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S单片机常用接口
- 格式:ppt
- 大小:1.45 MB
- 文档页数:84
单片机常用芯片引脚图一、单片机类1、MCS-51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条I/O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脚、2条时钟引脚。
引脚说明: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的地址/数据复用口。
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接口无第二功能。
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制信号。
ALE/ PROG: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PSEN: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EA/Vpp: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RST/VPD:复位/备用电源引脚2、MCS-96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片机系列。
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脚居多。
引脚说明:RXD/P2.1 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口线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两个和HS1共用)Vcc:主电源引脚(+5V)Vss:数字电路地引脚(0V)Vpd:内部RAM备用电源引脚(+5V)RSTINT0/P3.2INT1/P3.3WR/P3.6RD/P3.7V SSV REF:A/D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AGND:A/D转换器参考地引脚XTAL1、XTAL2:内部振荡器反相器输入、输出端,常外接晶振。
CLKOUT:内部时钟发生器的输出引脚,提供频率位晶振频率的1/3的脉冲供外部使用。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口1. 简介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单片机是最常用的核心处理器之一。
单片机通过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单片机输入输出设备接口,包括数字输入输出口、模拟输入输出口、串行通信接口等。
2. 数字输入输出口(GPIO)数字输入输出口(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简称GPIO)是一种常见的单片机输入输出设备接口。
它可以通过程序控制对内部资源的输入和输出。
单片机的GPIO包括多个引脚,每个引脚可以作为输入口或输出口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将引脚设置为输入模式或输出模式,并通过编程对引脚进行读写操作。
2.1. 输入模式在输入模式下,GPIO可以用作输入接口,接收外部设备的信号。
在单片机中,通常使用输入状态寄存器(Input Status Register)来存储外部信号的状态。
当外部设备产生一个高或低电平信号时,单片机可以通过读取输入状态寄存器来获取该信号的状态。
2.2. 输出模式在输出模式下,GPIO可以用作输出接口,控制外部设备的状态。
在单片机中,通常使用输出数据寄存器(Output Data Register)来存储输出数据。
通过向输出数据寄存器写入高或低电平信号,单片机可以控制外部设备的状态。
3. 模拟输入输出口(ADC和DAC)除了数字输入输出口,单片机还可以提供模拟输入输出口。
模拟输入输出口分为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和数字模拟转换器(DAC)两种。
3.1. 模拟数字转换器(ADC)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简称ADC)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通过电压分压、采样等方法,单片机的ADC模块可以将外部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量,供单片机进行处理和分析。
3.2. 数字模拟转换器(DAC)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简称DAC)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单片机接口技术简介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I/O)接口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单片机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广泛应用于家电、汽车、医疗设备、通信设备等领域。
而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则是连接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桥梁,它是实现单片机与外部环境交互的关键。
单片机接口技术主要包括数字接口和模拟接口两种类型。
数字接口用于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而模拟接口用于模拟信号的输入输出。
下面将依次介绍这两种接口技术。
数字接口技术是单片机与数字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数字接口技术有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
1. 并行接口是将数据以并行方式传输的接口技术。
它通过多条数据线同时传输数据,传输速度较快,适用于要求高速数据传输的场景。
常见的并行接口有通用并行接口(GPIO)、外部存储器接口(EMI)等。
2. 串行接口是一种将数据逐位按顺序传输的接口技术。
与并行接口相比,串行接口需要较少的数据线,占用的引脚较少,适用于对引脚数量有限的场景。
常见的串行接口有串行外设接口(SPI)、I2C接口、异步串行通信接口(UART)等。
3. 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技术。
USB接口具有热插拔、高速传输、兼容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外部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等。
模拟接口技术是单片机与模拟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种方式。
常见的模拟接口技术有通用模拟接口(ADC/DAC接口)和PWM(脉宽调制)接口。
1. 通用模拟接口(ADC/DAC接口)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DC)或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DAC)。
ADC(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单片机进行处理,而DAC(数模转换器)则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控制外部模拟设备。
2. PWM(脉宽调制)接口是一种通过调节脉冲信号的高电平时间来控制模拟设备的接口技术。
PWM接口广泛应用于电机控制领域,通过改变脉冲的占空比可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转向。
单片机系统常用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一)引言概述: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系统常用的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内存和一系列输入输出设备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它在各种电子设备中被广泛应用。
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是为单片机系统提供数据输入和输出,扩展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5个方面详细介绍单片机系统中常用的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正文:1. 并行口:- 数据线接口:用于传输数据的并行口接口,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数据通信。
- 控制线接口:用于控制其他设备的并行口接口,可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操作和控制。
- 状态线接口:用于传输设备状态信息的并行口接口,可用于监测和反馈设备状态。
2. 串行口:- USART接口:用于在单片机与外设之间进行异步和同步数据传输的串行口接口。
- SPI接口:用于在单片机与外设之间进行高速的串行数据传输的串行口接口。
- I2C接口:用于在单片机与外设之间进行低速的串行数据传输的串行口接口。
3. 定时器/计数器模块:- 定时器模块:用于生成固定时间间隔的定时信号,可用于定时任务和计时功能。
- 计数器模块:用于计数外部事件的频率或脉冲数,可用于测量和计数功能。
4. ADC/DAC模块:- ADC模块: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可用于测量和采集模拟信号。
- DAC模块: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数字模数转换器,可用于控制和输出模拟信号。
5. 中断控制器:- 外部中断:用于处理外部事件触发的中断请求,可用于实现对外设的即时响应。
- 内部中断:用于处理单片机内部事件触发的中断请求,可用于实现系统模块的即时响应。
总结:本文简要介绍了单片机系统常用的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
并行口和串行口用于数据通信和控制;定时器/计数器模块用于定时和计数功能;ADC/DAC模块用于模拟信号的输入和输出;中断控制器用于及时响应外部和内部事件。
这些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外设为单片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扩展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应用领域和需求。
您的数字ID 是:463099您的密码是:1.8667附录三常用芯片引脚图一、 单片机类1、MCS-51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条I/O 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脚、2条时钟引脚。
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的地址/数据复用口。
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 接口无第二功能。
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制信号。
ALE/ 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PSEN :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EA/Vpp :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RST/VPD :复位/备用电源引脚2、MCS-96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片机系列。
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脚居多。
引脚说明:RXD/P2.1 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口线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两个和HS1共用)Vcc :主电源引脚(+5V )Vss :数字电路地引脚(0V )Vpd :内部RAM 备用电源引脚(+5V )V REF :A/D 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AGND :A/D 转换器参考地引脚XTAL1、XTAL2:内部振荡器反相器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T RXD/P3.0TXD/P3.1INT0/P3.2INT1/P3.3T0/P3.4T1/P3.5WR/P3.6RD/P3.7XTAL2XTAL1V SS V CC P0.0/AD 0P0.1/AD 1P0.2/AD 2P0.3/AD 3P0.4/AD 4P0.5/AD 5P0.6/AD 6P0.7/AD 7EA/V PP ALE/PROG PSENP2.7/A 15P2.6/A 14P2.5/A 13P2.4/A 12P2.3/A 11P2.2/A 10P2.1/A 9P2.0/A 8803180518751入、输出端,常外接晶振。
单片机中常见的接口类型及其功能介绍单片机(microcontroller)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内存和各种外围接口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它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用于控制和监控各种设备。
接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和信号传输的通道。
本文就单片机中常见的接口类型及其功能进行介绍。
一、串行接口1. 串行通信口(USART):USART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串行数据通信的接口。
它可以实现异步或同步传输,常用于与计算机、模块、传感器等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2. SPI(串行外围接口):SPI接口是一种全双工、同步的串行数据接口,通常用于连接单片机与存储器、传感器以及其他外围设备。
SPI接口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灵活性,可以实现多主多从的数据通信。
3.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是一种面向外部设备的串行通信总线,用于连接不同的芯片或模块。
I2C接口通过两条双向线路进行数据传输,可以实现多主多从的通信方式,并且占用的引脚较少。
二、并行接口1. GPIO(通用输入/输出):GPIO接口是单片机中最常见的接口之一,用于连接与单片机进行输入输出的外围设备。
通过设置相应的寄存器和引脚状态,可以实现单片机对外部设备进行控制和监测。
2. ADC(模数转换器):ADC接口用于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常用于单片机中对模拟信号的采集和处理。
通过ADC接口,单片机可以将外部传感器等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便于处理和分析。
3. DAC(数模转换器):DAC接口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通过DAC接口,单片机可以控制外部设备的模拟量输出,如音频输出、电压控制等。
三、特殊接口1. PWM(脉冲宽度调制):PWM接口用于产生特定占空比的脉冲信号。
通过调节脉冲的宽度和周期,可以控制外部设备的电平、亮度、速度等。
PWM接口常用于控制电机、LED灯、舵机等设备。
2. I2S(串行音频接口):I2S接口用于在单片机和音频设备之间进行数字音频数据传输。
第2章MCS51单片机的I/O接口部件单片机芯片内还有一项主要内容就是并行I/O口。
MCS-51共有四个8位的并行I/O口,分别记作P0、P1、P2、P3。
每个口都包含一个锁存器,一个输出驱动器和输入缓冲器。
实际上它们已被归入专用寄存器之列,并且具有字节寻址和位寻址功能。
在访问片外扩展存储器时,低8位地址和数据由P0口分时传送,高8位地址由P2口传送。
在无片外扩展存储器的系统中,这4个口的每一位均可作为双向的I/O端口使用。
MCS-51单片机的四个I/O口都是8位双向口,这些口在结构和特性上是基本相同的,但又各具特点,以下分别介绍。
2.1 P0口P0口的口线逻辑电路如图2-1所示。
图2-1 P0口某位结构由图可见,电路中包含有1个数据输出锁存器、2个三态数据输入缓冲器、1个数据输出的驱动电路和1个输出控制电路。
当对P0口进行写操作时,由锁存器和驱动电路构成数据输出通路。
由于通路中已有输出锁存器,因此数据输出时可以与外设直接连接,而不需再加数据锁存电路。
考虑到P0口既可以作为通用的I/O口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也可以作为单片机系统的地址/数据线使用。
为此在P0口的电路中有一个多路转接电路MUX。
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多路转接电路可以分别接通锁存器输出或地址/数据线。
当作为通用的I/O口使用时,内部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封锁与门将输出驱动电路的上拉场效应管(FET)截止,同时使多路转接电路MUX接通锁存器Q端的输出通路。
当P0口作为输出口使用时,内部的写脉冲加在D触发器的CP端,数据写入锁存器,并向端口引脚输出。
当P0口作为输入口使用时,应区分读引脚和读端口两种情况。
为此在口电路中有两个用于读入驱动的三态缓冲器。
所谓读引脚就是读芯片引脚的数据,这时使用下方的数据缓冲器,由“读引脚”信号把缓冲器打开,把端口引脚上的数据从缓冲器通过内部总线读进来。
使用传送指令(MOV)进行读口操作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而读端口则是指通过上面的缓冲器读锁存器Q端的状态。
单片机常用接口(一)引言:单片机是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一种微型计算机,它通过各种接口与外围设备进行通信和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片机常用接口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单片机系统。
概述:单片机常用接口是单片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包括数字接口和模拟接口两部分。
数字接口用于数字信号的输入输出,而模拟接口用于模拟信号的输入输出。
在设计单片机系统时,合理选择和使用接口是实现各种功能的关键。
正文:一、数字接口数字接口是单片机与数字设备通信的关键,它包括并口、串口、时序接口等几种常见的接口类型。
1. 并口接口a. 并口接口的工作原理b. 并口接口的应用场景c. 并口接口数据传输的方式d. 并口接口的优缺点e. 并口接口的发展趋势2. 串口接口a. 串口接口的工作原理b. 串口接口的应用场景c. 串口接口数据传输的方式d. 串口接口的优缺点e. 串口接口的发展趋势3. 时序接口a. 时序接口的工作原理b. 时序接口的应用场景c. 时序接口数据传输的方式d. 时序接口的优缺点e. 时序接口的发展趋势4. SPI接口a. SPI接口的工作原理b. SPI接口的应用场景c. SPI接口数据传输的方式d. SPI接口的优缺点e. SPI接口的发展趋势5. I2C接口a. I2C接口的工作原理b. I2C接口的应用场景c. I2C接口数据传输的方式e. I2C接口的发展趋势二、模拟接口模拟接口是单片机与模拟设备通信的关键,它包括模拟输入接口和模拟输出接口两部分。
1. 模拟输入接口a. 模拟输入接口的工作原理b. 模拟输入接口的应用场景c. 模拟输入接口的工作方式d. 模拟输入接口的优缺点e. 模拟输入接口的发展趋势2. 模拟输出接口a. 模拟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b. 模拟输出接口的应用场景c. 模拟输出接口的工作方式d. 模拟输出接口的优缺点e. 模拟输出接口的发展趋势3. ADC接口a. ADC接口的工作原理b. ADC接口的应用场景c. ADC接口的工作方式e. ADC接口的发展趋势4. DAC接口a. DAC接口的工作原理b. DAC接口的应用场景c. DAC接口的工作方式d. DAC接口的优缺点e. DAC接口的发展趋势5. PWM接口a. PWM接口的工作原理b. PWM接口的应用场景c. PWM接口的工作方式d. PWM接口的优缺点e. PWM接口的发展趋势总结:本文介绍了单片机常用接口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数据传输方式、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
附录三常用芯片引脚图一、 单片机类1、MCS-51芯片介绍:MCS-51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开发的8位单片机,又可以分为多个子系列。
MCS-51系列单片机共有40条引脚,包括32条I/O 接口引脚、4条控制引脚、2条电源引脚、2条时钟引脚。
引脚说明: P0.0~P0.7:P0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的地址/数据复用口。
P1.0~P1.7:P1口8位口线,通用I/O 接口无第二功能。
P2.0~P2.7:P2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存储器扩展时传送高8位地址。
P3.0~P3.7:P3口8位口线,第一功能作为通用I/O 接口,第二功能作为为单片机的控制信号。
ALE/ PROG :地址锁存允许/编程脉冲输入信号线(输出信号)PSEN :片外程序存储器开发信号引脚(输出信号)EA/Vpp :片外程序存储器使用信号引脚/编程电源输入引脚RST/VPD :复位/备用电源引脚2、MCS-96芯片介绍:MCS-96系列单片机是美国Intel 公司继MCS-51系列单片机之后推出的16位单片机系列。
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软、硬件资源,适用于要求较高的实时控制场合。
它分为48引脚和68引脚两种,以48引脚居多。
引脚说明:RXD/P2.1 TXD/P2.0:串行数据传出分发送和接受引脚,同时也作为P2口的两条口线HS1.0~HS1.3:高速输入器的输入端HS0.0~HS0.5:高速输出器的输出端(有两个和HS1共用)Vcc :主电源引脚(+5V )Vss :数字电路地引脚(0V )Vpd :内部RAM 备用电源引脚(+5V )V REF :A/D 转换器基准电源引脚(+5V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P1.0P1.1P1.2P1.3P1.4P1.5P1.6P1.7RST RXD/P3.0TXD/P3.1INT0/P3.2INT1/P3.3T0/P3.4T1/P3.5WR/P3.6RD/P3.7XTAL2XTAL1V SS V CC P0.0/AD 0P0.1/AD 1P0.2/AD 2P0.3/AD 3P0.4/AD 4P0.5/AD 5P0.6/AD 6P0.7/AD 7EA/V PP ALE/PROG PSENP2.7/A 15P2.6/A 14P2.5/A 13P2.4/A 12P2.3/A 11P2.2/A 10P2.1/A 9P2.0/A 8803180518751AGND:A/D转换器参考地引脚XTAL1、XTAL2:内部振荡器反相器输入、输出端,常外接晶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