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与强化
- 格式:ppt
- 大小:865.50 KB
- 文档页数:24
1·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烦恼:忠奸难辨、后宫争宠、贪污腐败、地方造反解决:皇权VS相权、中央集权VS地方分权、选官制度、监察制度一、君主专制的强化(1)秦——汉初:三公九卿制(2)汉武帝:中外朝(3)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制(4)隋唐:三省六部制特点:(1)分工明确,提高工作效率。
(2)“三省”分层决策,互相制衡。
(3)分散相权,集中皇权,但又制约皇权。
评价:积极:①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共同议政可减少决策失误。
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消极: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行政效率。
(5)二府三司制评价: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6)一省二院制(相权的反弹)(7)明:废丞相(明太祖),设内阁(明成祖)1)废除丞相的原因:1.明朝进行地方体制改革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2.丞相胡惟庸擅权专恣(直接因素)。
2)废除丞相的结果:积极: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加强和巩固了专制统治;消极:导致繁杂的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3)内阁的形成和发展:1、明太祖:奠定基础——侍从顾问;2、明成祖:正式确立——参与机务;3、明宣宗:发展——票拟权;4、明神宗:全盛——部权尽归内阁;4)内阁的影响:(1)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宦官参政导致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局面。
(8)清:军机处1、起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密2、职能转变: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总揽军国大事。
3、地位职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中枢机构。
上传下达,跪受笔录。
4、特点:①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②速:办事效率高③密:保密性强5、影响: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达到顶峰;③标志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图文引言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曾经是最为常见的政治形式之一,也曾在一些地区和国家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在历史上也产生了很多的变化和影响。
本文将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阐述这种政治方式的演进和强化,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一、君主专制政体的起源君主专制政体源于古代国家的君主制度。
君主制度是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一种形式,其核心是一个国家旗帜鲜明的君主。
在君主制度中,国家的权力由君主行使,君主对国家事务有最终决定权。
在这种制度中,君主的权威是无可置疑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制度的性质和形式也有所不同。
由于君主制度的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因此,在一些地方和时期,由君主行使权力的范围和力度非常大,形成了君主专制政体。
君主专制政体是一种极度集中的政治制度,其核心是君主的权力和权威。
在这种政治制度下,君主的权力是无限的,完全不受其他政治力量的制约。
二、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君主专制政体随着历史的演进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君主专制政体的形式和特征都有所不同。
1. 中国君主专制政体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世界历史上最为悠久和具有特色的君主专制政体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政体一直盛行不衰,具有悠久和庞大的历史传统。
中国的君主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而“王权神授”的思想在中国的思想传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 欧洲君主专制政体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在中世纪时期开始出现,主要是为了应对当时的战争和政治动荡。
在欧洲的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是国家的最高元首,其权力极大,绝对的权威是世袭的。
这种政治制度在欧洲历史上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在近代以后逐渐式微。
3. 俄罗斯君主专制政体俄罗斯的君主专制政体在历史上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并且具有鲜明的特点。
在俄罗斯历史上,斯柯比什泰特制度是一种很独特的政治制度,其核心在于政治权力的集中。
斯柯比什泰特制度可以被视为俄罗斯版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俄罗斯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