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考试必备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数据库复习资料考试必备知识点总结引言数据库是信息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存储、检索和管理数据。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操作语言和管理系统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数据库课程的复习和考试提供一份全面的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基础1. 数据库定义数据库(DB):一个长期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有组织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用于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2. 数据库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最常用的模型,基于二维表格结构。
3. 数据库语言数据定义语言(DDL):定义数据库结构的语言,如CREATE, ALTER。
数据操纵语言(DML):用于数据查询和修改的语言,如SELECT, INSERT, UPDATE, DELETE。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定义数据库的安全策略和访问权限,如GRANT, REVOKE。
关系数据库1. 关系数据库基础关系:一个二维表,行表示元组,列表示属性。
主键:唯一标识表中每行的字段或字段集合。
外键:用于在两个表之间建立链接的字段。
2. 规范化理论第一范式(1NF):确保每个字段都是不可分割的基本数据项。
第二范式(2NF):在1NF的基础上消除部分函数依赖。
第三范式(3NF):在2NF的基础上消除传递函数依赖。
3. SQLSELECT语句:用于查询数据。
JOIN操作:用于连接多个表。
子查询:在查询中嵌套另一个查询。
数据库设计1. 设计过程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需要存储的信息。
概念设计:创建实体-关系模型(E-R模型)。
逻辑设计: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物理设计:确定数据库在物理存储上的实现。
2. 数据库正向工程与逆向工程正向工程:从概念模型到物理数据库的创建。
逆向工程:从现有数据库生成概念模型或逻辑模型。
数据库高级主题1. 事务管理事务:一个或多个操作的集合,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属性)。
2. 并发控制锁机制:确保事务在并发执行时数据的一致性。
mysql数据库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MySQL数据库默认使用的端口号是多少?A. 3306B. 8080C. 80D. 21答案:A2. 下列哪个不是MySQL的数据类型?A. INTB. VARCHARC. DATED. BOOLEAN答案:D3. 在MySQL中,以下哪个命令用于创建数据库?A. CREATE TABLEB. CREATE DATABASEC. DROP DATABASED. ALTER DATABASE答案:B4. 如何在MySQL中查看当前所有数据库?A. SHOW DATABASES;B. LIST DATABASES;C. SELECT DATABASES;D. DISPLAY DATABASES;答案:A5. 在MySQL中,以下哪个语句用于删除表?A. DROP TABLEB. REMOVE TABLEC. DELETE TABLED. DESTROY TABLE答案:A6. 下列哪个不是MySQL的索引类型?A. PRIMARYB. UNIQUEC. INDEXD. FOREIGN答案:D7. 在MySQL中,使用哪个命令来查看表结构?A. DESCRIBE table_name;B. EXPLAIN table_name;C. SHOW table_name;D. SELECT table_name;答案:A8. 如何在MySQL中为表添加新列?A. ADD COLUMN column_name;B. INSERT COLUMN column_name;C. CREATE COLUMN column_name;D. APPEND COLUMN column_name;答案:A9. 在MySQL中,使用哪个命令来创建视图?A. CREAT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B.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C. DEFINE VIEW view_name AS SELECT ...D. CREATE SELECT view_name AS ...答案:A10. 下列哪个命令用于在MySQL中备份数据库?A. BACKUP DATABASEB. COPY DATABASEC. DUMP DATABASED. SAVE DATABASE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在MySQL中,使用______语句可以创建新的表。
数据库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数据库是指()。
A. 一组相关的数据B. 存储数据的载体C. 管理数据的系统D. 所有选项都正确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基本功能包括()。
A. 数据的定义B. 数据的查询C. 数据的操作D. 所有选项都正确3. 下列哪种数据库模型能够以图形方式显示实体及其属性之间的联系?A. 层次模型B. 关系模型C. 面向对象模型D. 网状模型4. 在关系数据库中,表的一行称为()。
A. 记录B. 字段C. 主键D. 约束5. 下面哪个SQL语句可以用于将数据插入数据库表中?A. DELETEB. UPDATEC. INSERTD. SELECT二、填空题1.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主键具有()的属性。
2. SQL语句的基本结构由()组成。
3. 数据库中实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表示。
4. 数据库事务的四个特性分别是()。
5. 数据库的一致性由()来保证。
三、简答题1. 什么是数据库的范式?数据库的范式是用来规范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结构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化步骤,将数据库中的数据分解成更小的、更规范化的表,以减少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查询效率。
2. 简述数据库事务的ACID特性。
ACID是指数据库事务应该具备的四个特性,分别是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
- 原子性: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执行成功,要么全部回滚,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
- 一致性:事务在执行前后数据库的状态保持一致,不会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和业务规则。
- 隔离性:多个事务同时执行时,每个事务的操作都应该相互隔离,保证数据的并发一致性。
- 持久性: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修改就是永久性的,即使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丢失。
3. 什么是数据库索引?它的作用是什么?数据库索引是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用于提高数据库查找和查询的效率。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特点的是( C )。
A.数据共享B.数据完整性C.数据冗余很高D.数据独立性高2.下列四项中,不属于SQL2000实用程序的是( D )。
A.企业管理器B.查询分析器C.服务管理器D.媒体播放器3.SQL Server安装程序创建4个系统数据库,下列哪个不是(C )系统数据库。
A.masterB.modelC.pubD.msdb4.(A )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属于系统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数据库的方法。
数据库在建立、使用和维护时由其统一管理、统一控制。
A.DBMS B.DBC.DBS D.DBA5. 在SQL中,建立表用的命令是( B )。
A.CREATE SCHEMAB.CREATE TABLEC.CREATE VIEWD.CREATE INDEX6.SQL语言中,条件年龄BETWEEN 15 AND 35表示年龄在15至35之间,且( A )。
A.包括15岁和35岁B.不包括15岁和35岁C.包括15岁但不包括35岁D.包括35岁但不包括15岁7.下列四项中,不正确的提法是( C )。
A.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国际标准语言B.SQL语言具有数据定义、查询、操纵和控制功能C.SQL语言可以自动实现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D.SQL语言称为结构查询语言8.在MS SQL Server中,用来显示数据库信息的系统存储过程是(D )。
A. sp_dbhelpB. sp_dbC. sp_helpD. sp_helpdb9.SQL语言中,删除表中数据的命令是( A )。
A. DELETEB. DROPC. CLEARD. REMOVE10.SQL的视图是从( C )中导出的。
A. 基本表B. 视图C. 基本表或视图D. 数据库11. 下列哪个不是sql 数据库文件的后缀。
C A..mdf B..ldfC..tif D..ndf12. 数据定义语言的缩写词为( A )。
1 .数据库数据具有_永久储存_、_有组织_和_可共享_三个基本特点。
2.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包括_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3.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_数据库_、_数据库管理系统_、_应用系统_和_数据库管理员_构成。
4. 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与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_人工管理_阶段,_文件系统_阶段和_数据库系统_阶段。
5. 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最小的_冗余度_、较高的_数据独立性_等特点。
6. DBMS还必须提供_数据的安全性_保护、_数据的完整性_检查、_并发控制_、_数据库恢复_等数据控制功能。
7. 模式(Schema)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_逻辑结构_和_特征_的描述,它仅仅涉及到_型_的描述,不涉及到具体的值。
8. 三级模式之间的两层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_逻辑独立性_和_物理独立性_。
9. 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这些模型划分为两类,它们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
第一类是_概念模型_,第二类是_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数据模型)_。
10.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指_数据结构_,_数据操作_,_数据完整性_。
实际数据库系统中所支持的主要数据模型是_层次模型_,_关系模型_,_网状模型_。
11. 数据模型中的_数据结构_是对数据系统的静态特征描述,包括数据结构和数据间联系的描述,_数据操作_是对数据库系统的动态特征描述,是一组定义在数据上的操作,包括操作的涵义、操作符、运算规则及其语言等。
12. 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_层次_模型,上一层的父结点和下一层的子结点之间的联系是一对多的联系。
13. 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_网状_模型,数据之间的联系通常通过_指针_实现。
14.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大类:_实体完整性_、_参照完整性_和_用户定义完整性_。
软件考试数据库工程师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数据库工程师知识点》①基本定义:数据库工程师得懂数据库相关知识。
简单说就是知道怎么管理、设计数据库呗。
数据库呢,就像是个大仓库,用来存储各种数据的,像超市存货物数据、学校存学生数据。
②重要程度:在软件领域,这数据库工程师的知识超级重要啊。
不管是开发软件要存用户信息,还是公司管理大量业务数据,都离不开。
要是没这些知识,数据就乱成一团麻了。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点计算机基础概念,像什么是文件系统得知道吧,对数据存储有点概念才行。
还有基本的编程语言基础,这样才能在数据库和程序之间搭起桥来。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可太多了。
拿电商平台来说,数据库得存商品信息、用户订单、用户个人资料啥的。
没有数据库工程师精心设计,购物环节就会出各种问题,要么找不到商品,要么订单错乱。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软件工程学科里啊,数据库工程师知识就像大厦的基石之一。
从上层的软件应用到底层的数据存储,它是中间的关键环节。
②关联知识:和好多知识都有联系呢。
比如和软件开发流程,数据库得根据软件需求设计。
还和网络知识有关,要保证数据在网络间传输稳定才能准确地在数据库中存储和读取。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说实话这难点不少。
首先数据库的设计模型,像关系型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就不容易。
模型建不好,数据存储和提取效率极低。
- 关键点:理解数据间的关系是关键。
我曾经在做一个小项目时,因为没理清用户信息和订单信息的关系,最后数据库搞得一塌糊涂。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那是相当重要啊。
基本每部分都会考到。
- 考查方式:有选择题考基本概念,像数据库三大范式的定义;也有简答题让你设计一个小的数据库,包括表结构和关系等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数据库系统:就是管理数据库的一套系统,包括数据库本身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这就好比一个图书馆,书就是数据,书架和管理员那一套系统就是数据库系统。
- 关系型数据库:这种数据库是用表来存储数据的,表之间有关系。
数据库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关系数据库中,用于确保数据完整性的机制是()。
A. 索引B. 触发器C. 视图D. 存储过程答案:B2. SQL语言中的“SELECT”语句用于()。
A. 插入数据B. 更新数据C. 查询数据D. 删除数据答案:C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是()。
A. 存储数据B. 管理数据C. 访问数据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在数据库设计中,将一个表的列引用另一个表的主键,这种关系称为()。
A. 一对一关系B. 一对多关系C. 多对多关系D. 无关系答案:B5. 下列哪个不是数据库的三大范式之一?()A. 第一范式(1NF)B. 第二范式(2NF)C. 第三范式(3NF)D. 第四范式(4NF)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在SQL中,用于删除表中数据的命令是________。
答案:DELETE7. 数据库事务具有四个重要的属性,通常被称为ACID属性,其中“D”代表________。
答案:Durability(持久性)8. 在数据库中,一个_______可以包含多个表。
答案:Schema9. 索引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效率,但是过多的索引会降低_______的性能。
答案:INSERT和UPDATE10. 数据库备份是为了防止数据丢失,常见的备份类型包括全备份和________。
答案:增量备份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请简述数据库规范化的目的和好处。
答案:数据库规范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规范化通过分解表来消除数据的重复存储,确保数据的逻辑结构清晰。
这样做的好处包括:减少数据维护成本,提高数据的一致性,避免更新异常,以及提高查询效率。
12. 解释什么是数据库的事务,并说明事务的四个基本特性。
答案:数据库事务是一系列操作,这些操作作为一个整体被执行,以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
事务的四个基本特性是:-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点。
数据库基础知识试题库一、选择题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数据定义B. 数据操纵C. 数据存储D. 网络通信2. 在关系数据库中,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关系的基本特征?A. 行的唯一性B. 列的命名唯一性C. 列的顺序唯一性D. 列的类型唯一性3. SQL语言中,用于查询数据的命令是:A. SELECTB. INSERTC. UPDATED. DELETE4. 数据库设计过程中,规范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高查询速度B. 减少数据冗余C. 增加数据安全性D. 提高系统性能二、填空题1.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组成。
2. 在关系数据库中,一个表中的列被称为________,行被称为________。
3. SQL语言中,________子句用于指定查询结果中需要显示的列。
4.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和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
2. 描述关系数据库中主键和外键的作用。
3. 解释什么是事务,并说明事务的四个基本特性(ACID)。
四、综合题1. 给定一个学生表(Student),包含字段:学号(Sno),姓名(Sname),年龄(Sage),性别(Ssex),专业(Smajor)。
请使用SQL语言,编写一个查询语句,找出所有20岁的学生信息。
2. 描述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如何避免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
以上试题覆盖了数据库基础知识的多个方面,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SQL语言的基本命令以及数据库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通过这些题目,可以检验学习者对数据库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一A: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 B. 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2. 属于BCNF范式的关系模式 D. 在函数依赖的范畴内,已消除插入和删除异常。
3.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A. 外模式 4. SQL语言中,删除记录的命令是 A DELETE 6. 数据库系统三级结构的描述放在 D.数据字典中。
7. 弱实体的主键 B.一部份或全部从其父实体的主键获得8. 在SQL的语句中,ALTER的作用是 A.修改基本表的结构 9. 在以下函数依赖中, B.ABCD→A 是平凡的函数依赖。
10. 在DB恢复时,对已经提交但更新未写入磁盘的事务执行 A.REDO处理二A: 1.同一个关系模型的任意两个元组值 A. 不能全同; 2. 从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主键是 C. M端和N端实体的标识符组合;3.事务的ACID性质中,关于原子性(atomicity)的描述正确的是 C. 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4. 设有一个关系:DEPT(DNO,DNAME),如果要找出倒数第三个字母为W,并且至少包含4个字母的DNAME,则查询条件子句应写成WHERE DNAME LIKE B ‘_ % W _ _’ 6. 数据独立性是指 B应用程序和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7.在数据库设计中,父实体与弱实体之间的联系只能是 A.1:1或1:N 8. 在SELECT语句中使用“*”表示 C.选择全部属性 9. 事务对DB的修改,应该在数据库中留下痕迹,永不消逝。
这个性质称为事务的 D.持久性10. “死锁”是C.事务故障三A :1.自然连接是构造新关系的方法。
一般情况下,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D. 属性。
数据库复习资料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概念模型数据模型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1)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
(2) 数据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它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
概念模型的用途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是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对概念模型的基本要求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
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相关概念:实体、实体型、实体集、联系、码、属性等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实体型(Entity Type)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实体集(Entity Set)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联系(Relationship)现实世界中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信息世界中反映为实体内部的联系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型间联系两个实体型一对一联系(1:1)三个实体型一对多联系(1:n)一个实体型多对多联系(m:n)码(Key)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属性(Attribute)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表示方法:E-R图数据模型:网状模型:网状模型是一个网络层次模型实际是网状模型的一个特例网状模型的条件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父结点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父结点优点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如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缺点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随着应用环境的扩大,数据库的结构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利于最终用户掌握;DDL、DML语言复杂,用户不容易使用关系模型:优点1、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的基础上2、概念单一。
数据结构简单、清晰,用户易懂易用。
实体和各类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
数据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数据库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是什么?A. 数据存储B. 数据管理C. 数据分析D. 数据加密答案:B2.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一个表的列被称为什么?A. 记录B. 行C. 字段D. 关键字答案:C3. SQL语言中的“SELECT”语句用于执行什么操作?A. 插入数据B. 更新数据C. 查询数据D. 删除数据答案:C## 二、填空题4. 在数据库设计中,规范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数据的_______。
答案:冗余5. 数据库的三大范式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 三、简答题6. 请简述数据库事务的四个基本特性。
答案:- 原子性(Atomicity):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点。
- 一致性(Consistency):事务必须保证数据库从一个一致的状态转移到另一个一致的状态。
- 隔离性(Isolation):并发执行的事务之间不会互相影响。
- 持久性(Durability):一旦事务提交,则其结果就是永久性的,即使系统发生故障也不会丢失。
7. 什么是数据库的索引?它有什么作用?答案:数据库的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效率。
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到数据存储位置,减少查询数据时的扫描范围,从而加快数据检索速度。
## 四、计算题8. 假设有一个学生表(Students),包含字段:学生ID (StudentID),姓名(Name),年龄(Age),专业(Major)。
编写SQL查询语句,列出所有年龄大于20岁的学生信息。
答案:```sqlSELECT * FROM Students WHERE Age > 20;```9. 如果需要删除上述表中所有年龄小于18岁的学生记录,请编写相应的SQL语句。
答案:```sqlDELETE FROM Students WHERE Age < 18;```## 五、论述题10. 论述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的重要性,并简述常见的备份和恢复策略。
数据库技术三级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数据库基础。
1. 数据库系统概述。
- 数据库(DB)、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数据库系统(DBS)的概念。
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数据库管理员(DBA)等组成的人机系统。
-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如数据结构化(整体结构化,数据不再针对某一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且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等。
2. 数据模型。
-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
常用的概念模型是实体 - 联系模型(E - R模型),其中包括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和联系(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等类型)。
-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描述数据库的组成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联系)、数据操作(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的集合,包括操作及有关的操作规则)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 常见的逻辑数据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根结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父结点。
- 网状模型:用网状结构表示实体及其之间的联系,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 关系模型:以二维表的形式组织数据,关系模型中的数据结构是关系(二维表),关系操作包括查询(选择、投影、连接等)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操作,关系的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主关键字不能取空值)、参照完整性(外键要么取空值,要么取对应主键的值)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3. 数据库系统结构。
数据库考试(终极版)————————————————————————————————作者:————————————————————————————————日期: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用于数据库恢复的重要文件是A、数据库文件B、索引文件C、日志文件D、备注文件2、如果事务T对数据R已经加X锁,则其他事务对数据RA、可以加S锁不能加X锁B、可以加X锁不能加S锁C、可以加S锁也可以加X锁D、不能加任何锁3、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以课本为主)A、数据库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4、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当关系的型改变时,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这是A、数据的物理独立性B、数据的逻辑独立性C、数据的位置独立性D、数据的存储独立性5、设关系R和S的元组个数分别为100和300,关系T是R与S的笛卡尔积,则T的元组个数是A、400B、10000C、30000D、900006、下面对于关系的叙述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关系中的每个属性是不可分解的B、在关系中元组的顺序是无关紧要的C、任意的一个二维表都是一个关系(反过来对)D、每一个关系只有一种记录类型7、视图消解(view resonlution)的概念是A、将对视图的查询转换为逻辑查询的过程B、将对视图的查询转换为对具体数据记录查询的过程C、将对视图的查询转换为对数据文件的查询的过程D、将对视图的查询转换为基本表的查询的过程8、下面有关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实体类型转换一个关系模式B、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联系的任意一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C、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联系的任意一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n端)D、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9、在两端锁协议中,事务分为两个阶段,它们是(第二是释放封锁,也称为收缩阶段)A、第一阶段是获得封锁,也称为扩展阶段B、第一阶段是获得封锁,也称为并行阶段C、第一阶段是获得封锁,也称为收缩阶段D、第二阶段是释放封锁,也称为扩展阶段10、E-R图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A、概念模型B、逻辑模型C、结构模型D、物理模型11、在数据字典中,能同时充当数据流的来源和去向的是A、数据记录B、数据通路C、数据存储D、数据结构12、关系模型的结构是A、层次结构B、网状结构C、二维结构D、对象结构13、下列聚合函数中不忽略空值(null)的是A、SUM(列名)B、MAX(列名)C、COUNT (*)D、AVG(列名)14、DBMS中实现事务持久性的子系统是A、安全性管理子系统B、完整性管理子系统C、并发控制子系统D、恢复管理子系统15、当关系R和S自然连接时,能够把R和S原该舍弃的元组放到结果关系中的操作是A、左外联接B、右外联接C、外部并D、外联接16、判断下列模式分别属于哪个范式(最高范式)R({S,T,J},{(S,J)->T,S->J,T->J})A、1NFB、2NFC、3NFD、BCNF17、判断下列模式分别属于哪个范式(最高范式)(因为候选码S#存在对码的传递函数依赖)R({S#,SD,SL,SN},{S#->SD,S#->SN,S#->SL,SD->SL})A、1NFB、2NFC、3NFD、BCNF18、实体完整性要求主属性不能取空值,这一点可以通过来保证A、定义外码B、定义主码C、用户定义的完整性D、由关系系统自动19、为防止用户通过视图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时,无意或故意操作不属于视图范围内的基本表数据,可在定义视图时加上下列哪个句子?A、WITH CHECK OPTION子句B、WITH CHECK DISTINCT 子句C、WITH CHECK ON 子句D、WITH CHECK STRICT 子句20、设关系R与关系S具有相同的目(或称度),且相对应的属性的值取自同一个域,则R-(R-S)等于A、R∪S B、R∩S C、R×S D、R-S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事务的ACID特性是: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2、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系统管理三个阶段3、实体之间的联系可抽象为三类,它们是1:1、1:n、m:n4、客观存在的人、事、物可以称为实体5、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完整性约束、参照完整性约束、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6、“为哪些表,在哪些字段上,建立什么样的索引”这一设计内容应该属于数据库设计中的物理设计阶段7、若关系为1NF,且它的每一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候选码,则该关系为2NF8、数据模型是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的9、数据库体系结构三级模式包括:外模式、模式、内模式10、数据库管理系统在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这两层映像保证了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能够具有一定的逻辑独立性和完全的物理独立性三、问答题(每题3分,共36分)设有一个供应状况数据库:产品表(Products)由产品ID(P_ID)、供应商ID(S_ID)、商品ID(C_ID)、单价(Price)、成本(Cost)组成;商品类型表(Categories)由商品ID(C_ID)、商品类型(CAT)组成;供应商表(Suppliers)由供应商ID(S_ID)、公司(Employees)、国家(Country)组成。
计算机等级考试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等级考试(Database Technology)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以下是一些与数据库技术相关的考点:
1. 数据库基础知识: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构和组成部分,包括数据、表、字段、记录等基本术语。
2. 关系型数据库:熟悉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和基本操作,如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等。
3. SQL语言:掌握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命令,包括SELECT、INSERT、UPDATE、DELETE等,能够编写简单的SQL查询和操作语句。
4.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化: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化理论,包括实体-关系模型、范式等,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库设计和规范化处理。
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熟悉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SQL Server等,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6. 数据库安全与备份:了解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性,掌握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7. 数据库应用开发:了解数据库在应用开发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包括数据库与编程语言的接口、数据库连接、事务处理等。
数据库考试题(含多套考前必看)数据库考试题⼀、填空题(共9题,每空1分,共15分)1.将数据库从SQL Server实例中删除,即在逻辑上将数据⽂件和⽇志⽂件与服务器相脱离,但⽂件并不从磁盘上删除,此操作称为_________,可通过_______将其重新加载到SQL Server实例中。
2.SQL Server中⽤于服务器的所有初始化信息和系统级信息的的系统数据库是_______________。
3.打开数据库student,使之成为当前数据库,可以使⽤语句______________。
4.使⽤T-SQL语句创建存储过程时,若要求对存储过程的定义⽂本进⾏加密,应使⽤_________⼦句。
5.若要删除sutdent表的全部数据,数据删除后不可撤销,应使⽤语句____________,若想删除student数据表,应使⽤语句________________。
6.若要对数据库中的对象进⾏改名,就使⽤的系统存储过程是_____________。
7.Sql Server的数据库⽂件分为数据⽂件和__________,其中数据⽂件⼜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8.在Sql Server中,按触发的时机,触发器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
9.在Sql Server的事务处理中,开启⼀个事务可⽤Begin Transaction,提交事和撤销事务应使⽤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简答题(共3题,每题7分,共21分)1.在数据库端编程,主要有⾃定义函数、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三种形式,请⽐较⼀下这三种⽅式的异同。
2.SqlServer有哪些系统数据库,各⾃的作⽤是什么?3.数据库中的常⽤完整性有⼏种?在Sql Server主要通过什么⽅式实现?三、应⽤题(共6题,本题共54分。
)1.创建名为“Love”的数据库,其中主数据⽂件为Lovedat.mdf,初始⼤⼩为8M,增长⼤⼩为1M,⽇志⽂件为Lovedat.ldf,初始⼤⼩是5M,最⼤存储空间是30M,增长是5M。
数据库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在关系数据库中,以下哪个操作用于查询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A. SELECTB. UPDATEC. DELETED. INSERT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SQL语句的组成部分?A. WHEREB. GROUP BYC. HAVINGD. ORDER BY答案:D(所有选项都是SQL语句的组成部分)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主要功能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数据存储B. 数据查询C. 数据加密D. 数据恢复答案:C(数据加密通常不是DBMS的主要功能)二、简答题1. 什么是事务的ACID属性?答案:事务的ACID属性指的是原子性(Atomicity)、一致性(Consistency)、隔离性(Isolation)和持久性(Durability)。
原子性意味着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
一致性确保事务从一种一致的状态转移到另一种一致的状态。
隔离性保证并发执行的事务不会互相影响。
持久性表示一旦事务提交,它对数据库的改变就是永久性的。
2. 解释什么是数据库规范化?答案:数据库规范化是一种用于组织数据库中数据的过程,目的是减少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完整性。
规范化通过分解表和创建关系来实现,通常遵循一系列规范化规则,如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等。
三、应用题1. 假设你有一个名为“Employees”的表,包含以下列:EmployeeID, FirstName, LastName, DepartmentID, Salary。
编写一个SQL查询,列出每个部门的最高薪资员工的姓名和薪资。
答案:```sqlSELECT e1.FirstName, stName, e1.SalaryFROM Employees e1INNER JOIN (SELECT DepartmentID, MAX(Salary) AS MaxSalaryFROM EmployeesGROUP BY DepartmentID) e2 ON e1.DepartmentID = e2.DepartmentID AND e1.Salary = e2.MaxSalary```2. 如何在数据库中实现数据的备份和恢复?答案:数据备份通常通过导出数据库的文件或使用DBMS提供的备份工具来完成。
一、填空题1.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2.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约束条件)三部分组成。
3.实体之间的联系可抽象为三类,它们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4.在数据库设计中,(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是进行详细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所获得的主要成果。
5.(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6.数据库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故障。
故障主要有(事务故障)、系统故障、(介质故障)和计算机病毒四类。
7.并发控制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封锁)机制,其类型有(共享锁)和(排它锁)两种。
8.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9.在SQL语言中,为了数据库的安全性,设置了对数据的存取进行控制的语句,对用户授权使用(GRANT)语句,收回所授的权限使用(REVOKE)语句。
10.(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11.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模式)、(外模式)、(内模式)三级构成的。
12.在一个关系R中,若每个数据项都是不可再分割的,那么R一定属于(第一(1NF))范式。
E-R图一般在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设计)阶段使用。
13.(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它具有(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四个特性。
14.数据库系统中,系统故障通常称为(软故障),介质故障称为(硬故障)。
15.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
16.若事务T对数据对象A加了S锁,则其他事务只能对数据A再加( S )锁,不能加(X )锁,直到事务T释放A上的锁。
17.信息处理的方式而言,在文件系统阶段,(程序设计)处于主导地位,(数据)只起着服从程序设计需要的作用;而在数据库方式下,(数据)占据了中心位置。
例7-2:(存储过程) 创建显示学生信息的存储过程STUDENT_LIST,并引用STU_COUNT存储过程。
set serveroutput on;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student_list
As
sno char(5);
sname char(10);
sdept char(2);
sclass char(2);
ssex char(4);
sage number(2);
CURSOR SX is
SELECT Sno, Sname,Sdept, Sclass,Ssex, Sage FROM Student;
Begin
loop
FETCH sx INTO sno , sname , sdept, sclass, ssex, sage;
exit when sx%notfound;
dbms_output.put_line
(Sno||' '||Sname||' '||Sdept||' '|| Sclass||' '||Ssex||' '|| Sage);
end loop;
end;
/
execute student_list;
drop procedure student_list;
例7-3:(存储过程) 创建一个显示学生平均成绩的存储过程。
set serveroutput on;
create or replace procedure student_avg_score
as
CURSOR SX is /*定义游标*/
SELECT Sno, avg(score) as y FROM Sc group by sno;
begin
for x in sx loop
dbms_output.put_line(x.Sno||' '||x.y);
end loop;
end;
例7-7:(触发器) 当更新学生成绩表SCORE中的学生成绩时,自动计算该学生的平均成绩保存到学生表SA VG字段中。
set serveroutput on;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sc_update_row after insert or delete or update on sc
referencing new as new old as old for each row declare
ssno char(5);
ssavg number(6,2);
begin
if deleting then
update student set savg=-1 where sno=:OLD.sno;
end if;
if updating or inserting then
update student set savg=-1 where sno=:new.sno;
end if;
end;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sc_update after insert or delete or update on sc
declare
ssno char(5);
S number;
ssavg number(6,2);
begin
SELECT Sno into ssno FROM student where savg=-1;
SELECT COUNT(*) into s FROM Sc where sno=ssno;
if (s >0) THEN
SELECT avg(score) into ssavg FROM Sc
group by sno
having sno=ssno;
update student set savg=ssavg where sno=ssno;
end if;
end;
/
INSERT INTO SC V ALUES('95004','1', 92); commit;
delete from SC where sno='95004';
commit;
例7-8:(触发器) 创建包含插入、删除、修改多种触发事件的触发器DML_LOG,对SCORE表的操作进行记录。
用INSERTING、DELETING、
UPDA TING谓词来区别不同的DML操作。
先创建事件记录表LOGS,该表用来对操作进行记录。
该表的字段含义解释如下:
LOG_ID:操作记录的编号,数值型,它是该表的主键,自动增1,可由序列自动生成。
LOG_TABLE:进行操作的表名,字符型,非空,该表设计成可以由多个触发器共享使用。
比如我们可以为Student表创建类似的触发器,同样将操作记录到该表。
set serveroutput on;
create table LOGS(
LOG_ID number primary key,
LOG_TABLE V ARCHAR2(30),
LOG_DML char(10),
LOG_KEY_ID V ARCHAR2(30),
LOG_DA TE DATE,
LOG_USER char(30) );
create sequence LOG_ID;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sc_LOGS after insert or delete or update on sc
referencing new as new old as old for each row declare
TLOG_ID LOGS.LOG_ID%type;
TLOG_TABLE LOGS.LOG_TABLE%type;
TLOG_DML LOGS.LOG_DML%type;
TLOG_KEY_ID
LOGS.LOG_KEY_ID%type;
TLOG_DATE LOGS.LOG_DATE%type;
TLOG_USER LOGS.LOG_USER%type; begin
SELECT MAX(LOGS.LOG_ID) INTO TLOG_ID FROM LOGS;
TLOG_TABLE := 'SC';
TLOG_DATE := SYSDATE;
TLOG_USER := USER;
if inserting then
TLOG_DML := 'insert';
TLOG_KEY_ID:=:OLD.ROWID;
INSERT INTO LOGS V ALUES(LOG_ID.nextval, TLOG_TABLE, TLOG_DML, TLOG_KEY_ID, TLOG_DATE, TLOG_USER);
end if;
.......................
end;
或
set serveroutput on;
create table LOGS(
LOG_ID number primary key,
LOG_TABLE V ARCHAR2(30),
LOG_DML char(10),
LOG_KEY_ID V ARCHAR2(30),
LOG_DA TE DATE,
LOG_USER char(30) );
create sequence LOG_ID;
create or replace trigger sc_LOGS after insert or delete or update on sc
referencing new as new old as old for each row declare
TLOG_ID LOGS.LOG_ID%type;
TLOG_TABLE LOGS.LOG_TABLE%type;
TLOG_DML LOGS.LOG_DML%type;
TLOG_KEY_ID
LOGS.LOG_KEY_ID%type;
TLOG_DATE LOGS.LOG_DATE%type;
TLOG_USER LOGS.LOG_USER%type; begin
SELECT MAX(LOGS.LOG_ID) INTO TLOG_ID FROM LOGS;
TLOG_TABLE := 'SC';
TLOG_DATE := SYSDATE;
TLOG_USER := USER;
if inserting then
TLOG_DML := 'insert';
TLOG_KEY_ID:=:OLD.ROWID;
INSERT INTO LOGS V ALUES(LOG_ID.nextval, TLOG_TABLE, TLOG_DML, TLOG_KEY_ID, TLOG_DATE, TLOG_USER);
end 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