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诵读本原文及译文
- 格式:docx
- 大小:193.23 KB
- 文档页数:94
四年级上册经典诵读中华经典诵读四年三班姓名:葫芦岛市第三实验小学2016年7月1.田园乐(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归,影帝山客犹眠。
译文:桃花的花瓣上还含着昨夜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上的烟雾之中。
被雨打落的花瓣洒满了庭院,家童还未起床打扫,黄莺啼鸣,山客还在酣眠。
2.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水和秋天的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
当没有一丝风的时候,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迷蒙的铜镜。
在月光的照耀下洞庭湖和江山显得苍翠欲滴,从远处望去,就好像是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青螺。
3、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4、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5、浪淘沙(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译文:八月十八的钱塘江海潮浪涛声如万马奔腾,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击回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似乎在片刻之间,潮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但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在阳光照耀下像雪堆一样堆积在江岸6、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中华经典诵读本甲编《论语》二十八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并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了吗?”2. 曾[zēng]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快敏捷,说话却谨慎,又到有道的人那里去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ù]矩[jǔ]。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能知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能从温习已知的知识中有新的体会,开发出新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7.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译文】孔子说:“由呀!我教你怎样求知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呀!”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内容1、《清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酒醒何处,山歌古稀。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赤壁怀古》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清明》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天到了,夜晚传来风雨声,寒杨花落知多少。
大地春回暖,婉转芳草声,缥缈雨露湿灿灿,桃李芬芳溢满野。
2、《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早酒醒何处,远山高处山歌古稀。
夜来风细细,银河把思凝,明月把心淋漓,清泉涌出石上流。
又有竹音琅琅,古橆归浣女,还有莲声离离,细荇影虚飘荡。
3、《赤壁怀古》空悠悠的赤壁,昔人已经乘着黄鹤飞去,只剩下黄鹤楼,遥不可及。
晴朗的山河里,青草芳草碧叶,杏花杨柳汉阳树,河上芳草美不胜收。
那轻柔的江静夜中行船的欢歌,彻夜的渔灯如星的宝盏,晶莹剔透的月光照耀这片令人倾心的江南。
4、《登鹳雀楼》清晨,朝阳从远处照射而来,白日依山尽。
黄河浩浩汤汤,入海奔涛而去,无限美景尽于眼底。
渴望更上一层楼,见奇楼之变化。
若能比翼双飞,更上更高崖,便见灵秀神妙。
5、《望庐山瀑布》抵达庐山,目睹瀑布落潭玉露。
夕阳斜照,把香炉上的紫烟缭绕上天,映射瀑布向前川奔腾的恢宏景象。
瀑布飞流直下,有如三千尺,几乎似落下九天繁星般灿烂,千古以外难觅比肩。
6、《静夜思》夜深人静,床前明月光,氤氲出白茫茫的光芒,仿佛地上结了一层霜。
伸手仰望,那明月如同冥河中的明珠,洒灌的静夜的心间。
目不转睛的叹息,家乡的思念溢满心头,那一望无际的思绪如波澜,远至天涯。
国学经典诵读译文第一篇:国学经典诵读译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者也,其为仁之本与!”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的言行,替人家谋划的事不尽心尽力吗?和朋友交往不诚心诚意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中华经典诗词诵读(精选篇1)1、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李白?〔唐代〕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
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农家,心中感到十分苦闷而孤单。
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
农家秋来的劳作更加蒙忙,邻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
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房主荀媪给我端来菰米饭,盛满像月光一样皎洁的素盘。
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
这不禁使我惭愧地想起了接济韩信的漂母,一再辞谢而不敢进餐。
2、采桑子·谢家庭院残更立纳兰性德?〔清代〕谢家庭院残更立,燕宿雕梁。
月度银墙,不辨花丛那辨香。
夜过残更,两人偎依庭院。
燕子已在梁上栖息,墙壁也被月光染成银白色。
花香阵降袭来,只是夜色昏暗,难以分辨发自哪丛花。
一对爱侣完全沉浸在朦胧月色和温馨花香之中。
此情已自成追忆,零落鸳鸯。
雨歇微凉,十一年前梦一场。
然而,此情此案,已成追忆。
昔日恋人,如今两地零落,洽似一对分离的鸳鸯。
在雨后微寒中追念旧情,就如同十一年前做了一个梦。
梦中的甜蜜幸福,转眼间化为无奈与忧伤。
3、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鲁迅?〔近现代〕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黎民百姓们像黑瘦的囚徒,流离失所于荒野,哪还敢有慷慨悲歌,引发动地的哀声。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心里想的事很多、很远,连通着广大国土上的人民,从表面沉寂中,听到革命春雷的萌动。
中华经典诗词诵读(精选篇2)1、无家别杜甫?〔唐代〕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天宝以后,农村寂寞荒凉,家园里只剩下蒿草蒺藜。
我的乡里百余户人家,因世道乱离都各奔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活着的没有消息,死了的已化为尘土。
因为邺城兵败,我回来寻找家乡的旧路。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在村里走了很久只见空巷,日色无光,一片萧条凄惨的景象。
只能面对着一只只竖起毛来向我怒号的野鼠狐狸。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范文(通用6篇)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一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
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
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
犹人,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
(3)民志:民心,人心。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道理,强调凡事都要抓住根本。
审案的根本目的是使案子不再发生,这正如“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的道理一样。
审案和卖药都只是手段,或者说是“末”,使人心理畏服不再犯案和增强体质不再生病才是目的,或者说才是“本”。
说到底,是一个教化与治理的问题,教化是本,治理是末。
正是由此出发,我们才能够理解《大学》强调以修身为本,齐家、治国、平天下都只是末的道理。
本末的关系如此,终始的因果也一样。
从哲学命题的角度来看,本末是本质论,终始是发展观,千古哲学的两大范畴在《大学》这篇儒学的入门读物中以轻轻巧巧的八个字对仗而出:“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再以八个字加以干净利落的解决:“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真是语言极度简洁而蕴含无比深刻,显出“经”的本色。
获得知识的途径国学经典诵读篇目篇二《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在《南齐书·王敬则传》中说:“檀公(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至今都非常实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作者杨南柯,秦朝咸阳人。
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
一年级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内容一年级上册《中华经典诵读》背诵诗篇(课外必背)汇总统编版。
1、山行唐/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石路蜿蜒远远地伸向山崖,白云升腾处依稀有些人家。
停车只因喜爱傍晚的枫林,经霜枫叶竟红过二月的鲜花。
2.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宋代/邵雍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文】一眼看去有二三里远,薄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村庄旁有六七座凉亭,还有许多鲜花正在绽放。
3.中秋夜唐/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译文】中秋之夜,一轮满月升上高空,人们都说处处明月皆相同。
怎么知道千里之外的地方,就没有下雨或是刮风呢?4.九日(九日重阳节)九日唐/王勃九日重阳节,开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
【译文】九月九日是重阳节,有赏菊饮酒的风俗习惯。
开门就看见了菊花。
可为什么不送酒来,想是不知哪里是陶渊明的家。
5.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6.咏华山(只有天在上)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译文】华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平的山。
在山顶抬头就能看到红色的太阳有多近,回头看甚至觉得白云都很低。
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8.拜新月(开帘见新月)唐 /李端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译文】撩开门帘,只见一轮新月悬挂夜空,双手合在胸前,深深地拜。
对着新月细语喃喃,旁人难以听清,只有微微的寒风,吹起那盈盈纤柔的裙带。
中华古诗文读本寅集1、论语八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三、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四、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
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六、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七、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八、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
大学第一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注释:大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穷理治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道:宗旨、目的。
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弘扬的意思;明德,与明相对的是暗,明德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亲:程颐说“亲”当作“新”,一天比一天新,一天比一天进步的意思。
止:到达。
至:最。
译文:大学的目的,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不断进步,在于达到一个最完善的境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注释:定:坚定,有定见。
静:沉静。
安:安静,心安理得。
本:根本。
末:枝末。
终:结局。
道:事情发展的规律。
译文:知道目的是什么然后才能坚定,坚定下来了才能够静下心来,静下心来然后能够安定下来,安定下来然后能够考虑问题,考虑之后才能够有所得。
事物有其来源和结果,事情都会有开始有结局,知道它的发展过程,就接近掌握事情发展的规律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注释:齐:管好。
修:修养。
致:使。
格:研究、认识。
译文:古代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的人,就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的人,先管好自己的家;要管好自己家里的人,先修养好自己;要修养好自己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心,端正自己的心的人,先要诚心诚意;要诚心诚意的人,先要让自己获得知识;要获得知识就必须研究事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研究事物后,就会得到知识;得到知识后,你才会诚心诚意;诚心诚意然后就会心地纯正,心地纯正然后自己就得到了修养;自己修养好了才能够管好自己的家;家管好了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了然后才能让天下太平。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古诗词部分一年级下册击壤歌(夏商民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弹歌(《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卿云歌(先秦民歌)卿云烂兮。
乣缦缦兮。
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
易水歌(战国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大风歌(汉.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送兄(唐.七岁女)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飞。
所嗟人异雁,不作一行归。
咏华山(北宋.寇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越女词(其三)(唐.李白)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幼女词(唐.施肩吾)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幼女词(明.毛铉)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
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画鸭(元.揭傒斯)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画鸡(明.唐寅)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洞(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三四年级1、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采莲曲 (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3、采莲词(清王淑)莲华莲叶满池塘,不但花香水亦香,姊妹折时休折尽,留花几朵护鸳鸯。
4、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
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5、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内容:一年级上册:《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下册:《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①萧萧:风声。
②挑:捉。
③促织:俗称蟋蟀。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人有重阳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②山东:指华山以东。
③茱萸: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
)译文:独自个漂泊在外作他乡之客,每逢到佳节时倍加思念亲人。
今天在这远远的地方,我料想兄弟们在那些登高之处,一定都插戴着茱萸呢,可是,其中却少了我一个人!《望天门山》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从中间断开,长江畅通奔流,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回旋。
中华古诗文读本辰集1、论语三章一、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二、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三、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2、老子二章一、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二、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
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
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
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经典诵读三百篇》(六)古诗1-10整理一、《涉江采芙蓉》1.《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表现了游子思乡的苦闷、忧伤。
2.译文: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路途无边无际。
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
二、《迢迢牵牛星》1.《迢迢牵牛星》一诗借织女无心织布,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远去丈夫的相思之情。
2.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三、《短歌行》1.译文:我一边喝酒一边唱歌,感叹人生有几多!生命如同早上的露水易逝,而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宴会上的歌声慷慨又激昂,我对贤才的思念试试难忘。
问我何物可以消愁?我道消愁唯有杜康酒。
学问深深的贤才,忧思隐隐侵我心。
平生只为思君的缘故,吟诵低回唱至今。
声音悠长群鹿叫,穿梭原野吃艾蒿。
我有八方好宾朋,弹瑟吹笙笑盈盈。
人才光耀如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忧伤不觉起内心,时隐时现难断绝。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贤才,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念念不忘旧的恩情。
明月郎朗星稀落,乌鹊向南高飞起。
彷徨失忆绕树三周,孤独失落无枝可依。
我意如山成大业,我心似海纳贤才。
我会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纳贤才,是天下的英才人心归服文。
四、《饮酒》1.《饮酒》一诗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描述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2.译文:把房屋建在人群聚居的地方,却没有世俗往来的喧嚣。
你问我如何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是因为我的)心远在闹市之外,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无意中看见了南山。
前言悠悠华夏,文明绵长永续,给我们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宝藏——国学经典。
大美嘉言,是滋润我们心灵的甘泉和雨露,浸润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丰富、更完美。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是语文新课标的要求。
为此,本册读本按学生的发展特征、认知水平,选编了文质兼美、易记易诵的古典诗词以及中华经典《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大学》、《朱子家训》、《论语》、《孟子》等内容,传承千年而历久弥新,流传亘古而馨香益醇。
让我们聆听圣贤的教诲,汲取智慧的力量,启迪我们,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为了便于阅读理解,此读本部分内容配有注音、注释、解说。
经典诵读,就是日不间断的诵记。
经典诵读是孩子砺志、炼心、启智的过程。
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天长日久,积累的是语言,培养的是诗性、灵性,练就的是智慧、情感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能够让我们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聆听历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一册读本在手,满纸精华流芳,让我们拭目以待。
目录第一单元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思乡篇1、秋思(唐。
张籍)2、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3、夜雨寄北(唐李商隐)4、逢入京使(唐。
岑参)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第二单元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爱国篇5、出塞(唐 .王昌龄)6、春望(唐 .杜甫)7、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8、示儿(宋 .陆游)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第三单元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送别篇9、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11、别董大第一首(唐.高适)12、别董大第二首(唐.高适)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第四单元古典诗词专题诵读: 写景篇13、山行留客(唐.张旭)14、山行(唐.杜牧)15、山行(唐.叶茵)16、鸟鸣涧(唐.王维)国学经典诵读:朱子家训第一单元古典诗词专题诵读:思乡篇1、秋思(唐。
中华经典诵读名篇
1. 《静夜思》呀,嘿,那不是李白大诗人晚上睡不着觉想家乡嘛!就像我有时候晚上躺在床上,也会特别想念奶奶做的红烧肉呢!“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看着那月光,肯定跟我想奶奶一样心里怪怪的呢!
2. 《春晓》哇,孟浩然不就是早上睡醒了感叹春天嘛!“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多像周末我睡懒觉被鸟儿吵醒呀,然后我也会想这春天咋这么热闹呢!
3. 《悯农》呢,农民伯伯种地好辛苦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每次看到饭桌上的米饭,就会想到农民伯伯在大太阳下劳作的样子,我可不能浪费粮食呀!
4. 《登鹳雀楼》嘿,王之涣站在楼上看风景呢!“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去爬山的时候也会看着远处的景色,心想我是不是也能像他一样看得那么远呢!
5. 《江雪》呀,柳宗元一个人在那冰天雪地里钓鱼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多像我冬天在外面玩,感觉周围都好安静好安静呀!
6. 《游子吟》哇,妈妈对孩子的爱呀!“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每次要出门,妈妈也会给我收拾这收拾那的,满满的都是爱呢!
7. 《赋得古原草送别》哟,白居易在那看着野草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我家楼下的小草也是这样,每年都会长出来又枯萎呢!
8. 《望庐山瀑布》呢,李白看到那瀑布好壮观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去看瀑布的时候也会哇塞哇塞地叫,真的好神奇呀!
9. 《早发白帝城》呀,李白流放路上心情变好了呢!“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我要是出去玩一天就能回来,那该多高兴呀!
10.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哇,王维在重阳节想他的兄弟们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要是去外地了,过节的时候肯定也会特别想爸爸妈妈呢!。
中华经典诵读文33分钟左右1、劝学[前3节](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木兰辞(乐府诗集)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免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3、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中华古诗文读本子集1、论语六章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三、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四、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译文】志向在于道(立志要高远),根据在于德(从道德起步),凭籍在于仁(有爱心),活动在于六艺(有渊博的知识学问:礼、乐、射、御、书、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
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道:“奔流而去的河水是这样匆忙啊!白天黑夜地不停流。
”2、老子二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译文】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
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
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3、孟子二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中华经典诵读本甲编《论语》二十八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并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了吗?”2. 曾[zēng]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3.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快敏捷,说话却谨慎,又到有道的人那里去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ù]矩[jǔ]。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迷惑,五十岁能知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能从温习已知的知识中有新的体会,开发出新知识,就可以当老师了。
”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7. 子曰:“由!诲[huì]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译文】孔子说:“由呀!我教你怎样求知吧!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呀!”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希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自己反省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9.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hào]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谥号叫‘文’呢?”孔子说,“他勤勉好学,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10.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kān]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真是贤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的乐趣。
颜回真是贤啊!”1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鲁;文采多于质朴,就像个管文书的官,显得虚浮。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他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3.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huì]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这在我有什么困难呀?”1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
举一隅[yú]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不到他努力想弄清楚而又想不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举出一个角落讲给他听而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角,那就不再教他了。
”15.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
”1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hóng]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士不能不弘大而刚强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路程遥远。
以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岂不是很重吗?为此要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岂不是很远吗?”18. 颜渊喟[kuì]然叹曰:“仰之弥[mí]高,钻之弥坚,瞻[zhān]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xún]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叹地说:“我抬头仰望,越看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
看着他在前面,忽而又到了后面。
老师一步步地诱导我,用文献丰富我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我用尽了我的才力,像是见到了它高高地矗立在前。
我虽然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19.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知道后一辈就一定不如现在这一代呢?如果到了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那就没有什么可敬畏的了。
”20.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三军之众,可以夺去他的主帅;匹夫立志,却是谁也夺不去的。
”21.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diāo]也。
”【译文】孔子说:“天气冷了然后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22.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è]。
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助成别人善的方面,而不促成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正相反。
”23.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孔子说:“不要求速成,不要图小利。
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24.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
”25.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孔子说:“工匠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弄好他的工具。
住在一个国家里,就要敬奉那些大夫中的贤人,与士人中的仁人交朋友。
”2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意要的,不要加给别人。
”27.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pián]辟[bì],友善柔,友便[pián]佞[nìng],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
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
同逢迎谄媚的人交友,同善于装出和颜悦色骗人的人交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28.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要考虑的事:看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不是听清楚了;自己的脸色,要考虑是不是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不是谦恭;言语说话,要考虑是不是忠诚;办事要考虑是不是谨慎严肃;遇到疑问,要考虑向人家请教;忿怒时,要考虑是不是会有后患;看见可以有所得,要考虑是否合于义的要求。
”《孟子》五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guō],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fú]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sù]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yù]民不以封疆[jiāng ]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guǎ]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pàn]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三里的小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天气时令的有利条件了,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
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 jiàng]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 ]益其所不能。
【译文】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人恒[héng ]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
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