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
- 格式:pdf
- 大小:374.01 KB
- 文档页数:15
内蒙古第三产业经济结构分析引言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其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和就业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产业经济结构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第三产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第三产业是相对于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而言的,指的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部门。
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产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内蒙古的第三产业占地区GDP比重已超过50%,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与此同时,内蒙古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也持续增长,为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内蒙古第三产业经济结构分析然而,尽管内蒙古的第三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结构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内蒙古的第三产业结构偏向于传统服务业,缺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
其次,内蒙古的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明显。
再次,内蒙古的第三产业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竞争力相对较弱。
内蒙古第三产业发展对策为了促进内蒙古的第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第三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2. 加强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
3. 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内蒙古的第三产业核心竞争力。
4.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培养更多适应第三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5. 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政策,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结论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三产业发展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内蒙古第三产业经济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内蒙古的第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稳定支撑。
2009年乌海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21亿元,比上年增长22.8%,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14.25亿元,增长27.7%;第三产业增加值93.85亿元,增长15.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64147元(折合9394美元),比上年增长21.5%。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比上年降低了0.4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贡献率为75.3%,比上年提高24.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贡献率为24.5%,比上年降低了24.4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66.2:32.6 调整为1:68.8:30.2。
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24亿元,比上年增长29.3%。
财政支出总计46.52亿元,比上年增长47.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96%;医疗卫生支出2.56亿元,比上年增长90.86%;教育支出5.3亿元,比上年增长15.77%。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低于上年5个百分点。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2.1%,低于上年11.4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0.6%,低于上年2.4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指数为100%,低于上年4.3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1.3%,低于上年1.5个百分点。
除此以外,衣着类价格下降0.3%;娱乐教育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3.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0.6%。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涨0.03%,低于上年21.0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06%,生活资料价格下降2.9%。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涨1.93%,低于上年22.8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25.2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3.45万人。
居民收入调研报告怎么写5篇居民收入调研报告怎么写(篇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发展战略上长期实行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发展战略是日前城乡差距扩大的历史原因。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了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工业化体系,在当时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我们只能采取剥夺农业的方式,长期运用工农产品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高价出售工业品来积累资金,扶持工业的发展。
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农民迁入城市,形成了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迅速拉开了城乡差距。
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还存在于:当我国工业化体系建立之后,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重工抑农、以农补工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而是对农村和农民的掠夺采取了新形式。
如在城镇发展中,低价征用农村工地,改革开放20多年来,通过廉价占用上地资源途径,剥夺农民收入每年达几千亿元,20__年,各级城镇政府从上地一级市场获得收入1318亿元,企业从上地二级市场获得的收入高达7178亿元,从征用上地剥夺农民的收入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剪刀差’。
直到20__年,国家相继出台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降低和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加之粮食价格的恢复性上涨,才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略有缩小的情况。
2、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还是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首先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在生产领域,生产同种商品的众多生产经营者中,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其生产的商品符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可以获得正常利润;其生产的商品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发财致富;其生产的商品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和破产,沦为贫困者。
在流通领域,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不应求,其产品价格就上涨,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求平衡,则可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供过于求,其产品价格就会下降,甚至卖不出去,生产者就得不到正常利润,甚至亏损或破产,沦为贫困者。
乌海蔬菜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乌海蔬菜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引言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资源富集的沿海城市。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乌海的农产品以丰富的水果和蔬菜而闻名。
本报告将对乌海蔬菜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种植规模、市场需求、发展瓶颈等方面,以期为乌海市政府提供有关决策支持。
## 1. 乌海蔬菜种植规模根据乌海市农业部门统计数据,乌海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在近年来稳步增长。
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XX万亩,其中以露天种植居多,而温室栽培也逐渐兴起。
乌海市主要种植的蔬菜品种包括白菜、黄瓜、番茄、土豆等。
## 2. 市场需求分析乌海市的蔬菜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主要原因包括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食品的日益关注等。
尽管乌海本身的农产品供应能力较弱,大部分蔬菜都需要从外地运输,但市场仍对乌海产的新鲜蔬菜需求旺盛。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加,对高品质、有机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乌海市因拥有大量的沙土及荒地资源,有很大的潜力发展有机蔬菜。
这为乌海市的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 3. 发展瓶颈分析乌海市的蔬菜产业发展面临一些瓶颈。
首先,由于乌海市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燥且寒冷,不利于露天蔬菜的生产。
其次,乌海市的农民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了解程度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
此外,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农药残留和土壤污染问题也需要解决。
为了克服这些瓶颈,乌海市政府应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
此外,加强对蔬菜种植过程的监管,严禁违规使用农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 4. 未来发展方向未来,乌海市的蔬菜产业发展有以下几个方向:### 4.1 提高种植技术乌海市应加强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引进适应本地气候环境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率和经济效益。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乌海市人民政府市长侯凤岐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工作回顾2009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支持监督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奋力拼搏,攻坚克难,圆满、超额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5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53.8亿元,增长1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0亿元,增长64.7%,投资规模、增速均创历史新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增长12.5%;农区居民人均纯收入8400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亿元,增长20%。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工业经济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
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变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机遇,研究制定多项措施,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工业经济在全区率先企稳向好。
全年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户,预计全市17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5亿元,同比增长27.5%,增速居全区第3位。
围绕煤化工和氯碱化工产业,集中组织实施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
全年新增产能原煤930万吨、洗煤2650万吨、焦炭800万吨、PVC80万吨、水泥400万吨、电力装机106万千瓦。
全市58%的地方煤矿技改达到标准化要求。
骆驼山矿井项目即将投产;神华、黄河工贸、德晟等百万吨级以上重介洗煤项目建成投产;神华二期、德晟等8个百万吨级煤焦化项目顺利投产,西部煤化、榕鑫等4个在建百万吨级煤焦化项目土建工程基本完工;黑猫12万吨炭黑项目建成投产;华清能源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有序推进。
成功重整海吉氯碱公司,内蒙宜化40万吨PVC项目6个月建成投产,创造国内化工行业建设周期最短记录,乌海化工、君正科技等大型PVC项目全部顺利投产,PVC产能约占全国电石法制PVC产量的1/7;中联化工PVC及相关配套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内蒙古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解读报告2020版引言本报告借助数据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方面进行阐述,以全面、客观的角度展示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真实现状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制定战略、为投资者投资提供参考。
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解读报告的数据来源于权威部门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数据以事实为基准,公正,客观、严谨。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解读报告旨在全面梳理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真实现状、发展脉络及趋势,相信能够为从业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有意义的借鉴。
目录第一节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 (1)第二节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指标分析 (3)一、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二、全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 (3)三、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 (3)四、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4)五、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4)六、全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5)七、全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5)八、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通辽霍林郭勒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7)一、通辽霍林郭勒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7)二、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三、通辽霍林郭勒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分析 (7)四、通辽霍林郭勒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8)五、通辽霍林郭勒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8)六、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9)七、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9)八、通辽霍林郭勒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图表目录表1: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1)表2: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表 (3)表3:全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现状统计表 (3)表4: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全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统计表 (3)表5: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表 (4)表6: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7-2019)统计表 (5)表8:全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通辽霍林郭勒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全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通辽霍林郭勒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表12:通辽霍林郭勒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 (7)表13:通辽霍林郭勒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8)表14:通辽霍林郭勒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8表15: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9)表16: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通辽霍林郭勒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自治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录一、综合概述 (3)1. 报告背景 (4)2. 报告目的 (4)3. 报告范围 (5)二、经济发展状况 (6)1. GDP增长分析 (7)1.1 总体GDP增长趋势 (9)1.2 第一产业增长情况 (10)1.3 第二产业增长情况 (11)1.4 第三产业增长情况 (12)2. 人均收入与消费水平 (13)2.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2.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5)2.3 消费价格指数 (16)3. 贸易与投资状况 (17)3.1 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 (19)3.2 实际利用外资情况 (19)3.3 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21)三、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22)1. 教育事业进展 (22)1.1 学前教育普及率 (23)1.2 小学教育入学率 (24)1.3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4)2. 卫生医疗状况 (25)2.1 医疗机构数量与床位数 (26)2.2 医疗服务量与质量 (27)2.3 健康状况指标 (28)3. 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29)3.1 文化设施分布与利用率 (30)3.2 体育赛事举办情况 (31)3.3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2)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34)1. 空气质量状况 (35)2.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36)3.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37)4.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施情况 (38)五、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 (40)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现状 (41)2. 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发展 (42)3. 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与完善程度 (43)六、总结与展望 (45)1. 主要发现与结论 (46)2. 问题与挑战分析 (47)3. 发展建议与政策取向 (49)4. 未来展望与趋势预测 (50)一、综合概述本报告对 XX 行政区近五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统计分析,旨在为政府决策、行业研究和社会各界提供客观、准确且具备参考价值的数据支持。
在过去的五年里,XX 行政区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 XX,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经法纵览 ・310 ・改革开放以后青海与内蒙古经济发展比较敕勒牧歌 张 珂作者简介:敕勒牧歌(198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青海民族大学经济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
张珂(1989-)男,山东济宁人,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
进行区域经济比较,主要比较经济差异,经济差异在数量上表现为差距。
所以必须选择相应的测度指标,作为衡量各区域之间差异的标准。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青海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起点和结果的时刻以1978年及2013年为研究时间点。
发展速度分析分别以西部大开发前和西部大开发后为研究时间段。
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分别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两方面进行比较。
内蒙古和青海同属于欠发达多民族省区,在自然资源、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然而,近十几年内蒙古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举世瞩目,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内蒙古模式。
内蒙古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理论研究的热点对象。
在此期间青海经济虽有增长,但无论从发展总量、速度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内蒙古。
通过查找相关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法,分别对青海、内蒙古以及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力图从总体上把握青海和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特点,以便更具有针对性的对两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加以比较,使比较得出的结果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直观、更具比较性。
以色列研究现代化的著名学者艾森斯塔特认为:“各个社会都各有不同的现代起点”,且“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起点,极大地影响着这些社会的具体面膜及其所遇到的问题。
”据此而言,青海与内蒙古两省区由于历史发展前提的不同,在改革开放之初也有不同的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青海和内蒙古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东部省区,尤其是沿海发达省区。
青海和内蒙古作为欠发达民族省区和资源大省,西部大开发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呈现经济总量和质量差,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等相似特点。
对乌海市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能源、建材、化工、冶金是我市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其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8.3%。
为及时了解掌握目前四大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和优质服务,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乌海市能源产业发展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乌海市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能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龙头作用日益显现。
以煤焦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不断增强,带动了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支撑着乌海市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
(一)能源产业发展状况我市能源产业主要有煤炭、炼焦及电力生产三大产业集群。
近年来,通过对生产能力低于30万吨、储量低于600万吨的所有地方煤矿全部关闭,100万吨以下焦化企业全部关停,关闭小火电机组31.3万千瓦等举措,进行资源整合,构筑起能源产业发展新优势。
1、规模不断壮大。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能源企业64户,其中煤炭企业43户,炼焦企业12户,电力企业9户。
主要产品产量:原煤2973.4万吨,洗煤3093.2万吨,焦炭631.4万吨,其他焦化产品25.6 万吨,焦炉煤气4.3亿立方米,发电量121.6亿千瓦时。
从资产规模看,到11 月末能源生产企业资产总计达到41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占规模以上工业全部资产的64.4%。
从生产能力看,到2010年末,已形成年产原煤3064万吨,焦炭1360万吨,发电装机容量341万千瓦的生产能力。
2、生产快速增长。
2010年,能源生产企业完成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8%,占GDP总量的46.9%,同比增长32.3%,比规上工业增速高7.2个百分点。
拉动规上工业、GDP分别增长23.6、10.8个百分点。
3、效益稳步提升。
到2010年11月末,能源生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分别达274.3亿元、13.5亿元、22亿元,同比增长59%、40.6%、17.6%,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9.5%、63.4%、79.8%;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41869人,同比增长6.4%,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3.4%。
乌海市经济发展现状
乌海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是一座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近年来,乌海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在乌海市经济发展现状方面,该市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煤炭和海洋产业。
乌海市拥有丰富的煤炭储量,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乌海市坐落在辽东湾的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海洋经济发展成为乌海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涉及航运、渔业、海洋旅游等多个领域。
其次,乌海市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近年来,该市加大了科技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
乌海市已经成立了多个创新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科技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新资源,助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乌海市注重招商引资,吸引了一批优质项目落户。
该市积极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加强与各地企业的合作交流,提供便利化服务,为企业提供支持和保障。
目前,乌海市已经吸引了一批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为当地经济增添了新的动力。
最后,乌海市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
乌海市地处海洋环境敏感区域,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该市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推行绿色节能的生产方式。
同时,乌海市也加大了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对污染源的管控和监督,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乌海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该市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注重招商引资和生态保护。
乌海市的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将持续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福利。
/tjsj/ndsj/yb2004-c/indexch.htmYˆ= 238.5 + 0.75*X(0.86)(23. 3)R2=0.949 F=541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五、综合实验分析解答题(本大题共25分)根据我国2003年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X ,元)和年人均消费性支出(Y ,元)资料(见表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按照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建立的消费函数计量经济模型为:Y i = b 0 + b 1 X i + μi采用OLS 估计法对该模型的回归分析处理结果(运用Eviews 软件包进行处理)列于表1、表2、表3,请解读表中的有关信息并解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2中的信息写出相应的样本回归方程;进行结构分析和统计检验(显著性水平05.0=α);(2)根据表2、表3、表4、表5中的信息,检验模型是否存在自相关、异方差;若存在,请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3)若新增加一个地区,该地区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500元,请利用表1中的回归方程求该地区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点预测值及其95%置信水平的区间预测。
(4)写出通过Eviews 软件得到表2、表3的操作命令或菜单法操作步骤。
相关临界值(显著性水平05.0=α时):t 0.025(29)=2.045, t 0.025(30)=2.042, t 0.05(29)=1.699, t 0.05(30)=1.697, F 0.05(1,29)=7.60, F 0.05(1,30)=7.56n=31,k=1时:d L =1.36,d U =1.50;n=30,k=1时:d L =1.35,d U =1.49(k 表示解释变量的个数))(.12050χ=3.841 )(.22050χ=5.991 )(.32050χ=7.815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1 31 C 238.4742 275.9763 0.864111 0.3946 R-squared 0.949146 Mean dependent var 6433.182 Adjusted R-squared 0.947393 S.D. dependent var 1761.376 S.E. of regression 403.9945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90302 Sum squared resid 4733134. Schwarz criterion 14.99554 Log likelihood -228.997 F-statistic 541.2621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adjusted): 2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0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C 89.66192 282.2524 0.317666 0.7532X 0.761751 0.032266 23.60858 0.0000 R-squared 0.945773 Mean dependent var 6276.827 Adjusted R-squared 0.941756 S.D. dependent var 1557.381 S.E. of regression 375.855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79093 Sum squared resid 3814221. Schwarz criterion 14.93105 Log likelihood -218.864 F-statistic 235.4521表4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adjusted): 3 31Included observations: 29 after adjusting endpoints C 133.2128 265.6110 0.501533 0.6204 X 0.758355 0.030438 24.91443 0.0000 AR(1) 0.488791 0.198265 2.465345 0.0209 R-squared0.946468 Mean dependent var 6221.975 Adjusted R-squared 0.940044 S.D. dependent var 1555.177 S.E. of regression 380.8001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84987 Sum squared resid 3625217. Schwarz criterion 15.03846 Log likelihood -211.323 F-statistic 147.3357 F-statistic 1.691838Probability 0.202469Test Equation:Dependent Variable: RESID^2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C -1872182. 1113282. -1.681679 0.1038 X 422.7468 235.3726 1.796075 0.0833 R-squared0.107816 Mean dependent var 152681.8 Adjusted R-squared 0.044089 S.D. dependent var 298715.2 S.E. of regression 292055.9 Akaike info criterion 28.09904 Sum squared resid 2.39E+12 Schwarz criterion 28.23782 Log likelihood -432.535 F-statistic 4.232942五、综合实验分析解答题(本大题共25分)(1)(8分) Yˆ = 238.5 + 0.75*X (t ) (0.86) (23. 3)R 2=0.949 F=541 DW=1.2208 ┈┈2分斜率为0. 75,表示我国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即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时,人均消费支出将平均增加0.75元;符合实际情况,能够通过经济意义检验; ┈┈2分决定系数2R =0.949接近于1,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很强,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的变化可以解释人均消费支出变化的94.5%; ┈┈2分F=541> F 0.05(1,29)=7.60,即模型是显著成立的;t =23. 3> t 0.05(29)= 2.045,故拒绝回归系数为零的假设,说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是显著的。
内蒙古省各县市人均GDP排名,2019内蒙古各县市gdp经济排名表内蒙古省各县市人均GDP排名,内蒙古各县市gdp经济排名表内蒙古省各县市人均GDP排名行政区人口GDP呼和浩特市311.5万3444亿包头市287.8万4080.33亿乌海市56.11万602.55亿赤峰市431.5万1406.8亿通辽市312.87万1222.62亿鄂尔多斯市206.87万3579.81亿呼伦贝尔市252.92万1185.86亿巴彦淖尔市168.5万740.1亿乌兰察布市210.25万988.63亿兴安盟160.42万417.92亿锡林郭勒盟105.16万1090.46亿阿拉善盟24.8万355.67亿2016内蒙古各市GDP排名排名地区2016GDP(亿元)增速(%)1鄂尔多斯4417.97.22包头市3867.67.63呼和浩特3173.67.74通辽市1949.47.45赤峰市1933.37.36呼伦贝尔市1620.977锡林郭勒盟1045.57.28乌兰察布市938.96.89巴彦淖尔市915.4710乌海市572.26.811兴安盟522.9812阿拉善盟342.37.82015内蒙古各市GDP排名GDP排名地级市GDP(亿元)2014年人口(万)人均GDP(元)1鄂尔多斯4226.13203.49207682.442包头3781.93279.92135107.5312阿拉善盟322.5824.09133906.1910乌海609.8255.42110036.093呼和浩特3090.52303.06101977.177锡林郭勒盟1002.6104.0496366.786呼伦贝尔1595.96252.9563093.894通辽1877.27312.460091.879巴彦淖尔887.43167.2353066.445赤峰1861.27430.3843247.138乌兰察布913.77211.7143161.411兴安盟502.31160.1231370.85全省18032.792504.8171992.652016全国各省GDP排名排名省市GDP(亿元)省市人均GDP(元)1广东79512.05天津1156132江苏76086.17北京1146903山东67008.19上海1137314浙江46484.98江苏953945河南40160.01浙江839236四川32680.5福建742887湖北32297.91内蒙古742048河北31827.86广东732909湖南31244.68山东6804910福建28519.15重庆5819911上海27466.15湖北5519112北京24899.26吉林5407313安徽24117.87陕西5052814辽宁22037.88辽宁5029215陕西19165.39宁夏4715716内蒙古18632.57湖南4606317江西18364.41海南4439618广西18245.07青海4375019天津17885.39河北4286620重庆17558.76河南4236321黑龙江15386.09新疆4046622吉林14886.23黑龙江4036223云南14869.95江西4022024山西12928.34四川3983525贵州11734.43安徽3925426新疆9617.23广西3804227甘肃7152.04西藏3549628海南4044.51山西3528529宁夏3150.06贵州3324230青海2572.49云南3135831西藏1150.07甘肃27508。
乌海现状及投资环境介绍一、乌海概况乌海市是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
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
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
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资源丰富。
多年平均9.6402℃,降水量159.8毫米。
1958年,随着包兰铁路、包头钢铁公司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乌海地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建设。
1976年,经国务院批准,原乌达和海勃湾两个县级市合并成立乌海市,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县级行政区和滨河新区管委会,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户籍人口44.5万),有蒙、汉、回、满等40个民族,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以来,率先在国内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实行城乡单一户籍制度的城市之一,城镇化率96%,全国排名第四位。
乌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具有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拥有“黄河明珠”、“乌金之海”、“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赏石之城”的美誉。
“黄河明珠”——乌海素有“黄河明珠”的美誉,三山环抱,一水中流,民风淳厚,被誉为镶嵌在黄河金腰带上的一颗明珠。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于2010年4月开工建设,2013年9月开始蓄水,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的“乌海湖”,水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0倍、宁夏沙湖的5.4倍,使乌海市成为依山傍水、水绕城中、特色鲜明的独特格局,环境更加优美,成为名副其实的“黄河明珠”。
“乌金之海”——乌海市境内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
已探明金属、非金属矿藏有37种,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30多亿吨,以优质焦煤为主,占全自治区已探明焦煤储量的60%左右;铁矿石储量600多万吨;煤系高岭土储量在11亿吨以上,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5;石灰石远景储量在200亿吨以上,高品质的石英砂、石英岩总储量达50亿吨,白云岩、耐火粘土、硅石储量也很可观。
2022全委会报告科学发展富民强区努力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好新乌达——丁欣亮同志在中共乌达区七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报告(2022年12月24日)同志们:这次全委(扩大)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市第六次党代会和六届三次全委会、区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明年的重点任务。
现在,我受区委常委会委托,向会议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22年工作回顾今年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地区经济在调整转型中平稳发展。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8亿元,增长15%;财政总收入完成19.2亿元,增长1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增长2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9亿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化学工业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优势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循环体系逐步健全,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初步显现效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04亿元,同比增长17%。
工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君正、宜化等龙头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东源科技顺利开工,全年新建、续建工业重点项目24个。
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君正科技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利康、腾龙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
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28亿元,增长13%。
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农区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
人居环境在城市转型中明显改善。
城市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编制完成建成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滨河西区概念性规划,城市发展的定位日趋科学合理。
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建、续建解放路桥、乌兰淖尔环湖路等工程8项、13.9公里,新增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铺设给排水管道18.2公里,建成垃圾转运站5座。
库区征迁及旧城改造进展顺利,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乌达淹没区征迁任务基本完成,朗峰国际、欧洲铭城等一批商住项目开工建设。
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解读报告
2020版
前言
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解读
报告围绕核心要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解读报告
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客观反映当前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解读报告必能为大众提
供有价值的指引,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 (1)
第二节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指标分析 (3)
一、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二、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 (3)
三、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 (3)
四、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4)
五、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4)
六、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分析 (5)
七、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分析 (5)
八、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
分析 (6)
第三节乌海市乌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分析 (7)
一、乌海市乌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乌海市乌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乌海市乌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8)
五、乌海市乌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8)
六、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分析 (9)
七、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分析 (9)
八、乌海市乌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分析 (10)
图表目录
表1: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1)
表2: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现状统计表 (3)
表4: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占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重统计表 (3)
表5: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4)
表6: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7-2019)统计表 (5)
表8: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乌海市乌达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同全自治区第三产业生产总值(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乌海市乌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现状统计表 (7)
表12:乌海市乌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统计表 (7)
表13:乌海市乌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8)
表14:乌海市乌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2019)统计表 (9)
表16: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9 表17:乌海市乌达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全自治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8-2019)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