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原理 12.15
- 格式:ppt
- 大小:1.54 MB
- 文档页数:20
1,色彩原理先前的Mr.OH!讲座中,我们以硬件技术层 面切入了解数字影像的真谛。
当我们将迈向更深入的色彩技术之前,同学们必须更通盘地了解完整的色彩、光线之原理。
透过再次认识这些原理,我们可以更深入从过去传统(Analogy)模拟摄影时代 之技术,过渡到数字色彩,诸多色彩影响因素也可以透过这样的色彩之旅找到答案。
Mr.OH! 将在未来的十个讲座之中, 分别从色彩、光线 、电子成像和人类视觉的角度,讨论色彩科学与颜色管理。
同学们很快地就会发现,原来在颜色管理领域里竟牵涉了这么许多物理和化学观念与理论,这些知识原本在国中或高中的科学 读本中就有述及, 而现在我们就可以看到当中的应用是多么的奇妙。
这第一百讲,我们就从最基本的色彩开始吧!从纪元前开始~从可考的历史纪录中发现,早在纪元前一世纪,人类就在讨论光与色彩的行为,但在完整绘画技巧和光学物理发展前,透过语言传达光线和颜色是相当困难,加上缺乏精准量化依据、色彩、亮度皆无所适从。
色彩科学的先驱 - 牛顿『牛顿』首先跳入脑海中第一印象就是他找到了『万有引力』定论,但是更确切的说,他也是色彩学启蒙的先锋。
早在公元1666年初,牛顿进行磨制球面玻璃以外其他形式的光学玻璃时,突发奇想做了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柱,利用它研究光线折射现象。
竟意外地在一间漆黑的房间之中,牛顿从窗户上一个小孔,让适量的日光射进来,接着他把棱镜放在光的入口处,使光能够折射到对面的墙上去。
接着,牛顿看到人类史上第一道由三棱镜完成的人造彩虹。
牛顿事后还特别在『实验笔记』上这样记载:『当我第一次看见由此而产生的鲜明强烈的光的颜色时,使我感到极大的快乐。
』 这项突破性的进展,让后人对白色太阳光经过棱镜折射后;出现世界中存在着所有色彩产生好奇。
光是粒子?单纯就古时神学的角度来看,人们相信『彩虹』是上帝与人类的一个印纪。
因此,人力也能复制彩虹的出现,象征好兆头的降临,也因此吸引更多人与神学介入其研究。
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
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
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
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
有的科学家发现,颜色能影响脑电波,脑电波对红色反应是警觉,对蓝色的反应是放松。
自19世纪中叶以后,心理学已从哲学转入科学的范畴,心理学家注重实验所验证的色彩心理的效果。
不少色彩理论中都对此作过专门的介绍,这些经验向我们明确地肯定了色彩对人心理的影响。
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
波长长的红光和橙、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以次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
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夏日,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量双的感觉。
颜料也是如此,在冷食或冷的饮料包装上使用冷色,视觉上会引起你对这些食物冰冷的感觉。
冬日,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
以上的冷暖感觉,并非来自物理上的真实温度,而是与我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有关。
总的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既需要暖色,又需要冷色,在色彩的表现上也是如此。
冷色与暖色除去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它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
比方说,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又很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
一般说来,在狭窄的空间中,若想使它变得宽敞,应该使用明亮的冷调。
由于暖色有前进感,冷色有后退感,可在细长的空间中的两壁涂以暖色,近处的两壁涂以冷色,空间就会从心理上感到更接近方形。
除去寒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
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
色彩原理色彩原理是指用于表现和理解色彩的准则和规律。
它是视觉艺术、设计和传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通过理解色彩原理,人们能够更好地运用和操控色彩,以达到所需的效果和目的。
一、色彩的三要素色彩有三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1. 色调:是指色彩的种类和性质,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红、黄、蓝等。
不同的色调会给人以不同的感受和情绪,所以在使用色彩时要根据具体情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色调。
2. 明度:指的是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亮度或暗度。
明度高的色彩给人感觉明亮、轻快,明度低的色彩则给人感觉昏暗、沉闷。
通过调整明度,可以增强色彩的对比度和层次感。
3.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或强度。
饱和度高的色彩更加鲜艳醒目,饱和度低的色彩则更加柔和和淡雅。
在搭配和组合色彩时,要注意饱和度的均衡,避免出现视觉冲突和不和谐的效果。
二、色彩的对比关系色彩的对比关系对于突出主题、引导视线和创造视觉冲击效果至关重要。
常见的色彩对比关系包括对比、互补、相近和分裂。
1. 对比:指的是使用色彩相互之间明显不同且形成鲜明对比的关系,如黑白对比、暖色对冷色对比等。
对比色彩能够吸引视觉注意,突出主体,创造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
2. 互补:指的是使用色彩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关系,通常是在色轮上相互对峙的两种颜色,如红绿、黄紫等。
互补色彩在一起能够产生鲜明对比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3. 相近:指的是使用色彩在色轮上相邻的关系,如红橙、绿黄等。
相近色彩的搭配会产生温和、和谐的效果,常用于传达柔和、凝聚的情感。
4. 分裂:指的是使用一种色彩在色轮上相对称的两种颜色,如橙绿、紫黄等。
分裂色彩的搭配能够产生动态、张力和矛盾的视觉效果,常用于表达冲突、不稳定等情感。
三、色彩的情感表达色彩能够引起人们的情绪和感知,不同的色彩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
这是因为色彩触发了人脑中与情绪相关的神经回路。
1. 红色: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颜色,常与欢乐、爱情和活力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色彩原理色彩原理一、色彩三要素与色彩的形成不论任何色彩,皆具备三个基本的重要性质:色相,明度,纯度,一般称为色彩三要素或色彩三属性。
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就如同人的姓名一般,用来辨别不同的人。
明度:光线强时,感觉比较亮,光线若时感觉比较暗,色彩的明暗强度就是所谓的明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
纯度:色彩的纯净程度,又称彩度或饱和度。
通常以某彩色的的同色名纯色所占的比例,来分辨彩度的高低,纯色比例高为纯度高,纯色比例低为纯度低,在色彩鲜艳状况下,我们通常很容易感觉高彩度,但有时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容易受到明度得影响,譬如大家最容易误会的是,黑白灰是属於无彩度的,他们只有明度。
物体表面色彩的形成取决于三个方面:光源的照射、物体本身反射一定的色光、环境与空间对物体色彩的影响。
二、颜色的的类别原色:红、黄和蓝(用其它色彩调配不出来的原色)间色: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
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
复色:三原色或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
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饱和度不同的复色。
同种色: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同种色。
如将翠绿色加白或加黑出现的许多深浅不同的绿色,这深浅不同的绿色为同种色。
同类色: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
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
类似色: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
邻近色: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
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
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
色彩产生的原理色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和美感。
而色彩产生的原理,是一个深奥而又有趣的话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色彩,比如红色的苹果、蓝色的天空、黄色的向日葵等等。
那么,这些色彩是如何产生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一起来探讨色彩产生的原理。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色彩是由光产生的。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长和频率。
而不同波长的光就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比如,波长较短的光会呈现出蓝色,而波长较长的光则会呈现出红色。
这就是色彩产生的基本原理。
其次,我们要了解的是,色彩的产生与物体的表面特性有关。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吸收。
这些光线与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不同的颜色产生。
比如,当白色的阳光照射到蓝色的物体表面时,蓝色的物体会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线,只反射蓝色的光线,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蓝色。
而当白色的阳光照射到红色的物体表面时,红色的物体会吸收其他颜色的光线,只反射红色的光线,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红色。
此外,色彩的产生还与光的三原色有关。
在光的世界里,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
这三种颜色可以混合出任何其他颜色。
比如,当红光和绿光混合时,我们会看到黄色;当红光和蓝光混合时,我们会看到品红色;当绿光和蓝光混合时,我们会看到青色。
这就是色彩混合的原理。
最后,我们还要了解到,色彩的产生还与人眼的视觉系统有关。
人眼中有许多感光细胞,它们能够感知光线的波长和频率。
当光线照射到人眼中时,感光细胞就会传递信号给大脑,大脑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识别颜色。
所以,色彩的产生不仅仅是光线的物理性质,还与人眼的生物学特性有关。
综上所述,色彩产生的原理是一个涉及光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复杂问题。
通过对色彩产生的原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身边丰富多彩的世界。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色彩的奥秘。
色彩产生的基本原理咱先来说说光,光就像是一个超级神秘的魔法使者。
你看啊,在白天的时候,那太阳公公就把光洒向大地。
光是由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组成的哦。
就好像是一群有着不同性格的小精灵,它们排着队,但是每个小精灵的步伐大小不一样。
有些小精灵的步伐对应的波长比较长,有些就比较短。
这不同的波长就决定了光的颜色。
比如说,红色光的波长就比较长,它就像一个热情的大火球一样,充满了活力和力量。
当这个波长较长的光进入咱们的眼睛,就会给我们一种很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红色啦。
而蓝色光呢,它的波长比较短,就像一个冷静的小冰人,给人一种宁静、深邃的感觉。
绿色光的波长在中间,就像是大自然的使者,充满了生机和清新感。
那咱们的眼睛就像是一个超级精密的接收器。
眼睛里面有好多小部件在共同工作呢。
当光射进来的时候,眼睛里的视网膜就开始忙起来啦。
视网膜上有两种细胞,一种叫视锥细胞,一种叫视杆细胞。
视杆细胞主要是在光线比较暗的时候起作用,让咱们能在黑灯瞎火的时候也能看到点东西的轮廓。
但是咱们说色彩,那可就主要靠视锥细胞啦。
视锥细胞有三种类型,它们分别对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特别敏感。
就好像是三个小侦探,专门盯着这三种颜色的光。
当光线进入眼睛,这三种视锥细胞就开始活跃起来啦。
如果是红色的光进来,那对红色敏感的视锥细胞就会特别兴奋,然后就给大脑发送信号:“老大,红色的光来啦!”大脑收到这个信号,就知道咱们看到红色啦。
如果是混合的光呢,比如说黄色光,黄色光其实是由红色光和绿色光混合而成的。
那对红色敏感的视锥细胞和对绿色敏感的视锥细胞就会同时兴奋起来,然后一起给大脑发信号,大脑就知道这是黄色啦。
你看,色彩的产生就像是一场超级复杂又超级有趣的接力赛。
光这个魔法使者带着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跑第一棒,眼睛这个精密接收器里的视锥细胞跑第二棒,最后大脑这个大指挥官来解读信号,确定咱们看到的是什么颜色。
而且啊,色彩的世界还充满了各种神奇的变化呢。
就像画家们在调色板上调色一样。
色彩学基本原理色彩常识>>色彩为第一视觉语言,具有影响人民心理,唤起人们感情的作用,左右我门的感情和行动。
1、可以传达意念,表达某种确切的含义,如交通灯上的红色表示停止,绿色表示放行的意念,已成为全世界所了解和承认的一种视觉语言。
2、色彩有明显的影响情绪的作用。
不同的色彩可以表现不同的情感。
3、色彩有使人增强识别记忆的作用。
如富士彩色胶卷的绿色,柯达的彩色胶卷的黄色则成为消费者识别、记忆商品的标准色。
4、彩色画面更具有真实感,充分地表现对象的色彩、质感、量感。
5、色彩能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色彩远较黑、白和灰色更刺激视觉神经。
具有良好色彩构成的设计作品,能强烈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加强艺术魅力。
>>色彩的象征性与大部分人的经验与联想有关,人们通过与自然界和社会的接触,逐步形成色的概念和联想。
色彩的象征意义是具有世界性的,不同的民族产生的差异不大。
红色:最引人注目的色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是火的色、血的色。
象征热情、喜庆、幸福。
另一方面又象征警觉、危险。
红色色感刺激强烈,在色彩配合中常起着主色和重要的调和对比作用,是使用得最多的色。
黄色:是阳光的色彩,象征光明、希望、高贵、愉快。
浅黄色表示柔弱,灰黄色表示病态。
黄色在纯色中明度最高,与红色色系的色配合产生辉煌华丽、热烈喜庆的效果,与兰色色系的色配合产生淡雅宁静、柔和清爽的效果。
蓝色:是天空的色彩,象征和平、安静、纯洁、理智。
另一方面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等意味。
蓝色与红、黄等色运用得当,能构成和谐的对比调和关系。
绿色:是植物是色彩,象征着平静与安全,带灰褐绿的色则象征着衰老和终止。
绿色和蓝色配合显得柔和宁静,和黄色配合显得明快清新。
由于绿色的视认性不高,多为陪衬的中型色彩运用。
橙色:秋天收获的颜色,鲜艳的橙色比红色更为温暖、华美,是所有色彩中最温暖的色彩。
橙色象征快乐、健康、勇敢。
紫色:象征优美、高贵、尊严,另一方面又有孤独、神秘等意味。
色彩基本原理在进行色彩综合训练法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色彩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光与色我们已经讲到,人们只有凭借着光才能看到物体的形状、色彩,有了光才有了人的色彩感觉,从而获得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因此,色就是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视觉反映。
物体在光的照射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就是物体色。
各种物体由于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质感差别等,所以其均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光的特性,而它所反射的色光即是该物体的固有色。
第二节色彩基本语言1、三原色:倘若我们将色彩加以分类的话,那么色彩大致上就可以分为无彩色与有彩色两大系列。
黑白灰为无彩色,除此之外的任何色彩都为有彩色。
其中红、黄、蓝是最基本的颜色,被称为三原色。
三原色是其它色彩所调配不出来的,而其它色彩可由三原色按一定比例调配出来。
2、色彩三要素:有彩色系列的色彩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
蒙赛尔色立体及其它色立体均是由色彩三要素构成的,色彩的三要素是色彩的基本语言,认识与了解色彩三要素,对认识和运用色彩美是极为重要的。
色相:色相就是色彩的相貌,是色彩之间相互区别的名称,如红、橙、黄、绿、蓝、紫等。
将上述的单色按光谱顺序环形配列,便形成了色相环。
明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度,也称亮度、深浅度等。
每一种色彩都有各自不同的明度,如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均属中间明度等。
同时明度与配色的基本规律是:任何颜色如果加白,其明度就越亮,如果加黑,其明度则越暗。
纯度:纯度就是色彩的鲜艳度,也叫彩度、饱和度。
无色彩的黑白灰纯度为零。
在色环上,纯度最高的是三原色(红、黄、蓝),其次是三间色(橙、绿、紫),再其次为复色。
而在同一色相中,纯度最高的是该色的纯色,而随着渐次加入无彩色,其纯度则逐渐降低。
第三节色彩的基本概念1、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相互混合,混合后构成的新的颜色叫混合色。
色光(光源色)混合为加光混合,色彩越加越亮;物料色(广告色等)混合为减光混合,色彩越加越暗。
硫氰酸盐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分析尹翠【摘要】本文开发了一种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以用于SCN-H2O2反应体系的动力学研究.利用此方法,在7-10的pH区间内对硫氰酸盐的氧化反应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通过对反应溶液的实时分离,检测到了重要的氧化中间物次硫氰酸根离子OSCN-.通过测定反应物和氧化产物的浓度变化关系确定了这一反应对硫氰酸盐和过氧化氢的反应级数均为1.并且,发现pH值对反正速率存在显著的影响.在本实验的条件范围内,增加溶液的pH值将导致反应速率的降低.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氧化反应机理.【期刊名称】《化工中间体》【年(卷),期】2012(009)006【总页数】6页(P55-60)【关键词】硫氰酸盐;过氧化氢;氧化;动力学;毛细管电泳【作者】尹翠【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221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硫氰酸盐(SCN-)是重要的含硫化合物之一。
由于硫氰酸盐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浸金、电镀、洗印工业以及染料加工等领域[1-3]。
也正因如此,硫氰酸盐常出现于各种工业废水中。
尽管硫氰酸盐的毒性较弱,但当它与酸接触时将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有毒气体,造成人体呼吸困难,严重时将引发死亡,从而为人类和水栖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威胁[4]。
因此,出于环境方面的考虑,硫氰酸盐的氧化降解一直备受关注[2,5-9]。
近年来,随着对硫氰酸盐在生物化学和医学方面所起作用的发现,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这一体系研究的兴趣[10-13]。
目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在人体的宿主免疫防御体系中,在过氧化物酶(如乳过氧化物酶、唾液过氧化物酶、髓过氧化物酶和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等)的催化作用下,硫氰酸盐将与双氧水反应形成次硫氰酸根离子(OSCN-),它具有比过氧化氢更强的杀菌功能,但并不会对人体细胞造成危害[14]。
因此,过去有大量研究集中在对各种生物体系中酶催化[15-18]以及无酶催化的H2O2/SCN-反应[19-22],并揭示出具有活性的OSCN-既可以通过对SCN-的直接氧化生成,也可先将SCN-氧化成(SCN)2,然后通过水解形成OSCN-离子[23]。
色彩的基本原理与空间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见到的颜色,如苹果的红色、天空的蓝色、草的绿色,其实都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的色彩。
这些条件,主要可归纳为三项,就是光线、物体反射和眼睛。
光和色是并存的,没有光,就没有颜色,可以说,色彩就是光线到我们眼内产生的知觉。
1.光的波长凡是能作用于人们的眼睛,并引起明亮视觉的那种电磁辐射,即被称作光,电磁辐射可以通过数据来描述,这种数据叫波长。
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很广,我们能见到的光的波长,范围在380至780毫米之间,随着波长由短到长,出现的色彩是由紫到红,如图所示。
可见光谱波长在电磁波范围中的位置不同波长的光所反射的强度是不同的,因此,测量物体所反射的波长分布,便可以确定该物体是甚么颜色,例如一个物体在700至760这段波长内有较多的反射,则该物体倾向红色,如果在500至570这段波长内有较多的反射,则物体倾向绿色。
通过测量物体反射光量的方法,科学家可以很精确的推定,两件物体的颜色是否相同。
2.人眼与RGB颜色空间测量光量反射的方法固然很精确,但不好用,因为眼睛并非以波长来认知颜色。
在眼睛的网膜内分布着两种细胞,杆状细胞和椎状细胞,这些细胞对光线作出反应,便形成色彩的知觉。
杆状细胞是一种灵敏度很高的接收系统,能够分别极微小的亮度差别,协助我们辨识物体的层次,但是却不能分辨颜色。
椎状细胞较不灵敏,但是却有分辨颜色的能力。
所以在亮度很弱的情况下,物体看起来都是灰灰白白的,因为椎状细胞在这时已不发挥作用,只有杆状细胞在工作。
椎状细胞对光量的反应并非是一样的。
当一束光线射到眼睛网膜上,椎状细胞敏感性分别是感受红光、绿光及蓝光的三种视色素。
即是说,眼睛只需以不同强度和比例的红绿蓝三色组合起来,便能产生出任何色彩的知觉,因而红绿蓝可说是人眼的三基色。
利用三基色色光的相加迭合,我们基本上能够模拟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色彩,这就是著名的光学三色原理。
以这种方法产生色彩亦叫做加法混色。
中性色金色熠熠生辉,显现了大胆和张扬的个性,在简洁的白色衬映下,视觉会很干净。
但金色是最容易反射光线的颜色之一,金光闪闪的环境对人的视线伤害最大,容易使人神经高度紧张,不易放松。
建议避免装修时大面积使用单一的金色装饰房间,可以作为壁纸、软帘上的装饰色;在卫生间的墙面上,可以使用金色的马赛克搭配清冷的白色或不锈钢。
为了让居室的环境更有亲和力,不妨在角落里摆放些绿色的小盆栽,使房间里充满情趣。
咖啡色属于中性暖色色调,它优雅、朴素,庄重而不失雅致。
它摈弃了黄金色调的俗气,又或是象牙白的单调和平庸。
咖啡色本身是一种比较含蓄的颜色,但它会使餐厅沉闷而忧郁,影响进餐质量;还不宜用在儿童房间内,暗沉的颜色会使孩子性格忧郁;还要切记,装修时咖啡色不适宜搭配黑色。
为了避免沉闷,可以用白色、灰色或米色等作为填补色,使咖啡色发挥出属于它的光彩。
色彩学基础理论1、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色彩的三要素:纯度、明度、色相,也叫基本属性。
3、色彩的冷暖倾向称为:色性;色彩的冷暖是指人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人们长期经验中联想的结果。
4、三种暖色:红、橙、黄;三种冷色:蓝、绿、紫。
5、纯色也就是相对单纯的颜色不加调配的颜色如:红黄蓝6、灰色:经过多次调配的色,将多种纯色混杂在一起会调出灰色,灰色也是多种颜色相互调配而产生的复色越是对比强烈的色相互调配越容易调出灰色。
黑和白没有春、灰差别,没有色彩相貌差别的中性色彩,任何纯色加白加黑兜会变灰。
纯色和灰色所谓纯色,也就是相对单纯的色,不加调配的色,如红、黄、蓝、绿等。
灰色也是多种颜色相互调配而产生的复色。
黑和白是没有纯、灰差别,没有相貌差别的中性色。
7、冷色和暖色:在色相环上桔黄视为最暖的色,叫暖的基色,与之相对的蓝色称为冷色也较冷的基色,靠近冷色的部分称为冷色区,靠近暖色的部分为暖色区,而且,从极色开始向左右呈逐渐弱甚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用红黄橙为主的画面为暖色画,用蓝绿紫为主的画面为冷色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