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国际化品牌、区域化品牌、品牌国际化、国际品牌

品牌是带有很多感情色彩的东西,品牌资产的建立也是基于品牌设计和品牌推广等诸多因素之上的,和产品的产地或品牌的属地并没有关系———米尔顿·科特勒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营销者想问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品牌有关。第一个是有关国内市场的,中国的品牌能战胜跨国品牌并取得主导地位吗第二个是有关国际市场的,中国的品牌能在国际上立住脚跟吗

联想似乎正在第一个问题上着力先行,海尔则正就第二个问题跨步向前。

这两个问题都问得很好,但是就品牌国际化而言,它们只说明了其中的一半。对中国公司和中国的整个经济来说,另一半同样重要。这一半是:中国的公司能否拥有可以主导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品牌?

对于众多的生活用品来说,品牌是持续赢利的关键。品牌本身就能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收益。据估计,即使公司的库存是零,可口可乐在今天仍然是一个价值480亿美元的品牌。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著名品牌正在日益从它们的原出生地脱离出来,以国际化的脸孔面对消费者。有谁知道7-11的主人是Chevron,而Chevron又是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属下的一家炼油、加油公司?IBM正在努力减少自己身上的美国色彩;麦当劳也在努力不让身上的美国味影响自己在其他国家的拓展。

品牌固然要靠产品质量来支撑,但品牌是独立于产品产地的。GAP的很多服装是在中美洲制造的,但它那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品牌风格和哥斯达黎加或危地马拉这些中美洲国家并没有关系。Hugo Boss在中国做衬衫,它们的衬衫照样深受美国职业阶层的青睐,Hugo Boss品牌也没有沾染一丝中国色彩。

品牌是带有很多感情色彩的东西,品牌资产的建立也是基于品牌设计和品牌推广等诸多因素之上的,和产品的产地或品牌的属地并没有关系。

在当今市场上,品牌正逐渐从本地化、区域化走向全球化。区域化品牌虽然偶有所获,但它们最终必然会被国际化品牌作为开拓区域市场的工具所收购。离开了国际化品牌战略,地区品牌难以独立生存。

对中国经济来说,品牌国际化这一点事关重大。联想在中国市场上击败康柏、IBM 和惠普固然很重要,海尔小冰箱在美国市场赢得主导地位也固然很重要,但是,中国公司拥有自己的国际化品牌同样意义非凡。

Fruit of the Loom是美国一个著名的内衣品牌,但是在内衣品牌文化日夕善变的环境下,Fruit o f the Loom经营不善。Sarah Lee属下的另一个内衣品牌Hanes与时俱进,而Fruit of the Loom没有,它一直坚守着保守的设计,目标消费者则是数量日渐减少的老人和学生。但是即使是学生和老人也向往新潮的款式。Fruit of the Loom无可挽回地走向了破产,最终被Warren Buffet以6800万美元收购。Warren Buffet无疑会把

Fruit of the Loom重新定位成一个具有现代感的品牌。

可以作如下设想,如果是一家中国的公司收购了Fruit of the Loom,同样

也会对品牌重新定位。

现在有很多品牌,如服装业中的GAP、家电业中的Maytag,还有其他的一些IT品牌,正处在危机当口。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很多廉价的品牌值得去收购和重新定位,用更合适的营销管理手段去重新打造。一旦经济得以复苏,这些品牌的收购价就会飞涨,中国公司必须抓住机会,在当前全球经济衰弱这一大环境下,收购一些濒临危机的优秀的国际品牌。

中国公司收购了国际化品牌以后,只意味着拥有了这个品牌,并不意味着要用中国式的营销手段去管理。

危机品牌的重生需要世界上最优秀的管理模式。对中国的公司来说,把低价收购来的品牌打造成一个国际性赢利品牌是一条品牌国际化的捷径。在对收购来的品牌的重组和管理过程中,中国公司可以学会怎样去驾御国际性品牌,同时可以把这些经验传授给本地的中国品牌。

中国有足够的资金来做收购和管理。随着对国际品牌的信心的增加,中国的投资者愿意拿出更多的钱来作收购。外国的投资伙伴也会增加他们的投资。中国公司放眼全球、在国际性品牌的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的时机已经到了。

浅谈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论文摘要 目前,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美国有245个,法国有46个,日本有44个,而我国只有6个,是典型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中国的企业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强者,产品生产的经营活动走向世界市场已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中国企业要对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的对策,才能有利于实现品牌的国际化。 关键词:国际化模式困难对策

目录 引言 (1)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和衡量标准 (1)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 (1) (二)品牌国际化衡量标准 (1)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1) 三、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 (2) (一)品牌国际化模式 (2) (二)品牌国际化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2) 四、中国品牌国际化面临的难题 (3) (一)中国品牌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否经受住考验 (3) (二)中国品牌赢得国际消费者的信任艰难 (4) (三)文化差异是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又一个障碍 (4) 五、中国品牌国际化对策 (5) (一)中国品牌的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经得起考验 (5) (二)必要刻意地和有意识地去渲染自己品牌的中国背景 (5) (三)品牌国际化的本土化运作 (6) 六、参考文献 (7)

浅谈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和发展模式 引言 商务部发布的报告表明,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到20%,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低于10%,称得上世界名牌的更是寥寥无几。 另外,我国品牌价值也不高。根据《商业周刊》网站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排行榜,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为670亿美元,微软的品牌价值为569.3亿美元,仍然没有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最佳品牌百强。 我国现有的品牌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努力建树品牌,并尝试国际化策略。这些企业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在海外建立研发、生产、营销机构,立志于成为国际品牌,比如我国的海尔和联想。第二类:有意建树品牌,但还力不从心。这类企业已为产品注册了商标,但因管理水平有限,资金实力不足,未能创出自己的国际品牌,比如我国的众多中小服装出口企业。第三类:没有品牌意识,只有生产、销售观念。这类企业认为当前发展品牌是务虚,缺乏现实意义。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和衡量标准 (一)品牌国际化定义 品牌国际化是指在保持品牌核心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用相同的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进入品牌原产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品牌营销,以扩大品牌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地区覆盖率的方法和策略。 (二)品牌国际化衡量标准 1.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品牌评估的价值 3.企业经营国际化的比重 4.品牌国际化经营的时间 5.品牌国际化的区域分布 6.品牌国际化的输出方式 二、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现状 1.企业在品牌投入的资金普遍较低 2.品牌的投入占整个销售额的比例偏低 3.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品牌意识在提高,基础平台搭建比较完善 4.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升,但对自主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不够

中国企业国际化

中国企业国际化 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WTO的第143个正式成员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国际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长远战略。 企业国际化就是指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局限于一个国家,而是面向世界经济舞台的一种客观现象和发展过程。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国际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实现产品销售,以获取最大利润。 就单个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 就所有企业来说,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的内含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内含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技术、人才、服务等非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所谓企业的外延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资金、设备、厂房等物质性的生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就企业活动的方向来说,企业国际化包括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两个方面。企业内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进口贸易、三来一补、合资合营、购买技术专利、成为外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公司。企业外

向国际化是指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出口生产性要素或非生产性要素而实现的企业国际化,其主要形式有出口贸易、国外合资合营、技术转让、国外合同的签订、在国外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国际化大致可分为两部分:(1)内向国际化: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国外跨国公司投资国内产业、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竞争机制,带动本国企业向国际化发展的过程。(2)外向国际化:是指一国企业积极向外扩张,把生产经营环节延伸至国外,开辟国外市场和原料来源地,以国内为基础,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竞争的过程。 在开拓国际市场制定国际化战略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为何要国际化,是为了国际市场存在的潜在机会?为了确保充足的原材料供给?还是为了确保生产的低成本?又或是为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应该表明一下几点:(1)企业的经营领域;(2)找出企业经营领域方面的差别优势;(3)指出企业战略推进步骤及大体的安排时间;(4)期望取得的目标成果。 实际上企业进行国际化的理由是十分充分的,并且不止一个,关键问题是在走向国际化后,企业是否能最大化地增加自身的商业价值。对于一些企业国际化也许具有一定的商业意义,但对其他企业则完全不是这样。

李宁品牌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李宁品牌国际化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作为中国领先的体育品牌,“李宁”一直致力于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按照李宁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目标,2009年,“李宁”将进入其国际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在这一阶段,“李宁”将着重加强其国际化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全面国际化做准备。本文在国际化战略的视角下,对李宁公司进行了全面的SWOT分析,对其国际化发展策略提出了建议。 Abstract: As a Chinese leading sports brand, “Lining” is striving for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 and specialized company all along. According to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Lining” will enter into a new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stage in 2009. In this stage, it will focus on developing its ability to compete with well-known sports br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e context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this paper tries to propose some solutions to its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SWOT analysis. 关键词:李宁,国际化,SWOT分析 Keywords: Li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SWOT Analysis 杨楠楠(1976年11月)、女、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环境及服装出口企业发展战略等,曾参与多个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数篇。联系方式: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精修订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 化定位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全球化条件下品牌竞争力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我国品牌竞争力全球化矛盾的二元性,认为结症在于国家政策机制和企业战略机制的双重缺陷,继而初步提出我国品牌竞争力战略的全球化定位:一是整合企业层面品牌竞争力实现其内涵式发展,二是整合产业、区域、国家层面品牌竞争力实现其外延式发展。【英文摘要】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new tendency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globalization, and of the globalizedcontradictions duality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Wehold that due to the weakness of both national policy system andenterprising strategy mechanism. Therefore, we preliminarilyput forward of the globalized strategy location of brand competitivenessincluding realizing intensional development of re-merged brandcompetitveness terraces in enterprising and extensional devlopmentof re-merged brands competitiveness terraces in estate、district andcountry 一、品牌竞争力发展的全球化趋向(1)品牌非对称性竞争趋于机制化。WTO等国际性组织的积极推动,促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和发展水平的国家纳入全球化统一的游戏规则的框架之中,这种共同规则使得全球竞争出现了非对称性,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09工商(1)班陈茹0916101029 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的格局中。这其中有避开贸易壁垒的考虑,有拓宽国际市场的战略要求,有获得战略性资源的需求,有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管理知识技能等不同的战略目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企业加大了海外投资的不法与力度,其中有成功更有失误。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些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这关系到我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成功与否。 本文主要是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启示,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之处。 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了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概述,包括国际贸易理论与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侧重于发展中国家)。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MIV扩张战略模式。第三部分对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国际化和行业竞争状况进行分析。第四部分阐述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第五部分是启示与反思。 一、现代企业国际化理论概述 1.1现代企业国际化经营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通过对外贸易或直接投资等国际经济合作形式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它包括跨国经营(经营范围只是几个国家)、多国经营(此种战略侧重于产品和营销定制化以适应不同国家的需求)、全球化经营(经营范围为全球)等不同的形式。而目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正逐步从国际贸易向国际投资、从南南合作向南北合作、从仅对单一国家投资到逐渐对多个国家进行投资的跨国和全球化方向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有进出口贸易、特许经营、合资企业、并购、战略联盟等。

1.2企业国际化理论 企业国际化理论为国际贸易理论与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的结合。 1.2.1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经历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要素禀赋论、新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几个阶段。 但通观比较优势理论之后的各种国际贸易理论,可以发现它们几乎都受到比较优势理论的影响,甚至一些理论就建立在比较优势理论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始终是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与核心。 比较优势理论──2*2*1模型(2国、2种产品、1种生产要素) 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其在生产效率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出口和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的进口,来增加自身的福利。在该理论中,发生国际贸易的关键在于比较,即不同商品的相对成本比较,国际贸易的利益及其流向都取决于每种最终产品的机会成本。 1.2.2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贸易行为,而企业的国际化却有多种形式,并不是只有贸易。所以,国际贸易理论并不能解释企业国际化的全部内容。此外,国际贸易理论主要以发达国家及其企业为研究对象,未能对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国际化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企业国际化动因理论则比较全面地解释了企业国际化的发生原因,同时还支出了发展中国家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形式、动因的区别。 发达国家企业国家化动因的理论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动因的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小规模技术理论 内部化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

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案例显示国际化之路不平坦

中国企业并购失败案例显示国际化之路不平坦 中国最新的一次国际化并购发生在非洲。9月初,因为利比亚政府反对,中国石油(601857)不得不放弃以4.6亿美元收购以利比亚业务为主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 然而,这只是中国海外并购失败的冰山一角。事实上,从2004年4月26日TCL通讯宣布收购阿尔卡特手机后,中国大企业的海外并购案例就如潮水般涌出。 中国企业无论是怀着难以控制的膨胀情绪,还是很多企业家本着一心想在世界证明中国企业实力的内心冲动,但展现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事实却是国际化道路并不平坦,就如同一个刚成年的孩子,父母允许他走更远的路,但当独自走进森林时,发现森林并不是他之前想像的那么有趣。 在走出去的路途上,无论“中铝与力拓收购交易失败案”、“上汽5亿美元完败双龙”,还是“中海油出资130亿美元收购优尼科被否”,这些经典案例都在向中国企业诉说着外面的世界除了精彩还有为利益的伪善、无原因的毁约及无法逾越又若隐若现的国家利益。同时这些失败的案例也折射出一心想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一方面需要摒弃收购前的“金钱万能”的资本自傲论,另一方面需要审慎对待收购后的管理文化融合。国际并购之路上,有时是笔生意,有时体现的是交易,这就要看谁更有控制局面的能力与筹码。 “金钱不是万能的” 能源似乎是中国近年来海外并购的最重要领域,这个领域中国企业的豪举令世界都大吃一惊,而出手阔绰者皆为几大央企。 成功与失败、鲜花与泪水都集中在这个领域。 2009年,中石化成功收购英国Addax公司境外股票;中石油斥巨资购买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据悉,中海油也与中国石油拟联合竞购西班牙石油公司旗下阿根廷子公司YPF。一系列事实表明,在这个全球金融危机之年,2009年俨然成了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收购年。 而早先的成功案例则更多,2007年12月12日,以中国国家电网为首的财团以约296亿元人民币赢得了菲律宾电网未来25年的经营权。2007年,中国移动成功收购了米雷康姆公司持有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公司股权。2007年5月,中投斥资约30亿美元以29.605美元/股的价格购买了黑石近10%的股票。 然而,在近日大连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却泼了盆冷水,他说,国有企业应该对海外并购持谨慎态度,避免在未来的战略收购中出现决策失误。 今年上半年约有150家国有企业已经在国内外寻求并购机会,李荣融却建议这些企业未来保持谨慎,因为任何海外并购的最终目的都是提高公司的竞争力。李荣融还称,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的,任何并购都是不妥当的。 中国能源企业近几年的行动已经令人眼花缭乱,然而遇到的阻力也显然越来越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当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的担心。 例如9月初,收购拥有利比亚油田的加拿大Verenex能源公司时,该公司在给中石油的回应中称,他们面临巨大压力,不得不考虑按照利比亚政府的意愿,将公司折价出售给该国一家当地的投资基金。 “中石油、中石化最大的失误可能是目标暴露得太早,而且方式过于直白。当中石油表明要收购利比亚、安哥拉的石油资产时,一下子把收购价拍了出来,别人看到的不是你很有实力,而是感觉到压力,感觉到威胁。”国内某媒体刊载的专家观点如此认为。 该专家同时发布的观点是,中国能源巨头非常有实力,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 资本诱惑与国家安全压力的对决 尽管中石油、中石化等近期收购海外油田资源的行动不时受阻,但毕竟中国能源巨头们也时常成功地进行了收购行动,而中铝收购力拓部分股权的合作则几乎完全以遗憾告终。 “除了中铝,都是赢家”、“北京再见,必和必拓你好!”今年6月6日,澳大利亚报纸对力拓中

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国际化品牌、区域化品牌、品牌国际化、国际品牌 品牌是带有很多感情色彩的东西,品牌资产的建立也是基于品牌设计和品牌推广等诸多因素之上的,和产品的产地或品牌的属地并没有关系———米尔顿·科特勒 加入WTO以后,中国的营销者想问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品牌有关。第一个是有关国内市场的,中国的品牌能战胜跨国品牌并取得主导地位吗第二个是有关国际市场的,中国的品牌能在国际上立住脚跟吗 联想似乎正在第一个问题上着力先行,海尔则正就第二个问题跨步向前。 这两个问题都问得很好,但是就品牌国际化而言,它们只说明了其中的一半。对中国公司和中国的整个经济来说,另一半同样重要。这一半是:中国的公司能否拥有可以主导国内和国际市场的品牌? 对于众多的生活用品来说,品牌是持续赢利的关键。品牌本身就能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收益。据估计,即使公司的库存是零,可口可乐在今天仍然是一个价值480亿美元的品牌。 在当今的国际市场,著名品牌正在日益从它们的原出生地脱离出来,以国际化的脸孔面对消费者。有谁知道7-11的主人是Chevron,而Chevron又是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属下的一家炼油、加油公司?IBM正在努力减少自己身上的美国色彩;麦当劳也在努力不让身上的美国味影响自己在其他国家的拓展。 品牌固然要靠产品质量来支撑,但品牌是独立于产品产地的。GAP的很多服装是在中美洲制造的,但它那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品牌风格和哥斯达黎加或危地马拉这些中美洲国家并没有关系。Hugo Boss在中国做衬衫,它们的衬衫照样深受美国职业阶层的青睐,Hugo Boss品牌也没有沾染一丝中国色彩。 品牌是带有很多感情色彩的东西,品牌资产的建立也是基于品牌设计和品牌推广等诸多因素之上的,和产品的产地或品牌的属地并没有关系。 在当今市场上,品牌正逐渐从本地化、区域化走向全球化。区域化品牌虽然偶有所获,但它们最终必然会被国际化品牌作为开拓区域市场的工具所收购。离开了国际化品牌战略,地区品牌难以独立生存。 对中国经济来说,品牌国际化这一点事关重大。联想在中国市场上击败康柏、IBM 和惠普固然很重要,海尔小冰箱在美国市场赢得主导地位也固然很重要,但是,中国公司拥有自己的国际化品牌同样意义非凡。 Fruit of the Loom是美国一个著名的内衣品牌,但是在内衣品牌文化日夕善变的环境下,Fruit o f the Loom经营不善。Sarah Lee属下的另一个内衣品牌Hanes与时俱进,而Fruit of the Loom没有,它一直坚守着保守的设计,目标消费者则是数量日渐减少的老人和学生。但是即使是学生和老人也向往新潮的款式。Fruit of the Loom无可挽回地走向了破产,最终被Warren Buffet以6800万美元收购。Warren Buffet无疑会把 Fruit of the Loom重新定位成一个具有现代感的品牌。 可以作如下设想,如果是一家中国的公司收购了Fruit of the Loom,同样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思考分析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摘要 品牌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呈现出市场国际化、企业跨国化、资本多国化和竞争白热化的态势,品牌国际化成为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本文首先简单阐释了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基本概念,对品牌的概念和功能进行了简单的说明。然后对我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必要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中外企业品牌国际化道路的经验与教训。最后对中国企业的品牌国际化战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品牌品牌战略国际化

ABSTRACT The global branding is the output of economic internationalization. Since it has entered the 21st century,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and the world economy demonstrates the symbol of market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erprise transnational, capital multi-countries and competition superheating and the br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urns into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al strategy for an enterprise and even a nation. This article explained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enterprise brand, brand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a simple explanation. Then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our enterprises brand theory, analy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to internationalize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 road. Finally the brand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 enterprise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brand brand strategy internationalization

联想品牌国际化公关案例

让世界一起联想 ——联想品牌国际化公关案例 项目类别:品牌管理 送报单位:蓝色光标公关顾问机构 送报日期:2005年12月

目录 项目简述 (1) 项目报告 项目背景 (7) 事件回放一:换标篇 (8) 项目调查 (8) 项目策划 (8) 项目实施 (9) 项目评估 (10) 事件回放二:奥运篇 (12) 项目调查 (12) 项目策划 (13) 项目实施 (14) 项目评估 (19) 事件回放三:收购篇 (20) 项目调查 (20) 项目策划 (21) 项目实施 (24) 项目评估 (27) 附件一:剪报目录 附件二:活动图片 附件三:剪报集粹

项目简述 一、写在前面的话 如果要历数2004年中国IT界的最令人瞩目的头等大事,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无疑是大多数人的首选答案。事实上,这场中国企业收购国际巨头的事件不但意义重大、鼓舞人心,更将在中国IT 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事件一经披露,就成为国内各大媒体的头条,并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经由媒体的强势传播,在媒体、业界和公众中均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在2004年的重大新闻事件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更被权威专家和媒体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经济新闻”,成为尽人皆知的焦点事件。 这一沸沸扬扬的事件伴随着良好的传播效果已经成为联想由中国本土品牌成长为国际品牌的里程碑。这一事件绝对不是联想的一时兴起,如果回溯一下联想国际化战略进程,我们不难发现,这一大手笔的事件是联想实现品牌国际化战略一系列举措之中的收山之作。联想由中国品牌成长为世界品牌,正是一个由热点事件的高效传播串联而成的、精心设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战略、传播活动紧密配合企业的业务战略,分阶段、有目的的推进,逐步把联想这一中国品牌打造成为世界品牌。 实际上,中国品牌如何成长为国际品牌,这是所有有志于国际化的中国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联想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三步走的战

(经营管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企业一定是在各种环境的锻炼下,才会真正成长起来。九七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韩国多家企业破产,但也为三星、LG的崛起奠定的环境。从我国企业的来看,总体上应该是正处于走向世界,走向强盛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能否在全球崛起,取决于中国企业能否在全球崛起。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之路,总体上应该乐观的。 虽然的在战略上,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必然会造就中国企业的崛起,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利于因素在制约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 1、国内消费市场 消费与生产是统一的,近些日子的物价上涨,应该说有部分原因归结于中国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脱节。我国人员薪资占GDP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GDP增长的财富相当大一部分并没有转化为国内市场的消费力。这必须造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必然加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激烈程度,反而对企业的健康成长不利。这在我国诸多行业已经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微利、而是暴利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毒瘤”。 2、资本市场 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适应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的相对自由的资本市场;在股市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资金难以真正进入企业现金流之中;总体上直接融资比例偏小等问题。中国企业要在国际上建立参与竞争,就必须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3、软件因素 虽然在硬件我们能够快速跟上国际的步伐,但是在软件环境方面,我们仍然相差很远。在软件方面,至少有几个问题会加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难度。首先是信用问题,当一个社会把“把说话不算数”当成是智谋时,他必将受到国际上通行规则的惩罚。其次是非市场化竞争方式,当非市场化的竞争方式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时,它的效率也会低得十分惊人。而我国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

中国品牌国际化战略 一、国内品牌国际化的困境 毋庸讳言,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劣势也是相当明显的。中国品牌国际化的烦恼有四:一是品牌的弱势,与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强势品牌相比,中国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是弱势品牌。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有强势国际品牌存在,有些品牌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地位十分稳固,新品牌进入的成本非常高,被消费者接受的难度非常大。二是实力弱、资金不充分,品牌建设需要的周期较长,投入也大,即使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相对于国际强势品牌,实力也是偏弱的。三是缺乏国际化的人才和经验,就目前现状而言,大部分中国企业缺乏一支熟悉外国市场运作规则、了解外国客户需求、拥有全球运营经验又熟悉本企业文化的管理团队,这是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化的最大瓶颈。四是认知导致的障碍,低价格、质量一般、缺乏科技含量是国际消费者对中国整体产品的普遍认知,这对中国企业塑造在国际竞争中重新塑造品牌形象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虽然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竞争中存在上述的劣势,但是中国品牌如果充分发挥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非常有机会的。那么中国品牌如何能以小博大、以弱胜强,如何才能具备强大的国际竞争

力?笔者认为,清晰的战略思维是国际化竞争致胜的关键,这也是品牌国际化的基础。 二、“从产品到品牌”的战略思维 在实践中,中国品牌参与国际竞争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跨国公司模式。以“海尔”为典型代表,在海外直接建厂,实现了生产、人员、营销、研发、设计的当地化。这种方式的前提是公司资金、科研人才和科研实力雄厚,公司运作的国际化程度高,企业熟悉投资国的金融政策和企业运作规律,并且对投资国的民风民情做过大量的前期调研,否则,冒昧进入不熟悉的市场,往往会付出惨重的代价;第二种方式是海外并购模式。以“联想、TCL”为典型代表。比如,联想并购美国的IBM就是比较成功的海外并购。这种通过并购海外的成熟品牌,利用原有品牌的影响力、渠道、人才进入国际市场,是一种比较好的国际化战略选择;第三种方式是OEM加工出口模式。我们先来看一下何为OEM。OEM与现代工业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著名的品牌商品制造商,常常因为自己的厂房不能达到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又或者需要某些特定的零件,因此向其他厂商求助。这些厂商就被称为OEM,即OriginalEquipmentManufacturer,中文翻译为“原始设备生产商”。如将之引申到IT领域的话,则表示那些进行代工的生产商。例如CPU风扇,Intel或AMD 公司本身并不生产,它们通常会找像日本三洋公司这样的专

浅谈中国品牌国际化

浅谈中国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呈现出市场国际化、企业跨国化、资本多国化和竞争白热化的态势,品牌国际化成为了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而我国本土品牌国际化,更多地带有后发国家或后发企业在国际市场创建品牌资产的特点,尤其是在国际主流市场创建品牌资产,是我国现阶段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国本土企业品牌国际化与国外有很大差异。 目前就我国国内而言经济增速正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10.6%下降至2014年的7.4%。而今年前两个季度的同比增速均为7.0%,环比增速分别为1.4%和1.7%,同比和环比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显示出我国经济增速中枢进一步下移。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设定为7%。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和内外部需求均不旺盛的情况下,各界已对我国经济增长中枢继续下移的预期达成一致。目前,产能过剩和资源错配的矛盾依然严重,而且制度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强,消费和进出口难以保持2012年之前的增速水平,经济增速的进一步下调已成事

实。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一直在枯荣线附近徘徊,且一直未出现明显反弹趋势,反映出生产环节需求持续疲弱,且无明显改善迹象。 就目前这个经济状况来看,政府下一步应该是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全国人民带动消费。拉大内需以带动经济向前发展。谈这些虽然和文章中心内容有所偏离,但是一个品牌的国际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做保障,我这个品牌在本土制造销售都不好,何来进军国外市场,中国目前人均工资不断上涨,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品牌要想在国际上立足,就是要在保质保量的同时就是要廉价。这就好比基本一致的商品,谁的价格低,消费者就会买谁的,口碑好自然买的人就多。品牌就越响亮。 举个例子,智能手机的飞速普及,在满足人们接打电话、发短信等基本需求的同时,有了另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娱乐方式,随时随地玩游戏、看新闻、看电影,逐渐形成队伍庞大、随处可见的低头族。作为中国手机品牌国际化试吃“螃蟹”的华为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围绕客户的需求持续创新,与合作伙伴开放合作,在电信网络、企业网络、消费者和云计算等领域构筑了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优势。华为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等提供有竞争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报告 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展与成绩 我国对外投资伴随改革开放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近年来,特不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取得了快速进展。2006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906.3亿美元,共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境外中资企业的经营领域已从贸易、航运和餐饮等,逐步拓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合作、研究开发和咨询服务等众多领域。对外投资方式也由早期的建点办“窗口”,进展到投资办厂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20多年来,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关于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进展的动力和后劲,弥补国内市场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一)国际化经营战略提法的逐步演变及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几个时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曾明确提出在对外开放中,要进展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如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等已开始对外投资活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确信了跨国经营是实现经济进展的重要方式。90年代后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鼓舞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在十五届二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扶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2000年,“走出去”被中央正式确定为新时期的一项开放战略。2001年,《十五打算纲要》将“走出去”与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并列为“十五”开放型经济进展的三大支柱。2002年,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 迄今为止,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进展时期。在这几个进展时期中,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不断演变,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管理论文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之路模式研究 小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这不仅是扩大就业机会, 增加财政收入, 繁荣市场的短期政策选择, 也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需要。面对国际国内的双重挑战,中国中小企业走出去是必然的选择。但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局限,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关键字:中小企业管理问题对策

目录 1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1.1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3) 1.2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1.3小企业信用低 (3) 1.4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差 (4) 1.5我国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4) 2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分析 (5) 4中小企业如何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7) 4.1加强经济管理 (7) 4.2拓展融资渠道 (7) 4.3加强经济管理 (7) 4.4努力提高企业经济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7) 4.5加强经济成本管理 (7) 4.6进行管理制度创新 (7) 5如何与创新结合,发展中小企业的特有优势 (9) 5.1从企业实际出发 (9) 5.2从基础管理着手 (9) 5.3以人为本,加强企业知识培训 (10) 5.4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可依和有制必依 (10) 6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1我国中小企业在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1.以内部融资为主,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的积累是有限的, 随着企业自身生产的不断扩大, 内部融资极大地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2.外部融资困难,银行贷款是外部融资的重要渠道。虽然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已普遍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但由于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经营变数多且风险大、信用能力较低等一系列原因, 使得外部融资约束高于大企业。3.融资成本较高。调查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一般包括贷款利息、基本利息和浮动部分, 浮动幅度一般在20%以上 1.2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筹资管理效率低:1、筹资决策不科学,筹集资金不合理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经常会由于错过了最佳的筹资时间而增加了企业的筹资成本,或者是由于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筹得足够的资金,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2.筹资渠道不畅,融资方式单一。小企业主要就是通过银行贷款和商业信用筹资,另外由于小企业经营风险较高,偿债能力较低,小企业可筹得的银行贷款也非常有限,所以目前我国小企业的筹资主要依靠商业信用方式。3营运资金运转不灵对货币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造成资金周转缓慢.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1.3小企业信用低 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较差中小企业普遍缺乏信用基础, 信用观念薄弱。中小企业一般都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 它们的管理模式比较简单, 它们只是期望能获得更多的利益,期望企业的短期利益, 不在乎企业失信是否有损企业的名誉, 是否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中小企业信用缺乏现象普遍存在。中小企业没有可行的长远战略规划企业要想发展, 给自己定位和制定一份长远的战略规划是少不了的。但在我国, 中小企业一般没有战略规划, 这导致中小企业在中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不能明确自己的使命和目标, 发展盲目对政府信用的缺少大量的中小企业向政府提供虚假的财务报告,以达到其逃税避税、少纳税或者不纳税的目的, 有的企业甚至通过虚假的出口行为向国家骗取出口退税, 造成大量政府资金的流失。生产信用缺失主要表现为企业隐藏事实、欺诈消费者、追求暴利。中小企业一般没有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或认证, 有的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有害的原材料, 采用非法生产的方式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

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

中国品牌国际化进程——“水井坊” 科目:国际商务 学院:国际商学院 班级:10715 姓名:王冠婷 学号:1007614029

目录 1、“水井坊”公司简介 2、案例背景 3、“水井坊”品牌国际化进程 4、案例启示与借鉴意义 5、参考文献

摘要 水井坊作为我国知名致命制酒企业,凭借悠久的历史和高产品质量,一直是我国制酒行业的龙头企业。2006年,水井坊制定了国际化战略,与多国国际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APEC会议上,成功走出国门,树立了自己独有的国际化品牌形象。为今后国际化战略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关键字:水井坊国际化战略APEC 一、“水井坊”公司简介 水井坊位于成都老东门大桥外,是一座元、明、清三代川酒老烧坊的遗址。2000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199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01年6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又被载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作坊。”水井坊遗址的发掘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酒文化研究的内容,填补了中国古代酒坊遗址、酿酒工艺等方面的考古空白。2012年3月,英国洋酒63亿购水井坊获得批准。 在1999年挖掘的当年,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水井坊”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权威部门给它的评定是:迄今为止全国以至世界发现的最古老、最全面、保存最完整、极具民族独性的古代酿酒作坊,被我国考古界、史学界、白酒界专家誉为白酒行业的“活文物”、“中国白酒第一坊”。 二、案例背景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同样也是中国民族品牌国际化的元年,是中国民族品牌腾飞的转折点。十年磨一剑,水井坊如今已是中国白酒行业里具有代表性、有文化特色,有质量保证的民族产品,成功走向出国门,迈向辉煌。 2006年国际烈酒巨头帝亚吉欧集团成功携手水井坊,为水井坊国际化进程提供了一个崭新平台。即将于6月6日~8日召开的APEC中国工商领导人论坛上,水井坊旗下高端白酒“菁翠”将作为大会唯一指定白酒惊艳亮相。同时,水井坊还成为APEC系列活动未来三年唯一指定白酒。业界表示,水井坊此举开创了中国白酒品牌与国际顶级政商会议合作先河,为中国白酒国际化进程提供一个新方向。 对此,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建勇认为,凭借一直以来与精英人群的高度黏合以及与国际大型会议或赛事深度合作的经验,水井坊奠定了与APEC合作的坚实基础。 三、“水井坊”品牌国际化进程 (1)在观念上和国际接轨: 水井坊与帝亚吉欧的成功合作,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烈酒主流市场拓展。根据水井坊与帝亚吉欧的协议,水井坊成为帝亚吉欧的全球采购中心之一,取得了帝亚吉欧的原材料采购业务并成为洋酒罐装基地;同时,水井坊借助帝亚吉欧的国际平台及国际市场销售网络,把水井坊推向国际的主流渠道以及主流消费群体,是中国白酒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前提。目前,水井坊已进入了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免税及有税市场,并在全球40个以上机场进行销售,国际销售占到水井坊总销售的15%左右。” 在海外市场购买分三种人群,第一种人群就是海外旅游的内地消费者,本身对白酒感兴趣,出去旅游也会购买白酒饮用。第二种是居住在国外的华人华侨,他们希望喝到来自中国的白酒。第三就是非华人华侨的西方消费者,这类人群通过不断对中国白酒文化的了解,逐渐接受白酒。 (2)对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学习和理解:

企业战略-温州企业品牌国际化现状及战略演进

★★★文档资源★★★ 内容摘要:XX企业正在进行品牌国际化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应该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品牌国际化对策 中国皮鞋行业年产量27亿双,出口创汇37亿美元,是世界制鞋大国和出口大国。XX 则是国内的制鞋“大户”,2002年产鞋量超10亿双,产值300多亿元,外贸出口6.67亿美元并孕育出领先鞋王康奈(2002年同时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鞋业巨鳄吉尔达(2002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奥康、红蜻蜓(2002年获中国名牌)。XX鞋业已实实在在发展成为中国鞋业中生产规模大、市场份额大、优秀品牌多、产业结构完善、出口创汇势头强劲、行业配套齐全、区域经济特点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重点地区之一。XX市现有服装企业2000多家,2002年年产值256亿元月占全国的1/10。现在已有2个品牌:庄吉和报喜鸟获“中国驰名商标”,35个品牌达到国家优等品,10家服装企业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这些都是全国之最。目前,XX服装在全国设连锁专店大约一万多家,并且在全国各类服装评比、比赛中均获大奖,整体水平在国内已处在领先地位。面对21世纪中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接轨;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摆在我们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是XX企业正在致力实现的光荣与梦想。 XX企业品牌国际化的举措 品牌标志国际化 XX的一些知名企业已在品牌标识进行了国际化的设计,为品牌国际化作好了准备。如庄吉在1996年组建集团时,便请企划公司对“庄吉”商标重新设计包装,将“庄吉”商标中文设计成针线纽扣图案,英文为“GEORGE”,庄吉语意为“庄重一身,吉祥一生”。1998年为与国际接轨,对公司商标重新进行了设计,将英文JUDGER和中文庄吉组合为商标,英文取其鉴赏家之意。选用黑白色象征高雅,国际永恒的色彩注册商标。XX企业家深知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品牌标识的国际化中充分溶入民族元素。奥康原名奥林,当注册商标时,得知所要注册的“奥林匹克”是国际共享、不能注册,就将“奥林”改为“奥康”,取“发扬奥林匹克精神,保持企业健康发展”之义,“奥康”品牌诠释一开始就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契合国际精神。“AK”标识与奥康几乎同时推出:A、K是“奥康”两字汉语拼音的首个字母,组成奥康集团标志的主体,字体粗犷豪放,呈中国传统图腾凤凰形象,红蓝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A为列26个英文字母数序之首;K是英文“王者之冠“的首写字母,AK组合造型,明确意喻企业全体员工怀有勇攀高峰,力创顶尖产品,塑造一流企业的雄心壮志。凤凰形象使企业产业报国,恪守公正、平等互利,实现中华民族传统的高尚的“仁以取予”的道德精神与经营理念。得以充分表达。英文字母与中国的凤凰形象完美结合,符合国际化的趋势,又体现自己鲜明民族特色。 海外营销即运用现代营销手段,逐步建立海外的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 XX企业的国际化营销沿承专卖营销的成功经验,不断在国外开出自己的专卖店。2001年1月XX康奈鞋业第一个代表XX乃至中国在时尚之都巴黎的第19街区开出了专卖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