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 通俗易懂式讲解 学过保证会 五
- 格式:docx
- 大小:8.76 KB
- 文档页数:2
长期股权投资的一点理解会计上长期股权投资分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两个部分,初始计量具体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同一控制下就是大公司所辖的小子公司之间的投资控股合并,合并之后大公司所实际控制资产总额没有发生变化,实质是所有权属发生了转移,这就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有本质的区别,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家公司对另一家公司资产的购买交易行为。
正是因为这种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所以在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金额的时候我们从被投资企业所享有的所有者权益金额的份额,与花费的金额(无论是现金、投入资产、承担债务)之间的差额走资本公积账户,走资本公积也是因为与所有者权益的关联性。
非同一控制下的因为是一种购买交易行为,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就要按照市场交易的原则按照公允价值来,差额走投资收益账户,如果涉及到用产品资产抵钱,改发生的销售行为处置资产行为的该有的处理也得有。
除此之外的连控股合并都构不成的,就是简单的股份投资,占股份比例很低的情况,也是要按照市场交易原则,期间发生的必要的支出要归集到资产账面价值中。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要涉及到成本法核算还是权益法核算,区别方法是看投资方占被投资方的持股比例,在30%至50%之间的采用权益法,即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成本法就是按照历史成本走,在会计处理上比初始计量其实没有发生多大变化,书本上说是按照初始投资金额或追加投资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权益法顾名思义就是要看被投资方的所有者权益,可以理解为所有者净资产价值,在权益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是随着被投资企业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变化而变化的。
上来就涉及到一个按照权益法核算调整长期股权投资初始入账成本的问题,举个例子比如a公司持股4成b公司,初始会计计量的金额是380万,投资日b公司账面净资产为1000万,那么a享有的净资产为400万,多出来的20万,可以认为是b的让步,对a而言就是一种营业外收入,同时调增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如果反过来初始确认金额大于分享的被投资企业净资产份额的话,确认为为购买其商誉付出的代价,不调整初始确认金额。
长期股权投资的通俗理解
这个是学习会计的难点,因为平常接触少。
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这里把处理过程和思路说说。
一、取得长期股权投资要分三种情况,其投资成本的计量不同:
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按对方账面价值入账,与本方支付的账面价值存在差额的记入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取得,按本方支付的公允价值入账;
3、非企业合并取得,按本方支付的公允价值入账。
二、持有期间的处理分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
1、成本法下,对方发放投资前的股利减少投资成本,超出部分作为投资收益,收到股利时,借:银行存款,贷:长期股权投资或投资收益;
2、权益法下,
(1)如果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对方的份额,则其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并同时调增投资成本;
(2)对方实现利润,按应享有部分,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贷:投资收益,
到股利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股利;
款(如果存在)、预计负债(如果还需额外承担),实现盈利后按相反的顺序和方向做。
三、处置时,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银行存款;
按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分别贷记:成本、损益调整、其他变动;
按收款额与成本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
(如果涉及记入资本公积的部分,还要从资本公积转到投资收益)。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通俗易懂式讲解(五)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第四讲我们主要介绍了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教材权益法第二个问题:(二)投资损益确认中因在投资日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同,期末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投资方怎么处理的问题。
今天这一讲,我们介绍一下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发生内部交易时,我们怎么调整被投资方的期末净利润的问题,其实说白了就是按照多少金额确认投资收益的问题。
首先,我们想一下,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发生交易,投资方在期末因被投资方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时,为什么要调整他们之间的内部交易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站准角度就很容易理解,那么我们要站在什么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站在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外部看这个问题,既然投资方能够进行权益法核算,说明投资方能够共同控制或对被投资方有重大影响,那么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可以说都是自己人。
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你投资方为了业绩的要求,或者你被投资为了业绩的要求,将自己的资产出售给对方,以增加自己的利润,这样出来的财务报表会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只要你们之间进行的内部交易,对于未实现的利润部分就要抵消。
当然对于已经实现的部分就不要抵消了。
什么叫未实现的损益,什么又叫已经实现的损益呢?对于双方都作为存货的资产来说,投资方将存货卖给被投资方,或者被投资方将存货卖给投资方,我们说了他们之间的交易是可能被控制的(因为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可以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也相当于自己人),只要他们之间的存货卖给他们之外的没有关联的第三方,就说明他们之间的交易产生的损益已经实现,如果另外一方买过来之后还没有全部卖给其他第三方,就有未实现的损益;如果对于一方是存货,另外一方购买后作为固定资产呢,这时候的损益要考虑两个方面了,一方面是出售存货产生的利润,另外一方面是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一方是需要计提折旧的,对于未实现损益部分计提的折旧,相当于是减少利润的。
(投资顾问总结)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组合-通俗易懂式讲解引言:本文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组合进行讲解。
通过本文,读者们将了解到长期股权投资的基本概念、投资组合的构建原则以及一些常见的投资组合策略。
一、长期股权投资的基本概念:长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购买一个或多个公司股票,并持有股票较长时间来获取收益的投资方式。
长期股权投资的目的是享受公司未来增长带来的利润和资本回报。
二、投资组合的构建原则:1. 分散投资:投资者应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的股票,以降低单一股票造成的风险。
2. 风险控制:投资者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合理控制投资组合中不同股票的权重。
3. 资产配置:投资者应根据市场状况和个人判断,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股票,以实现最佳资产组合。
4. 长期持有:投资者应选择有潜力的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享受其未来增长带来的回报。
三、常见的投资组合策略:1. 价值投资策略:选择低估值的公司股票,关注价值投资,通过低买高卖获取收益。
2. 成长投资策略:选择成长潜力强的公司股票,关注未来增长前景,通过持有股票获取长期收益。
3. 分红投资策略:选择稳定分红的公司股票,关注公司的现金分红政策,通过分红获取稳定的收益。
4. 综合投资策略:综合以上策略,根据市场情况和个人判断,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
结论: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组合是投资者实现财务增长和资本回报的重要工具。
通过分散投资、风险控制和合理资产配置,结合不同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构建一个稳定、收益丰厚的投资组合。
参考资料:1. ABC投资学院,长期股权投资课程,2022年。
2. XYZ投资报告,长期股权投资策略分析,2021年。
3. 个人实践经验总结。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通俗易懂式讲解(二)第一节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和初始计量上一讲,我们讲到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初始确认金额不一样的原因。
对于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我们只认账面价值,就是无论你怎么合并,都不允许产生出利润来。
那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呢,我们认为都是理性人,谁都不会白白吃亏,那就是双方都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交换,差额计入损益。
下面我们看一下教材的例题【教材例5-1】2×09年6月30日,A公司向其母公司P发行10 000 000股普通股(每股面值为1元,每股公允价值为4.34元),取得母公司P拥有对S公司100%的股权,并于当日起能够对S公司实施控制。
合并后S公司仍维持其独立法人地位继续经营。
2×09年6月30日,P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S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40 000 000元。
假定A公司和S公司都受P公司最终同一控制,在企业合并前采用的会计政策相同。
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
A公司在合并日应确认对S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为应享有S公司在P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账面价值的份额。
(根据题目说“假定A公司和S公司都受P公司最终同一控制”,可以知道,这个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那么我们就要想到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我们只认双方的账面价值,那双方的账面价值都是多少呢,我们看一下A公司是合并方,A公司是拿自己发行的股票作为对价来交换S公司100%的控股权。
这个业务实质可以分成两个步骤来处理,第一是A公司先发行股票筹集到资金,第二是A 公司将发行股票筹集到的资金买S公司100%的股权。
那么正常来说A公司发行股票是可以筹集到10000000股*每股公允价4.34元=4340万元的,来买S公司100%的股权,按照其他固定资产存货之类的一样,取得的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就应该是付出的对价4340万元入账,但是由于是同一控制下的,我们不认公允价值,那我们取得的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按照什么价值入账呢?教材说了,是按照S公司净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你取得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的入账价值,那这样就好办呢,S公司的净资产账面价值是4000万,我们拥有100%的股权,所以我们取得的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就应该是4000万。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通俗易懂式讲解(四)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接下来我们继续长期股权投资第四讲,上一讲我们讲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在后续计量时,是否需要调整初始成本的问题。
把握一个原则:成本法后续计量的话,长期股权投资,只认我投出去的成本,不进行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比较,只有追加投资或收回投资时,才会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而对于权益法后续计量的话,我们就要分两步:第一步先投出去多少,先记录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多少,第二步进行比较:如果投出去的少,那么就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金额,如果投出去的多,就按照投出去的金额记录。
这一讲,我们来进一步讲解,后续权益法核算是怎么个账务处理。
教材权益法第二个问题:(二)投资损益确认其实就是讲了这么一个问题,我们投资后,期末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了,我们该怎么办?教材说首先要对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净利润,乘以我们的持股比例,来确认投资收益。
那我们想一下,为什么要进行调整?我们还是先回到初始投资时,我们是怎么入账的。
我们是按照我们投资的成本与被投资单位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进行比较入账,入账后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是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一定份额。
另外我们说了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定等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除非追加投资或者收回,否则这个份额是不变的,所以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了,在净利润没有进行分配的时候,最后都是进入未分配利润了,未分配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的项目,那他的净资产也就是所有者权益就发生变化了,我们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也要跟着变化。
那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是按照他自己的账面计算出来的,而我们长期股权投资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对照的,所以我们就需要将被投资单位的账面净利润改成公允价值下的净利润。
那么怎么调整呢?这就是这一讲我们要讲到调整的第一种情形:在投资时点,被投资单位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对期末净利润的影响,我们投资方需要进行的调整,还有第二种情形是投资后,我们与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内部交易形成未实现的净利润的调整。
高人总结)长期股权投资-通俗易懂式讲解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和初始计量长期股权投资的范围包括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的投资。
这些投资都是长期持有的,因此需要在长期股权科目下核算。
对子公司的投资是指投资方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对合营企业投资是指投资方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单位净资产享有权利的权益性投资。
对联营企业投资是指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包括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是指受同一个投资者控制的子公司之间相互投资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这种情况下,初始成本应该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股东权益的公允价值计量。
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应该按照购买日被购买方股东权益的公允价值计量。
合并方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需要确定企业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工具或债务性工具的公允价值之和。
如果合并方以支付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的方式作为合并对价,那么合并日取得的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例如,如果合并方持有被合并方51%的股份,那么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是被投资方账面价值乘以51%。
合并方支付现金或其他资产给被合并方时,投资方原有的资产应该是有公允价值或市价的,因此需要调整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如果余额不足,则继续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这个规定是为了避免集团企业通过内部企业合并来产生虚假利润。
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需要支付审计、法律服务、评估咨询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这些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章长久股权投资平常易懂式解说(一)第一节长久股权投资的范围和初始计量一、长久股权投资的范围教材在这个知识点讲了这么一个事情,那就是:公司进行的哪些投资属于长久股权投资。
那我们从“长久股权投资”这几个字想一下,长久就意味着长久拥有,那关于这样的投资,我们就在长久股权科当今核算。
教材说了下边三种投资属于长久股权投资:1、对子公司的投资,即投资方能对被投资单位实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
(试想一下,都能够控制了,可想股权投资比率不小,应当是奔着长久去的。
那控制又是什么观点呢,就是你说了算)2、对合营公司投资,即投资方与其余合营方一起对被投资单位实行共同控制且对被投资单位净财产享有权益的权益性投资。
(试想一下,共同控制,可想股权投资比率也不小,应当是奔着长久去的。
那共同控制又是什么观点呢,就是你和独一的另一股东两个人商议好了,这个事情就能够定了)3、春联营公司投资,即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拥有重要影响的权益性投资(这个能够这样理解:我的建议对被投资方的经营决议有重要的影响,假如你去股票市场买股票,你能够对你买股票的这个公司经营有什么影响吗?因此有重要影响,也是长久拥有了,投资不小了)因此对上述范围只需掌握:我对被投资单位有控制(子公司),共同控制(合营公司),重要影响(联营企业),就需要在长久股权这里核算二、长久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一)公司归并形成的长久股权投资公司归并,是指将两个或许两个以上独自的公司归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公司归并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关于那些大公司公司(称为母公司),下边有好多子公司,那个公司公司的股东,年终要知道这个公司公司年终财务报表的数据是怎么样的,能否是要把给你公司的报表拿过来一个一个看啊?想一想也不是,他们是要一个归并在一起的报表,这样一看就知道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了,这个就叫公司归并财务报表)1. 同一控制下公司归并形成的长久股权投资(同一控制下,就是说受同一个投资者控制。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通俗易懂式讲解(五)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第四讲我们主要介绍了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教材权益法第二个问题:(二)投资损益确认中因在投资日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同,期末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投资方怎么处理的问题。
今天这一讲,我们介绍一下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发生内部交易时,我们怎么调整被投资方的期末净利润的问题,其实说白了就是按照多少金额确认投资收益的问题。
首先,我们想一下,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发生交易,投资方在期末因被投资方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时,为什么要调整他们之间的内部交易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站准角度就很容易理解,那么我们要站在什么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站在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外部看这个问题,既然投资方能够进行权益法核算,说明投资方能够共同控制或对被投资方有重大影响,那么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可以说都是自己人。
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你投资方为了业绩的要求,或者你被投资为了业绩的要求,将自己的资产出售给对方,以增加自己的利润,这样出来的财务报表会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只要你们之间进行的内部交易,对于未实现的利润部分就要抵消。
当然对于已经实现的部分就不要抵消了。
什么叫未实现的损益,什么又叫已经实现的损益呢?对于双方都作为存货的资产来说,投资方将存货卖给被投资方,或者被投资方将存货卖给投资方,我们说了他们之间的交易是可能被控制的(因为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可以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也相当于自己人),只要他们之间的存货卖给他们之外的没有关联的第三方,就说明他们之间的交易产生的损益已经实现,如果另外一方买过来之后还没有全部卖给其他第三方,就有未实现的损益;如果对于一方是存货,另外一方购买后作为固定资产呢,这时候的损益要考虑两个方面了,一方面是出售存货产生的利润,另外一方面是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一方是需要计提折旧的,对于未实现损益部分计提的折旧,相当于是减少利润的。
长期股权投资的通俗理解通俗讲解——长期股权投资 ⼀、主要账务处理 长期股权投资是⾦融资产 ⾸先有个问题需要澄清⼀下,长期股权投资属于⾦融资产,但是和第六章中的⾦融资产是有差别的,长期股权投资如果符合第六章⾦融资产的标准:⾸先就是要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且持有⽬的并⾮长期的,那就应该是作为⾦融资产核算,但是要注意⼀下如果你持股⽐例就是20%以上了,肯定是适⽤长期股权投资准则了。
所以⾦融资产准则核算的范围可以理解成20%股权⽐例以下的,为什么是这样呢?就是因为你在⼆级市场上买点股票进来,很少有能买到20%以上的情况,如果有这种情况出现了那肯定认为你不仅仅是短期获利然后出售那么简单了,⼤家都会认为你是为了影响这个企业,所以就⽼⽼实实的当作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吧。
假如说买到了20%以下的股票了,公允价值还不能可靠计量的,即使是短期要出售的还是应该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条件还是很苛刻的。
所以⾦融资产准则核算了20%股权⽐例以下的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情况,⽽20%以下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则肯定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了,所以这个原则最好要把握清楚了。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 成本法核算是包括两种情况的,⽐如20%股权⽐例以下,⼀般认为你说句话等于没说,也就是没有多⼤的话语权,⼈家企业的经营管理基本上和你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你就等着年终分钱就可以了,所以这种情况核算⽅法就是⽤成本法,因为你关⼼的就是你能拿到多少分红,关⼼你的投资成本什么时候能收回来。
这也是成本法的本质了。
另外有⼈要说了现实中股东这么分散,20%以下也有可能是话语权⽐较⼤的,这⾥就说到了事实上的重⼤影响或者是控制,别的股东要都是⼩兵⼩虾,那你10%股权也有可能说话算数,但是这个不影响⼤家的讨论,最终结果还是看你对这个企业有没有话语权,⼀般考试还是会以股权⽐例为准的。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银⾏存款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式有很多,购买、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交换等等,⼊账价值的核算还是⽐较简单的,基本上属于是历史成本法了,就是说你实际花费了多少的成本就按照多少⼊账。
CPA知识点:怎么学懂“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俗称“投大”,这可是CPA考试《会计》里的第一道拦路虎,想要顺利过关,必须要拿下!但就往年备考情况来看,大多数考生面对长期股权投资都叫苦不迭,要么完全搞不懂,要么似懂非懂,一做题就漏洞百出。
今天浦江’财经就针对这个老大难问题给出一些解析思路。
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具体来说是怎么回事?同一控制应该是合并前后,双方都是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他们之间的业务合并只是为了母公司调整集团结构的需要而进行的。
因此,这种业务并购并不能看成是一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易,因此交易的计价是采用账面成本直接合并的。
非同一控制是指交易双方是为了各自的需要而发生具有商业实质的真实交易,它的计价方式为交易日的公允价值。
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上述情况,同一控制下其他的一些标准基本上是制定出来防止有人故意采用一些间接交易来套用同一控制下合并的处理方式。
怎么选择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成本法和权益法,不少考生都理不清,感觉一会儿成本一会儿权益。
大家记住要根据交易类型选择会计政策,简单来说控制的选择成本法,其他都选择权益法。
如此,长投会计政策选择就可以分为3类,分别为(1)对子公司实施控制(成本法);(1)共同控制、合营企业投资(权益法);(2)重大影响联营企业投资(权益法)。
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是指?判断完交易的类型,后面的会计处理可以分为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三步。
初始计量是指获得长投时初始投资成本。
后续计量是指持有长投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以及各种投资收益时,投资单位的会计处理。
处置就是投资单位将长投卖出后的会计处理。
以上的这些难点解析有没有让你对长期股权投资有了更新的了解?任何CPA学习内容其实只要弄懂其中的难点在哪里,逐个攻破,相信一旦被解析出来就很容易学懂了。
第四章长期股权投资的学习思路与方法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章节变动比较大,对于初次考试的童鞋们来说可能会感到没有思路,做题目的时候难以理解,因此对于这一章节,我们首先要理解最基础的知识,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与转换,我们按照这个思路进行学习.初始计量我们分为了三大部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和其他方式,因为合并方式不同,因此处理方式会有差别,但又具有相通点,比如说为合并而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都计入到管理费用,佣金手续费冲减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而差别的地方往往是大家需要注意的问题,做题目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判断合并的类型是什么,如果判断错误,往往导致初始成本,后续计量出现差错。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合并日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所占的份额确认,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则是以公允价值确认入账价值。
在进行会计处理的时候,我们需要理解本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并没有真正的实现资产的增加或者减少,因此不会产生损益,以资产或者权益作为对价取得投资时,以资产账面价值结转,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
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以公允价值入账,因此就会存在作为对价的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对于这个差额我们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计入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确认收入结转成本,这两种都是属于控制,因此一般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计量,其他方式实现的企业合并,则以实际支付的价款合同约定价格直接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
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对于如何区分则重在看实质,不应当以占有份额确认,是否取得实质上的控制权才采用成本法,成本法核算相对较为简单,一般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包括实现利润)不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只有当被投资单位宣告派发股利的时候企业才根据自己持股比例确认自己投资收益,并且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生减值需要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对于权益法,顾名思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合并方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确认自己的利益,权益法下为了更好的区分各个部分的变动情况设置了三个明细科目“成本,损益调整,其他权益变动",如果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则确认为商誉,不用调整成本,也就是说是企业要支付商誉的价值,反之,则确认营业外收入,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第四讲我们主要介绍了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教材权益法第二个问题:(二)投资损益确认中因在投资日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不同,期末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投资方怎么处理的问题。
今天这一讲,我们介绍一下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发生内部交易时,我们怎么调整被投资方的期末净利润的问题,其实说白了就是按照多少金额确认投资收益的问题。
首先,我们想一下,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发生交易,投资方在期末因被投资方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时,为什么要调整他们之间的内部交易呢?其实很简单,我们只要站准角度就很容易理解,那么我们要站在什么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站在投资方与被投资方的外部看这个问题,既然投资方能够进行权益法核算,说明投资方能够共同控制或对被投资方有重大影响,那么投资方与被投资方可以说都是自己人。
从报表使用者的角度,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也就是你投资方为了业绩的要求,或者你被投资为了业绩的要求,将自己的资产出售给对方,以增加自己的利润,这样出来的财务报表会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
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只要你们之间进行的内部交易,对于未实现的利润部分就要抵消。
当然对于已经实现的部分就不要抵消了。
什么叫未实现的损益,什么又叫已经实现的损益呢?对于双方都作为存货的资产来说,投资方将存货卖给被投资方,或者被投资方将存货卖给投资方,我们说了他们之间的交易是可能被控制的(因为投资方对被投资方可以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也相当于自己人),只要他们之间的存货卖给他们之外的没有关联的第三方,就说明他们之间的交易产生的损益已经实现,如果另外一方买过来之后还没有全部卖给其他第三方,就有未实现的损益;如果对于一方是存货,另外一方购买后作为固定资产呢,这时候的损益要考虑两个方面了,一方面是出售存货产生的利润,另外一方面是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一方是需要计提折旧的,对于未实现损益部分计提的折旧,相当于是减少利润的。
这两个数据相加就是这个交易对损益的影响。
知道了上述为什么抵消之后,我们再讲一讲,是按照100%抵消呢,还是按照持股比例抵消。
通过上面的分析按道理来讲是应该100%抵消的,但是教材说权益法发生的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的抵消,只要按照投资方的持股比例抵消就可以。
这个怎么理解呢?我们可以这样想:投资方与被投资方虽然都是自己人,但是毕竟不能完全控制,不像对子公司的投资,不能完全左右对方,投资方只能实现自己持股比例的影响,所以抵消的时候,只需要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乘以持股比例的部分。
我们教材将投资方出售给被投资的交易叫顺流交易,将被投资出售给投资方的交易叫逆流交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教材的例题:
【教材例5-12】甲公司持有乙公司20%有表决权的股份,能够对乙公司施加重大影响。
2×09年9月,甲公司将其账面价值为8 000 000元的商品以12 000 000 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乙公司将取得的商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净残值为0。
假定甲公司取得该项投资时,乙公司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相同,两者在以前期间未发生过内部交易。
乙公司2×09年实现净利润为20 000 000元。
不考虑相关税费等其他因素影响。
第二节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
(我们分析一下,甲公司作为投资方将自己的存货成本800万元,以1200万元的价格卖给被投资方乙公司。
乙公司拿来干什么呢,乙公司拿来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对于这项交易,我们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甲公司对于这项交易产生的利润是多少。
第二是乙公司购买这项资产是作为固定资产使用,对于未实现损益部分计提的折旧是需要考虑的。
)
(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如果一方作为存货销售,另一方购入之后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话,内部交易的损益应该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出售存货产生的利润,另外一方面是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一方是需要计提折旧的,对于未实现损益部分计提的折旧,相当于是减少利润的。
这两个数据相加就是这个交易对损益的影响。
)
(根据题目卖存货产生的利润=1200万-800万=400万元,乙公司作为固定资产使用未实现损益部分计提折旧减少的利润=400万除以10年除以12个月乘以3个月=10万,所以这项交易的未实现内部损益是400万-10万=390万,而这部分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损益部分要按照持股比例进行抵消,等于390乘以20%=78万)
(那么期末乙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甲公司按照持股比例应确认投资收益=2000万乘以20%=400万,而上面的内部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损益78万元,应该作为400万投资收益的抵减,所以最终确认投资收益=400万元-78万元=322万元)
所以会计分录就是借: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损益调整 322万贷:投资收益 322万
那么假设第二年双方没有进行其他内部交易,那么第二年甲公司在确认对乙公司的投资收益时,需要考虑上一年固定资产使用未实现损益部分计提折旧减少的利润(400
万除以10年=40万)
所以通过上面分析,我们要知道投资方与被投资之间发生的内部交易,期末投资方在确认对被投资方的投资收益时,对于未实现的内部损益部分是需要抵消的,具体怎么抵消,归纳如下:(1)对于双方都作为存货的资产来说,投资方将存货卖给被投资方,或者被投资方将存货卖给投资方,只要他们之间的存货卖给他们之外的没有关联的第三方,就说明他们之间的交易产生的损益已经实现,如果另外一方买过来之后还没有全部卖给其他第三方,就有未实现的损益,对于未实现的部分需要抵消;(2)如果对于一方是存货,另外一方购买后作为固定资产,这时候的损益要考虑两个方面了,一方面是出售存货产生的利润,另外一方面是作为固定资产使用的一方是需要计提折旧的,对于未实现损益部分计提的折旧,相当于是减少利润的。
这两个数据相加就是这个交易对损益的影响。
这部分的损益是需要抵消的。
(3)未实现内部损益的抵消只是抵消持股比例的部分(因为影响有限)
第五讲到此为止,第六讲后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