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种不安全行为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6
引发工伤事故的十三种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的严肃性、科学性、系统性工作。
生产工作过程中,人身伤害事故与重大设备险兆事故的诱因,大致可分为下列十三种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一、2011年10月10日四点班,一炼铁230烧结二期烧结机中修需要更换3号制粒机衬板,需清理滚筒。
17:15分班长么大伟安排制粒组长唐柱岭带人进行滚筒清料作业并进行现场监护,作业人员分为3组,每组4人,因架凳高度不够,需结合维修车间进行改装架凳,同时作业人员是用风镐先由滚筒南侧斜上方向中间进行推进清理。
18:33分左右,清理滚筒作业至滚筒一半时,轮到王胜存、董军、侯荣付、陈藤进入滚筒作业。
当陈藤清理右上方积料至三分钟时,滚筒前上方大面积积料塌落,砸伤陈藤右腿.二、2012年1月29日17。
45分左右,第二炼钢厂转炉车间丁班3X炉巡检工吴再立在处理氧枪粘钢时,因摇炉工薄立忠(二助手)在未看清指挥手势,未进一步做好安全确认的情况下盲目落枪,将吴再立右手小指挤伤。
三、2011年8月10日14时10分,国丰一炼铁职工朱建东在生产车间安装照明灯时,未进行安全全确认,未提早测验线路与灯体是否漏电带电,违反操作规程盲目用双手移动220v临时气体照明灯体时发生触电受伤事故。
经XX市工人医院诊断为:电击伤、急性缺氧性脑病、双肺感染、急性心肌损害、肝损害。
四、2013年8月28日下午15时30分左右,检修车间电器维修二班班长董川接到生产车间班长通知,起动1X烧结机环冷风机,当董川指挥岗位工起2X环冷风机打转换开关运行位,按下起动钮,2X环冷风机没有动,董川通知岗位工停止起车,转换开关打零点后,董川通知刘倬栋、王海利检查高配室。
王海利在前、刘倬栋在后,进入高配室后,王海利为了避免现场岗位人员出现误操作,把2X环冷风机操纵电源断掉,刘倬栋合上综保电源,告警指示灯亮起,显示操纵回路特殊,检查综保三相电流为零,确认高压断路器断开,初步分析为合闸线圈烧毁,随后刘卓栋、王海利决定打开断路器门准备对合闸线圈进行更换。
人的不安全行为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品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检查、调整、维修、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工作时注意力的行为;11、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人的不安全行为释义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4、忘记关闭设备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6、操作错误(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错误)7、奔跑作业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9、机器超速运转10、违章驾驶机动车11、酒后作业12、客货混载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4、工作坚固不牢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16、其他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拆除了安全装置2、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其他三、使用不安全设备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3、其他四.手代替工具操作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操作2、用手清除切屑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五.物体存放不当1、成品、半成品、原材料存放不当2、工具、切屑生产用品存放不当3、其他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冒险进入涵洞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开危险区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6、冒进信号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8、易燃易爆场合用明火9、私自搭乘矿车10、在绞车道行车11、未及时瞭望七.攀、坐不安全位置1、攀、坐平台护栏、吊车吊钩、汽车挡板2、攀、坐围墙、树枝、危岩、窗口八.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1、在吊车、行车、升降机的起吊物下作业、停留2、在悬挂的物体旁边,未采取安全措施进行作业3、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九.机器运转时加油、检查、调整、维修、焊接、清扫等工作十.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在危险作业时与别人讲话、接听手机2、在特种作业时精力不集中、监护人四处张望十一.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2、未戴防护手套3、未穿安全鞋4、未戴安全帽5、未佩戴呼吸护具6、未佩戴安全带7、未戴工作帽8、其他十二.不安全装束1、在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十三.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把水加入硫酸,用水扑救燃烧的电器或苯类、醇类、醚类、酮类、脂类等液体及高温状态下的化工设备2、化学物质混合容易产生危险的工艺或者产生危险配伍(易燃、易爆、有毒)3、造成氧化还原、硝化、电解、聚合、催化、氯化、裂化、磺化、重氮化、烷基化等工艺产生根据大量的事故案例分析,影响职工安全生产最常见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点:(1)自我表现心理——“虽然我进厂时间短,但我年轻、聪明,干这活不在话下……”(2)经验心理——“多少年一直都是这样干的,干了多少遍了,能有什么问题……”(3)侥幸心理——“完全照操作规程做太麻烦了,变通一下也不一定会出事吧……”(4)从众心理——“他们都没戴安全帽,我也不戴了……”(5)逆反心理——“凭什么听班长的呀,今儿我就这么干,我就不信会出事……”(6)反常心理——“早上孩子肚子疼,自己去了医院,也不知道是什么病,真担心……”常见的不安全心理状态常见的不安全心理状态有以下几种。
20种事故类别(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
(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指出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
(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土石的塌方等情况。
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
(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13)放炮,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5)火药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
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
(18)其他爆炸。
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0)其他伤害。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15大类伤害方式(工伤事故伤害方式)5.11.3 经口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以下四类:6.0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6.01.1无防护6.01.1.1无防护罩6.01.1.2无安全保险装置6.01.1.3无报警装置6.01.1.4无安全标志6.01.1.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6.01.1.6(电气)未接地6.01.1.7绝缘不良6.01.1.8局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6.01.1.9危房内作业6.01.1.10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档车器或档车栏6.01.1.11其它6.01.2防护不当6.01.2.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6.01.2.2防护装置调整不当6.01.2.3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6.01.2.4防爆装置不当6.01.2.5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6.01.2.6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6.01.2.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6.01.2.8其它6.0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6.02.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6.02.1.1通道门遮档视线6.02.1.2制动装置有缺欠6.02.1.3安全间距不够6.02.1.4拦车网有缺欠6.02.1.5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6.02.1.6设施上有锋利倒梭6.02.1.7其它6.02.2强度不够6.02.2.1机械强度不够6.02.2.2绝缘强度不够6.02.2.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6.02.2.4其它6.02.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6.02.3.1设备带“病”运转6.02.3.2超负荷运转6.02.3.3其它维修、调整不良6.02.4.6.02.4.1设备失修6.02.4.2地面不平6.02.4.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6.02.4.4其它6.0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6.0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6.03.2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6.0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6.04.1照明光线不良6.04.1.1照度不足6.04.1.2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6.04.1.3光线过强6.04.2通风不良6.04.2.1无通风6.04.2.2通风系统效率低6.04.2.3风流短路6.04.2.4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6.04.2.5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6.04.2.6瓦斯超限6.04.2.7其它6.04.3作业场所狭窄6.04.4作业场地杂乱6.04.4.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6.04.4.2采伐时,未开“安全道”6.04.4.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6.04.4.4其它6.04.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6.04.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6.04.7地面滑6.04.7.1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6.04.7.2冰雪覆盖6.04.7.3地面有其它易滑物6.04.8贮存方法不安全6.04.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为十三大类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引发工伤事故的十三种不安全行为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的严肃性、科学性、系统性工作。
生产工作过程中,人身伤害事故和重大设备险兆事故的诱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十三种不安全行为。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一、2011 年10 月10 日四点班,一炼铁230 烧结二期烧结机中修需要更换3 号制粒机衬板,需清理滚筒。
17 :15分班长么大伟安排制粒组长唐柱岭带人进行滚筒清料作业并进行现场监护,作业人员分为3组,每组4人,因架凳高度不够,需结合维修车间进行改装架凳,同时作业人员是用风镐先由滚筒南侧斜上方向中间进行推进清理。
18 : 33 分左右,清理滚筒作业至滚筒一半时,轮到王胜存、董军、侯荣付、陈藤进入滚筒作业。
当陈藤清理右上方积料至三分钟时,滚筒前上方大面积积料塌落,砸伤陈藤右腿.二、2012年1月29日17:45分左右,第二炼钢厂转炉车间丁班3#炉巡检工吴再立在处理氧枪粘钢时,因摇炉工薄立忠(二助手)在未看清指挥手势,未进一步做好安全确认的情况下盲目落枪,将吴再立右手小指挤伤。
三、2011年8月10日14时10分,国丰一炼铁职工朱建东在生产车间安装照明灯时,未进行安全全确认,未提前测验线路和灯体是否漏电带电,违反操作规程盲目用双手移动220V临时气体照明灯体时发生触电受伤事故。
经唐山市工人医院诊断为:电击伤、急性缺氧性脑病、双肺感染、急性心肌损害、肝损害。
四、2013年8月28日下午15时30分左右,检修车间电器维修二班班长董川接到生产车间班长通知,起动1#烧结机环冷风机,当董川指挥岗位工起2#环冷风机打转换开关运行位,按下起动钮,2#环冷风机没有动,董川通知岗位工停止起车,转换开关打零点后,董川通知刘倬栋、王海利检查高配室。
王海利在前、刘倬栋在后,进入高配室后,王海利为了避免现场岗位人员出现误操作,把2#环冷风机控制电源断掉,刘倬栋合上综保电源,告警指示灯亮起,显示控制回路异常,检查综保三相电流为零,确认高压断路器断开,初步分析为合闸线圈烧毁,随后刘卓栋、王海利决定打开断路器门准备对合闸线圈进行更换。
20种事故类别(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
(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指出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
(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土石的塌方等情况。
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
(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13)放炮,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5)火药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
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
(18)其他爆炸。
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0)其他伤害。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15大类伤害方式(工伤事故伤害方式)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 -1986 )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以下四类: 6.0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6.01.1无防护6.01.1.1无防护罩6.01.1.2无安全保险装置6.01.1.3无报警装置6.01.1.4无安全标志6.01.1.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6.01.1.6 (电气)未接地6.01.1.7绝缘不良6.01.1.8局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6.01.1.9危房内作业6.01.1.10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档车器或档车栏6.01.1.11 其它6.01.2防护不当6.01.2.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6.01.2.2防护装置调整不当6.01.2.3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6.01.2.4防爆装置不当6.01.2.5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6.01.2.6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6.01.2.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6.01.2.8 其它6.0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6.02.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6.02.1.1通道门遮档视线6.02.1.2制动装置有缺欠6.02.1.3安全间距不够6.02.1.4拦车网有缺欠6.02.1.5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6.02.1.6设施上有锋利倒梭6.02.1.7 其它6.02.2强度不够6.02.2.1机械强度不够6.02.2.2绝缘强度不够6.02.2.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6.02.2.4 其它6.02.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6.02.3.1设备带病”运转6.02.3.2超负荷运转6.02.3.3 其它6.02.4维修、调整不良6.02.4.1设备失修6.02.4.2地面不平6.02.4.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6.02.4.4 其它6.0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一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6.0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6.03.2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6.0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6.04.1照明光线不良6.04.1.1照度不足6.04.1.2作业场地烟雾宇弥漫视物不清6.04.1.3光线过强6.04.2通风不良6.04.2.1 无通X.6.04.2.2通风系统效率低6.04.2.3风流短路6.04.2.4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6.04.2.5瓦斯徘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6.04.2.6瓦斯趙限6.04.2.7 其它6.04.3作业场所狭窄6.04.4作业场地杂乱6.04.4.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6.0442采伐时,未开“安全道”6.04.4.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术作处理6.04.4.4 其它6.04.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6.04.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員不安全6.04.7地面滑6.04.7.1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6.04.7.2冰雪覆盖6.04.7.3地面有其它易滑物6.04.8贮存方法不丈全6.04.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为十三大类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煤矿里很多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的,准确认识人的不安全行为,并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去纠正、制止这些不安全行为,是预防事故的有力措施。
小编总结了13类近79种不安全行为,你还在犯这样的错吗?一、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械2.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泄漏3.开动、关停机械时未给信号4.忘记关停设备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6.操作错误(按钮、阀门、扳手、把柄)7.奔跑作业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9.机械超速运转10.违章驾驶机动车11.酒后作业12.客货混装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4.工件坚固不牢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16.其他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拆除安全装置2.安全装置堵塞失效3.调整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其他三、不安全的使用设备1.使用不牢固临时的设施2.使用无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的设备3.未经培训使用设备4.设备使用环境不当(地基承载力、管线、平衡)四、用手替代工具操作1.用手替代手动工具2.用手清除切屑,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五、物体存放不当1.随意搁置工具、器具等生产用品2.未定点、定量存放成品、半成品3.未对余料进行恰当处理4.大宗物体存放点,地基承载力未进行检测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冒险进入涵洞2.接近漏料处3.采伐、集料、运料、装卸时,未离开(屏蔽)危险区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坑中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6.冒险进出信号出现时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8.易燃易爆场合明火9.在车辆倒行时10.未及时瞭望七、处于不安全的位置1.攀坐平台护栏、吊钩、挡板2.坐卧挖方台阶、未完工的挡墙下等3.坐卧车辆设备前后及下发4.坐卧机械设备梁臂等5.坐卧临边处、洞口处6.随意进入坑洞八、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1.起吊物下行走2.未对起吊物行走区域警示3.重叠作业4.起吊作业过程中维护九、机械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扫等1.未完全停止运转时进行检修2.未完全冷却时进行检修3.压力未完全释放时进行检修4.机械设备未定位就进行检修十、分散注意力的行为1.明确任务:内容、时限、标准、限额2.工作分配不当3.过度疲劳和焦虑4.自我暗示不当5.环境不适宜6.未经培训或交底直接进入作业场所作业十一、忽视实用个人防护用具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2.未戴防护手套3.未穿安全鞋4.未戴安全帽5.未配戴呼吸用具6.未佩戴安全带7.未戴工作帽8.未穿绝缘服装十二、不安全装束1.在有旋转零部件设备旁作业穿肥大服装2.操作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3.操作爆破品时穿戴宜产生火花的衣、帽、鞋4.不正确穿戴防护服十三、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1.私自留存易燃易爆品2.私自处理废旧的易燃易爆品3.私自处理储藏过易燃易爆品的容器、物件等4.在动火区域存放易燃易爆品5.在人员、设备、物资密集区存放易燃易爆品6.未经批准随意动火。
人的十三种不安全行为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忘记关闭设备;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奔跑作业;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机械超速运转;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客货混载;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工件紧固不牢;用压缩空气吹铁屑;其他。
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拆除了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其他三、使用不安全设备 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其他。
四、手代替工具操作 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切屑;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
五、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冒险进入涵洞;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未❽敲帮问顶❾便开始作业;冒进信号;调车场超速上下车;易燃易爆场所明火;私自搭乘矿车;在绞车道行走;未及时瞭望;七、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八、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九、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十、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十一、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 未戴护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安全鞋;未戴安全帽;未佩戴呼吸护具;未佩戴安全带;未戴工作帽;其他。
十二、不安全装束 在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其他。
十三、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1、请简述“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内容不安全行为的内容: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使用不安全设备;4、手代替工具操作;5、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等);8、在起吊臂下作业、停留;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用具;12、不安全装束;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1)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扩展资料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违反劳动纪律、操作程序和方法等具有危险性的做法,也是“三违”的部分内容。
1、违章指挥:主要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管理人员违反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制度和有关规定指挥生产的行为。
违章指挥具体包括:(1)、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不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或擅自变更安全工艺和操作程序,指挥者使用未经安全培训的劳动者或无专门资质认证的人员;(2)、生产经营管理人员指挥工人在安全防护设施或设备有缺陷、隐患未解决的条件下冒险作业;(3)、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现违章不制止等。
2、违规作业:主要是指工人违反劳动生产岗位的安全规章和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工作交接制度等)的作业行为。
违规作业具体包括:不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不遵守工作场所的安全操作规程和不执行安全生产指令。
3、违反劳动纪律:主要是指工人违反生产经营单位的劳动纪律的行为。
违反劳动纪律具体包括:不履行劳动合同及违约承担的责任,不遵守考勤与休假纪律、生产与工作纪律、奖惩制度及其他纪律等。
注:违章就是生产人员及生产管理人员在生产活动中,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和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
不安全行为是指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人为错误。
人的十三种不安全行为总结
1.不戴安全帽:在危险区域工作或进行激烈运动时不戴安全帽。
2.不系安全带:在汽车行驶中或进行高空作业时不系安全带。
3.不穿防护服:在有害物质或危险环境中工作时不穿防护服。
4.乱扔垃圾:随意乱扔垃圾,可能导致环境污染或安全隐患。
5.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逆向行驶等违规行为,容易引发
交通事故。
6.不注意饮食安全:食用过期食品或不注意食品卫生,可能导
致食物中毒。
7.不熄烟、乱丢烟蒂:在禁烟区域吸烟或乱丢烟蒂可能引发火灾。
8.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物品:擅自使用他人的设备或工具,可能
导致意外伤害。
9.不保护个人隐私:泄露个人信息、使用弱密码等行为容易导
致个人信息被盗用。
10.不定期检查设备:不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容易导致设备
故障或事故。
11.不遵守电器使用规定:过载使用电器、盲目安装电线等行
为容易引发火灾或触电事故。
12.过度使用药物:滥用药物或长期依赖药物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伤害。
13.不定期进行体检:不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可能导致疾病发现过晚或无法及时治疗。
人的十三中不安全行为____事故案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仍然有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十三种不安全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伤害。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真实的事故案例,为大家具体介绍这十三种不安全行为。
1.走神2024年,县工厂的员工小李,在操作机器时因目不转睛地看手机,结果不慎将手指夹进机器导致严重受伤。
2.酒驾2024年,市人酒后驾车时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两人死亡,三人受伤,车辆报废。
3.乱扔垃圾2024年,市小区的住户随地乱扔垃圾,致使小区内聚集了大量的蚊蝇和垃圾堆积,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细菌滋生。
4.随意穿越马路2024年,市行人在信号灯未亮的情况下随意穿越马路,被突然出现的车辆撞倒,造成人员受伤。
5.摔倒2024年,市人在雨天走在马路上时,由于没有注意脚下的积水,发生摔倒事故,造成骨折。
6.高空抛物2024年,市人在高楼住宅阳台上乱扔纸屑,不慎将一个空瓶扔下,被经过的行人砸中,导致头部受伤。
7.使用假冒伪劣产品2024年,市消费者购买了一款廉价的充电宝,结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引起火灾,严重危及生命安全。
8.超速行驶2024年,市司机在高速公路上超速行驶,不慎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造成车辆严重损毁和人员受伤。
9.毒品乱用2024年,市人长时间滥用毒品,导致严重的身体损害和精神病症状,同时对家庭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0.违反规定执勤2024年,县执勤人员在执勤过程中未按规定穿戴安全防护装备,结果不慎被犯罪嫌疑人袭击,身受重伤。
11.使用手机2024年,市行人在过马路时一边玩手机,一边走,不慎与自行车相撞,受到轻伤。
12.踩踏2024年,市商场发生促销事件,由于赠送的商品数量有限,大量消费者慌乱中发生踩踏,造成多人受伤。
13.滥用电器2024年,市人在家中使用电器时不注意用电安全,结果导致火灾发生,严重损毁财产。
以上是人的十三种不安全行为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从不同的方面警示我们,提醒大家注意自身行为,增强安全意识,遵守法律法规。
人的十三种不安全行为Learn standards and apply them. June 22, 2023人的十三种不安全行为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等;4.忘记关闭设备;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6.操作错误指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7.奔跑作业;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9.机械超速运转;10.违章驾驶机动车;11.酒后作业;12.客货混载;13.冲压机作业时,手伸进冲压模;14.工件紧固不牢;15.用压缩空气吹铁屑;16.其他;二、造成安全装置失效1.拆除了安全装置;2.安全装置堵塞.失掉了作用;3.调整的错误造成安全装置失效;4.其他三、使用不安全设备1.临时使用不牢固的设施;2.使用无安全装置的设备;3.其他;四、手代替工具操作1.用手代替手动工具;2.用手清除切屑;3.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拿工件进行机加工;五、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1.冒险进入涵洞;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危险区;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5.未“敲帮问顶”便开始作业;6.冒进信号;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8.易燃易爆场所明火;9.私自搭乘矿车;10.在绞车道行走;11.未及时了望;七、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八、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九、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十、有分散注意力行为十一、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未戴护目镜或面罩;2.未戴防护手套;3.未穿安全鞋;4.未戴安全帽;5.未佩戴呼吸护具;6.未佩戴安全带;7.未戴工作帽;8.其他;十二、不安全装束1.在有旋转部件的设备旁作业穿过肥大服装;2.操纵带有旋转零部件的设备时戴手套;3.其他;十三、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
20种事故类别(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
(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指出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
(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土石的塌方等情况。
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
(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13)放炮,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5)火药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
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
(18)其他爆炸。
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0)其他伤害。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15大类伤害方式(工伤事故伤害方式)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以下四类:6.0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6.01.1无防护6.01.1.1无防护罩6.01.1.2无安全保险装置6.01.1.3无报警装置6.01.1.4无安全标志6.01.1.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6.01.1.6(电气)未接地6.01.1.7绝缘不良6.01.1.8局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6.01.1.9危房内作业6.01.1.10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档车器或档车栏6.01.1.11其它6.01.2防护不当6.01.2.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6.01.2.2防护装置调整不当6.01.2.3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6.01.2.4防爆装置不当6.01.2.5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6.01.2.6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6.01.2.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6.01.2.8其它6.0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6.02.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6.02.1.1通道门遮档视线6.02.1.2制动装置有缺欠6.02.1.3安全间距不够6.02.1.4拦车网有缺欠6.02.1.5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6.02.1.6设施上有锋利倒梭6.02.1.7其它6.02.2强度不够6.02.2.1机械强度不够6.02.2.2绝缘强度不够6.02.2.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6.02.2.4其它6.02.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6.02.3.1设备带“病”运转6.02.3.2超负荷运转6.02.3.3其它6.02.4维修、调整不良6.02.4.1设备失修6.02.4.2地面不平6.02.4.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6.02.4.4其它6.0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6.0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6.03.2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6.0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6.04.1照明光线不良6.04.1.1照度不足6.04.1.2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6.04.1.3光线过强6.04.2通风不良6.04.2.1无通风6.04.2.2通风系统效率低6.04.2.3风流短路6.04.2.4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6.04.2.5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6.04.2.6瓦斯超限6.04.2.7其它6.04.3作业场所狭窄6.04.4作业场地杂乱6.04.4.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6.04.4.2采伐时,未开“安全道”6.04.4.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6.04.4.4其它6.04.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6.04.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6.04.7地面滑6.04.7.1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6.04.7.2冰雪覆盖6.04.7.3地面有其它易滑物6.04.8贮存方法不安全6.04.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为十三大类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0种事故类别(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
(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指出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
(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土石的塌方等情况。
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11)冒顶片帮,指矿井工作面、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压力过大造成的坍塌,称为片帮;顶板垮落为冒顶。
(12)透水,指矿山、地下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意外水源带来的伤亡事故。
(13)放炮,指施工时,放炮作业造成的伤亡事故。
(14)瓦斯爆炸,是指可燃性气体瓦斯、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物,接触火源时,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
(15)火药爆炸,指火药与炸药在生产、运输、贮藏的过程中发生的爆炸事故。
(16)锅炉爆炸,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
(17)容器爆炸。
容器(压力容器的简称)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
(18)其他爆炸。
凡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均列为其他爆炸事故(19)中毒和窒息,指人接触有毒物质,如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0)其他伤害。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15大类伤害方式(工伤事故伤害方式)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将“物的不安全状态”分为以下四类:6.0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6.01.1无防护6.01.1.1无防护罩6.01.1.2无安全保险装置6.01.1.3无报警装置6.01.1.4无安全标志6.01.1.5无护栏或护栏损坏6.01.1.6(电气)未接地6.01.1.7绝缘不良6.01.1.8局扇无消音系统、噪声大6.01.1.9危房内作业6.01.1.10未安装防止“跑车”的档车器或档车栏6.01.1.11其它6.01.2防护不当6.01.2.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6.01.2.2防护装置调整不当6.01.2.3坑道掘进、隧道开凿支撑不当6.01.2.4防爆装置不当6.01.2.5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6.01.2.6放炮作业隐蔽所有缺陷6.01.2.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6.01.2.8其它6.0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6.02.1设计不当,结构不合安全要求6.02.1.1通道门遮档视线6.02.1.2制动装置有缺欠6.02.1.3安全间距不够6.02.1.4拦车网有缺欠6.02.1.5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6.02.1.6设施上有锋利倒梭6.02.1.7其它6.02.2强度不够6.02.2.1机械强度不够6.02.2.2绝缘强度不够6.02.2.3起吊重物的绳索不合安全要求6.02.2.4其它6.02.3设备在非正常状态下运行6.02.3.1设备带“病”运转6.02.3.2超负荷运转6.02.3.3其它6.02.4维修、调整不良6.02.4.1设备失修6.02.4.2地面不平6.02.4.3保养不当、设备失灵6.02.4.4其它6.0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6.0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6.03.2所用的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6.0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6.04.1照明光线不良6.04.1.1照度不足6.04.1.2作业场地烟雾尘弥漫视物不清6.04.1.3光线过强6.04.2通风不良6.04.2.1无通风6.04.2.2通风系统效率低6.04.2.3风流短路6.04.2.4停电停风时放炮作业6.04.2.5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放炮作业6.04.2.6瓦斯超限6.04.2.7其它6.04.3作业场所狭窄6.04.4作业场地杂乱6.04.4.1工具、制品、材料堆放不安全6.04.4.2采伐时,未开“安全道”6.04.4.3迎门树、坐殿树、搭挂树未作处理6.04.4.4其它6.04.5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6.04.6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6.04.7地面滑6.04.7.1地面有油或其它液体6.04.7.2冰雪覆盖6.04.7.3地面有其它易滑物6.04.8贮存方法不安全6.04.9环境温度、湿度不当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类型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析》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归为十三大类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