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十一五项目总结十二五打算1600字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的各项项目。
这些项目在过去的五年中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更好地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制定十二五的规划和方案,我们需要对十一五期间的项目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十一五期间的项目回顾1. 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是十一五期间的一个重点项目。
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资源和优势,我国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得以启动,如铁路、公路、水利、通信等。
2. 农村改革农村改革是十一五计划中重点提出的一个项目,旨在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3. 科技创新在过去的五年中,科技创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从政府层面开始,投入了大量资金来支持高科技研究和贯彻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以期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
4. 城市化城市化是十一五计划中的另一个重要项目。
通过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镇经济的发展,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5. 环保工程在过去的五年中,环保工程也成为了十分重要的项目。
政府在环保上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大规模的环保工程得以启动,同时也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环保的讨论,提高了人们对环保的意识和重视。
二、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的利益冲突和问题需要解决。
十二五规划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解决在过去五年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具体来说,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1. 经济增长在十二五规划中经济增长依然是首要关注的方向。
规划的重点是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同时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全球经济展望和创新能力。
2. 环保工程在十二五规划中,环保工程将成为重点之一。
与过去五年相似,政府投资环保项目的力度会更大,同时会督促企业进一步加强环保方面的投入和技术研发,以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科学发展强国富民随着2010年的即将结束,十一五也将要走入历史。
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同时也是十二五统筹规划的关键一年。
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五年中,我们取得了那些成就,遇到了哪些问题和挑战,出现了哪些不足,这些答案随着十一五计划的结束也渐渐浮出水面。
首先,十一五规划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点:一、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期间平均快速增长1.6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又保持了11.1%的增长。
与此同时节能减排也在稳步推进。
十一五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
这是中国经济走过波澜壮阔的五年交出的成绩单,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交出的考试卷。
二、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作为一个大国,就它的发展成就来说,老百姓能得到什么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那究竟老百姓得到了什么实惠?其实通过我国近几年关于民生问题相关政策地陆续出台,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党和国家是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如涉及民生的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还有医疗卫生支出等,我国是连年加大预算安排。
据数据统计,从2006年到2010年,社会保障支出从2010亿元增长到3185亿元、教育支出从536亿元增长到2159亿元,医疗卫生支出从138亿元增长到1389亿元。
大家知道,在这及年里,我们既要抵御外来的金融风暴,又要大力的救灾抢险和灾后重建,特别是2009年,我国财政收入一度困难,但民生投入不减反增,我国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增长了31.7%。
从这连年实现跳跃式增长的数据不难看出,我们的国家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和拳拳爱民之心。
回看“十一五”期许“十二五”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形势仍然在继续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心的阶段性特点。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中我国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就,回看过去的五年,让我们对“十二五”更加的期盼。
一、“十一五”时期取得的成就“十一五”的五年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极为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充分发挥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优势,全面推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更上层台阶。
五年中,我国有效的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保持了经济的平衡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一五”的目标任务,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五年中,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明显,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新农保等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五年中,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1年广州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即将举办,无不彰显着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的提升。
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再次明确的告诉我们: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才能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壮大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充分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的增强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随着“十二五”的来临,国内外的形势和复杂环境明确告诉我们:这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面对这一独特的形势,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紧抓机遇,不惧挑战,科学把握好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国内外复杂的环境,这样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仍大有可为,可以极大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中学时政热点专题训练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1、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2、走过“十一五”,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排到世界第二位,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3700美元,迈入了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年均经济增长率10℅,人均GDP翻一番目标超额完成,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居世界第二位。
3、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
“十一五”被誉为“民生五年”。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理念在每一年政府报告中。
中央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一笔笔“真金白银”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社会保障的支出从2006年的2010.02亿元提高到2010年预算安排3185.08亿元,连年递增;医疗卫生支出从2006年的138亿元增加到2010年预算安排1389.18亿元,高达10倍;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和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民生支出已超过1.6万亿元。
4、“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事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系列飞船捷报频传,千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开发成功,载人潜水器海上试验顺利完成,高速铁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集成电路装备、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一批重大技术取得突破。
精彩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精彩十一五展望十二五过去的五年,是前河各项工顺当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进展的五年。
全乡上下深化贯彻落实科学进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坚持以科学进展为主线,以推动经济加快增长为首要任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狠抓落实,全乡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果。
一、主要成果(一)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加。
五年来,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逐年增加,2021年达到5066万元,比2021年增加2380.7万元,增长54%。
其中:农业收入达2213万元,增加1325万元,同比增长43%;林业收入达20万元,增加10万元,同比增长50%;畜牧业收入达947万元,增加341万元,同比增长36%;劳务收入达3040万元,增加1740万元,同比增长57%;农夫人均纯收入达4053元,增加1830元,同比增长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掌握在了7‰以内。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五年来,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4778.5万元,如:投资1300万元的前峡大路已通车使用,投资180万元的芒拉桥已交付使用,投资450余万元田家村至中川虎狼城村18公里硬化路工程正在实施。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投资1608.5万元涉及满坪、前河、甘沟三乡镇16村的自来水工程进展顺当,投资320万元的甘家川渠道改造工程已交付使用。
党员活动室建设投资达120万元。
三是“三农”工作持续推动。
以农业增效、农夫增收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乐观推广种植全膜玉米、马铃薯等,增产增收效果明显,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脑山地区农夫增收开拓了一条新路,也充分调动了农夫群众进展生产的乐观性。
2021年全膜玉米的种植面积达15000亩,组织实施了芒拉、甘家川两村300亩的薄皮核桃和紫皮大蒜项目,一村一品彰显特色,推动了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
动物防疫工作进一步加强。
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摘要:十一五重大事件含光荣事件,十二五的展望和计划关键词:十一五,经济发展,十二五,期望。
“十一五”,在这极不平凡的五年里我们不仅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而且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还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经过5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5年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我国经济发展的版图在细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由南向北、从东到西,一个个被圈定,一步步在展开。
2009年以来,12个区域规划先后上升到国家层面;中西部和东北的经济增速一举超过东部,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在缩小。
国家把越来越多的财力用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交通、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领域,越来越多的贫困地区、偏远地区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2006—2009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10.2%和8.3% 。
“十一五”规划一开局,“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就开始考验国民经济。
此后,通货膨胀以及雨雪冰冻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等次第登场。
最严峻的考验在“十一五”的第三个年头出现。
2008年,近百年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突然袭来,猛烈冲击着正在高速运行的中国经济快车。
一时间,外贸出口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陷入困境,百姓就业压力陡增……从“过热”到“过冷”似乎没有过渡,中国发展的势头急转直下。
接踵而至的困难,把传统发展模式的种种弊端更加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速度与质量,通胀与通缩,消费与投资……一对对矛盾轮番凸显,考验着中国经济会不会陷入大起大落的困境,考验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不能把国民经济成功带入又好又快的发展道路,更坚定了全党上下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的决心。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一五”初期宏观调控表现的是“有保有控”的特点。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站在“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界处,中国经济问过去,问未来。
辉煌成就来之不易,“十一五”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重要基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大格局中,“十一五”是党的十六大明确第三步战略部署的阶段性目标后的第一个五年。
本世纪头20年,中国要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十一五”的5年被历史赋予了“承前启后”的基本特点:既要承继前一个五年计划、甚至前几十年的良好发展势头,又要为后10年的发展打好基础。
回眸我们即将走完的这承前启后的5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5年不断攀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这5年,我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经济发展目标。
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要比2000年翻一番。
这就要求“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要达到7.5%左右。
从2006年到2009年,“十一五”前四年我国GDP年均实际增长11.4%,比“十五”平均增速9.8%加快1.6个百分点。
2010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又实现了10.6%的增长。
这5年,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GDP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排位从2005年的第四位,上升到今年已排到第二位。
中国经济的分量在加重,中国经济的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09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是2005年的1.5倍,世界排位从2005年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从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
这5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条件得到改善。
就业规模持续增长,从2006年的7.64亿人增加到2009年的7.7995亿人。
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从2006年到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760元增长到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3587元增长到5153元,年均实际增长10.2%和8.3%,比“十五”的平均增速加快了0.6和3个百分点。
“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设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引导未来五年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路径、目标提供思路指南和行动纲领。
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定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是1953—1957年的“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
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称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时间段是:2011—2015年。
五年规划与每一次的政策调整,不仅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关系普通百姓的就业与生活。
对于大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的五年规划,既是报效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一部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议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打算十一五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五年时间里,我国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下面是对十一五的总结以及对未来五年的工作打算的1200字以上的文章。
首先,我国在过去的五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
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所有主要目标。
GDP年均增长率超过10%,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
同时,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我国在许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还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过于依赖出口和投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等。
在社会发展方面,我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巨大的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平现象。
鉴于以上总结,我们对未来五年的工作打算如下:首先,我们将继续推进经济发展,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我们将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同时,我们将经济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发展。
我们将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
其次,我们将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加强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污染治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同时,我们将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推动绿色生产方式的普及,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我们将加强对水资源和农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障粮食安全。
最后,我们将加大对民生的保障力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们将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覆盖面。
我们将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金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我们将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和保护,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总之,未来的五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
我们将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安徽省教育“十一五”回眸和“十二五”展望我省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情况“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教育战线齐心协力,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抢抓机遇谋发展,我省教育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能力显著增强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
XX年我省全面实现“两基”达标,“普九”人口覆盖率达100%。
自XX年春季开始,我省率先在全国城乡同步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并不断提高补助标准,累计投入资金约160亿,免费义务教育得以实现。
目前,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XX年的185元提高到XX年425元,农村初中从XX年的255元提高到XX 年625元。
相比XX年以前农村小学140-206元、农村初中276元的“一费制”收费办学模式,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了惠及全民的免费义务教育。
XX-XX年,我省还用2年时间,共投入30.8亿元,彻底化解了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
XX年又取消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的住宿费和义务教育借读费。
截至XX年底,全省小学、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9%和99.2%,主要指标在全国“二片”地区13个省(市)中领先。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5%,比XX年提高了15.7个百分点。
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显著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省大力推进职教大省建设,职业教育总规模发展到141.9万人,基本形成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中职和高职相衔接、基本涵盖各个行业和工种的职业教育体系。
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XX年全省高中阶段(含技工学校)招生79.9万人,在校生223.9万人,分别比XX年增长7.3%和19.6%。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6.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0.0%,分别比XX年提高了23.3和35个百分点。
其中,中职招生37.5万人,在校生96.3万人,分别比XX年增长20.9%和36.9%,招生职普比由XX年的4.2:5.8提高到4.7:5.3,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职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
大投入大规模大手笔大变化打造现代山水田园秀美宜居城市——全市城市建设“十一五”回顾、“十二五”展望城市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外在形象,同时也反映一个地区的内在经济活力。
“十一五”期间,我市围绕“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让XX整个市区面貌由点及线再到面发生大的变化”的阶段目标,以道路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投入、大规模、大手笔,拓展了城市空间,完善了城市功能,塑造了城市形象,增强了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
在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公布的全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30强中列第28位。
一、“十一五”时期我市城市建设成果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2009年的46.2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由2005年的XX万人聚集到XX万人,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42%提高到2009年的45.56%,成功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建设现代山水田园秀美宜居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立足长远、科学规划,绘就“一环两轴五组团”城市发展蓝图。
着眼于融入XX、接轨XX,把城市放到XX城市群都市圈中去谋划,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控制区面积由原来XX平方公里扩展为XX平方公里,构筑起“一环两轴五组团”城—1—市空间布局①。
建立城市规划评审专家库,投入350万元聘请有实力、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先后评审完成给水、雨水、绿地等专业规划以及南部新区、中心商贸区等区域详细规划80多项,市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100%。
完成新一轮小城镇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小城镇详细规划覆盖率达到47%以上,XX 市重点镇达到90%,全市40%以上的村庄编制实施了修建规划,形成较为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大投入、大规模、大手笔的特点,全市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3.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24倍。
①道路建设。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目标城市建设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工作思路“十一五”是我市城市建设历史上投资最大、工程项目最多、人居环境和城市容貌变化最明显的五年。
尽管在20__年,我市接连遭遇了雪灾、5.12特大地震、7.20洪涝和9.20泥石流等“四重”灾害,造成市政基础设施严重损坏,但是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按照“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路径,围绕“三个加快”工作要求,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全面开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动“民生工程”,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城市维护建设投资50亿元,20__年_月至十月共完成投资20亿元,较20__年全年增长了约5倍。
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特色进一步彰显,中心组团式的城市格局正在形成。
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建设中国科技城、打造西部明珠的总体目标,先后建成了九洲体育馆、娱乐风洞、科技博物馆、中华科学家雕塑公园、越王楼等一批市政重点工程,对旧城区的道路及给排水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提升了城区主干道路和一批背街小巷,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全市人民企盼已久的二环路全面开工建设,城区四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建设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20__年是“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建设”的起始之年,我们将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灾后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按照省、市“一主三化三加强”发展路径,紧紧围绕“畅通绵阳、森林绵阳、清洁绵阳、宜居绵阳”的城市发展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规范化管理、科学化统筹为手段,继续强力推动“城区道路畅通化,城区植被森林化,城区环境清洁化,城区品质宜居化”,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城乡建设管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坚决贯彻落实市政府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全力以赴推动“十二五”期间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加快建设项目实施。
大力实施“城区四化”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展现城区新风貌。
主题策划“回眸十一五辉煌规划十二五宏图”实施方案
201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
五年来,人们看到“十一五”规划制定的目标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各行各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而我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着巨大变化。
为了迎接建党九十周年,我们2011年第一期党课班特举行“回眸十一五辉煌规划十二五宏图”讨论会。
一、活动主题:回眸十一五辉煌规划十二五宏图
二、对话主题:十一五取的的辉煌,十二五的规划内容
三、活动时间:待定
四、活动地点:待定
五、活动对象:机电学院全体新生
六、活动流程:
第一阶段:
1、前期宣传工作
海报,横幅,班级宣传。
2、代表选举
代表要求:口齿清晰,阳光大方,不怯场;
各班党群联系员组织,班级民主选举代表,每班选出四人代表团。
3、征集问题
各班党群联系员组织,在班级倡议提问;
各班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整理交予机电学院党课班
党课班进行第二轮筛选、整理所有问题。
制作“问题卡”,将整理好的问题交予主持人备用;
第二阶段:
1、活动前准备:
布置活动场地,包括背景、装饰、总体布局;
①落实好笔记本和投影仪;
③安排嘉宾,主持人引导;
④学生代表就坐,要求井然有序。
2、活动中安排:
①放映PPT,并由嘉宾代表总体介绍科院及机电学院;
②各学生代表针对征集的问题进行提问,并由嘉宾作答;
③嘉宾对各学生代表的问题进行点评并针对学生代表遗漏问题进行提问并
作答;
④互动环节,现场学生与嘉宾自由交流;
⑤嘉宾总结,主持人总结。
3、活动后整理:全体学生会成员清理会场,
第三阶段:
①作好此次活动的报道、总结;
②后期宣传:图片及文稿展出;
③各班学生代表在班级分享活动所得。
活动任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