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苏杭采风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4.86 MB
- 文档页数:9
苏杭采风调研报告调研背景苏州与杭州两座城市是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中心城市。
两地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是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因此,本次调研选择了苏州和杭州这两座城市,旨在了解两地的旅游资源情况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为今后制定旅游规划提供参考。
调研目的1.了解苏杭两地旅游资源的状况,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产。
2.了解苏杭两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状况,包括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规划等。
3.分析苏杭两地旅游产业的优劣势,为今后旅游规划提供参考。
调研方法1.现场实地调研。
前往苏州和杭州多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调研。
2.采访当地相关人员。
与景区经营者、导游和游客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评价、对旅游产业的看法以及对旅游规划的建议。
3.网上查询资料。
查询苏杭两地相关政府文件、旅游统计数据等。
调研结果苏州1.苏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州园林,包括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寒山寺等。
除此之外,还有观前街、平江路等历史文化街区,苏州博物馆等。
2.苏州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游客接待能力较强。
去年全市共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40亿元。
3.苏州旅游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园林文化和历史文化方面。
但在现代化、创新型旅游方面还有待提升。
4.建议加强旅游宣传,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硬件设施,开发创新旅游产品。
杭州1.杭州是西湖文化的代表性城市,西湖景区是杭州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还有钱塘江夜游、千岛湖等自然风景景点。
2.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去年全市共接待游客310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32亿元。
3.杭州旅游产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西湖文化和自然风景方面。
但在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安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4.建议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结论苏州和杭州都是非常优秀的旅游城市,两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快速的旅游产业。
但是,在现代化、创新型旅游方面还存在差距,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和升级改造,同时也需要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游客满意度和安全保障水平。
采风实践报告2012年3月16日,紧张充分的准备工作后,我们开始了为期六天的华东之行,同学们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激动,憧憬着美好的旅程。
我们领略了不同城市的风土人情,感受着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享有“人间天堂”美誉的苏杭,江南水乡乌镇的不同风貌,着实受益匪浅。
伴着蒙蒙细雨我们踏上了飞往上海的航班,抵达浦东机场,原本的阴雨天气仿佛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也变得春光明媚。
浦东机场之大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国际化。
乘坐大巴车由浦东开往浦西,一条条河流纵横交错,一座座立交桥盘旋在一栋栋高楼大厦中央。
大上海,东方巴黎,当你跨国黄浦江所有的美誉扑面而来。
我们首先来到最繁华的时代广场,感受国际大都市的时尚与潮流。
接着,我们穿过一条条马路,一个个小巷子,去往南京路,为了走进上海人民的生活我们选择走路,一路你问我打听,与传说中的上海人交流,并没有那么吓人反而很和蔼。
上海的居民区和商圈结合的特别紧密,高楼大厦有小胡同的陪伴与衬托,名车跑车也有自行车相伴,鲜明的对比,总给人一种奋斗的动力,也有很大的压力,有点压抑却很现实。
在沿街的小院里,看到有用竹竿将衣服穿起来晾晒的,当地的气候与环境造就了上海人的生活方式。
在上海见到外国人的几率特别大,这里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他们驻足于此,晚上,我们乘坐豪华游轮游览上海著名的外滩,外滩是这座东方大都会最著名的景观,它东起中山一路,北起外白渡桥,南至金陵东路,面对开阔的母亲河-----黄浦江,背倚造型严谨,风格迥异的建筑群。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近百年来在经济活动领域对上海乃至中国的影响,使其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美轮美奂的建筑群所构成的街景,在灯光的照射下更有味道,上海的繁华与淳朴,高傲与脱俗就在它打上灯光那一刹那完美的转变着……第二天,我们从繁华的大上海穿越到了古城苏州,这里有“姑苏城外寒山寺”这里有苏州园林,自古就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我们这感受江南水乡达官贵人的生活。
《苏杭采风报告》第一篇:苏杭采风报告采风报告——环艺xx“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是中国士大夫的梦乡,繁荣后历史的积淀。
苏杭作为我们这次采风课程的目的的,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游参观,更是一种对她历史的沧桑,生态的保护,文脉的传承的一种学习。
现代的旅游己越来越表现出其学习型特征。
旅游不仅可以使我们有审美的体验,也有文化的沉思及投资机会的考察等。
我们己不再局限在几个旅游景点内观光游览,而是追求对旅游地的一种身体上和精神上全方位的感触——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名胜的领略,还应该有对旅游地社会、文化和风情的体验。
同样,我们的这次采风也是以这样的一个性质展现的。
苏州号称“东方威尼斯”,足见水之多。
有水就有灵性,是以苏州才如此淡雅。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导游说苏州虽说到处都是水,可是她的排水系统非常好,从不会在大雨情况下发生内涝,更不会像威尼斯那样水利管道现在需要大规模重修。
这就不得不佩服当时人们的聪明才智,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传承千年的文脉与生态。
什么是文脉生态呢。
“文脉生态”一词作为一种并列而非偏正的语言结构,是针对其研究对象——乡土建筑的特殊本质而提出的,以往的一些乡土建筑研究,或者把乡土建筑作为一种生态单位,或者把乡土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都有失偏颇,难以揭示乡土建筑的本质和主题。
结合这次的采风,让我对文脉生态的理解加深了一个层次。
苏州博物馆,狮子林是我对苏州印象颇深的地方。
一座是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一座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这两个地方有差别,有联系。
更鲜为人知的莫过于一个是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封刀之作,一个是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私家园林。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在参观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它的中央大厅光线充足且均匀,这一点我在国内其它的博物馆建筑中很少见到。
采风总结采风总结(一):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来自生活,但生活中很多完美的事物经常被我们忽视,从此刻的一些艺术设计经典案例中,我们很容易会发现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更好的开拓我院学生的视野,我们09环艺(一)班进行了为期5天的艺术采风活动,分别对苏州乌镇杭州等民居传统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
苏杭的自然风景因为有园林景观的衬托,整个自然风景有了山水画的味道,清新自然。
说到这,不得不说这苏州的园林代表——拙政园。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持续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总的格局仍持续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构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苏州、杭州、上海艺术考察报告苏州、杭州、上海艺术考察报告引言在中国的艺术历史长河中,苏州、杭州和上海这三大城市以其独特的艺术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和专家学者。
本次艺术考察,我深入了解了这三座城市的艺术风貌,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交融。
本文将重点介绍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三地艺术的个人感悟。
一、苏州:园林艺术与文人画的完美结合苏州,中国古代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园林艺术和文人画闻名于世。
在苏州,我深深被拙政园、留园等园林的精巧布局和雅致景观所吸引。
每一处园林都如同一幅幅立体的画卷,将自然美与人工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在苏州,我还欣赏到了一些文人画的真迹。
这些画作以简洁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
我特别喜欢苏州文人画的淡雅风格,它既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清高,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二、杭州:自然风光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杭州,位于中国江南水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文化历史。
在杭州,我主要参观了几个现代艺术馆,如杭州博物馆和浙江美术馆。
这些艺术馆展示了众多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既有国内大师,也有国际知名艺术家。
在杭州,我还游览了西湖和灵隐寺等著名景点。
西湖的湖光山色和灵隐寺的古朴庄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受到杭州的自然风光之美,同时也领略到了现代艺术的魅力。
现代艺术与自然风光的完美融合,使杭州成为了一座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
三、上海:中西合璧的海派艺术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拥有着复杂且多元的文化背景。
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为上海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在考察过程中,我参观了上海的一些著名艺术区,如M50和田子坊。
这些艺术区充满了中西合璧的海派艺术气息,既有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年画,也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
同时,我也参观了上海的一些博物馆和艺术馆,如上海博物馆和当代艺术博物馆。
在这些地方,我看到了众多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对上海的艺术氛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上海、苏州、杭州考察报告第一篇:上海、苏州、杭州考察报告上、苏、杭考察报告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上、苏、杭考察报告一、实习时间、地点时间:地点:上海、苏州、杭州二、实习目的我们这次实习考察目的是走出校园,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了解当今市场对设计的要求;感受地方文化,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三、实习要求赴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了解当前设计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等。
四、实习考察的内容1、上海部分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到了上海我第一次体验到了中国第一现代化都市的繁华,鳞次栉比的高楼,繁华的街道,个性多样的建筑,还有万国建筑群等让我们体会到现代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以及人类的智慧。
上海的近代文化充满活性,充满欣欣向上、富于想象、敢于冒险、敏于领悟、善于接受新事物的气质。
因此近代上海就成为全国经济的最大实体,在科技、文教诸方面都走在前列。
东方明珠塔位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上,1991年7月30日动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高468米,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
1994年2月,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了“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塔名。
现已成为“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和“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上海博物馆新馆外圆内方和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够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
这里既有传统建筑的召唤,也有当今时代的大跨度展示。
它从中国青铜器的早期文饰中抽象而出,有以现代构图加以创作,并用现代表现手法,让人耐看,引起遐想。
在灯光设计方面,涉及无紫外线射灯、无紫外线日光灯、光导纤维射灯和带红外自动感应调光控制器的射灯等多种灯具,强调灯光的照射间距、高度、角度、照度和色温等需要精心的计算和调试,从而达到真实还原文物本来风采的目的。
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
苏杭采风考察报告一、前言在本次采风考察中,我们一行五人前往苏州和杭州,探访了当地的文化景观和经济状况。
本文将分享我们的旅行足迹和所得的收获。
二、苏州之行2.1 苏州园林苏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世界著名的园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拙政园、留园、虎丘等。
我们首先前往拙政园,该园是我国著名园林之一,也是苏州园林中的精品。
其景色秀丽,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结构独特,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我们在这里领略了园林艺术的精髓之处,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2.2 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艺术、历史、人文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
馆内馆藏丰富,品类繁多,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
我们在博物馆内了解到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和先民智慧的卓越贡献。
全馆透露的文化气息,真正恰如其分地展现了苏州的文化内涵,让我们受益匪浅。
三、杭州之行3.1 西湖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全球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我们在西湖游玩一天,留恋于美景。
湖上云影、岸边绿树、湖畔建筑,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
我们登上群山,俯瞰西湖的美景,感叹大自然的壮丽。
3.2 龙井茶杭州的龙井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两宋时期的贡品。
龙井茶具有光泽、清香、爽口、甘鲜、耐泡等特点。
我们品尝了地道的龙井茶,感觉醇厚甘美,回味悠长,体验到了浓郁的茶文化。
四、总结此次苏杭之行,我们深入了解了两地的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
苏州是一座带有浓郁水乡风情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则是一座自然风光秀丽的城市。
我们感叹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厚重和博大精深,也体验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园林艺术和茶文化。
我们的这次考察,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为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思路。
关于本采风采风,这件小事,对于我们大三了第一次要去采风的学生们真实又好奇,又向往。
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能吧,我们的学长们要去采风,他们去的是云南,当时好向往,和同学们去那么远的地方去旅行。
这次终于轮到我们了,采风路线是老师定的,主路线是上海,苏州杭州,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我选择了和朋友去北京参加服装周,同学是北服的快毕业了自己在上学期间就筹划做一个服装公司,对这个我很感兴趣,于是便答应了,此次采风去北京,据学长们说,采风什么的最好了,无非就是玩,玩的同时学习一些东西,增长自己的眼界,也是正好,最近在学校呆着的有些烦,出去玩一圈不仅调节了自己的心情也可以开阔视野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并且锻炼自己的意志,交到更多的朋友,对于自己来说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既然决定了就要想好出大的日期以及形成的安排,老师开完会后自己想了想就把自己的计划归纳了一下,目的是去看北京服装周,还有就是北服的服装周,在同学的带领下参观纺织部的一些作品,欣赏最近几年里的一些优秀作品,自己本身对于服装有着不小的爱好,顺便吸收下知识。
此次的行程安排是以学习为辅,开阔视野,陶冶心情为主。
不可能说出去采风了就只是为了学习吧,那样也太枯燥了,我们准备3月11日晚上出发,到3月12日早上6点多到达北京站,这是去北京的安排。
这期间要准备好许多的东西例如衣服,手机,充好电器相机。
等等一系列的,说起来很多其实也没多少。
收拾完了就到了学校门口去买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等出发那天了。
时光飞逝转眼间几天就过去了,下午我和夏繁两个人,到超市买了一些吃的东西,泡面之类的然后就打车去了火车站。
去火车站的路是我最讨厌的说不出为什么,可能是每年回家两次,每次都是人挤人,身上还背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的原因吧,总之就是不喜欢。
我们做的是下午6点的车,而且我们俩还在一起。
路上不无聊,上了车放了东西。
然后在车上看小说呗。
与四周的人聊天,竟然还遇到一个搞服装营销的人,他是温州的,与我们聊天大多与服装经营有关系。
设计采风报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采风报告采风时间:2013年10月21日——2013年11月2日采风地点:上海——杭州(途经乌镇)——苏州(途经南浔)第一站:上海之行在2013年10月21日的这一天早上,还沉浸在睡意朦胧中的我们起床了,我们出发的时间是6:00这个时候的天是刚开始亮起来了,我们每个人都各自拖着事先准备好的行李坐上车要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怀揣着激情,畅想着未来13天的生活,憧憬着繁华都市的美好。
我们的第一站是在上海,在上海的5天里,每一天我都不断吸取着知识。
这次采风主要是培养我们的设计审美取向,积累有价值有意的素材,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我们将看到的有用的元素运用到设计作品中,上海,一座国际大都市。
一想到上海,我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幢幢高楼大厦、一家家国际品牌店以及车水马龙般的交通。
这是一个繁华而又古朴的城市,一个快速发展而又慵懒的城市,一个特殊而又平凡的城市。
踏进上海的第二天下午,我们一个宿舍的成员一起结伴而行,在陌生而又繁华的城市里,问着路人怎么乘地铁、问着路人哪里怎么走,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充满刺激的。
到上海一定要去外滩,我们沿着南京路走到外滩,那些高大但是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建筑风格虽然迥异,但是却无不协调之处,融为一体。
我们陶醉在这样充满韵味的城市里,没有汽车喇叭的喧嚣,有的只是那令人沉醉的美丽夜景!我们享受着上海带给我们的美感。
上海的第一夜让我们回味无穷,但是充实的采风任务让我们在紧接而来的几天里忙碌却快乐着。
参观、上海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南京路商业街、上海莫干山艺术中心、田子坊、8号桥、新天地等等。
看到那些商城内部的装修在自己眼前,觉得自己见识的是那么的少,在商场里各式各样的展柜及内部装修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当进入DIOR、CHANEL、L V、GUCCI、PRADA等大品牌店时,我是紧张害怕的,店里的装潢设计以及摆置都是与众不同的,装修风格上既有简洁大方的又有高端奢华的。
苏沪杭考察报告(精选5篇)第一篇:苏沪杭考察报告苏沪杭考察报告通过这次赴上海、苏州、杭州三地,了解当前艺术潮流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大中城市商业状况,感悟园林艺术及建筑特色。
这次考察让我们走出校园,走出书本,面向社会,开阔视野,了解当今市场对设计的要求;踏入实地,领略沿海发达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以增长所见所闻,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第一站:苏州留园我们进入大门后,按照留园宣传册上的路线图,对留园进行第一次的游览。
同样对其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视觉上对其也有了大概的感知。
我们进入园门后,首先便是一个比较宽敞的前厅,从厅的东门进入狭长的曲尺形走道,在进入一个面向天井的敞厅,接着进入一个半开敞的小空间,便来到景区的古木交柯。
途经过的厅堂内陈列了留园的列任归属者,以及留园的几次改建的具体情况。
我想最让我们激动的便是一些“留园之最”,令人赞叹不已。
苏州保存最完整之园,苏州园林曲廊最长之园,苏州园林山石最多之园等。
接着折而西至,来到绿荫轩小巧雅致是我的第一印象。
过了绿荫轩便来到明瑟楼,明瑟楼是上体建筑,经导游的提醒,我们惊奇的发现其楼阁如前舱,敞厅如中舱,形如画舫,寓意一帆风顺。
接着经过涵碧山房便能看到其西侧的爬山廊,这爬山廊总长有700余米,连接了园中所有的建筑个体。
接着我们自然而然便沿着此廊经过山顶的木樨香轩,站于此轩之中,环顾四周,满园尽收眼底。
绕着印有花纹的卵石路面,我们来到了亢于山岗之上的可亭。
臵身于亭中,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坐于此亭。
池中小蓬莱岛,池东的曲溪楼,西楼,清风池馆等景点尽收眼底。
跟着导游,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五峰仙馆。
五峰仙馆取名于馆前的叠石。
据说这些石峰是园主人仿着庐山五老峰而造,其山体虽小,但是其势丝毫不逊。
穿过五峰仙馆沿曲廊便来到揖峰轩,还我读书处,林泉耆硕之馆。
林泉耆硕之馆又名为鸳鸯厅。
何为鸳鸯厅,就是男主人和女主人的房间在一起。
但是室内的装饰去相差很大。
采风社会实践报告范文5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采风社会实践报告(一):实习名称:采风院系:艺术与旅游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实习时间:设计的灵感很多时候来白生活,但生活中很多完美的事物经常被我们忽视,从此刻的一些艺术设计经典案例中,我们很容易会发现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为了更好的开拓我院学生的视野,我们09环艺(一)班进行了为期5天的艺术采风活动,分别对苏州乌镇杭州等民居传统建筑进行了实地考察。
苏杭的白然风景因为有园林景观的衬托,整个白然风景有了山水画的味道,清新白然。
说到这,不得不说这苏州的园林代表 ----拙政园。
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
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
池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3/5。
池广树茂,景色白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
总的格局仍持续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总的格局仍持续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
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西部原为“补园”,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
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构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但水石部分同中部景区仍较接近,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
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
采风报告——环艺XXX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是中国士大夫的梦乡,繁荣后历史的积淀。
苏杭作为我们这次采风课程的目的的,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游参观,更是一种对她历史的沧桑,生态的保护,文脉的传承的一种学习。
现代的旅游己越来越表现出其学习型特征。
旅游不仅可以使我们有审美的体验,也有文化的沉思及投资机会的考察等。
我们己不再局限在几个旅游景点内观光游览,而是追求对旅游地的一种身体上和精神上全方位的感触——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名胜的领略,还应该有对旅游地社会、文化和风情的体验。
同样,我们的这次采风也是以这样的一个性质展现的。
苏州号称“东方威尼斯”,足见水之多。
有水就有灵性,是以苏州才如此淡雅。
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导游说苏州虽说到处都是水,可是她的排水系统非常好,从不会在大雨情况下发生内涝,更不会像威尼斯那样水利管道现在需要大规模重修。
这就不得不佩服当时人们的聪明才智,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传承千年的文脉与生态。
什么是文脉生态呢?“文脉生态”一词作为一种并列而非偏正的语言结构,是针对其研究对象——乡土建筑的特殊本质而提出的,以往的一些乡土建筑研究,或者把乡土建筑作为一种生态单位,或者把乡土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都有失偏颇,难以揭示乡土建筑的本质和主题。
结合这次的采风,让我对文脉生态的理解加深了一个层次。
苏州博物馆,狮子林是我对苏州印象颇深的地方。
一座是集现代化馆舍建筑、古建筑与创新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一座是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这两个地方有差别,有联系。
更鲜为人知的莫过于一个是著名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的封刀之作,一个是著名建筑师贝聿铭的私家园林。
苏州博物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在参观的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明显的就是它的中央大厅光线充足且均匀,这一点我在国内其它的博物馆建筑中很少见到。
采风报告短短十五天的南下,就这样不经意间结束了,思考着这次南下的一幕一幕,感觉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
不管是学习上,同学相处中······下面是我的这次采风感受。
苏州之行2010.10.9苏州园林早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且苏州园林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
象这样一座闻名遐尔的园林城市在我的想象中一直觉得应该很美.因为古人应该不会欺骗世人。
苏州最闻名的园林是留园和拙政园,留园以假山为主,拙政园以水为主,两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合称四大名园,冠盖天下,而这次我们只去留园。
据说留园是明代大臣徐泰时因性情耿直被贬苏州而兴建的,明清之际,该园数易其主,数次整修。
地点:苏州博物馆时间:10月10日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唯一一座由贝聿铭亲自设计的博物馆。
来之前,老师一直是这样讲的,说实话,没有见到苏州博物馆的时候,一直觉得它不过是个普通的博文馆,到了以后,真的十分震惊,心里一直在重复一句话:他怎么呢么牛。
这是刚入馆时,看到的第一个场景,当时看后,很震惊,他以拙政园的墙为背景,塑造了一面立体的山水画,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在阴雨天,天空飘洒起小雨,就真的分不清到底是画还是假山了。
这是他又一个让人震撼的地方,他在馆内建造了个类似于瀑布的装饰,整面墙以独特的方式,流淌下来,让人敬佩不已。
苏州博物馆新馆以其意味深长的精准选址、体现“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概念、追求“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成为一座既有苏州传统建筑特色又有现代建筑艺术风格的现代化博物馆。
它不仅是当今苏州的一个标志性公共建筑,也是中国建筑文化从传统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更为苏州博物馆的传承与创新翻开了崭新一页。
木渎古镇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苏杭采风实习报告苏杭采风实习报告苏杭采风实结一、苏州私家园林特色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
苏州园林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
古代的造园者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为了表达园主的情趣、理想、追求,园林建筑与景观又有匾额、楹联之类的诗文题刻,有以清幽的荷香自喻人品(拙政园“远香堂”),有以清雅的香草自喻性情高洁(拙政园“香洲”),有追慕古人似小船自由漂荡怡然自得的(怡园“画舫斋”),还有表现园主企慕恬淡的四园的(网师园“真意”、留园“小桃源”)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充满着书卷气的诗文题刻与园内的建筑、山水、花木自然和谐地揉和在一起,使园林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能产生出深远的意境,徜徉其中,可得到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网师园也颇负盛名。
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苏州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苏州园林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采风实习报告地点:上海、苏州、杭州。
实习时间:共6天今天已经是采风回来第五天了,当翻开一张张相片,就好像时间一下子回到了出发前。
还记得出发前,我仔细的看了我们这次采风的全部行程,其中就有好几大闻名全国的景点吗,如上海黄埔江夜景、西湖、西溪湿地二期等。
这些对于我们来说是在上海逛完大型商场后的福利。
第一天:上海时代广场,香港大厦,黄浦江夜景。
刚到上海的时候是11:40,下完飞机我们一行先在外滩的一个酒店解决了中饭,然后马上就到了时代广场,我们先在时代广场前照了几张相后马上开始了我们的秘密工作-偷拍好看的橱窗及店面形象。
(在上海的第一顿饭)一开始的时候,由于不知道上海这边对偷拍的管的严不严,所以行动上就有些顾忌,但当我们走了一圈后发现上海相比大连这方面管的不严,在大连,我们学生只要已进入那种高级时装店或大型商场后就会有保安尾随其后,一路跟着,怕我们偷拍。
每当想到这个场景我就觉得干我们这行的就像是每天都在上演一场谍战片。
从时代广场的一楼入口进去,走到快接近大厅服务台那有两个橱窗很有特色,一个是整个橱窗里是现在比较有知名度的各种明星的等大手印浮雕墙是时代广场的一个宣传橱窗,整体是金色的,在灯光的照耀下特别显眼;还有一个是服装橱窗,橱窗里所有模特的头部都不是正常的头部而是布质的鲨鱼头。
逛了一圈下来,发觉上海时代广场比大连的要大好几倍而且入驻里面的品牌都是实实在在的一线品牌,而大连的时代广场里Zara也入驻其中,就有些混搭的感觉。
从时代广场出来后,我和杨树青沿着马路一直走,到了LV名品店和吉尼亚名品店,我们俩在里面走了一圈发现确实,真正的奢侈品它所表达的那种氛围确实让人印象深刻,特别是橱窗的整体造型、布局、灯光的设计比较出彩。
出来后我们又到了香港大厦溜达了一圈,发现有一家的店的店内空间设计非常不错,整个是用烙空的组合空间组合而成,通体白色,时尚感很足。
到了晚上,我们一行人集体出动直奔黄埔江边,登上了船长三号,一起观看外滩夜景,我们都在船上拍了很多黄浦江的夜景,在船上特别让我难忘的两件事是在船的二楼看景发生的和最后观景完毕后发生的。
一、引言为了深入了解我国江浙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我们一行人于近期对江浙沪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采风实训。
此次实训旨在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江浙沪地区的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为今后的工作学习积累宝贵经验。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详细报告。
二、实训背景及目的1. 实训背景江浙沪地区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产业优势。
近年来,江浙沪地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我们特此组织此次实训。
2. 实训目的(1)了解江浙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今后工作学习提供参考。
(2)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加强与江浙沪地区相关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三、实训内容及过程1. 实训内容(1)经济考察:参观江浙沪地区的企业、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平台等,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状况。
(2)文化考察:游览名胜古迹、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感受江浙沪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3)旅游考察:参观旅游景点、体验当地民俗风情,了解江浙沪地区的旅游资源。
(4)社会考察:走访社区、学校、医院等,了解当地民生状况。
2. 实训过程(1)前期准备: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明确实训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2)实地考察:按照实训计划,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记录考察内容、拍摄照片、收集资料。
(3)交流研讨:在考察过程中,与当地政府部门、企业、学者等进行交流,探讨江浙沪地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4)撰写报告:根据实训内容,整理、分析考察成果,撰写实训报告。
四、实训成果及体会1. 实训成果(1)经济方面:了解到江浙沪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文化方面:感受到江浙沪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
(3)旅游方面:了解到江浙沪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潜力巨大,旅游产业不断发展。
设
计
采
风
报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采风报告
采风时间:2013年10月21日——2013年11月2日
采风地点:上海——杭州(途经乌镇)——苏州(途经南浔)
第一站:上海之行
在2013年 10月21日的这一天早上,还沉浸在睡意朦胧中的我们起床了,我们出发的时间是6:00这个时候的天是刚开始亮起来了,我们每个人都各自拖着事先准备好的行李坐上车要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怀揣着激情,畅想着未来13天的生活,憧憬着繁华都市的美好。
我们的第一站是在上海,在上海的5天里,每一天我都不断吸取着知识。
这次采风主要是培养我们的设计审美取向,积累有价值有意的素材,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设计能力,要求我们将看到的有用的元素运用到设计作品中,上海,一座国际大都市。
一想到上海,我的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一幢幢高楼大厦、一家家国际品牌店以及车水马龙般的交通。
这是一个繁华而又古朴的城市,一个快速发展而又慵懒的城市,一个特殊而又平凡的城市。
踏进上海的第二天下午,我们一个宿舍的成员一起结伴而行,在陌生而又繁华的城市里,问着路人怎么乘地铁、问着路人哪里怎么走,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充满刺激的。
到上海一定要去外滩,我们沿着南京路走到外滩,那些高大但是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建筑风格虽然迥异,但是却无不协调之处,融为一体。
我们陶醉在这样充满韵味的城市里,没有汽车喇叭的喧嚣,有的只是那令人沉醉的美丽夜景!我们享受着上海带给我们的美感。
上海的第一夜让我们回味无穷,但是充实的采风任务让我们在紧接而来的几天里忙碌却快乐着。
参观、上海博物馆、上海城市规划馆、南京路商业街、上海莫干山艺术中心、田子坊、8号桥、新天地等等。
看到那些商城内部的装修在自己眼前,觉得自己见识的是那么的少,在商场里各式各样的展柜及内部装修对我来说是受益匪浅,对我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当进入DIOR、CHANEL、L V、GUCCI、PRADA等大品牌店时,我是紧张害怕的,店里的装潢设计以及摆置都是与众不同的,装修风格上既有简洁大方的又有高端奢华的。
不得不说,这次的上海之行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开始学会注意身边的点点滴滴,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起初的两天我们还很激动,不停的欣赏着那些各种店铺展示,但到后来的几天里,或许产生了审美疲劳效应吧,但经过调节,我知道这次不只
是简简单单的逛街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吸收那些精华,要学会抓住其中的特色与精华,并且学以致用,能将他运用在室内设计中。
其次,我们去的莫干山艺术中心,也欣赏了许多出色的画,这一路上里可真是犹如人间仙境一般,走在去莫干山艺术中心的路上我们欣赏着路两边围墙上的作画,简直太帮了。
等我们进到莫干山艺术中心的时候发现里面是一家一家的画廊,于是我们开始一家家的观赏了。
我们每每进入一个画廊都是既吃惊有惊喜的表情,这里的每一家画廊的版面设计都是那么的出众,各有各的特点,在画廊的装修上都采用的是干净明了的装修,让人觉得心情很明朗,所以欣赏起画来就更有意境一般。
第二站:杭州之行
紧接着,我们踏上第二段路程向杭州出发,在去杭州的路途中我们去了游览闻名江南的千年古镇—乌镇。
乌镇风格区别于南北众多的古镇,就在于她更加古朴,更加纯洁,更加自然,一句话,“原汁原味”便是乌镇的风格。
一进乌镇,便给了我自然的感觉,镇主街两旁的住户悠闲地生活着。
乌镇的房子很古老大多数都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走进屋里各种配套设施很齐全也挺现代的。
整条主街除民俗馆、酒坊等参观点,其余的房舍大多是民宿、客栈、会所等。
欣赏完了乌镇的美景后,我们就直奔杭州了,到了杭州后虽然感觉到满身疲惫了,但是一想到的杭州的西湖美景,和热闹的河坊街等等。
休息了一天,第二天我们向杭州西湖进军,去看浪漫爱情发生的地方,他们相遇的断桥,共撑的油纸伞,共赏的美景我们都将一一观看。
西湖的美景真是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还有那远处的雷峰塔,给人一种庄严,不可抗拒的气势,让人觉的庄严肃穆。
西湖旁那一栋栋木制小屋出售者当地的特色物,有丝巾,手帕,纸伞,小扇,还有杭州的简单刺绣。
看完了西湖的美景,于是我们去了观前街,在这个热闹的街道上充满浓烈的风俗气息,这里的有许多各式各样的饰品,中国的旗袍看上去各式惹人一新,再就是他们的装修,多数都是以实木作为展示柜与围墙相结合的很有古朴的韵味在里面,在吊顶上他们大都是采用简洁的方式,因没有
华丽的装饰很多。
看完了观前街,我们遇到了一位好心的阿姨对我们说杭州的九溪很漂亮,那里有一个瀑布,而且那里还是杭州特色的龙井采茶基地。
于是我们便乘车去了九溪的瀑布,不过还真的是很美,呼吸着大自然的气息真的好像是人间天堂一样好多的新婚夫妇在这个美景下拍他们爱的见证。
看完了瀑布我们来到了龙井村,这里的村民更是热情,邀请我们到他们家里和当地的龙井茶,但我们觉得不好意思便没有去。
他们每一家的房屋都相当于是一户别墅,但在装修上斌不是像现代别墅装修的那么华丽,而是富有一种当地淳朴气息的实木装修风格,然后在实木外面经打磨再刷上一层亮油。
这一天的收获还真是各种美景尽收眼底啊。
其次,我们去了中国美院,美院的建筑还真是可以用3个字解释“黑白灰”也许是提调中的奢华吧,整体采用了白墙、青砖、小青瓦、茅草、竹子这些传统建筑与景观元素校园里重复出现。
整体感觉不管是建筑外立面是以简洁大方又蕴含传统屋顶样式的继承。
是传统建筑符号的再创作。
在一个建筑中,利用传统灰色瓦片搭建的屋檐这一语言,层层叠加上去,给出了屋檐全新的使用方式。
在室内内部装修上也是简洁大方不拘谨繁琐。
还在意犹未尽诉说杭州的美景,杭州的行程就告终了,我们就要踏上去苏州的美景了,在去苏州的路上我们去了南浔这个水乡美景之地欣赏美景,这里有许多当地的纪念品,我和宿舍的同学们都买了纪念品来记录着
美好回忆。
欣赏完了南浔
我们就坐车直达苏州了,
到达苏州市已经是傍晚
了,导游带我们坐船游览
了护城河游览苏州夜景。
在第二天的时候,在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去了目前中国最大的室内设计公司“金螳螂”真的像做梦一样不敢相信,金螳螂公司设计了许多国内以及国外的建筑及装饰。
而且公司的人待人热情,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装修样板间,真的是以华丽的出身,不管是它的欧式线条,还是家具选材都是奢华大气。
在第三天我们去了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艺术性博
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是国内唯一一座由贝
聿铭亲自设计的博物馆。
来之前,老师一直
是这样讲的,说实话,没有见到苏州博物馆
的时候,一直觉得它不过是个普通的博文
馆,到了以后,真的十分震惊,这座建筑的
设计简直是太有艺术性了。
这是刚入馆时,看到的第一个场景,当
时看后,很震惊,他以拙政园的墙为背景,
塑造了一面立体的山水画,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说,如果在阴雨天,天空飘洒起小雨,就真的分不清到底是画还是假山了。
这是他又一个让人震撼的地方,他在馆内建造了个类似于瀑布的装饰,整面墙以独特的方式,流淌下来,让人敬佩不已。
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
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
面一层,地下一层的格式,高
度未超过周边的古建筑。
博物
馆的色调以粉墙黛瓦为基本元
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的深灰色石材作顶和墙面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
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
博物馆的造景设计从古典园林的精髓中提炼而出,由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竹林等组成的写意画面体现着园艺的创新。
紧接着我们这些天还去了拙政园、狮子林、观前街等等。
这一路真的可谓是收获不断。
伴随着这些美景与收获我们的采风也到了尾声,2013年11月1日我们坐上了回来大大巴车,这一次的采风应该对我来说真的是硕果累累。
采风小结
这一路边走边看,边看边学,边学边悟。
从北走到南,既看到了现代都市的美景又看到了江南水乡的柔情,看到了千奇百态的建筑又看到了
内部的室内装饰。
每经过一处,便惊讶于一处的美,惊讶于人类的才智。
设计是一个开阔的工作,一个好的设计师就应该是一个幻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有开阔的视野,大胆的想象力,不能够局限于一种思想,一种模式,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突破。
我们要更加开阔自己的眼界,向更远的地方看,做更多的尝试,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