降落过程中手拉手做成一个环状造型。
如果把构成环状造型的运动员看作一个整体,则此整体在竖直降落过程中( )A.只受重力B.只受空气阻力C.受重力和空气阻力D.所受合力一定为零6.如图所示,以甲为头雁的人字形雁阵以相同速度整齐滑翔。
则( ) A. 选地面为参考系,甲是静止的 B. 选地面为参考系,乙是静止的 C. 选甲为参考系,乙是运动的 D. 选乙为参考系,甲是静止的7.如图所示,把A 、B 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 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 。
则关于A 对B 的作用力F AB 与B 对A 的作用力F BA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F AB 大小大于F BA 大小 B. F AB 大小等于F BA 大小 C. F AB 先于F BA 产生 D. F AB 后于F BA 产生8.如图所示为水平桌面上的一条弯曲轨道。
钢球进入轨道的M 端沿轨道做曲线运动,它从出口N 端离开轨道后的运动轨迹是( )A .aB .bC .cD .d9.如图所示,为了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在一张大桌子上放两个平面镜M 和N ,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到墙上,形成一个光点。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补偿训练卷命题:龚长乐 高一化学组可能会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S:32。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A .制催化剂的材料B .半导体材料C .制农药的材料D .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要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B. 全部元素都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离子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D. 共价化合物一定是非电解质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是A. SO 2和NaOHB. CO 2和BF 3C. Cl 2和HClD. CH 4和NH 4F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双原子单质分子中的共价健一定是非极性键B.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 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有共价键D. 所有物质都存在范德华力5.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 比金属B 的活泼的是A. A 单质能与B 的盐溶液反应B. 常温时,A 能从稀盐酸中置换出氢,而B 不能C.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D. 1molA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比1mol B 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 2多元素的阳离子和Y 元素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离子半径X >YB. 原子半径X <YC. 原子序数X <Y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 <Y7.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推测不合理的是 A. 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一定是非金属元素B. 元素周期表有18纵列,7横行,故有18个族,7个周期C. 第ⅠA 族就是碱金属D. 某ⅡA 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 ,则和其同周期ⅢA 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a+119.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A. 食盐B. 硝酸铵C. 生石灰D. 硫酸镁10.下列措施是为了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 制氢气时用粗锌而不用纯锌B. 双氧水制氧气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C. 试管中进行镁和水反应时,稍微加热D. 用盐酸制二氧化碳气体时用大理石块不用碳酸钙粉末11.下列对化学反应限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任何可逆反应在给定的条件下的进程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同反应的限度不同B. 可逆反应的最大转化率不能达到100%,所以可逆反应不容易发生C.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均不再改变,但物质间的转化仍在进行D. 改变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限度可能改变12.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由此判断表中所列M、N、P物质,其中可以成立的是选项M N PA锌铜稀硫酸B铜铁稀盐酸C银锌硝酸银溶液D锌铁硝酸铁溶液Pb+PbO2+4H++2SO42-=2PbSO4+2H2O,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池工作时,负极反应为:Pb-2e- = Pb2+B. 铅蓄电池是二次电池,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C. 电池工作时,电子由Pb板通过导线流向PbO2板D. 电池工作时,溶液中H+移向PbO2板14.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两烧杯中锌片质量均减小,铜片质量均不变B. 甲烧杯中锌片和铜片表面均产生气泡,乙烧杯中只有锌片表面产生气泡C. 甲烧杯中铜片失去电子,乙烧杯中铜不参与化学反应D. 当转移1mol电子时,甲烧杯中产生氢气比乙烧杯中产生的氢气多15.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B. 溴单质与水的反应比氯单质与水的反应更剧烈C.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D. 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的能力最弱溶液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 等浓度、等体积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均有气泡产生B. CO32-(aq)+2H+(aq)=CO2(g)+H2O(l) 是放热反应C. HCO3-(aq)+H+(aq)=CO2(g)+H2O(l) 是放热反应D. CO2(g)+H2O(l)=H2CO3(aq) 是放热反应17.下列说法正确是的A. 甲烷不能发生氧化反应B. 甲烷点燃前不需要验纯C. 二氯甲烷有2种同分异构体D. 甲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18.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 C与 CB. O2与O3C. D.19.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合成氨气:N2(g)+3H2(g)2NH3(g) 。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0~10 min内,以NH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 • L-1• min-1B. 10~20 min内,NH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缩小容器体积C. 该反应在20 min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 N2的平衡转化率与H2平衡转化率相等2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于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 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均可表示为“C+O2CO2”,故相同条件下,12g的石墨和金刚石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相等C. 一定条件下, mol N2和 mol H2置于某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放热 kJ,据此实验事实可知:该条件下,每生成1mol NH3,放热 kJD. 4 HCl(g)+O2(g)=2Cl2(g)+2H2O(g)是放热反应,Cl-Cl键和O=O键的键能分别为243kJ/mol 和498kJ/mol,则可推算出H-O键的键能比H-Cl键的键能大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60分)二、非选择题(共60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8分) 21.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CH 4与Cl 2发生反应的条件是漫射光照射;若用日光直射,可能会引起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量筒内壁出现油状液滴,饱和食盐水中有少量固体析出,_____,_____等。
(3)实验中生成的油状液滴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其中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饱和食盐水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1)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x 、y 、z 、d 、e 、f 、g 、h 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判断出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① 比较y 、z 、d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② 由表中两种元素的原子按1:1组成的化合物A ,A 中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其电子式为_____;③ 下列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如下,其中不是和f 同一主族的是____________b. 21c. 49d. 81④能表示出g 和h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能表示出y 和h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2)F 、Cl 、Br 、I 位于周期表的VIIA 族。
通过下列实验比较出卤族氧化性的强弱。
实验如下:①通过卤素间置换反应比较氧化性强弱的实验是___________。
(填写1、2、3、4)②滴加CCl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实验能否说明氯的氧化性强于溴判断并说明你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
23.(1)利用原电池装置可以验证Fe3+与Cu2+氧化性相对强弱,如下图所示。
该方案的实验原理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为原电池。
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该装置中的负极材料是______(填化学式),正极反应式是_______。
(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证明2Fe3++2I-⇌2Fe2++I2为可逆反应,设计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LKI溶液,滴加L的FeCl3溶液,再继续加入2mLCCl4,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再取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①方案一中能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
②有同学认为方案一设计不够严密,即使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也可能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
方案二:设计如下图原电池...装置,接通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注:灵敏电流计指针总是偏向电源正极),随着时间进行电流计读数逐渐变小,最后读数变为零。
当指针读数变零后,在右管中加入1mol/L FeCl2溶液。
③方案二中,“读数变为零”是因为____________.④“在右管中加入1mol/L FeCl2溶液”后,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______偏转(填“向左”、“向右”或“不”),可证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4.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等有害气体。
(1)汽车尾气中NO生成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示。
1molN2和1molO2完全反应生成NO会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kJ 能量。
(2)通过NO传感器可监测汽车尾气中NO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提示:O2-可在此固体电解质中自由移动)①NiO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外电路中,电子是从_________电极流出(填“NiO”或“Pt”).③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种新型催化剂用于NO和CO 的反应:2NO+2CO2CO2+N2。
已知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可提高该反应速率,为了验证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实验编号t(℃)NO初始浓度(mol/L)CO初始浓度(mol/L)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Ⅰ280×10﹣3×10﹣382Ⅱ280×10﹣3b124Ⅲ350a×10﹣382②能验证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规律的是实验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③实验Ⅰ和实验Ⅱ中,NO的物质的量浓度c(NO)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表示实验Ⅱ的是曲线_______(填“甲”或“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