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电影艺术表现美学特征从艺术创造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上看,电影艺术的表述情态可以分为再现的表述逻辑和表现的表述逻辑。
前者追求的是写实的美学效果,后者试图达到的是造梦的艺术目的;前者似一位朴实无华的村姑,不事装扮,时时呈现出清水出芙蓉般的天然之美,后者像一位时髦迷人的都市女郎,喜涂脂抹粉,爱披金戴银,处处呈现出精心妆扮的人工之美;前者近似于物的‚单纯显现‛,后者近似于物的‚出庭受审‛(波德莱尔语);前者营造的是王国维所谓的‚写境‛,后者营造的是王国维所谓的‚造境‛;前者体现了黑格尔式的正命题,后者体现了黑格尔式的反命题,这一正一反,恰好构成了电影艺术的完整表述逻辑。
一、再现的表述逻辑1911年,法国导演路易•费雅德为高蒙公司拍摄了一套巨片,总称《真实的生活》。
他在广告上称,这些影片‚绝不允许带有丝毫空想,它们所反映的乃是人和事物确系如此的情况,而不是应该怎样的情况。
‛①路易•费雅德的观点恰好反映了电影艺术的一种表述逻辑:可以像镜子一样再现‚真实的生活‛。
其实,早在卢米埃尔的影片中,电影艺术再现的表述逻辑就体现得十分明显。
此后,在法国诗意现实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等影片中,再现的表述逻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诗学特征电影艺术再现的表述逻辑最基本的诗学特征是客观性。
所谓客观性,是指电影艺术要立足于现实,忠实于现实,而不能绕开现实,到主观的天地中进行随意的神游。
法国安德烈•巴赞的电影美学理论是对电影艺术客观性的一种有力诠释。
其理论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电影影像的本体论。
巴赞认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
照片作为‘自然’现象作用于我们的感官,它犹如兰卉,宛若雪花,而鲜花与冰雪的美离不开植物与大地的本源。
‛‚它完全满足了我们把人排除在外的、单靠机械的复制来制造幻像的欲望。
‛②也就是说,影像与被摄物具有同一性,所以,电影能再现物体的原貌。
影像本体论是巴赞电影美学理论的基础。
泰国电影《永恒》观后感《永恒》是一部由泰国导演阿彼·波瓦那科斯特(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执导的电影。
这部电影于2010年上映,获得了国际电影奖项的认可。
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它所传递的深层含义和独特的表现方式深深打动。
独特的叙事方式电影《永恒》采用了一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通过交叉的故事线展示了不同人物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纠葛。
导演不拘泥于传统的剧情结构,而是通过片段式的叙述,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超现实、梦幻的世界。
这使得电影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让观众通过自己的感知去理解电影中的情节和角色关系。
自然与超自然《永恒》在揭示自然与超自然之间的关系上做出了独特的探索。
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和角色让我联想到了泰国传统的神话和信仰,它们与现代人的生活发生了交集。
导演将自然界和人类的精神世界融合在一起,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联系以及人类对超自然现象的感知和理解。
这种融合的方式让人们反思我们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类对于超自然世界的思考和接纳。
静谧的氛围和细腻的情感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被镜头细致入微地呈现出来,给人一种静谧而安详的感觉。
导演运用细腻的画面语言和适时的音乐搭配,将情感传递给观众,让观众与角色们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
通过观影体验,我仿佛进入到了电影中的世界,感受到了角色们的情感体验,思考人类生活的意义和存在。
对时间的思考《永恒》中对时间的思考是这部电影的核心主题之一。
电影以线性时间和非线性时间相互交织的方式展现了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和理解。
导演通过一些象征性的情节和符号,探讨了时间的流逝、时光的变迁以及人类活动中的时间维度。
通过观察人物的生活和内心的变化,电影呈现了时间流逝对人类情感和记忆的影响,使观众在思考时间的概念和人类对时间的感知中得到启发。
思考人类存在和生命意义《永恒》将观众带入了一个深沉而富有哲理的世界,引发了我对人类存在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电影中的人物们面对着生命、时间和超自然现象等重要的话题,他们的选择和经历都反映了人类的困惑、挣扎和渴望。
电影《永恒》观后感《永恒》是一部泰国电影,影片由M.L. Pundhevanop Dhewakul执导,Ananda Everingham、Chermarn Boonyasak主演,影片根据泰国同名小说改编,于2010年09月16日正式上映。
一位叫做帕博的缅甸木材富商遇到了一位叫做玉珀蒂的曼谷女子,并深深地被她的美艳所吸引,并展开追求,并抱得美人归。
帕博把玉珀蒂接回他在森林中的家里。
在封闭林场的家里,玉珀蒂生活烦闷。
此时她遇到一位年轻而又帅气的男子,这名男子正是帕博的侄子商蒙。
相处中两位年轻人暗生情愫,而后两人无法抑制住自己的情感,终于越过防线,有了肌肤之亲。
两人承诺要永远相爱,直至天崩地裂。
不久之后,两人的不正当关系被帕博发现。
被妻子与侄子背叛的帕博大发雷霆,却无法阻断玉珀蒂与商蒙之间的感情。
濒临崩溃边缘的帕博答应让两人在一起,但却命人用重铁打造一副铁链,下令将玉珀蒂与商蒙用此铁链锁起,永生永世不得分离,直至海枯石烂。
被铁链牢牢锁住的两人如愿以偿必须相伴直至永远,而此时,誓言中会永恒存在的爱恋,却因这铁链的牵绊悄悄产生了裂痕。
这个裂痕将给玉珀蒂与商蒙,甚至整个木材商家族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爱情片《永恒》改编自同名泰国经典文学名著,而这也是该本名著第三次被人搬上大银幕。
前两次改编分别在1953年与1980年。
两次改编都极为成功,皆是可以载入泰国影史的经典之作。
本片的泰语名《ชัวฟ้าดินสลาย》直译为中文是“天崩地裂”的意思,意为世界的终结。
片中的爱情不但在口头承诺中会一直爱到“天崩地裂”,两人的身体也因为铁链而必须相处直至永远。
2010年版的《永恒》男主角商蒙的饰演者是泰国影帝阿南达(Ananda Everingham),女主角玉珀蒂的饰演者则是因《爱在暹罗》而被大家喜爱的珀莱(Ploy Chermarn Boonyasak)。
影片导演Pantewanop Tew akul其实是泰国著名的老牌电影导演之一,拍摄《永恒》之前已淡出影坛13年之久。
浅析泰国电影的文化特征泰国电影拥有独特的文化特征,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从题材、风格和主题等方面对泰国电影的文化特征进行浅析。
一、题材特点泰国电影的题材多样,兼具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特点。
在现实主义方面,泰国电影常常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传达普通人的生存困境和心理矛盾。
电影《冷水泼过头》描绘了贫苦家庭的辛酸生活,电影《拍岸》讲述了癌症患者的心路历程,这些电影通过真实而细腻的画面展示了泰国社会的一面。
而在理想主义方面,泰国电影也倾向于讲述梦想和爱情故事,营造温馨和积极的情绪。
电影《马帕尼》以一个残疾倒卖彩票的孤儿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的坚持和正能量,给人以鼓舞和勇气。
二、风格特点泰国电影的风格鲜明,以真实和温情为主导,注重对细节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
在画面方面,泰国电影通常以充满自然景色和富有情感的镜头为特点,给观众带来舒适和温暖的感受。
《天使之眼》追求着光线的柔美与和谐,电影中多采用自然光线和渐变的色调,营造出一种唯美的视觉效果。
而在情感表达方面,泰国电影注重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演技和情感的释放,将观众带入到故事情节中。
三、主题特点泰国电影的主题丰富多样,既涵盖了社会问题,也体现了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无法拥抱的你》以同性恋题材为背景,呈现了社会对于不同性别关系的偏见和歧视。
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坚持自我和爱的力量,展示了平等和包容的重要性。
泰国电影还常常运用佛教哲学和文化元素,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关系。
《见证奇迹》讲述了一个患有脑瘤的女孩,通过佛教的启发和信仰,最终触发了自愈力,并以其积极向上的态度感染了身边的人。
这些主题的呈现使泰国电影更贴近生活,打动观众的内心。
泰国电影以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在国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力。
它的题材多样,既关注社会问题又追求理想主义,风格真实温情,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表达,主题丰富多样,既包含社会议题又涉及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泰国电影的独特魅力,使它成为了展示泰国文化和价值观的窗口,也为观众带来了思考和感动。
Jl:\\l:LR>国际视野美的觉醒泰国CHAVANA对中国现代珠宝首饰的启发文/陈小雨陈小雨,川渝博士联合会副秘书长、NGTC珠宝玉石鉴定宝石学家、英国FGA国际珠宝鉴定师、美国注册高级首饰设计师。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饰学院学习期间,在该校X-Lab创业孵化基地创立了北京卿美珠宝文化有限公司,并且在清华大学校内创业比赛获得了三等奖-多次深入斯里兰卡、泰国、缅甸宝石矿区考察,多次参加日本、香 港等国际珠宝展。
美学鉴赏大师蒋勋在《美的觉醒》里说过这样一段话:1XX9年.梵高从窗户看外面.满天繁星,后来便创作出了让后人叹为观止的《星空》设计与绘画一样,我们首先需要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进行美的创作设计的目标不是眼前的苟且,而是征服星辰和大海在泰国,就有这么一家在珠宝设计领域里征服r星辰和大海的珠宝品牌.它的名字叫會瓦纳(CHAVANA)百年品牌的装饰艺术Z旅CHW ANA在泰国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传承,造就了它有一双美的眼睛和充满灵气的手它的设计神秘、丰富、典雅.拥有跃然纸上的律动.触摸心跳的感动1914年.一个移居泰国谋个的中国家庭在曼谷珠宝中心BaanMor街上开了一家名为“Minn Te<k"(米恩泰克)的小珠宝店其创始人凭借出色的交易技巧,热情的服务态度.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很快就让这家珠宝店受到曼谷精英人士的欢迎.后來,经过几十年默默的设计沉淀.终于在1984年,它的第:•代传承人带着米恩泰克这个品牌占进了全球盛名的瑞士巴塞尔展.创造出了杰出的装饰艺术和受爱德华启发的作品.塑造「后來成为梅森的标志性风格的特征.在2014年.为庆祝W年大庆.米恩泰克第四代传承人推出品牌査瓦纳(CHAVANA).因CHAVANA这个品牌名字来源于家族姓氏.可以看出这是在向品牌创始人真诚致敬査瓦纳的珠宝作品总是充满「神秘、丰富、典雅的味道.这归功于他们的设计师广泛的旅行,从大自然、艺术、建筑、异国文化等多方面汲取创作灵感CHA'ANA这个百年珠宝品牌故事也来源于设计师们不断吸取的灵感.他们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吐故纳新的创造力.将装饰艺术和爱德华时代的尤素转化成CHA\的标去性风格.引领神秘而乂时尚的复古风潮CHAVANA作品——《神秘埃及》78国际视野CHAVANA作品一孔雀开屏》装饰艺术以装饰艺术元素作为传播载体.广泛传播艺术文化CHAVANA在设计中大量运用装饰艺术风格描绘自己的作品.连品牌插图都是浓浓的装饰艺术味道其实.伊斯兰艺术在许多历史时期和地区也包含了大就的装饰艺术相较于欧洲.中国的装饰艺术启蒙就要晚一些装饰艺术并非早期的被誉为“精致艺术”的中世纪艺术.中世纪的欧洲虽然存在艺术.例如手稿和纪念雕塑的出现.但是最负盛名的艺术还是那些金尺的作品.如铸铜或象牙雕塑:CHAVANA运用的爱徳华时代(公元1900年-191()年)元素.主要取材于西方建筑、装潢和「:艺品.但是其风格更趋向于明快、简练,这得益于19世纪的设计革新.比如艺术手丁.艺运动、新艺术运动这一风格.无不沉浸在18世纪晚期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优雅形式的复占中爱德华风格.是从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借鉴而来.简洁而不失优雅,冇节制地使用装饰艺术比如.流行的母题有涡卷纹、缎带纹、花串垂环纹、贝壳纹、扇纹.CHAX ANA在其花卉系列珠宝作品中运用得淋漓尽致CHAVANA的设计里常有很多手绘装饰.色调变化细腻的花卉和自然景观.这种风格也被称为美国殖民地风格仰望星空,向刃史寻求答案深入研究CHAVANA的设计风格以后,我们发现设计师不是为了做设计而设计.他们拥有尊重并且热爱生命的仪式感.追忆历史的神秘感。
电影《误杀》的美学探析《误杀》讲述的是发生在泰国边陲小镇的故事。
原本生活状态平和安稳的一家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旅居华人李维杰靠开设一家网络公司来照顾家人的生计,并有两个可爱乖巧的女儿。
为人谦和、厚道,给周围的朋友、邻居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这种平静的生活随着大女儿去参加夏令营的活动而被骤然打破。
李维杰所代表的是生活在这个小镇里,无力反抗权威部门的普罗大众。
看似平静安和的生活下掩藏着力图争破牢笼的躁动之心。
在这个权力至上的小镇上,普罗大众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权力,听从权威。
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之后,李维杰深知在法律面前,他们只有无尽的卑微、孤独与无助、弱小与贫瘠,生命的咽喉瞬间被扼住,但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的安危,向所谓的权威部门奋起反抗,李维杰决定消除掉所有埋藏尸体的证据,并利用电影中蒙太奇手法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间掩藏真相,与警方展开了精神上的殊死搏斗较量。
1. 审美格调:蒙太奇的时空交错《误杀》这部影片整体的叙事风格是以中心主旨“误杀”为线索,通过蒙太奇的剪辑方式,让罪犯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里交错行进,借此来与警方展开意志与精神的角逐、较量。
影片采用了环环相扣,前后相呼应的整体叙事结构,其中也提及了一些较为经典的影片,并采用这些影片中的经典桥段来向其致敬。
影片开头借由李维杰之口向颂叔讲述了《监狱风云》中罪犯逃跑的桥段,从两个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颂叔对于影片的结尾部分不是很满意。
颂叔说到:花了这么大的功夫,最后却死在了棺材里,这是什么狗屁结局。
在颂叔看来也许最好的結局就是两个人都活着离开监狱,过上不在担惊受怕,受人约束与管制的正常生活。
李维杰却持相反的看法,“一定要逃出去才是好的结局吗,这样的结局紧张而又刺激”,在他看来,这个结局也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影片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为电影增加了一定的厚重感与神秘色彩。
颂叔与李维杰的这段对话暗示了本部影片最终的发展方向是在监狱结束,预示着李维杰以后在监狱里的生活是最好的结局。
泰国文化在泰国电影中的体现作者:陈娴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16期【摘要】近年来,泰国电影异军突起,形成了亚洲电影的“泰国模式”。
泰国电影从生活化形态、质朴表演、本土表演元素、演员的选择等方面形成了特定的美学风貌,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泰国文化。
本文将着重介绍泰国文化在泰国电影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泰国文化;泰国电影;本土特色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8-0094-01一直以来,亚洲电影势力主要集中在中日韩等国,而近年来泰国电影在不断的发展改革中也步入了电影先锋之列。
泰国电影中到处透露着浓郁的泰国文化气息,有平静的,有张狂的,都体现着本土文化特色,也正因为这些文化元素的添加,让泰国电影更具地域特色,更具视觉冲击力和魅力。
一、影片取材源于本土艺术源于生活,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电影中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画面设计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同时,所有的电影还会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都对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新的时期,泰国的电影艺术家们开始采用新的方式来发展电影事业,受体制影响,这一时期的电影不论是心理习惯还是审美习惯上都与观众的口味极为契合。
泰国电影中的社会主义现实感很浓厚,而电影情节也主要取材于民间故事及文学作品。
随着国际一体化趋势的日益推进,泰国文化开始融入新的西方元素,不管是在风格还是视听上,泰国电影都在逐渐发生着改变。
通过不同文化的跨界交融,泰国电影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有模式,这让泰国电影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中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有了新的发展方向。
像《熔炉》和《spotlight》这样牵扯多个角色并深刻挖掘某个领域黑暗面的作品在泰国并不多见,相反,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下的挣扎是泰国电影经常体现的主题。
举例而言,《晚娘》《永恒》都发生在西风东渐的时代(1920-1930)、殖民地化的氛围里、泰国上层贵族或大资本家的家庭中,男女主角一方面享受自由思想带来的爱情与性的愉悦,一方面又逃不出传统伦理的惩罚。
不同国家的电影美学概述不同国家的电影美学有着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以下是对一些主要电影生产国电影美学的概述:1. 美国电影:美国电影以其商业化、工业化和创新性而闻名,强调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
美国的商业大片通常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和刺激性,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同时,独立电影和小众电影也展现了多元化的审美取向,包括对人性、社会问题和文化多样性的探索。
2. 法国电影:法国电影注重艺术性和人文关怀,强调情感表达和个人主义。
法国电影往往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挣扎和成长,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其影像风格独特,画面优美且富有诗意。
3. 中国电影:中国电影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既有商业大片也有小众文艺片。
中国的电影美学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既有时尚的视觉效果,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同时,中国电影也在积极探索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表达。
4. 日本电影:日本电影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制作水准著称。
日本的动画电影在全球享有盛誉,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现实题材影片,关注家庭、人际关系和人生困境。
5. 意大利电影:意大利电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注重表现社会问题、历史反思和人文关怀。
其影像风格独特,色彩鲜艳且充满活力,配乐动听。
6. 韩国电影:韩国电影在过去几十年中迅速崛起,成为亚洲最重要的电影生产国之一。
韩国的犯罪片和爱情片常常探讨社会问题、人性和道德选择,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7. 印度电影:印度电影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多元的民族背景,展现出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印度的宝莱坞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其音乐、舞蹈和视觉效果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总的来说,不同的国家由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和审美观念的不同,会产生各具特色的电影美学。
泰国动作片的风格特征初探作者:黄兵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7期摘要:泰国动作片在21世纪初异军突起,成为泰式影像的标志性电影类型之一,在亚洲甚至世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泰国动作片呈现出不同于欧美动作片、中国香港动作片的“差异化”、“本土化”风格特征:传承民族文化的动作影像传奇,“寻找与拼搏”的叙事模式,写实性与跨越性的叙事空间,以及表现“暴力痛感”的美学倾向。
泰国动作片近年来面临着重复、僵化等问题与困境,如何重新“踢出一片天”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动作影像传奇;寻找母题;跨境叙事;暴力痛感中图分类号:J905.3363.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1-0124-03在进入21世纪以前,世界动作片的生产基地主要有三个:中国、日本与美国。
中国(香港)动作片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的亚洲电影市场风行一时,新世纪前几年,《卧虎藏龙》(2000)、《英雄》(2002)等影片再次掀起中国动作片新高潮,国际影响力巨大,近几年却逐渐走向疲软,在市场上不敌中小成本喜剧片、青春爱情片以及魔幻片等类型。
日本动作片具有自身鲜明的武打风格与文化特征,主要类型有武士片、剑戟片、黑帮动作片等,但时起时落,近年来影响减弱。
与此同时,欧美动作片则随着科幻片、魔幻片、灾难片等类型的流行而呈现出被边缘化的趋势,各类“高概念电影”中的动作场面也越来越依赖高科技手段,变成了种种“科技秀”与“特效秀”。
在这种大背景下,2003年随着《拳霸》上映,泰国动作片异军突起,可谓生逢其时。
泰国动作片既有效地借鉴了中国动作片的艺术经验,又吸收了欧美动作片的一些技术手段与制作理念,因此,既有“拳拳到肉,脚脚踢心”的写实感,又有酣畅淋漓的节奏感,并且将泰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影片中,成为一种既富含文化内蕴又颇具观赏性的动作片新形态,受到世界范围的欢迎。
作为后起之秀的泰国动作片,在主题内蕴、叙事模式、空间场景以及美学倾向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
2013届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毕业论文部分(一)戏剧戏曲方向(共计85题)1.当代校园话剧生存现状调查(以河南高校为例)2.平顶山或某地市话剧团体和剧场生态调查(实践性论文)3.某地戏剧和宗教的关系的考察和探析——以某一点或某一个层面为例4.地方戏曲和地方民俗关系的调查和探析(可具体到某一县市)5.平顶山地区节令演剧调查和探析6.河南某地区戏神考察7.马街书会的当代生存和传播探究8.从《歧路灯》看清代中原曲艺9.豫剧现代戏《村官李天成》(或《任长霞》)分析10.明代戏曲中的僧尼形象探析11.豫剧包公戏的流变26.杨潮观杂剧探析(以某一部为例)27.《长生殿》创作分析28.清代李玉戏曲的主题探析29.李渔《闲情偶寄》的戏曲结构理论30.杜丽娘形象新论31.明代某部杂剧的思想内涵或某个人物分析或者艺术特色的分析等32.《桃花扇》中的李香君(或侯方域等)形象分析33.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较探析34.郑廷玉杂剧中的吝啬鬼形象分析35.元杂剧中的“双城记”(开封和洛阳)36.豫剧(或河南曲剧)和民俗(可任选一部作品进行探析)37.元杂剧中的河南方言探析38.元代女真作家李直夫杂剧探析39.神仙道化剧探析40.《桃花扇》人物形象分析(如侯方域、李香君等)41.李渔戏曲作品的审美探析42.明代传奇《三元记》在地方戏中的传播43.杨家将故事在河南地区的发生和流变44.《长生殿》和唐明皇故事的流变45.豫剧常派艺术的文化精神和戏曲美学46.《西厢记》故事中的红娘(崔莺莺)形象新论47.《红楼梦》的戏曲改编探析48.青春版《牡丹亭》的传播及艺术49.元剧四大家的艺术特色(可任选其一)50.白朴元杂剧作品创作分析51.戏曲电影探析(以戏曲为主要表现形式和内容的电影,如《花木兰》、《天仙配》等)52.论西方戏剧对曹禺创作的影响53.《美狄亚》的女权主义重读54.《俄狄浦斯王》和《哈姆莱特》的命运观之比较55.《玩偶之家》和《雷雨》的人物关系链比较的分析56.李尔王和高老头的性格悲剧比较57.论契科夫戏剧《海鸥》的形象意蕴58.《等待戈多》的荒诞性和真实性59.从《伪君子》喜剧结尾看其悲剧内涵60.论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61.评《汉堡剧评》62.论《安提戈涅》的主题内涵或者人物形象或者情节结构或者艺术特色63.论尤奈斯库的戏剧观64.莎士比亚某部戏剧中人物形象分析65.“时事新剧”和清末讽刺小说探析。
泰国恐怖电影的分析作者:李欢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5期摘要本文对近几年来兴起的泰国恐怖电影进行了分析,认为泰国恐怖电影将本国的佛教文化和传统文化鬼文化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使泰国的恐怖电影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取得了一席之地。
关键词泰国恐怖电影佛教中图分类号:JJ905 文献标识码:A一直以来,恐怖片的市场主要以欧美的暴力血腥如丧尸和日韩的鬼怪恐怖为主导,但近几年来,泰国恐怖电影受到了许多观众的热捧,突破了重围,得到了高速发展,甚至在国际上也有一些广受好评的恐怖片,如《鬼妻》、《鬼影》、《吓死鬼》等。
泰国是一个拥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国家,在泰国,宗教寺庙随处可见,而且泰国民众对佛教也相当推崇,这种浓厚的宗教色彩使得泰国的恐怖电影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在影片中始终蕴含着佛教思想,宣传着佛教教义。
佛教源于古印度,流传至今分为主要两大派系,即北传佛教、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即现在俗称的大乘佛教,包括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
南传佛教,又称巴利语经典系佛教、上座部佛教,即现在俗称的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的一支)。
泰国所兴盛的是南传上座部佛教。
小乘佛教与我们所了解的佛教教义不同,我们中国所认为的佛教教义强调大慈大悲,普度众生,融合了大量的汉文化和儒道思想,是带有浓厚中华特色的汉传佛教的思想。
但小乘佛教一直坚持传承和保守佛陀的原本教法,不主张对佛陀的教法作过多的发挥和改变。
它更强调的是个人自身的度化,强调因果报应,重教尊佛,重视佛之说法,主张出家过禁欲生活以求佛果。
这些佛教教义直接影响了泰国恐怖电影的故事情节的制定和影片内涵的表达。
我们以泰国家喻户晓的一个鬼怪传说后来被拍成电影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恐怖电影《鬼妻》来举例,该片获得了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效三大奖项。
《鬼妻》讲的是一个小镇上有一对年轻恩爱的夫妻,丈夫被征召打仗,妻子这时正好怀有身孕在家等自己的丈夫归来,在生产的这一天这名妻子不幸难产身亡,而丈夫从战场上九死一生回到故乡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妻儿已经死亡,等到他回到家时依然与自己的妻儿一起生活,却不知与他生活在一起的是妻儿的鬼魂。
电影电视的美学特征肖旭电影、电视是继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之后,所产生的第七(加上“建筑”它就是第八艺术)和第九艺术。
它们作为一个大家族、一个大系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人类在语言、文字文化交流信息载体之后,又发明创造了第三文化信息载体——光电、磁波,电影、电视就是借助于光电磁波而成像、成声的,它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产物。
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电影、电视更加以迅猛速度向前发展着。
它的形象系列、时空观念、思维方式都以新的面貌出现,与当代世界、当代人的需求而合拍、相适应。
它正在从初级阶段的纯技术、非艺术和次文化形态的局面向大艺术、大科学、大文化的形态转化、上升,成为人类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影——“第七艺术”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杜在1911年发表了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著名论著,在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
电影是将艺术与科学结合而成的一门综合艺术。
它以画面为基本元素,并与声音和色彩共同构成电影基本语言和媒介,在银幕上创造直观感性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的主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方法。
电影语言。
任何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电影也不例外。
电影语言作为银幕上视、听形象的总合,由蒙太奇、画面、声音等构成,集中体现为银幕造型。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特殊的表现形式,它是将不同的镜头、场面和段落,根据创作构思和剧情发展组接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蒙太奇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是电影美学的重要元素,也是电影的基本表现手段。
此外,电影作为视听综合艺术,电影语言还包括画面造型、色彩造型、声音造型等,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为电影提供物质技术条件,电影语言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电影的分类。
电影诞生,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百多年。
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黑白片到彩色片,宽银幕、环幕、立体电影、3D 电影……品种繁多;从艺术角度上说,侦探片,歌舞片,西部片,历史片,科幻片等等,琳琅满目。
作者: 张成珊
出版物刊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56-60页
主题词: 电影表演 美学特征 艺术表演 戏剧演员 电影艺术 角色 电影演员 表演艺术 观众 演员表演
摘要: <正> 演员的表演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部影片有好的剧本、导演,而演员表演不成功的话,就会“砸锅”。
反过来说,剧本某些不足之处,导演有的地方处理不当,可以通过演员出色的表演来弥补。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差别的呢?这就涉及到电影表演的一些美学特征。
本文想对此作些探讨。
一、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电影和戏剧同属表演艺术,然而两者表演的方式、特点、要求是不同的。
著名的艺术理论家G·居易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指出:“多表演,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之间的相互交流,积极参与具有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的剧情发展,这是戏剧表现根本不同于电影表现的三个优越。
2021/7上传媒新思维视听广角21世纪以来泰国爱情电影中女性角色的变迁阴揭亚超摘要:女性角色是全世界各国电影艺术中极为重要的塑造对象,而在亚洲电影版图中,颇具文化特色的泰国电影占有一席之地。
泰国电影经历了两次巨大的发展,一是在二战之后美国扶持下社会相对稳定,泰国电影实现了长达四十多年的繁荣,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泰国电影的“黄金时代”;二是在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影响下泰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其电影产业随之崛起。
21世纪以来泰国爱情电影中的女性角色逐渐从模仿到自我的突破,进而开始标新立异,她们不再是电影中边缘化的存在,而是有思想、有理念,能够独当一面的新女性形象。
关键词:泰国电影爱情电影女性形象21世纪以来的泰国电影发展迅猛,成为亚洲电影的又一股新力量,被称为“泰国电影新浪潮”。
从电影创作的艺术特色来看,类型化创作、民族化风格以及国际化视野是21世纪以来泰国电影创作的显著特征。
泰国电影的美学意向在新世纪中逐步成熟,作品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在这个过程中,泰国爱情影片创作者以女性作为一个独特的切入点,以她们的视角为出发点去审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存在意义。
近年来泰国的电影作品从女性在事业、家庭、爱情、思想各个方面的变化出发,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她”,这些爱情影片为观众描绘出的女性形象,从最开始借鉴热门角色,一步步转换成为立足于泰国本土,积极融合外来文化,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人物。
泰国爱情电影中女性角色的模仿阶段(2001-2010)此阶段的泰国电影经历过“黄金时代”以后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立的电影产业体系,但是女性角色的塑造仍然停留在模仿中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其他国家热门角色的基础上。
此阶段泰国爱情电影的女性角色缺少本土文化的特色,单纯的复制其他国家电影中的经典女性形象。
2004年在美国拍摄的泰国片《二月》(February )讲述了一个流落异乡的男人和一个失去记忆的女人的故事,他们都在学习如何与陌生而又熟悉的自己相处,最终爱情让他们冲破了尘世的蒙蔽,挣脱了精神的桎梏,但有得必有失,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
论泰国电影的美学特征(1997-2010年)
对于1997-2010年既获国内外奖又获得好票房的七部泰国商业
艺术片的美学特征研究方法以电影叙事结构与视听语言分析为核心,运用人际或大众传播及后现代艺术概念,附加符号学、心理学及社会文化方面理论,对既具备艺术性,又不失商业性的七部影片进行分析及探索,发现创作者与大众美学的相似点在于影片反映社会文化的“思想性”,和影片各种类型美学的“娱乐性”,而影片该结合娱乐与思想性在当代大众审美中寻求的平衡点为:运用对社会状况与爱有关的适合普遍观众情感的主题,创作出充满本土文化的故事细节。
基于普遍观众一致性理解或同意的冲突,如表现家庭观念与性别问题冲突的同性恋与青春成长片《暹罗之恋》,表现政治冲突影响的传统音乐比赛传记片《最后的木琴师》,表现全球化与通讯技术冲突影响的爱情歌唱与嘲讽社会片《走佬唱情歌》等。
影片通过好莱坞的情节模式,让观众猜测的好和坏的灰色主角而为了爱、自尊、而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愿意冒险并不顾自己的生理与安全,随着普遍观众对宗教教义、本土文化与社会美德赞颂的共同精确度的情节进展解决冲突。
开拓新大众审美现实主义戏剧化的导演叙事风格适当混合叙事类型,如用让观众自感的现实画面讲述少年沉重成长经历的恐怖片的《鬼宿舍》,用现实戏剧冲突明显讲述神话传说爱情片的《鬼妻》或讲述黑帮传纪片的《喋血青春》等。
在顺序并插入过去的时空,影片通过日常生活的物体,插入民俗的信仰、虚构与情感的特征符号,表现含义、预兆及气氛。
影片运用后现代艺术概念的色情与暴力为故事的内在机制,
推动故事的发展与解放观众的潜意识,及运用怀旧的环境造型让观众能享受到回忆中过去与现实文化结合的美好,如主角经常从美好的现代广播剧想象泰国六十年代古典电视剧的《午夜之爱》等。
这七部影片都以不同的形式和本土文化浓厚的内容表现出商业与艺术的成功结合,并代表泰国电影走入国际视野,因为它们的创作都是来源于当地人民在某种环境下的生活或状态,朴素与喜爱乐趣的个性,带有日常生活方式的观念与习俗,以及宗教信仰、哲学思想的印记,于是其电影美学都深刻反映了泰国民族文化的特征,所以观看各个国家的电影就等于观看各个国家的独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