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培训资料三最新版建筑的定位放线
- 格式:pdf
- 大小:205.23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节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基础放线10.1.1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设计给定的定位依据和定位条件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是确定平面位置和开挖茂盛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心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
在高层建筑中地下工程较多,基础开挖范围较大,开挖区内的各种中线或轴线桩均会挖掉,而在地下、地上各层施工中,又需准确、迅速地恢复轴线位置,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铅直面内。
故在建筑物定位放线中,要首先考虑主要中线或轴线桩的准确测设和长期稳定的保留问题。
为此,在建筑物定位放线中,首先根据测设“建筑物矩形控制网”,它是测设在距基槽外1~5m(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平等于建筑物的矩形控制网。
10.1.1.1 确认和检测定位依据当定位依据是规划红线、道路中心线或测量控制点时,在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现场当面交桩后,要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值算其间距、夹角和高差,并实地校测各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符,应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
定位之前,应校测所用点位,以防误用有碰动和沉降变位的桩位。
10.1.2 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测设与放线10.1.2.1 矩形控制网的测设根据建筑物定位条件和矩形网距建筑物四廊轴线关系以及现场情况来决定矩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
10.1.2.2 轴线控制桩的测定在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四边上,测定建筑物各大角的中线或轴线控制桩(也叫引桩),测设时要以各边的两端控制桩为准,量通尺测定该边上各轴线控制桩线后,再校核各桩间距。
10.1.2.3 大角桩和轴线桩的测定根据各中线、轴线的控制桩测定建筑物各大角和中线、轴线桩,在校测各桩间距和格方后,若高层竖向使用外控法施测时(详见后说明),还要将主要轴线准确地延长建筑物高度以外、能稳定保留桩位的地方,或附近现有建筑物的墙面上。
10.1.2.4 基槽灰线的撒设根据建筑物各轴线桩或控制桩,按基础图撒好基槽灰线。
这项工作精度要求不高,但很容易出差错。
因此,在经自验合格后,必须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或有关部门验线。
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和基础放线1-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设计给定的定位依据和定位条件进行建筑物定位放线,是确定平面位置和开挖茂盛的关键环节,施测中心须保证精度,杜绝错误。
在高层建筑中地下工程较多,基础开挖范围较大,开挖区内的各种中线或轴线桩均会挖掉,而在地下、地上各层施工中,又需准确、迅速地恢复轴线位置,以保证同一条中线或轴线在各层上投测的位置都能在同一铅直面内。
故在建筑物定位放线中,要首先考虑主要中线或轴线桩的准确测设和长期稳定的保留问题。
为此,在建筑物定位放线中,首先根据测设“建筑物矩形控制网”,它是测设在距基槽外1~5m(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平等于建筑物的矩形控制网。
1-1-1 确认和检测定位依据当定位依据是原有建筑(构)物时,就要会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到现场,对定位依据的建筑(构)物的边角、中线、标高等具体位置,进行明确的指定和确认,必要时应在现场拍照,以便备查和存档。
当定位依据是规划红线、道路中心线或测量控制点哩,在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在现场当面交桩后,要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值算其间距、夹角和高差,并实地校测各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符,应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
高层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定位之前,应校测所用点位,以防误用有碰动和沉降变位的桩位。
1-1-2 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测设与放线1-1-2-1 矩形控制网的测设根据建筑物定位条件和矩形网距建筑物四廊轴线关系以及现场情况来决定矩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
1-1-2-2 轴线控制桩的测定在建筑物矩形控制网的四边上,测定建筑物各大角的中线或轴线控制桩(也叫引桩),测设时要以各边的两端控制桩为准,量通尺测定该边上各轴线控制桩线后,再校核各桩间距。
1-1-2-3 大角桩和轴线桩的测定根据各中线、轴线的控制桩测定建筑物各大角和中线、轴线桩,在校测各桩间距和格方后,若高层竖向使用外控法施测时(详见后说明),还要将主要轴线准确地延长建筑物高度以外、能稳定保留桩位的地方,或附近现有建筑物的墙面上。
(一)、定位放线
1.根据平面图进行定点测设,制定施工控制网点测入方案,其测量工作程序为先整体后局部。
同时保证足够的测量网点,为施工测设和技术复核提供标志。
2.根据平面合理划分功能区域,用醒目、固定标志标定50线。
3.根据立面图的设计要求,采用平水管定位法,标出各功能区域的实际标高。
4.按照立面图的分格及造型,根据施工立面的实际尺寸定位放线。
5.坐标定位后,将天花投影在地面上进行放线。
测设仪器误差。
6.地面、平面等面积较大的区域,应将大的分区放线工作完毕后请甲方、设计方、监理方一齐到现场来复核,并作好文字记录。
7.对有细部要求的工艺,其放线要在大的分区完成后、本部分工艺施工前,深化弹线,进一部确定细部尺寸或镶贴方式,如墙面石材、瓷片等。
建筑物定位、基础施工放线、主体施工放线施工放线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总平面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
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
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
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
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
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施工测量前置工作:(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并与业主办理控制点的交接手续,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
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坐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现场建立控制坐标网和水准参照点。
水准参照点需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永久水准点设置在距建筑物附处稳定、可靠的土层内,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控制点或水准参照点做法示意图第一篇平面控制网的建立1.1场区控制网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个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场区四周边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工程轴网设置的依据,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
施工测量前的准备工作
(一)一般规定
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应包括:施工图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检测、测量方案
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测量仪器和工具的检验校正、施工场地测量等内容。
2、施工测量前,应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和分析有关施工资料,宜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规划、测绘成果;
2)工程勘察报告;
3)施工设计图纸与有关变更文件;
4)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5)施工场区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测绘成果。
(二)施工图审核和定位依据点检测
1、施工图审核可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需要,审核总平面图、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
设备施工图等。
2、施工图审核内容应包括坐标与高程系统、建筑轴线关系、几何尺寸、各部位高程等,
并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工程设计变更文件,以确保测量放样数据准确可靠。
3、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应认真做好成果资料与现场点位
或桩位的交接工作,并妥善做好点位或桩位的保护工作。
4、平面控制点或建筑红线桩点使用前,应进行内业验算与外业检测,定位依据桩点数
量不应少于三个。
检测红线桩的允许误差:角度误差为±60″,边长相对误差为1/2500,
点位误差为5cm。
5、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的水准点是确定建筑物高程的基本依据,水准点数量不应少于两
个,使用前应按附合水准路线进行检测,允许闭合差为±10 n (mm)(n为测站数)。
(三)施工测量方案编制和测量数据准备
1、施工测量方案是指导施工测量的技术依据,方案编制宜包括以下内容:
1 工程概况;
2 任务要求;
3 施工测量技术依据、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
4 起始依据点的检测;
5 建筑物定位放线、验线与基础以及±0.000以上施工测量;
6 安全、质量保证体系与具体措施;
7 成果资料整理与提交。
注:根据施工测量任务的大小与复杂程度,可对上述内容简化。
2、建筑小区工程、大型复杂建筑物、特殊工程的施工测量方案编制,除执行本节第 3.3.1 条规定外,宜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增加以下内容:
1 场地准备测量;
2 场区控制网测量;
3 装饰与安装测量;
4 竣工测量与变形测量。
3、施工测量数据准备应包括以下内容:
1)依据施工图计算施工放样数据;
2)依据放样数据绘制施工放样简图。
2)施工测量放样数据和简图均应进行独立校核。
3)施工测量计算资料应及时整理、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4、测量仪器、量具的检验校正与维护
1)为保证测量成果准确可靠,测量仪器、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
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2)测量仪器和量具除按规定周期检定外,对经常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的主要轴系关系应在每项工程
施工测量前进行检验校正,施工中还应每隔1~3个月进行定期检验校正。
3)测量仪器和量具的使用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应精心保管,加强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
状态。
5、施工场地测量
1)施工场地测量宜包括:场地平整、临时水电管线敷设、施工道路、暂设建(构)筑物以及物料、机具
场地的划分等施工准备的测量工作。
2)场地平整测量应根据总体竖向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有关要求进行,宜采用“方格网法”,平坦地区宜采
用20m×20m 方格网;地形起伏地区宜采用10m×10m方格网。
3)方格网的点位可依据红线桩点或原有建(构)筑物进行测设,高程可按允许闭合差为±10 n (mm)(n为测站数)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测定。
4)施工道路、临时水电管线与暂设建(构)筑物的平面、高程位置,应根据场区测量控制点与施工现
场总平面图进行测设,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3.5.4的规定。
施工场地测量允许误差(黔江游泳馆例)
项目内容平面位置(mm) 高程(mm)
场地平整方格网点50 ±20
场地施工道路70 ±50
场地临时给水管道50 ±50
场地临时排水管道50 ±30
场地临时电缆管线70 ±70
暂设建(构)筑物50 ±30
5)依据现状地形图、地下管线图,对场地内需要保留的原有地下建(构)筑物、地下管网与树木的树
冠范围等进行现场标定。
6)施工场地测量中,应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并绘制成有关图表,归档保存。
项目一建筑物定位与放线
1、实训目的和要求
(1)熟悉经纬仪或全站仪的操作。
(2)掌握直角坐标法放样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掌握极坐标法放样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2、仪器和工具
每组经纬仪 1 台、花杆或测钎 2 个、钢尺 1 把、记录板 1 个(或全站仪 1 台、棱镜 2 个),自备HB铅笔一支,计算器等。
3、基本概念
(1)、熟悉设计图纸
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间的平面和高程关系。
建筑平面图:建筑物的尺寸和定位轴线的关系。
基础平面图:基础边线与定位轴线间关系。
基础剖面图:立面尺寸、设计标高、基础边线与定位轴线间关系。
土类型放坡起点人工开挖放坡系数机械挖土
坑内作业坑上作业Ⅰ、Ⅱ 1.20 0.50 0.33 0.75 Ⅲ 1.50 0.33 0.25 0.67 Ⅳ
2.00 0.35
0.10
0.33
并留工人施工作业空间.
(2)、现场踏勘:了解地物和地貌,调查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的情况。
(3)、确定测设方案
利用原的建筑物、利用建筑基线或方格网、利用道路红线、已有测量控制点定位。
结合书上的图讲述。
4、建筑物的定位和放线
4.1建筑物的定位
根据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定位。
(1)根据原的建筑物物外墙延长确定建筑基线,在基线上确定待建建筑物各定位轴线的投影位置。
(2)在定位轴线的投影点上测设直角,沿其方向量距得各轴线交点。
(3)检查调整:1/2000,±40″
4.2、根据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定位
(1)根据坐标值可计算出建筑的长度和宽度和放样所需的数据
(2)按照直角坐标法的水平距离和角度测设的方法进行定位轴线交点的测设。
(3)检查调整:1/2000,±40″
4.3、根据规划道路红线定位
城建区新建建筑物根据政府部门批准的红线测设。
(1)放样数据的计算(2)测设(3)检查调整
4.4 根据测量控制点坐标定位
1、在场地附近如果有测量控制点可以利用,可根据控制点及建筑物定位点的设计坐标,反算出
角度或距离后,因地制宜采用极坐标法或角度交会法将建筑物的定位点测设到地面上。
E J
I
H
G
F
2、根据建筑方格网和建筑基线定位
在建筑场地已设有建筑方格网的,可根据建筑物和附近方格网点的坐标,用直角坐标法测设。
3、根据与原有建筑物和道路的关系定位
注意图纸上给出的数据是轴线间的距离还是墙边线间的距离,应先测设长轴线再测设根据长轴线测设短轴线。
测设完后应检核是否正确。
⑴与原有建筑之间关系
⑵与周围道路中心线之间关系
4.5 建筑物放线
角桩和中心桩开挖时挖掉,将轴线按轴线控制桩或龙门板的方式延长至槽外。
(1)、设置轴线控制桩
设在离基槽上口边线约2—4m处,
可投射至附近已有建筑物的墙上,
与定位桩一起观测(1/2000,±40″)
用于机械开挖且节省木材
一条轴用两个及以上的轴线控制桩控制
(2)、设置龙门板
1)设置距基槽上口边线约1—1.5m处侧面与基槽平行的龙门桩。
2)在龙门桩上测设±0.00或比其高或低某一数值的线。
3)按标定同一标高线钉龙门板,顶面位于同一标高。
4)根据轴线桩或定位桩将轴线投至龙门板顶面标定。
5)放墙宽、基础宽、基槽宽到龙门板上,用石灰撒边线。
5、实训方法与步骤
5.1、根据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定位
图1 根据原有建筑物定位
以建筑基线为控制的定位放线为例,如图1所示,AB为建筑基线,根据它作拟建的建筑物EFGH 的定位放线,测设方法如下:
(1)先从建筑总平面图上,查算得建筑物轴线与建筑基线的距离d、建筑的总长度 b..总宽度a和新旧建筑的间距。
用麻线引出旧建筑两山墙的轴线LJ及MK,在引出线上测设Jl=d,K2 = d(注意J, K亦应为旧建筑的轴线,如系墙的外边线,应折算为轴线),得1, 2两点。
用经纬仪置于基线桩A点上,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