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合理安排时间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38
第四讲、合理安排和对策问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顺便“这两个字,比如,妈妈让你下楼取牛奶,顺便把垃圾带下去扔进垃圾箱;在做饭的时候顺便把菜洗了……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把其他能同时做的事情一块儿做了,就能少花好多时间,把节约的时间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有的人生活的轻松和快乐,而有的人则……这在数学中是一门专门的学问,叫合理安排(统筹安排),最早在中国将这种数学思维推广到生产和生活中的是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一起做】例1、小明的外公来了,妈妈要给外公烙馅饼,现在已知平底锅一次可以放2张馅饼,每烙熟一张需要2分钟(正、反面各需要1分钟),妈妈要烙9张馅饼,你能帮助小明的妈妈想个好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家人吃上馅饼吗?提示:由较少的饼数算起,如3张、5张、……,找一找规律,你能否始终让锅内保持有两张饼?例2、吃过晚饭,妈妈和小明商量,要给喜欢喝茶的外公沏茶,洗开水壶要1分钟,烧开水要16分钟,洗茶壶要2分钟,洗茶杯要1分钟,拿茶叶要2分钟,做完这些事情一共要22分钟,可是在小明的合理安排下,却没用上22分,他让外公在最短时间内喝上茶了,你知道用了多少分钟吗?提示:要弄清楚一共要做哪些事,哪些先做,哪些事可以同时做。
画出流程图,相信你一定能行!例3、早晨,小区停水,家住本小区的小明、小亮、小强各拿一个不同容量的水桶去楼下供水车接水,水车只有一个水龙头,接满各自的水桶分别用3分钟、8分钟和6分钟,怎样安排他们打水的顺序,使他们所花的时间总和最少?最少是几分钟?提示:所花时间总和最少就是指每个人接水的时间和所等候的时间的和,谁先接水最好呢?相信你不但可以做出来,还可以发现规律。
例4、晚上,外公和小明在一起做“抢四十”的游戏,规则是:两个人轮流报数,每人每次至少报1个数,最多报7个数,从1到40按顺序连续报数,谁先报到40,谁就获胜,如果你想获胜,你应该怎样报数。
提示:观察一下每次报的数,再结合40这个数,想一想,如果你每次都可以报8的倍数,是不是你就一定获胜了呢?例5、小明认为自己掌握了这种游戏的方法,提出再玩一次,这时外公拿出了一副扑克(共54张),游戏规则是两人轮流拿牌,最少拿1张,最多拿4张,谁先拿到最后一张谁就赢,小明很快赢了外公,小朋友们知道他是怎么赢的吗?提示:这道题目与上一道题目有什么不同吗?是不是因为54不是1+4的和的倍数呀,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办法了!快试一试吧!例6、外公见小明这么聪明,就决定再考一考小明:一副扑克(共54张),游戏规则是两人轮流拿牌,最少拿1张,最多拿4张,谁拿到最后一张谁就输,一字之差,这时小明没有办法了,同学们能不能帮一帮他呢?提示:拿最后一张算输,那么如果你拿到第53张呢,你是不是就赢了,结合上一道题目,试一试吧!【展现自己】1、用一只平底锅烙饼,每一次只能放两张饼,烙一张需要2分钟(规定正反面各需1分钟),烙好3张饼至少需要几分钟?烙13张呢?2、饭店用一只平底锅烙馅饼,这只锅每次最多放10张饼,烙熟一张饼要2分钟(每面1分钟),客人要15张饼,至少需要多少分钟客人吃上馅饼?客人要25张呢?3、小王给客人烧水沏茶,洗水壶要2分钟,烧开水要17分钟,洗茶壶要1分钟,洗茶杯要1分钟,买茶叶要5分钟,放茶叶要1分钟,小王估算完成要27分钟,为使客人早喝上茶,最合理的安排要多少分钟?4、小聪明早晨起来,淘米要2分钟,插上开关用电饭锅烧饭要20分钟,烧菜要2分钟,背外语要13分钟,刷牙洗脸要3分钟,吃早饭要8分钟,小聪明经过合理安排,起床后多少分钟就能上学?5、李明外出前做下面几件事:自行车打气用2分钟,整理宿舍用7分钟.,擦皮鞋用2分钟,放水把衣服放进洗衣机里用1分钟,洗衣机自动洗涤用12分钟,再把衣服用水冲净,挤干、晒出用5分钟,共需29分钟。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合理安排时间-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统筹法、列表法、网络图法等。
2.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效率、培养良好习惯、提升生活质量。
3. 生活实例:分析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的实例,如学习、作息、家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学会运用统筹法、列表法、网络图法等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灵活运用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的好奇心和兴趣。
2. 新课讲解:介绍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如统筹法、列表法、网络图法等,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的实例,如学习、作息、家务等,让学生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制定学习计划、安排作息时间等。
5.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合理安排时间的心得体会。
6.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和技巧,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 在讲解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时,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六、附录1. 教学课件:包括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实例分析等。
2. 实践操作材料:表格、图片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理安排时间-人教版 (2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用流程图表示时间安排,并能进行简单的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学会用流程图表示时间安排。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关于时间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时间管理的思考,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合理安排时间的概念。
(2)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的经验,讨论如何用流程图表示时间安排。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对时间安排进行优化,提高效率。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讨论,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制定一份时间安排表。
(2)学生用流程图表示自己的时间安排,并进行简单的优化。
(3)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安排表,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强调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5.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为自己的一周生活制定一份时间安排表。
(2)学生与家长分享自己的时间安排表,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运用流程图表示时间安排,进行简单的优化。
2. 学生能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良好习惯。
3. 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在课堂讨论、分享等环节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化合理安排时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用列表法、画图法、方程法等优化时间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列表法、画图法、方程法等优化时间的方法。
3. 实际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列表法、画图法、方程法等优化时间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时间安排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2)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合理安排时间来解决呢?”2. 探究新知(1)讲解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用列表法、画图法、方程法等优化时间。
(2)举例说明,让学生感受合理安排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合理安排周末的时间,如何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的时间等。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来完成一项任务。
(2)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4. 总结延伸(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2)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周末时间安排表,并尝试用所学方法进行优化。
五、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举例、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理安排时间-人教版 (7)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用统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统筹法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树立时间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2. 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3. 统筹法在合理安排时间中的应用4.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用统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统筹法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统筹法在合理安排时间中的应用。
3.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运用统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实际操作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学会了用统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方法的运用能力。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理安排时间-人教版 (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方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2. 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3. 合理安排时间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觉得时间对我们来说重要吗?为什么?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因为时间安排不合理而导致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2. 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意义引导学生讨论:合理安排时间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总结出合理安排时间可以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任务,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 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合理安排时间?总结出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有: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合理分配、灵活调整。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4. 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实际应用(1)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合理安排时间的。
(2)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总结出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方法。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计划。
2. 让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家长在合理安排时间方面的经验和方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合理安排时间方法的情况。
3. 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理安排时间-人教版 (20)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合理分配时间。
2. 时间管理工具:时间表、计划表等。
3. 时间管理技巧:设定目标、分解任务、优先级排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估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以及如何制定合理的时间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时间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和紧急程度来分配时间。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和借鉴。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表,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时间。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改进自己的时间表,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的收获,反思自己在时间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时间表制定:检查学生制定的时间表,评估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3.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评价,以及孩子在家庭中的时间管理情况。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3. 家长要积极配合,关注孩子的时间管理情况,共同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总之,合理安排时间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1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合理安排时间》的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教授的是时间的认识和初步运用,以及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小时、半小时和分钟,并学会通过表盘和钟面快速读出时间。
同时,通过活动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认识小时、半小时和分钟的概念,通过表盘和钟面快速读出时间。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的时间规划合理的活动安排。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时、半小时和分钟的认识,通过表盘和钟面快速读出时间。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培养。
四、教学过程分析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回忆并说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需要多长时间完成,从而引出时间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教学内容呈现通过展示表盘和钟面,教师简单地介绍时针和分针的概念,并以小时、半小时和分钟为单位,向学生讲解和演示怎样快速读出时间。
3. 活动设计设计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合理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比如早起、吃早饭、上学、放学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4. 拓展延伸通过游戏或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时间的认识和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比如制定学习计划、制定玩游戏的时间表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描述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概念,并培养他们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同时,结合多媒体工具和实物教具,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体验时间的概念,提高学习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时间的概念2. 表盘和钟面的读法3. 合理安排时间七、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和描述,引出时间的概念。