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2020年8月整理).pdf
- 格式:pdf
- 大小:745.52 KB
- 文档页数:15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第一章 抛体运动一、什么是抛体运动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将做曲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如果一个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产生的效果跟另外两个运动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我们就把这一物体实际发生的运动叫做这两个运动的合运动,这两个运动叫做这一实际运动的分运动2.运动的独立性:各分运动是独立进行的,彼此互不影响。
运动的等时性: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分解):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4.合运动的性质:v 合合与a 是否共线,共线为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共线为匀变速曲线运动。
5.小船渡河问题(河水流速为1v ,船在静水中的速度2v ,21v v >) (1)渡河时间最短:船头垂直河岸开 min v =2dv (2)航程最短:船头指向斜上游,与岸边夹角为θ,合运动垂直河岸 cos θ=12v v t=d v 合6.绳子末端的速度分解:(要点:合运动一定是物体的实际运动)三、竖直方向的抛体运动 1.竖直下抛运动0t v v gt =+ 2012s v t gt =+2.竖直上抛运动(1) 0t v v gt =- 2012h v t gt =-2202t gh v v -= (2)处理上抛运动的两种思路:①分段法: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过程,自由落体②整体法:全过程统一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注意选好正方向后,0v 、t v 、g 、h 的正负。
(3)竖直上抛的对称性①速度对称:上升过程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时间对称:上升和下降过程经过同一段高度的时间相等。
(4)竖直上抛的特征量:①上升的最大高度20max2v h g=②上升到最大高度的时间(t 上)和从最高点落回到抛出点的时间(t 下)相等 0v t t g下上==四、平抛物体的运动1.平抛运动的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
一、曲线运动⒈曲线运动的速度特点:质点沿曲线运动时,它在某点即时速度的方向一定在这一点轨迹曲线的切线方向上。
因为曲线上各点的切线方向一般是不相同的,所以质点在沿曲线运动时速度的方向是在不断改变的;又因为速度方向不断改变,所以可说任何一个曲线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质点在运动中都具有加速度。
⒉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因为质点沿曲线运动时一定具有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该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一定不为零,即质点一定受到合外力的作用。
这就是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对这个做曲线运动的质点受到的合外力还应认识到这个力的方向一定与质点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质点将沿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2、运动的合成分解:是在已学过的力的合成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的,由于位移、速度、加速度与力一样都是矢量。
是分别描述物体运动的位置变化运动的快慢及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的。
由于一个运动可以看成是由分运动组成的,那么已知分运动的情况,就可知道合运动的情况。
例如轮船渡河,如果知道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1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河水流动的速度v的大小和方向,应用平行四边法则,就可求出轮船合运动的速度v(大小方向)。
这种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
相反,已知合运动的情况,应用平行为四边法则,也可以求出分运动和情况。
例如飞机以一定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斜向上飞行一段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为30 ,我们很容易求出飞机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这种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
合运动分运动是等时的,独立的这一点必须牢记。
以上两例说明研究比较复杂的运动时,常常把这个运动看作是两个或几个比较简单的运动组成的,这就使问题变得容易研究。
在上例轮船在静水中是匀速行驶的,河水是匀速流动的,则轮船的两个分运动的速度矢量都是恒定的。
轮船的合运动的速度矢量也是恒定的。
所以合运动是匀速直线的。
一般说来,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运动,并不一定都是直线的。
在上述轮船渡河的例子中如果轮船在划行方向是加速的行驶,在河水流动方向是匀速行驶,那么轮船的合运动就不是直线运动而是曲线运动了。
高一物理下册期末备考复习提纲合理的总结,合理的归结,关于考试效果会有很大的协助,下文为大家引荐了高一物理下册期末备考温习提纲,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
第6章1.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完善,但是日心说的观念并非都正确。
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1)一切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2)对恣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一切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3.在高中阶段,把行星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置。
4.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正比。
即:5.两个重要的等量关系:(1)设天体M外表的重力减速度为g,疏忽该天体自转,那么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该天体外表所受重力等于该天体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即:,其中r为物体到天体中心的距离(2)在高中阶段,天体的运动当做匀速圆周运动来处置,盘绕天体所受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即:6.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物体在天体外表左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
,其中M、R为天体的质量、半径。
关于地球来说,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又叫最小的发射速度、最大的盘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为11.2km/s又叫脱离速度,挣脱地球的引力,绕太阳运动;第三宇宙速度为16.7km/s 又叫逃逸速度,挣脱太阳的引力,逃离太阳系。
第7章1.功: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与位移夹角的余弦这三者的乘积。
即:功是标量,在SI单位制中单位是焦耳,1J等于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作1m的位移时所做的功。
即:1J=1N?m2.正功、负功取决于公式中力与运动方向的夹角:当时,力对物体做正功,该力一定是动力;当时,力对物体做负功,该力一定是阻力;当时,力对物体不做功,该力一定垂直物体运动方向。
3.求总功的方法:(1)求各个力做的功的代数和(2)先求合力,再求合力做的功4.功率:描画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我们把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功率。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和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一个恒量、且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
基本公式:v t=v0+at、s=v0t+at2/2 、v t2-v02=2a s(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当v0=0, a=g (自由落体运动),有: v t= 、s= 、v t2=2g s当V0竖直向上、a= -g(竖直上抛运动)。
注意:(1)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2)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是g,方向竖直向下,全过程是匀变速直线运动(3)从抛出到落回抛出点的时间:t总= =2 t上=2 t下(4)上升的最大高度(相对抛出点):H=(5)*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6)*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7)*用全程法分析求解时: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S>0表示此时刻质点的位置在抛出点的上方;S<0表示质点位置在抛出点的下方。
v t >0表示方向向上;v t <0表示方向向下。
在最高点a=-g v=0。
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1.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合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一般来说,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并不一定是______ ______运动,也可能是___________ __运动。
合运动和分运动进行的时间是__________的。
2.由于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是___量,它们的合成和分解都按照_______定则。
三、曲线运动:曲线运动中质点的速度沿____________方向,曲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随时间而变化,所以曲线运动是一种__________运动,所受的合力一定.必具有_________。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________ ________ 。
四、平抛运动(设初速度为v0):1.特征:初速度方向____________,加速度____________。
是一种。
2.性质和规律: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运动,v X=v0、x=v0t。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每天坚持整理知识点,到考试时才能方便复习。
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参考阅读。
1、功(A)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功的定义式:注意:时, ;但时, ,力不做功; 时, .2、功率(A)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功率: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3、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A)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8、能量守恒定律(A)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9、能源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A)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A)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11、平抛运动的规律(B)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平抛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 y= gt2。
高一下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物理知识,其中包括了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
现在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为了帮助大家复习,下面列出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复习建议。
一、力学部分1. 运动规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因为它受到的合力为零或者受到的合力平衡。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所在直线上。
2.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1/2mv^2。
势能是指物体因为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Ep=mgh。
3. 动量和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响应能力,是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公式为p=mv。
冲量是指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上所产生的动量变化,公式为J=FΔt。
二、热学部分1. 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学是研究热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其中包括温度、热容、热传递等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是指一定量的能量,在任意一系统中转化和守恒。
3.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指热量不可能自热量低的物体传递到热量高的物体,除非外界做功。
三、电学部分1. 戴维南-普朗克定理戴维南-普朗克定理是指在闭合电路中,加在电路的所有电动势之和等于电路中通过各元件的电压降之和。
2.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是指在电路中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公式为I=U/R。
3. 电功率电功率是指电器每秒钟消耗的电能,公式为P=UI。
四、光学部分1. 光的反射和折射当光在介质之间传播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反射是指光束在碰到反射面时发生反弹的现象。
折射是指光束在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改变速度和方向的现象。
2. 光的干涉和衍射当两个同频率的光波在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影响并形成干涉现象。
在实际过程中,光的干涉可分为两类,即牛顿环干涉和杨氏双缝干涉。
衍射是指光波通过一个障碍物之后,光波会在障碍物之后形成相干波的现象。
物理高一必修二期末知识点在高一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必修二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物理的基础知识和概念,这些知识点对我们深入了解物理世界,建立起坚实的物理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整理和总结一下高一物理必修二课程的期末考试重点知识。
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和分类在物理学中,力是指能够改变物体状态或形状的作用力量。
力的分类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2.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方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力。
反之,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几个力的合力。
4.力的作用点、作用线和作用面力的作用点是指力作用的具体位置;作用线是指力的作用方向;作用面是指力作用的具体面积。
二、机械能守恒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应用于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3. 功和功率功是指力对物体做的功,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三、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1. 电场的概念电场是指由于电荷存在而产生的电力作用范围。
2. 带电粒子在均匀电场中的运动在均匀电场中,带电粒子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从而产生加速运动。
3. 带电粒子在非均匀电场中的运动在非均匀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将受到电场力的变化而产生偏转。
四、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遵循直线传播的原理,根据反射定律,光会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
2. 镜子的成像和光的折射根据成像原理,可以利用镜子成像,折射定律则可以用来解释光的折射现象。
3. 透镜的成像和光的色散使用透镜可以进行成像,光的色散现象则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折射过程中发生偏折的现象。
期末总复习考试重点内容:曲线运动、动量、功和能、机械振动(一)曲线运动、万有引力知识结构t t n n F ma F ma ⎧⎪⎪⎪⎨⎪∑=⎧⎪⎨⎪∑=⎩⎩(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共线方法:合成与分解: 002122|F mg a g v v v v gt F mv F R Gm m F R ⎧∑==⎧⎪⎪=⎧⎨⎪⎪⎨⎪⎪=⎪⎪⎩⎩⎨⎪∑⎧⎪⎪⎨⎪∑=⎪⎪⎩⎩=水平竖直,,水平平抛运动分运动:曲线运动与速度垂直,大小恒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人造地球卫星轨迹运动1.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加速度方向沿合外力方向——指向轨道内侧。
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
2. 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矢量合成与分解法,切线方向的分力ΣF t 只改变质点的运动速率大小;法线方向的分力ΣF n 只改变质点运动的方向。
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速度、位移、加速度等都是矢量,都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和分解。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的合成一定是直线运动。
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不一定是直线运动。
4.平抛运动: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与质量无关,与初速度大小无关;速度:v x=v0,v y=gt,v t=(v02+v y2)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tgθ=gt/v0;位移:x=v0t,y=gt2/2,s=(x2+y2)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ɑ角,tgɑ=y/x.轨迹方程:y=gx2/2v02为抛物线。
在空中飞行时间:t=(2h/g)1/2,与质量和初速度大小无关,只由高度决定。
水平最大射程:x=v0t=v0(2h/g)1/2由初速度和高度决定,与质量无关。
曲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不在同一方向上。
5. 匀速圆周运动:1)周期T、质点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的物理量。
2)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Δs与所用时间Δt之比为一定值,该比值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v=Δs/Δt,数值上等于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5、加速度 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 a 与v 同方向,加速运动 a 与v 反向,减速运动a=0t V V t-6、矢量与标量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
大小或方向有一个变化这个量就变了 常见的矢量有:力、速度、位移、加速度、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2):三个基本式 v t =v o +at s=v o t+at2/2 v t 2 - v o 2 =2gh物体的初速度为v 0、t 秒末的速度为v t 、经过的位移为S 、加速度为a公式中共涉及v 0、v t 、s 、t 、a 五个物理量,只须知道三个物理量即可求其余两个物理量。
(3)两个结论: v t/2=2ot v v v += v s/2= (4)一个判别式BABC 图1-1连续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等于加速度和时间间隔平方和的乘积。
必修一二复习提纲一、基础知识1、矢量的物理量:位移、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加速度(向心加速度)、力(向心力)2、国际基本单位制:3、科学史曲线运动(变速运动)分类平抛运动、斜抛运动、圆周运动规律特点条件:当合外力/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速度方向:沿切线,时刻在变(加速度及合外力一定不为0)合外力方向:指向轨迹凹的那一侧抛体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定义:初速度竖直向上且只受重力处理方法:上升过程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速度和时间具有对称性(1)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2)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竖直下抛定义:初速度竖直向下且只受重力规律公式:整个过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v v gt=+212s v t gt=+自由落体运动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规律公式: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ghvgthgtv2,21,22===平抛运动定义:初速度沿水平方向且只受重力处理方法: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性质:匀变速曲线运动规律xyyxsgtyt vx=+===ααtan:21222位移偏向角合位移:xyyxyxvvvvvgtvvv=+===θθtan:22速度偏向角落地速度:速度偏向角θ与位移偏向角α的关系tanθ=2tanα时间仅由抛出点的高度决定,与初速度无关。
水平位移由抛出点的高度和初速度共同决定任意相等时间间隔速度变化量相等匀速圆周运动定义物体沿着圆周运动且线速度的大小不变基本概念及公式线速度tlv∆∆=角速度t∆∆=θω周期与转速(频率)Tfn1==2rvTπ=2Tπω=ωrv=四匀速圆周运动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①线速度②角速度③周期、频率和转速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线速度svt=▲角速度tϕω=▲周期与频率1fT=▲2rvTπ=2Tπω=2、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①向心力及其方向②向心力的大小③向心加速度▲向心力2F mrω=2vF mr=▲向心加速度2a rω=或2var=3、向心力的实例分析①转弯时的向心力实例分析②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实例分析4、离心运动①认识离心运动②离心机械③离心运动的危害及其防止二、万有引力与航天解决天体问题的两条思路1、Fn=F万222224TrmrmrvmmarMmGnπω====(r为轨道半径)2、黄金代换式设星球表面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mgRMmG=2(R为星球半径)求天体的质量通过上面1、2方法求出中心天体质量M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在地球表面的运行速度人造地球卫星最大运行速度、最小发射速度求某个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①RvmRMmG22=②Rvmmg2=(R为该星球半径)人造地球卫星特点轨道的圆心与地心重合r越大,v、ω、n a越小,T越大;r一样,v、ω、n a、T一样同步卫星(通讯卫星)与地球同步(T=24h)处于赤道轨道,高度h、轨道半径r一定,T、v、ω、n a是固定值()()2224ThRmhRMmG+=+π(R为地球半径)三、功与能量概念功θcosFlW=(l:物体经过的位移,θ:力与位移的夹角)标量,正负表示意义(正功表示动力做功,负功表示阻力做功)︒<≤︒900θ正功;︒=90θ不做功;︒≤<18090θ负功功率WPt=(多用于求平均功率)P Fv=(多用于求瞬时功率)重力势能表达式:mghEP=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重力势能是正值,下方是负值。
高一下物理期末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性与图像表示-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2.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第二定律:力的定义与计算、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表示与应用-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互相作用、力对运动轨迹的影响3.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平衡力的条件与判断- 绳索问题的分析方法4. 动量与动量定理- 动量的定义、计算方法与守恒定律- 动量定理与冲量的关系- 动量定理的应用:撞击、爆炸等情况下的动量变化计算5. 能量与功- 功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功的单位与功的计算公式- 动能与动能定理- 机械能守恒6. 机械振动与波动- 弹簧振子的运动特性与周期- 单摆的运动特性与周期- 机械波与波动方程的关系- 声波的传播、干涉与衍射二、热学1. 温度与热量- 温度的定义与温标- 热平衡与热传递- 热量的单位与计算方法2. 热量传递-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的特点与应用 - 热传导定律的描述与应用- 热量传递的影响因素与计算方法3. 热容与内能- 热容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具有热容体系的热平衡与温度变化计算 - 物质的内能与焓的概念与计算4. 相变与理想气体- 物质的相变与相变热-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与密度计算- 理想气体的温度、压强与体积关系- 理想气体的定容定压过程与等温过程5.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功转换与内能变化- 系统的热力学量与相变计算-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三、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 光的折射现象与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 光的波动性- 光的干涉与衍射- 杨氏双缝干涉及其干涉现象- 单缝衍射与衍射光栅3. 光的光路与成像- 薄透镜成像规律与公式- 光的全反射和光导纤维的原理与应用 - 成像的特点与器官的成像问题4. 光的色散与光的偏振- 光的色散现象与彩色分离- 偏振光的产生与性质- 偏振光的消光与偏振片的应用以上是高一下物理期末知识点的总结,包括力学、热学和光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应用。
高一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12 Ek = — mv动能:2(标量,只与速度大小有关)例:一个质量为1 kg的小球以速度4 m/s的速度向墙撞去,结果以相同速度弹回,那么小球撞墙前后的动能变化量为 ___________重力势能:EMBED Equation.KSEE3 \* MERGEFORMAT E p = mgh(h 为离开重力势能零点的竖直高度)例: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势能大的物体,离地面高度大B重力势能大的物体,所受重力一定大C重力势能大的物体,质量不一定大D重力势能大的物体,速度不一定大、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功是能量转换的量度;功是过程量、能是状态量)合外力做功T动能变化:W E, = EW F Ek Ekt Ek0(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动能定理解题步骤:确定研究对象,确定首末状态做态。
做受力分析,判断每个力的做功情况。
计算首末动能。
列式:每个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
例:如图所示,长为L的细绳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可看成质点)相连,可绕过0点的水平转轴在竖直面内无摩擦地转动。
在最低点a处给一个初速度,使小球恰好能通过最高 点完成完整的圆周运动,求:(1)小球过b 点时的速度大小;(2 )初速度v0的大小;(3)最低点处绳中的拉力大小。
除重力和弹簧的弹力以外的其他力做功f 机械能变化(其它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大)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步骤: 确定研究对象,判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确定首末状态。
选择合适的零势能面,确定首末状态时的机械能大小。
列式:首末状态的机械能大小相等。
例:将物体由地面竖直上抛,如果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能够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 ,当物体在上升过程中的某一位置,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相同,则这一位置的高度为: A.2H/3B.H/2C.H/3D.H/4例:一个质量为1 kg 的物体以2m/s2的加速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3s 后,物体动能如何变化?重力势能如何变化?机械能如何变化?例: 一种清洗车辆用的手持式喷水枪。
高一第二学期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曲线运动是 运动。
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是:① ② 。
2.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 ,运动过程中只受 。
平抛运动的性质是 ,加速度为 ,方向为____ _______。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 __ 和竖直方向的 ____ 。
物体的水平位移: ;竖直位移: ;物体水平方向速度v x = ;竖直方向速度v y = ;合速度大小v = 。
3.物体绕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t l ∆∆称为 ,用v 表示。
物体圆心连线扫过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θ△t称为 ,用ω表示。
角速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或 。
在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半径与角速度大小的乘积,即 。
物体沿着圆周运动,并且 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方向沿 ,因此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 运动。
转速指 ;周期是指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 ,这个加速度叫做 ,大小表达式有a n = = = 。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方向总指向 ,由 提供。
向心力是产生 的原因,它使物体速度的 不断改变,但不能改变速度的 。
向心力是按 命名的力。
当合力不足以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时,物体会做 。
当向心力突然消失时,物体由于 ,将 。
4.开普勒指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 ,太阳位于 。
不同行星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太阳处在这些椭圆的一个公共焦点上。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所以行星在离太阳比较近时,运动速度________。
行星在离太阳较远时,运动速度_________。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_______。
常量k 与___ _____有关,与行星的周期和轨道半长轴 。
5.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 成正比,与它们之间 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