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高祖本纪)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30
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张飞教案:《高祖本纪》教案(苏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1《高祖本纪》是《史记》中的一篇篇目。
它是描述刘邦一系列战争以及其成为汉王朝开国皇帝的历程。
本教案以《高祖本纪》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汉朝初年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及事件,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了解刘邦的成长历程及其获得天下的历程。
2.了解《高祖本纪》的文化价值及历史地位。
3.掌握相关历史术语和人物名词。
4.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刘邦成长历程。
2.教学难点:《高祖本纪》与中国文化、历史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相关历史背景和事件。
2.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分小组阅读《高祖本纪》中的具体篇目,并对其中的重要段落进行讨论,提炼出关键词,进一步整合、探究历史事件。
3.多媒体展示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等方式,向学生展示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1.导入向学生介绍《高祖本纪》的文献地位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文化价值,并让学生列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刘邦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刘邦是谁、他的重要性以及他的成长经历等。
2.讲授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刘邦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同时向学生讲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理解和分析。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自己的小组内阅读《高祖本纪》,并选择其中一篇篇目进行分析,提炼出关键词,同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教师通过收听小组讨论、提问小组等形式进行引导,增加学生的分析和思考力。
4.多媒体展示教学通过讲解和展示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向学生展示刘邦获得天下的历程和汉朝初年的政治变化,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及其深远影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高祖本纪》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班级:组别: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2021年高中语文《高祖本纪》(二)教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可、说、略、诽谤、偶、弃市、约束、谕、从、啖、组、属、族、距、谢;积累常用文言虚词:以;翻译文中重点文句。
2.了解《史记》中采用互见法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1.积累5—8节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文中重点文句。
2.了解《史记》中采用互见法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过程】一、温习回顾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贳.酒()竟.酒()吕公因目固.留高祖()臣有息.女()公始常欲奇.此女()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5—8节,说说这部分写了哪几件事。
三、重点研讨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5—8节,完成下列学习任务: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夺其军,可.四千余人()沛公方踞床..()()因张良遂略.韩地()沛公引.兵西()以秦王属.吏()止.宫休舍()诽谤..者族.()()沛公然.其计()见谢.项羽()旦日..()偶.语者弃市..()()案堵..()2、找出下列活用的词并解释:北救赵()分王关中()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先入关者王之()告谕之()项羽乃号雍王,王关中()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沛公从百余骑()遂西入咸阳()3、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及用法: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因.张良遂略韩地()固以.能宽容()乃以.秦王属吏()欲以.求封()因以.文谕项羽()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止宫休舍()③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④欲以求封()⑤籍何以生此()5、重点文句翻译(注意划线词语)①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②及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③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④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⑤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教案(人教版高一选修教案设计)I. 教学目标:1. 了解汉族建立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2. 理解项羽与刘邦之间的矛盾及其导致的战争;3. 理解刘邦在战争中的胜利及其建立的功绩;4. 理解汉族建立万世帝业的过程和意义;5. 提高学生对汉族文化和历史的兴趣和了解。
II. 教学内容:《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
III. 教学过程:1. 教学引导:教师通过引导,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秦朝的灭亡,进而讲解汉朝建立的背景。
2. 批判性思维: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文本,讨论以下问题:(1)古代王朝建立的过程;(2)刘邦如何成为汉朝的建立者;(3)汉朝建立的意义。
3. 议论展示:教师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订单展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作为发言人,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在现场提问。
4. 个性化讲解: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质疑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 辩证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提问,教师展示汉朝建立的辩证性,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6.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简要复述采访过程。
并与这次学习进行比较,发现自己所需提高之处。
IV. 课堂练习:1. 请你简要介绍项羽和刘邦的前途和背景。
2. “赵高”对刘邦对抗秦朝的作用有何评价?3. 以问答的形式,描述汉族建立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
4. 你如何评价刘邦在战争中的胜利和建立功绩?V.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汉朝建立的历史文化背景,并融入中国历史文化往事的学习中。
并以此为基础,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VI. 教学反思:本次授课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在分析历史事件中,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提高思维水平。
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本次汉朝建立的历史课程中,通过小组讨论、个性化讲解和辩证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汉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高祖本纪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祖本纪》在《史记》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
3. 掌握《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
4. 提高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分析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和细节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入《史记》的背景和作用,解释《史记》编纂的目的和意义,为学生打下基础。
2. 展示《高祖本纪》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提起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和结构(30分钟)1. 介绍《高祖本纪》的作者司马迁,解释他为什么写《史记》。
2. 分析《高祖本纪》的整体结构,包括开篇、正文和结尾部分。
3. 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梗概,着重介绍刘邦的个人经历和他创建汉朝的过程。
步骤三:分析《高祖本纪》的阅读方法和分析技巧(40分钟)1. 教授学生对于历史文献的整体理解方法,包括了解作者的背景、时代背景等。
2. 引导学生对于《高祖本纪》中的关键事件进行细节分析,让学生能够理解事件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3. 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步骤四:课堂活动(3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在小组内分析《高祖本纪》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并通过展示向全班分享结果。
2. 分别从历史价值、文化传承等角度评价《高祖本纪》的重要性。
步骤五:总结与延伸(10分钟)1. 总结《高祖本纪》教学的收获和体会。
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相关历史文献,拓展对于汉朝历史的了解和认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成果。
2. 学生对于《高祖本纪》内容和结构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于历史文献阅读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完整,内容丰富,结构清晰,符合标题描述所需求。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了解《高祖本纪》的内容、结构和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文献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祖本纪》公开课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七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高祖本纪》中的重要段落。
(2)理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认识其成为汉高祖的历史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高祖本纪》。
(2)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从《高祖本纪》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
(2)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认识其成为汉高祖的历史原因。
(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刘邦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2)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史记》及《高祖本纪》的地位和意义。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难点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刘邦的性格特点,分析其成为汉高祖的历史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刘邦的性格特点,联系历史背景。
(2)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实践演练(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高祖本纪》中的经典场景。
(2)各组展示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高祖本纪实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史记·高祖本纪》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楚汉争霸的过程、高祖的政治改革及汉朝的建立。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高祖刘邦的治国理念,认识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理解汉朝初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了解楚汉争霸的过程,认识汉朝的建立及政治改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楚汉争霸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汉朝的建立及政治改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史记、历史教材、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楚汉争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关注楚汉争霸的过程。
3. 内容讲解:(1)楚汉争霸的过程:详细讲解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争霸结果。
(2)高祖刘邦的政治改革:分析高祖刘邦的政治改革措施,探讨其对汉朝的影响。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历史人物,如何应对楚汉争霸的局面。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楚汉争霸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高祖刘邦政治改革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高祖刘邦生平事迹2. 楚汉争霸过程3. 高祖刘邦政治改革4. 汉朝建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谈谈你对楚汉争霸的认识。
答案要点:(1)楚汉争霸的历史背景(2)楚汉争霸的过程及意义(3)高祖刘邦的治国理念2. 作业题目:分析高祖刘邦的政治改革,谈谈其对汉朝的影响。
答案要点:(1)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2)政治改革的作用(3)政治改革对汉朝的影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史记》中关于高祖刘邦的其他篇章,深入了解汉朝历史。
高祖本纪实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高祖本纪》。
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汉高祖刘邦起义反秦,建立汉朝,以及他的治国方略和个人品质。
具体内容包括刘邦的身世、起义反秦、楚汉争霸、建立汉朝、治国方略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汉高祖刘邦的一生及他的治国方略,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初步认识。
3. 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刘邦的一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电视剧《大汉天子》的片段,引导学生对汉高祖刘邦产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勾画出生字词,并尝试翻译。
3. 课堂讲解:讲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起义”、“楚汉争霸”等,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刘邦的一生及他的治国方略,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初步认识。
5. 课堂练习: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高祖本纪身世:丰沛之战起义:反秦楚汉争霸建立汉朝治国方略七、作业设计(1)刘邦起义的原因是什么?(2)楚汉争霸的经过是怎样的?(3)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了哪些治国方略?答案:(1)刘邦起义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和民众的不满。
(2)楚汉争霸的经过是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最终刘邦胜利,建立汉朝。
(3)刘邦建立汉朝后,采取了减轻赋税、安抚民众、选拔贤能等治国方略。
2. 作业题目:请用流畅的语言,概括刘邦的一生。
答案:刘邦,字季,丰沛人。
起义反秦,楚汉争霸,最终建立汉朝。
在位期间,采取减轻赋税、安抚民众、选拔贤能等治国方略,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高二语文高祖本纪全文翻译高祖是沛郡丰邑县中阳里人,姓刘,字季。
他的父亲是太公,母亲是刘媪(ǎo,袄)。
高祖未诞生之前,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交合。
当时雷鸣电闪,天昏地暗,太公正好前去看她,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
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子,一副龙的容貌,一脸美丽的胡须,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
他仁厚爱人,喜爱施舍,心胸豁达。
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
到了成年以后,他试着去做官,当了泗水亭这个地方的亭长,对官署中的官吏,没有不加戏弄的。
他喜爱喝酒,好女色。
经常到王媪、武负那里去赊酒喝,喝醉了躺倒就睡,武负、王媪看到他身上常有龙消失,觉得这个人很惊奇。
高祖每次去买酒,留在店中畅饮,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
等到观察了有龙消失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便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当象这样!”单父(shàn fǔ,善甫)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沛中的豪杰、官吏们听说县令有贵客,都前往庆贺。
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官,掌管收贺礼事宜,他对那些送礼的来宾们说:“送礼不满千金的,让他坐到堂下。
”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名帖递进去了,吕公见了高祖大为惊讶,赶快起身,到门口去迎接他。
吕公这个人,喜爱给人相面,观察高祖的相貌,就特别敬重他,把他领到堂上坐下。
萧何说:“刘季一向满口说大话,很少做成什么事。
”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来宾,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
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肯定留下来,高祖喝完了酒,就留在后面。
吕公说:“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喜爱给人相面,经我给相面的人多了,没有谁能比得上你刘季的面相,盼望你好自珍爱。
《高祖本纪》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史记》中的《高祖本纪》。
本纪记载了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家世、起兵反秦、楚汉战争、建立汉朝等过程。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刘邦的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默写《高祖本纪》中的重要内容,掌握刘邦的主要事迹和贡献。
2. 能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理解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3. 能够运用《高祖本纪》中的史料,对刘邦及其时代进行初步的研究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刘邦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以及《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难点:《史记》的古文表述和文学技巧,以及如何运用史料进行历史研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刘邦的画像和简介,引发学生对刘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高祖本纪》的内容,包括刘邦的家世、起兵反秦、楚汉战争、建立汉朝等过程。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对《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的解读。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刘邦及其时代的理解和看法。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高祖本纪》中的史料,对刘邦及其时代进行研究。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高祖本纪家世:刘邦的出生和家世背景起兵反秦:刘邦参与反秦起义的过程和贡献楚汉战争:刘邦与项羽的战争过程和结果建立汉朝: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和政绩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根据《高祖本纪》的内容,绘制刘邦生平事迹的时间轴。
公元前256年出生公元前209年起兵反秦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2. 请学生分析《史记》的文学特色和历史价值,并结合《高祖本纪》进行具体阐述。
《史记》采用了纪传体的写作方式,将人物的事迹和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史记》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的文学手法,如夸张、对比、描写等,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文学感染力。
班级:组别:某某:组内评价:教师评价:高祖本纪〔二〕[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可、说、略、诽谤、偶、弃市、约束、谕、从、啖、组、属、族、距、谢;积累常用文言虚词:以;翻译文中重点文句。
2.了解《史记》中采用互见法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1.积累5—8节重点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翻译文中重点文句。
2.了解《史记》中采用互见法的特点和作用。
[学习过程]一、温习回顾指出以下加点词的意义。
贳.酒〔〕竟.酒〔〕吕公因目固.留高祖〔〕臣有息.女〔〕公始常欲奇.此女〔〕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5—8节,说说这部分写了哪几件事。
三、重点研讨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5—8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解释以下加点实词:夺其军,可.四千余人〔〕沛公方踞床..〔〕〔〕因X良遂略.韩地〔〕沛公引.兵西〔〕以秦王属.吏〔〕止.宫休舍〔〕诽谤..者族.〔〕〔〕沛公然.其计〔〕见谢.项羽〔〕旦日..〔〕偶.语者弃市..〔〕〔〕案堵..〔〕2、找出以下活用的词并解释:北救赵〔〕分王关中〔〕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先入关者王之〔〕告谕之〔〕项羽乃号雍王,王关中〔〕会项伯欲活X良〔〕夜往见良〔〕沛公从百余骑〔〕遂西入某某〔〕3、写出以下虚词的意义及用法: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因.X良遂略韩地〔〕固以.能宽容〔〕乃以.秦王属吏〔〕欲以.求封〔〕因以.文谕项羽〔〕4、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特点:①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②止宫休舍〔〕③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④欲以求封〔〕⑤籍何以生此〔〕5、重点文句翻译(注意划线词语)①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②及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③沛公以为诈,乃用X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④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⑤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⑥会项伯欲活X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2024年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高祖本纪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苏教版《史记选读》选修教材中的“高祖本纪”部分。
该部分详细记载了汉高祖刘邦的生平事迹,包括他的出身、起兵反秦、楚汉战争、建立汉朝以及晚年生活等内容。
所选章节着重描述了刘邦的政治才能、人格魅力及其在关键时刻的决断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史记》中“高祖本纪”的基本内容,对汉高祖刘邦的历史形象有全面的认识。
2. 分析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刘邦的评价,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对刘邦事迹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个人品质与历史进程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刘邦复杂性格的分析,以及司马迁史记笔法的理解。
教学重点:刘邦重要历史事迹的把握,以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笔记本、教材、《史记选读》辅助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汉画像石图片,引出汉高祖刘邦,激发学生兴趣。
2. 教材阅读:学生自主阅读“高祖本纪”章节,教师提问检查阅读效果。
3. 例题讲解:分析刘邦斩白蛇起义、楚汉争霸等关键事件,理解其政治策略和历史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刘邦的重要事迹,并分析其性格特点。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司马迁如何通过具体事件塑造刘邦的形象,小组代表发言。
六、板书设计中心内容:高祖本纪左侧栏:刘邦生平大事记右侧栏:司马迁对刘邦的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高祖本纪”内容,写一篇关于刘邦性格特点的分析短文。
答案示例:在短文中,学生应围绕刘邦的果断、宽容、机智等性格特点进行论述,结合具体历史事件进行分析。
2. 拓展题目:探讨刘邦能够从一个亭长成为一代皇帝的原因。
答案示例:学生应从秦末民变、楚汉争霸的形势分析,结合刘邦的个人魅力、政治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史记选读》之《高祖本纪》教案2一、教案设计背景: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大师司马迁所著的一部古代中国正史。
《史记》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和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篇章,《史记》深厚广博,涵盖着几百年的历史演变,为研究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思想以及社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而此次教案设计主要是针对《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加深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内容2. 了解历史时期的背景和涵义3. 掌握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研究技能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通过讲解历史的意义和历史演变的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历史的重要性,并且为学习《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做好铺垫。
2. 课堂讲授(30分钟)通过讲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主要思想和历史背景,梳理高祖刘邦受命兴汉的过程。
3. 分组讨论(60分钟)将学生分为4--5个小组,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以小组为单位对高祖刘邦故事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①高祖刘邦的性格类型和影响;②高祖刘邦的背景及其涵义;③高祖刘邦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讨论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每个小组的小组长需要总结归纳小组讨论成果,互相交流与学习。
4. 教师点评与学生答疑(20分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之上,教师可做点评以及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
5. 课堂小结(10分钟)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课上的内容,对学习成果做简要总结,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积极思考,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效果: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全面了解《史记选读》中《高祖本纪》的叙述,同时也懂得了如何用历史的眼光和方法来看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既理解历史又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第二中学高二语
文高祖本纪2教案新
课题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
研习5-7段疏通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
重点
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式
教法研习、讨论
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2〕古今异义词:
股:大腿。
军吏士卒皆之人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多义词
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翻译句子:
〔1〕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译文:〔2〕始怀王遣我,
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译文:
常用通假字
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
憙,秦军解“解〞通
“懈〞
无内诸侯军……距
之“内〞通
“纳〞“距〞通“拒〞
乃详尊怀王为义
帝“详〞通“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