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风险防范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38
合同法律风险防范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第一部分合同签订阶段风险及防范1、对方当事人缔约能力风险风险一:合同效力待定的风险无权代理、限制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是否有效取决于有处分权人、被代理人的事后追认,但追认是对方的单方行为,主动权在对方,对其有利才追认,不利则不予追认。
防范:签订合同前要审查对方是否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能否履行合同上的义务,,对自然人而言是否成立,对企业而言则是否具有法人地位,是否已经注册成立。
涉及标的物处分或转让的,审查该方是否对标的物具有处分的权利(包括其是否所有人或具有处分权),必要时要求对方对自己的处分权作出保证。
风险二:合同欺诈的风险对方盗用其他单位签订合同或以虚假的单位签订合同。
从合同法的角度上分析,被假冒单位没有做出交易的意思表示,不是合同上的当事人,不会承担任何合同上的法律责任,而假冒单位或个人不是以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合同根本不存在,也不能追究其合同上的责任。
如果造成己方的损失,该假冒人可能根本没有能力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目的在于利用合同进行欺诈,骗取己方的财物。
防范: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签订合同前要对客户的资信信息、资信档案、信用状况、信用等级进行调查了解,最大限度地控制客户信用和违约风险。
签订合同时要审查对方的信誉和履约能力,包括对合同承办人的资格进行审查,必要时应查看对方的营业执照和企业年检资料,确定对方是否为依法注册并有效存续的法律主体,了解对方的经营范围,以及其资金、信用,经营情况,是否具有法定的资格进行合同项下的业务。
同时对合同经办人尤其是签字代表进行审查,查看对方开具的授权委托书,包括该授权委托书签字盖章是否真实、授权范围是否明确,有无存在涂改之处,以确定对方签约人的合法身份和权限范围,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对于标的额大的交易或需长期履行的合同,还应到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调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能力。
风险三:签约能力禁止的风险风险:单位内部不具备缔约资格的职能部门订立合同、法律禁止某些主体订立特定合同,合同一律无效。
采购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培训课件一、前言在采购过程中,采购合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约束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文件。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采购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本课程将着重分析采购合同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措施,以便采购人员更好的理解采购合同,降低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利益。
二、采购合同法律风险分析2.1 条款不明确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如果合同条款不明确、缺乏明确的定义和解释,将会给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双方带来诸多困扰。
在条款不明确的情况下,将会导致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纠纷频繁发生,给企业造成损失。
因此,签订采购合同时应该要求在合同中对所有条款进行详尽的定义,为合同履行奠定清晰明确的基础。
2.2 风险分担不明确采购合同中应该明确风险的分担,防止出现因交货、质量、迟延等原因导致的纠纷。
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应明确货物交付的时间节点,货物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所有风险由具体的责任方承担,防止因交货导致的纠纷。
2.3 违约责任不清晰在采购合同中,违约的情况经常发生,而且涉及的赔偿金额往往不菲。
因此,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应该对违约责任进行充分的约定和明确,在发生违约情况下,迅速采取补救措施。
2.4 法律适用不明确采购合同涉及到不同的法律体系,因此,签署采购合同时需要明确采用哪个法律适用,防止在跨境交易中出现非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三、采购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措施3.1 明确条款内容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双方应该充分的对合同中的条款进行详细的定义和说明,减少条款不明确导致的纠纷发生。
3.2 明确风险分担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风险分担责任,明确货物在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所有风险由具体的责任方承担,防止因交货导致的纠纷。
3.3 明确违约责任在签订采购合同时,双方应该充分明确违约责任以及对应的违约赔偿金额,以便在违约情况下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4 明确法律适用在签署采购合同时,应该明确具体采用哪个法律适用,防止在跨境交易中出现非必要的风险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