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学 第六章 能量与动物营养
- 格式:ppt
- 大小:288.50 KB
- 文档页数:40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一、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第一、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二、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第三、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第四、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第五、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根本任务是为动物科学饲养提供理论根据和饲养指南。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二部分。
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形式为主,总学时54学时,3学分。
实验教学以学生亲自动手的形式进行,共54学时,重点开展6大概略养分及部分纯养分的测定分析。
实践环节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和实施动物饲养试验的形式进行,共安排一个学期,不占计划内学时。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实践环节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绪论1.动物生产的本质及其与植物生产的关系?2.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3.动物营养学的相关学科?4.名词:营养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常用饲料干物质的化学成分?2.饲料营养物质的功能?3.动植物化学组成的差异?4.名词:饲料营养物质或营养素或养分初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 NDF ADF CP CF CA EE NFE NPN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饲料的消化方式对各种动物的营养有何不同影响?2.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消化的利与弊?3.饲料矿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是否反映其利用?4.影响消化率的因素?5.饲料抗营养因子的种类及其对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6.饲料加工调制的营养学意义?7.名词:饲料的可消化性动物的消化力消化率饲料抗营养因子第三章水的营养1.动物机体水的来源与流失?2.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3.动物生产对水的供给有何要求?第四章蛋白质营养1.组成动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及其特点?2.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的异同?3.影响非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4.反刍动物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5.影响瘤胃微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因素?6.影响反刍动物对含氮化合物消化吸收的因素?7.蛋白质质量的评定方法?8.为什么说反刍动物蛋白质质量评定体系的核心是测定饲料蛋白质的瘤胃降解率?9.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型的建立及其理论意义?10.饲粮氨基酸的数量和比例对饲粮蛋白质质量有何影响?解决饲粮氨基酸平衡的方法?11.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等NPN的机理?12.合理使用尿素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确定尿素的用量?13.对于单胃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和利用率通常呈正相关关系,而对于反刍动物,日粮蛋白质消化率有时则不能反映蛋白质的利用率,为什么?14.小肽的营养作用?反刍动物和非反刍动物对小肽利用的异同点?15.名词:瘤胃氮素循环 RDP UDP 蛋白质的热损害酸性洗涤不溶氮 ADIN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必需氨基酸 EAA NEAA 限制性氨基酸 BV NPU EAAI 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有效氨基酸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饲粮氨基酸平衡第五章碳水化合物1.非淀粉多糖与动物营养?2.化学益生素及其营养学作用?3.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4.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特点?5.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瘤胃消化解释饲粮中粗饲料比例越高,饲料能量利用率越低的现象。
绪论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物质统称为营养物质(nutrients),亦称为养分或营养素。
营养:是动物摄取、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产品的全部过程。
营养学: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
通过这一过程的研究,可以阐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并通过营养调控措施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饲料: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吸收、无毒无害、且能提供营养物质的所有物质均可称为饲料2、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保障动物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名词解释:CP(粗蛋白质):是指饲料中所有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包括真蛋白质和NPN)CP%=N%×6.25粗灰分(CA):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主要为矿物质。
灼烧后的残渣中含有泥沙,故为粗灰分EE(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物质,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EE包括真脂肪和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色素、维生素、有机酸、叶绿素等)。
CF(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无氮浸出物(NFE):NFE为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等可溶性多糖的总称。
NFE%=100% -(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纯养分:饲料中最基础的、不可再分的营养物质叫纯养分。
纯养分分析比概略养分分析更准确,更能反映饲料的营养价值。
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2、概略养分分析体系3、养分的基本功能1.机体或动物产品的构成物质(蛋白质、矿物质、水分、脂肪)---部件2.动物生产的能源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动力3.动物生产的调节物质(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添加剂)---控制系统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消化: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
《动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绪论★1、名词解释:养分、营养、营养学、饲料、饲料的营养价值。
★2、试述动物营养学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3、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地位.4、生产及实际生活中与动物营养有关的常见问题有哪些?5、如何学习和应用动物营养学的知识?6、你期望通过学习本课程获得那些知识和技能?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
名词解释:CP、粗灰分、EE、CF、ADF、NDF。
2. 简述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对饲料养分如何分类、测定各种养分含量的基本原理。
3。
简述述概略养分分析体系的优缺点。
★4.简述养分的一般营养生理功能。
★5. 比较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异同?★6。
经测定饲喂态玉米含水8%,CP 9。
6%、EE3。
6%、CF 1.3%、粗灰分1。
1%、Ca 0.03%、P0。
29%,问饲喂态时NFE含量?绝干状态时CP、Ca?7。
实际生产中如何防止饲料营养价值的下降?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1。
解释消化、吸收、消化率的概念。
★2。
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 3.简述瘤胃消化饲料的生物学基础及其消化的优缺点。
★4。
蛋鸡每天采食120 g饲粮,饲粮含CP18%,Ca 3.5%,每天随粪排出CP 4.32 g、Ca1。
95 g,随粪排出内源CP1。
5g,内源Ca 0。
90 g,问该饲粮的CP、Ca表观与真消化率是多少?★5.简述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6.饲料颗粒化处理、少量多餐饲喂、奶牛TMR日粮各有哪些优点和缺点?7。
单胃动物回肠末端(家禽去盲肠)消化率、真消化率的意义?第三章水的营养★1.水分的基本营养生理功能。
2.为什么动物缺水的危害比缺乏饲料的危害大?★3.动物如何调控其体内的水分平衡?★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那些?5.如何减少夏季高温季节家禽发生软便?6.生产中强迫奶牛多饮水有哪些负面作用?7。
多饮水能否缓解母猪便秘现象?第四章蛋白质的营养★1.名词解释:EAA、NEAA、LAA、RDP、UDP、IP。
动物营养学名词解释绪论1.营养:是有机体消化吸收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来维持生命活动、修补体组织、生长和生产的全部过程2.营养学:是研究生物体营养过程的科学3.动物营养学:是研究营养物资摄入与动物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第一章动物与饲料的化学组成1.饲料:动物的食物2.养分(营养物质):饲料中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3.粗灰分:是饲料样品在550~600°C高温炉中,有机物质全部燃烧氧化后剩余的残渣4.粗蛋白质(CP):是指饲料样品中所有含氮物质的总和5.粗脂肪(EE):是饲料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6.粗纤维(CF):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7.无氮浸出物(NFE):饲料有机物中除去脂肪和粗纤维的无氮物质8.酸性洗涤纤维(ADF):植物材料或含有植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酸性洗涤剂的碳水化合物9.中性洗涤纤维(NDF):植物材料或含杠物材料的饲料中不溶于中性洗涤剂的那部分物质10.概略养分分析法:常规饲料分析方案,即概略养分分析方案,将饲料中的养分分为六大类。
分别为水分、粗蛋白质、粗纤维、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和粗灰分第二章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1.消化:指饲料在消化道内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把结构复杂、难溶于水的大分子物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可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饲料中营养物质经过动物消化道的无力的、化学的、微生物的消化后,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液的过程3.消化力:动物消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的能力4.消化性:饲料被动物消化的性质或程度第三章蛋白质营养原理1.蛋白质周转代谢:蛋白质降解的氨基酸进入体内的氨基酸代谢库,一部分又被重新用于蛋白质的合成,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2.必需氨基酸(EAA):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动物体内能够合成满足需要,不需要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
4.限制性氨基酸(LAA):指一定饲料或饲粮所含必需氨基酸的量与动物所需的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饲料: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总水分:饲料样品在烘箱中100-105 ℃烘干至恒重,失去的游离水和结合水质量总和。
烘干后的剩余物叫全干(绝干)物质。
初水分:饲料等样品在烘箱中60-70℃烘干至恒重,失去的初水。
烘干后的剩余物在空气中平衡水分可制得风干样品。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粗纤维CF: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分析法是在强制条件(1.25%酸、1.25%碱、乙醇、高温)下测定。
粗灰分Ash: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600℃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的残渣。
粗脂肪EE:饲料、动物组织、动物排泄物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
常规饲料分析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产品,故称为乙醚浸出物。
中性洗涤纤维NDF: 酸性洗涤纤维ADF:无氮浸出物NFE:NFE%=100%-(水分+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一、叙述题:动植物体在化学成分上有何不同?1)水分:动植物水分含量最高,植物变异大于动物;2)碳水化合物:植物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动物无;植物能量储备为淀粉,含量高;动物体碳水化合物少(<1%),主要是糖原和少量葡萄糖;3)蛋白质:植物除含真蛋白外,含有较多的氨化物;动物主要是真蛋白及少量游离AA,无其他氨化物;动物蛋白质含量高, 变异小,品质也优于植物;4)脂类:植物除含真脂肪外,还有其他脂溶性物质,如脂肪酸、色素蜡质;动物主要是真脂肪\脂肪酸及脂溶性V;动物脂肪含量高于除油料作物外的植物。
二、饲料概略养分分析的过程及主要成分?(一)水分:饲料除去水分后的剩余物质称干物质。
干物质有风干物质和全干物质之分。
样品在60-6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风干物质;样品在100-105℃下烘至恒重,其干物质称全干物质。
《动物营养学》课程习题解答绪论1.名词解释:营养;动物营养;动物营养学2.问答题:(1)动物营养学的任务是什么?(2)简述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3)简述动物营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第一章动物与饲料1.名词解释:营养物质;概略养分分析分案;游离水(自由水、初水分);吸附水(结合水);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非蛋白氮;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可消化养分;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抗营养物质2.问答题:(1)饲料中概略养分的种类有哪些?(2)说明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基本功能。
(3)比较动植物体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差别。
(4)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
(5)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有哪些?(6)影响消化率的因素与哪些?第二章水的营养1.名词解释:代谢水;总可溶固形物2.问答题:(1)水的性质有哪些?(2)水的营养生理作用有哪些?(3)说明水的来源和排泄途经。
(4)影响动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5)水缺乏将对动物造成哪些影响?(6)衡量水质的指标有哪些?第三章蛋白质营养1.名词解释:美拉德反应(棕色反应);瘤胃氮素循环;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与条件性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评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可消化氨基酸、可利用氨基酸与有效氨基酸;蛋白质降解率;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氨基酸拮抗;氨基酸中毒2.问答题:(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有哪些?(2)蛋白质的性质及分类。
(3)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4)影响蛋白质消化吸收的因素有哪些?(5)比较非反刍动物与反刍动物蛋白质消化代谢的特点。
(6)说明反刍动物蛋白质评定新体系的特点。
(7)说明单胃动物理想蛋白质模式的特点。
(8)动植物体内NPN的种类。
(9)反刍动物利用尿素应注意的问题。
(10)瘤胃微生物在饲料蛋白质降解过程中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