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完整版
- 格式:pdf
- 大小:17.80 MB
- 文档页数:81
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在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均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质量安全问题。
近20年来,兽药(包括药物添加剂)在畜牧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在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改善产品品质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已成为现代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
但是,兽药的使用无疑会导致动物体内药物的滞留或蓄积,并以残留方式进入人体及生态系统。
兽药和饲料是畜产品生产的两种主要生产资料,兽药和饲料的质量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至关重要,从现有的质量安全问题看,最主要的问题都出现在使用兽药和饲料环节,或与之密切相关。
1、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兽药、饲料和添加剂、动物激素等的使用,为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数量的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动物性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畜产品因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造成的餐桌污染和引发的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1.1 畜产品中药物残留状况首先,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使畜产品中兽药残留超标。
有的生产企业及饲养者、经营者为获取最大利润,置国家法律法规于不顾,滥用或非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品,有的甚至直接给牲畜添加大剂量的兽药以增加产量,降低了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加大了食用动物性食品致人生病的危险性。
对人体影响较大的兽药及药物添加剂主要有抗生素类(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氯霉素类等)、合成抗菌素类(呋喃唑酮、喹乙醇、恩诺沙星等)、激素类(己烯雌酚、雌二醇、丙酸睾丸酮等)、肾上腺皮质激素、β一兴奋剂(常见的如盐酸克仑特罗,俗称瘦肉精)、安定类、杀虫剂类等。
其中有的药品是国家严禁生产销售使用的药品:如己烯雌酚、β一兴奋剂等。
从目前看,畜产品里的残留主要来源于3方面:一是来源于饲养过程。
有的养殖者及养殖场为了达到防病治病减少动物死亡的目的,实行药物与日粮同步;二是来源于饲料。
目前饲料中添加药物主要有4种:防腐剂、抗菌剂、生长剂、镇静剂,其中任何一种添加剂残留于动物体内,均会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危害;三是加工过程的残留,目前部分动物性产品加工经营者在加工贮藏过程中,为使动物性食品鲜亮好看,非法过量使用一些碱粉、芒硝、漂白粉或色素、香精等,有的加工产品为延长产品货架期,添加抗生素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我国动物营养和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动物营养和畜产品质量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措施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消费大国。
近年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源性食品的消耗量也逐年增加。
据报道,我国猪、禽的饲养量、存栏数均居世界第一,肉类、禽蛋的销量也为世界第一,然而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从“瘦肉精”到“瘦肉精”的替代物——莱克多巴胺,从上海的“多宝鱼”到河南的“红心蛋”,一次次的食品安全问题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隐患,由此带来的公众对畜产品品质安全的信任危机也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解决动物性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动物饲养产业链中各个相关环节的安全管理,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动物营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1、饲料原料饲料原料的霉变饲料原料贮存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也容易生长繁殖霉菌,这些霉菌大部分属于曲霉菌属、青霉菌属和镰刀菌属,受霉菌污染的原料的营养价值严重下降,还可使饲料变色、变味、结块、适口性不好,影响动物采食量,甚至危害动物的健康。
饲料原料的化学性污染饲料饲草中的农药残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其主要来源于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等,特别是一些高毒的残留农药,如果滥用,对生态环境、人体及动物健康都会产生很大危害,这些农药有蓄积性,且排泄缓慢,在猪肉及内脏中易残留,人食后可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
饲料原料的工业“三废”污染工业污染化学物质中的重金属,如铅、镉、砷、汞等可以污染土壤、水域,进而污染植物。
在植物体内富积,再通过饲料、水进入动物肌体形成蓄积,从而威胁动物生产产品的安全,进而通过动物源性食品又危害到人的食品安全。
细菌和病毒对原料的污染饲料厂采购原料时要对原料产地的畜禽疫情有所了解,避免采购来自疫区的饲料原料,尤其是动物性饲料原料,如肉骨粉、血粉、羽毛粉等。
如果是来自疫区患传染病的带菌、死亡畜禽或未经严格消毒加工而制成的原料。
则饲料原料必受污染,并且常会造成疫情扩散和通过食物链导致人的感染。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备受关注。
目前仍存在着一些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着技术手段不完善的问题。
传统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主要依赖于人工抽检和实验室分析,这种方式既费时又费力且不够准确,无法满足大规模畜产品的快速检测需求。
应该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引进先进的生物、化学和物理技术手段,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着监管部门不严格的问题。
部分地方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强,对于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监管存在一定的盲区,容易造成一些企业对质量安全问题的疏于管理。
要解决这个问题,与行业相关的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相关标准,并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以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有效运行。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存在着对商家的监管不足的问题。
有些商家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会采取一些不合法的手段来改变畜产品的质量,偷工减料或添加违禁药物等,严重影响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对商家进行定期的抽样检测;加强对商家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从而达到规范市场行为的目的。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还存在着检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甚至不同的标准化组织制定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存在差异。
这就给生产企业及监管部门带来了困扰。
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制定统一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大全五篇)第一篇: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禽产品加工消费大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关乎全民健康,社会发展。
因此,强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于确保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畜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及出口贸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畜牧业;畜产品;安全引言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消费大国。
近年来,随着生产与贸易的发展,我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从瘦肉精、苏丹红到三聚氰胺,从注胶牛肉、避孕药鱼到假羊肉[1]。
由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公众对畜产品品质安全的信任危机也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对畜产品的消费和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对此,世界各国纷纷建立起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研究和管理的机构,特别是很多西方国家对进口的畜产品检测要求相当苛刻,严重制约了我国畜产品的出口创汇,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市场门槛的抬高,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畜产品出口创汇的“瓶颈”。
因此,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我国畜牧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
一我国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1.1 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畜牧业投入品的违规使用饲料安全与畜产品安全密切相关,若要获得优质健康的畜产品,就必须提高饲料品质,保障饲料安全,进而保障养殖产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饲料原料及添加剂品种的不断增加,新型原料及生物性热敏性添加剂对加工的特定要求、饲料配方的高保真以及人们对环境的关注及能源与成本等诸多因素的考虑,都要求饲料生产者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饲料生产工艺,进行严格的饲料原料筛选。
饲料发生霉变或受到微生物污染,微量元素添加过量引起重金属污染和中毒,饲料原料受到化学性污染等诸多因素都是影响畜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饲料生产者应该具有战略眼光,把饲料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
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金 苗(浦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浙江浦江 322200)摘 要:药物残留、动物疾病、生物污染以及环境影响均会对于畜类产品质量安全产生干扰。
由于现阶段畜产品产量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仍然存在质量检测不达标,质量检测手段落后,相关检测法律法规不健全等情况,影响整体出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
本文主要从现阶段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如何对畜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解决的措施,以期能够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以及相关监管工作质量的提升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1 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畜产品中药物残留状况畜类在实际养殖管理过程中如未严格按照相应要求进行药物的合理应用,会导致出现违禁用品使用到兽类疾病治疗之中,导致兽类畜类产品生产后仍然存在药物残留超标的情况,如果人们在日常饮食中使用了此类药物残留超标的食物将会导致残留的药物在人体内大量积聚出现过敏、癌症或者孕期胎儿畸形等严重情况,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以及身体健康。
但部分饲养者以及生产企业在实际畜类养殖管理过程中,为了能够提升经济利益,出现置相关法律法规于不顾,滥用各类药物以及违禁品的情况,严重影响着畜类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1.2 畜产品里的残留来源就出产品内各类药物的残留来源分析来看主要为3种渠道,首先,是饲养方面,部分不法养殖者为了能够提升畜类,动物对于病害的抵抗能力降低,其死亡率会在日常饲养中将药物混入其饲料之中,通过饲料和药物混合喂养的方式达到此目的,但是此长期服药的过程会导致出来产品体内积存大量的药物。
其次,是饲料生产过程中,主要是由于部分饲料厂家在实际饲料生长过程中会在其中加入抗菌剂、防腐剂、镇静剂以及生长剂,此类药剂的加入能够促进出类产品的生产速度,但是此类添加剂在动物体内的残留,会通过相应的食物链传输到人体之内,对人体生命健康产生影响。
最后一项来源主要位于其加工过程中,部分产品在实际加工以及储藏过程中为了提升其外观性以及保鲜性,可能会通出现使用漂白粉、芒硝、香精以及色素等药剂,从而提升产品的货架期,通过抗生素的应用达到灭菌的目的。
农畜产品质量安全70问3 120. 问:水产养殖如何安全使用饲料?答:(1)饲料采购。
采购饲料要到正规厂家。
产品包装应整齐美观,产品名称、原料组成、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净重、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名、厂址和产品标准代号等齐全,适用产品明确,并附质量检验合格证。
购买含添加剂的饲料时,应查看添加剂的化学成分、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索要饲料生产企业依据《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所做的检测报告;索要发票等凭证,并应适量保存饲料样品。
所购每批饲料都要登记饲料的型号、数量、验收时间、并保存好合格证明等凭据。
(2)饲料加工。
渔用饲料生产中不得使用腐败、发霉、变质及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原料,饲料营养应配比平衡、全面,能够满足各养殖品种正常生长的需求。
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不得过量添加微量元素和不按规定使用饲料药物添加剂。
推荐使用氮、磷排泄量低,对环境污染小的环保型配合饲料。
防止饲料在加工、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化学物质对饲料的污染。
防止饲料霉变而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导致真菌的代谢产物。
防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毒等微生物污染。
防止因使用营养不均衡、配比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的饲料而污染养殖水环境。
(3)饲料的贮存及使用。
饲料应专人保管,专库贮存,严禁与有害物品同库存放。
121.问:水产养殖如何进行安全的用水管理?答:在养成期,应维持养殖环境稳定,确保水质符合安全生产水质条件。
通常情况下水位应保持一定水平,当水质状况如水色、理化指标发生较大变化时,可采取换水或使用化学药剂的方式,调节水体pH值、氨氮、硫化物、溶解氧、透明度和重金属等。
通过水色观察和计数,可粗略判断单胞藻的种类和数量是否适合。
水不够肥时,可在养殖池中加入适量肥料以促进单胞藻的生长。
养殖前期应逐渐向池塘加水,中后期视水质情况适当换水。
可通过换水调节水温。
应防止大排大灌,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交换水体。
可使用石灰调节水体pH值使用沸石灰吸附有害物质,使用有益微生物改良水质,使用增氧机增加水体溶氧量。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作者:杨贵彪来源:《乡村科技》 2017年第23期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对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绿色、环保、健康已成为消费者共同追求的安全理念。
随着畜产品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被大量投入使用,因此导致有毒、有害等物质超标,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所以,相关人员加强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有效提高了畜产品的安全水平,促使我国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保护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1 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1.1 养殖投入品超标在我国,常见的养殖模式是小规模养殖,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对兽药的药性不够了解,肆意加大药量,使兽药的投入比例超标。
因此,畜产品有毒物质的残留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1.2 监管力度不够尽管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人们目前最为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仍存在检测及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足。
例如,吉林省某市的畜产品质量管理人员未积极落实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基层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工作开展极为被动,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制约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3 人们的畜产品优化意识淡薄目前,虽然吉林省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人们对优化畜产品质量的意识较为淡薄,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往往会食用未检测的畜产品,对优化畜产品的积极性不高,对整个畜牧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2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措施保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作为一项具有一定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工作[1],不仅与当地政府有关,而且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
为了有效提高畜产品的质量,应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2.1 加大动物疫病监测力度严格落实我国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例如,吉林省某地积极建设省级、县级动物疫病监测中心及乡镇测报站,动物疫病防控人员按照动物疫病标准监测相关规范对检测内容进行测报,并将情况如实上报给管理人员,形成科学合理的检测报告。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和监管措施分析潘国龙1,杨光维2,努尔买买提·地力木拉提1(1.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新疆伊宁835000;2.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畜牧科学研究所,新疆伊宁835000)摘 要:动物产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其质量安全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针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行分析,阐述了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策略。
关键词: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doi:10.19567/j.cnki.1008-0414.2021.10.043 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动物产品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动物产品还是存在质量安全问题,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影响动物养殖业的经济收益。
导致动物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在饲料生产、动物饲养、屠宰加工等环节会产生有毒和有害的物质,并残留在动物产品中,由于没有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这些产品流入到市场后,人们食用就会发生过敏等现象,严重时可危害身体健康。
动物产品质量安全问题1.1 动物产品添加剂残留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为了保证动物不发生疫病,提升动物的存活率,对动物进行一些药剂干预以及使用一些添加剂,使动物的饲养周期减短,提升饲养收益。
但是这会使动物体内有残留添加剂,影响动物产品质量。
在饲养过程中,动物发生疾病,饲养员过量使用青霉素、磺胺类等有激素的药物,对动物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并导致一些药品残留到动物体内。
此外,一些饲养员由于缺少专业的饲养知识,在饲养过程中使用一些不符合规定的添加剂提升动物的生长速度,导致动物产品的质量受到影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1.2 动物疫病动物出现多种疫病,影响着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
当前的动物传染病有200多种,动物寄生虫病有150多种,在这些动物的疫病中,有100多种疫病会传染给人类。
如狂犬病、结核病、口蹄疫以及囊虫病等,这些疫病可以使人畜共同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