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地构成要素
- 格式:ppt
- 大小:3.99 MB
- 文档页数:40
园林景观要素的构成与配置手法宫钦(长春市园林规划研究院(长春市园林科学研究所)130062)园林景观设计与工程是现代社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
随着人们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园林景观设计也相应快速发展,营造出了大量为人们所喜爱和赞赏的园林环境作品。
1园林景观要素的构成1.1山水地形地形是构成园林的骨架,主要包话平地、丘陵、山峰等类型。
地形要素的利用和改造,将影响到园林的形式,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景观效果,给排水工程,小气候等因素.水体也是地形组成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水是园林的灵魂,水体可以简单地划分为静水和动水两种类型:静水包括湖、池、塘等形式;动水主要有河、溪、喷泉等。
另外,水声,倒影也是园林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植物植物是园林中有生命的构成要素。
植物要素包括乔木、灌木、攀援植物、花卉、草坪等。
植物的四季景观,本身的形态,色彩,芳香等都是园林造景的题材。
园林植物与地形、水体、建筑、山石等有机的配植,可以形成优美的环境。
自然界需要动物、植物共生共荣才能构成生物生态景观,所以园林中除了考虑植物元素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动物景观的规划(如游鱼、小鸟等)也可以为园林景观增色不少。
1.3园林建筑物根据园林的立意,功能,造景等需要,必须考虑建筑和建筑的适当组合,包括考虑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以及与其配合的假山艺术,雕塑艺术等要素的安排,并要求精心构思,使园林中的建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4园路广场园路广场建筑的有机组织,对于园林形式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广场与道路的形式可以是规则的,也可以是自然的,或者自由曲线、流线形的。
园路与广场系统构成了园林的脉络,并且在园林中起到交通组织和导游线的作用。
1.5设施小品设施小品是园林环境元素中起到辅助功能或装饰点缀作用的构成部分,设施小品使园林的景观更具人性化和表现力。
设施小品一般包括娱乐、休息、卫生设施,健身游乐设施,指示照明设施,园林雕塑小品等内容。
2景观配置2.1园林道路园林道路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组织空间、引导游览、交通联系并提供散步休息场所的作用。
一、园林的内涵1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通过因地置宜地改造地形、整治山水、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因此:推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成为园林建筑的四项主要内容。
2园林的四大要素:山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园林植物二、绿地的内涵广义:凡是生长绿色植物的块地称为绿地,包含园林〈观赏、游憩绿地部分〉。
狭义:指城市中种植树木、花草的地块。
包括街头小游园、交通岛绿地、小区绿地。
三、园林与绿地的关系相同点1、都是由绿色植物为主要组成要素;2、都有一定的山水地貌,有一定的建筑及交通设施;3、都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点1、园林是经艺术创作而成的优美环境;2、游人能在其中休息、娱乐、解除疲劳,促进身心健康;3、绿化指一般的植树造林,美学质量一般。
四、园林规划设计的含义1园林绿地规划: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
2园林绿地设计:使园林的空间造型满足游人对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活动。
3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五、园林规划设计的要求1. 先要确定主题思想2.运用生态原则指导3.要有自己的风格六、园林规划设计的作用和对象,依据1.作用:(1)保证城市园林绿地的发展和巩固;(2)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2.对象:城市六大绿地系统(1)公共绿地:公园、植物园等;(2)交通绿地:公路、铁路、车站等;(3)单位附属绿地:学校、医院等;(4)居住区绿地(5)生产防护绿地:苗圃、防护林等(6)风景名胜绿地3依据 1.科学依据 2.社会需要3.功能要求4.经济条件园林绿地的功能及效益:1有生命的绿色植物:具自然属性——生态功能——生态效益2 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具社会属性——社会功能——社会效益3能够产生效益,具经济价值:具经济属性——经济功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美化城市;陶冶情操;防灾避难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土壤;调节温度,调节湿度,调节气候,杀菌作用,降低噪音经济效益园林绿地的类型1公共绿地的选择:1、首先选用各种现有公园、苗圃或现有林地等,加以扩建充实2、充分选用现有河湖所在地3、选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等4、结合旧城改造,在旧城密度过高的地段,有计划地拆除部分低质建筑,规划建设为公共绿地、花园等5、充分利用街头小块地,见缝插绿,开辟多种小型公园,2道路绿地包括1道旁绿地 2交通绿岛绿地3立体交叉及桥头绿地3专用绿地:指专属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使用的绿地.专用绿地可分为1公共事业绿地 2公共建筑庭院3工矿企业、仓库等绿地4生产绿地: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卉、种子的苗圃、花圃、果园、竹园、林场等绿地。
园林构成要素摘要:园林是现代化城市中绿化规划的主要手法之一,目前我国园林的设计理论大都来自于中国古典园林。
不同风格的园林有不同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
山水结合,融山予水是布置园林的主要内容。
园林的的美是通过各种要素的组合,协调来表现的。
关键词:园林、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小品一座园林,可以多些山水成分,或者侧重于植物造景,或者建筑密度较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这四者的结合。
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边便相应地成为了造园的四大要素。
一、园林的地形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
园林地形是人为风景的艺术概括。
不同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它影响园林布局和园林风格。
有了良好的地形,才有可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
因而地形成为园林的造景基础。
地形地貌主要有一下功能:1、满足园林功能要求园林中各种活动内容很多,景色也要求丰富多彩。
地形应满足各种要求。
如有人集中地地方和体育活动的场所要平坦;登高远眺要有山岗高地;划船、游泳、养鱼、栽藕需要河湖。
2、改善种植和建筑物条件利用地形起伏,改善小气候有利于植物生长。
3、解决排水问题可利用地形排除雨水和各种人为的污水、淤积水等。
利用地面排水节约地下排水设施。
地面排水坡度大小,应根据地表情况及不同土壤结构性能来决定。
4、分隔空间利用地形可以有效地、自然地划分空间,使之形成不同功能或景色特点的区域。
5、控制视线地形能在景观中将视线导向某一特定点,影响某一固定点的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观赏或景观序列,以及完全封闭通向不悦景物的视线。
6、美学功能建筑、植物水体等景观常常都以地形作为依托。
凸、凹地形的坡面可作为景物的背景,通过视距的控制保证景物与地形之间具体良好的构图关系。
山石和假山作为园林要素中的主要部分。
中国的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苏州园林里就布置了不少的山石。
山石的作用不仅是供游人观赏,也可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山石的外形设计,不是纯粹的造型设计,也可以适当地赋予一定的人文意义。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第一节自然景观要素一、山岳风景景观山岳是构成大地景观的骨架,构成雄、险、奇、秀、幽、旷、深、奥等形象特征。
1.山峰:包括峰、峦、岭、崮、崖、岩、峭壁等不同的自然景象,因岩质不同而异彩纷呈。
山峰既是登高远眺的佳处,又表现出千姿百态的绝妙意境。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22.岩崖:由地壳升降、断裂风化面形成的悬崖危岩。
3.洞府:洞府构成了山腹地下的神奇世界,著名的咯斯特地形石灰岩溶洞,仿若地下水晶宫,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曼、石花、石床、云盆各种象形石光怪离奇;地下泉水,湍流更是神奇莫测。
4.溪涧与峡谷:涧峡是山岳风景中的重要因素,它与峰峦相反,以其切割深陷的地形、曲折迂回的溪流、湿润芬芳的花草而引人入胜。
5.火山口景观:火山活动所形成的火山口、火山锥、熔岩流台地、火山熔岩等。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36.高山景观:高山风景包括冰川世界,如云南的玉龙雪山,被成为我国冰川博物馆,高山冰塔林水晶世界景观,高山珍奇植物景观,如雪莲花、风毛菊、点地梅等。
7.古化石及地质奇观:古生物化石是地球生物史的见证者,是打开地球生命奥秘的钥匙,也是人类开发利用地质资源的依据。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4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5二、水域风景景观水是大地景观的血脉,是生物繁衍的条件。
水景是自然风景的重要因素,广义的水景包括江河、湖泊、池沼、泉水、瀑潭等。
1.泉水:泉是地下水的自然露头。
¾因水温不同而分:冷泉和温泉,包括中温泉、热泉、沸泉等;¾因表现形态不同而分:喷泉、涌泉、溢泉、间歇泉、爆炸泉等;¾从旅游资源角度分:饮泉、矿泉、酒泉、浴泉、蝴蝶泉;¾按不同成分分:单纯泉、硫酸盐泉、盐泉、矿泉等。
第四章园林构成要素62.瀑布:瀑布是高山流水的精华所在,它的大小、形态各异,气势非凡。
所有山岳风景区几乎都有不同的瀑布景观,瀑布是人们造园的蓝本,以其飞舞的雄姿,使高山动色,使大地回声,给人们带来“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舒怀和享受。
园林景观专业词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园林景观专业词汇:1. 绿化:指栽植防护林、路旁树木、农作物及各种风景观赏植物等。
2. 园林: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营造建筑、布置道路、种植树木花草等途径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3. 园地:园地的植物种植,不仅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景观,同时,也可以利用某些植物作为控制水土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4. 植物:植物是构成园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地中的植物,按其功能可分为骨干树种、一般树种和草本花卉等。
5. 园景:园景是园林绿地最基本的组成要素,是构成优美环境的基本单元。
6. 园路:园路既是交通的路线,也是构成园景的轴线。
园路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园林绿地各功能区域的设计和布局。
7. 假山:假山是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的山。
8. 水景:水景是以水为主体,以水面的动、静、声、光等综合效果来反映自然景观的。
9. 景观:景观是指一定区域内具有观赏和实用功能的环境景色。
10. 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绿地最基本的物质资料,是实现园林各项功能的主要载体。
11.园林设计:是指根据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对地形、水系、植被、建筑、道路等元素进行科学规划和创意设计的过程。
园林设计需兼顾美学、生态、人文等多方面因素,以创造出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园林空间。
12.景观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系统分析、评价和规划,以实现景观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景观规划需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目标,使之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实用价值。
13.园林建筑:园林建筑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亭、台、楼、阁、轩、榭等各种建筑形式。
园林建筑既要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又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以突显园林景观的特色。
14.园林小品: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中各种小型建筑和设施,如喷泉、雕塑、座椅、灯具等。
园林小品起到点缀和装饰园林景观的作用,为游人提供便利和休闲设施。
第三章园林绿地组成要素设计【学习目标】●了解园林绿地各组成要素的类型与功能●熟悉园林绿地各组成要素的景观特性●掌握园林绿地各组成要素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能力目标】●能够结合园林绿地现状完成园林绿地各组成要素设计。
第一节园林地形设计在构成园林绿地的诸要素中,地形是园林造景的基础,是构成一个园林绿地景观的骨架。
不同的地形、地貌反映出不同的景观特征,它影响园林布局和园林风格。
园林地形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其它要素的设计,而且地形本身也是一个观赏对象。
因此,园林地形的设计是否恰当,处理是否合适,不仅仅是一个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是能否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景观成败的关键之一。
一、地形的形式1.平坦地形园林绿地中的平坦地形一般是指坡度介于1%~7%的地形。
此类地形能形成较为开朗的空间,是一种最为简明的稳定地形,具有宁静的特征。
平坦地形在视觉上空旷、宽阔、视线遥远,景物不被遮挡。
平坦地面能与地面垂直造型形成强烈对比,使景物突出。
平地是易于布置其它园林要素的用地,空间布置的可塑性大,同时也可用其它园林要素进行平坦地形的空间分隔,以弥补平坦地形缺少私密性的不足。
但平坦地形也因其地形平坦,其地形的变化不足以引起视觉上的刺激效果。
如图3-1所示。
平坦地形便于群众性文体活动和人流集散。
是欣赏景色、游览休息的好地方。
因此在公园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平坦地形按地面材料可分为绿化种植地面、铺装地面、砂石地面和土地面。
图3-1平坦地形2.凸地形凸地形是指在地形的立面上有明显凸起的地形。
其表现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及小山峰,具有一定的凸起感和高耸感。
凸地形具有构成风景、组织空间、丰富园林景观等功能。
尤其在丰富景点视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因凸地形比周围环境的地势高,人置其上,则视线开阔,具有延伸性,空间呈发散状。
它一方面可组织成为观景之地,另一方面因地形高处的景物往往突出、明显,又可组织成为造景之地。
因此,凸地形往往布置成某个区域的视觉中心或标志性景观。
园林绿化的概念与意义1.1.1 园林绿化的概念(1)绿地凡是生长绿色植物的土地统称为绿地,它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也包括观赏游憩绿地和农林牧业生产绿地。
绿地的含义比较广泛,并非指全部用地皆为绿化,一般是指绿化栽植占大部分的用地。
绿地的大小往往相差悬殊,大者如风景名胜区,小者如宅旁的绿地;其设施质量高低相差也比较大,精美者例如古典园林,粗放者例如防护林带。
还有各种公园、花园、街道及滨河的种植带,防风、防尘绿化带,卫生防护林带,墓园及机关单位的附属绿地,以及郊区的苗圃、果园、菜园等都均可称为“绿地”。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看,绿地其实是指绿化用地,也就是说,在城市规划区内用于栽植绿色植物的用地,其中包括规划绿地和建成绿地。
(2)园林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其功能的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是人工创造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道路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可以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环境。
各类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休息疗养胜地等都以园林作为主要内容。
园林的基本要素包括山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植物群落和景观设施。
园林与绿地属于同一范畴,具有共同的基本内容,从范围上看,“绿地”比“园林”要为广泛,园林可供游憩而且必是绿地,而“绿地”却不一定称为“园林”,也不一定可以提供游憩。
“绿地”强调的是作为栽植绿色植物、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改善城市环境的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一种重要类型;而“园林”强调的则是为主体服务,功能、艺术与生态相结合的立体空间综合体。
把城市规划绿地按照较高的艺术水平、较多的设施和较完善的功能而将其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景境便是“园林”了,所以,园林是绿地的一种特殊形式。
有着一定的人工设施,并具有观赏、游憩功能的绿地被称为“园林绿地”。
(3)绿化绿化是指栽植绿色植物的工艺过程,是通过运用植物材料把规划用地建成绿地的手段,它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荒山绿化、“四旁”和农田林网绿化这四个部分。
园林构成要素①地势、水体等无生命的自然景物;②建筑、小品、道路及其他硬质景观;③树木、花卉、鸟兽虫鱼等有生命的自然景物构成要素的分类;自然景观要素;历史人文景观要素。
第二节自然景观要素土地;水;生物;天文气象。
第三节历史人文景观要素名胜古迹景观;民俗文化景观;文物艺术景观;地点文化景观。
•一、植物物理特性及功能•1、色彩•反射光波波长决定,并显示出视觉特点,能喜迎人的注意力、阻碍情绪、制造风味。
•2、形状•植物和植物群体的形状。
每种植物以其专门的形状建立起功能特性。
季相特点、堤湾宜柳一样植物形状:圆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直立型、悬垂形、铺地势、不规则形等。
•3、质感•植物表面质地。
物质表面的触觉和视觉特点,取决于植物组成单元的形状、尺寸和总体。
•功能(一)功能•提供遮荫、减噪、防止水土流失、抗污防辐射的工程功能•改变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气候改造功能•制造各种空间的建筑功能•供人馆长、给人美感的美学功能植物配置的造景功能1、园林植物表现时空变化园林空间是包括时刻在内的思四维空间。
随时刻变化发生着变化,这要紧表现在植物的季相演变上面。
2、利用园林植物制造观赏景观这是由植物专门的形状、色彩、风韵之美所决定的。
孤植树因其浓冠密覆或花繁叶茂而格外引人注意。
银杏、银华、白杨等的主干通直、气概轩昂,松树虬枝苍劲,常作孤植树几棵树按一定构图方式配置成树丛,既表达树木的群体美,也表达树木的个体美,整体上有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产生较大的观赏面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组成漂亮的画面及常讲的花坛,确实是利用植物的色彩来吸引游人。
3、利用植物制造空间一样来讲植物配置应疏密错落,有景可借处,宜疏,树冠高于或低于透视线。
视线杂乱的地点用致密的树遮挡。
4、利用植物改造地势高大乔灌木种于地势高处,能加强高耸感,种于凹处使地势平缓,。
5、能够起到烘托作用通过枝条的质感及自然曲线,来烘托人工硬质材料构成的规则是建筑形体,突出两种质感。
《园林规划设计》题库---- 名词解释答题要求:对下列专业名词进行准确解释。
第一章综述1.园林:2. 园林设计:3. 园林绿地面积:4.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 城市绿地率:6. 城市绿线:7. 生产绿地:8. 防护绿地:第二章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1. 混合式园林:2. 园林布局:3. 平视风景:4. 仰视风景:5. 俯视风景:6. 开朗风景:7. 闭锁风景:8.借景:9.对景:10.漏景:11.园林意境:第三章园林绿地组成要素的设计方法1.花坛:2.花境:3.绿篱:4.对植:5.丛植:6. 园林种植设计:7. 林缘线:8.园路:第四章城市广场规划设计1. 城市广场:2. 纪念广场:3. 休息及娱乐广场:4. 交通广场:第五章城市道路绿地规划设计1. 街道小游园:2. 分车绿带:3. 道路红线:4. 交通岛:5. 立体交叉绿岛:6. 视距三角形:7. 步行街:第六章居住区的绿化设计1. 居住区:2. 居住区绿地率:3. 居住区绿地覆盖率:第七章单位附属绿地的规划设计1. 单位附属绿地:第一章综述参考答案1. 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休息、居住的环境。
2. 园林设计:使园林的空间造型满足游人对其功能和审美要求的相关活动。
3. 园林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各类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绿地面积的总和。
4.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市民平均可分享的公共绿地面积,即每人平均可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单位:平方米)5. 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各类绿地(含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等五类)总面积占城市面积的比率。
6. 城市绿线:规划的城市公园及其他绿地的外围边界线。
7. 生产绿地:指专为城市绿化而设的生产科研基地。
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充足的苗木、花卉和草皮,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等。
公园绿地元素分析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公园绿地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公园绿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健身、娱乐等多种功能。
本文将对公园绿地的元素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公园绿地的构成和特点。
公园绿地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景观设计、植被、道路、设施和管理等方面。
首先,景观设计是公园绿地的核心元素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景观设计能够提升公园的美观性和艺术感。
公园的整体形象和风格往往归功于景观设计的巧妙安排。
其次,植被是公园绿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植被不仅能够为人们提供清新的空气,还能够调节气温和湿度,增强公园绿地的生态功能。
不同的植被种类在公园中形成了多样化的景观,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愉悦和舒适感。
道路是公园绿地的连接线,起到引导人流和交通的作用。
道路的合理规划能够提高公园的通行效率,并确保人们能够方便地进入和离开公园。
同时,道路也是构建公园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其建设和维护需要考虑美观和安全的因素。
公园绿地的设施包括休息区、儿童游乐区、运动场等。
这些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和娱乐方式。
休息区提供了休息和聚会的地方,儿童游乐区则满足了孩子们的成长需求,运动场则满足了人们锻炼身体的需要。
最后,公园绿地的管理是公园能够正常运营的基础。
公园的管理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安全、环境卫生和绿化养护等。
良好的管理能够保证公园的秩序和环境质量,提供给人们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
综上所述,公园绿地的元素多种多样,相互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影响。
景观设计、植被、道路、设施和管理等元素相互配合,共同构建了一个美丽、舒适和功能完善的公园绿地。
这些元素的合理利用和管理将对公园绿地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
园林规划设计1.简答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1)、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园林绿地构图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绝不是单纯的平面构图和立面构图。
因此,园林绿地构图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自然山水、绿化植物,并以室外空间为主又与室内空间互相渗透的环境创造景观。
(2)、园林绿地构是综合的造型艺术园林美是自然美、生活美、建筑美、绘图美、文学美的综合,是以自然美为特征,有了自然美,园林绿地才有生命力,特别是自然式园林更突出自然美。
因此,园林绿地常借助各种造型艺术加强其艺术表现力。
(3)、园林绿地构图受时间变化影响园林绿地构图的要素如园林植物、山、水等的景观都随时间、季节而变化。
春、夏、秋、冬植物景色各有特色,使景观变化无穷。
(4)、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性很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日照、气温、湿度、土壤等各不相同,其自然景观也不相同,园林绿地只能因地制宜,随势造景,景因境出。
2.简答中国园林发展的历史,并说明每个阶段的特点?答案要点:(1)黄帝以迄周朝早期的园林多为种植果木菜蔬之地,或是豢养禽兽之所,且为帝王所有,其教化的目的也较舒畅身心的目的为大。
(2)春秋战国至秦时代——诸侯造园亦渐普遍。
(3)汉朝,私人造园渐渐兴起,人与自然的关系愈见亲密,私园中模拟自然成为风尚。
(4)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社会秩序黑暗,当时寺观园也很多,文人为避乱的缘故,渐有山林之想,因此要求清静幽雅,远离尘嚣纷扰之地,故建庭园作为自然的象征。
(5)隋唐时代隋朝统一乱局,官家的离宫苑围规模大,尤其是隋炀带的西苑,更是极尽奢糜华丽。
但私家庭园在隋朝却没有什么发展,直到唐朝才渐渐达高峰。
(6)宋代许多文人、画师不仅寓诗于山水画中,更建庭园融诗情画意于园中,因此形成三度空间的自然山水园。
南宋迁都于临安,江南造园因而大盛,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特殊的风格,加上数量多,规模大,遂形成了中国庭园的主流。
(7)元朝元朝因是异族统治,士人多追求精神层次的境界,庭园成为其表现人格,发抒胸怀的场所,因此庭园之中更重情趣。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风景园林是一种以自然景观为基础,经过人工设计和构造,创造出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园林空间。
它不仅能够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
风景园林的构成要素包括了景观元素、绿化植物、景观构筑物和景观水体等。
1. 景观元素景观元素是构成风景园林的基础,它包括了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资源等自然要素。
地形地貌决定了园林的布局和景观的形状,可以通过山、水、岛等元素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景深感。
气候条件则影响了园林中植物的选择和园林的使用方式,例如在炎热的地区可以增加草坪和树荫的面积,以提供遮阳和降温的效果。
水资源可以通过湖泊、河流、喷泉等形式呈现,既增加了园林的观赏性,又提供了水景的声音和湿度,为人们带来舒适感。
2. 绿化植物绿化植物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通过各种形态、颜色和季节的变化来增加园林的美感。
常见的绿化植物包括了树木、灌木、花卉和草坪等。
树木可以提供阴凉和氧气,增加园林的氛围和生态功能;灌木可以作为围墙或屏障,起到分隔和隐蔽的作用;花卉则能够带来丰富的色彩和芳香,增加园林的活力和趣味性;草坪则可以提供平整的绿地,供人们休息和活动。
3. 景观构筑物景观构筑物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景点,它们可以通过形状、材料和色彩的运用来增加园林的美感和艺术性。
常见的景观构筑物包括了亭台、廊桥、假山、雕塑等。
亭台可以作为休息和观景的场所,增加园林的功能性;廊桥可以连接不同的景点,增加园林的通行性和连贯性;假山则可以通过塑造山石的形状和布局来增加园林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雕塑可以作为园林的点缀,增加园林的艺术性和独特性。
4. 景观水体景观水体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形式和流动的方式来增加园林的动感和生机。
常见的景观水体包括了湖泊、河流、喷泉和水槽等。
湖泊可以作为园林的中心和主景,增加园林的广阔感和宁静感;河流可以穿行于园林之间,增加园林的连贯性和流动感;喷泉则可以通过水流的喷射和音乐的配合来增加园林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水槽则可以通过水的倒流和回旋来增加园林的动感和变化。
景观设计几个基本元素简介:景观设计几个基本元素:园林围墙、园亭、园路、园林水体。
关键字:景观设计基本元素围墙园亭园路水体一、园林围墙园林围墙有两种类型,一是作为园林周边、生活区的分隔围墙;一是园内划分空间、组织景色、安排导游而布置的围墙。
这种情况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是经常见到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破墙透绿"的例子比比皆是。
这说明对围墙的要求正在起变化,设计园林围墙时要尽量做到:1 能不设围墙的地方,尽量不设,让人接近自然,爱护绿化。
2 能利用空间的办法,自然的材料达到隔离的目的,尽量利用。
高差的地面、水体的两侧、绿篱树丛,都可以达到隔而不分的目的。
3 要设置围墙的地方,能低尽量低,能透尽量透,只有少量须掩饰隐私处,采用封闭的围墙。
4 使用围墙处于绿地之中,成为园景的一部分,减少与人的接触机会,由围墙向景墙转化。
善于把空间的分隔与景色的渗透联系统一起来,有而似无,有而生情,才是高超的设计。
围墙的构造有竹木、砖、混凝土、金属材料几种。
5 竹木围墙:竹篱笆是过去最常见的围墙,现已难得用。
有人设想过种一排竹子而加以编织,成为"活"的围墙(篱),则是最符合生态学要求的墙垣了。
6 砖墙:墙柱间距3~4米,中开各式漏花窗,是节约又易施工、管养的办法。
缺点是较为闭塞。
7 混凝土围墙:一是以预制花格砖砌墙,花型富有变化但易爬越;二是混凝土预制成片状,可透绿也易管、养。
混凝土墙的优点是一劳永逸,缺点是不够通透。
8 金属围墙:1)以型钢为材,断面有几种,表面光洁,性韧易弯不易折断,缺点是每2-3年要油漆一次。
2)以铸铁为材,可做各种花型,优点是不易锈蚀又价不高,缺点是性脆又光滑度不够。
订货要注意所含成分不同。
3)锻铁、铸铝材料。
质优而价高,局部花饰中或室内使用。
4)各种金属网材,如镀锌、镀塑铅丝网、铝板网、不锈钢网等。
现在往往把几种材料结合起来,取其长而补其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