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海勃湾区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5
乌海市胡杨岛景区的介绍乌海市胡杨岛景区介绍胡杨岛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是乌海市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胡杨岛是乌海市的一个人工岛屿,位于乌海市市区东南方向,东临黄海湾,南濒大海。
岛上以胡杨林为主,绿树成荫,景色宜人。
胡杨岛是一座以胡杨树为主要景观的岛屿,岛上种植了大量的胡杨树,使得整个岛屿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胡杨树是内蒙古的特有植物,也是乌海市的市树。
每年秋季,胡杨树叶会变成金黄色,枝条上的胡杨果也会成熟,使得整个岛屿变得金灿灿的,非常美丽壮观。
登上胡杨岛,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海洋,沐浴在清新的空气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岛上有一条环岛公路,可以漫步其中,欣赏胡杨林的美景。
公路两旁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胡杨树,树冠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宁静和祥和的感觉。
胡杨岛还有一些特色的景点,如胡杨广场、胡杨湿地公园等。
胡杨广场是岛上的中心区域,广场上有一座高大的胡杨雕塑,象征着胡杨岛的繁荣和美丽。
胡杨湿地公园是一个生态保护区,保护了胡杨树和岛上的其他动植物。
在这里,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到胡杨树的生长状况,了解胡杨树的生态特点。
除了欣赏胡杨树,胡杨岛还有一些其他的活动和娱乐设施,如儿童游乐场、餐厅、商店等。
儿童游乐场是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和游戏项目,可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餐厅提供各种美食,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菜肴。
商店有各种纪念品和特产,可以购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家。
在胡杨岛上还有一些活动,如观鸟、野餐等。
岛上有许多鸟类栖息地,吸引了许多鸟类在这里栖息和繁衍。
游客可以准备好相机,观察和拍摄各种珍稀的鸟类。
野餐是岛上的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游客可以在岛上的草地上铺开毯子,享受美食和自然的美景。
总的来说,乌海市胡杨岛景区是一个集自然景观、生态保护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壮丽的胡杨林,有独特的生态环境,还有各种娱乐设施和活动。
无论是追求自然风光还是寻找休闲娱乐,胡杨岛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乌海简介概况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中国唯一的内陆港口城市,东
邻鄂尔多斯市,南接包头市,西南与巴彦淖尔市相连。
全市总面积
4,290平方公里,人口约为68万。
乌海市的名字来源于蒙古语“乌海盐湖”之意,因为该市有几座
盐湖。
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市中心的“小海”和位于市区南部的“大海”。
乌海市经济以港口、航运、化工、盐化为主导产业。
其港口是内
陆港口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港口之一,年货物吞吐量已经达到
7000余万吨。
而盐湖则是该市的又一重要资源,产盐、制盐已经成为
市民们的传统产业。
此外,乌海市也是一个旅游城市。
从市区出发,可以到达萨拉齐,盐湖、野马营、马蹄湖等著名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千里山生态工业园区概况千里山生态工业园区是经XX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座落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境内,位于海勃湾城区以北 18 公里处,西距 110 国道、包兰铁路线 8 公里,丹拉高速公路贯穿园区,乌海新地进出口建在园区内,西临飞机场,南靠神奇的金沙湾,总面积 20 平方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电力、水利、通讯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有利于投资建厂。
千里山生态工业园区按照“一园多区”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区域性特色经济,积极倡导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并举之路,全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千里山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投资者至上为宗旨,对入区企业本着“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原则,为投资商提供便捷、高效的“包办式”服务,精心构心构筑良好的“人文环境”,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和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共同繁荣!千里山生态工业园区企业入驻与管理暂行办法(20XX5月24日海勃湾区政府第四次常务会议通过 )(返回顶部)第一条为加强对入驻千里山生态工业园区企业的管理,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园区,促进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千里山生态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园区管委会)按照本办法行使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能。
第三条允许符合环保标准要求,项目投资额一般不低于 1000 万元(高新技术、环境保护与国家鼓励发展的其它产业,投资规模不受限制),且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项目入驻工业园区,禁止在工业园区兴办国家产业政策淘汰、技术工艺落后、污染环境的项目。
鼓励在工业园区内兴办下列项目:(一)高新技术产业;(二)有利于地区资源深度转化和综合利用与延伸产业链的;(三)环境保护产业;(四)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其它产业。
第四条入园申报与审批程序(一)凡拟在工业园区内投资兴办企业且符合入驻条件的,投资者应当向园区管委会提出申请,并出具资信等相关证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与立项批复,报园区管委会初审。
乌海历史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直辖市,是一座新兴的资源性工业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区,总人口45.91万人,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乌海地区只有410名居民。
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的开通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各族儿女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云集这里。
1961年10月1日,海勃湾市和乌达市正式成立,分别隶属于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
1976年1月10日,乌达市和海勃湾市合并,成立乌海市。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和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同时还是“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开发运行的大通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臵。
市政府所在海勃湾区距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526公里,距巴彦淖尔市临河区151公里,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150公里,距鄂尔多斯市东胜区392公里,距阿拉善盟巴音浩特镇188公里。
1988年乌海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实验区和对外国人开放城市,享有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成组配套,得天独厚,是一片待开发建设的热土。
乌海市矿产资源储备量大、品位好、易开采,并且相对配套,工业利用价值高。
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有37种。
乌海市水土光热资源丰富,黄河流经市区105公里,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蔬菜瓜果生产,是国内可与新疆吐鲁番地区相媲美的优质葡萄生产基地,乌海市无核白葡萄在全国农业博览会上两次获得金奖。
物华天宝,地杰人灵。
乌海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三个世界级的旅游产品,一是桌子山岩画群,是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艺术珍品,分布广、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古朴,在国内外岩画界占有很高的地位;二是被学术界称为“活化石”的国家级保护植物四合木;三是拥有亚洲之最,长40米、底径1米的石炭纪硅化木。
凤凰岭办事处长青社区基本情况长青社区3850户、总人数10029人;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东接人民路、西到建设路、南起黄河西街,北至凤凰岭西街;所辖10个小区,分别是蒙西B区小区、西水新港小区、银海花园小区、工行小区、方圆新村A区、卧龙居小区、华隆小区、华昌小区、中孚时代小区、气象楼小区;人口结构:长青社区共有党员83人,其中社区党员43人、在职党员16人、退休党员24人,60岁以上老年人605人、青少年892人、残疾42人、特困96人。
凤凰岭街道办事新城社区基本情况凤凰岭办事处新城社区位于海勃湾城区西北角,东到海拉路,西至铁路,南到海北大街,北至林荫大道,是一个地处城区边缘、流动人口相对较多的社区,区域总面积2平方公里,总户数3096户、共计7877人。
管辖小区共有12个:民贸南小区、民贸北小区、民贸小二楼小区、民贸北中行楼小区、盛世家园小区、花开四季小区、农林楼小区、贵族楼小区、贵族小二楼小区、规划楼小区、农场楼小区、聚民楼小区。
目前社区管理党员51人,在职党员272人,青少年160人,60岁以上老人372人。
凤凰岭办事处海拉西社区基本情况海拉西社区西起人民路、东至海拉路、南起狮城大街、北至海北大街,管辖面积1.5平方公里。
辖区内有15个住宅小区,分别为:蒙西经典花园、银海新都、建北小区、中孚人和小区、二水厂住宅楼、地税楼、民政楼、市政楼、中行楼、人行楼、邮政楼、土地楼、检察院楼、银监局楼、裕和苑。
总户数2689户,总人口6402口人,其中常住人口6082人,流动人口320人。
社区有党员54人,在职党员456人,离退休党员163人。
60岁以上老年人口692人,残疾人41人,特困53户。
凤凰岭办事处和平社区基本情况和平社区户数3623户、人数10087人;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南起狮城西街、北达海北西街、东街人民路;所辖小区28个,分别是新锐、海馨、饲料、莫海翠庭、检测楼、三业楼及小二楼、邮电、土地、108地质、法院楼、国税楼、客运、交通、如川、新元、新贵公寓、阳光花园、资开、人大、轻工及小二楼、就业楼、蒙西A区、团委、伊盟、凤办楼、汉璞楼,有物业小区3个、无物业小区25个。
乌海简介概况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盐湖城市。
乌海市位于华北地区的腹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盐湖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化工工业生产基地。
乌海市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渤海,是沿海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重要节点城市。
乌海市的交通非常便利,拥有京沈、京沪、京哈等多条高速公路穿过市区,同时乌海港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之一。
乌海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世界文化遗产——鄂尔多斯文化的发源地——白塔遗址。
同时,乌海市也是蒙古族和汉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和民风民俗独具特色。
乌海市的经济发展迅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重点发展盐化工、工艺美术、旅游业等产业。
同时,乌海市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在城市建设中注重绿化和美化,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和绿色出行等低碳发展之路。
乌海海勃湾区四中的环境介绍
乌海海勃湾区四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是一所优秀的中学。
该校拥有良好的校园环境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成长平台。
首先,乌海海勃湾区四中的校园环境十分优美。
整个校园坐落在宽敞的区域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
校园的道路宽敞整洁,校舍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学校内的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一应俱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探索的场所。
其次,乌海海勃湾区四中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学校注重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们充满激情,积极投入到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还是学生们的引路人和指导者。
此外,乌海海勃湾区四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学校设有多个实验室,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为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提供了良好的
条件。
图书馆内收藏了大量的书籍和学术期刊,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资源。
此外,学校还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读书分享、科技竞赛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乌海海勃湾区四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开设了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包括艺术、体育、音乐等,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社交能力。
总之,乌海海勃湾区四中是一所优秀的中学,拥有良好的校园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这里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摇篮,是学生成长的乐园。
希望更多的学子能够在这里收获知识,成就梦想。
乌海现状及投资环境介绍一、乌海概况乌海市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
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丰富。
多年平均9.6402℃,降水量159.8毫米。
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乌海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
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乌达和海勃湾两个县级市合并成立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和滨河新区管委会,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户籍人口44.5万),有蒙、汉、回、满等40个民族,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城镇化率96%,全国排名第四位。
乌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拥有“黄河明珠”、“乌金之海”、“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赏石之城”的美誉。
“黄河明珠”——乌海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开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的“乌海湖”,水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0倍、宁夏沙湖的5.4倍,使乌海市成为依山傍水、水绕城中、特色鲜明的独特格局,环境更加优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明珠”。
“乌金之海”——乌海市境内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
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有37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30多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左右;铁矿石储量600多万吨;煤系高岭土储量在1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石灰石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高品质的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白云岩、耐火粘土、硅石储量也很可观。
乌海市概况一、领导信息市委书记:鲍常青市长:侯凤岐分管城建副市长:王文杰二.基本情况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人口50万,有汉、蒙、回、满等25个民族。
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1.1亿元,增长19.7%;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68亿元,增长26.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7亿元,增长3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41元,增长12%;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9245元,增长12.4%。
乌海市矿产资源丰富,是一片待开发建设的热土。
乌海市矿产资源储备量大、品位好、易开采,并且相对配套,工业利用价值高。
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有37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30多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左右;铁矿石储量600多万吨;煤系高岭土储量在1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石灰石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高品质的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白云岩、耐火粘土、硅石储量也很可观。
邻近地区还有丰富的盐、碱、芒硝、太西煤等,这些矿产储量大、品质高、配置条件好,是发展化工、建材等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
围绕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集中组织实施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
PVC产能约占全国电石法制PVC产量的1/7,全部达产后200万吨。
已建和在建百万吨煤焦化项目15个。
一大批煤化工、精细化工项目进展顺利,焦炉煤气液化、重型汽车生产、LED灯、电缆、高岭土、陶瓷等项目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优势。
乌达区概况一、领导信息区委书记:丁欣亮(2009年)区长:包野分管城建副区长:朱晓峰二、基本情况乌达区位于乌海市境内、黄河之畔,辖一镇、七个街道办事处,以及经济开发区和高效农业开发区各一个,是乌海市所辖三个县级区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报告2020版序言本报告从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乌海市海勃湾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现状、趋势变化。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分析,提供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乌海市海勃湾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现状及发展趋势。
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乌海市海勃湾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数据分析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乌海市海勃湾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重要参考。
目录第一节乌海市海勃湾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现状 (1)第二节乌海市海勃湾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指标分析 (3)一、乌海市海勃湾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 (3)三、乌海市海勃湾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占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 (3)四、乌海市海勃湾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乌海市海勃湾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乌海市海勃湾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7)一、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7)二、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7)三、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7)四、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1)一、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1)二、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 (11)三、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分析 (11)四、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2)五、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2)六、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3)七、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3)八、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4)第五节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15)一、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二、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15)三、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15)四、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6)五、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6)六、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17)七、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17)八、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8)图表目录表1:乌海市海勃湾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表2:乌海市海勃湾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3: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现状统计表 (3)表4:乌海市海勃湾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占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比重统计表 (3)表5:乌海市海勃湾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4)表6:乌海市海勃湾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乌海市海勃湾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同全自治区年末户籍人口数量(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7)表12: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7)表13: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8)表14: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1)表21: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2)表22: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3)表24: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表26: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表27: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15)表28: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15)表29: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6)表30: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6)表31: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17)表32: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7)表33: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表33: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8)第一节乌海市海勃湾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现状乌海市海勃湾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9年):表1:乌海市海勃湾区户籍人口数量、三次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乌海市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广网2006-12-25[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大中小] [关闭]地理位置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黄河上游,毗邻宁夏,是华北与西北地区交汇处,东北、华北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宁蒙陕”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是新疆、甘肃、宁夏经济开发运行的东大门,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位置。
面积、人口、民族乌海市总面积1754平方千米。
除高山、裸岩等难以开发利用的土地外,有可利用土地约1282平方千米,其中:易农地200平方千米,现已开发利用农林地约70平方米千米。
全市建成区面积55.8平方千米。
乌海市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三个县级行政区。
总人口45.9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43.01万人,占总人口的93.68%,农区人口2.9万人,占全市人口的6.32%。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自然环境一、地貌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
历经沧海桑田,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三山两谷一条河”的基本地形地貌特征。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岗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
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
全市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
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全市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全市总面积的10%。
二、水文地表水年径流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丘陵区大于平原区和山区。
山区岩石裸露,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较大,一般在3—5毫米。
丘陵地区植被差,地面坡度较大,径流深1.5—3毫米,宽谷沟地植被较多,地面坡度缓,其土壤多为沙壤土,径流深在1.5毫米以下,个别地区沙化严重,不产生径流。
乌海市自然概况乌海市地处内蒙古西部,位于东经106°36′00″-107°46′14″,北纬39°10′00″-39°55′00″,是包兰铁路连接西北各省区的门户,是华北、西北两大地区的纽带和桥梁。
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草原,南连银川平原, 北近河套沃野。
南北长69公里, 东西宽42公里。
面积1754平方千米,东临鄂托克旗,西连阿拉善左旗,北与巴盟磴口县毗邻,南与宁夏自治区石嘴山接壤。
至2005年底人口46.50万。
共有2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24个,即:蒙古族、回族、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壮族、锡伯族、东乡族、布依族、藏族、苗族、土家族、鄂伦春族、彝族、侗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俄罗斯族、畲族、水族、土族、保安族、黎族。
市人民政府驻海勃湾区,邮编:016000。
代码:150300。
区号:0473。
拼音:Wuhai Shi。
【行政区划】乌海市辖3个市辖区。
设5镇16个办事处。
海勃湾区面积 529平方千米,邮政编码016000。
海南区面积1005平方千米,邮政编码016030。
乌达区面积 220平方千米,邮政编码016040。
2002年以后乌海市行政区划一览表【历史沿革】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击败匈奴楼烦王、白羊王,收复河南地(辖境今巴彦淖尔盟乌加河以南、鄂尔多斯高原),将原有九原郡改为五原郡,又增设朔方郡,郡治在三封县(今巴盟磴口县哈腾套海苏木的陶升井,又称麻弥图库庙古城)。
朔方郡下设10县,在今海勃湾地区设置沃野县。
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筑沃野县城(今海勃湾区北新地古城)。
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南匈奴浑邪王附汉后,乌达地区为武威郡之北境地。
东汉末年到三国、晋、十六国时期,活动在北方草原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号称“五胡”,大多进入长城以南,移居黄河流域。
他们互相争战或者与中原王朝较量,形成长时间战乱局面。
乌海市海勃湾概况
历史由来:
海勃湾区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是北方民族繁衍生息之地。
春秋时期为白翟(即猃狁之族)牧地。
战国时期属林胡牧地。
秦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海勃湾区隶北地郡。
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海勃湾区境内先后成为蒙、汉、回、满等20个民族活动的场所。
到明中叶以后,海勃湾地区为鄂尔多斯部的游牧地,并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海勃湾地区隶属鄂托克旗。
1955年,从鄂托克旗析出成为独立地区,先后称谓为卓子山矿区、海勃湾市,均隶属伊克昭盟管辖,1976年1月乌海市成立,海勃湾区为乌海市辖中心区。
“海勃湾”一词的由来:“海勃湾”一名是由蒙藏语“海若布刀亥”演变而来,意为“雄狮之湾”。
神奇的名字来自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成吉思汗时代,有一个名叫约勒道日玛的著名铁匠,曾在卓子山上为成吉思汗西征制作弓箭和甲胄,成吉思汗得胜后便把卓子山这片肥沃的土地赐给铁匠。
铁匠有一子,名海若布,生的犹如雄狮一般英武、剽悍。
久而久之,蒙古族牧民就以他的名字来称呼他的草地,于是,便有了“海若布刀亥”这个神奇的名字。
自然地理:
海勃湾区位于自治区西南部、乌海市东北部,东倚雄伟壮观
的卓子山(乌仁都喜乌拉)与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为邻;西隔滔滔奔流的黄河与乌达区相望;南至四眼井与海南区相连;北与鄂托克旗碱柜乡交界。
地理坐标东经106°46′至107°05′,北纬39°31′至39°52′之间,总面积529平方公里。
海勃湾区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乌兰布和沙漠南缘的中山丘陵、河谷及部分平缓起伏区内。
整个地势是东南高,西北低。
东南部以丘陵山地为主,西北部较为开阔平坦,平均海拔1100米。
海勃湾境内名胜古迹、遗址和景观也比较丰富。
主要有桌子山岩画:位于海勃湾区桌子山山脚沿线,迄今共发现五处,其中以召烧沟岩画最为著称。
召烧沟岩画距城区15公里处,系青铜器时代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遗迹,1986年9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已发掘出可辩认图形118幅,整个画面完整地磨刻在较为平缓的石灰岩坡面上,总面积650平方米,大多为神态各异的人面像,其中一些图形被有关专家鉴定为太阳神的象征。
古文化遗迹:主要有古汉城遗址,俗称“兰城子”,该古文化遗迹,位于海勃湾区城北11公里处。
尚存古城遗址东西长307米,南北宽294米。
并已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汉“五铢”钱,“半两”钱,各种文饰的陶片和残损的陶器及建筑陶器等。
城西北约百米处,还有一片汉代墓群,具有汉代一般墓室的建筑特点。
古文化遗址:发现有古文化遗址九处,包括一处秦古长城遗址,两处烽火台遗址,一处汉代古城遗址,两处汉代古墓
群,还有拉僧庙、迪延庙和卡布其庙三处喇嘛庙遗址。
此外,境内还有乌伦木山六字真言、黄河沿岸风光、胡杨岛等旅游景观。
改革开放以来,海勃湾区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区内涌现出了座座颇具现代气魄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群,加之城市道路的大力兴建,给排水工程设施的扩展完善,邮电通讯条件的改善,城市绿化面积的扩大,花园式城市建设的深入发展,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实行集中供热等,城区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自然条件:
海勃湾区属典型的极端大陆性气候。
特点是降水少,气温高,大风多,日照长,干旱严重,四季分明,冬长寒冷,夏短炎热。
海勃湾地区晴天多,日照极为丰富,是我国日照丰富地区之一,平均日照为3047.3小时,日照百分率在69%—73%之间。
年均降水量只有154.8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是内蒙古自治区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之一。
年平均气温为10.3℃(1961—1980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气温最高的地区。
年绝对湿度一般为6毫巴左右,年蒸发量为3500毫米左右,蒸发量大大超过降水量,差值在20倍以上。
年均地温不足20℃,最大冻土深度在163—178厘米。
海勃湾西北是乌兰布和沙漠,东边是桌子山,地处冷空气入侵门户,年平均风速较大,可达3.14米/秒,风向多为偏西北风或西北风,并且沙暴日数多,全年约为22—26天。
海勃湾地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灰漠土、棕钙土、栗钙土、风沙
土、草甸土、盐土等,其中灰漠土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土壤。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海勃湾区总面积52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50公顷,有林地面积5607.9公顷(包括四合木灌溉区),牧草地面积1.4万公顷(可利用面积1.2万公顷),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海勃湾区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并具有开采价值的矿产有能源、化工、建材所需的综合性配套矿产资源近30种,查明的矿床、矿化点近百余处,是一块具有开发建设价值的经济发展宝地。
其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灰岩、硅石、高岭土、各种粘土,次之有金属矿种十余种。
其中,煤炭保有储量10.4亿吨,占全市总储量近三分之一,素有“塞上煤城”之称;石灰岩远景储量40亿吨以上,氧化钙含量高,杂质少;粘土总储量50亿吨以上。
另外还有辉绿岩、角闪石、世界名贵的血红色大理石等。
水资源。
黄河是海勃湾区工农业用水的主要水源。
黄河流经全境,年均水流量321亿立方米,年最大流量达556亿立方米,这为地区工农业发展、人民生活用水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生物资源。
海勃湾区境内,除了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充足的水资源外,还分布着较为丰富的生物资源。
现已查明的野生植物有69科,181属,297种。
其中:饲用植物93种;药用植物30余种。
且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野生植物沙冬青、蒙古扁桃、四合
木、半日花和绵刺(又名“蒙古包大宁”)等。
其中:四合木属蒺藜科植物,是7000万年前第三纪的残存植物,世界上特有属种分布在我国190个属种中,桌子山地区就有稀世植物,它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行政区划:
海勃湾区辖一镇六个街道办事处,即千里山镇、新华街道办事处、新华西街道办事处、凤凰岭街道办事处、海北街道办事处、滨河街道办事处、卡布其街道办事处。
总人口26万,其中城镇人口18万。
居住着蒙、汉、回、满等20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