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一)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6
正负数的教案教案标题:引导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及运用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2. 培养学生对正负数的认知能力,包括正负数的表示、比较和运算。
3. 提供实际例子和练习,以帮助学生巩固对正负数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内容:1. 正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正负数的比较和排序。
3. 正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步骤:引入:1.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向学生介绍正负数的概念,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讲解与示范:2. 解释正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包括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3. 通过示例演示正负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大小关系。
练习与巩固:4. 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正负数的比较和排序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5. 引导学生进行正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注重正负数相加减的规律和技巧。
拓展与应用:6. 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银行账户余额、海拔高度等,并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
总结与评价:7.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并进行简单的评价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实际生活中的温度变化图表、海拔高度图表等。
2. 练习题集。
3.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等。
教学评估:1. 在练习与巩固环节,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2. 在拓展与应用环节,观察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思考能力。
3. 在总结与评价环节,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估学生对正负数概念的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1. 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可提供更多的挑战性练习,如多步运算、解方程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解决,如经济收支、坐标系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思路,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正负数(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4——75页《正负数(一)》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六年级上册的实践活动“数的世界”内的一节课,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另外学生还要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数可以互相抵消。
教材创设了比赛计分看胜负的情境,而比赛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教材正是借助这一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知道1和-1可以互相抵消,进一步让学生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在教学过程中,精心预设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对“正负数”这两个概念进行对比研究,可让学生借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整理得出比赛结果数据,通过借助比赛结果数据,能使学生更好的明确正负数的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渗透数学的相对性,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应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创设多个贴近学生认知规律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起来,让学生更深一层去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抵消。
【教学重难点】1、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
2、时间间隔、温差等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猜数游戏,建立数的概念[设计意图:把学生引入积极的猜数游戏中,感受数的大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尽快的融入课堂。
]1、建立数的概念:师:老师手中的卡片上有一个数,大家猜猜是多少?(依次猜数∶59、20、-2、-12、 0)2、师:你能将这些数分类吗?生:一共分三类:59、20是正数;-2、-20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揭示课题:同学们对正负数都有一定的认识!那么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正负数(一)》[教师板书: 正负数(一)]活动一:猜拳游戏[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的教学方式,互动的教学模式,并让学生通过谈话----游戏----探究----得出结论这一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操作、思维能力。
认识正负数大班数学教案【教案】认识正负数(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主要介绍如何在大班数学课上引导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计的多元化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正负数的含义、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和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教案适用于大班学生,时长约为2节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能够用数轴表示正负数;3. 能够比较大小并进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4.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正负数的数学表达形式。
(三)教学重点1. 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正负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1. 数轴、纸张、铅笔等教具;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用以引导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引入】1. 让学生回顾数轴的概念,并回忆正数和负数的含义;2. 通过展示图像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数轴上正数和负数的不同位置;3. 鼓励学生举例,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正负数的数学表达形式。
【探究】1. 将学生分为小组,发放数轴和纸张,让他们通过绘制数轴和实例问题进行讨论;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正负数,如何比较大小以及如何进行加减法运算;3. 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并与全班共同探讨各种解答方法的优缺点。
【实践】1. 将实际问题引入课堂,例如温度变化、海拔高度等,让学生尝试用正负数进行数学表达;2. 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辅导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3. 引导学生总结应用正负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拓展】1.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如高速公路里程计算、负债与资产计算等;2. 让学生自主探索正负数应用的领域,并展示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3. 引导学生思考正负数在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配置计算机或平板电脑,使用相关数学软件和游戏进行练习;2. 建议家长和学生一起探索正负数的实际应用,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正负数的概念。
初中数学正负数教案(15篇)初中数学正负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的例3、例4,以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5-8题。
教学目标:1.能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及相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准确地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2.通过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应用负数,体验负数。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方向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自主准备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相反意义的量?试着举例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二、自主探究1.阅读课本第3页的例3。
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大声地读一读,并说一说表中的数所表示的意义)2.从例3的学习中,你知道()和()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情况下,怎样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3.填写课本第3页的“试一试”。
4.阅读课本第3页的例4。
思考:如何用图来表达学校、邮局、公园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下面画一画)5.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6.在直线上用点表示邮局和公园的位置看了上图,你有什么发现?三、自主应用1.电梯上升15米记作+15米,下降10米记作()米,-20米表示电梯()米。
2.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将下车3人记作-3人,上车4人记作()人,-5人表示()人。
3.知识竞赛抢答的评分规定:答对一题得10分,记作+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应记作()分。
王明答对12题,答错3题,他得了()分。
四、自主质疑你认为本节课应学会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初中数学正负数教案篇2教学目标:借助温度计,经历认识正、负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及认识整数的过程。
2、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知道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整数,会比较简单整数的大小。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负数充满好奇心,感受借助直观模型理解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负数的意义,会读、会写负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正负数》教案优秀(5篇)小学数学四年级《正负数》教案优秀 1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会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
2、在用正数、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量的过程中,体会正数、负数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体现正数、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教学设计: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你知道这节课我们学*什么知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这节课你想知道正负数的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出示本课目标:1、正数、负数怎么读、写?2、怎样用正数、负数表示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正数、负数和0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正数、负数的认识(板书课题)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正、负数1、用自己的'方法记录三组数据老师说几组数据,请你记在记录单上,注意你的记录一定要让别人看明白。
(附:记录单如下)教师叙述:第一组数据:一支球队在比赛中,上半场进了3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第二组数据:本学期,我们班转入2人,转走1人。
第三组数据:王阿姨做生意,一月份赚了4000元,二月份赔了2000元。
2、展示并交流学生可能出现四种情况:(只写数字;数字前面写字;用符号;前面加正负号)。
师选择用文字表示的,用投影展示出来。
问:有没有与他不同的表示方法?学生会出示用符号表示的方法。
问:你为什么这样表示?这两种记录方法否非常详细,你认为那种方法表示更好?为什么?当学生出现认为文字表示方法比较好的时候,我会这样引导:有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或者出现错别字,采用这种文字表示,容易让别人错误的理解你的意思,所以,我们就采用不易理解错误的符号记录。
3、认识正负数你们知道像+3这样的数叫什么吗?(正数)观察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数字前面带了一个“+”)你会读吗?生:读加三。
正负数(霍城中心小学王国坚)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的读、写正负数。
2.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3.感受正负数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的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的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了解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
教学准备课件,教科书,任务题卡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索法结合教师讲授法。
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新知在数学上,我们把意思相反的两个量叫做相反意义的量,怎样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历史上的数学家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
1.游戏:截然相反二、借助实例,感受负数1.超市经营中的正负数(盈利的数额用正数表示,亏损的数额用负数表示)2.存折上的正负数(存入的数用正数表示,取出的数用负数表示)3.海拔中的正负数(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4.分类界定正负数和零(像+26,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前面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像-5,-40这样的数都是负数,前面的负号不可省略。
)三、感受生活中的正负数1.生活中的正负数。
2.电梯中的正负数。
(看电梯的按钮,说-1和1表示的含义、区别。
并完成:李叔叔上五楼开会,刘阿姨到地下二楼取车,应按那个键)四、生活应用1.通过填表格记录小明家的收支情况,了解生活中的正、负数。
2.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的对应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正、负数的读写。
五、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历史。
六、总结全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生活中那些情况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板书设计正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正负数(一)教案双江小学王桂芬课题:正负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相互抵消。
过程与方法:2、借助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2、在课堂中开展同伴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共同成功的收获与喜悦。
◆教学重点:运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教学难点:运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正负关系,会用生活经验解决不同的具体问题◆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一直在分析生活中的数,从中知道了数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我们从中学习了各种类型的数字,而这些数字都有着它自己的意义。
下面老师让同学们看一组数,看看大家是否还认识它们?1、大屏出示:认一认,分一分。
-12 +3 +3.5 -6 -2.5 2 +1 -1 0 (1)、学生观察,说一说这是什么数。
(2)、让学生进行分类。
(3)、强调“0”的特殊性。
归纳: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再使用正负数。
那么大家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正负数?(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
师:说得很好。
同学们看,正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时我们使用正负数时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的,今天我们要更深入的分析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4)、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的冬运会结束了,但是大家还记得冬运会的前期我们的拔河比赛吗?老师把前面我们班最激烈的一场拔河比赛用正负数的知识进行了统计,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看。
1、大屏出示:在本次冬运会中,六(1)班和六(4)班的拔河比赛得分如下:(1)、观察回答:从统计表中你获得那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师:说得很好,那么谁知道老师是用什么积分规则进行积分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明积分规则)(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评分规则。
《正负数》教案《正负数》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七册86-87页。
·教材分析:《正负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二课时。
教材通过正负数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引导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感受正、负数及0的意义,为进一步学习正负数打下较好基础。
·学情分析:第一课时《温度》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零上、零下温度的区别、读写方法,并形象而生动地感受了负数产生的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本节课学习《正负数》较为轻松有趣,但应用正负数解决、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会有一定的困难和挑战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感知正数与负数,初步体会生活中的负数是根据需要来界定的,体验具体情境中的负数;知道正负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且表示在一个情境中成对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尝试、探索等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预设:(一)、组织课前游戏: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字叫“截然相反”。
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和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零上温度上车前进做生意赚了钱足球比赛进了球(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通过记录相反意义的数量,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1、下面老师说几件生活中的事,请同学们记录相关信息。
要求:简明扼要,能看懂,记录时可以使用文字或者符号。
2、师叙述,生记录:足球比赛,中国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四照园小学2006年,四年级共转入15个学生,五年级共10个学生。
小明的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2024年正负数教案5篇正负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使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通过描述性定义认识正数、负数和“0”。
教学过程:一、感受相反方向的数量,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
1、回忆小学学过那些数:自然数,分数出示信息:看数的产生过程,现实中负数学习的必要。
2、引入负数的概念3、总结正负数(1)这些数很特别,都带上了符号,它们是一种“新数”。
-9、-4.5等都叫负数; +7、+988等都叫正数。
你会读吗?请你读给大家听。
注意“-”叫负号,“+”叫正号。
(2)读给你的同伴听。
(3)把你新认识的负数再写两个,读一读。
下面让我们走进正数和负数的世界,进一步了解它们。
(板书课题)二、借助实际生活情境的直观,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
1、负数有什么用?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数量。
(1向东走200米,用+200米表示;那么向西走200米元用表示。
2.说说实际问题中负数的确定(1.)表示海拔高度(2.)解释温度中正负数的含义(3)做练习三3、怎样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三、理解0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0是正负数的分界。
2、0只表示没有吗?1).空罐中的金币数量;2).温度中的0℃;3).海平面的高度;4).标准水位;5).身高比较的基准;6.)正数和负数的界点;3、总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负数的分界。
0是整数,0是偶数,0是最小的自然数。
四、探究活动(出示课件):1.探究活动一: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 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什么?物体原地不动记为什么?若将28计为0,则可将27计为-1,试猜想若将27计为0,28应计为。
正负数(一)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正负数(一)教学目标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正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抵消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谈话导入: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就初步学习了正负数,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哪些方面要用到正负数?2、课前练习老师也找了一些练习,大家来一起学习一下。
妈妈在银行开了一个新存折,她先存入100元,记作(),再把100元取出来,记作(),现在存折本上有()元这一节课我们来进一步了解正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师:首先老师想跟大家玩一个游戏,大家想玩吗?(学生:想),老师这个游戏的要求可不简单哦,要求要会玩,会说还要会做哦。
3、小组活动:(1)玩剪子、石子、布的游戏⊙比赛中,记分规则:赢一场,记1分,平一场,记0分,负一场,记-1分⊙同桌两人一起玩,一共玩三次,并把一组结果记录在黑板表格里二、探索新知: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是玩游戏的高手,很快就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真了不起。
问题1:三局过后我们来看这两位同学的得分分别是多少?谁输谁赢?你是怎样想的?(生:学生1是-1分,学生2是+1分。
因为学生1第一局得1分和第二局负1分相互抵消,就等于0,第三局又负1分,所以学生1的最后得分是-1分。
而学生2的第一局是负1分,第二局是得1分,相互抵消,第三局又得1分,所以学生2的最后得分是1分。
)师:说得好!也就是说,+1和-1这两个数字相同符号相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相加可以相互抵消。
抵消后得0。
(板书:+1和-1相互抵消得0问题2:除了+1和-1这两个正负数,你还能举出几个象这样抵消后得0的正负数例子吗?(学生举例说明,)问题5:如果学生1同学要取得整个比赛的胜利,至少还要胜几局?至少要胜2局。
)(2)、各自算出小组中两人的得分。
初一数学正负数教案初一数学正负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正数和负数的初步熟悉,数轴的相关学问,相反数的相关学问,肯定值的相关学问。
教学目的:1、教学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推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初步运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能将学过的整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相反数的概念,把握相反数的表示法,能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相反数。
4、把握肯定值的表示法,给一个数,会求它的肯定值。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是为进一步学习正数和负数加减法打下基础,为学校数学学习做预备,是连接学校数学和学校数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的重点是相反数和肯定值,难点是正数和负数及数轴概念的理解。
教学课时:约6课时。
教学预备: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内容:完成例题,“试一试”及练习一a组的1-7题,b组的1-3题。
教学目的:1、熟悉正数和负数,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一些常见的数量。
2、培育同学对相对的理解,培育创新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负数的熟悉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师: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出示气温图,说一说各数字表示的意思,找一找哪些是没有学过的?二、探究新知:1、师:你会读这些数字吗?试一试.师:像-1、-4、-8……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为了和负数相对应,我们把以前学过的除零以外的数叫作正数,并可在前面加上符号“+”,读作正。
2、自学课本其次页的内容。
师:你还能举出一些正、负数的例子吗?3、教学例题出示例题,读题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明确:海平面以上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用负数表示。
4、试一试完成试一试的相关题目。
三、巩固拓展1、完成练习一a组的1-7题。
第4题要重点订正。
2、完成练习一b组的第1、2、3题。
四、小结师: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初一数学正负数教案篇2学习目标:1.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通过正.负数学习,培育同学应用数学学问的意识.3.通过探究,渗透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学习重点: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预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为了区分它们,我们用正数和负数来分别表示它们.问题1:“零”为什么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呢?引导同学思索争论,借助举例说明.参考例子:温度表示中的零上,零下和零度.二.探究理解解决问题问题2:(教科书第4页例题)先引导同学分析,再让同学独立完成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削减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20__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状况是:美国削减6.4%,德国增长1.3%,法国削减2.4%,英国削减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23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家2023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三.巩固练习从0表示一个也没有,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的角度引导同学理解.在同学的争论中简洁介绍分类的数学思想先不要给出有理数的概念.在例题中,让同学通过阅读题中的含义,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打算哪个用正数表示,哪个用负数表示.通过问题(2)提示同学审题时要留意要求,题中求的是增长率,不是增长值.四.阅读思索1页(教科书第8页)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问题:1.直径为30.032mm和直径为29.97的零件是否合格?2.你知道还有那些大事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允许误差吗?请举例.五.小结1.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吗?六.应用与拓展1.必做题:教科书5页习题4.5.:6.7.8题2.选做题1)甲冷库的温度是—12°C,乙冷库的.温度比甲冷酷低5°C,则乙冷库的温度是.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9±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9mm,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多少?最小不小于标准尺寸多少?初一数学正负数教案篇3教学目标:在熟识的生活情景中,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道负数的写法和读法,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
七年级数学教案正数与负数(优秀15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15篇正数与负数教案的相关文章,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七年级数学正数和负数教案篇一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方案(第1课时)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1.1正数和负数”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正数、负数和零的定义、联系。
是本章有理数学习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1.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感受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能结合具体情境出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并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数学话题,在数学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
难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具有相反的意义的量,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教学方法:采用“现象──问题──目标”的教学方法,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师演示第一节首图片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达标检测学习总结教师出示图片说明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
接着出示问题问题1 天气预报:北京市冬季某天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我市的温差是多少?问题2 有三个队参加的足球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如何确定三个队的净胜球数与排名顺序?问题3 某机器零件的长度设计为100mm,加工图纸标注的尺寸为100 0.5(mm),这里的0.5代表什么意思?合格产品的长度范围是多少?三个问题中的-3、0.5是我们以前没有学过的新数,这说明随着生活和劳动的发展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需要引进新的数。
正负数(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4—75页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可以互相抵消。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知道正负数可以抵消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师: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吗?(不知道)我想做完这些练习我们就会知道了。
1、如果四年级转入15名同学用“+15”表示,那么转出3名同学可以表示为()。
2、李叔叔做生意三月份赚8000元用“+8000”表示,那么-4000元表示()。
3、如果体重减轻4千克,用“-4”表示,那么+1.5表示()。
4、如果大雁向南飞30米用“-30”表示,那么向北飞50米可以写成()。
师:做了这些题目后,知道我们要学什么了吗?(生:正负数的知识。
)(板书:正负数一)
二、出示课题:正负数。
六一班.六二班举行了三场篮球比赛,比赛结果如下表。
生:我发现最后结果是六二班胜了,
生:我发现最后六一班的得分是-1分,而六二班的得分是1分。
(板书)
师:非常好,那么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积分规则吗?
生:胜一局记1分,就是说谁要是赢了一局的话就可以得1分,平一局不的分,也就是0分,输一局的话就要扣掉1分,记作-1分。
师:没错,我们已经很好的读懂了比赛规则,那现在老师就要问大家两个问题了。
第一个问题是:两局过后这两个班的得分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都是0分。
因为得1分和负1分等于没有得分。
就是+1和-1加在一起等于0。
师:说得好!也就是说,+1和-1这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相加可以相互抵消。
抵消后得多少?除了+1和-1这两个正负数,你还能举出几个象这样抵消后得0的正负数例子吗?在草稿本写一写。
第二个问题是:三局过后,他们的积分是多少?
(六一班得-1分,六二班得1分。
)
根据生的回答,师板书。
那么六一班要想胜六二班,还应该赢几局呢?大家可以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我们让其中的代表给我们说说他们的想法。
生讨论,师巡视。
生:应该再胜六二班两局才能赢。
师:为什么呢?我们大家都很想知道你的具体想法,说说吧!
生:我认为,现在六一班的得分是-1分,而六二班的得分是1分,如果六一班再胜六二班的话,那么他们打平了,都是0分,只有六一班再胜六二班一局,六一班的得分就是1分,而六二班的得分就是-1分。
所以说,六一班要是想胜必须在胜两场: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试一试
1出示教材第74页试一试中第一题的图片和数据
为了检查某味精厂袋装味精的净含量是否合格,检查员抽查了5袋,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一袋味精的净含量是100克
生观察,分组讨论,师巡视。
生:我发现这些味精都不符合标准。
生:我发现第一袋比标准的要少2克,第二袋则多了2克。
生:我发现第三袋比标准的重量差的最多。
师:好,大家发现了很多,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问题,想考考大家。
第一个问题:前两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
第二个问题:五袋的总质量是多少?
生:我想回答第一个问题,我认为第一袋少2克,而第二袋正好又多2克,所以+2和-2正好抵消了,所以我认为前两袋的总重量没发生变化,还是200克。
师:说的非常好,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么,我们在计算前两袋的总质量时,还需要去计算每袋的质量吗?
生:不需要,正好抵消了。
师:没错,利用正负数可以抵消就不必再去计算每袋的质量也能求总数。
生:我想回答第二个问题,我同样也没有一个一个去求出每一袋具体的数,而是利用正负数可以抵消的方法,得出的结果,是494克。
师:你能再说的具体一些吗?
生:前两袋互相抵消,所以总质量没发生变化,而第3盒的质量是-5,和第4袋的+3相互抵消还剩-2,,然后-2和第4袋的-4合起来是-6,就是总共少6克,所以5袋一共是494克
师: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
生:明白。
师:这位同学简单的几句话就帮助我们免去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看来求5袋的总质量也不需要我们一个一个去分别求出他们的质量,还是利用正负数可以相互抵消的思想。
师:完成作业纸第1题,想一想两个正负数互相抵消后得多少,用线连一连。
+5和-8 4
-4、4和4 -3
+30、-6和-25 11
9、-3和5 a
a、b和-b -1
2出示太空游戏时间表
师:说到宇航员,大家想到谁了?
生:杨立伟。
师: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他呢?
生:杨立伟是我国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师:是啊,杨立伟叔叔是乘坐着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第一位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大家是不是感觉到非常的自豪?
生:是的。
师:那大家羡慕杨立伟叔叔吗?
生:羡慕。
师:老师也很羡慕,但是羡慕归羡慕,我们一时半会还是上不去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有关太空的小游戏来大体了解一下宇航员在飞上太空的整个过程中都安排了哪些活动?
(课件出示遨游太空图)
师:认真观察这样一个时间轴,尝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生:-3表示发射火箭前3小时。
太空人在发射火箭前2小时穿上太空衣。
师:你的前或者后的标准是什么?
生:时间轴上的0,即发射火箭的时间。
师:那好,按照这个标准,大家再说说还有哪些活动?
生:发射前5小时,全体集合。
生:发射前4小时,接受命令。
生:发射后2小时,进餐。
师:都说的非常好,到此为止,可以吗?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到了发射后2小时进餐,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两餐之间相
隔多长时间?
生:应该是5小时
师:为什么?
生:因为第一餐是在发射前3小时,而第二餐是在发射后2小时。
加起来是5小时。
师:大家都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的。
师:老师也有自己的想法,我说一下大家看看对不对啊?
老师认为第一餐是在发射前3小时,用-3表示,而第二餐是在发射后2小时,用+2表示,所以-3和+2抵消有还剩下1小时,所以说两餐之间相隔1小时。
生:不对,老师,你说的不对。
这里不可以抵消的。
师:为什么不能呢?
生:这里说的是时间,时间怎么可以抵消呢?
师:说的非常好,虽然说正负数是可以抵消的,但是我们的时间是不可抵消的,时间是一天一天,一分一分,一秒一秒的往下走的,所以我们应该踏踏实实的用好每一分钟,而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每一秒钟。
三、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我了解到正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生:我知道了正负数是可以抵消的。
生:我还知道了时间是不可以抵消的。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进入冬天了,来,谁给大家播报一下这几个城市的天气。
生:北京的气温是-2—6摄氏度。
师:你能不能告诉大家,北京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
生:8摄氏度。
师:说得具体一些好吗?
生:和零摄氏度比较一下,-2比0少2,而6又比0多,6,所以我用2+6=8。
师:大家听明白了吗,他是以零摄氏度为标准的。
现在我们再来算算另一些城市的温差P75第2题。
四.巩固
某村共有5块水稻试验田,每块试验田今年的收成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下(增产为正,减产为负):
45千克,-40千克,30千克,-16千克,-5千克。
今年水稻试验田的总产量与去年相比情况如何?
五、提升
1、拓展题: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计算乙16位同学数学期中考试的平均成绩吗?
92 100 88 85 91 87 82 97 96 89 95 80 93 98 84 83
板书:正负数(一)
正负数可以抵消
时间不可以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