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边的老人》优质课件ppt
二、局部阅读(三):叙述角度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 进到了什么地点。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 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
■讨论: “我”是谁?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缺 点哪些?
“我”是小说中的人物。 “ 我”来讲故事的好处:首先,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 “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 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其次,由“我”来 讲故事,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进行时”,使读者对故事 的未来保持期待,吸引读者。 缺点:由“我”讲故事,“我”所知道的内容有限比如小 说中老人的身份及未来,很难把故事完整地呈现出来。
—桥边的老人;一个是线索人物——我。 老人是个怎么样的人? “我”是谁?由“我”来说这个故事好处和
缺点各有哪些?
■情节: 老人与“我”的对话
■环境: 战争来临前
■主旨: 对战争的控诉,对生命的 怜悯。
《桥边的老人》优质课件ppt
二、局部阅读(一):环境描写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 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 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扳着轮辐在帮 着推车。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 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 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
海明威(l899~1961), 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得诺贝 尔文学奖。生于乡村医生家庭, 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 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 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 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 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 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 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 效,终用猎枪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