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土地七年级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2
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一课+欣赏《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标: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学习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作用,通过歌曲学习各种演唱形式,了解指挥中的拍子划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学到的乐理知识,来分析歌曲中的特点
班级学情分析: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复习歌曲《彩色的中国》并导入新课
复习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复习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
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运用学过的指挥方法对以上歌曲进行练习。
齐唱《爱我中华》《走向复兴》这两首歌曲。
分组练习。
六、复习指挥图示并练习《走向复兴》的开始部分。
七、听本单元的歌曲标出它们的演唱形式。
八、拓展活动
九、课堂小结。
多情的土地 - 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3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2.理解《多情的土地》曲调的情感表达;3.学会演奏《多情的土地》。
二、教学内容1.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2.《多情的土地》的基本乐理知识;3.演奏《多情的土地》。
三、教学过程1. 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在介绍人音版五线谱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五线谱知识,对于那些已经学过五线谱的学生,可以简单的过一下复习,并引导他们来思考:在吉他弹奏中,为什么需要人音版的五线谱?然后,就可以开始介绍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人音版五线谱是一种适用于吉他演奏的五线谱,使用的是数字来表示吉他的品码和弦格,它不同于传统的音乐谱面,很好的解决了吉他手的演奏问题。
再通过举例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2. 《多情的土地》的基本乐理知识在介绍《多情的土地》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音名的表述。
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听一下《多情的土地》,让学生来体会一下那种浓浓的情感表达。
在听完后,再向学生介绍一下《多情的土地》的基本乐理知识。
对于一些有基础的学生,可以深入的讲解一下该曲的吉他指法,让学生来亲身体验一下。
3. 演奏《多情的土地》在演示完一些基本技巧后,分发《多情的土地》的乐谱,并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重点的乐谱部分,引导学生依照乐谱演奏练习。
同时,老师可以抽查个别学生来演奏一下,以发现并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逐一纠正。
4. 总结和课后作业在学习结束之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来进行总结,点评这节课学习中的得失,并布置一部分作业,让学生来进行巩固练习和复习。
四、教学评价针对这一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同时,在教学反馈中,教师也可以对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帮助自己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中国山水画及其发展历程;2.了解《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背景与演唱者人音乐;3.通过对歌曲的理解,提升对家乡的情感认知与归属感。
教学内容1.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玛雅王朝的兴衰和文化。
【教学难点】景观的人文意蕴。
【教学方法】听讲、讨论、举例分析。
2. 歌曲《多情的土地》【教学目的】了解《多情的土地》的创作背景及演唱者人音乐。
【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及人音乐团队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分析及人音乐团队的特色。
【教学方法】听歌、分析、讨论。
3. 家乡的情感认知【教学目的】通过对歌曲的理解,提升对家乡的情感认知与归属感。
【教学重点】歌曲与家乡间的情感联结。
【教学难点】如何将歌曲情感与家乡联结。
【教学方法】听歌、分析歌词、个人分享。
教学步骤1.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1.向学生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和文化传统,并简要解释其演变历程;2.介绍其中著名的山水画家以及他们的画作,例如“四王”、“八家”等;3.总结山水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歌曲《多情的土地》1.听歌,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2.了解歌曲背后的创作背景和演唱者人音乐;3.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和人音乐的特色。
3. 家乡的情感认知1.分析歌曲中与家乡相关的歌词;2.通过听歌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将其与自己的家乡联系起来;3.个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情感认知和归属感。
教学评估1.课堂中对学生的发问和回答情况;2.学生在听课时的反应和表现;3.学生的个人分享和讨论质量。
教学扩展1.探究山水画和中国文化的深度关系;2.了解其他著名的山水画家和他们的画作;3.了解其他优秀的音乐团队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多情的土地》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演唱、朗读等多种方式,感受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通过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结合歌曲《多情的土地》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调式、大调式音阶等相关音乐知识。
教学内容:1. 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感受歌曲的表现情绪和情感抒发。
2. 结合科尔文手势、字母谱复习音阶、音程、度数,学习调式、大调式音阶等相关知识。
3. 演唱歌曲《多情的土地》,并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感受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难点:通过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音响设备4. 教学PPT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国歌舞音乐的基本认识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进行演唱练习、表演练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氛围。
随后提问学生:“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歌曲《多情的土地》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接着通过PPT展示科尔文手势和字母谱,复习音阶、音程、度数等相关音乐知识。
随后带领学生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并讲解歌曲中的调式、大调式音阶等相关音乐知识。
最后,进行演唱和表演的练习。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的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
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表演、个人演唱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多情的土地多情的土地一我出生在一个多情的土地上。
那里的土地富饶肥沃,四季如春,让人心旷神怡。
这片土地是我的家乡,它是我成长的摇篮,孕育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土地的眷恋。
在这多情的土地上,我学会了感恩。
每年春天,土地会送来扑鼻的花香和宛如丝绸般柔软的春风,让人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这个时候,田园里的庄稼开始发芽,慢慢生长,最终成熟。
我看着土地孕育出的粮食,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我明白,这片土地给予我们无尽的恩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善待它。
在这多情的土地上,我学会了勤劳。
我的父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耕耘出一片片绿洲。
他们默默耕耘,付出了汗水和辛劳,才换来了一年丰收的喜悦。
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学到了一份踏实务实的态度。
在这多情的土地上,勤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了我奋发向上的动力。
在这多情的土地上,我学会了热情。
当客人来到这片土地上,我们总是热情地迎接。
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陌生人,我们都会毫不吝啬地展现我们对他们的欢迎之情。
我们会为他们准备酒菜,一起欢聚一堂,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成就。
这种热情感染了我,让我在异乡他国也能够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二我曾离开这片多情的土地,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
那是一个繁忙而冷漠的地方,没有了家乡的亲切和温馨。
在这个城市里,人们匆匆而过,没有时间与他人交流。
尽管城市给了我许多机遇和成长的空间,但内心深处却时常对家乡的思念涌上心头。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发现心灵需要与土地有连接。
我希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在那里,我可以与大自然亲近,感受土地的温暖。
于是我开始寻找,寻找一片我心灵归宿的土地。
终于,在我不懈的探索下,我找到了那片属于我的绿洲。
那是一个小镇,位于城市的郊外,有着宁静和安宁的环境。
我在这里买了一块小土地,亲手种植了一片花园。
每天早晨,我都会来到花园里,照料花草树木,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和土地的温暖。
三我回到了多情的土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这片土地是多情的,它给予了我生活的勃勃生机。
篇一:七年级音乐教案-第三课时多情的土地 42篇二:七年级音乐教案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吉星乡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多情的土地《多情的土地》教案殷巷中学----闫玉青教学内容:欣赏《多情的土地》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感受歌曲的表现情绪、情感抒发。
教学重难点:欣赏《多情的土地》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课型:欣赏课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十分强大的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十分骄傲,也十分自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热爱我们的祖国。
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画家,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作家,用优美的诗文,倾吐对祖国的热爱,那么音乐家呢?(对,他们就用优美的动听的歌曲或乐曲,表达他们的爱意)。
著名的词作家任志萍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一首诗,曲作家施光南很喜欢这首作品,他经过琢磨、酝酿,很快就写出了一首大家十分喜欢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多情的土地》。
2、作曲家介绍: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作曲家。
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喜爱,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任志萍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多情的土地》。
3、初听音乐:设计提问:(1)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是什么?(2)他属于男中音、男低音、还是男高音?4、复听音乐。
1)问:从情绪上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怎么划分的?(板书:歌曲结构)(小组讨论,生交流)师总结:乐曲开始到“这河叉山脊”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它主要用叙述的口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剩下是第二部分,这部分的音乐情绪要比第一乐段要强烈,每个乐句都有力度对比。
2)问:歌曲的节奏特点?力度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板书)答: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深情的。
《多情的土地》教学目标: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用灵活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道具: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1.对歌曲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圆滑,气息通畅。
2.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丰富学生经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一.教师活动:1.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柔和,平稳,舒畅的气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2.发声练习3.歌曲学唱(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完整地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好。
二.学生活动:1. 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欣赏并理解《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2.能够唱出歌曲的主旋律;3.能够了解《多情的土地》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2.歌曲的主旋律;3.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歌曲情感的传达。
四、教学准备1.PPT;2.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播放视频或图片,介绍《多情的土地》这首歌的背景和意义,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歌曲欣赏(25分钟):播放《多情的土地》音乐视频,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感受歌曲,感知歌曲情感的传达和表现方式。
3.分组合唱(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跟唱或分部合唱歌曲的主旋律,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歌曲表演(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表演《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不同的表现方式传达和表现歌曲的情感。
3.总结(5分钟):结合学生的表演和讨论,总结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让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
六、教学方法1.欣赏法;2.分组合唱法;3.小组表演法。
七、教学评估及作业1.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听歌、唱歌、表演的情况,评价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一篇文章,谈谈关于“多情的土地”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字数不少于300字。
八、教学扩展让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制作PPT或视频,在班级内进行表演,活动可以增进学生与朋友之间的合作,并且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锻炼动手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