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初三循环系统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30
初中生物的人体呼吸与循环知识点汇总人体呼吸与循环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了解人体呼吸与循环的知识对于我们认识人体、维持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初中生物中涉及人体呼吸与循环的知识进行汇总和总结。
1. 呼吸系统1.1. 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和呼吸肌肉(膈肌和肋间肌)等器官和组织。
1.2. 呼吸过程呼吸过程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
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肺腔容积增大,气压降低,使空气由外部进入肺部。
呼气时,肌肉放松,肺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加,使肺部的空气排出体外。
1.3. 肺的结构和功能肺是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由肺泡组成。
肺泡具有大表面积和薄壁的特点,有利于气体的交换。
肺泡内外的气体通过扩散进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2. 循环系统2.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
心脏负责泵血,血管负责输送血液,血液负责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废物。
2.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枢,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心脏具有自主跳动的能力,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的流动。
心脏分为左右两半,左半部分将含氧血液泵到全身,右半部分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2.3. 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
动脉将氧气和养分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和器官,静脉将含有二氧化碳和废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毛细血管具有顶点血红素和氧气的交换功能。
3. 呼吸与循环的关系3.1.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通过呼吸过程,人体从外界吸入氧气并将其输送到细胞,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扩散实现。
3.2. 运输物质的交换循环系统将氧气和养分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心脏再次进行气体交换。
这种物质的交换对于维持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4. 呼吸与循环的调节和适应4.1. 呼吸的调节呼吸中枢位于脑干的延髓部位,能感知体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变化,并根据需要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循环系统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浆含有水,葡萄糖,蛋白质和无机盐等,是一种淡黄色液体。
具有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注意事项】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分和无机盐,应多喝盐水或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液来补充水和无机盐。
血细胞:(1)对比三种血细胞的形态、功能与异常症:种类形态特点功能病症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数量过少可能患贫血。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数量过多可能有炎症。
血小板个体较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体积最小。
止血和加速凝血过少,流血不止;过多,形成血栓判断三种血细胞:图甲中A是_______,B是______,C是______,D是______。
图乙中①是______,②是______,③是______。
血红蛋白的功能:①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______的蛋白质。
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_,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______。
例如,在肺部毛细血管,血红蛋白与氧______;在组织处毛细血管,血红蛋白与氧______。
③贫血:血液中______的数量过少或______的含量过低而引起的疾病。
症状:头晕、目眩、浑身乏力、脸色苍白、精神状态不好甚至会晕倒。
应多吃含______和______丰富的食物来预防。
血量、血型和输血血量:成年人的血液总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 7%~8% 。
ABO 血型: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发现,ABO 血型系统包括 A 型、B 型、AB 型、O 型 四种血型。
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异型输血必须先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关系:交叉配血试验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临床上常根据病人的病情,有针对性的选用成分输血,如严重贫血者应该输入红细胞,严重血小板缺乏症患者应该输入血小板,烧伤、烫伤患者应该输入血浆。
九年级(初三)复习课生物教案7下血液循环系统第一篇:九年级(初三)复习课生物教案7下血液循环系统教学课题: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四单元第四章)参考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3.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5.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重点和难点重点:1.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4.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
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教学过程一、流动的组织——血液。
问题: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2、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3.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4.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一).血液的组成。
(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
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
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起到营养人体的作用,所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由于血浆里含有大量水分,约90%,就象小河流水一样,随着水的流动,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都随水而动,血液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组织。
(二)血液各组成成分作用运载血细胞,运输里面溶解的各种物质:营养物质和废物。
血液中的各中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都有不同的,依次可以帮助我们在镜下分辨它们。
同时也只有它们的形态、数量保持正常,人体才能保证健康,否则,人就会患病。
结合提供的相关资料,分析各组手中的血常规化验结果,作出简单诊断,并说明各种组分的作用。
生物循环知识点总结1. 水循环水是生物体生存的基础,也是生物循环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的形式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等一系列过程。
水的循环过程中,会受到太阳能的驱动,地球表面的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层,最终导致降水。
降水后的水分会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被植物吸收和蒸发,再次进入循环。
水循环的稳定性对生物体的生存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2. 碳循环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碳元素在不同物质之间循环的过程,包括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植物中的有机碳、土壤中的有机质、海洋中的溶解有机碳等。
碳循环是生物体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上碳元素平衡的重要过程。
在碳循环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形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氧气。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氧化成二氧化碳,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过程。
此外,海洋中也有大量的有机碳沉积,形成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3. 氮循环氮是构成生物体生命物质的重要元素,氮循环是指地球上氮元素在大气、土壤、植物和动物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氮循环包括了氮气固定、硝化作用、还原作用、氨化作用等多种生物化学反应。
在氮循环中,大气中的氮气被植物利用固定为无机氮化合物。
植物再被动物食用,无机氮从植物传到动物体内,形成有机氮。
动物排泄后,有机氮又会进入土壤中,通过腐解作用转化为无机氮,再被植物利用。
这个过程形成了一个动植物与土壤之间相互循环的氮元素过程。
4. 磷循环磷是生命物质中的重要元素,磷循环是指地球上磷元素在不同的环境中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了岩石中的磷化合物、土壤中的磷酸盐、植物中的无机磷和有机磷等。
在磷循环中,岩石中的磷化合物会受到风化和水侵蚀的作用,溶解成磷酸盐进入土壤中。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无机磷,形成有机磷。
动物通过食物链摄取植物中的磷,形成生物体内的磷循环。
5. 微生物参与的生物循环除了上述提到的水、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外,微生物在生物循环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肺循环中考题型
肺循环是生物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血液从右心室通过肺动脉进入肺部,再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的过程。
在中考中,肺循环的题型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应用题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题型示例:
1. 选择题:
- 下列哪项不是肺循环的组成部分?
A. 右心室
B. 肺动脉
C. 左心房
D. 肺静脉
2. 填空题:
- 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终点是________。
- 血液在肺循环过程中,氧气含量会________。
3. 判断题:
- 肺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到右心房的过程。
()
- 肺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
4. 简答题:
- 简述肺循环的过程,并说明其生理意义。
5. 综合应用题:
- 某患者因肺动脉瓣狭窄导致肺循环受阻,请分析这可能对患者产生哪些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参考答案:
1. C(左心房不是肺循环的组成部分,而是体循环的起点)
2. 右心室;左心房;增加
3. 错误;正确
4. 肺循环的过程是:血液由右心室泵入肺动脉,进入肺部毛细血管,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然后血液通过肺静脉返回左心房。
其生理意义在于为血液提供氧气并去除二氧化碳,维持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5. 肺动脉瓣狭窄可能导致肺循环受阻,影响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乏力、发绀等症状。
治疗建议可能包括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或者进行瓣膜置换手术以改善血流。
心脏和血液循环【命题趋势】“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示意图”等常结合识图以选择题、综合题的形式考查。
二氧化碳与氧气的交换,营养物质的吸收、尿的形成、激素的分泌都与毛细血管有关,血液循环与上述知识相结合的题目在中考题目中较多出现。
【重要考向】一.心脏的结构二.体循环和肺循环心脏的结构知识讲解1.心脏结构(1)四个腔下面就心脏四个腔的特点及与之相连的血管等进行比较如下:(2)心脏内的瓣膜①分类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动脉开)②特点:只能向一个方向开。
③作用: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
2.心脏工作示意图1.如图为心脏工作某一时刻的示意图,该时刻心脏状态为()A.心房收缩、心室舒张B.心房舒张、心室收缩C.心房心室同时收缩D.心房心室同时舒张【答案】B【解析】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
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如图所示:当心脏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时,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2.如图是心脏解剖模式图(a~d表示腔室,①-⑤表示血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和b、c和d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分开,a、c内是静脉血,b、d内是动脉血B.d的壁最厚,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C.c、d收缩时,动脉瓣开放,房室瓣关闭,血液由c流向③,由d流向②D.如果从③向心脏内灌水,水会从①或⑤流出【答案】D【解析】a右心房和b左心房、c右心室和d左心室不相通,使动、静脉血完全分开,不在流混合血,a右心房、c右心室内是静脉血,b左心房、d左心室内是动脉血,故A正确;d 左心室的壁最厚,能为体循环提供足够动力,行程较长,需要较大的压力,故B正确;c右心室、d左心室收缩时,动脉瓣开放,房室瓣关闭,血液由c右心室流向③肺动脉,由d左心室流向②主动脉,故C正确;如果从③肺动脉向心脏内灌水,水会从③肺动脉流出,因为在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动脉瓣,保证血液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故D错误。
专题06 人体的呼吸、循环第三章人体的呼吸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图示呼吸道鼻腔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咽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发声的器官气管、支气管以C形的软骨为支架,保证气体通畅。
气管壁上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保持湿润,还含有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气管壁上有纤毛,它不停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再进入食道,或经咳嗽排除体外,这就是痰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是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呼吸全过程名称肺与外界气体交换(①②)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③④)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组织细胞与血液气体交换(⑤⑥)怎样实现呼吸运动气体扩散作用血液循环气体扩散作用血液成分变化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图示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的通气)气体交换原理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造成了外界气压和肺内气压差,促进了空气流动。
气体交换过程模拟膈肌运动实验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支气管,气球模拟肺。
左图代表呼气右图代表吸气曲线图曲线Ⅰ表示平静状态,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8次。
曲线Ⅱ表示运动运动状态,呼吸频率每27次。
AB段表示吸气、BC段表示呼气。
B、C表示吸气和呼气结束时的瞬间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1)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气体交换过程当外界空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浓度比血液中的高,故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肺泡中的高,故二氧化碳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2)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①肺泡数目多。
②肺泡壁外紧贴着大量的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3)探究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相比,空气成分的变化演示实验现象:乙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加分析数据结论: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温馨提示●气体交换的原理:就是气体的“扩散作用”。
初中生物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引言: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配合,保持我们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并引导学生了解保持呼吸与循环系统健康的重要性。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1. 呼吸系统的结构a) 鼻腔与咽部:空气进入呼吸系统的首要通道,通过鼻腔和咽部进入人体。
b) 气管与支气管:将空气从鼻腔和咽部引向肺部。
c) 肺部:主要呼吸器官,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2. 呼吸过程a) 吸气:肌肉收缩,胸腔膨胀,肺部膨胀,使空气进入肺。
b) 呼气:肌肉松弛,胸腔收缩,肺部收缩,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 人体的呼吸调节a) 神经系统调节:由呼吸中枢控制,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
b) 化学调节:呼吸中枢对血液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做出调节。
二、人体的循环系统1. 循环系统的结构a) 心脏:循环系统的核心器官,将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b) 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液在其中流动。
2. 循环过程a) 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过程,推动血液流动。
b) 氧合与二氧化碳排出:心脏将富含氧气的血液从肺部输送至全身,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输送至肺部排出。
3. 人体的循环调节a)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心率和血压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
b) 化学调节:血液中的乳酸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心脏和血管的功能。
三、呼吸与循环系统的联系与重要性1. 呼吸系统与循环系统的联系:呼吸系统提供氧气,循环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2. 保持呼吸与循环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健康与我们的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保持健康的呼吸和循环系统能够保证身体正常运转。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人体的呼吸与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机制,以及其联系与重要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保持呼吸与循环系统健康的重要性,关注和照顾自己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