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常见的酸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9
初中化学酸的教案
主题:酸
时间:1 节课
目标:了解酸的基本性质和应用,能够识别常见酸物质,理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
教学重点:酸的定义和性质,酸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酸的种类及应用。
教学准备:投影仪、幻灯片、试剂瓶、盐酸、硫酸、醋酸、苹果汁等酸性物质。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简短的介绍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酸,并激发学生对酸的好奇心。
2.学习:通过投影仪展示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酸的定义、颜色、味道、溶解性等。
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常见的酸物质,并请他们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实验:将盐酸、硫酸、醋酸等酸性物质放在试剂瓶中,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体会酸的一般特征。
然后指导学生进行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实验,让学生理解酸与碱中和的原理。
4.讨论:让学生讨论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他们认识到酸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5.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总结酸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让学生明白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6.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查找并记录一些常见的酸物质的名称及其应用。
教学反馈:下节课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调整和反馈。
【教学延伸】: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邀请专业化学老师或行业人士来进行深入讲解和实验演示,增加学生对酸的理解和兴趣。
希望以上教案范本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案 10.1常见的酸和碱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应用。
2.掌握常见酸和碱的识别方法。
3.能够描述常见酸和碱对指示剂的变化。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应用。
2.常见酸和碱的识别方法。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应用以及它们的识别方法。
3.1 酸的性质和应用3.1.1 酸的性质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酸有酸味,可以酸蚀有机物和刺激皮肤。
2.酸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3.酸和碱中和后能产生盐和水。
3.1.2 酸的应用酸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例如:1.食品加工中的酸味调味剂,如醋、柠檬汁等。
2.制药中的酸性药品,如维生素C等。
3.工业生产中的脱硫剂、防锈剂、染料等。
3.2 碱的性质和应用3.2.1 碱的性质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OH-)的物质,具有以下性质:1.碱有碱味,具有苦味。
2.碱可以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碱和酸中和后能产生盐和水。
3.2.2 碱的应用碱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有多种应用,例如:1.清洁剂中的碱性成分,如肥皂、洗衣粉等。
2.制造玻璃、肥料等工业产品。
3.调节土壤酸碱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3.3 酸和碱的识别方法为了准确地判断一个物质是酸还是碱,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识别方法:3.3.1 使用指示剂指示剂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
常见的指示剂有蓝石蕊、红石蕊等。
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指示剂会发生颜色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3.3.2 使用pH试纸pH试纸是一种能够根据溶液的酸碱度来改变颜色的试纸,通常用于快速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使用pH试纸可以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其中红色表示酸性,绿色表示中性,蓝色表示碱性。
3.4 实际问题解决本节课还将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化学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十一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
本节课从常见的酸和碱出发,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通过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内容的开端,为后续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埋下知识基础。
二、学情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酸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生都接触过这些生活中的酸,但是对碱缺比较陌生,而且对酸和碱的性质也没有深刻的认识;在第五单元探究微粒不断运动的实验中接触过酚酞,在第六单元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中也认识了紫色石蕊,但是还不清楚酸碱指示剂的定义和作用。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方法、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酸和碱;通过与指示剂作用的宏观现象推断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酚酞、石蕊);通过演示实验,认识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和用途,初步学会常见酸的稀释方法。
(知识与技能)2.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探究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其证据收集技能。
(过程与方法)3.通过对浓硫酸特性了解,知道使用浓酸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学会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从生活中来为生活所用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 通过酸碱指示剂检验酸碱溶液的探究活动,诊断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探究发现水平)。
2. 通过分析浓硫酸、浓盐酸放置在空气中溶液中各成分质量变化趋势以及浓度的变化,诊断与发展学生对盐酸、硫酸的特性认知水平(认知结构水平)。
3.通过学习盐酸和硫酸在生产、生活中等多方面的应用,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酸在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碱教案
主题:酸碱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识别酸碱;
3. 能够简单描述酸碱中的化学反应;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酸碱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酸碱中的化学反应机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酸和碱的实例,引导学生对酸碱的概念有所认识。
2. 学习酸的特征:
(1)化学性质:酸具有腐蚀性,可以和碱中和产生气体等;
(2)通用性质:酸和金属反应产生氢气,酸和碱中和产生盐和水等。
3. 学习碱的特征:
(1)化学性质:碱具有刺激性,可以与酸中和产生气体等;
(2)通用性质:碱与酸中和产生盐和水等。
4. 实验:通过酸碱指示剂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酸碱性质。
5. 讲解酸碱反应原理:
(1)酸和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酸和金属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 总结:让学生总结酸碱的特征和反应,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酸碱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
1.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酸碱现象,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3. 阅读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酸碱的知识。
五、教学反馈:
1.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2. 督促学生及时完成作业并提出问题。
以上为化学酸碱教案范本,具体内容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第1章物质及其变化第3节常见的酸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的涵义;2.掌握酸的化学性质;3.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及勇于展示自我的精神。
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酸与碱、酸与盐的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以及除杂问题。
魔术引入,将紫甘蓝榨汁,倒入一种特殊物质,让紫甘蓝汁变成“西瓜汁”,引出这种特殊物质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盐酸(HCl)。
(1)探究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甘蓝汁变色?猜想可能是水分子?氢离子?氯离子?设计研究方案取等量的紫甘蓝汁于三支试管中,分别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水,氯化钠溶液,盐酸。
现象,加水不变色,加氯化钠不变色,加盐酸变色。
说明能让紫甘蓝汁变色的是氢离子。
(2)学生实验探究盐酸其他的化学性质,完成学习任务单。
(3)分析实验结果:Ppt展示教师自己做的实验的对比图片图一盐酸能与蛋壳反应,有气泡产生,氯化钠不能反应。
说明氢离子决定反应。
图二盐酸能与铁锈反应,铁锈消失,溶液变少。
氯化钠溶液中不反应,说明由氢离子决定反应。
图三铁钉和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氯化钠不和铁钉反应。
说明反应由氢离子决定。
图四硝酸银滴入氯化钠溶液和盐酸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说明反应由氯离子决定。
以上反应均有现象,将盐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现象。
理解没有现象也可能发生反应。
再演示将氢氧化钠滴入含有盐酸的紫甘蓝溶液中,发现紫甘蓝溶液变色。
最后得出盐酸也会和氢氧化钠反应。
化学方程式2HCl+CaCO3=CaCl2+H2O+CO2↑6HCl+Fe2O3=2FeCl3+3H2OFe+2HCl=FeCl2+H2↑AgNO3+HCl=AgCl↓+HNO3得出结构决定了性质。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酸和碱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掌握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酸和碱的基本概念;2.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3.常见的酸和碱。
三、教学重点1.酸和碱的基本定义和性质;2.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四、教学方法1.探究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酸和碱的性质;2.概念导入法: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酸和碱的思考;3.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
第一步:导入(5分钟)老师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比如酸雨对环境的影响、肥皂中碱的作用等,激发学生对酸和碱的兴趣和思考。
第二步:概念解释(10分钟)1.定义酸和碱:酸是指含有H+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含有OH-离子的化合物;2.酸和碱的性质:酸味酸,酸溶液通常呈酸性;碱味苦,碱溶液通常呈碱性;3.酸和碱的实验识别方法:使用天然指示剂或酸碱指示剂,如红色和蓝色石蕊试纸。
第三步:实验探究(3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2.实验一:使用红色和蓝色石蕊试纸测试不同物质的酸碱性;3.实验二:使用天然指示剂,如红蓝红菜汤、黄绿青葱汁等,观察变化并归纳总结;4.实验三:观察酸和碱的颜色和气味特征。
第四步:归纳总结(10分钟)学生归纳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和实验识别方法,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第五步:拓展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酸和碱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一个简短的小结,强调酸和碱的重要性和应用。
1.观察学生在实验环节中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记录的完整性;2.收集学生在讨论环节中的归纳总结和思维发散;3.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探究和应用。
七、板书设计•酸:含有H+离子的化合物,酸味酸,酸性溶液;•碱:含有OH-离子的化合物,碱味苦,碱性溶液;•实验识别方法:红色、蓝色石蕊试纸、天然指示剂。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优秀9篇【设计理念】2.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学生创造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复习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酸和碱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
讨论归纳等【复习流程】一、酸和碱的概念1.酸常见酸的化学式:2.碱常见能溶于水的碱的化学式:二、酸和碱的物理性质浓硫酸浓盐酸状态气味密度打开瓶口的现象naohca(oh)2俗名颜色。
状态溶解性露置在空气中的现象三、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稀盐酸稀硫酸酸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zn+hcl-fe+h2so4-金属氧化物fe2o3+hcl-cuo+h2so4-碱fe(oh)3+hcl-cu(oh)2+h2so4-盐agno3+hcl-bacl2+h2s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碱的化学性质指示剂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氧化物co2+naohso2+naohco2+ca(oh)2—酸naoh+hclca(oh)2+hcl—盐cuso4+naohna2co3+ca(oh)2例题: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四、ph应用1.溶液酸碱度测定方法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__________或________将被测液滴到_______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
2.向盛有naoh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_色,此时溶液的ph____,向此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直至溶液刚好无色时,溶液呈____性,ph____继续滴加稀盐酸,溶液呈____色,ph____,在整个实验中溶液发生了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白纸和几种溶液,有人用这些材料设计了一个名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 常见的酸和碱-《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2.掌握常见酸的酸味、酸黏性、导电性等性质。
3.学会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二、教学重点1.掌握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及其特征。
2.学会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三、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不同酸的化学性质的差异。
2.学生学会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复习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常见酸的化学性质首先,老师向学生简要介绍什么是酸,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接着,教师通过板书展示、图片和视频示例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具体包括:•酸的酸味:让学生观察和嗅闻一些常见酸的物质,并描述它们的酸味。
•酸的酸黏性:学生可以自己尝试将一些常见酸滴在玻璃片上,并观察它们的酸黏性。
•酸的导电性: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酸的导电性,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验证该特性。
3. 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在学习了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示范,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物理方法鉴别常见酸:•酸的钙化:通过将酸与石灰石反应,产生气体的特点来鉴别常见酸。
•酸的蚀刻:通过将酸液滴在金属上,观察金属的变化来鉴别常见酸。
•酸的变色:通过将酸溶液与酸性指示剂接触,观察颜色的变化来鉴别常见酸。
4. 综合练习让学生进行综合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可以利用选择题、填空题、实际操作等形式,考察学生对常见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5. 小结与反思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提醒学生课后需要复习的重点知识点。
同时,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对本节内容的思考和反思,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以常见酸的化学性质为主线,结合物理实验和学生的观察感受,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常见酸的特性。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常见酸的性质和用途
1. 酸的性质:酸味、腐蚀性、导电性、与金属反应、与碱反应。
2. 常见酸的名称及化学式:盐酸(HCl)、硫酸(H₂SO₄)、硝酸(HNO₃)、乙酸(CH₃COOH)等。
3. 常见酸的用途:医药、制造化肥、制造合成纤维、食品添加剂等。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的性质和特征。
2. 了解常见酸的名称、化学式和用途。
3. 能够用简单的实验验证酸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入酸这一概念,让学生探讨酸对物质的作用。
2. 探究:通过实验验证酸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总结。
3. 练习: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练习,巩固对酸的性质和用途的理解。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酸的性质、常见酸的名称及用途。
四、教学评估:
1. 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评分。
2. 课堂问答:随堂问答,检验学生对酸的理解程度。
3. 练习题:分发练习题,测试学生对酸的性质和用途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2.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
3. 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希望以上教学方案能够帮助您更好地教授化学课程,让学生对酸有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祝教学顺利!。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常见的酸一、教学目标1.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了解浓硫酸的特性,掌握浓硫酸的稀释方法;3.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三、教学过程【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写出所学过的有酸参与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与交流】①CaCO3+2HCl=CaCl2+H2O+CO2↑②Na2CO3+2HCl=2NaCl+H2O+CO2↑③Zn+H2SO4=ZnSO4+H2↑④Fe+H2SO4=FeSO4+H2↑⑤Mg+2HCl=MgCl2+H2↑……【过渡】反应①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反应③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所以盐酸和硫酸是我们在实验室中经常用到的酸,另外硝酸和醋酸也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酸,那么这些酸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探究吧!【实验探究】(1)观察盐酸、硫酸的颜色和状态;(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注意闻气味的正确操作)【实验记录】【交流讨论】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出现白雾的原因是什么?【总结与交流】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的盐酸小液滴。
【交流讨论】现在有两瓶装着盐酸和硫酸的未贴标签的试剂瓶,根据它们的物理性质,你知道该如何区分它们吗?【总结与交流】轻轻摇晃观察液体是否黏稠、打开瓶盖看其是否出现白雾、闻其是否有刺激性气味等。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52页表格内容,总结硫酸和盐酸各有什么用途?【总结】生产、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盐酸和硫酸。
盐酸常用于金属除锈、制造含氯的药物,如生活中的洁厕灵等。
人的胃液中含有盐酸用以帮助消化。
硫酸也可用于金属除锈,还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冶炼金属、精炼石油等。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还可以用作实验室里的干燥剂。
【交流讨论】两试剂瓶分别敞口放置的浓盐酸和浓硫酸,过一段时间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总结与交流】浓盐酸易挥发,溶解的氯化氢气体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造成溶质质量分数也变小。
浓酸的安全使用。
3.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①反应稀酸与活泼金属反应②稀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思考并分析猜猜看——浓硫酸的一则谜语。
(探究讨论系列活动三)制氢比赛分组实验,观察描述现象,书写方程式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思考小结:稀酸+活泼金属→盐+H2↑(探究讨论系列活动四)分组实验,观察并汇报实验现象带锈铁钉稀盐酸稀硫酸书写方程式思考小结:稀酸+金属氧化物→盐+水(探究讨论系列活动五板演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上浓硫酸的滤纸被酸腐蚀。
引导分析“黑面包”的形成,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板书)强调浓酸的安全使用。
创设情境:Mg、Zn、Cu的制氢气大赛。
引导小结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规律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并汇报实验现象引导小结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规律巡视纠错的腐蚀性照应新课引入,加深对脱水性的了解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安全教育创设情境,探究稀酸与金属的反应学习归纳方法创设情境,探究稀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同时增强学生对化学应用与生活的理解学习归纳方法回顾旧知,引入新知教学反思:常见的酸是初中化学阶段化合物知识部分的重点教学内容。
以前教师总是认真的演示每个实验,得出盐酸和硫酸的一条条化学性质,然后归纳出酸的通性,最后再由学生完成学生分组实验。
这样做看起来条理非常清楚,但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是被动学习,学习效果不佳,这显然不符合新课程要求,也不是学生需要的现代课堂。
学生所期望的现代课堂上最快乐的事是平等的交往;课堂上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新奇而又富有挑战的学习内容;而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
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固守教材,而忽视学生;在实施教学时,不能“只见教材和教案,不见学生”。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因此,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充分注意“如何教”与“如何学”的设计理念的转变,放弃了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注重学生的自主和合作学习。
一、以新奇的实验切入课堂激疑。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7篇写教案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1《常见的酸和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碱指导剂及其变色情形。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进程与方法(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进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摸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导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酸碱指导剂的变色情形。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教具准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交换回答】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展现交换】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换实验结果。
【浏览记忆】请同学们浏览并知道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导剂?指导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浏览回答】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多是酸溶液,哪些多是碱溶液。
【交换回答】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酸碱指导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初中化学酸教案模板
主题:酸
教学目标:
1. 了解酸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酸的种类及常见的酸。
3. 能够区分酸和碱。
4. 能够进行简单的酸碱反应实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酸的定义和性质,常见酸的种类。
难点:酸和碱的区分,酸碱反应实验的进行。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pH试纸、盐酸、硫酸、柠檬酸等。
2. 实验仪器:PH计、滴定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通过展示各种物质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物质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酸?有哪些酸?酸有什么特点?
3.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酸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讲解酸的定义和性质。
2. 介绍常见的酸的种类和性质。
3. 引导学生掌握酸碱的区分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分发实验器材和化学品,让学生进行酸碱实验。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四、讨论总结(10分钟)
1. 收集学生实验结果,让学生进行现场总结。
2.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2. 提醒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环境中的酸性物质。
板课结束。
第3节 常见的酸(1)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学会胶头滴管和试管的使用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分析、归纳,了解酸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仔细观察的科学态度,明确可以由实验来验证物质的性质。
学习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酸?写出稀H2SO4、盐酸、HNO3的电离方程式。
酸是 时,生成的 离子 是 离子的化合物。
2、现有甲、乙两瓶无色溶液,已知甲瓶溶液的PH==2,乙瓶溶液的PH==11.从甲、乙两瓶中各取少许溶液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则甲瓶内溶液显 色,乙瓶溶液显 色。
要使甲瓶溶液的PH 升高,可加入 ;要使乙瓶内溶液的PH 降低,可加入 。
3、下列关于稀H2SO4与紫色石蕊试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稀H2SO4变红色B 、稀H2SO4遇到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就变色C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稀H2SO4会变色D 、紫色石蕊试液遇到稀H2SO4时,紫色变为蓝色 二、新课过程 酸的性质1、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酸与碱反应。
实 验1、(1)加指示剂的目的是:指示溶液的酸碱性,可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定酸与碱是否发生了反应。
2mlNaOH2滴酚酞试液+稀HCl红色褪去(2)使用胶头滴管的操作顺序: (3)试管的用途及使用时的操作:(4)实验时,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5)P8“胃舒平”能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 。
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通 式:盐酸 + 碱 == 盐 + 水 3、盐酸能与碳酸钙反应实 验2、① 这一反应的证据是什么?CaCO 3 + 2HCl === CaCl 2 + H 2O + CO 2↑实 验3、③ 检验Cl -时,为什么要加稀HNO 3?④ 目的:排除CO 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2HCl + Na 2CO 3 === 2NaCl + H 2O + CO 2↑酸能与盐反生成新盐和新酸 通式:盐酸 + 盐 === 新盐 + 新酸鸡蛋壳加稀HCl将燃着的火柴伸入试管口火焰熄灭稀HCl+AgNO 3溶液现象:原理:HCl+AgNO 3===AgCl ↓+HNO 3Na2CO 3溶液+AgNO 3溶液 (白)(沉淀溶解)加稀HNO 3(白)通入Ca(OH)2溶液① 加稀盐酸⑤小结:CO 32-的检验:①加AgNO 3溶②再加稀硝酸② 应用:Cl-的检验:三、课堂练习1、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可选用的试剂是A、无色酚酞试液B、BaCl2溶液C、氧化铜D、紫色石蕊试液2、某氧化钙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盐酸,现要设法除去盐酸,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最合适A、CaCO3B、Ca(OH)2C、CaOD、AgNO33、将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烧碱溶液混合,所得溶液显A、酸性B、碱性C、中性D、无法确定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锈的铁钉与盐酸反应可得到氯化铁溶液B、紫色石蕊试液遇到酸变红色C、任何酸都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D、氢氧化铜可以溶解在稀硫酸中5、酸类物质中有一种物质叫醋酸(CH3COOH)的物质,化学名叫乙酸,它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初中化学常见的酸教案【篇一:初中化学酸碱教案】第一课时常见的酸盐酸教学目标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复分解反应。
3.了解酸碱指示剂、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重点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用品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2、cuo、agno3溶液、浓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浓hno3、稀hno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教学过程【提问】什么叫酸?写出盐酸、硫酸、硝酸的电离方程式[引言]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决定它们必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因酸根离子不同,必然又有各自的特性,即共性与个性的并存。
我们分别学习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酸。
【板书】一、盐酸(hcl) 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
【演示】浓盐酸的物理性质:展示纯净浓盐酸和工业盐酸各一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其色、态、闻气味(注意煽风闻味)。
待学生观察后,请一个学生回答浓盐酸的颜色、状态、气味。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思考】1.瓶口的白雾是什么?如何形成的?说明浓盐酸具有什么性质?2.如何保存浓盐酸?敞口放置后的浓盐酸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有何改变?【板书】投影1.盐酸的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有挥发性,常用浓盐酸密度1.19g/cm3,hcl的质量分数37%左右。
[讲解]烟与雾的区别。
烟是固体小颗粒,雾为液体小液滴。
【板书】2.盐酸的化学性质hcl=h++cl- (1)盐酸与指示剂作用【演示】实验“指示剂与酸、碱的作用”注意滴管的使用。
做完实验后,总结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要求学生记住并能准确叙述石蕊试液、酚酞试液在酸溶液、碱溶液中所显示的颜色。
【板书】盐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酸里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盐酸与金属的反应【演示】盐酸与锌粒、铁丝反应。
(由二位学生作演示实验,注意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问题]反应现象如何?写出化学方程式zn+2hcl= zncl2+h2↑(置换反应)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氯化亚铁(fe为+2价)现象:金属溶于酸,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练习】mg、al与盐酸的反应。
【板书】金属+盐酸→盐(氯化物)+h2↑ (3)盐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演示】实验“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请学生回答现象并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fe2o3+6hcl=fecl3+3h2o不溶(红色)溶(黄色)【思考】1.铁的化合价有无变化?铁与盐酸及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中,铁元素的价态是如何变化的?2.盐酸为何可以除去铁锈?(fe2o3不溶→fecl3溶)。
(少量cuo放入试管加少许水振荡,然后再加少量盐酸)【演示】 cuo与盐酸反应实验操作、现象描述及方程式书写均由学生完成。
cuo+2hcl=cucl2+h2o不溶(黑色)溶(蓝绿色)【练习】 mgo、al2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讲解] 像上述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般为金属氧化物。
【板书】碱性氧化物+盐酸→盐+水(4)盐酸与碱的反应【演示】 naoh中加酚酞,然后加盐酸振荡。
【演示】实验,在盛少量cu(oh)2的试管中加适量水,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加适量盐酸(浓度稍大盐酸或加热),再观察发生的变化。
cu(oh)2+2hcl=cucl2+2h2o 不溶(蓝色)溶(蓝绿色) 分析反应的书写规律。
【练习】写出氢氧化钾、氢氧化镁、氢氧化铝(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盐酸+碱→盐+水(中和反应)[讲解] 以上反应是因为盐酸电离出的h+所表现的性质,cl-性质如何呢? (5)盐酸与盐的反应【演示】实验“盐酸与硝酸银反应”,请一位学生进行演示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白色,不溶于水,不溶于酸【实验】 nacl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mgcl2溶液中滴加agno3再加少量稀hno3,让学生做(边讲边实验)。
【思考】 1.上述实验说明什么问题?为何要滴加少量稀hno3? 2.若改用na2co3溶液中滴几滴agno3,再滴几滴稀hno3,现象如何?(学生做实验)3.如何鉴别盐酸和硝酸?【小结】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与agno3反应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agcl沉淀。
利用此反应检验盐酸和可溶性的氯化物。
【板书】盐酸+盐→新酸+新盐【小结】学生按板书叙述总结出盐酸的性质,引导学生分析盐酸与 cu(oh)2(碱)、agno3(盐)反应时化学方程式中生成物的成分,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板书】 3.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通式:ab+cd=ad+cb【思考】我们学习过中哪几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通式加以表示。
[讲解] 盐酸用途(结合前面性质考虑。
亦可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举例说明)【板书】 4.盐酸用途:除锈、制药品、制氯化物等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常见的酸硫酸教学目标1.掌握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了解其物理性质和用途。
2.理解复分解反应。
3.了解酸碱指示剂、浓h2so4的特性及稀释。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重点盐酸、稀h2so4的化学性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用品纯净浓盐酸、工业浓盐酸、稀盐酸、naoh溶液、zn粒、铁丝段、锈铁钉、cu(oh)2、cuo、agno3溶液、浓h2so4、稀h2so4、bacl2溶液,浓hno3、稀hno3、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水、玻璃棒、试管架、试管、烧杯、酒精灯、火柴等。
二、硫酸(h2so4)展示浓h2so4样品(请学生回答色、嗅、态)【板书】 1.浓h2so4(1)物理性质:无色、粘稠、油状液体,难挥发,高沸点(338℃)。
常见浓h2so4 密度1.84g/cm3、h2so4的质量分数是98%。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演示【实验】“浓硫酸特性的有关实验”请学生回答浓h2so4具有哪些特性? [讲解]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所以具有吸水性,可做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脱水性:即按水的组成从有机物中夺取氢氧元素。
纸和木炭均含c、h、o元素(属碳水化合物)可以被脱水成碳。
浓h2so4和金属反应不放h2,而生成h2o和其他产物,表现出强氧化性。
【板书】 (2)浓硫酸的特性①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放出h2②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③脱水性——如使蔗糖变黑【思考】 1.如果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如何处理?2.长期敞口放置浓h2so4质量如何改变?【提问】实验室中常用稀h2so4,如何将浓硫酸稀释呢?【演示】实验“稀释浓硫酸”(可请同学用手接触烧杯外壁)。
[讲解] 浓h2so4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提问】为什么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请同学参考课有关内容回答)【板书】 (3)浓h2so4的稀释:酸入水、沿内壁、慢慢搅动。
【小结】浓h2so4的物理性质及特性。
【提问】盐酸有哪些化学性质?[投影] 盐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讲解] 稀h2so4和盐酸一样也能电离出h+和酸根离子,其化学性质是否相似呢?有无差别?请同学做实验,描述现象并书写化学方程式。
【板书】 2.稀h2so4的化学性质【投影】 (1)稀h2so4与指示剂的作用【学生做实验】现象:紫色石蕊试液遇稀h2so4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稀h2so4不变色。
【投影】 (2)稀h2so4+某些金属→盐+h2 【学生做实验】锌、铁与稀硫酸反应。
【投影】 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fe+h2so4=feso4+h2↑(置换反应)(硫酸亚铁)[提示] 在置换反应中铁的化合价为+2价。
【投影】 (3)稀h2so4+金属氧化物→盐+水[学生作实验] 生锈铁钉与稀硫酸反应及cuo与稀h2so4反应【投影】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cuo溶解,溶液呈蓝色。
【问题】 fe与稀h2so4及fe2o3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颜色是否一样?在铁锈逐渐消失时为什么会有少量气体生成?为何气体?【投影】 (4)稀h2so4+碱→盐+水【学生做实验】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投影】cu(oh)2+h2so4=cuso4+2h2o现象:cu(oh)2溶解,溶液呈蓝色。
【小结】以上均为稀h2so4中h+的性质。
【投影】 h2so4+盐→新酸+新盐【学生做实验】稀硫酸与氯化钡溶液反应。
【投影】bac12+h2so4=baso4↓+2hcl白色沉淀,不溶于水和稀hno3【学生做实验】在盛少量na2so4的试管中;加几滴bacl2溶液和几滴稀hno3.【投影】na2so4+bacl2=baso4↓+2nacl【小结】此反应用于检验硫酸和可溶性的硫酸盐。
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结合性质总结硫酸的用途。
【投影】3.硫酸用途:化工原料(制化肥、农药、火药、染料),除锈,精炼石油等。
【作业】略教后札记【篇二:九年级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常见的酸和碱及后面单元中盐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的重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的精神内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
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脑动手,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
这部分的学习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今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
二、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本节课主要介绍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课程以同类物质中典型物质盐酸、硫酸为例,用实验进行探究,最后从特殊到一般,得出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
酸的化学性质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1、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引导探究实验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