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_蜂蜜掺伪检验_-_副本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如何辨别掺假蜂蜜如何辨别掺假蜂蜜在市场出售的各种蜂蜜中,有一些掺了糖、水或淀粉,有的蜂蜜还含有杂质——质地不纯。
但只要掌握一定的鉴别方法,掺假蜂蜜是可以看出来的。
1.将蜂蜜滴在白纸上,如果蜂蜜渐渐渗开,说明其掺有蔗糖和水。
掺糖的蜂蜜透明度较差,呈混浊状,花香味亦差。
掺红糖的蜂蜜颜色显深;掺白糖的蜂蜜颜色浅白。
2.将少量蜂蜜放入杯中,加适量水煮沸,待冷却后滴入几滴黄酒摇匀,如果溶液变成蓝色、红色或紫色,说明蜂蜜中掺有淀粉类物质。
这样的蜂蜜色泽较混浊,味道也不够甜。
3.用烧红的铁丝插入蜂蜜中,如果铁丝上附有黏物,说明蜂蜜中有杂质。
如果铁丝上仍很光滑说明没有杂质。
4.按1:2:4的比例取蜂蜜、冷开水和95%的酒精混匀,放置一昼夜后,如无杂质沉淀,说明其品质纯正。
此外,用筷子挑起蜂蜜能拉成长丝,且丝断后自动回缩呈球状者为上品。
近油菜花开,看大家对蜂产品都比较关注,但在当前大环境下,大家对蜂产品(主要是蜂蜜和蜂王浆)都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乃至误解,甚至曲解。
我觉得很有必要对某些问题作一定说明,以正视听,希望能够还勤劳的小蜜蜂和辛劳的蜂农一个清白!免责声明:以下内容主要是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请广大网友自行判断。
对于此文引发的直接、间接的后果,本人不负任何责任,谢绝跨省。
1. 我为什么有资格对蜜蜂/蜂产品/蜂农作简单陈述?我是一名地道的南川人,现就读于“西北一所不太著名的高校”(柳传志先生原话),本人目前研一,学通信的。
我父亲从事蜜蜂养殖多年。
父亲20岁左右拜师学艺(那个年代,学一门手艺都是要拜师的,相信60后,70后都懂的),90年中后期从南川机械厂下岗后,就以蜜蜂养殖为业。
算起来,父亲已经饲养蜜蜂将近30年了。
鄙人从小耳濡目染,加之父亲多年来以一直坚持订阅《蜜蜂杂志》(父亲高中毕业,还是识两个字的),我虽不求甚解,却也略有涉猎。
所以,我自认为我对此行业有所了解,故有资格对蜜蜂/蜂产品/蜂农作简单陈述。
打击食品欺诈:用NMR检测蜂蜜掺假【摘要】食品欺诈在市场上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蜂蜜掺假更是一种常见现象。
本文通过介绍NMR技术原理和其在检测食品欺诈中的应用,深入探讨了NMR检测蜂蜜掺假的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最新的检测结果,突出了NMR技术在打击食品欺诈中的重要作用。
强调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呼吁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管和管控措施,为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放心的食品。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展示了NM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潜力,为未来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蜂蜜掺假、NMR技术、食品欺诈、食品安全、案例分析、检测方法、应用前景1. 引言1.1 背景介绍食品欺诈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中蜂蜜掺假是其中之一。
蜂蜜是一种古老的营养品,被广泛应用于饮食和医疗保健领域。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往往会掺假蜂蜜,导致消费者受到健康威胁。
目前,传统的方法并不能有效检测蜂蜜掺假的情况。
需要引入新的科学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核磁共振(NMR)技术就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对蜂蜜样品进行NMR检测,可以有效区分真假蜂蜜,并且可溯源掺假的原因,从而打击食品欺诈行为。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有必要了解NMR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蜂蜜掺假的现状和常见手段。
通过了解NMR检测蜂蜜掺假的方法及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NMR技术在打击食品欺诈中的重要作用。
最终,我们将讨论NM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前景,强调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为推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 正文2.1 NMR技术原理NMR技术是核磁共振技术的简称,是一种用来分析物质结构、组成和相互作用的强大工具。
其原理是利用原子核具有自旋而产生的磁矩,当放置在外加磁场中时,这些原子核会在特定的频率下吸收和辐射电磁波。
通过测量这些频率和强度,可以得到关于样品内部结构和组分的信息。
在食品行业,NMR技术被广泛用于检测食品的真实成分,特别是蜂蜜等易受掺假的食品。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蜂蜜作为一种天然、健康的食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市场上存在着大量假冒伪劣的蜂蜜产品,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
为了帮助消费者辨别真假蜂蜜,本实验对市场上常见的几种蜂蜜产品进行了检测,现将实验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二、实验目的1. 探究真假蜂蜜的鉴别方法;2. 通过实验验证鉴别方法的准确性;3. 为消费者提供选购蜂蜜的参考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样品:市售蜂蜜10种,包括纯蜂蜜、掺假蜂蜜、混合蜂蜜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滴管、量筒、烧杯、试管、酒精灯、火柴、温度计等;3. 实验试剂:硫酸铜、亚硝酸钠、盐酸、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方法1. 外观鉴别:观察蜂蜜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判断其是否为纯正蜂蜜;2. 气味鉴别:通过嗅觉辨别蜂蜜的气味,真蜂蜜具有独特的花香,假蜂蜜则可能带有异味;3. 溶解性鉴别:将蜂蜜滴入水中,观察其溶解速度和溶解度,真蜂蜜溶解度较低,溶解速度较慢;4. 水分含量测定:利用电子天平测量蜂蜜样品的质量,通过计算得出水分含量;5. 蛋白质含量测定:利用双缩脲法测定蜂蜜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6. 氨基酸含量测定:利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蜂蜜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7. 维生素含量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蜂蜜样品中的维生素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观鉴别:通过观察,发现纯正蜂蜜颜色淡黄至深褐色,透明度高,粘稠度大;掺假蜂蜜颜色较鲜艳,透明度较低,粘稠度较小。
2. 气味鉴别:通过嗅觉,发现纯正蜂蜜具有独特的花香,假蜂蜜则可能带有异味。
3. 溶解性鉴别:将蜂蜜滴入水中,发现纯正蜂蜜溶解度较低,溶解速度较慢;掺假蜂蜜溶解度较高,溶解速度较快。
4. 水分含量测定:通过电子天平测量,发现纯正蜂蜜水分含量较低,掺假蜂蜜水分含量较高。
5. 蛋白质含量测定:通过双缩脲法测定,发现纯正蜂蜜蛋白质含量较高,掺假蜂蜜蛋白质含量较低。
6. 氨基酸含量测定:通过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发现纯正蜂蜜氨基酸含量较高,掺假蜂蜜氨基酸含量较低。
蜂蜜的掺伪检验摘要:蜂蜜是一种农副产品, 它受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蜜蜂采集花粉不同, 蜜蜂所酿出的蜜差别亦大。
但从多种的蜂蜜检验结果来看, 还不能从性状上鉴别其真伪。
一些假蜂蜜或人工蜂蜜其外观性状反而比正品蜂蜜好, 唯其不具有蜂蜜的特异香气和甜味不及正品蜂蜜而已,本文我们从不同的方面入手研究蜂蜜的掺伪特性以检验出蜂蜜中的杂质。
关键词:蜂蜜;检验;掺伪;前言: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
据分析,含有与人体血清浓度相近的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铁、钙、铜、锰、钾、磷等多种有机酸和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以及果糖、葡萄糖、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具有滋养、润燥、解毒之功效。
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或分泌物, 经过充分酿造而贮藏在巢脾内的甜物质,是药食同源的天然营养品,是一种成分极为复杂的糖类复合体。
新鲜成熟蜂蜜系指不经过加热浓缩处理的天然封盖蜂蜜[1]。
在常温下呈粘稠、透明或半透明的胶状液体,气味芳香。
1蜂蜜的分类1.1根据蜜源植物分类1.1.1单花蜜来源于不同的蜜源植物,根据蜜源植物分为某一植物花期为主体的各种单花蜜,如荔枝蜜、龙眼蜜、柑橘蜜、枇杷蜜、油菜蜜、刺槐蜜、紫云英蜜、枣花蜜、野桂花(柃)蜜、荆条蜜、椴树蜜、益母草蜜等等。
1.1.2杂花蜜(百花蜜)多种植物同时开花而取到的蜂蜜,其中单一植物花蜜的优势不明显,称为杂花蜜或百花蜜。
根据蜜源植物对蜂蜜惊醒分类的优点是蜂蜜的色泽、香气、口感、医疗保健的功效都相对稳定,因此是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
(1)椴树蜂蜜长白山林区特产,素有“东山白蜜”之称,清朝时期为皇家贡蜜。
滋味甜润,具有浓郁的本源植物花清香味(类似于浓郁玫瑰或薄荷香味),色浅,呈特浅琥珀色,保健品知识易结晶,结晶后呈乳白细腻油脂或细粒状,为我国优质上等蜜种。
有增强体质、改善情绪、降低中枢神经兴奋性、维护脑细胞功能等食疗保健功效[2]。
(2)洋槐蜂蜜又名刺槐蜂蜜,呈水白色或白色,清澈透明,气味清香,螺旋藻滋味甜润,不易结晶或不结晶,如若结晶呈乳白细腻油脂或细粒状,为优质上等好蜜。
实验二、蜂蜜真假的检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蜂蜜真假的检验方法展开。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蜂蜜的基本成分、真假蜂蜜的鉴别方法,以及蜂蜜质量检测的相关标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蜂蜜的基本成分及其作用,认识到蜂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真假蜂蜜的鉴别方法,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蜂蜜真假鉴别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蜂蜜基本成分的认识,真假蜂蜜的检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蜂蜜样品、显微镜、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等。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蜂蜜样品,引导学生观察蜂蜜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特征。
(2)提问:如何判断蜂蜜的真假?真假蜂蜜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例题讲解(1)讲解蜂蜜的基本成分及其作用。
(2)介绍真假蜂蜜的鉴别方法,如:观察法、闻气味法、显微镜观察法、密度法等。
(3)讲解蜂蜜质量检测的相关标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蜂蜜样品,尝试运用所学方法鉴别真假蜂蜜。
4.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蜂蜜真假鉴别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六、板书设计1. 蜂蜜的基本成分及其作用2. 真假蜂蜜鉴别方法观察法闻气味法显微镜观察法密度法3. 蜂蜜质量检测标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蜂蜜的基本成分及其作用。
(2)列举三种真假蜂蜜的鉴别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蜂蜜样品的真假,并给出理由。
2. 答案:(1)蜂蜜的基本成分包括:葡萄糖、果糖、水分、维生素、矿物质等。
蜂蜜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等作用。
(2)三种鉴别方法:观察法:观察蜂蜜的颜色、透明度、粘稠度等,真蜂蜜颜色较深,透明度较高,粘稠度适中。
闻气味法:真蜂蜜具有独特的花香味,假蜂蜜往往有异味或无味。
第1篇一、实验背景蜂蜜作为一种天然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然而,由于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取掺伪手段,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为了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本实验对蜂蜜的掺伪方式进行检测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蜂蜜掺伪的常见方式;2. 掌握蜂蜜掺伪的检测方法;3. 提高消费者对蜂蜜的辨别能力。
三、实验材料1. 蜂蜜样品:样品1(纯正蜂蜜)、样品2(掺水蜂蜜)、样品3(掺糖蜂蜜)、样品4(掺果葡糖浆蜂蜜);2. 滤纸;3. 量筒;4. 烧杯;5. 酒精灯;6. 玻璃棒;7. pH试纸;8. 水浴锅;9. 蜂蜜成分检测仪。
四、实验方法1. 观察法:观察蜂蜜样品的颜色、透明度、粘度等特征,初步判断蜂蜜的品质;2. 滤纸法:取蜂蜜数滴,滴在滤纸上,观察滴落后是否很快湿润滤纸,以判断蜂蜜的含水量;3. pH值测定法:取蜂蜜样品,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以判断蜂蜜的酸度;4. 蜂蜜成分检测法:使用蜂蜜成分检测仪,对蜂蜜样品进行成分分析,以判断蜂蜜是否掺假。
五、实验步骤1. 观察法:将四种蜂蜜样品分别放置在白纸上,观察其颜色、透明度、粘度等特征;2. 滤纸法:取蜂蜜样品,分别滴在滤纸上,观察滴落后是否很快湿润滤纸;3. pH值测定法:取蜂蜜样品,用pH试纸测定其pH值;4. 蜂蜜成分检测法:将蜂蜜样品分别放入蜂蜜成分检测仪中,进行成分分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法:样品1为纯正蜂蜜,颜色呈淡黄色,透明度高,粘度适中;样品2为掺水蜂蜜,颜色较深,透明度较低,粘度较低;样品3为掺糖蜂蜜,颜色呈深黄色,透明度较低,粘度较低;样品4为掺果葡糖浆蜂蜜,颜色呈深黄色,透明度较低,粘度较低。
2. 滤纸法:样品1滴落后很快湿润滤纸,样品2、3、4滴落后很快浸透、消散。
3. pH值测定法:样品1的pH值为4.5,样品2、3、4的pH值分别为5.0、5.2、5.5。
4. 蜂蜜成分检测法:样品1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为38%、32%,样品2、3、4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为45%、40%、50%。
真假蜂蜜的鉴别实验步骤:(一)感官检查法1.看色泽纯正的蜂蜜一般色淡、透明度好,如掺有糖类或淀粉则色泽昏暗,液体混浊共有沉淀物。
2.品味道质量好的蜂蜜、嗅、尝均有花香;掺搪加水的蜜,花香皆无,且有糖水味3.试性能纯正的蜂蜜用筷子挑起后可拉起柔韧的长丝,断后断头回缩并形成下粗上细的塔状并慢慢消失;低劣的蜂蜜挑起后呈糊状并自然下沉,不会形成塔状物。
4. 加热试验:将样品少许置于玻璃板上,用电吹风烘或日光暴晒,纯蜂蜜应呈粘稠状。
如有糖类结晶析出,可初步断定掺有蔗糖。
纯蜂蜜为柔软状,掺糖有发硬的结晶。
5.掺水的检验:取蜂蜜数滴.滴在滤纸上,优质的蜂蜜含水量低,滴落后不会很快浸渗;掺水蜂蜜滴落后很快浸透,消失。
(二)理化检验法1.称取蜂蜜样品20g 溶解于50 mL蒸馏水,2500 rpm离心10 min倾去上清液,重复此步骤3次。
2.将沉淀物移至锥形管再离心10min倾去上清液,以便充分洗去糖分。
3.离心后使锥形管底部约剩0.05 mL,加入1滴0.1 N碘液静置1 min使沉淀物染色并用滴管吹吸沉淀物10次以上。
4.吸取1滴置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400倍显微镜镜检,蓝色颗粒为淀粉粒。
实验结果:(一)感官检测结果样品色泽味道性能加热掺水样品1 色泽纯正较淡、透明度较好有花香味形成塔状后慢慢消失成粘稠状渗透速度快样品2 色泽暗淡、浑浊有糖水的味道自然下沉,没有塔状发硬渗透速度慢具体分析如下:色泽:样品1由于色泽和透明度相对于样品2较好,综合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判断样品2可能掺有其他物质如糖类或淀粉,故导致样品2的色泽暗淡和浑浊状态。
但对于样品1的质量到底如何仍需要进一步的理化检测进行判断。
味道:根据现象可知样品1,应该为纯正的蜂蜜;而样品2则是由于加入糖类等物质故而使得其呈现出了糖水味。
性能:样品1由于在挑起后可以拉起柔韧的长丝,并在断头后回缩形成上粗下细的踏塔状,所以样品应为纯品;而样品2就极有可能是低劣的蜂蜜。
鉴别蜂蜜掺假的有效方法蜂蜜,是蜜蜂从开花植物的花中采得的花蜜在蜂巢中酿制的蜜。
其主要成分为糖类,其中60%~80%是人体易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
此外还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黄酮类物质和氨基酸等。
一、目前测定蜂蜜掺假方法及优缺点:(1) C-稳定同位素分析法( GB/T 18932.1-2002 蜂蜜中碳-4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OAC-方法998.12),纯蜂蜜中含有糖和蛋白质的同位素值是一致的,掺杂造假时通常加入的仅仅是糖。
如果加入的糖为C4植物的糖(甘蔗蔗糖、玉米糖浆),由于c4植物的糖和来源于C3植物的蜂蜜的糖和蛋白的同位素值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加入糖后,蜂蜜中糖的同位素值改变了,而蜂蜜中蛋白的同位素值并没有改变,因此用该种方法将整个蜂蜜的C12同位素和C13同位素与蜂蜜蛋白质的这两种同位素相比较,以确定蜂蜜中是否含有C4糖,蜂蜜中C4糖的份额越高,则蛋白质与蜂蜜值之间的商越负。
但是因为同位素关系的转移明显变小,该方法只能用于证明掺杂物超过7%的蜂蜜。
而且目前存在通过C3植物(大米糖浆和甜菜糖浆)的糖来进行掺杂造假的现象,而这种掺杂造假的方法,通过同位素方法就根本无法进行鉴别。
(2)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法(HPLC-RID)GB-T 18932-22-2003 蜂蜜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借助于带有示差折光检测器识别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可以将果糖、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进行分离,直接测定蜂蜜中这四种糖的含量,以判断蜂蜜中的糖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如果蜂蜜中掺杂了麦芽糖浆在此处会凸现出来,对于掺杂蔗糖的蜂蜜,由于蜂蜜中本身存在蔗糖酶,超过一定时间,加入的蔗糖也检测不出来。
对于掺杂果葡糖浆的蜂蜜,该方法没有任何作用。
(3)薄层色谱法(TLC)(B/T 18932.2-2002 蜂蜜中高果糖淀粉糖浆测定方法薄层析法)蜂蜜中所含有只有单糖、二糖和三糖,通常不含有4糖以上的寡糖。
蜂蜜掺伪感官检测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感官检测方法来判断蜂蜜是否掺伪,并对掺伪程度进行评估。
实验方法:1.采集蜂蜜样品:从市场上购买不同品牌的蜂蜜样品,确保样品新鲜且没有太多外部污染。
2.准备测试组和对照组:将蜂蜜样品分为测试组和对照组。
测试组为掺入掺伪成分(如糖浆)的样品,对照组为未经掺杂的纯蜂蜜。
3.感官判断:选择10个志愿者参与感官检测,要求他们具备辨别蜂蜜的能力,并对掺入的程度进行评估。
志愿者需要在一段时间内避免食用其他甜味食物和香水等有干扰的物质。
4.测试环境控制:在实验室中,保持温度和湿度适宜,避免有异味的物质存在。
5.随机化实验:将蜂蜜样品随机分配给志愿者,确保每个志愿者都有机会尝试不同的样品,防止偏差和误导。
6.使用标准:参考的感官标准可以根据标准规范,如国家标准或相关研究,对蜂蜜的香气、颜色、甜度等进行评分。
7.数据收集和分析:将志愿者的感官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掺伪和正常样品的感官判断差异。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蜂蜜整体的感官评价,我们发现了一些不同品牌和类型的蜂蜜之间的差异。
在色泽方面,我们注意到正常蜂蜜的颜色较为鲜艳,而掺伪蜂蜜的颜色可能较为混浊或不均匀。
在香气方面,正常蜂蜜通常具有浓郁花香,而掺伪蜂蜜可能带有其他异味,或者香气较为淡薄。
在甜度方面,感官评价结果显示,掺伪蜂蜜的甜度可能不同于正常蜂蜜。
掺入糖浆等甜味物质的蜂蜜往往比较甜蜜和持久,而正常蜂蜜的甜度可能较为柔和和平衡。
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掺伪的蜂蜜可能在口感上略微不同,如粘稠度、润滑感和口腔留味时间等。
结果分析显示,在稍加注意的情况下,通过感官检测方法是可以判断蜂蜜是否掺伪的。
而掺伪的程度则需要对照正常蜂蜜进行比较评估,并结合其他化学检测方法来进行分析。
实验的局限性:1.感官评判过程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可能对于蜂蜜的感官感受有所差异。
2.此实验未对可能的掺伪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不能确切知道掺伪的程度。
实验二、蜂蜜真假的检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蜂蜜真假的检验》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基于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涉及蜂蜜的成分、性质、检验方法以及真假蜂蜜的鉴别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蜂蜜的成分和性质,掌握蜂蜜的基本知识。
2. 学会蜂蜜真假检验的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蜂蜜真假检验方法的理解和操作。
教学重点:蜂蜜的成分、性质以及真假蜂蜜的鉴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蜂蜜样品、显微镜、酒精灯、烧杯、滴管、玻璃棒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记号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真假蜂蜜样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鉴别蜂蜜的真假。
2. 知识讲解(1)介绍蜂蜜的成分、性质及功能。
(2)讲解蜂蜜真假检验方法。
3. 例题讲解以真假蜂蜜样品为例,讲解显微镜观察法和化学反应法的操作步骤。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蜂蜜真假检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结果讨论6. 知识巩固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蜂蜜的成分、性质及功能2. 蜂蜜真假检验方法显微镜观察法化学反应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蜂蜜的成分、性质及功能。
(2)阐述蜂蜜真假检验的原理和方法。
2. 答案:(1)蜂蜜主要由果糖、葡萄糖、水分、维生素、矿物质等组成,具有抗菌、抗氧化等功能。
(2)蜂蜜真假检验方法有显微镜观察法和化学反应法。
显微镜观察法是通过观察蜂蜜中的花粉、蜜蜂翅膀等特征来判断真假;化学反应法是通过检测蜂蜜中的特定成分,如还原糖、果胶等,来鉴别真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蜂蜜真假检验的兴趣较高,实验操作认真,课堂氛围良好。
但在化学反应法的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了解蜂蜜的其他用途,如美容、保健等。
(2)引导学生探讨蜂蜜真假检验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验三蜂蜜掺伪检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蜂蜜中常见的掺假物的种类。
2、掌握检测蜂蜜中掺假物的方法。
二、实验材料
某市售蜂蜜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2%碘液、1%AgNO3、95%乙醇、1%CuSO4、HCl、间苯二酚、
滤纸、试管、烧杯(或锥形瓶)、试管架、移液管、恒温水浴锅、量筒、电子天平等。
四、实验内容及方法
1、掺水的检验
取蜂蜜数滴,滴在滤纸上,观察滴落后是否很快湿润滤纸,优质的蜂蜜含水量低,所以滴落后不会很快浸透滤纸;掺水的蜂蜜滴落后很快浸透、消散。
同时比较标准样品与待检样品的现象。
2、掺蔗糖的检验
特点是色泽鲜艳明亮,多为浅黄色,味淡,回味短,有一种糖浆味。
A.取蜂蜜10ml于试管中,加入0.1g间苯二酚及2mL浓盐酸,加热至沸,若呈红色则说明掺入了蔗糖。
同时做标准样品对照。
B.可取0. 5g 蜂蜜于蒸发皿中在酒精灯上蒸发去水分后, 掺蔗糖的会发硬而蜂蜜发软。
3、掺淀粉检验
掺淀粉蜂蜜混浊而不透明,蜜味淡薄,用水稀释后仍然混浊。
化学检验:取蜂蜜5ml加20ml的水,煮沸,冷却后滴几滴碘液,如果蜜中掺入面粉,糊精、淀粉、玉米粉等之类的物质,则变蓝色,红色或紫色,若保持黄褐色不变,则说明蜂蜜纯净。
4、蜂蜜中掺羧甲基纤维素钠的检验方法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是一种增稠剂,掺加入蜂蜜后,蜂蜜颜色变深,粘稠度变大,似于饱和胶状溶液;蜜中有块状脆性物悬浮且底部有白色胶状颗粒。
试验方法:取样蜜10g加20ml 95%乙醇,充分搅拌均匀10min,即析出白色絮状沉淀物。
取白色絮状物2g置于另一烧杯中,加热水100ml,搅拌均匀,放冷备检。
取上述备检液30mL于锥形瓶中,加盐酸3mL,观察有无白色沉淀产生。
另取上述备液5mL于另一锥形瓶中,加1%CuSO4溶液10mL,观察有无淡蓝色绒毛状沉淀产生。
判别:若上述两项试验均呈阳性,则被检蜂蜜疑掺有羧甲基纤维素钠。
五、实验结果
请大家记录每种检测结果并如实反应在实验结果报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