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指数与指数函数
- 格式:docx
- 大小:360.86 KB
- 文档页数:13
第8课时 指数运算性质及指数函数知识点一 分数指数幂 给定正实数a ,对于任意给定的整数m ,n (m ,n 互素),存在唯一的正实数b ,使得b n =a m,我们把b 叫作a 的mn次幂,记作b =mn a .指数运算性质 一般地,在研究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时,约定底数为大于零的实数.当a >0,b >0时,有: (1)a m ·a n = ;(2)(a m )n = ;(3)(ab )n = ,其中m ,n ∈R . 例1 计算下列各式(式中字母都是正数).(1)10.5233277(0.027)21259-⎛⎫⎛⎫+- ⎪ ⎪⎝⎭⎝⎭;2)211511336622(2)(6)(3)a b a b a b ÷--;2152.530.064-0⎡⎤-π.⎢⎥⎣⎦() 知识点二 指数函数一般地,函数 叫作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注意①底数是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数;②指数函数的自变量必须位于指数的位置上;③a x 的系数必须为1;④指数函数等号右边不会是多项式,如y =2x +1不是指数函数. 知识点三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例2 (1)下列函数中是指数函数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y =2·(2)x ;②y =2x -1;③y =⎝⎛⎭⎫π2x;④y =13x-;⑤y =13x . (2)若函数y =(a 2-3a +3)·a x 是指数函数,则实数a =________. (3)若函数y =(2a -3)x 是指数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例3 (1)函数y =a x -1a(a >0,且a ≠1)的图像可能是( )(2)函数f (x )=1+a x -2(a >0,且a ≠1)恒过定点________.(3)已知函数y =3x 的图像,怎样变换得到y =⎝⎛⎭⎫13x +1+2的图像?并画出相应图像.跟踪训练3 (1)已知函数f (x )=4+a x +1(a >0,且a ≠1)的图像经过定点P ,则点P 的坐标是( ) A.(-1,5) B.(-1,4) C.(0,4) D.(4,0) 例4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 (1)1.7-2.5,1.7-3;(2)1.70.3,1.50.3;(3)1.70.3,0.83.1.跟踪训练4 比较下列各题中的两个值的大小.(1)0.8-0.1,1.250.2;(2)⎝⎛⎭⎫1π-π,1;(3)0.2-3,(-3)0.2.例5 (1)不等式4x <42-3x的解集是________.(2)解关于x 的不等式:a 2x +1≤a x -5(a >0,且a ≠1).例6 判断f (x )=2213x x⎛⎫ ⎪⎝⎭-的单调性,并求其值域.反思感悟研究y =a f (x )型单调区间时,要注意a >1还是0<a <1.当a >1时,y =a f (x )与f (x )的单调性相同.当0<a <1时,y =a f (x )与f (x )的单调性相反.跟踪训练6 求函数y =223x x a +-的单调区间.课后作业1.化简238的值为( ) A.2 B.4 C.6 D.82.下列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正确的是( ) A.-x =12()x -(x >0) B.1263=y y (y <0) C.33441=xx ⎛⎫⎪⎝⎭-(x >0) D.133=x x -(x ≠0) 3.式子a 2a ·3a 2(a >0)经过计算可得到( ) A.a B.1a6 C.5a 6 D.6a 5 4.计算124-⎝⎛⎭⎫12-1=________.5.下列各函数中,是指数函数的是( ) A.y =(-3)x B.y =-3x C.y =3x -1D.y =⎝⎛⎭⎫13x6.若函数y =(2a -1)x (x 是自变量)是指数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a >0,且a ≠1 B.a ≥0,且a ≠1 C.a >12,且a ≠1 D.a ≥127.函数f (x )=a x -b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 ,b 均为常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a >1,b <0B.a >1,b >0C.0<a <1,b >0D.0<a <1,b <08.函数y =a x -3+3(a >0,且a ≠1)的图像恒过定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函数f (x )=1-2x +1x +3的定义域为________. 10.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A.⎝⎛⎭⎫m n 7=177n m B.12(-3)4=3-3 C.4x 3+y 3=34()x y + D.39=3311.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0.43<30.4<π0B.0.43<π0<30.4C.30.4<0.43<π0D.π0<30.4<0.43 12.方程42x -1=16的解是( )A.x =-32B.x =32 C.x =1 D.x =213.函数f (x )=2112x ⎛⎫⎪⎝⎭-的递增区间为( )A.(-∞,0]B.[0,+∞)C.(-1,+∞)D.(-∞,-1) 14.函数y =⎝⎛⎭⎫12x,y =2x ,y =3x的图像(如图)分别是________.(用序号作答)15.设0<a <1,则关于x 的不等式22232223x x x x aa -++->的解集为________.16.已知a =0.80.7,b =0.80.9,c =1.20.8,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A.a >b >c B.b >a >c C.c >b >a D.c >a >b 17.已知函数f (x )=3x -⎝⎛⎭⎫13x ,则f (x )( ) A.是奇函数,且在R 上是增函数 B.是偶函数,且在R 上是增函数 C.是奇函数,且在R 上是减函数 D.是偶函数,且在R 上是减函数18.计算:⎝⎛⎭⎫2590.5-⎝⎛⎭⎫27813--⎝⎛⎭⎫-780+160.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已知函数f (x )=2|x -a |(a 为常数),若f (x )在区间[1,+∞)上是增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0.已知函数f (x )=4x -14x +1.(1)解不等式f (x )<13;(2)求函数f (x )的值域.能力提升 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a +14x +1是奇函数.(1)求a 的值;(2)判断f (x )的单调性(不需要写出理由);(3)若对任意的t ∈R ,不等式f (t 2-2t )+f (2t 2-k )<0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必修一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知识点高中数学必修一中,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重要的知识点。
指数函数是一种以指数为自变量的函数,形式为y = a^x,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
而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逆运算,形式为y = loga(x),其中a为底数,x为真数。
以下是关于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具体知识点。
一、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指数函数的基本形式:-y=a^x,其中a>0且a≠12.指数函数的基本性质:-当0<a<1时,指数函数呈现递减的图像;-当a>1时,指数函数呈现递增的图像;-当a=1时,指数函数为常数函数y=1二、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对数函数的基本形式:- y = loga(x),其中a > 0且a≠12.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即loga(a^x) = x,a^loga(x) = x;-对数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正实数集,值域为实数集。
三、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1.指数函数的运算性质:-a^x*a^y=a^(x+y);- (a^x)^y = a^(xy);- (ab)^x = a^x * b^x;-a^0=1,其中a≠0。
2.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 loga(xy) = loga(x) + loga(y);- loga(x^y) = y * loga(x);- loga(x/y) = loga(x) - loga(y);- loga(1) = 0,其中a≠0。
四、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应用1.指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应用;-指数衰减与物质的半衰期计算;-大自然中的指数增长现象。
2.对数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pH值的计算;-放大器的功率增益计算;-数字音乐的音量计算。
综上所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是高中数学必修一中的重要知识点。
掌握了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基本形式、性质以及运算规律,能够理解其图像特征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高一数学指数和函数知识点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数学中的指数和函数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点之一,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性。
本文将分析高一数学中涉及指数和函数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并探讨其实际应用。
1. 指数的基本概念与运算:在数学中,指数是表示一个数被乘若干次的方法。
例如,2²表示2被乘以2,即2的平方。
指数具有重要的运算法则,如指数相乘时底数相同,则指数相加。
此外,指数还可以是分数或负数,分别代表幂次的开平方和倒数。
2. 指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指数函数是以指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常见的指数函数有f(x) = a^x,其中a为底数,x为指数。
指数函数具有独特的性质,如当底数大于1时,函数呈现增长趋势;当底数介于0和1之间时,函数呈现衰减趋势。
指数函数的图像通常具有一条曲线,并根据底数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状。
3. 对数的定义与运算:对数是指一个数在某个底数下所得到的指数。
例如,log₂8表示以2为底数,求得8的对数,结果为3。
对数也具有运算法则,如对数相除时,底数相同,则指数相减。
4. 对数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对数函数是以对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常见的对数函数有f(x) = logₐx,其中a为底数,x为对数。
对数函数具有特殊的性质,如当底数大于1时,函数呈现增长趋势;当底数介于0和1之间时,函数呈现衰减趋势。
对数函数的图像通常具有一条曲线,并根据底数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形状。
5. 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求解: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是数学中常见的方程类型,它们的求解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求解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关键是运用指数和对数的运算法则,将方程转化为简化形式后进行求解。
6. 指数增长与复利计算:指数增长是指以某个固定比例增长的现象,如人口增长、物质衰变等。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指数增长的结果,这时可以借助指数函数的概念进行计算。
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复利的概念与指数增长密切相关。
高二必修一指数函数知识点指数函数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数学、物理、经济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高二必修一中与指数函数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指数的定义与性质1. 指数的定义:指数是描述重复乘积的数,记作aⁿ,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
2. 指数的性质:a) a⁰=1,任何数的0次方都等于1;b) a¹=a,任何数的1次方都等于它本身;c) aⁿ·aᵐ=aⁿ⁺ᵐ,同底数的指数相乘等于底数不变、指数相加;d) (aⁿ)ᵐ=aⁿᵐ,指数的乘方等于指数相乘。
二、指数函数的定义与图像1. 指数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是以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的指数函数,形式为y=a^x,其中a>0且a≠1。
2. 指数函数的图像:a) 当0<a<1时,指数函数y=a^x的图像是递减的,且随着x 的增大,函数值趋近于0;b) 当a>1时,指数函数y=a^x的图像是递增的,且随着x的增大,函数值趋近于正无穷大。
三、指数函数的性质1. 递增性:当a>1时,指数函数y=a^x是递增函数,即随着x 的增大,函数值也增大。
2. 有界性:当0<a<1时,指数函数y=a^x的值在区间(0,1)内,且随着x的增大逐渐靠近0。
3. 函数值:a^x的函数值永远大于0,即y>0。
四、指数函数的图像变换指数函数的图像可以通过平移、伸缩和翻折等变换得到。
1. 平移:指数函数y=a^x的图像平移时,形式为y=a^(x-h)+k,其中(h,k)为平移的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的距离。
2. 伸缩:指数函数y=a^x的图像伸缩时,形式为y=b·a^x,其中b为伸缩的比例因子,若b>1则向上伸缩,若0<b<1则向下压缩。
3. 翻折:指数函数y=a^x的图像翻折时,形式为y=-a^x或y=a^(-x),即关于x轴或y轴进行翻折。
五、常见指数函数的应用1. 货币利息计算:利息的计算与指数函数密切相关,利用指数函数可以计算复利的本息。
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能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画指数函数的图象. 3.能由指数函数图象探索并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研究具体函数及其性质的过程和方法,如具体到一般的过程,数形结合的方法等.2.通过探讨指数函数的底数a >0,且a ≠1的理由,明确数学概念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做一个具备严谨科学态度的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引入指数函数,激发学生学习指数函数的兴趣,体会指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并且有广泛的用途,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是认识世界的有效手段. 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从具体到一般地探索、概括指数函数的性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学案.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学探究一:指数函数的概念问题1:细胞分裂时,第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即 12),第2次由2个分裂成4个(即 ),第3次由4个分裂成8个(即 ),如此下去,如果第x 次分裂得到 个细胞,那么细胞个数y 与次数x 的关系式是问题2:《庄子·天下篇》中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请你写出截取x 次后,木棰剩余量y 关于x 的关系式是【讨论】:(1)这两个关系式是否构成函数?我们发现:在两个关系式中,每给一个自变量都有唯一的一个函数值和它对应,因此关系式2x y= 和 1()2xy = 都是函数关系式。
(2)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个函数?如果不是,你能否根据该函数的特征给它起个恰当的名字?我们发现: 函数2x y= 和 1()2xy =在在形式上是是相同的,解析式的右边都是指数式,且自变量都在指数位置上。
底数是常数,指数是自变量。
结论:函数2x y= 和 1()2x y =都是函数y =a x 的具体形式.函数y =a x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并且有广泛的用途,它可以解决好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我们下面所要研究的一类重要函数模型——指数函数. (引入新课,书写课题)(二)概念讲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y =a x (a >0,a ≠1)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R . 思考:1、指数函数解析式的结构特征: ①xa 前面的系数为:1 ②a 的取值范围:a >0,a ≠1③指数只含x2:为什么规定10≠>a a 且呢?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①当0=a ,ⅰ若0>x ,则00=xⅱ若0≤x ,则x0无意义,如:21-=x ,则010102121===-y 无意义。
高中数学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指数与指数函数考点分解:1、理解有理数指数幂的含义,掌握幂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根式的化简。
2、理解指数函数的含义,解其单调性,能用单调性比较大小,求最值。
3、能进行指数函数的图像变换。
4、合函数的单调性和值域。
知识梳理:1、根式11a a (式中0a >)的分数指数幂形式为 ( ) A 43a - B 43a C 34a - D 34a 2、若12a <,则化简24(21)a -的结果是 ( ) A 21a - B 21a -- C 12a - D 12a --3、 值域为()0,+∞的函数是 ( )A 21y x x =--B 11()3x y -=C 1321x y -=+ D 24y x =- 4、123()4a -=,144()3b =,343()2c -=则,,a b c 的大小顺序是 ( ) A c a b << B c b a << C b a c << D b c a <<5、得到函数13()3x y =⨯的图象,可以把函数1()3xy =的图象 ( )A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B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C 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D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 6、函数223()13x y -=⨯+过定点知识归纳:1、幂的运算性质:① ② ③2、指数式化简的原则:①先确定符号 ②化负指数为正指数 ③化根式为分数指数幂 ④化小数为分数 ⑤注意运算的先后顺序3、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经典例题:例1、求值:(1)6323 1.512⨯⨯; (2)433331733246339--+ 例2、对于函数2()()21x f x a a R =-∈+ (1)探索函数()f x 的单调性;(2)是否存在实数a ,使函数()f x 为奇函数?例3、若函数()y f x =满足以下条件:①对于任意的,x R y R ∈∈,恒有()()()f x y f x f y +=⋅;②()0,x ∈+∞时,()()1,f x ∈+∞.(1)求(0)f 的值; (2)求证()()(()0)()f x f x y f y f y -=≠.方法小结:巩固练习:1、a <0,则( )A.2a >()a >(0.2)aB.(0.2)a >()a >2aC.()a >(0.2)a >2aD.2a >(0.2)a >()a2、 若{}|2x M y y ==,{}|1N x y x ==-则M N = ( )A {}|1y y >B {}|1y y ≥C {}|0y y >D {}|0y y ≥3、已知2222x x -+=且1x >则22x x --= ( )A 2或-2B -2C 6D 24、 使不等式31220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3⎛⎫+∞ ⎪⎝⎭ B 3,2⎛⎫+∞ ⎪⎝⎭ C 1,3⎛⎫+∞ ⎪⎝⎭ D 1,3⎛⎫-+∞ ⎪⎝⎭5、 已知函数121,02,0()x x x x f x -->≤⎧=⎨⎩,则1(())9f f = ( ) A 4 B 14 C 4- D 14- 6、 函数91()3x x f x -=的图象 ( ) A 关于原点对称, B 关于直线y x =对称C 关于x 轴对称D 关于y 轴对称7、11-230+7-210=( ) A.6+2-2 5B.2- 6C.6- 2 D .25-6- 2 8、 若关于x 的方程323()25x a a +=-有负数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5,3⎛⎫-∞-+∞ ⎪⎝⎭ B ()3,5,4⎛⎫-∞-+∞ ⎪⎝⎭ C 2,53⎛⎫- ⎪⎝⎭ D 23,34⎛⎫- ⎪⎝⎭9、函数()12x f x =-的值域为__________.10、方程21124x -=的解x =__________. 11、 已知2323x =-++,x __________{}6|,a b a b Q +∈.(填∈、∉)12、 已知函数4()42xx f x =+,则(5)(4)(0)(6)f f f f -+-+++= . 13、已知f (x )=e x -e -x ,g (x )=e x +e -x(e =2.718…).(1)求[f (x )]2-[g (x )]2的值;(2)设f (x )f (y )=4,g (x )g (y )=8,求g (x +y )g (x -y )的值.14、已知()x x f x a a-=-(其中1a >,x R ∈)(1)判断并证明()f x 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2)若22(23)()0f x x f m x x -++-->对任意的[]0,1x ∈均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15、定义域为R 的奇函数f(x)满足f(x)=f(x-2k)(k ∈Z ),且当x ∈(0,1)时,. (1)求f(x)在[-1,1]上的解析式;(2)证明f(x)在(0,1)上是减函数;(3)当m 取何值时,方程f(x)=m 在(0,1)上有解.16、已知函数f (x )=(13)x ,x ∈[-1,1],函数g (x )=f 2(x )-2af (x )+3的最 小值为h (a ).(1)求h (a );(2)是否存在实数m ,n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m >n >3;②当h (a )的定义域为[n ,m ]时,值域为[n 2,m 2].若存在,求出m ,n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2分)参考答案1-----12 CCBBBDDABACD13 [)0,1 14 12- 15 ∈ 166 17 (1) 6. (2) 018 (1)任意实数a ,()f x 是定义域上的增函数;(2)存在实数a =1,使函数()f x 为奇函数19(1)[f (x )]2-[g (x )]2=[f (x )+g (x )]·[f (x )-g (x )]=2·e x ·(-2e -x )=-4e 0=-4.(2)f (x )f (y )=(e x -e -x )(e y -e -y )=e x +y +e -(x +y )-e x -y -e -(x -y )=g (x +y )-g (x -y )=4 ①同法可得g (x )g (y )=g (x +y )+g (x -y )=8. ②解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得,g (x +y )=6,g (x -y )=2.∴g (x +y )g (x -y )=62=3.20 (1)()f x 是奇函数且单调递增;证明略.(2)m 的取值范围()1,+∞.21 (1)(0)1f =.(2)证明略.22(1)因为x ∈[-1,1],所以(13)x ∈[13,3].设(13)x =t ,t ∈[13,3],则g (x )=φ(t )=t 2-2at +3=(t -a )2+3-a 2.当a <13时,h (a )=φ(13)=289-2a 3;当13≤a ≤3时,h (a )=φ(a )=3-a 2; 当a >3时,h (a )=φ(3)=12-6a .所以h (a )=⎩⎪⎨⎪⎧ 289-2a 3 (a <13)3-a 2 (13≤a ≤3)12-6a (a >3).(2)因为m >n >3,a ∈[n ,m ],所以h (a )=12-6a .因为h (a )的定义域为[n ,m ],值域为[n 2,m 2],且h (a )为减函数,所以⎩⎪⎨⎪⎧12-6m =n 212-6n =m 2,两式相减得6(m -n )=(m -n )(m +n ),因为m >n ,所以m -n ≠0,得 m +n =6,但这与“m >n >3”矛盾,故满足条件的实数m ,n 不存在.。
高一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指数与指数函数知识点
高一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指数与指数函数知识点
以指数为自变量,底数为大于0且不等于1的常量的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它是初等函数中的一种。
以下是高一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指数与指数函数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学习!
一、指数函数的定义
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a>0且≠1) (x∈R).
二、指数函数的性质
1.曲线沿x轴方向向左无限延展〈=〉函数的定义域为(-∞,+∞)
2.曲线在x轴上方,而且向左或向右随着x值的减小或增大无限靠近X轴(x轴是曲线的'渐近线)〈=〉函数的值域为(0,+∞)
三、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
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第十讲 指数运算与指数函数1、 理解根式、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2、 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一、有理数指数幂及运算性质 1、有理数指数幂的分类(1)正整数指数幂()n n a a a a a n N *=⋅⋅⋅⋅∈个;(2)零指数幂)0(10≠=a a ; (3)负整数指数幂()10,n na a n N a-*=≠∈ (4)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2、有理数指数幂的性质 (1)()0,,mn m naa aa m n Q +=>∈(2)()()0,,nm mn a a a m n Q =>∈(3)()()0,0,mm m ab a b a b m Q =>>∈二、根式1、根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n n ,1,na 叫做根式,n 叫做根指数,a 叫被开方数。
2(1)n N ∈,且1n >;(2)当n 是奇数,则a a nn=;当n 是偶数,则⎩⎨⎧<-≥==00a a a a a a nn ; (3)负数没有偶次方根;(4)零的任何次方根都是零。
3、规定:(1))0,,,1m na a m n N n *=>∈>;(2))10,,,1m nm naa m n N n a-*==>∈>三、对指数函数定义的理解一般地,函数)10(≠>=a a a y x且叫做指数函数。
1、定义域是R 。
因为指数的概念已经扩充到有理数和无理数,所以在0a >的前提下,x 可以是任意实数。
2、规定0a >,且1a ≠的理由:(1)若0a =,000xxx a x a ⎧>⎪⎨≤⎪⎩当时,恒等于;当时,无意义。
(2)若0a <, 如(2)xy =-,当14x =、12等时,在实数范围内函数值不存在。
(3)若1a =, 11xy ==,是一个常量,没有研究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案和练习§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学习目标1.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背景及实用性、必要性;2. 了解根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3. 理解根式的运算性质.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48~ P 50,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正方形面积公式为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为 .复习2:(初中根式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 ,记作 ;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 ,记作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指数函数模型应用背景探究下面实例及问题,了解指数指数概念提出的背景,体会引入指数函数的必要性.实例1. 某市人口平均年增长率为1.25℅,1990年人口数为a 万,则x 年后人口数为多少万?实例2. 给一张报纸,先实验最多可折多少次?你能超过8次吗?计算:若报纸长50cm ,宽34cm ,厚0.01mm ,进行对折x 次后,求对折后的面积与厚度?问题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00年分析,我国未来20年GDP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达7.3℅, 则x 年后GDP 为2000年的多少倍?问题2:生物死亡后,体内碳14每过5730年衰减一半(半衰期),则死亡t 年后体内碳14的含量P 与死亡时碳14关系为57301()2t P . 探究该式意义?小结:实践中存在着许多指数函数的应用模型,如人口问题、银行存款、生物变化、自然科学.探究任务二:根式的概念及运算考察: 2(2)4±=,那么2±就叫4的 ;3327=,那么3就叫27的 ;4(3)81±=,那么3±就叫做81的 .依此类推,若n x a =,,那么x 叫做a 的 .新知:一般地,若n x a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 n th root ),其中1n >,n *∈N .例如:328=2=.反思:当n 为奇数时, n 次方根情况如何?33=-, 记:x =当n 为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情况?例如:81的4次方根就是 ,记:.强调: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0=.试试:4b a =,则a 的4次方根为 ;3b a =,则a 的3次方根为 .新知:根式(radical ),这里n 叫做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 ),a 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试试:计算2.反思:从特殊到一般,n结论:n a =. 当n a =;当n (0)||(0)a a a a a ≥⎧=⎨-<⎩.※ 典型例题例1求下类各式的值:(1) ; (2) ;(3; (4)a b <).变式:计算或化简下列各式.(1 (2推广:=(a ≥0).※ 动手试试练1.练2. 化简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n 次方根,根式的概念;2. 根式运算性质.※ 知识拓展1. 整数指数幂满足不等性质:若0a >,则0n a >.2. 正整数指数幂满足不等性质:① 若1a >,则;② 若01a <<,则01n a <<. 其中n ∈N *.1. ).A. 3B. -3C. ±3D. 812. 625的4次方根是( ).A. 5B. -5C. ±5D. 253. 化简2是( ).A. b -B. bC. b ±D. 1b4. = .5. 计算:31. 计算:(1(2)2. 计算34a a-⨯和3(8)a+-,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结论?3. 对比()n n nab a b=与()n nna ab b=,你能把后者归入前者吗?§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2)1. 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2. 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互化;3. 掌握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50~ P53,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一般地,若n x a=,则x叫做a的,其中1n>,n*∈N. 简记为:.像的式子就叫做,具有如下运算性质:n= ;= ;= .(1)m n a a = ;(2)()m n a = ;(3)()n ab =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分数指数幂引例:a >01025a a ==,则类似可得= ;23a = = .新知:规定分数指数幂如下*(0,,,1)mna a m n N n =>∈>; *1(0,,,1)mnmn a a m n N n a -==>∈>.试试:(1)将下列根式写成分数指数幂形式:= ; = ;= (0,)a m N *>∈.(2)求值:238; 255; 436-; 52a -.反思:① 0的正分数指数幂为 ;0的负分数指数幂为 .② 分数指数幂有什么运算性质?小结: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0,0,,a b r s Q >>∈)r a ·r r s a a +=; ()r s rs a a =; ()r r s ab a a =.※ 典型例题例1 求值:2327;4316-; 33()5-;2325()49-.变式:化为根式.例2 用分数指数幂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0)b >:(1)2b b ; (2)533b b ; (3例3 计算(式中字母均正): (1)211511336622(3)(8)(6)a b a b a b -÷-; (2)311684()m n .小结:例2,运算性质的运用;例3,单项式运算.例4 计算:(1334a a(0)a >; (2)312103652(2)()m n m n --÷- (,)m n N *∈;(3)÷小结:在进行指数幂的运算时,一般地,化指数为正指数,化根式为分数指数幂,对含有指数式或根式的乘除运算,还要善于利用幂的运算法则.反思:①② 无理数指数幂(0,)a a αα>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实数.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如何?练1. 把851323x --⎫⎪⎪⎝⎭化成分数指数幂.练2. 计算:(1443327; (2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①分数指数幂的意义;②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化;③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知识拓展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数学模型为:0t m m e λ-=,其中t 表示经过的时间,0m 表示初始质量,衰减后的质量为m ,λ为正的常数.1. 若0a >,且,m n 为整数,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m m n na a a ÷= B. m n mn a a a ⋅= C. ()nm m n a a += D. 01n n a a -÷= 2. 化简3225的结果是( ).A. 5B. 15C. 25D. 1253. 计算(122--⎡⎤⎢⎥⎣⎦的结果是( ).A B . C.2 D .2- 4. 化简2327-= .5. 若102,104m n ==,则3210m n -= .1. 化简下列各式:(1)3236()49; (2.2.1⎛-⎝.§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练习)1. 掌握n次方根的求解;2. 会用分数指数幂表示根式;3. 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运算.一、课前准备(复习教材P48~ P53,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什么叫做根式? 运算性质?像的式子就叫做,具有性质:n=;=;= .复习2:分数指数幂如何定义?运算性质?①mna=;mna-=. 其中*0,,,1a m n N n>∈>②r sa a =;()r sa=;()sab=.复习3:填空.①n为时,(0)||...........(0)xxx≥⎧==⎨<⎩.②求下列各式的值:= ;=;= ;= ;= ;=;= .二、新课导学典型例题例1 已知1122a a-+=3,求下列各式的值:(1)1a a-+;(2)22a a-+;(3)33221122a aa a----.小结:①平方法;②乘法公式;③根式的基本性质=(a≥0)等.注意,a≥0十分重要,无此条件则公式不成立. .变式:已知11223a a--=,求:(1)1122a a-+;(2)3322a a--.例2从盛满1升纯酒精的容器中倒出13升,然后用水填满,再倒出13升,又用水填满,这样进行5次,则容器中剩下的纯酒精的升数为多少?变式:n次后?小结:① 方法:摘要→审题;探究 → 结论; ② 解应用问题四步曲:审题→建模→解答→作答. ※ 动手试试练1. 化简:11112244()()x y x y -÷-.练2. 已知x +x -1=3,求下列各式的值.(1)1122x x -+; (2)3322x x -+.练3. 已知12(),0x f x x x π=⋅>.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根式与分数指数幂的运算;2. 乘法公式的运用.知识拓展1. 立方和差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3322()()a b a b a ab b -=-++.2. 完全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33223()33a b a a b ab b -=-+-.1.).A. B. C. 3 D. 729 2. 354a a (a >0)的值是( ).A. 1B. aC. 15a D. 1710a3. 下列各式中成立的是( ).A .1777()n n m m= B .C 34()x y =+D .4. 化简3225()4-= . 5. 化简2115113366221()(3)()3a b a b a b -÷= .课后作业1. 已知32x a b --=+, .2. 2n a =时, 实数a 和整数n 所应满足的条件.§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学习目标1.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3. 能画出具体指数函数的图象,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单调性、特殊点).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54~ P 57,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零指数、负指数、分数指数幂怎样定义的?(1)0a = ;(2)n a -= ;(3)m n a = ;m na -= .其中*0,,,1a m n N n >∈>复习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m n a a = ;(2)()m n a = ;(3)()n ab =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指数函数模型思想及指数函数概念实例:A .细胞分裂时,第一次由1个分裂成2个,第2次由2个分裂成4个,第3次由4个分裂成8个,如此下去,如果第x 次分裂得到y 个细胞,那么细胞个数y 与次数x 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B .一种放射性物质不断变化成其他物质,每经过一年的残留量是原来的84%,那么以时间x 年为自变量,残留量y 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讨论:上面的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特征?底数是什么?指数是什么?新知:一般地,函数(0,1)x y a a a =>≠且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function ),其中x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反思:为什么规定a >0且a ≠1呢?否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试试:举出几个生活中有关指数模型的例子?探究任务二: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引言:你能类比前面讨论函数性质时的思路,提出研究指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回顾:研究方法:画出函数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作图: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图象: 1()2x y =, 2x y =讨论:(1)函数2x y =与1()2x y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如何由2x y =的图象画出1()2x y =的图象?(2)根据两个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归纳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性质. 变底数为3或13后呢?a >1 0<a <1图象性 质 (1)定义域:R(2)值域:(0,+∞)(3)过点(0,1),即x =0时,y =1(4)在 R 上是增函数 (4)在R 上是减函数典型例题例1函数()x f x a =(0,1a a >≠且)的图象过点(2,)π,求(0)f ,(1)f -,(1)f 的值.小结:①确定指数函数重要要素是 ;② 待定系数法.例2比较下列各组中两个值的大小:(1)0.60.52,2; (2)2 1.50.9,0.9-- ;(3)0.5 2.12.1,0.5 ; (4)231-与.小结:利用单调性比大小;或间接利用中间数.练1. 已知下列不等式,试比较m 、n 的大小:(1)22()()33m n >; (2) 1.1 1.1m n <.练2. 比较大小:(1)0.70.90.80.8,0.8, 1.2a b c ===;(2)01, 2.50.4,-0.22-, 1.62.5.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①指数函数模型应用思想;②指数函数概念;③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③单调法.知识拓展因为(01)x y a a a =>≠,且的定义域是R , 所以()(01)f x y a a a =>≠,且的定义域与()f x 的定义域相同. 而()(01)x y a a a ϕ=>≠,且的定义域,由()y t ϕ=的定义域确定.学习评价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函数2(33)x y a a a =-+是指数函数,则a 的值为( ).A. 1B. 2C. 1或2D. 任意值2. 函数f (x )=21x a -+ (a >0,a ≠1)的图象恒过定点( ).A. (0,1)B. (0,2)C. (2,1)D. (2,2)3. 指数函数①()x f x m =,②()x g x n =满足不等式 01m n <<<,则它们的图象是( ).4. 比较大小:23( 2.5)- 45( 2.5)-.5. 函数1()19x y =-的定义域为 . 课后作业1. 求函数y =1151x x --的定义域.2. 探究:在[m ,n ]上,()(01)x f x a a a =>≠且值域?§2.1.2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学习目标1. 熟练掌握指数函数概念、图象、性质;2. 掌握指数型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会判断其单调性;3.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57~ P 60,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指数函数的形式是 ,复习2: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函数图象的草图:2x y =,1()2x y =,5x y =,1()5x y =, 10x y =,1()10x y =.思考:指数函数的图象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二、新课导学典型例题例1我国人口问题非常突出,在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的国土上,却养育着22%的世界人口.因此,中国的人口问题是公认的社会问题.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人口已达到13亿,年增长率约为1%.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1)按照上述材料中的1%的增长率,从2000年起,x 年后我国的人口将达到2000年的多少倍?(2)从2000年起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多少?小结:学会读题摘要;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试试:2007年某镇工业总产值为100亿,计划今后每年平均增长率为8%, 经过x 年后的总产值为原来的多少倍?多少年后产值能达到120亿?小结:指数函数增长模型.设原有量N ,每次的增长率为p ,则经过x 次增长后的总量y = . 我们把形如x y ka = (,0,1)k R a a ∈>≠且的函数称为指数型函数.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1)21x y =+; (2)y = (3)110.4x y -=.变式:单调性如何?小结:单调法、基本函数法、图象法、观察法.试试:求函数y =.练1. 求指数函数212x y +=的定义域和值域,并讨论其单调性.练2. 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m n 的大小.(1)33m n <; (2)0.60.6m n >;(3)(1)m n a a a >> ;(4) (01)m n a a a <<<.练3. 一片树林中现有木材30000 m 3,如果每年增长5%,经过x 年树林中有木材y m 3,写出x ,y 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利用图象求约经过多少年,木材可以增加到40000m 3.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1. 指数函数应用模型(,01)x y ka k R a a =∈>≠且;2. 定义域与值域;知识拓展形如()(01)f x y a a a =>≠,且的函数值域的研究,先求得()f x 的值域,再根据t a 的单调性,列出简单的指数不等式,得出所求值域,注意不能忽视()0f x y a =>. 而形如()(01)x y a a a ϕ=>≠,且的函数值域的研究,易知0x a >,再结合函数()t ϕ进行研究. 在求值域的过程中,配合一些常用求值域的方法,例如观察法、单调性法、图象法等.1. 如果函数y =a x (a >0,a ≠1)的图象与函数y =b x (b >0,b ≠1)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有( ).A. a >bB. a <bC. ab =1D. a 与b 无确定关系2. 函数f (x )=3-x -1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 ).A. R , RB. R , (0,)+∞C. R ,(1,)-+∞D.以上都不对3. 设a 、b 均为大于零且不等于1的常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 =a x 的图象与y =a -x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B. 函数f (x )=a 1-x (a >1)在R 上递减C. 若a 2>a 21-,则a >1D. 若2x >1,则1x >4.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22()5- 320.4-(); 0.763() 0.753-(). 5. 在同一坐标系下,函数y =a x ,y =b x , y =c x , y =d x 的图象如右图,则a 、b 、c 、d 、1之间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课后作业1. 已知函数f (x )=a -221x +(a ∈R ),求证:对任何a R ∈, f (x )为增函数.2. 求函数2121x x y -=+的定义域和值域,并讨论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1)学习目标1. 理解对数的概念;3. 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62~ P 64,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1)取4次,还有多长?(2)取多少次,还有0.125尺?复习2: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 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 是2002年的2倍? (只列式)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任务:对数的概念问题:截止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约13亿. 如果今后能将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1%,那么多少年后人口数可达到18亿,20亿,30亿?讨论:(1)问题具有怎样的共性?(2)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怎样求呢?例如:由1.01x m =,求x .新知:一般地,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 x 叫做以a 为底 N 的对数(logarithm ).记作 log a x N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试试:将复习2及问题中的指数式化为对数式.新知: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common logarithm ),并把常用对数log N 简记为lg Nlog e N 简记作ln N试试:分别说说lg5 、lg3.5、ln10、ln3的意义.反思:(1)指数与对数间的关系?0,1a a >≠时,x a N =⇔ .(2)负数与零是否有对数?为什么?(3)log 1a = , log a a = .典型例题例1下列指数式化为对数式,对数式化为指数式.(1)35125= ;(2)712128-=;(3)327a =; (4) 2100.01-=; (5)12log 325=-;(6)lg0.001=3-; (7)ln100=4.606.变式:12log 32?= lg0.001=?小结:注意对数符号的书写,与真数才能构成整体. 例2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1)642log 3x =; (2)log 86x =-; (3)lg 4x =; (4)3ln e x =.练1. 求下列各式的值.(1)5log 25 ; (2)21log 16; (3)lg 10000.练2. 探究log ?n a a = log ?a N a =三、总结提升①对数概念;②lg N 与ln N ;③指对互化;④如何求对数值知识拓展对数是中学初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那么当初是谁首创“对数”这种高级运算的呢?在数学史上,一般认为对数的发明者是十六世纪末到十七世纪初的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Napier ,1550-1617年)男爵. 在纳皮尔所处的年代,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刚刚开始流行,这导致天文学成为当时的热门学科. 可是由于当时常量数学的局限性,天文学家们不得不花费很大的精力去计算那些繁杂的“天文数字”,因此浪费了若干年甚至毕生的宝贵时间. 纳皮尔也是当时的一位天文爱好者,为了简化计算,他多年潜心研究大数字的计算技术,终于独立发明了对数.:1. 若2log 3x =,则x =( ).A. 4B. 6C. 8D. 92.log = ( ).A. 1B. -1C. 2D. -23. 对数式2log (5)a a b --=中,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5)-∞B .(2,5)C .(2,)+∞D . (2,3)(3,5)4. 计算:1(3+= .5. 若log 1)1x =-,则x =________,若y =,则y =___________.课后作业1. 将下列指数式化成对数式,对数式化成指数式.(1)53243=; (2)51232-=; (3)430a = (4)1() 1.032m =; (5)12log 164=-; (6)2log 1287=; (7)3log 27a =.2. 计算:(1)9log 27; (2)3log 243; (3);(3)(2log (2; (4).§§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2)学习目标1. 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并能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2. 能较熟练地运用对数运算法则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64~ P 66,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1)对数定义: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 x 叫做 ,记作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x a N =⇔ .复习2:幂的运算性质.(1)m n a a = ;(2)()m n a = ;(3)()n ab = .复习3:根据对数的定义及对数与指数的关系解答:(1)设log 2a m =,log 3a n =,求m n a +;(2)设log a M m =,log a N n =,试利用m 、n 表示log (a M ·)N .二、新课导学学习探究探究任务:对数运算性质及推导问题:由p q p q a a a +=,如何探讨log a MN 和log a M 、log a N 之间的关系?问题:设log a M p =, log a N q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M =p a ,N =a∴MN =p a q a =p q a +,∴log a MN =p +q ,即得log a MN =log a M + log a N根据上面的证明,能否得出以下式子?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则(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2)log log log a a a M M N N=-; (3) log log ()n a a M n M n R =∈.反思:自然语言如何叙述三条性质? 性质的证明思路?(运用转化思想,先通过假设,将对数式化成指数式,并利用幂运算性质进行恒等变形;然后再根据对数定义将指数式化成对数式)典型例题例1用log a x , log a y , log a z 表示下列各式:(1)2log a xy z ; (2) log a .例2计算:(1)5log 25; (2)0.4log 1;(3)852log (42)⨯; (4)探究:根据对数的定义推导换底公式log log log c a c b b a=(0a >,且1a ≠;0c >,且1c ≠;0b >).试试:2000年人口数13亿,年平均增长率1℅,多少年后可以达到18亿?动手试试练1. 设lg2a =,lg3b =,试用a 、b 表示5log 12.变式:已知lg2=0.3010,lg3=0.4771,求lg6、.练2. 运用换底公式推导下列结论.(1)log log m n a a n b b m=;(2)1log log a b b a =.练3. 计算:(1)7lg142lg lg7lg183-+-;(2)lg 243lg9.三、总结提升学习小结①对数运算性质及推导;②运用对数运算性质;③换底公式.※ 知识拓展① 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b a b N N a=; ② 对数的倒数公式1log log a b b a=. ③ 对数恒等式:log log n n a a N N =,log log m n a a n N N=,log log log 1a b c b c a =.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222log (35)log 3log 5÷=-B .222log (10)2log (10)-=-C .222log (35)log 3log 5+=D .3322log (5)log 5-=-2. 如果lgx =lga +3lgb -5lgc ,那么( ).A .x =a +3b -cB .35ab x c= C .35ab x c= D .x =a +b 3-c 3 3. 若()2lg 2lg lg y x x y -=+,那么( ).A .y x =B .2y x =C .3y x =D .4y x =4. 计算:(1)99log 3log 27+=;(2)2121log log 22+= . 5. 计算:15lg 23=.1. 计算:(1; (2)2lg 2lg 2lg5lg5+⋅+.2. 设a 、b 、c 为正数,且346a b c ==,求证:1112c a b-=.§2.2.1 对数与对数运算(3)1. 能较熟练地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决实践问题;2. 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训练,提高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66~ P 69,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对数的运算性质及换底公式.如果 a > 0,a ≠ 1,M > 0, N > 0 ,则(1)log ()a MN = ;(2)log a M N= ; (3) log n a M = .换底公式log a b = .复习2:已知 2log 3 = a , 3log 7 = b ,用 a ,b 表示42log 56.复习3:1995年我国人口总数是12亿,如果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问哪一年我国人口总数将超过14亿? (用式子表示)二、新课导学※ 典型例题例1 20世纪30年代,查尔斯.里克特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 ,其计算公式为:0lg lg M A A =-,其中A 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0A 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距离造成的偏差).(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 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2)5级地震给人的振感已比较明显,计算7.6级地震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多少倍?(精确到1)小结:读题摘要→寻找数量关系→利用对数计算.例2当生物死亡后,它机体内原有的碳14会按确定的规律衰减,大约每经过5730年衰减为原来的一半,这个时间称为“半衰期”.根据些规律,人们获得了生物体碳14含量P 与生物死亡年数t 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求生物死亡t 年后它机体内的碳14的含量P ,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 和t 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2)已知一生物体内碳14的残留量为P ,试求该生物死亡的年数t ,并用函数的观点来解释P 和t 之间的关系,指出是我们所学过的何种函数?(3)长沙马王墓女尸出土时碳14的余含量约占原始量的76.7%,试推算古墓的年代?反思:① P 和t 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② P 关于t 的指数函数(x P =,则t 关于P 的函数为 . ※ 动手试试练1. 计算:(1)0.21log 35-; (2)4912log 3log 2log ⋅-练2. 我国的GDP 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为7.3%,约多少年后我国的GDP 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应用建模思想(审题→设未知数→建立x 与y 之间的关系→求解→验证);2. 用数学结果解释现象.※ 知识拓展在给定区间内,若函数()f x 的图象向上凸出,则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为凸函数,结合图象易得到1212()()()22x x f x f x f ++≥; 在给定区间内,若函数()f x 的图象向下凹进,则函数()f x 在该区间上为凹函数,结合图象易得到1212()()()x x f x f x f ++≤.※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25()a -(a ≠0)化简得结果是( ).A .-aB .a 2C .|a |D .a2. 若 log 7[log 3(log 2x )]=0,则12x =( ).A. 3B.C.D.3. 已知35a b m ==,且112a b+=,则m 之值为( ).A .15BC .D .2254. 若3a =2,则log 38-2log 36用a 表示为 .5. 已知lg20.3010=,lg1.07180.0301=,则lg2.5= ;1102= .1. 化简:(1)222lg5lg8lg5lg20(lg2)3+++; (2)()()24525log 5+log 0.2log 2+log 0.5.2. 若()()lg lg 2lg 2lg lg x y x y x y -++=++,求x y的值.§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1)1. 通过具体实例,直观了解对数函数模型所刻画的数量关系,初步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体会对数函数是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2. 能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具体对数函数的图象,探索并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3. 通过比较、对照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图象类比指数函数,探索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70~ P 72,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画出2x y =、1 ()2x y =的图象,并以这两个函数为例,说说指数函数的性质.复习2:生物机体内碳14的“半衰期”为5730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出土时,碳14的残余量约占原始含量的76.7%,试推算马王堆古墓的年代.(列式)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一:对数函数的概念讨论:t 与P 的关系?(对每一个碳14的含量P 的取值,通过对应关系logt P =,生物死亡年数t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从而t 是P 的函数)新知:一般地,当a >0且a ≠1时,函数log a y x =叫做对数函数(logarithmic function),自变量是x ; 函数的定义域是(0,+∞).反思:对数函数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22log y x =,5log (5)y x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0a >,且1)a ≠.探究任务二: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问题:你能类比前面讨论指数函数性质的思路,提出研究对数函数性质的内容和方法吗?研究方法:画出函数图象,结合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研究内容:定义域、值域、特殊点、单调性、最大(小)值、奇偶性.试试: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对数函数的图象.2log y x =;0.5log y x =.反思:((2)图象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 典型例题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2log a y x =;(2)log (3)a yx =-;变式:求函数y =的定义域.例2比较大小:(1)ln3.4,ln8.5; (2)0.30.3log 2.8,log 2.7; (3)log 5.1,log 5.9a a .小结:利用单调性比大小;注意格式规范.※ 动手试试练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0.2log (6)y x =--; (2)y .练2.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数值的大小.(1)22log 3log 3.5和; (2)0.30.2log 4log 0.7和; (3)0.70.7log 1.6log 1.8和; (4)23log 3log 2和.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1. 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2. 求定义域;3. 利用单调性比大小.※ 知识拓展对数函数凹凸性:函数()log ,(0,1)a f x x a a =>≠,12,x x 是任意两个正实数.当1a >时,1212()()()22f x f x x xf ++≤;当01a <<时,1212()()()22f x f x x xf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A. 很好B. 较好C. 一般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1. 当a >1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 y a -=与log a y x =的图象是( ).2. 函数22log (1)y x x =+≥的值域为( ). A. (2,)+∞ B. (,2)-∞ C. [)2,+∞ D. [)3,+∞3. 不等式的41log 2x >解集是( ). A. (2,)+∞ B. (0,2)B. 1(,)2+∞ D. 1(0,)24. 比大小:(1)log 67 log 7 6 ; (2)log 31.5 log 2 0.8. 5. 函数(-1)log (3-)x y x =的定义域是 .1. 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正数m 、n 的大小:(1)3log m <3log n ; (2)0.3log m >0.3log n ; (3)log a m >log a n (a >1)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y =(2)y =§2.2.2 对数函数及其性质(2)1. 解对数函数在生产实际中的简单应用;2. 进一步理解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 学习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能够在同一坐标上看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性质.一、课前准备(预习教材P 72~ P 73,找出疑惑之处)复习1:对数函数log (0,1)a y x a a =>≠且图象和性质.复习2:比较两个对数的大小.(1)10log 7与10log 12 ; (2)0.5log 0.7与0.5log 0.8.复习3:求函数的定义域.(1)311log 2y x=- ; (2)log (28)a y x =+.二、新课导学※ 学习探究探究任务:反函数问题:如何由2x y =求出x ?反思:函数2log x y =由2x y =解出,是把指数函数2x y =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对调位置而得出的. 习惯上我们通常用x 表示自变量,y 表示函数,即写为2log y x =.新知:当一个函数是一一映射时, 可以把这个函数的因变量作为一个新函数的自变量, 而把这个函数的自变量新的函数的因变量. 我们称这两个函数为反函数(inverse function ) 例如:指数函数2x y =与对数函数2log y x =互为反函数.试试: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指数函数2x y =及其反函数2log y x =图象,发现什么性质?反思: (1)如果000(,)P x y 在函数2x y =的图象上,那么P 0关于直线y x =的对称点在函数2log y x =的图象上吗?为什么?(2)由上述过程可以得到结论: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 对称.※ 典型例题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 3x y =; (2)log (1)a y x =-.小结:求反函数的步骤(解x →习惯表示→定义域)变式:点(2,3)在函数log (1)a y x =-的反函数图象上,求实数a 的值.例2溶液酸碱度的测量问题:溶液酸碱度pH 的计算公式lg[]pH H +=-,其中[]H +表示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单位是摩尔/升.(1)分析溶液酸碱度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之间的变化关系? (2)纯净水7[]10H +-=摩尔/升,计算其酸碱度.小结:抽象出对数函数模型,然后应用对数函数模型解决问题,这就是数学应用建模思想.※ 动手试试练1. 己知函数()x f x a k =-的图象过点(1,3)其反函数的图象过点(2,0),求()f x 的表达式.练2.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 y =x (x ∈R );(2)y =log a 2x(a >0,a ≠1,x >0)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① 函数模型应用思想;② 反函数概念.※ 知识拓展函数的概念重在对于某个范围(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自变量x 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 对于一个单调函数,反之对应任意y 值,x 也都有惟一的值和它对应,从而单调函数才具有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是原函数的定义域,即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定义域与值域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 你完成本节导学案的情况为( ). A. 很好 B. 较好 C. 一般 D. 较差 ※ 当堂检测(时量:5分钟 满分:10分)计分: 1. 函数0.5log y x =的反函数是( ). A. 0.5log y x =- B. 2log y x =C. 2x y =D. 1()2x y =2. 函数2xy =的反函数的单调性是( ). A. 在R 上单调递增 B. 在R 上单调递减C. 在(0,)+∞上单调递增D. 在(0,)+∞上单调递减3. 函数2(0)y x x =<的反函数是( ). A. (0)y x x =±> B. (0)y x x => C. (0)y x x =-> D. y x =±4. 函数x y a =的反函数的图象过点(9,2),则a 的值为 .5. 右图是函数1log a y x =,2log a y x =3log a y x =, 4log a y x =的图象,则底数之间的关系为 .课后作业有占总数12的细胞每小时分裂一次,即由1个细1. 现有某种细胞100个,其中胞分裂成2个细胞,按这种规律发展下去,经过多少小时,细胞总数可以超过1010个?(参考数据:lg30.477,lg20.301==).。
高一必修一数学指数知识点在高一的数学课程中,指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
指数是数学中用来表示乘法的简化形式,常用于科学计数法、复利计算、指数函数等领域。
本文将探讨高一必修一数学课程中的指数知识点,以帮助同学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一、指数的基本概念指数是数学中用来表示乘法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指数表示中,我们使用一个高于基线的小数字表示乘法中的重复几次,称之为指数。
例如,2³表示2乘以自身3次,即2的立方。
指数的一般形式可以表示为aⁿ,其中a称为底数,n称为指数。
在指数中,指数n表示底数a重复相乘的次数。
二、指数的基本运算在高一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指数的基本运算规则,包括指数幂次运算、指数相乘和指数相除。
对于指数幂次运算,我们有以下规则:1. 任何数的0次幂都是1,即a^0=1。
2. 对于同一个底数的两个指数相乘,我们可以将底数保持不变,指数相加,即a^m * a^n = a^(m+n)。
3. 对于同一个底数的两个指数相除,我们可以将底数保持不变,指数相减,即a^m / a^n = a^(m-n)。
4. 对于指数的指数,我们可以将指数相乘,即(a^m)^n =a^(m*n)。
三、指数的负指数与倒数在指数运算中,指数可以是负数。
一个数的负指数表示将其取倒数后,再按指数幂次运算。
例如,2⁻³表示2的倒数的立方,即1/(2³)。
指数的负指数规则如下:1. 一个数的负指数可以通过取倒数再按照正指数计算。
即a⁻ⁿ= 1/(aⁿ)。
2. 底数为0的数没有意义,因此0的任何负指数都是没有意义的。
四、指数方程与指数函数除了上述基本概念和运算,高一数学课程还涵盖了指数方程和指数函数的知识。
指数方程是含有指数项的方程,形式一般为aⁿ=b。
解指数方程的关键是将其转化为相等底数的指数表达式,然后通过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指数函数是一个以指数为自变量的函数,通常形式为y=aⁿ,其中a是常数,n是变量。
1.4指数&指数函数
)和两种不同对于指数式来说,式子
)正整数指数幂
)无理指数幂:
定义若(,
为奇数,用符号表示次方根,这时.
,用符号表示
①
②
③(
④(
一般地,指数函数在底数a>1及0<a<1这两种情况下的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
6.利用函数单调性比较两实数大小,首先要通过观察分析,构造出适当的函数来,对于幂形数,若同指数不同底数,则考虑幂函数,若同底数不同指数,则考虑指数函数;其次比较大小时不仅要注意函数的单调性,还要注意幂形数比大小的两数是否都在同一函数的同一单调区间内,否则无法比较大小.
三、典型例题剖析
例1. (1)化简.
(2)计算.
例2.若的值.
例3.如图是指数函数(1)(2),(3)(4)的图象,则a,b,c,d与1的大小关系是()
A.B.
C.D.
例4.已知,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5.已知f(x)=(a>0且).
(1)求f(x)的定义域、值域.
(2)讨论f(x)的奇偶性.
(3)讨论f(x)的单调性.。
指数与指数函数一、【知识要点】1.一般地,如果一个实数x 满足n x a =*(1,)n n N >∈,那么称x 为a 的n 次实数根。
0的n 次实数根为0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
2.我们规定1(0,,)n m n m a a m n a -=>均为正整数,nm a =(0,,)a m n >均为正整数且0的正分数指数幂为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0,0,(),()s t s t s t st t t t s t Q a b a a a a a ab a b +∈>>===其中4.一般地,函数(0,1)x y a a a =>≠叫做指数函数,它的定义域为R 。
二、【例题讲解】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是16的四次方根 (B)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C)a 的n 次方根就是n a (D)a a n n =例2.计算下列各式: (1) (.)()()()00271727921132120----+--(2) 413322338[14x x yy x -÷-+例3、已知x x e e x f --=)(,x x e e x g -+=)((718.2=e …)(1)求22[()][()]f x g x -的值(2)设4)()(=y f x f ,8)()(=y g x g ,求)()(y x g y x g -+的值例4、(1)已知11223x x -+=,求33222223x x x x --++++的值。
(2)设233=+-x x ,求x x 1+的值.例5、当10x -≤≤时,求函数x x y 4322⋅-=+的最大值及最小值.例6、(1)讨论函数x x xx x f --+-=10101010)(的奇偶性和单调性.(2)讨论函数221()(0,1)x x f x a a a --=>≠且的奇偶性和单调性.例7、已知22(4)()()4m m x m f x -=在(0,)+∞上是增函数,求m 的取值范围。
指数函数典例分析题型一 指数函数的定义与表示【例1】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32xy -= (2)213x y += (3)512xy ⎛⎫= ⎪⎝⎭(4)()10.7xy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⑴112x y -= ; ⑵3x y -=; ⑶2120.5x x y +-=【例3】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xa y -=1 2.31)21(+=x y【例4】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值域(1)110.4x y -=; (2)y = (3)21x y =+【例5】 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13xy =;(2)y =【例6】 已知指数函数()(0,x f x a a =>且1)a ≠的图象经过点(3,π),求(0)f ,(1)f ,(3)f -的值.【例7】 若1a >,0b >,且b b a a -+=b b a a --的值为( )A B .2或2- C .2- D .2题型二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例8】 已知1a b c >>>,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①___b c a a ;②1ba ⎛⎫⎪⎝⎭1ca ⎛⎫ ⎪⎝⎭;②11___b ca a ;②__a abc .【例9】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⑴ 2.51.7,31.7; ⑵ 0.10.8-,0.20.8-; ⑶ 0.31.7, 3.10.9.【例10】 比较下列各题中两个值的大小(1)0.80.733,(2)0.10.10.750.75-, (3) 2.7 3.51.01 1.01,(4) 3.3 4.50.990.99,【例11】 已知下列不等式,比较m 、n 的大小(1) 22m n < (2)0.20.2m n >(3)()01m n a a a <<<(4)()1m n a a a >>【例12】 图中的曲线是指数函数x y a =的图象,已知a413,,3105四个值,则相应于曲线1234,,,c c c c 的a 依次为_______________.【例13】 已知a =函数()x f x a =,若实数m n ,满足()()f m f n >,则m n ,的大小关系为 .【例14】设ab =c a ,b ,c 的大小关系是【例15】 若对[1,2]x ∈,不等式22x m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例16】 判断函数11()3x y -=的单调性.【例17】 函数||()x f x e =( )A .是奇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B .是偶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C .是奇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D .是偶函数,在(,)-∞+∞上是增函数【例18】 已知函数f (x )为偶函数,当()0x ∈+∞,时,()12x f x +=-,求当()0x ∈-∞,时,()f x 的解析式.【例19】 证明函数x a y =和x a y -= )10(≠>a a 且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题型三 关于指数的复合函数1.二次函数复合型【例20】 求函数2212x xy -⎛⎫= ⎪⎝⎭单调区间,并证明【例21】 函数221()3x xf x -⎛⎫= ⎪⎝⎭的单调增区间为 ,值域为 .【例22】 函数()342x x f x =⋅-,求()f x 在[0,)x ∈+∞上的最小值.【例23】 求函数1()423x x f x a +=-⋅+ (R)x ∈的值域.【例24】 已知4323x x y =-⋅+,当其值域为[1,7]时,x 的取值范围是【例25】 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⑴232xx y a -++=(0a >,且1a ≠);⑵已知910390x x -⨯+≤,求函数1111()4()542x x y --=-⋅+最值.【例26】 函数2281(01)x x y a a --+=<<的单调增区间是 .【例27】 设()124()x x f x a a =++⋅∈R ,当(,1]x ∈-∞时,()f x 的图象在x 轴上方,求a 的取值范围.【例28】 如果函数221(0,1)x x y a a a a =+->≠在区间[1,1]-上的最大值是14,求a 的值.【例29】 求函数11()1([3,2])42x xf x x ⎛⎫⎛⎫=-+∈- ⎪ ⎪⎝⎭⎝⎭的单调区间及其值域.【例30】 已知12x -≤≤,求函数1()3239x x 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31】 求函数()()444222x x x f x a --=+-+的最小值,并指出使()f x 取得最小值时x 的值2.分式函数复合型【例32】 当a >1时,证明函数1()1x xa f x a +=-是奇函数.【例33】 求证下列命题:(1)()2x xa a f x --=(a >0,a ≠1)是奇函数;(2)()(1)1x x a xf x a +=-(a >0,a ≠1)是偶函数.【例34】 已知函数()2121x x f x -=+,(1)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2)求证函数()f x 在()-∞+∞,上是增函数.【例35】 讨论函数21()21x x f x -=+的奇偶性、单调性,并求它的值域.【例36】 已知1010()1010x xx xf x ---=+,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并求()f x 的值域.【例37】 正实数12x x ,及函数()f x 满足()()141x f x f x +=-,且()()121f x f x +=,求()12f x x +的最小值【例38】 设a ∈R ,2()()21x f x a x =-∈+R ,若()f x 为奇函数,求a 的值.【例39】 在计算机的算法语言中有一种函数[]x 叫做取整函数(也称高斯函数),它表示x的整数部分,即[]x 是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例如:[2]2=,[3.1]3=,[2.6]3-=-.设函数21()122x x f x =-+,则函数[()][()]y f x f x =+-的值域为题型四 其他综合题目【例40】 小明即将进入一大学就读,为了要支付4年学费,小明欲将一笔钱存入银行,使得每年皆有40000元可以支付学费.而银行所提供的年利率为6%,且为连续复利,试求出小明现在必须存入银行的钱的数额.【例41】 求函数y =【例42】 已知函数|22|x y =-,⑴ 作出函数的图象;⑵ 根据图象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⑶ 根据图象指出当x 取什么值时,函数有最值.【例43】 方程22xx =-的解的个数为 .【例44】 已知函数()||122x x f x =-, ⑴若()2f x =,求x 的值;⑵若()()220t f t mf t +≥对于[]12t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例45】 函数()2lg 34y x x =-+的定义域为M ,当x ∈M 时,求()42234x f x =+-⨯的最值.【例46】 设a 是实数,()221x f x a =-+ (x ∈R) (1)试证明对于任意()af x 为增函数; (2)试确定a 值,使f (x )为奇函数.【例47】 因为复杂的函数,往往是由多个简单函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得到,或者是多个函数的复合后得到的,比如下列函数:()()()22x f x g x h x x ==,,则()()f xg x ,复合后可得到函数()()2x g f x g ==⎡⎤⎣⎦和()f g x f==⎡⎤⎣⎦的取值,得到的函数称为复合函数;也可以由()()f x g x ,进行乘法运算得到函数()()2x f x g x =.所以我们在研究较复杂的函数时,常常设法把复杂的函数进行逆向操作,把其拆分转化为简单的函数,借助简单函数的性质进行研究. ⑴复合函数(){}f h g x ⎡⎤⎣⎦的解析式为 ;其定义域为 .⑵可判断()()2x f x g x =是增函数,那么两个增函数相乘后得到的新函数是否一定是增函数?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举一个反例;⑶已知函数()2x f x -=,若()()121f x f x +>-,则x 的取值范围为 .⑷请用函数()()()()22ln x f x g x h x x k x x ====,,中的两个进行复合,得到三个函数,使它们分别为偶函数且非奇函数、奇函数且非偶函数、非奇非偶函数.【例48】 已知函数2()()1x x af x a a a -=--,其中0a >,1a ≠.⑴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 ⑵判断函数()f x 的单调性,并证明.【例49】 已知2()()(0,1)2x x af x a a a a a -=->≠-是R 上的增函数,求a 的取值范围.【例50】 已知函数()x f x b a =(其中a ,b 为常量,且a >0,a ≠1)的图象经过点A (1,6),B(3,24).(1)求()f x ;(2)若不等式1123x xm ⎛⎫⎛⎫+≥ ⎪ ⎪⎝⎭⎝⎭在()1x ∈-∞,时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例51】 已知11()212x f x x ⎛⎫=+ ⎪-⎝⎭. ⑴求证:()0f x >;⑵若()()()F x f x t f x t =++-(t 为常数),判断()F x 的奇偶性.【例52】 用{}min a b c ,,表示a ,b ,c 三个数中的最小值,设{}()min 2210x f x x x =+-,, (0)x ≥,则()f x 的最大值为( )A .4B .5C .6D .7【例53】 已知函数()x f x a =满足条件:当(),0x ∈-∞时,()1f x >;当()0,1x ∈时,不等式,()()()23112f mx f mx x f m ->+->+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例54】 如果函数2()(31)x x f x a a a =--(0,1)a a >≠且仔区间[)0,+∞上是增函数,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20,3⎛⎤ ⎥⎝⎦B .1⎫⎪⎪⎣⎭C .(1,D .2,3⎛⎫+∞ ⎪⎝⎭【例55】 若关于x 的方程1125450x x m -+-+-⋅-=有实根,求m 的取值范围.【例56】 已知11235723511x y z x y z -+++=++=,,求11235x y z +-++的取值范围。
【例57】 已知()xf x =01a a >≠,。
(1)求证:函数()f x 的图像关于点1122⎛⎫ ⎪⎝⎭,中心对称(2)求1239 10101010 f f f f⎛⎫⎛⎫⎛⎫⎛⎫+++⋅⋅⋅⋅⋅⋅+⎪ ⎪ ⎪ ⎪⎝⎭⎝⎭⎝⎭⎝⎭【例58】已知函数()2xf x=,()122xg x=+(1)求函数()g x的值域;(2)求满足方程()()0f xg x-=的x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