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陶瓷窑炉发展趋向
- 格式:pdf
- 大小:251.30 KB
- 文档页数:3
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陶瓷行业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陶瓷行业也在不断地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行业趋势、市场需求和前景等方面对陶瓷行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内容如下:一、行业趋势:1. 智能化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然趋势。
陶瓷行业同样面临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和挑战。
智能陶瓷产品具有更高的智能集成度和智能互联性,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2. 环保节能趋势: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环保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
陶瓷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荷。
因此,研发环保节能的陶瓷制造技术和产品成为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
3. 个性化定制趋势: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趋个性化,需求从大众化向个性化、差异化转变。
陶瓷作为一种装饰材料,个性化定制尤其重要。
该趋势推动陶瓷行业朝着个性化定制、小批量生产的方向发展。
4. 创新设计趋势:陶瓷产品的设计创新是提升陶瓷行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设计创新不仅包括产品外观设计,还包括陶瓷材料、工艺和生产工艺的创新。
随着陶瓷行业竞争的加剧,创新设计将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
二、市场需求:1. 建筑陶瓷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对陶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陶瓷砖、卫生洁具等建筑陶瓷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2. 生活陶瓷需求:生活陶瓷产品是指餐具、茶具、装饰摆件等。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活陶瓷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3. 工业陶瓷需求:工业陶瓷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医疗等行业。
随着这些行业的发展,对高性能、高强度、高耐磨、高绝缘等特殊要求的陶瓷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三、前景展望:1. 创新技术将推动陶瓷行业发展:陶瓷制造技术的创新将推动产品设计、材料性能和工艺等方面的提升,进一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2. 智能化转型将提升陶瓷产品附加值:智能陶瓷产品的出现将提升陶瓷产品的附加值,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为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陶瓷产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陶瓷产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引言陶瓷,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不断创新,陶瓷产品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陶瓷器皿,而是涉及到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电子陶瓷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从陶瓷产品行业的现状出发,探讨其发展趋势,带领读者深入了解这一行业。
二、行业现状分析1. 陶瓷产品种类繁多在当前市场上,陶瓷产品已经涵盖了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工艺陶瓷、电子陶瓷等多个领域。
每一种陶瓷产品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质量和美观的需求。
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对品质生活的追求,陶瓷产品的品种和规格也在不断增加。
2.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陶瓷产品制造技术的提升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陶瓷工艺不断创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了陶瓷产品的质量和品质的提升。
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也让陶瓷制造更加高效、精准。
3. 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迅速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陶瓷产品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之一,陶瓷产品的出口量居全球前列。
在国内市场,陶瓷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涵盖了建筑、家居装饰、餐饮等多个领域。
4. 竞争激烈,品牌效应凸显陶瓷产品行业竞争激烈,国内外知名陶瓷品牌层出不穷。
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品牌效应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知名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三、发展趋势展望1. 技术创新成为发展主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渗透,陶瓷产品制造业也开始迎来技术创新的时代。
以3D打印、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技术已经在陶瓷制造业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从定制化到个性化的转变。
2. 绿色环保成为关注焦点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绿色环保成为陶瓷产品制造业的发展重点之一。
无污染、低放射性、无公害成为陶瓷产品的发展趋势,生态陶瓷、环保陶瓷等新产品将会受到市场的追捧。
3. 定制化需求增加消费升级带来了消费个性化的趋势,陶瓷产品市场也不例外。
当前陶瓷窑炉设计与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陶瓷行业在开发研制新型陶瓷窑炉方面,注重应用高科技与新技术研制窑炉新产品,尤其在结合节能、提高烧成效率、缩短烧成周期,提升陶瓷产品烧成质量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确立了多项专利与技术发明。
日本陶瓷行业在新型窑炉研制方面的许多做法,值得借鉴与参考。
1、以高新技术推动窑炉研制现代化窑炉的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重视技术创新,以高新技术来推动创新。
重视基础学科研究,大胆吸收其它行业科研成果,运用到新型窑炉设计与研制中来。
现在,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窑炉实现了窑机一体化。
窑炉机械设备加工精度高,定位准确,选用最优质的材料依照最佳方案设计、制造出各种窑炉产品,因而能保证窑炉的质量与工作性能。
目前,各发达国的窑炉公司更加注重市场信息,自行开发或购买专利,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来研制开发最新式的窑炉设备,从而保证了窑炉设备与烧成技术的领先位置。
目前,建筑卫生陶瓷使用的窑炉,在设计、研制与制造方面,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如喷嘴、各种耐材、监测仪器及信息处理等关键性设备采用电脑控制加工、生产水平与加工精度提高。
许多窑炉产品的各个部件由数十家乃至上百家企业协作生产,最后组装而成。
一台先进的窑炉往往凝聚了燃烧技术、材料技术、节能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领域的研究成果,高新技术领导着窑炉技术发展的新潮流。
现在,建筑卫生搪瓷行业已普遍采用的辊道窑与梭式窑窑炉,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喷嘴燃烧系列及轻量化的炉体,节省占用工作场地及操作方便,梭式窑炉均采取向上打开窑门,内部为全陶瓷纤维棉结构。
梭式窑炉的烧成采取人工操作与全自动控制两种方法。
人工操作式的梭式窑炉装配全自动控制系统后,即可实现全自动无人化操作。
全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温度测知,氧度监测、自动供气与闭气开关可自动调节式、自动烟囱闸板开启开关及电脑信息处理及指令部分组成。
一座4m3的全自动控制梭式窑炉,烧成性能稳定,便于控制,烧成效果好等,是未来即将大规模普及的主要窑型。
国内外陶艺的发展状况现今,我国的陶艺属于发展阶段。
那么,关于国内外陶艺的发展状况,你了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内外陶艺的发展状况,希望能帮到你。
国内陶艺的发展趋势随着陶艺热的逐步升温,陶艺制品获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亲手做陶艺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之余放松精神释放自我的又一休闲方式,这样即能很好地发展陶艺事业,又增近了与陶艺家的学习和交流。
中国陶艺正处于发展中,从几年前各地陶吧的兴起,逐渐让人们了解了陶艺,陶艺正在走进家庭。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的教育部门从素质教育出发,把陶艺列入了教学课程,这样从小就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从中锻炼了动手能力,非常好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成果。
国外陶艺的发展状况陶艺是一个国际性的艺术语言,尽管是处于不同的时代,世界陶艺的发展也有着相应的共同的特性。
美国、日本在世界现代陶艺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0世纪下半叶,美国陶艺迅猛发展。
以彼得?沃克思(Peter Voulkos)发启的“奥蒂斯革命”成为的现代陶艺开端,不仅开创了现代陶艺的新纪元,也使美国的陶艺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涌现出鲁迪?奥帝欧、保罗?苏特纳、鲁斯曼等优秀的陶艺家。
美国人一方面将世界各地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注入其艺术形式中,丰富其艺术表现的的内容,另一方面,在美国绘画、雕塑以及其艺术教学体系所呈现的自由和热情激励美国艺术家打破清规戒律,自由的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
而这一时期的欧洲陶艺经历着变革,一方面美国的表现主义对欧洲的陶艺产生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东方国家传统文化和艺术也影响了欧洲的陶瓷艺术。
20世纪五六时年代的日本陶艺也经历着变革,在传统和创新中寻找出路,其中一部分艺术家摆脱了器皿的艺术创作核心的传统,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陶塑作品。
总之,世界现代陶艺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艺术作品展现出不同的风貌,随着现代陶艺世界性交流的加深,为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提供了各种发展的契机。
陶器的发展趋势
陶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审美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发展趋势:
1. 个性化定制:人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
陶器制造业可能会发展出更多的定制化选项,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的需求。
2. 环保可持续: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陶器制造业可能会使用更多的环保材料和生产方法,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3. 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陶器制造业可能会利用先进的技术,如3D打印、CAD设计等,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4. 创新设计:陶器设计可能更加注重创新和独特性,以满足消费者对独特和艺术性的需求。
5. 融合传统与现代:陶器可能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创造出具有历史传承和现代风格的作品,以吸引不同消费群体。
6. 多功能性:陶器可能具有更多的功能性,如保温、隔热、抗菌等特性,以满足人们对实用性的需求。
总的来说,陶器的发展趋势是向个性化、环保可持续、技术应用、创新设计、融合传统与现代以及多功能性等方向发展。
海外高端陶瓷产业发展趋势海外高端陶瓷产业发展趋势引言陶瓷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品和装饰材料,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长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海外高端陶瓷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海外高端陶瓷产业的发展趋势展开论述,并提出对于该行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海外高端陶瓷产业发展现状目前,海外高端陶瓷产业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以其丰富的陶瓷文化传统和优秀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例如,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发展陶瓷制作工艺的民族之一,以瓷器和陶土工艺品闻名于世。
韩国和日本也有着悠久的陶瓷历史,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技法深受世界范围内的赞誉。
欧洲地区的意大利、德国、英国等国家也以其精湛的陶瓷制作工艺和创新设计而成为该行业的重要力量。
此外,北美地区的美国和加拿大也在高端陶瓷产业方面有着显著的发展,特别是陶瓷艺术品和雕塑方面。
目前,海外高端陶瓷产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陶瓷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海外高端陶瓷产业的制作工艺和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使得制作出来的陶瓷产品更加精美、精确和精细。
例如,原本只能手工制作的陶瓷制品现在已经能够通过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线来实现,大大提高了制作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其次,海外高端陶瓷产业的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设计理念的革新和设计师队伍的壮大,陶瓷产品的外观设计和装饰工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不仅能够满足功能性需求,还能够在美学上给人以视觉享受。
制作工艺、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使得海外高端陶瓷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较强的艺术性。
第三,海外高端陶瓷产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端陶瓷产品的需求也愈加旺盛。
高端陶瓷产品在家居装饰、艺术品收藏、礼品馈赠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将高端陶瓷产品作为推广本土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方式,引领了该行业的市场增长。
窑炉形态发展历程窑炉作为一种古老的烧制器具,其形态经过了长期的演变和改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窑炉的形态发展历程。
最早出现的窑炉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的窑炉主要是由土坯垒成,形状简单,功能有限。
这种初级的窑炉多用于烧制陶器和石器等简单的工艺品,燃料多为柴火或动物粪便。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窑炉的形态也逐渐丰富多样。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宫殿式窑炉和垁窑。
宫殿式窑炉的特点是整体制作,形似宫殿,燃料用煤炭和木炭。
垁窑是一种大型陶瓷烧制窑炉,形如斜缝,燃料主要为煤炭。
这种窑炉的出现使得中国的陶瓷工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升。
到了公元1世纪,窑炉形态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窑炉类型。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龙崖窑、明窑、哥窑等。
龙崖窑是中国唐代的一座大型窑炉,其形状独特,如同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
明窑是中国元代的一种大型窑炉,其采用了四面开口的设计,方便烧制大量的陶瓷器物。
哥窑是中国宋代的一种特殊窑炉,其采用了内外二层的结构,能够获得更高的燃烧温度,提升了瓷器的质量。
到了17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为窑炉的形态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工业化国家开始使用以煤炭为燃料的高炉、炼铁炉等大型窑炉,用于生产炼铁、玻璃等大规模的工业品。
这些窑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成为当时工业革命的象征。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窑炉的形态发展又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电窑、气窑、煤气窑等新型窑炉相继出现。
这些窑炉采用新的燃烧方式,使得烧制过程更加简便和环保。
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使得窑炉的控制更加精确和智能化。
可以说,窑炉的形态发展历程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最初的土坯窑到现代的智能窑炉,窑炉的形态不断演变和改进,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窑炉的不断进化和创新,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为人类的生活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国外窑炉发展历程窑炉是一种用于燃烧和加热的设备,历史悠久且多功能。
国外窑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需求和技术条件逐渐发展出了各种类型的窑炉。
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窑炉被广泛用于陶瓷制作。
希腊人和罗马人掌握了高温烧制技术,将窑炉用于陶瓷的生产,生产出了许多精美的陶器和瓷器。
随着中世纪的到来,欧洲的窑炉开始发生改进。
人们开始将窑炉用于金属冶炼和玻璃制造。
这些改进使得窑炉的温度控制更加精确,成为当时重要的工业设备之一。
到了18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推动了窑炉的进一步发展。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窑炉能够更高效地燃烧燃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这一时期,窑炉在铁矿石的冶炼、炼钢和炼铝等重要工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世纪的窑炉发展更加多样化和先进化。
燃料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窑炉可以使用更多种类的燃料,如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
窑炉的结构和操作方式也得到了改进,热效率和温度控制更加精确。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外窑炉的发展逐渐关注环保性能。
各种烟气净化技术被应用于窑炉中,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另外,新型的窑炉热能回收技术,可以将窑炉排出的废热用于发电和供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国外窑炉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
通过引入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窑炉操作过程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靠。
同时,智能化窑炉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窑炉的运行状态,提高生产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
总之,国外窑炉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改进。
从最初的陶瓷和金属制造,到工业革命的推动,再到现代环保和智能化的要求,窑炉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并且在技术和应用层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国陶瓷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陶瓷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历史与现状(一)伟大的发明我国有多处遗址出土1万年前的陶器。
陶器,它是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是史前时代最好的历史纪录,创造了彩陶、黑陶和白陶工艺。
商代前11--17世纪创造了有釉的原始瓷器。
这是陶发展为瓷的第一个飞跃。
东汉25--220年创造了青瓷器与黑瓷器,实现了陶转为瓷的第一次伟大飞跃。
唐代618--907年,三彩、白瓷、青瓷、青花在历史上有名。
宋代960--1279年陶瓷遍布全国,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瓷器至今仍享有盛名。
瓷都--景德镇,具有悠久的制瓷历史,在汉代前206年就开始生产陶器。
景德镇,原名新平,又名昌南,出产制瓷原料,交通方便。
宋代景德年间1004--1007年,这里专门生产细瓷,在瓷器上标有“景德年制”字样,由于瓷质精美,全国闻名,遂改名景德镇。
后成为元、明制造御用瓷器中心及清至现代全国制瓷中心。
全国陶瓷行业发展很快。
景德镇、德化、醴陵称华夏三大瓷都;宜兴、佛山亦有陶都之誉。
中国人首先发明瓷器,利用瓷器,然后把它和它的制造技术通过“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各国。
汉代前206--220年时,正值西方罗马帝国时代。
当时,中西交流开始频繁,由新疆经波斯、叙利亚以达到地中海各国的陆路,史称“丝绸之路”。
唐代618--907年时,交、广、泉、扬州四大港的船舶经波斯湾、巴士拉、巴格达至埃及。
日本学者称这条路为“瓷器之路”。
(二)中国制瓷技术的外传8世纪开始,日本、越南、泰国等先后从我国学到了制瓷技术。
同时,我国有不少人到日本、南洋等地传授制瓷技术;918年,高丽(朝鲜)在康津建立窑厂,仿造中国瓷器;11世纪起,制瓷技术先后传到了波斯、埃及、西班牙、土尔其、意大利、荷兰、法国、英国和德国;1682--1719年,德国麦森人造出了硬质瓷。
仿造中国的白瓷、宜兴窑瓷。
(三)我国陶瓷工业现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特别是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改组改造、陶瓷工业发展很快。
窑炉形态发展现状
窑炉形态是指窑炉的外观形态以及燃烧方式。
随着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窑炉形态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的演变。
传统窑炉形态主要是以地炉为主,如明窑、邢窑等。
这种窑炉形态在燃烧方式上主要依靠木炭、柴火等作为燃料,燃烧温度较低,热效率不高。
另外,这种窑炉形态多数是开放式的,煤尘、烟尘等排放问题严重。
现代窑炉形态主要是以立式锅炉、水管炉、转子炉等为主。
这些窑炉形态在燃烧方式上采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作为燃料,燃烧温度高,热效率较高。
同时,现代窑炉形态多采用封闭式设计,通过烟气净化设备对煤尘、烟尘等进行处理,减少了污染排放。
在窑炉形态的发展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窑炉形态。
例如,电阻加热窑炉主要用于电子元器件的烧结、熔融等工艺。
这种窑炉形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加热温度和速度可控,能够满足高温、快速加热的需求。
另外,光辐射窑炉是一种使用激光或者其他光源进行加热的窑炉形态。
光辐射窑炉具有加热速度快、能耗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光伏、半导体、材料加工等领域。
冶金窑炉是一类十分重要的窑炉形态。
其中,高炉、炼铁炉等用于铁炉石的冶炼,电弧炉、感应炉等用于金属的熔融和铸造。
总的来说,窑炉形态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形态到现代形态、从开放式到封闭式、从传统燃料到多样化燃料、从低效率到高效率的过程。
未来,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窑炉形态可能会朝着更加高效、低排放、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陶瓷产业发展趋势一、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由于消费者在生活水平、文化背景、艺术欣赏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进而对产品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市场上单一品种的生产与销售难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据预测,未来国际陶瓷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明显变化,其主要特点表现在质量高、功能全、花色多、造型新颖,产品朝着多元化趋势发展,在国际陶瓷市场上,产品朝着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正在朝着另一个方向——个性化方向发展。
个性化产品起来越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因此各个国家的陶瓷产品正在由大众化向个性化转变。
二、产品生产中心转移近代以来,世界陶瓷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欧亚两大洲,其中是用陶瓷产品,亚洲占65%,欧洲占30%,而高档陶瓷生产又产要集中在西欧的英、德、意、法等国家,由于陶瓷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造应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将工业生产转向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在向劳务费用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转移。
尽管在中国历史也有不少优秀的制陶作坊,近年来在全国各地也不断的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制陶厂家。
福建的德化白瓷,莹白而带透明感,生产的佛像相当有名;山东博山的黑瓷,风格朴实,是北方一带的生活用瓷;其它一些诸如近年来崛起的广东佛山、广西石湾等出有相当不错的制陶厂家,但是远在元朝就已经奠定了瓷都地位的江西景德镇在现代人的心目中依然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景德镇的瓷器一直以来以瓷质细腻,瓷薄如纸,其声如馨而闻名于世,它生产的瓷器向来都受到了普遍的欢迎和喜爱。
因此它作为制陶中心的地位在普通百姓心中是至高无上的。
三、中国的传统瓷器更受欢迎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中国的陶瓷发展到如今各种的流派是有着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的,众所周知,西方的陶瓷工艺是由东方流传过去的,当然在漫长的岁月流逝过程中,西方的陶瓷出慢慢拥有自己的风格。
但是由于历史、文化等的原因,中国的消费者还是更喜欢中国的传统瓷器。
不过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等,有部分消费者会倾向于时尚的国外瓷器。
陶瓷窑炉行业呈现的特点及趋势分析(附报告目录)1、陶瓷窑炉行业是工业窑炉行业的一个分支,也是陶瓷机械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陶瓷窑炉通常是指在陶瓷生产制造过程中用于对陶瓷坯体进行高温焙烧、干燥的窑炉及其相关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含艺术陶瓷)、电工陶瓷、化工陶瓷、特种陶瓷等主要陶瓷制品的生产制造领域。
陶瓷窑炉作为陶瓷工业的关键设备,被业内称为陶瓷生产过程的心脏。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20-2026年国内外陶瓷窑炉市场供需格局及前景预测报告》我国陶瓷工业历史悠久,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龙窑、阶级窑、馒头窑、景德镇窑等陶瓷窑炉都闻名于世,但现代工业意义上的陶瓷窑炉发展却长期落后于西方先进发达国家。
20 世纪80 年代我国开始从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大量引进技术先进的陶瓷生产线,陶瓷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在对国外先进陶瓷窑炉技术引进、吸收和消化的基础上,结合国内陶瓷工业的特点,不断对窑炉技术进行改进和自主创新。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陶瓷窑炉生产行业,其中部分建筑陶瓷窑炉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陶瓷窑炉制造企业整体上呈现规模小而散的格局,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窑炉生产企业仍然偏少。
(1)窑炉节能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我国现代陶瓷窑炉行业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实现了窑炉装备的国产化。
在建筑陶瓷辊道窑方面,国内辊道窑领先企业自主研发的窑炉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也有部分辊道窑设备外销到国际市场。
我国自行研制的超宽体节能辊道窑,在生产效率、自动控制等方面已经达到国外同类窑炉的性能与技术水平,这充分表明我国窑炉制造技术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但从整体上看,国产窑炉产品与意大利等陶瓷机械装备发达国家产品相比,在节能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国内部分窑炉产品能耗较高,以地砖生产的能耗为例,国内平均烧成热耗水平为2.57千克标准煤/平方米砖,部分窑炉高达3.09千克标准煤/平方米砖,与意大利先进窑炉相比,能耗高出20%~50%。
第4l卷第1期2005年2月中国陶瓷CHINACERAMICSV01.4lNO.1Feb.2005综述与评述中国陶瓷热工技术和窑炉的发展水平与前景一尚(陕西科技大学,力明成阳712081)摘要:对2o世纪最后2o年我国的窑炉热工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做了一个回顾,在此基础上对陶瓷窑炉及其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前景做了展望。
将回顾的结果归纳成14个问题,逐一做了评述;然后指出我国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技术水平较高、配套基本齐全的陶瓷窑炉产业,主要窑型一辊道窑、窑车式隧道窑和梭式窑均已达到或接近2o世纪9o年代国际先进水平。
现在,我国的陶瓷窑炉产业不仅已经可以为国内的陶瓷行业提供成套的优质窑炉装备,而且还可为其他一些行业提供部分的工业炉装备,并已具有出口这些窑炉装备的能力。
关键词:陶瓷,窑炉,工业炉,热工技术,窑炉产业中图分类号:TQl74.6+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卜9642(2005)O卜OOO卜061引言国外陶瓷工业的窑炉热工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至70年代初,随着燃料结构的改变,即由燃煤、重油等转向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轻油等,实现了窑炉热工技术的三大突破:(1)高速调温烧(喷)嘴的发明和使用;(2)新型、高级耐火材料和隔热材料的广泛使用;(3)精密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的采用。
在这三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了以推板窑、辊道窑为连续式作业窑炉代表,以梭式窑(抽屉窑)、高帽窑(钟罩窑)为间歇式作业窑炉代表的全新一代窑炉。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窑炉设备,同时也引进了相应的热工技术。
随着设备及技术的引进、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由于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陶瓷工业及窑炉的要求,也由过去奉行的“高产、优质、低消耗”逐渐转向追求“优质、低耗、高产、灵活、绿色”等更能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目标。
我国的陶瓷窑炉热工理论工作者也为我国窑炉热工技术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