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桅高度和垂直度测量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374.86 KB
- 文档页数:6
立塔作业指导书立塔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立塔作业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操作流程。
该作业需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行,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二、作业前准备1.确定作业地点:选择适合立塔作业的地方,确保周围安全。
2.了解作业要求:明确立塔的目的、时间、团队成员以及作业的具体要求。
3.获取必要的工具和设备:包括立塔设备、安全带、手工工具等。
4.进行风险评估: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三、作业步骤1.搭建立塔基础:根据作业要求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搭建立塔基础,确保牢固稳定。
2.安装立塔杆:将立塔杆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组装,并确保与基础牢固连接。
3.挂载设备:根据作业要求将所需设备安装在立塔上,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固定。
4.安装安全设施:设置适当的安全带、护栏和警示标志,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5.联通设备: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电源、信号和数据线的联通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进行测试和调整:对立塔和设备进行测试和调整,确保其安装和功能正常。
7.检查和清理:对立塔和作业现场进行全面检查,并清理杂物和碎屑,确保安全和整洁。
四、风险控制和安全注意事项1.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操作人员了解立塔作业的风险和安全措施。
2.在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避免违规操作和不当行为。
3.注意天气变化,确保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暂停作业。
4.定期检查立塔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安全状态,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理。
附件:1.立塔作业安全检查表2.立塔作业操作规程法律名词及注释:1.相关法律法规:指与立塔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准则。
2.操作人员:指参与立塔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3.安全带:用于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设备,防止其意外坠落。
4.风险评估: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和应对。
5.安全设施:包括护栏、安全带、警示标志等,用于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测量杆塔倾斜度作业指导书1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500kV交流及±500kV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上测量杆塔倾斜度的作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GB 50233—2005 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DL 409—9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T 741—200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Q/CSG1 0005-2004 电气工作票技术规范(线路部分)Q/CSG 21011-2009 输电线路运行管理标准Q/CSG-EHV 20201-2009 超高压输电公司输电线路运行管理标准实施细则(试行)3 作业准备3.1作业人员要求序号内容备注1 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线路部分),并经考试合格。
2 测量人员应具备熟练操作测量仪器的技能和掌握线路运行测量基础知识及计算方法,经过专门培训。
3 登塔人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登高架设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
4 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精神状态应良好,并无妨碍工作的病症。
5 穿戴合格劳动保护服装,作业人员个人安全用具齐全。
3.2 作业人员组织序号人员分工人数备注1 工作监护人 12 仪器操作员 13 塔上作业人员 14 配合人员 13.3工具材料序名称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 经纬仪或全站仪台 12 三脚架付 13 钢卷尺3m 把 24 科学计算器台 15 砍刀或斧头把 16 个人工具套 44作业所需时间不含前往工作地点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时间约30分钟/处。
5作业安全及预防控制措施5.1风险分析风险范畴风险名称风险级别风险来源预防控制措施安全人员坠落高作业人员登杆塔过程中登杆塔前检查人员精神状态是否良好,检查杆塔构件、脚钉等攀爬物结构是否良好、牢靠;系好安全带。
塔桅高度和垂直度测量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了更好的提升员工的素质。
对本岗位的工作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了更好的做好维护工作,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通信领域内的各类规格塔桅高度和垂直度测量。
三、内容与工作流程塔桅高度测量1、质量要求落地铁塔高度的计算是以塔脚底板底面至塔顶避雷针安装处的垂直距离为标准,可用卷尺测量,也可以用测绳从塔顶垂直下放进行测量,但目前推荐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楼顶塔的高度则还需要测量楼层高度,精度±0.5m。
单管塔的高度:以塔脚底板底面至塔顶避雷针安装处的垂直距离为标。
角钢塔的高度:以塔脚底板底面至一平台的垂直距离为标准。
楼顶铁塔的高度:还需要测量楼层高度。
2、维护步骤2.1塔桅高度测试方法二利用三角形法,塔桅高度=测量点到铁塔距离的直角边*tan仰角,需要利用仪器(激光测距仪)测量出仰角+测量点到铁塔距离的直角边。
3、激光测距仪测量塔高工作原理: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功能:测量距离(包括长度、高度和间距),计算面积和体积。
3.1测量步骤1.开启测量仪:短暂按住“起停开关键”或“测量按键”2.选择测量功能:选择各种功能键(开启之后,系统设定在长度测量功能上)3.设定测量基本面:按“固定参考点键”(开启之后,系统设定在测量仪器的后缘上)4.把仪器的固定参考点靠在测量线上(如墙壁)5.启动测量功能:按“测量和持续测量键”6.瞄准目标,再次按“测量和持续测量键”7.读数:显示屏上显示8.关闭:按“起停开关键”或20秒后自动关闭3.2激光测距仪的特点1.测量精准,应用范围广泛,操作简单,界面比较清晰,一目了然;2.小巧易用,独有的墙体面积计算功能:同级别产品中唯一具备该功能的机器;3.自动断电功能,低电量显示;4.软握把,防水、防尘、防震、防摔,是个有效工具;5.坚固的金属辅助支脚,可用于测量角落和难以操作的区域;6.连续测量、间接式长度测量、加法和减法功能、最大最小值功能,大大节约测量时间。
文件制修订记录
1编制依据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钢结构中构件垂直度变形的检测,并规定了钢构件垂直度变形检测的检测方法。
3作业程序
执行程序形成的记录
3.2 根据检测方案的技术要求准备仪器设备。
3.3 进行现场检测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填写完成表JSJL-02-07-2017-A《垂直度变形检测记录》。
3.4分析检测数据,编制检测报告。
4检测方法
4.1 一般规定
4.1.1垂直度指的是在规定的高度范围内,构件表面偏离重力线的程度,使用全站仪测量垂直度的方法为投点法,观测时,应在柱底观测点位置安置水平读数尺等量测仪器,在每测站安置全站仪投影时,应按正倒镜法测出每对上下观测点标志间的水平位移分量,再按矢量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倾斜量)和位移方向(倾斜方向)。
4.1.2在用全站仪对钢柱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a.在用全站仪对柱进行测量时,全站仪与被测柱所在轴线的夹角应小于10°。
b.单节柱的垂直度应在H/1000的允许范围之内,H表示柱长度,当H≥10m时,应
在10mm的范围内。
c.在用全站仪进行垂直度测量时,视线要从柱顶中心线向柱底中心线测量,在水平读数尺上读出其具体偏差。
4.1.3各钢构件允许偏差
5
检测记录应按规定格式填写,具体要求执行《记录管理程序》(ZZHXJC-CX-21-2017)。
6 记录表格
1) 表JSJL-02-07-2017 垂直度变形检测记录。
单管塔检验作业指导书检验依据:钢结构单管塔通信技术规程CECS236:2008检验工具:10米钢卷尺、倾角仪、测厚仪、焊检尺、经纬仪一、钢结构单管塔材料要求1、钢板、型钢、钢管:力学性能应满足《碳素结构钢》GB700-2006的要求。
2、所有钢材、连接材料(螺栓、焊条、焊丝、焊剂和防腐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设计图纸的要求,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明书、标识清楚。
3、所有钢材(钢板、型钢、钢管)厚度的负偏差不应大于板厚的10%且不能超过0.5mm。
4、钢材的表面不得有裂纹、折叠、结疤、夹渣。
如钢材(钢板、型钢、钢管)表面有锈蚀、麻点或划痕等缺陷时,其深度不应大于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1/2,且累计误差在允许负偏差内。
5、单管塔如出现钢材或辅助材料混批、对质量有疑义、使用国外进口钢材或设计有明确要求时,应进行材料抽样复验。
复验内容应包括力学性能试验、化学成分分析。
复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6、紧固件热浸镀锌。
镀锌后机械性能应符合《紧固件机械性能》GB/T 3098.1~GB/T 3098.17,GB/T 3098的规定。
热镀锌螺栓应保证螺母旋进方便、交货时配套的螺母拧到根部。
7、单管塔选用的钢材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的要求。
8、单管塔结构采用热浸锌作长效防腐蚀处理。
对于厚度不小于6mm的构件,锌层平均厚度不小于86μm;对于厚度小于6mm的构件,锌层平均厚度不小于65μm。
二、单管塔制作要求(一)一般规定1 单管塔的制作单位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应的生产许可资质。
2 制作前应根据结构设计施工图编制设计施工详图,如详图设计需对原结构设计进行修改,应取得设计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同意,并签署设计更改文件。
3 每道生产工序均应按本规程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由有相应资质的检验人员进行检查。
4 验收前应自检合格,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后共同确认。
立塔作业指导书立塔作业指导书一、概述立塔作业是指在建筑施工中进行搭建和拆除塔式起重设备的作业过程。
本指导书旨在规范立塔作业流程,确保作业安全和效率。
二、作业前准备⒈确定作业地点和时间:根据施工进度和需求,确定搭建和拆除塔式起重设备的具体地点和时间。
⒉设计和评估:委托专业设计和评估机构设计和评估搭建和拆除塔式起重设备的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
⒊获取必要的许可和批准:向相关管理部门申请并获得搭建和拆除塔式起重设备的许可和批准文件。
三、安全措施⒈安全培训:对参与立塔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操作相关设备的培训。
⒉安全警示标识:在作业现场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作业区域和相关风险。
⒊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所有作业人员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等。
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搭建和拆除塔式起重设备的作业。
四、作业流程⒈材料准备:准备需要的塔式起重设备和相关配件,并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⒉基础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塔式起重设备基础的施工,确保基础的稳固和牢固。
⒊主体搭建:根据设计方案,按照先进后退、上下叠加的原则进行塔式起重设备的主体搭建。
⒋部件组装:将各个部件按照正确的顺序组装,确保塔式起重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⒌安装附件:根据需要,在塔式起重设备上安装必要的附属设备,如照明设备、通风设备等。
⒍调试和测试:对已搭建完成的塔式起重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其安全可靠。
⒎拆除过程:按照逆向顺序进行塔式起重设备的拆除,确保拆除过程安全有序。
五、作业结束⒈清理作业现场:将作业现场清理干净,清除杂物和垃圾,保持施工环境整洁。
⒉整理相关文件:整理和归档与立塔作业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备查。
⒊完善报告:根据作业实际情况,完善立塔作业的报告,包括搭建和拆除过程的记录和评估结果。
附件:⒈设计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⒉塔式起重设备的使用说明书⒊安全培训材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建筑施工:指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包括各种建筑设备和材料的使用和安装。
建筑物垂直偏差检测作业指导书1、建筑物主体倾斜观测,应测定建筑物顶部相对于底部或各层间上层相对于下层的水平位移与高差,分别计算整体或分层的倾斜度、倾斜方向以及倾斜速度。
对具有刚性建筑物的整体倾斜,亦可通过测量顶面或基础的相对沉降间接确定。
2、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2.1观测点应沿对应测站点的某主体竖直线,对整体倾斜按顶部、底部,对分层倾斜按分层部位、底部上下对应布设。
2.2当从建筑物外部观测时,测站点或工作基点的点位应选在与照准目标中心连线呈接近正交或呈等分角的方向线上距照准目标1.5-2.0倍目标高度的固定位置处;当利用建筑物内竖向通道观测时,可将通道底部中心点作为测站点。
2.3按纵横轴线或前方交会布设的测站点,每点应选设1-2个定向点。
基线端点的选设应顾及其测距或丈量的要求。
3、主体倾斜观测点位的标志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3.1建筑物顶部和墙体上的观测点标志,可采用埋入式照准标志型式。
有特殊要求时,应专门设计。
3.2不便埋设标志的塔形、圆形建筑物以及竖直构件,可以照准视线所切同高边缘认定的位置或用高度角控制的位置作为观测点位。
3.3位于地面的测站点和定向点,可根据不同的观测要求,采用带有强制对中设备的观测墩或混凝土标石。
3.4对于一次性倾斜观测项目,观测点标志可采用标记形式或直接利用符合位置与照准要求的建筑物特征部位;测站点可采用小标石或临时性标志。
3.5主体倾斜观测的精度,可根据给定的倾斜量容许值,按本规程等有关规定确定。
当由基础倾斜间接确定建筑物整体倾斜时,基础相对沉降的观测精度应按本规程有关规定确定。
4主体倾斜观测可根据不同的观测条件与要求,选用下列方法:4.1从建筑物或构件的外部观测时,宜选用下列经纬仪观测法:4.1.1投点法。
观测时,应在底部观测点位置安置量测设施。
在每测站安置经纬仪投影时,应按正倒镜法以所测每对上下观测点标志间的水平位移分量,按矢量相加法求得水平位移值和位移方向;4.1.2测水平角法。
塔式起重机安全检查作业指导书1、准备工作检查人员按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及携带检查必要的工具。
2、基本要求1)起重机运动部分与建筑物及建筑物外围施工设施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小于0.6m。
检测方法:目测、卷尺测量。
2)两台塔机之间的最小架设距离应保证处于低位的塔机的臂架端部与另一台塔机之间至少有2米的距离;处于高位塔机的最低位置的部件与低位塔机中处于最高位置部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m。
检测方法:目测、卷尺测量。
3)塔顶高度大于30m且高于周围建筑的塔机,应在塔顶和臂架端部安装红色障碍指示灯,该指示灯保额的因起重机停电而停电。
检测方法:查阅说明书、卷尺测量。
4)塔式起重机自由端不得大于使用说明书允许高度。
检测方法:查阅说明书、卷尺测量。
5)臂架根部铰点大于50m应装设风速仪。
检测方法:目测。
6)有架空输电线的场所,塔机的任何部位与输电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检测方法:查阅说明书、卷尺测量。
7)基础周围应有排水设施及塔吊基础内不得存放杂物及积水。
检测方法:目测。
8)开关箱安装高度及距离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漏电保护器参数匹配、安装正确。
检测方法:外观检查、操作试验。
9)接地装置应明显外露,每一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2根及以上的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作良好电气连接。
检测方法:外观检查、操作试验。
10)塔式起重机安装后,在空载、无风的状态下,塔身轴心线对支承面的侧向垂直度≤4/1000,附着后,最高附着点一下的垂直度≤2/1000。
检测方法:标尺、经纬仪测量。
11)主要结构件无扭曲、变形、裂纹和严重锈蚀。
,焊缝应无明显可见的焊接缺陷。
检测方法:目测。
12)主要结构连接件应安装正确且无缺陷。
销轴有可靠轴向止动且正确使用开口销,高强度螺栓连接按要求预紧,有防松措施且螺栓高于螺母0~3扣。
检测方法:目测。
13)斜梯扶手高度不低于1m,斜梯扶手间的宽度应不小于600mm,踏板应由具有防滑性的金属材料制作,踏板横向宽度不小于300mm。
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垂直度检测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垂直度检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本文件修改历史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垂直度检测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文规定了公司运营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垂直度检测的处理流程及要求。
本文适用于指导公司运营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垂直度检测的处理,具体机型见表1表1 各机型信息2.人员要求能够使用本文件进行工作的人员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具备风机塔筒垂直度检测作业的资质;➢遵守公司相关安全管理制度。
3.支持性文件为更好开展工作,需要配合使用以下文件,具体见表2表2 支持性文件信息4.安全要求该作业需要使用以下安全设备:☑安全帽、☑工作服、☑劳保鞋、☑劳保手套、☑对讲机、□灭火器、□安全带、□双钩、□防坠器、□安全绳、□工具袋、□漏电保护器、□头灯、□耳塞、□护目镜、□防毒面具、□防尘口罩、□橡胶手套、□护脸设备、□围栏、□呼吸器、□风绳、□其他5.工具该作业流程需要的工具见表3表3 工具清单6.材料该作业流程需要的材料见表4表4 材料清单序号名称型号/规格数量1 数据采集记录本A4 12 圆珠笔其他 1 7.操作步骤表5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步骤动作操作分解描述1 工具准备1)风机停机,禁止偏航,风速6m/s以下;2)准备检测所需要的工具2架设仪器选择观测点1)将仪器架设在风机一侧,距风机距离为30m已上;2)选择观测位置背光不是太强,以免影观测数据的采集;3 固定三脚架将三脚架调整到适宜的高度,并将三脚架踩实,固定。
4全站仪安装1)通过三脚架底部固定螺栓将全站仪安全稳定的固定到三脚架上; 2)将全站仪调试整平5全站仪调试1) 粗平:通过调整三脚架架腿,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2)精平:调整脚螺旋,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然后将仪器旋转90°,再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直至仪器在任何一个方向,管水准器气泡均居中,然后进行测量工作6数据采集1) 打开电源按钮,钢卷尺量测仪器高度,建立坐标系,坐标系建好后,进行倾斜检测数据采集;2)将镜头对准风机顶部某一平面,进行测量,数据采集后保存到仪器上3) 选择好下一个测量点,旋转镜头,对准,测量,保证调整仪器,当测量点高程与上次测量高程一致时,记录测量数据,直至单侧测量数据满足测量要求4)调整镜头至风机底部,选择测量平面,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底部某平面的数据5)数据采集完成后,保存。
⾼塔施⼯测量技术⽅案及详细操作流程⾼塔施⼯测量技术⽅案及详细操作流程⼀、总则斜拉桥(悬索桥)主塔施⼯测量精度要求⾼,难度⼤,施⼯测量⽅法千差万别,各种⽅法精度不⼀,为了更好的规范主塔施⼯测量作业,提⾼作业效率,确保测量精度和产品质量,特编写本⽅法。
我们单位⽬前施⼯或已经施⼯的有关项⽬:武汉天兴洲长江⼤桥、武汉⼆七长江⼤桥、长沙三汊矶湘江⼤桥、重庆⼤佛寺长江⼤桥、厦漳跨海⼤桥、黄冈公铁长江⼤桥、汝郴郴洲⼤桥、浪岐⼤桥等项⽬。
就针对我们⽬前施⼯的情况,对⾼塔施⼯作业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讨论和介绍,提供⼀些可⾏的测量⽅法供⼤家参考。
⼆、概述主塔主要分为斜拉桥主塔和悬索桥主塔,其施⼯测量的重难点是如何保证塔柱的倾斜度、垂直度和外形⼏何尺⼨以及内部构件的空间位置。
测量的主要内容有:控制⽹复测加密、塔柱基础定位、塔柱的中⼼线放样、⾼程传递、各节段劲性⾻架的定位与检查、索道管定位、模板定位与检查、预埋件定位、各节段竣⼯测量、施⼯中的主塔沉降变形观测和塔梁同步施⼯中主塔测量控制等。
三、主塔施⼯测量流程四、主塔施⼯测量依据和精度要求1. 测量依据(制定的测量⽅案和施⼯⽅案)2. 规范要求注:H为索塔⾼度(mm)铁路⼯程测量规范主索鞍安装精度实测项⽬--------公路桥形涵施⼯技规范3. 施⼯合同有特别要求的,按照其要求的精度施测(如武汉天兴洲长江⼤桥、武汉⼆七长江⼤桥、黄冈公铁长江⼤桥等项⽬按塔段的摸板平⾯轴线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差≤5mm;锚垫板中⼼位置偏差≤5mm;索道管轴线偏差≤5′;塔拄的倾斜度应该满⾜塔⾼的1/3000且不⼤于30mm。
)五、测量准备⼯作1. ⽅案制定与审核由于主塔施⼯测量精度⾼,⼀般距离岸上控制点较远,测量精度受仪器⾃⾝误差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尤其是夜间测量和雾天测量时,影响更为显著。
塔⾝受到⽇照和风⼒等作⽤,会发⽣倾斜和扭转,给塔⾝模板检查和索道管定位等测量作业带来困难,特别是钢梁架设挂索和塔⾝同步施⼯时,使测量作业更为困难。
塔吊垂直度检测、安全检查范本1. 垂直度检测范本:定期检测塔吊的垂直度非常重要,以确保其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个塔吊垂直度检测的范本:1. 检测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检测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垂直度检测步骤:1. 将塔吊的臂伸展到水平位置,使其尽量平稳。
2. 使用垂直度检测仪器(如水平仪)在塔吊的主梁上方和下方分别进行水平度测量。
3. 记录上方和下方的测量结果,并计算两个结果之间的差值。
4. 将差值与预先设定的垂直度容许范围进行比较。
5. 如果差值在容许范围内,则表示塔吊的垂直度正常。
如果差值超出容许范围,则需要进行调整或维修。
2. 安全检查范本:定期进行塔吊的安全检查是确保其运行安全和可靠性的关键。
以下是一个塔吊安全检查的范本:1. 检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检查人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安全检查项目:a. 塔吊基础:检查塔吊基础的稳固性和安全性,确保其能够承受塔吊的负荷。
检查基础是否有裂缝、沉陷等问题。
b. 钢丝绳:检查塔吊的钢丝绳是否有损坏、断裂、腐蚀等问题。
确保钢丝绳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c. 起重机构:检查塔吊的起重机构,如升降机、吊钩、滑板等是否正常运行。
检查是否有松动、磨损、故障等问题。
d. 驾驶室和操作台:检查驾驶室和操作台是否干净整洁,设备操作按钮是否正常,安全带是否齐全。
e. 安全装置:检查塔吊的安全装置,如限位器、监控器、防碰撞装置等是否正常工作。
f. 电气系统:检查塔吊的电气系统,如电缆、插头、断路器等是否有损坏、短路、漏电等问题。
g. 润滑和维护:检查塔吊的润滑和维护情况,如润滑油是否充足、滑轮是否润滑良好。
4. 安全检查结果:根据检查的项目,记录下每个项目的检查结果,包括正常、有问题或需要维修等。
如果有问题或需要维修的项目,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或更换。
第一章工程概况1.1 由于220KV 下柘线66#-69#、70#-72#自然树木生长较快,同时砍伐树木难度和运行投入较大,决定将原67#B2-18拉门塔升高为Z2-26米酒杯型直线塔、68#V-15拉门塔升高为Z2-22米酒杯型直线塔、71#B2-15拉门塔升高为Z2-22米酒杯型直线塔,并拆除原67#、68#、71#拉门塔,此项工作由输电线路部生产技术部组织检修队和工程二班同时进行施工。
1.2 塔型重量和数量1.3 立塔地型为丘陵地段,人力运输距离较长。
1.4 铁塔组立、提升导、地线及附件安装施工地段无低压线跨越1.5该施工耐张段杆号为66#-79#,下柘线采用LGJ-240×2(双分裂)导线、地线为GJ-50。
1.6 作业时间:2006年9月15日-2006年9月22日第二章施工组织机构施工组织结构图施工总负责:黄焰林2.1 现场组织机构现场负责人:1人副班长兼安全员:1人抱杆系统:2人牵引系统:2人临时拉线:4人民工:15人2.2 各部位人员职责现场负责:负责杆塔起立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副班长兼安全员:负责现场工作的安全兼看横向抱杆系统人员:负责点绳的安装及检查牵引系统人员:负责杆塔的牵引及工器具的检查临时拉线人员:负责抱杆升、降和起吊物件时拉线紧固和拉线受力情况检查2.3 施工安排:检修一队:负责67#杆塔组立、附件安装及旧塔拆除。
检修二队:负责68#杆塔组立、附件安装及旧塔拆除。
工程二班:负责71#杆塔组立、附件安装及旧塔拆除。
第三章立塔时机3.1 现浇自立塔基础经过四级验收合格后。
3.2 现浇基础强度达到70%设计强度,5℃—10℃需25天,15℃—25℃需15天(整体立塔强度需100%)。
第四章立塔及拆旧塔方案根据线路地形、塔形分布情况及施工班组现有设备情况采用:4.1 外拉线抱杆分片和捆绑式抱杆单吊组立铁塔。
4.2 拆旧塔采取外拉线抱杆分段拆除旧铁塔。
第五章立塔方法5.1 自立塔现场平面布置图1(吊片安装)5.2 自立塔现场平面布置图2(单吊安装)5.3 组塔原理:利用小抱杆或人工将塔腿部分组立好,利用第一自然段塔高作支撑点,将外拉线抱杆搬起,固定好四方临时拉线然后根据需要提升抱杆,达到高度后抱杆的兜绳固定在组装好的一段铁塔的主角铁上,再组装上一段铁塔,此段工序可采用分片起吊,组装完毕后,复紧螺栓,再起升抱杆,依次类推,全塔组装完毕,降落抱杆,再次复紧螺栓。
路灯杆件安装垂直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依据标准号及标准名称
DGJ32/TJ-2012《建筑物沉降、垂直度检测技术规程》
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CJJ 89-2012《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二、检测方法
1. 吊垂球法:应在顶部或所需高度处的测点位置上,直接或支出一点悬挂适当重量的垂
球,在垂线下的底部固定毫米格网读书板等读数设备,直接读取活量出上部检测点相对底部检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三、检测仪器及主要检测设备
1. 游标卡尺、钢直尺
2. 垂球
四、检测环境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室外检测均在常温下进行。
五、检测步骤
1. 查看设计图纸,确定灯杆形状及尺寸,查看样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形状。
2. 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灯杆、杆梢口径。
3. 在所测口径杆件下部安装垂球,致垂球静止,用测量尺量出垂球中心点
部位至杆件边缘的水平距离,精确到1mm,记录读数。
水平方向移动90
度,共测量四次。
五、结果判定
以4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代表值,数据结果以小于半个杆梢直径为判定依据。
路灯杆垂直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路灯杆件安装垂直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依据标准号及标准名称
DGJ32/TJ-2012《建筑物沉降、垂直度检测技术规程》
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CJJ 89-2012《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二、检测方法
1. 吊垂球法:应在顶部或所需高度处的测点位置上,直接或支出一点悬挂适当重量的垂
球,在垂线下的底部固定毫米格网读书板等读数设备,直接读取活量出上部检测点相对底部检测点的水平位移量和位移方向。
三、检测仪器及主要检测设备
1. 游标卡尺、钢直尺
2. 垂球
四、检测环境要求
除非另有规定,室外检测均在常温下进行。
五、检测步骤
1. 查看设计图纸,确定灯杆形状及尺寸,查看样品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形状。
2. 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灯杆、杆梢口径。
3. 在所测口径杆件下部安装垂球,致垂球静止,用测量尺量出垂球中心点
部位至杆件边缘的水平距离,精确到1mm,记录读数。
水平方向移动90
度,共测量四次。
五、结果判定
以4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为代表值,数据结果以小于半个杆梢直径为判定依据。
塔吊垂直度检测、安全检查1、塔吊垂直度的允许偏差范围JGJ196-xx《建筑施工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第30页对塔机垂直度要求规定如下:独立状态或附着状态下最高附着点以上塔身轴线对支承面垂直度不得大于4/1000,最高附着点下塔身轴线对支承面垂直度不得大于相应高度的2/1000,2、塔吊垂直度的计算塔机垂直度4/1000,。
安装附着装置后,附着以下2/1000,附着以上4/1000例:标准节的高度为30m,则最大偏差不能超过30x4=120mm=12cm 注:塔吊的一节标准节长2.5m,一个角铁宽15cm。
高度为:从第一个标准节到驾驶室下面的标准节。
观测距离为:距塔吊高度1.5倍的距离架设仪器观测。
例:宁晋xx项目1#、2#、3#、4#塔吊垂直度检测1#塔吊21m,距离塔吊1.5倍距离观测,限差按最小值2/1000A、大臂朝北仪器顺着大臂方向,架在北侧,测得向东偏1cmB、大臂朝西仪器顺着大臂方向,架在西侧,测得向南偏5cm,限差4.2cm,超限,调整后,测得向南偏1cm,符合要求。
2#塔吊27m,距离塔吊1.5倍距离观测,限差按最小值2/1000A、大臂朝西仪器顺着大臂方向,架在东侧,测得向北偏7cm,限差5.4cm,超限,调整后,测得向北偏1.3cm,符合要求。
B、大臂朝北仪器顺着大臂方向,架在北侧,测得向东偏3.5cm,限差5.4cm,符合要求3#塔吊33m,距离塔吊1.5倍距离观测,限差按最小值2/1000A、大臂朝西仪器顺着大臂方向,架在西侧,测得向北偏16.5cm,限差6.6cm,超限,调整后,测得向北偏cm,符合要求。
B、大臂朝南仪器顺着大臂方向,架在北侧,测得向西偏25cm,限差6.6cm,超限,调整后,测得向北偏cm,符合要求。
A大臂朝北仪器顺着大臂方向,架在北侧,测得向东偏1cm,符合要求。
B大臂朝西仪器顺着大臂方向,架在西侧,测得向北偏4cm,符合要求。
4#塔吊37.5m,距离塔吊1.5倍距离观测,限差按最小值2/1000A、大臂朝东仪器顺着大臂方向,架在东侧,测得向南偏1cm,限差7.5cm,符合要求。
塔桅高度和垂直度测量作业指导书一、目的为了更好的提升员工的素质。
对本岗位的工作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了更好的做好维护工作,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通信领域内的各类规格塔桅高度和垂直度测量。
三、内容与工作流程塔桅高度测量1、质量要求落地铁塔高度的计算是以塔脚底板底面至塔顶避雷针安装处的垂直距离为标准,可用卷尺测量,也可以用测绳从塔顶垂直下放进行测量,但目前推荐用激光测距仪进行测量;楼顶塔的高度则还需要测量楼层高度,精度±0.5m。
单管塔的高度:以塔脚底板底面至塔顶避雷针安装处的垂直距离为标。
角钢塔的高度:以塔脚底板底面至一平台的垂直距离为标准。
楼顶铁塔的高度:还需要测量楼层高度。
2、维护步骤2.1塔桅高度测试方法二利用三角形法,塔桅高度=测量点到铁塔距离的直角边*tan仰角,需要利用仪器(激光测距仪)测量出仰角+测量点到铁塔距离的直角边。
3、激光测距仪测量塔高工作原理: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
功能:测量距离(包括长度、高度和间距),计算面积和体积。
3.1测量步骤1.开启测量仪:短暂按住“起停开关键”或“测量按键”2.选择测量功能:选择各种功能键(开启之后,系统设定在长度测量功能上)3.设定测量基本面:按“固定参考点键”(开启之后,系统设定在测量仪器的后缘上)4.把仪器的固定参考点靠在测量线上(如墙壁)5.启动测量功能:按“测量和持续测量键”6.瞄准目标,再次按“测量和持续测量键”7.读数:显示屏上显示8.关闭:按“起停开关键”或20秒后自动关闭3.2激光测距仪的特点1.测量精准,应用范围广泛,操作简单,界面比较清晰,一目了然;2.小巧易用,独有的墙体面积计算功能:同级别产品中唯一具备该功能的机器;3.自动断电功能,低电量显示;4.软握把,防水、防尘、防震、防摔,是个有效工具;5.坚固的金属辅助支脚,可用于测量角落和难以操作的区域;6.连续测量、间接式长度测量、加法和减法功能、最大最小值功能,大大节约测量时间。
3.3测量过程关注点1.测距仪的作用很多,可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但所有的测量功能的使用步骤都是一样的,只是测量的功能选择不一样而已,可按“长度、面积和体积”键进行选择。
2. 测量基本面的选择,主要是确定计算基准面,即从哪儿开始计算测量长度、面积等,重复按“固定参考点”键有四种不同的固定参考点可选择:-测量仪器的后缘(如把仪器靠在墙上)-紧凑尾件的后端(如从墙角开始测量房间对角线长等)-测量仪的前缘(如桌子边缘开始测量)-螺纹孔(借助三脚架测量)-开机时,固定参考点时设置在仪器的后缘3.3.1长度测量1.选择测量功能,按住“长度、面积和体积”测量键,直到显示屏上出现“━━”符号为止。
2. 进行瞄准和进行测量时必须各按一次“测量和持续测量键”。
3.读数:结果显示在显示屏的下端。
最小测量目的:找出距离固定参考点最近的位置,如可以帮忙寻找与固定参考点平行或垂直的线段。
最大测量目的:找出某一面上距离固定参考点最远的点,如可以帮忙寻找与固定参考点的对角线段。
间接长度测量目的:无法进行直接测量时(如有障碍物会阻挡激光,或者没有目标可以充当反射体时)则必须以间接的方式测量。
影响测量的因素:透明的表面(玻璃、水);会反射的表面(经过抛光的金属,玻璃);多孔的表面(多孔材料、隔离材料)等。
解决方法:在物体表面放置激光瞄准靶。
塔桅垂直度测量1、质量要求钢塔整体中心垂直倾斜度要求不大于1/1500,各方位钢构件整体弯曲不大于1/1500,塔身每段上下层平面中心线偏差不大于层间高的1/1500;钢塔扭转角不得大于±0.1°。
单管塔、桅杆中心整体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杆身高度的1/750。
2、维护要点与步骤2.1.角钢塔巡视员架设经纬仪、水平仪,检测员进入塔体进行测量、标记。
巡视员根据有关标准进行计算、判断。
测量必须观察地形进行仪器架设,测量必须保证两个90°对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方法:1.塔脚垫铁板处理法;2.底脚螺丝调整法;3.外拉调整法。
2.2.单管塔单管塔的整体垂直度偏差不大于H/1500,每节垂直度偏差不大于H/750。
巡视员架设经纬仪,测量必须观察地形进行仪器架设,测量必须保证两个90°方向都进法兰顶面相应点水平高差,连结板孔距水平≤±1.5 mm高差(每层断面相邻塔柱之间的水平高差)对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方法:1. 底脚螺丝调整法;2. 偏差严重部位拆除更换。
3、桅杆与拉线塔桅杆安装是利用杆身作自升设备的支撑物,对于杆身和其基础需进行裂纹等物理分析。
桅杆中心整体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杆身高度的1/1500,当桅杆总高度大于75m时,整体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50+(H-75000)/4000mm(其中H为桅杆总高度),桅杆层间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层间距离的1/750。
巡视员架设经纬仪,测量必须观察地形进行仪器架设,测量必须保证两个90°方向都进行。
对不符合要求的处理方法:1.UT型螺丝上下扭转调整调整法;2.拉线重做调整法;3.外拉调整法。
4、经纬仪测量铁塔垂直度光学经纬仪由照准部、度盘、基座三部分组成l-基座; 2-脚螺旋;3-轴套制动螺旋; 4-脚螺旋压板;5-水平度盘外罩; 6-水平方向制动螺旋;7-水平方向微动螺旋; 8-照准部水准管;9—物镜; l0-目镜调焦螺旋;11-瞄准用的准星; 12-物镜调焦螺旋;l3-望远镜制动螺旋; l4-望远镜微动螺旋;l5-反光照明镜;l6-度盘读数测微轮;l7-复测机钮;18-竖直度盘水准管;19-竖直度盘水准管微动螺旋;20-度盘读数显微镜一.照准部照准部的主要部件有望远镜、水准器、转动控制装置、读数设备、度盘等。
1.望远镜:光望远镜主要由物镜、目镜、调焦透镜和十字丝分划板四部分组成。
视准轴: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中心的连线称为视准轴。
视差:目标的影象与十字丝平面不重合的现象称为视差。
消除视差的方法:1.将望远镜朝向天空或一明亮的物体,转动目镜筒,直至看清十字丝。
2.将望远镜照准目标,转动调焦透镜使目标清晰地成象在十字丝平面上。
2.水准部水准器:圆水准器、管水准器。
圆水准器用于粗略整平仪器,管水准器用于精确整平仪器。
二.基座由轴座、脚螺旋、底板、三角压板等组成;用于连接和整平。
三.水平度盘分微尺测微器读书方法:1.先读取度盘读数;2.再以度盘分化线为准读取测微尺上的整分数;3.最后估读秒数至测微器一格的十分之一(6“)。
单平板玻璃测微器读数方法:1.先转动测微轮,使双指标线被一条度盘分划线平分,读取度盘上的整度数或30分数;2.在以单指标线为准读取分秒数,估读秒数至测微器一格的十分之一(2“)。
5、经纬仪测量铁塔垂直度的测试步骤:1.选择地形1.1地势开阔平坦,视野开阔;1.2距离塔高以1.2倍距离为宜;1.3从二个方向90°角测量。
2.安装2.1安置三角架,将三角架在地势平坦,三角架的平面基本保持水平,不明显高低。
三角架高度按每人具体情况调节,调节额螺拴不可强制拧紧。
2.2仪器从箱中取出,一手握扶照准部,一手握住三角基座,小心地放于三角架头上,转动中心固定螺旋,将仪器轻轻地固定于脚架上,再转动脚螺旋(16),使圆水泡(20)居中,将仪器在三角架上精细地移动,使垂球尖端正确对测站点,然后拧紧中心固定螺旋。
2.3若对仪器上面的高点定中心,可自该点挂一垂球,当仪器整平和望远镜视准轴在水平位置时,使粗瞄准器上的红点对准垂球尖端。
3.调平先调平仪器底座,使粗调水平(圆型水平镜)基本居中(先用三角架后用调节螺丝调整),细调用调节螺丝调,调节螺丝应和水泡方向相对应,即同时往内或同时往外调,直致细调水泡(长型水泡)居中,左右调好后转120°再调另一只螺丝,直致细调水泡居中。
返回后再调,直至长水泡在各方向都居中。
4.对中粗对时照准部对准大目标,锁紧制动,然后用平移调至需对准的位置。
(注意制动锁紧后不可用力转动办度盘)5.清晰度调整由于每人视力不同,侧距不同,望远镜筒的清晰度也要随时调整,清晰度调整一般应在初对后再调,这样有利于细对中,调节器在望远镜上,左右均可调,调至能清晰看清被测物为止。
6.测量仪器已居中对准,清晰都调好后就可以测量被测物了,对准目标从下往上或上往下均可,正镜一般很直观就能反映垂直度的偏差情况,偏差数什的数值可估算,也可用尺来量。
7.正倒镜度盘在左即水平水泡靠人一侧为正镜,度盘在右为倒镜。
8.仪器的正倒镜误差值先用正镜测做好记印,再用倒镜测,二者如有距差,在二者之间取中,为标准中心,取中后中点至任何一点,角度超过规定值,则说明仪器需要校正。
6、维护和保养经纬仪为精密贵重仪器,保养和维护好仪器,是一项常备不懈的工作,保管维护得当可延长仪器使用寿命和保证其精确度。
1.避免剧烈振动,运输时应放在驾驶室内。
2.使用时应保持整洁,不要戴脏手套,取或放时要用双手托住底座。
3.不可将仪器装在三角架上长距离背着走。
4.注意防潮,如遇水淋、受潮应凉干、擦净后才可装箱。
5.装箱放置正确,不能盲目放入箱内,箱盖不合应检查仪器放置是否正确。
6.定期校证,经纬仪每年校检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