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基础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225.52 KB
- 文档页数:8
数字电子技术教案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1.1 数字电路简介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组成元素1.2 逻辑门认识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基本逻辑门掌握逻辑门的真值表和布尔表达式1.3 逻辑函数及其简化理解逻辑函数的概念和特点学会使用卡诺图和Karnaugh图进行逻辑函数的简化第二章:组合逻辑电路2.1 组合逻辑电路概述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和特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2.2 常用组合逻辑电路认识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等常用组合逻辑电路学会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和真值表2.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学会使用逻辑门搭建组合逻辑电路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和优化方法第三章:时序逻辑电路3.1 时序逻辑电路概述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定义和特点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3.2 常用时序逻辑电路认识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常用时序逻辑电路学会分析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和真值表3.3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学会使用逻辑门和触发器搭建时序逻辑电路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测试和优化方法第四章:数字电路仿真与实验4.1 数字电路仿真软件介绍了解常见的数字电路仿真软件及其功能学会使用至少一款数字电路仿真软件进行电路仿真4.2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际电路搭建组合逻辑电路完成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和性能分析4.3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利用仿真软件或实际电路搭建时序逻辑电路完成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测试和性能分析第五章:数字电路应用案例分析5.1 数字电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了解数字电路在通信领域的主要应用实例分析通信系统中数字电路的作用和性能要求5.2 数字电路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了解数字电路在计算机领域的主要应用实例分析计算机中数字电路的作用和性能要求5.3 数字电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了解数字电路在其他领域的主要应用实例分析不同领域中数字电路的作用和性能要求第六章:数字电路设计方法与实践6.1 数字电路设计流程掌握数字电路设计的整体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原理图绘制、仿真测试、硬件实现和调试等步骤。
数字电路实验讲义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04实验1 数据选择器的应用1 实验目的1.了解数据选择器的电路结构和特点。
2.掌握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和测试方法。
3.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基本应用。
2 实验仪器与器件3 实验原理数据选择器又称为多路开关,是一种重要的组合逻辑部件。
它是一个多路输入、单路输出的组合电路,能在通道选择信号(或称地址码)的控制下,从多路数据传输中选择任何一路信号输出。
在数字系统中,经常利用数据选择器将多条传输线上的不同数字信号,按要求选择其中之一送到公共数据线上。
另外,数据选择器还可以完成其它的逻辑功能,例如函数发生器、桶形移位器、并串转换器、波形产生器等。
(一)用门电路设计四选一数据选择器四选一数据选择器表达式为301201101001d A A d A A d A A d A A Y +++=,由表达式可以得到当A 1A 0=00时,Y=d 0;A 1A 0=01时,Y=d 1; A 1A 0=10时,Y=d 2;A 1A 0=11时,Y=d 3,这样就起到数据选择的作用。
同时由表达式可以直接用门电路设计出数据选择器电路,该电路如图2.4.1所示。
(二)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的应用74LS153数据选择器集成了两个四选一数据选择器,外形为双列直插,引脚排列如图2.4.2所示,逻辑符号如图2.4.3所示,其中D 0、D 1、D 2、D 3为数据输入端,Q 为输出端,A 0、A 1为数据选择器的控制端(地址码),同时控制两个数据选择器的输出,S 为工作状态控制端(使能端),74LS153的功能表见表2.4.1。
用数据选择器74LS153实现组合逻辑函数设计举例:当变量数等于地址端的数目时,则直接可以用数据选择器来实现逻辑函数。
现设逻辑函数F (X ,Y )=∑m (1,2),则可用一个四选一完成,根据数据选择器的定义:30120110100101D A A D A A D A A D A A )A ,Q(A +++=,令A 1=X ,A 0=Y ,1S =0(使能信号,低电平有效),1D 0=1D 3=0,1D 1=1D 2=1,那么输出Q=F 。
大学生电子专业实践报告5篇篇1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专业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为电子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次实践报告旨在总结我在电子专业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参考。
二、实践过程1. 实践时间与地点本次实践从XXXX年XX月开始,至XXXX年XX月结束,历时半年。
实践地点位于学校的电子实验室以及校外的一家电子科技公司。
2. 实践内容与任务在实践过程中,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电子实验室的项目研究,包括电路设计与调试、嵌入式系统开发等;(2)电子科技公司的项目开发,涉及单片机应用、传感器接口设计等;(3)电子产品的维修与维护,学习如何检测和排除电子产品故障。
3. 实践方法与步骤在实践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论文,了解电子专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趋势;(2)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掌握电子专业的实践技能和方法;(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实践任务的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其次,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老师,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最后,按照计划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
三、实践体会与感悟通过本次实践,我深刻认识到电子专业的重要性,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掌握了电子专业的技能和方法,还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和沟通,这对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
最后,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和提高。
四、实践总结与建议本次实践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电子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建议学校和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作为电子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电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的电子技术实验。
实验一:电路基础实验在电子技术的学习中,电路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到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使用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搭建了一个简单的RC电路。
通过观察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我们发现电容器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电压曲线。
这说明电容器具有存储电能的特性。
接下来,我们搭建了一个简单的RL电路。
通过测量电感器两端的电压和电流,我们发现电感器会产生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这是由于电感器对电流变化的延迟导致的。
实验二:半导体器件实验半导体器件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到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实验了二极管的特性。
通过改变二极管的正向电压,我们观察到了二极管的导通和截止状态。
这说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接下来,我们实验了晶体管的特性。
通过改变晶体管的基极电压和发射极电压,我们观察到了晶体管的放大效果。
这说明晶体管具有放大信号的功能。
实验三:数字电路实验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电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将学习到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实验了逻辑门电路。
通过搭建与门、或门和非门电路,我们观察到了逻辑门的输入和输出关系。
这说明逻辑门可以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
接下来,我们实验了触发器电路。
通过改变触发器的输入信号,我们观察到了触发器的状态变化。
这说明触发器可以实现存储和传输信息的功能。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电路、半导体器件和数字电路是电子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对于我们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报告一、引言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为了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接口电路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它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自动化控制、电子设备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单片机的原理和接口技术,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单片机与外部器件的接口技术。
3. 进一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单片机开辟板2. 电脑3. 串口线4. LED灯5. 蜂鸣器6. 数码管7. 按键开关8. 电阻、电容等元件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单片机原理实验1.1 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单片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ROM)、输入输出接口(I/O)、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接口等组成。
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各个部份的功能和作用。
1.2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是指单片机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内部状态和运行规律。
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单片机的工作过程,为后续的实验操作提供基础。
2. 单片机接口技术实验2.1 LED灯接口实验将LED灯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电平,控制LED灯的亮灭。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出接口的使用方法。
2.2 蜂鸣器接口实验将蜂鸣器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电平和频率,控制蜂鸣器的声音。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出接口的使用方法。
2.3 数码管接口实验将数码管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控制单片机的输出口电平和数据,显示不同的数字。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出接口和数码管的使用方法。
2.4 按键开关接口实验将按键开关与单片机相连,通过检测单片机的输入口电平,实现按键的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单片机的输入接口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单片机原理实验结果通过学习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我们深入了解了单片机的内部组成和工作过程,为后续的接口技术实验打下了基础。
数字电路设计实训实验指导书编写人:许一男审核人:金永镐延边大学工学院电子信息通信学科目录一、基础实验部分实验一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1)实验二组合逻辑电路(半加器、全加器及逻辑运算) (5)实验三R-S,D,JK触发器 (9)实验四三态输出触发器,锁存器 (12)实验五集成计数器及寄存器 (15)实验六译码器和数据选择器 (18)实验七555时基电路 (21)二、选做实验部分实验八时序电路测试机研究 (26)实验九时序电路应用 (29)实验十四路优先判决电路 (31)三、创新系列(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实验部分实验十一全加器的模块化程序设计与测试 (33)实验十二串行进位加法器的模块化程序设计与测试 (35)实验十三N选1选择器的模块化程序设计与测试 (36)实验一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一、实验目的1. 熟悉门电路逻辑功能2. 熟悉数字电路学习机及示波器使用方法二、实验仪器及材料1. 双踪示波器2. 器件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74LS04 六反相器1片三、预习要求1. 复习门电路工作原理及相应逻辑表达式。
2.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线位置及引线用途。
3. 了解双踪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四、实验内容实验前按学习机使用说明先检查学习机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电路,按自己设计的实验电路图接好连线,特别注意Vcc及接地线不能接错。
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
实验中改动接线需先断开电源,接好线后再通电实验。
1. 测试门电路逻辑功能图1.1(1)选用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只,插入面包板,按图1.1接线,输入端接S1~S4(电平开关输出端口),输出端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D1~D8任意一个)。
(22.异或门逻辑功能测试。
图1.2(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电平开关,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教案第一章:数字电路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元素和逻辑门。
3. 理解数字电路的逻辑设计和功能实现。
教学内容:1. 数字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 数字电路的基本元素:逻辑门、逻辑函数、逻辑代数。
3. 逻辑门的类型及其功能: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同或门等。
4.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逻辑表达式、逻辑图、逻辑表格。
5. 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逻辑门的功能。
2. 利用举例法,分析数字电路的实际应用案例。
3.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绘制逻辑门的符号和功能表格。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数字电路设计方法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组合逻辑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熟悉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等。
3. 能够分析和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案例。
教学内容:1. 组合逻辑电路的定义和特点。
2. 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逻辑函数、逻辑门的使用。
3. 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功能: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等。
4.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真值表、逻辑表达式、逻辑图、逻辑表格。
5. 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电路的功能。
2. 利用举例法,分析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案例。
3. 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要求学生绘制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图和功能表格。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组合逻辑电路应用案例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时序逻辑电路教学目标:1. 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2. 熟悉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计数器、寄存器等。
3. 能够分析和设计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案例。
数字电路实验引言数字电路是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之一。
通过数字电路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数字电路的原理、设计和实现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数字电路实验的目的、实验内容以及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电路的基础概念和原理;2.掌握数字电路设计和实现方法;3.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内容本实验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基础实验基础实验是数字电路实验的入门部分,旨在让学生对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器件有所了解。
基础实验内容包括: - 了解数字电路中的常用器件,如逻辑门、触发器等; - 使用逻辑门实现简单的逻辑功能; - 使用触发器设计和实现简单的时序电路。
2.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组合逻辑电路实验涉及到多个输入信号的组合与逻辑运算,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功能。
组合逻辑电路实验内容包括:- 熟悉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如编码器、译码器、多路选择器等; - 设计和实现一些常用的逻辑电路,如全加器、比较器等;- 使用组合逻辑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3.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时序逻辑电路实验涉及到时钟信号的控制和状态的变化。
时序逻辑电路实验内容包括: - 了解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如触发器、计数器等; - 设计和实现一些常用的时序逻辑电路,如时钟分频器、状态机等; - 使用时序逻辑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4. FPGA实验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一种可编程逻辑芯片,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FPGA实验内容包括: - 了解FPGA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 使用FPGA设计和实现数字电路; - 运行和验证设计的数字电路。
实验步骤以下是数字电路实验的一般步骤:1.阅读实验说明和要求,理解实验目的和内容;2.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和材料,包括电路板、逻辑门芯片、开关、数码管等;3.连接实验电路,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布线;4.编写数字电路设计的代码,可使用HDL(HardwareDescription Language)或者其他与实验平台兼容的设计语言;5.烧写代码到FPGA芯片或者其他实验平台;6.运行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并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7.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撰写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总结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实验总结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在这门课程的实验中,我们主要学习了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数字电路的组成和设计方法以及数字电路的应用。
以下是我的实验总结:1. 实验内容本门课程共有8个实验,其中包括了数字逻辑电路的基础实验、计数器的设计、状态机的设计等内容。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学习到了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了解了数字电路的各种应用场景。
2.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验手册中的要求进行组装、连接和测试。
在实验进行过程中,经常需要仔细地查看原理图和数据手册,来了解芯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在实验完成后,需要认真地分析实验结果,找出问题并进行修改。
3. 实验收获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实验,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掌握了数字电路的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了解了数字电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其次,我从实验中学会了如何查看数据手册和原理图,并学会了对数字电路进行分析和修复。
此外,实验还锻炼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验体会在实验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字电路的复杂性和精密性。
数字电路设计需要进行精细的计算和严格的测试,一旦出现问题,修复起来也十分复杂。
因此,在数字电路设计时,一定要认真细致地进行计算和测试,并保证设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通过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的实验,我对数字电路的认识更加深入,并掌握了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和调试技巧。
这对我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和未来的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电子专业实践报告8篇篇1一、实践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核心领域之一。
作为电子专业的大学生,我们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本次实践报告旨在分享我在电子专业实践过程中的经历、所学内容及心得体会,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实践内容1. 实践基地介绍本次实践活动在某知名电子企业实习基地进行,基地拥有先进的设备、完善的实验条件和专业的指导团队。
2. 实践项目介绍(1)电子元件识别与检测:在实践初期,我们对各类电子元件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包括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并掌握了它们的识别方法和质量检测技巧。
(2)电路板设计与制作:通过学习电路板的基本原理和设计软件,我独立完成了一块小型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
(3)电子电路调试与故障排除: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电子电路的调试方法,掌握了常见的故障排除技巧。
(4)嵌入式系统开发:参与了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过程,对单片机编程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过程记录在实践过程中,我严格按照企业要求和导师的指导,认真完成各项任务。
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积极与导师和团队成员交流,共同解决。
在实践期间,我还参与了企业的技术研讨会,了解了行业前沿技术和动态。
三、实践收获与心得体会1. 技能提升:通过本次实践,我不仅提高了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能力,还掌握了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电路调试及嵌入式系统开发等技能。
2.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中,我发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密不可分。
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
3.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职业素养:在实践过程中,我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每一项任务。
这次实践让我更加了解电子行业的职业要求,为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电路与微处理器基础实验
实验1 单片机开发系统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实验环境。
2. 熟练掌握程序编写、调试、下载和运行的基本方法。
3. 掌握单片机I/O端口的控制和简单应用技术。
4. 掌握移位和软件延时程序的编写和应用。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流水灯系统。
单片机的P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进行流水灯操作,流水灯从左到右依次点亮,反复显示。
发光二极管的闪烁时间由延时函数控制。
(流水灯编号从左到右依次为L1—L8)
2. 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发光二极管显示系统。
单片机的P
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高四位和第四位的发光二极管交替显示。
3. 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发光二极管显示系统。
单片机的P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奇数位和偶数位的发光二极管交替显示。
4. 选作题:利用单片机及8个发光二极管等器件,制作一个单片机控制的流水灯系统。
单片机的P3.0—P3.7接8个发光二极管,运行程序,则单片机控制8个发光二极管进行流水灯操作,流水灯从右到左依次点亮,反复显示。
5. 选作题:按照下图改变流水灯的方式,编程实现。
或者按照自己的设计,改变流水灯的方式,并编程实现。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
实验2 定时器中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及编程应用;
2. 掌握单片机定时器/计数器的定时计数模式的使用及编程;
3. 掌握定时器/计数器典型应用电路的连接方法;
4. 理解掌握中断源、中断请求、中断标志和中断入口等概念;掌握中断程序的设计方法;
5. 进一步增强微处理器的编程技术。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编写程序,按键K1与单片机外部中断0相接,每次按键使外部中断0产生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使P1.0外接发光二极管LED改变一次亮灭状态。
2. 用51单片机的P1口接8个LED发光二极管,INT0接按键开关。
初始状态,与P1.0相接的LED亮,以后由INT0按键每中断一次,下一个LED亮,顺序下移,且每次只一个LED亮,周而复始。
3. 在51单片机的P1口上接有8只LED,采用定时器T0方式1的定时中断模式,使P1口外接的8只LED每秒闪亮一次。
(500ms亮,500ms暗)
为定时器T0设定时间为5ms,则计数初始值为十进制的(),十六进制表示为(),TH0装入(),TL0装入为()。
思考题:T0的定时时间是5ms,如何实现题目中要求的500ms亮暗一次。
4. 选作:在51单片机的P1口上接数码管,采用定时器T0方式1的定时中断方式,使P1口外接的数码管每秒计数一次(0—9计数)。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
实验3 单片机交通灯控制器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的接口电路特性和控制方法。
3.掌握单片机核心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 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模拟一个交通灯路口。
假设一个十字路口为东西南北走向。
初始状态为0,东西和南北方向红灯亮。
状态1-状态4循环工作,流程图如图所示。
黄灯闪烁时间为12s,亮暗交替三次。
接线:P1.0—P1.2接东西方向的红黄绿灯,P1.3—P1.5接南北方向的红黄绿灯。
2. 选作:控制过程同上,当有救护车通过时要求4个路口红灯全亮。
接按键开关,当救护车到来时,外部中断0向CPU产生中断请求。
中断服务程序流程如下。
3. 选作:控制过程同1,红灯或者绿灯亮时,利用数码管倒计时显示时间。
思考题:
(1)在本次实验中用到多个延时程序,是否需要写多个延时子程序?
(2)51单片机有几个中断源?外部中断请求0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是多少?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
实验4 单片机串行通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全双工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单片机串行通信的工作方式及编程应用;
3. 掌握串行通信典型应用电路的连接方法;
4. 进一步增强对微处理器的综合编程控制能力。
二.实验设备:
1. PC机一台;
2. 51单片机实验装置一套。
三.实验内容:
1. 单片机与PC串行通信
(1)单片机向PC发送数据
要求单片机通过串行口的TXD向计算机串行发送数据,PC机接收的数据用串口助手显示。
(2)单片机接收PC发送的数据
单片机接收PC发送的数据,并把接收到的数据送P1口的8位LED显示。
2. 单片机甲、乙双机串行通信。
甲机P1口的P1.0—P1.7接8个开关K1-K8,乙机P1口的P1.0—P1.7接8个发光二极管D1-D8。
要求甲机读入P1口的8个开关的状态后,通过串行口发送到乙机,乙机将接收到的甲机的8个开关的状态数据送入P1口,由P1口的8个发光二极管来显示8个开关的状态。
双方波特率设置为2400b/s,晶振均采用11.0592MHz。
要求串口工作在方式1,波特率由定时器T1控制。
思考题:
(1)若波特率为2400b/s,双方晶振均采用11.0592MHz,要求串口工作在方式1,波特率由定时器T1控制(T1工作在方式2),则向定时器1写入的计数初值为()H。
(2)51单片机串行口的输入、输出均为TTL电平。
这种以TTL电平来串行传输数据,其抗干扰性差,传输距离短,传输速率低。
为了提高串行通信的可靠性,增大串行通信的距离和提高传输速率,在实际的串行通信设计中都采用标准串行接口,如RS-232、RS-422和RS-485。
分别说明RS-232、RS-422和RS-485标准的最
大传输距离是多少?
3. 单片机甲、乙双机串行通信。
甲机P1口的P1.0—P1.7接8个开关K1-K8,乙机P1口的P1.0—P1.7接数码管。
要求甲机读入P1口的8个开关的状态后,通过串行口发送到乙机,乙机将根据接收到的甲机的8个开关的状态数据控制P1口,甲机按下第几个开关,乙机就显示对应的数字。
双方波特率设置为2400b/s,晶振均采用11.0592MHz。
要求串口工作在方式1,波特率由定时器T1控制。
四.实验报告要求:
1.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
2.列出实验仪器名称、型号;
3.简述实验原理,画出本实验相关的电路原理图;
4.编程序清单(注释语句),调试结果及说明;
5. 实验分析和实验体会。
6. 注意实验报告格式,独立完成,避免雷同;
7. A4纸排版,左侧装订。
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封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